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献身农业;治学态度严谨,作风扎实,有探索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服务社会。
2、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和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动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2、动物繁殖生理与胚胎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3年。
因客观原因,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研究生处审核,校长批准,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少于两年半)或延长(全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半,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思想政治工作硕士生除了学习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必须参加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课程学习为了使硕士生掌握动物遗传育种繁殖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较好的实验技能,硕士生必须学好必修课,积极参加研究班活动。
此外,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硕士生的基础,选修几门课程。
硕士生课程的学习可以随班听课,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完成。
无论哪种方式。
都必须通过考试并成绩合格者方能获得学分。
3、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参加社会实践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研究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农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锻炼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至少要参加三周社会实践。
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系或导师要进行考核,对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毕业。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考研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考研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第一批在国内本专业领域被批准设有博士点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批准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项目建设学科。
本学科设有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农业部畜禽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胚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建设项目、分子及生化遗传实验室、计算机室、细胞遗传实验室、果蝇与赤拟谷稻实验室、动物繁殖实验室。
农业部畜禽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值人民币约1000万元,其中包括dna自动测序仪、显微操作仪、脉冲场电泳系统、图像分析系统、工作站计算机等大中型设备。
动物胚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低温生物学实验室、显微操作实验室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拥有显微操作仪系统、pcr仪、自动冷冻仪、荧光显微镜、腹腔内窥镜、体视镜、co2培养箱和超净工作台、低温离心机、超低温离心机、milli-q超纯水仪等大型进口仪器设备。
具备从事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和生化遗传学、家畜繁殖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实验条件。
可承担所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畜禽育种的理论与技术;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和技术;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本系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其中1人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副教授10人。
在国际学术团体任职者4人,在国内一级学会任副理事长以上者2人,在国内二级学会任副理事长以上者7人。
近5年本学科共承担国家“973”、“863”、“跨越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达4100余万元。
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共15项、国际专利1项、国家专利2项。
培养博士45人,硕士50人。
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培养博士后7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
摘要: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概述
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详解
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前景与应用领域
四、总结
正文:
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概述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一门研究动物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旨在通过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等手段,改良动物品种,提高生产性能,满足我国畜牧业发展需求。
本专业涵盖了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培养具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代码详解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专业代码分别为:本科阶段为090501,研究生阶段为095133。
其中,090501为本科阶段的专业代码,对应的是动物科学专业;095133为研究生阶段的专业代码,对应的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工程专业。
这两个专业代码均属于农林牧渔大类,体现了本专业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前景与应用领域
1.畜牧业生产: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
的新品种,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2.生物技术产业:研发动物生物制品,如疫苗、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为畜牧业提供技术支持。
3.农业科研和教育: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的科研工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4.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畜牧业政策制定、技术推广等工作。
四、总结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学科,毕业生在畜牧业、生物技术产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农业、畜牧业和动物科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主要研究动物的遗传特性,采用科学的育种和繁殖方法提高家畜的经济价值,改善其品种和产生更好的牲畜,以满足社会对畜牧业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该专业的研究与应用,为动物的养殖与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1. 遗传学的作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物遗传学,它是研究动物基因、遗传信息以及遗传形态和功能的科学。
通过对动物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家畜的遗传规律,为育种和繁殖提供科学的依据。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可以改变家畜的遗传特性,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 育种和繁殖的方法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在育种和繁殖方面有很多方法,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搭配选择等。
科学的育种和繁殖方法可以改善家畜的品种,提高其生产效益、繁殖力和抵抗力等。
例如,通过选育出高产、高肉、高乳量的牲畜,可以大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 利用多样性进行研究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也重视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多样性是指动物种群内的基因变异、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
利用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家畜的遗传特性,推动育种和繁殖的发展。
例如,研究饲养环境、饲料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维护家畜的多样性,实现家畜品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育种和繁殖的质量管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也重视育种和繁殖的质量管理,这包括动物的健康状况、遗传特性、品种、繁殖速度和生产效益等。
通过质量管理,可以确保育种和繁殖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例如,加强育种和繁殖的监督和检测,可以确保家畜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其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是畜牧业和动物科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致力于提高家畜的经济价值,改善其品种和产生更好的牲畜。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科学的育种和繁殖方法、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育种和繁殖质量管理,可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畜牧业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畜牧学一级学科(090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畜牧学一级学科(090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 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 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畜牧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 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 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动物营养物质代谢规律,动物营养需要量,各种饲料添加剂的营养作用及机理,动物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及营养与畜禽产品质量的关系,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技术,配合饲料配制技术,饲料生物技术,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饲料安全评价与监控等研究内容。
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研究动物分子遗传学,动物基因工程技术,现代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及分子调控机制,动物克隆及转基因动物技术,现代动物育种方法。
3.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以柞蚕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特种经济动物生物技术及功能基因组,特种经济动物病害综合治理以及特种经济动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畜牧学--硕士-培养方案
畜牧学☆(09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畜牧学是以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研究各种畜禽及经济动物的遗传育种与繁殖、饲料营养、饲料生产、饲养管理、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环境控制与生态安全、动物福利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家畜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家畜环境卫生与工程等相关学科。
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学科前身是原四川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63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199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00年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已建成“动物抗病营养”、“畜禽品种资源发掘与利用”等教育部、农业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在动物抗病营养、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母猪系统营养、畜禽新品种培育、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现代畜禽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近100人,其中,国家杰出高级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
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有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8篇博士论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
二、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身心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生产的工作环境,能在畜牧学领域的应用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具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畜牧学科和畜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3、掌握动物试验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畜牧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畜牧生产中的问题;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理解畜牧学研究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外文写作与交流能力。
动物园招聘动物饲养员 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
动物园招聘动物饲养员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旅游委获悉,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管理处即将公开招聘6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
让不少网友“惊叹”的是,其中“饲养员”的职位,居然要求应聘者学历必须是“硕士研究生”。
在人们印象中,动物饲养员要忍受动物饲养工作所带来的枯燥、脏累问题和耐心,甚至还要负责打扫卫生和清洁笼舍。
研究生当动物园“饲养员”是不是大材小用了?记者昨天对此进行了采访。
研究生才能当动物饲养员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管理处为南京市旅游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
“这次是通过南京市人事局公开招聘,所以比较严格,门槛比较高,”南京市旅游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次动物园招聘1名兽医和5名饲养员,全部要求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同时设置了笔试和面试,而且笔试委托市人事考试中心统一组织,不指定考试教材,笔试科目为《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主要测试报考者基本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理论知识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技能等;而面试则要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举止仪表等。
记者注意到,在报考要求中,1名兽医因为岗位要求,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但其中一名饲养员也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并要求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学、动物科学的特长。
实际上,红山动物园这次招聘门槛都不低,另外4名饲养员也要求具有本科学历。
传统认知中,动物饲养员并不是高学历人才,在网络上,有网友对此议论纷纷:现在动物饲养员都要求是研究生了?这个条件也太苛刻了吧。
还有一些网友列举了动物饲养员的工作职责,认为让研究生去做“动物笼舍”的卫生保洁工作是“噱头”。
当然,记者留意到,也有网友表示:在国外的很多动物园,动物饲养员还要求是博士呢,这是国际潮流。
释疑:饲养员要做哪些工作?对此,红山森林动物园宣传教育部部长白亚丽告诉记者,目前园里共有80多名饲养员,其中约一半有本科和专科学历;另外还有9名兽医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甚至还有一名硕士。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是以现代遗传学和生殖生物
学为基础,以提高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水平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主要涉及到动物遗传育种理论、技术及应用、动物繁殖生物学、动物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来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遗传育种理论与应用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探索各种遗传育种策略和模型,以提高动物品种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
同时,还可研究动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演化和遗传基础等相关问题。
2. 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动物生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探索动物生殖机制、生殖调控和生殖健康等问题。
同时,还可研究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和质量控制等相关问题。
3. 动物繁殖技术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动物的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精液冷冻、胚胎移植、基因编辑技术等。
同时,还可研究动物生殖健康和生殖器官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等相关问题。
4.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动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包括动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评价、遗传资源的分类和保护、遗传资源的利
用等。
同时,还可研究动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等相关问题。
总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方向是一个涵盖广泛、有着前沿性和实用性的领域,对于提高动物生产力、保护动物遗传资源以及推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考研就业前景解读
专业介绍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畜牧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
本专业主要运用现代动物育种原理、方法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育种、动物种质资源研究、动物胚胎工程、特种经济动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以农业动物遗传改良为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即针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我国养殖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与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将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农业动物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和形成机理,种质资源生物学评价,畜禽、淡水养殖动物繁殖育种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培育畜禽和淡水养殖动物新品系(种)。
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猪、牛、羊、家禽和淡水鱼类等。
二、就业前景1.发展方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领域的技术快速增强,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研究出各种更加优良的技术方法和品种。
想要占据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及时创新技术,把握未来的创新方向。
基于此,当前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方向的预测也越来越多,大体上都是朝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社会经济水平、生活的丰富度、科学研究能力等的发展十分迅速,食品和食物质量、人们的健康状况提升等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社会秩序稳定,这些使人们对我国动植物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当前我国动物品种的高要求,要积极的抓住机遇,进行创新。
现代生物技术包含很多内容,动物育种方面受其很大的影响。
动物育种和繁殖是动物生长、品种创新、新技术检验的重要途径,动物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强的操作性,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代表了一个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包含了很多社会经济的职能。
生物领域的商业潜力十分巨大,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有一席之地,那么技术就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未来将会有更大规模和更先进的生物种类发掘技术将会应用于动物育种领域,技术发展主要的特点有:动物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分析、搜集、归档和应用的生物分子和生物细胞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体系将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
动物科学考研两方向
动物科学考研两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一、专业解析(一)学科简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动物解剖及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的基本理论及实验技术、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畜禽良种选育及繁殖理论和技术、饲料生产与经营及畜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培养目标掌握动物遗传育种繁殖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01)分子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功能(02)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分子数量遗传与(03)发育生物学与家禽遗传育种(04)动物生殖生理与生物技术(05)动物育种与环境工程(四)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二、推荐院校: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三、相同一级学科下的相关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四、课程设置(以为例)主要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第一外国语(英语)、分子遗传学、现代群体遗传学、动物生殖生理学、现代动物育种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动物生化遗传学实验、数量遗传学、动物繁殖新技术、动物遗传育种新进展、研究班讨论五、就业去向1、毕业生可到大学任教;2、可到动物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国家机关就任公务员;3、到科研单位从事研究工作;4、到畜牧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
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培养方案2006-9-14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动物遗传育种学方向(2)动物繁殖学方向三、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1~2年以论文工作为主。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生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3学分,培养环节学分7学分(实践教育2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交流2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硕士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免考硕士研究生外语,成绩按六级成绩登记,并取得相应学分。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2.培养内容2.1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技术、动物资源与保护等课程。
学生将学习动物的遗传规律、繁殖生理过程、遗传育种原理和技术、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等知识。
2.2实践训练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学习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实践技能。
实习环节将安排学生到动物繁殖场、动物园等实地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课程设计将要求学生针对其中一具体问题,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2.3科研实践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并进行自己的研究课题。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训练,学生将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3.培养要求3.1课程学习学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相应的课程考核要求。
3.2实践训练学生需完成指定的实验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任务,并通过相应的实践训练考核。
3.3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最终撰写并成功提交硕士论文。
4.师资队伍学校将组建由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5.毕业要求学生须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完成硕士论文答辩。
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获得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学位。
6.培养过程管理学校将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和科研中的问题和困难。
学生也需定期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
7.培养成果评估学校将通过课程考核、实践训练考核、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质量和答辩等评估学生的培养成果。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将具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动物生殖生理与胚胎工程、动物分子遗传学、动物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
研究方向:动物形态及发育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动物营养生理学
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动物病毒学、动物流行病学与疫病防治技术、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单胃动物营养、反刍动物营养、水产营养、饲料科学
研究方向:牧草生产加工与草食动物营养
研究方向:动物形态学、动物发育生物学、兽医病理学
动物传染病诊断与防治、动物检疫与食品检验
研究方向:经济动物疫病防治与产品开发利用、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与中毒病、动物生殖内分泌与生殖疾病
全日制农业推广养殖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教学、科研及企事业管理、生产部门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学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
4、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目前有:1、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3、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开发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3年。
因客观原因,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研究生处审核,校长批准,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少于两年半)或延长(全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半,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思想政治工作硕士生除了学习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必须参加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
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尤其在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和授予学位等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具有一票否决权。
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与导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做到教学相长。
3、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好的实验技能,必须学好必修课和选修课。
注意因材施教。
课程学习采用百分制,形式上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报告和讨论及导师指导下自学指定书刊、撰写学习报告等方式,培养独立获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课必须通过考试,选修课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学分。
硕士研究生既要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掌握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
硕士生必须通过课程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标准,参加一定的临床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取得规定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德育考核合格,方能授予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1、课程学习采取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含指定选修课和选修课)。
课程学习要求至少获得33学分(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学位课的学分为18学分,指定选修课为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2、补修课程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补修不少于6学分(3~4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并列入培养计划中。
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中期考核。
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与实践教育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填写《福建农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导师或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指导教师必须依据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制订科学细致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同等学历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
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与讨论班学习硕士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
学位课程要有成熟、稳定的教学大纲, 明确规定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必修的文献书目。
导师应着重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自身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 从扩大知识面和适应本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 指定一定量的选修课程;同时也要重视讨论班学习。
讨论班学习采取导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学生报告等多样形式。
3、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是学位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阅读的文献要求阅读60篇以上,文献资料包括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
4、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校院组织的学术报告和学科点组织的定期学术交流;分别主讲本学科研究领域和课题研究方向最新综述报告各1次以上。
5、实践教育实践教育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第三学年,安排其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
可以讲授课程的部分章节(不少于8学时),也可以指导实验、实习或教学实习,辅导课堂讨论,指导本科课程或毕业论文等。
教学总工作量不得少于120标准时,硕士生兼做助教工作的时间可算在总工作量之内。
考核合格,给予2学分。
参加社会实践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研究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农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锻炼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加强研究生的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社会责任感,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公益劳动,其中有考核的公益劳动三周,其余可结合科研工作进行。
对没有参加公益劳动或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毕业。
6、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文娱活动。
七、中期考核硕士生在论文工作正式开始以前应进行中期考核,考核时间为第三学期末。
考核内容包括:(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与科学作风;(2)学位课和其他必修课、补修课的学习成绩以及完成学分情况;(3)对选题的认识、试验设计和技术路线的理解、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的掌握程度。
考核合格者可继续学习,进入论文工作。
对考核不合格者停止其硕士学习。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硕士生要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做好论文工作计划和选题报告,这是论文达到水平的重要保证。
论文准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1、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
论文工作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制订。
论文工作计划应包括文献选读、科研调查、开题报告和研究计划等。
2、选题要求选题在考虑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同时,尽可能与国家和福建省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结合,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注意发挥导师和研究生各自的特长。
做到科研项目、科研条件落实。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一般应不迟于第三学期末完成。
3、开题报告要求要求至少阅读6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写出不少于八千字的书面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阅读、选题的实用意义或理论意义、范围、论文的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 、研究方法、途径、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
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开题报告会公开举行。
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开题,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4、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所作的科研工作。
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准确的足够的试验数据资料,认真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提出论文研究的结果、新发现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撰写出有一定科学水平的论文。
九、课程简介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本课程首先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它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发展现状及展望以及基因组织包括DNA结构、复制、突变、修复和重组。
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着重涉及当今分子生物学应用技术即分子克隆工具酶、电泳技术、载体、DNA及RNA制备、构建DNA文库、遗传转化、基因表达、PCR、RFLP、RAPD,还介绍了蛋白质合成及分析。
旨在使研究生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问题提供知识和技术。
2、现代动物营养专题(Seminar on Modern Animal Nutrition)近代动物营养学发展动态及研究热点;生物技术与动物营养学的关系;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营养与免疫;功能食品、绿色食品与营养学;营养检测技术进展;饲料加工与营养等。
3、高级动物生物化学(Advanced Animal Biochemistry)进一步讲述生物氧化,生物代谢调控(包括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生物膜的结构和运输,以及酶的结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等内容,并介绍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4、研究生班讨论(Seminar)本课程为公开性学术讨论课,以学生讲述、讨论为主。
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做2次报告,分别为综述性报告和开题报告。
每次报告后,教师进行点评,以培养学生阅读文献能力、分析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5、高级生物统计(Advanced Biostatistics)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试验设计方法及常用统计软件包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1.资料整理;2.假设检验;3.方差分析;4.相对数分析;5.卡方检验;6.一元相关与回归分析;7.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8.半数致死量;9.聚类分析;10.主成份分析;11.灰色模型预测;12.动物生长非线性模型及生长参数测定;13.消化降解率非线性模型及降解参数测定;14..试验数据的正态分布、波松分布、二项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拟合;15.试验设计方法;16、电子表格应用;17.SPSS 10 FOR WINDOWS 软件包应用。
6、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从相关专业的英文杂志中选取部分英文文献(如综述、研究性文章等)。
首先由学生在课前进行翻译,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熟悉专业词汇。
介绍英文科技文章和论文英文摘要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7、动物生产实践(Animal Production Practice)要求学生在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畜牧场进行饲料加工调制、日粮营养配方,饲喂与繁殖技术,经营管理等专题研究和实践技能的锻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