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第四章)

儿科护理学(第四章)
(五)预防疾病和意外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三、婴儿期保健
4个月以内, 鼓励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应选配方奶粉。4个月后开始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 由一种到多种, 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添加辅助食品时应注意观察婴儿的食欲及消化功能, 防止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
(一)合理喂养
(1)卫生: 每日早晚应给婴儿部分擦洗。(2)衣着: 婴儿衣服应简单、宽松,以便于穿脱和四肢活动,且应少接缝,以避免摩擦皮肤。衣服不宜用纽扣,宜用带子代替,以免婴儿误食或误吸。(3)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婴儿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婴儿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6个月前每天睡15~20小时,1岁时每天睡15~16小时。睡觉时,通常侧卧是最安全和舒适的。侧卧时要注意两侧经常更换,以免面部或头部变形。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六、学龄期保健
做好智力开发与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展心理、生理卫生教育, 避免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六、学龄期保健
学龄儿童不适应上学是此期的常见问题, 表现为焦虑、恐惧或拒绝上学。家长一定要查明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同时, 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 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生活。
(二)日常护理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三、婴儿期保健
婴儿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 为保证婴儿健康成长, 必须切实按照计划免疫程序, 为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同时, 要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及时纠正, 以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症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意外事故是婴儿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包括异物吸入、窒息、中毒、烧伤和烫伤、溺水、跌伤等, 应注意防护。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2.生长: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

3.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成熟,为质的改变。

4.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液体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5.计划免疫: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过程。

6.光照疗法: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7.新生儿: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内的婴儿。

8.围生期: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9.高危新生儿: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0正常足月儿:胎龄≥37周至<42周,出生体重≥2500克和≤4000克,身长在47㎝以上,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11.脱水热:室温过高足月儿散热后,如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

12.适中温度: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与体重和出生日龄密切相关。

13.新生儿窒息:婴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1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因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所致新生儿窒息。

15.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

16.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17.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体进食后,产热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这种刺激能量代谢的作用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8.营养不良:因喂养不当或疾病引起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取障碍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1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21.肺炎:由不同致病源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22.支气管哮喘: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静脉输液
学习如何在患儿身上进行 静脉输液,这是儿科护理 中常见的操作。
急救措施
包括心肺复苏(CPR)、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等急救措施。
药物管理
学习如何正确地为患儿提 供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 注射药物。
儿科护理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儿科护 理将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如远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 都相对脆弱,需要更加细致、专业的 护理。良好的儿科护理可以增强儿童 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儿科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儿科护理学起源于古代的儿童医疗实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 展和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儿科护理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 的学科。
发展
现代儿科护理学注重跨学科合作,与儿科医学、儿童心理学 、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紧密联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 会的发展,儿科护理学将不断更新、完善,为儿童提供更加 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学
汇报人: 2023-12-03
目 录
• 儿科护理学概述 • 儿科疾病概述 • 儿科护理技术 • 儿童心理健康与护理 • 儿科护理管理与质量提升 • 儿科护理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儿科护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它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全面、适宜的护理,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的关系
生长发育阶段与疾病发生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儿童易患疾病不同。如婴儿期易患感染性疾病,而幼儿期易 患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
生长发育障碍与疾病关系
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甲状腺 激素缺乏导致的智力低下等。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儿科总结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

7、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8、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10、补授法:指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

11、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母乳的方法。

12、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13、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14、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15、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慢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6、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7、呼吸暂停:如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伴有心率减慢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8、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

19、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20、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21、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22、闭锁肺: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23、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二)课程编码:(三)学分:3(四)总学时:48理论:36,实践:12(五)授课时期:第二学期(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七)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八)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九)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疾病临床护理的学科;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一)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贫血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的护理(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2、能力目标(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3、思想目标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三、教学重难点以先导课程为基础,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学以致用;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着重阐明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各系统疾病护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四、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1.2儿童年龄分期;1.3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1.4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2.教学要求:3.熟悉儿童年龄分期;4.了解4.1说明儿科特点;4.2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5.教学难点:5.1儿科护理的特点;6.教学重点:6.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第二章生长发育1.教学内容:1.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1.2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1.3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1.4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1.5生长发育偏离;2.教学要求:2.1掌握2.11选择合适的正常儿童体格生长标准参照值作为比较,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2.12陈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2.13阐明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意义;2.14阐明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意义;2.2熟悉2.2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22列出儿童体格发育常用指标;2.3了解2.31结合儿童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发育,阐述各年龄儿童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发展;3.教学难点:3.1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4.教学重点:4.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4.2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第三章儿童保健1.教学内容:1.1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1.2计划免疫;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复述各年龄期儿童的特点; 2.22计划免疫、疫苗的定义;2.2熟悉2.21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2.22说出我国计划免疫程序的具体内容;2.3了解2.31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查阅资料,为儿童制定合适的保健要点; 2.32指导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3.教学难点:3.1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4.教学重点:4.1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4.2计划免疫;第四章儿童营养1.教学内容:1.1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1.2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婴儿喂养;1.3儿童营养状况评估;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儿童能量的分配及儿童特殊能量需要;2.12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概念及母乳喂养的优点;2.13食物转换的概念与原则;2.2熟悉2.21按照儿童月龄、体重、能量的需要能正确计算出奶量,并能指导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2.22儿童营养状况评估的方法;3.了解3.1说明食物转换的顺序;4.教学难点:4.1儿童营养状况评估;5.教学重点:5.1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5.2儿童喂养;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教学内容:1.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1.2儿科护理技术;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儿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2.12脱水程度及性质;3.熟悉3.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4.1了解4.11混合液的配制;5.教学难点:5.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6.教学重点:6.1儿科护理技术;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新生儿分类;1.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3新生儿窒息;1.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新生儿黄疸;1.6新生儿溶血病;1.7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教学要求:2.1掌握2.11掌握护理程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黄疸、溶血病、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实施护理;2.2熟悉2.21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中性温度的概念;2.22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法;2.23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2.24描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黄疸、溶血病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2.32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2.33指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3.教学难点:3.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4.教学重点:4.1新生儿分类;4.2新生儿护理;4.3新生儿各种疾病的护理;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1.2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儿童单纯性肥胖患儿的护理计划;2.12制定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2.22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2.3了解2.3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概念、临床表现;2.3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治疗要点;2.3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3.教学难点:3.1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4教学重点:4.1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护理;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口炎;1.3婴幼儿腹泻;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应用护理程序对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2.2熟悉2.21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分类、临床表现;2.3了解2.31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32婴幼儿腹泻的发病机制;3.教学难点:3.1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4.教学重点:4.1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护理;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急性支气管炎;1.4肺炎;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应用护理程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护理;2.2熟悉2.21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1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32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3.教学难点:3.1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4.教学重点:4.1肺炎的分类和护理;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先天性心脏病;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2.22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2.3了解2.3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3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3.教学难点:3.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3.2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急性肾小球肾炎;1.3肾病综合征;1.4泌尿道感染;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计划;2.12制定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列出小儿正常尿量、少尿及无尿的正常值范围;2.22复述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2.23复述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1说明小儿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2.32说明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点;3.教学难点:3.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4.教学重点:4.1泌尿系统各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1.2小儿贫血;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贫血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小儿造血的特点、血液特点;2.22生理性贫血、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2.3了解2.31解释小儿贫血的病因、营养性贫血的血象特征;3.教学难点:3.1生理性贫血的概念;3.2贫血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化脓性脑膜炎;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2.22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3.1说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4.教学难点:4.1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5.教学重点:5.1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1.2风湿热;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风湿热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风湿热的临床表现;2.31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3.教学难点:3.1风湿热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与护理;第十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21-三体综合征;1.2苯丙酮尿症;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计划;2.12制定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22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2.3了解2.31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2.32苯丙酮尿症的病因;3.教学难点:3.1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第十八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病毒感染;1.2结核病;2.教学要求:2.1掌握2.11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及临床意义;2.12制定结核病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2.3了解2.31小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预防及治疗要点;3.教学难点:3.1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第十九章危重症患儿的护理1.教学内容:1.1儿童惊厥;2.教学要求:2.1掌握2.11制定惊厥患儿的护理计划;2.2熟悉2.21对惊厥患儿家长进行预防惊厥的指导;2.22惊厥、惊厥持续状态的定义;2.3了解2.31儿童惊厥的病因;3.教学难点:3.1儿童惊厥的临床表现;4.教学重点:4.1儿童惊厥的护理;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一)实践要求1.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具备按照正规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的能力;二实践内容学时类型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类型1 危重患儿的护理2 演示2 更换尿布法3 演示3 婴儿盆浴法 3 演示4 静脉穿刺法 2 演示5 温箱使用法 2 演示七、教学课时分配八、教材讲义、指导书:儿科护理学,崔焱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九、考核方式及要求儿科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大纲制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00分,最后按80%权重计入儿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平时考核由课内实训、上课考勤及课堂问答情况等内容组成,满分100分,最后按20%权重计入儿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2.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加小儿的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3.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4.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妊娠早期,12周.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妊娠中期,13至28周.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妊娠晚期,29至40周.肌肉脂肪的累积.5.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死亡率最高.6.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头长占身长的1/个月以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7.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防病是保健重点.8.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加强早期教育9.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10.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第二个生长高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12.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六个月后降低,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IgM浓度低,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13.缺乏维生素D,婴儿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肺炎球菌,婴儿支气管肺炎,成人大叶性肺炎.14.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易发败血症,后遗症较成人少.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3.追赶生长:通常2岁以内的小儿,疾病痊愈后,如营养充足,会出现“追赶生长”,即小儿身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派出胎粪,体重可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5.新生儿平均体重 3kg 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0.7kg. 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0.25kg.2-12岁:体重kg= 年龄 2 + 8kg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液体的总重量.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6.身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 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7 + 77cm坐高: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中点:出生,脐上.两岁,脐下.6岁,脐与耻骨联合之间.15岁,耻骨联合上缘7.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和颅骨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1岁时46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8.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9.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圈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营养良好.小于,营养不良.10.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约,岁时闭合,不迟于2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11.脊柱:3个月,颈椎前凸.6个月,胸椎后凸.1岁,腰椎前凸.6-7岁,韧带发育12.长骨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1.骨龄落后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超前见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12个月未出牙视为异常,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一磨牙.12岁左右出第2磨牙.14.神经系统的发育:胎儿时发育最早,出生时脑重1500g,成人的25%,7岁时接近成人.4岁时神经纤维鞘化完成.脊髓下端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移至第一腰椎,出生时小儿即有觅食、吸允、吞咽、拥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小儿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第三章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患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产生的抗体,在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4.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有:①结核②脊髓灰质炎③麻疹④百日咳⑤白喉⑥破伤风⑦乙型脑炎5.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疫苗应烧毁;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疫苗或死疫苗;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应及时记录,避免重接、漏接,未接种者必要时进行补种.6.常用疫苗接种方法及时间7.预防接种需严格掌握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慢病急发作,过敏和免疫皆为禁忌症;发热和腹泻,禁服脊灰症;神经家族史,忌打百日咳.8.预防接种的反应:一般反应:⑴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热痛,有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2.5cm以下为弱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2∽3天.⑵全身反应: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以下弱反应,中等反应,℃以上强反应.潜伏期5-7天后体温上升.头晕、恶心呕吐、腹泻.9.异常反应:①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1000肾上腺素、过敏性皮疹抗组胺药②晕厥③全身感染.第四章儿童营养1.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1岁以内55kcal/kg.7岁,44kcal/kg.12岁,30kcal/kg、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所需、排泄消耗.总能量:1岁以内110kcal/kg,每增加3岁减去10kcal/kg.15岁,60kcal/kg 1kcal≈2..三大产能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脂溶性维生素可储存于体内,易造成中毒.人体的微量元素:铁、铜、碘、氟.4.水:婴儿每日150ml/kg,每3岁减少25ml/kg.成人40-45ml/kg.5.乳汁成分:蛋白质,乳清蛋白为主,与酪蛋白比4:1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婴儿髓鞘形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初乳: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内含脂肪少而以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为主,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过渡乳:6~10天的乳汁,总量增多,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和矿物质逐渐减少. 成熟乳:11天~9个月的乳汁,总量达到高峰每天可达700~1000ml,但蛋白质更少. 晚乳:10个月以后.6.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②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③母乳新鲜无污染④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及身体健康⑤母乳喂养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机会.⑥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贮存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提醒恢复至孕前状态.7.婴儿乳量充足的表现:每次哺乳时能听到咽乳声,喂后能安静入睡,每天有1次量多或少量多次的软便,十余次小便,体重按正常速度增加.8.糖4kcal 婴儿能量110kcal/kg 需水量150ml/kg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选用合适的奶嘴,测试乳液的温度,避免空气的吸入,加强食具卫生,及时调整乳量.鲜牛乳需经稀释、加糖、煮沸.酪蛋白为主、甲型乳糖、矿物质较多9..一般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每天乳量达1000ml或每次哺乳量超过200ml时应添加辅食,断奶时间一般在生后10~12个月,不超过1岁半.添加原则:1.添加方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粗到细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2.添加时机:应是小儿身体健康时.3.食物质量:食物应单独制作.4.注意观察:小儿的大便有无异常,掌握其消化情况.添加目的: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利于食物性状的转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等渗性脱水表现:轻度: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稍干燥,眼窝前囟轻度凹陷,有眼泪,尿量略减少,无周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以下中度:烦躁或萎靡,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干燥,眼窝前囟明显凹陷,眼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周围循环衰竭不明显,有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10%重度:昏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口腔黏膜极干燥,眼窝前囟凹陷极明显,无眼泪,少尿或无尿,周围循环衰竭明显,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10%以上2.等张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等渗液:%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3.补液的原则: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4.补钾的注意事项:①不宜过早:见尿补钾,轻度缺钾可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每日口服氯化钾,严重缺钾可静脉补钾②不宜过浓:不超过%③不宜过快:全日总量不超过300-450mg/kg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补液中,时间不短于8小时④不宜过久:患儿能经口进食,尽快停止静脉输液,改为口服,一般补钾连续4~6天.5.静脉补钙的注意事项: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3倍缓慢泵入或滴注,时间不少于10分钟,注意观察心率,当婴儿心率小于每分90次,年长儿小于70次需暂停使用.1.新生儿适宜的室温:22~24℃,婴幼儿为20~22℃,相对湿度为55~65%,儿童病室为18~20℃,相对湿度50~60%2..小儿用药的特点:①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内分布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②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③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④先天性遗传因素对小儿用药的影响.3.婴儿盆浴的水温冬季为38~39℃,夏季为37~38℃,沐浴于喂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进行.4.婴儿灌肠的插入深度:婴儿~4cm,儿童5~7.5cm.5.婴儿肌肉注射的部位:2岁以下注射部位为臀中肌、臀小肌、上臂三角肌服药法:滴入、吸吮、喂入、鼻饲6.温箱使用的注意事项: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有无故障,保证绝对安全,⑵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⑶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上升造成不良后果,⑷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⑸保持温箱清洁,每天消毒,每周更换,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湿化器水箱每天更换,患儿出暖箱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对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物品均应经过高压灭菌.7.照光时的护理:均匀照光床透明,温度湿度变化轻,水分营养及时给,环境患儿均安静,病情观察不可少,低于10mg即可停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⑵监测体温和箱温,保持兰光床温湿度,观察体温变化,温度保持在36~37℃、相对湿度55%⑶保证水分营养的及时供给,尤其是哭闹、出汗较多的腹泻患儿⑷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低血钙特别烦躁的患儿可予鲁米那镇静⑸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黄疸程度的变化⑹光疗的时间按医嘱执行,做好交接班,一般血清胆红素<10mg/dl时可停止光疗.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波长425-475nm,蓝光最有效,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距离33-50cm.光疗时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8.光疗的指征:⑴患儿总胆红素>12-15mg/dl ⑵出生后24h出现黄疸并进展较快者,早产儿出现黄疸指征可放宽⑶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⑷换血前后的辅助疗法.9.光疗的副作用: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腹泻、低血钙、皮疹、青铜症、核黄素缺乏与溶血.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的分类:⑴根据胎龄分类:①足月儿:胎龄满37足周至未满42足周的新生儿,②早产儿:胎龄满28足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③过期产儿: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⑵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①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3999g的新生儿②低体重儿:出生1h内体重小于2500g,其中小于1500g者称极低体重儿③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⑶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足月小样儿: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⑷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外观特点: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直挺,皮下脂肪丰富,足纹较深,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呼吸系统特点: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约40~50次 /分,主要靠膈肌运动而以腹式呼吸为主,鼻腔狭窄、血管丰富,易出现炎症及堵塞.肺内液,30-35ml/kg.足月儿周期性呼吸:生后数天,呼吸停止小于15秒,无紫绀、心率减慢.循环系统特点:心率快、波动范围大,平均每分120-140次,血压平均70 /50 mmHg .消化系统特点: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一般生后12-24h开始排泄,约3-4天排完.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葡菌败血症.泌尿系统: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4内排尿.3.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室内温度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4.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5.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①生理性体重下降②生理性黄疸③乳腺肿大④马牙和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肿⑦新生儿红斑6.足月儿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体温稳定③预防感染④合理喂养,按需哺乳⑤确保安全⑥健康教育7.新生儿脐部护理: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③局部有脓性、血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涂抹并保持干燥④有肉芽形成者,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出生后3-7日脱落.新生儿用2%苏打水每日两次口腔护理.8.新生儿筛查的内容:听力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甲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9.早产儿外观特点: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儿多,耳壳软,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早产儿体温调节:散热>产热.呼吸系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消化系统: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和溢乳.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时,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泌尿系统:排钠分数高,产生低钠血症,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酪蛋白含量高,晚期代谢性酸中毒.体温调节: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少,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发生硬肿症.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低、部分可伴动脉导管未闭.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室温24-26℃,湿度55~65%、合理喂养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健康教育、发展性照顾.早产儿维持有效呼吸的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时肩下防治小软枕②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观察皮肤颜色③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80mmHg或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 ④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吸氧处理 ,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射.早产儿最好予以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为宜.10.稀释奶的配制方法:奶粉5g :30ml水=全奶.早产儿不吃全奶,按以下配:1:1=全奶30+30水,2:1=全奶30+15水,3:1=全奶30+10水新生儿心脏监护应予24~48h 更换电极,体温监护时传感器应紧贴皮肤.第七节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产伤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临床表现:意识形态改变、眼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呼吸改变、肌张力改变、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各类型特点:1.硬膜下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多因产伤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生后第二天发作惊厥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4.小脑出血胎龄筱俣32周早产儿,常合并非透明膜病、肺出血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2.低效性呼吸形态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4.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绝对经我、抬高头部 2.合理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3.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必要时物理降温,过低用远红外床、暖箱4.健康教育第十节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 胆红素生成较多:红细胞破坏多、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来源多(2) 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白蛋白少(3)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形成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低活力不足.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少.排泄结合胆红素能力差(4) 肝肠循环的特性:肠道内细菌少,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2.分类: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于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特别在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会加重.界限dl2病理性黄疸:黄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大于,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6μmol/L.原因:a.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加快红细胞破坏. b.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黄疸下降,即可确诊.、遗传性疾病6-l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药物性黄疸第十二节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1.病原菌:我国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感染途径:产前,与孕妇有关、产时,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有关、或产后,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有关3.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五不不吃、不哭、不动、发热或体温不升、体重不增4.辅助检查:血培养是金标准5.潜在并发症:休克、DIC、脑膜炎、中毒性肠麻痹.6.治疗要点: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7.护理措施:维持体温温度、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及时处理局部病灶、保证营养供给、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第十三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于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1.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2.临床表现:低体温、硬肿、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分度轻度:肛温≥35℃,硬肿<20% 中度:小于35℃、25%-50%重度:<30℃,>50%3.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测—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的特点:皮肤盈众,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友轻度凹陷.4.治疗要点:复温关键、支持疗法、合理用药5.护理措施⑴复温:①肛温>30℃,中性温度保温箱,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②<30℃,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外加热,每小时提高℃,不超过34℃,12-24小时内恢复⑵合理喂养轻者能吸吮着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保证热能供给⑶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⑷预防感染,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更换体位,减少肌肉注射⑸观察病情:T、BP、R、P、硬肿范围及程度、患儿面色.⑹健康教育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1.病因:1.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足2.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2.病理生理:1新陈代谢:①蛋白质,负平衡,低蛋白水肿②脂肪,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③碳水化合物,血糖偏低,重者昏迷甚至猝死④水盐代谢,低渗状态,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低镁血症.⑤体温调节能力.2系统功能:①消化系统,易发生腹泻②循环系统,脉搏细弱、心肌收缩力减弱③泌尿系统,尿量增多比重下降④神经系统,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⑤免疫系统,极易感染4.临床表现:1.体重不增早期表现,随后下降2.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躯干、臀部、四肢,最后面颊.重度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出现浮肿.5.根据体重及身高减少情况分型和分度体重低下型、生长弛缓型、消瘦型.6.并发症:营养性贫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第四篇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1年生长最快(尤其是前3个月),为出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生长,为出生后第二个生长高峰各系统发育的不均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是先快后会缩顺序性自上向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岁年龄的增长变化越来也大,青春期差异更大2.体重意义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3.身长(高)概述新生儿出生时约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计算公式2~12岁身长(高)(cm)=年龄×7+70(cm)4.胸围定义是指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概述1岁时头围与胸围相等,之后胸围超过头围;计算公式1岁至青春前期的胸围超过头围的长度(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去15.腹围定义是指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概述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致相等,之后腹围小于胸围6.囟门前囟定义顶骨与额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出生时约1.5~2.0m前囟闭合时间1~1.5岁时闭合;前囟迟闭、过大多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前囟饱满多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等前囟凹陷多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闭合时间最迟约在生后6~8周闭合7.牙齿乳牙萌出时间生后4~10个月,最晚2.5岁出齐乳牙数目计算2岁之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去4~6乳牙萌出延迟12个月之内尚未萌出者第二章小儿保健1.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所产生的免疫力;主要措施包括: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是指接触感染源后获得的免疫力2.预防接种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乙肝疫苗0、1、6月龄(肌注)卡介苗出生时(皮内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2、3、4月龄,4周岁(口服)百白破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麻疹疫苗8月龄(皮下注射)乙脑减毒疫苗8月龄,2周岁(皮下注射)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严格操作严格查对制度和严格无菌操作局部消毒①一般消毒:用2%碘酊和75%或0.5%碘伏消毒皮肤后注射;②接种活疫苗、菌苗消毒:只用75%酒精消毒(因活疫苗、菌苗易被碘酊杀死,影响效果),接种后剩余活疫苗应烧毁第三章小儿营养与喂养1.乳汁的成分蛋白质含较多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糖主要成分为乙型乳糖脂肪颗粒小、含脂肪酶,利于消化、吸收矿物质钙、磷比例合理(为2:1),利于吸收免疫因子初乳中含SIgA,能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母乳喂养的指导指导内容:①生后1小时开奶;②按需哺乳,母婴同室;③两侧乳房先后交替哺乳;④喂奶完毕,轻拍婴儿背部;⑤喂奶后婴儿以右侧卧位为佳;⑥按需哺乳。

儿科护理学儿童保健

儿科护理学儿童保健

儿科护理学儿童保健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儿童保健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业人员。

通过学习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和疾病的基本知识,儿科护理学能够帮助护士了解儿童的特点,提供安全、合理的护理服务,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首先,儿科护理学要学习儿童生理、心理和发育的基本知识。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儿童的器官功能不完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等。

因此,儿科护理学需要了解儿童生理特点,遵循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其次,儿科护理学还需要学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如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

儿科护理学要学习这些常见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掌握相关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另外,儿科护理学还涉及到疫苗接种的知识,要了解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禁忌症等,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此外,儿科护理学还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

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儿科护理学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学会与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最后,儿科护理学还涉及到家庭教育和营养健康的促进。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科护理学要学习与家长沟通和合作的技巧,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另外,儿童营养健康在儿童健康成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儿科护理学要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为儿童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儿童保健的学科,通过学习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和疾病的基本知识,能够帮助护士了解儿童的特点,提供安全、合理的护理服务,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科护理学需要学习儿童生理、心理和发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学会家庭教育和营养健康的促进等。

儿科护理学的目标是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保障其健康和发展。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 我国儿科护理发展与展望
• 在卫生保健机构改革和重组的趋势下,护理人员应重新定位其在新的 卫生保健系统中的角色。在传统观念下,护理通过“提供照顾”促进、 维持、恢复小儿健康,而今已被“管理型的卫生保健”替代,它要求思 维方式和技能的更新,要求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服 务过程中不断进 取,努力从任务型实践方式中转变过来,成为合作型实践方式,要广 泛地 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并具有知识、理解力和自信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 (五)学龄前期 • 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生长速度减
慢,智能发育更趋 完善,求知欲强。此期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应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 惯,为入学做好准备。因其 接触面广,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并易患免疫性疾病如 急性 肾炎和风湿热等。
•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并逐渐发展。由各国传教士成立了 妇孺医院及护士 学校,在医院设立了产科、儿科的病房及门诊,护 理工作重点放在对住院患儿的照顾和护 理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护 理事业和儿科护理学的雏形。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 我国儿科护理发展与展望
•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 增加,儿童护 理已逐渐发展成为有独特功能的专门学科,其研究内 容、范围及任务等已涉及影响儿童 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 方面,儿童护理的重点已从疾病防治转向健康促进,护 理工作的场 所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学校及康复中心等。2001年我国国 务院颁布的 “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改善儿童卫 生保健服务,提高儿童身心健康 水平”的总目标。社会政策的变化使 卫生保健领域得以扩展,儿童护理工作的重点已不再 是“我们为小儿 及其家庭做什么”,而是“我们应和小儿及其家长一起共同做什么”。 所 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和社区保健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 必然。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例如,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才会坐、立、行。

2、体格生长包括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体重是反映儿童营养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出生后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

身高(长)受遗传、营养、睡眠等多种因素影响。

头围在出生时相对较大,1 岁时约为 46cm。

3、神经心理发育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觉、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如 2 个月的婴儿开始微笑,4 个月能认出母亲,1 岁左右开始说话等。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具有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等优点。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通常 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当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择配方奶。

冲调奶粉时要注意浓度和温度适宜。

3、辅食添加随着婴儿生长发育,4-6 个月时应逐渐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4、儿童饮食营养幼儿和学龄儿童应保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儿童预防保健1、计划免疫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2、定期健康检查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干预。

3、口腔保健从婴儿期开始,就应注意口腔清洁,预防龋齿。

4、安全教育教导儿童注意交通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等,避免意外伤害。

四、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1、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观察病情变化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消化不良等。

儿科护理学总论

儿科护理学总论

第一章总论儿科护理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内外因素所致的病理现象,并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专科护理。

它包括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预防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以及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等。

其任务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促进小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第一节儿科护理的特殊性一、儿科护理的范围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

儿科护理的范围很广,它涉及一切儿童健康和卫生的问题。

从年龄范围来说,应从精卵细胞结合起至青少年时期。

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在临床上是以出生至14周岁作为儿科的就诊范围。

儿科护理工作主要涵盖的内容有:①临床护理工作,包括一般临床护理工作,以及急、危、重症患儿的急救与监护工作等;②儿童保健工作,儿科护士应在医院和社区(包括家庭、托幼机构、学校等地)积极传播科学育儿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以防治儿童在体格、精神、心理发育中可能遇到的障碍;③儿童及家庭的健康教育工作,儿童的健康教育必须通过成人来实施,因此要积极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同时要针对儿童及家庭教养中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咨询,其目的是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儿科护理工作者应树立整体护理观,积极开展护理科研,熟练掌握专业护理理论和技能,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学会运用先进的医疗和保健器械,以适应儿科护理的迅速发展。

二、儿科护理的特点小儿自生命开始至长大成人,时刻都在不断生长发育,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疾病诊治、心理社会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且各年龄期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护理上有其独特之处。

(一)儿童身体方面的特点1. 解剖特点小儿体格显然与成人不同。

外观上如体重、身高(长)、头围及胸围等的增长,身体各部比例的改变,骨骼发育如颅囟的闭合,骨化中心的出现,牙齿的萌出与替换等均有一定的规律。

熟悉小儿的正常发育规律,才能对小儿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从而发现问题,及时做好保健和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学绪论

儿科护理学绪论
未来儿科护理学将更加注重预防医学、全人医学和人文关怀,培养更多的高 素质儿科护理人才,推动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儿科护理学的历史背景
起源与发展
儿科护理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儿童医院,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与事件
在儿科护理学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和事件,如英国医师R.T.Trall和美国护士E.C.Babbitt的儿科护理思想 与实践,以及中国儿科护理事业的奠基人诸福棠等。
的发育评估。
牙齿与口腔护理
关注儿童乳牙和恒牙的发育, 以及口腔卫生和牙齿保护等方
面的问题。
儿童营养与饮食护理
01
02
03
营养需求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 养需求,如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矿物质等。
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介绍正确 的母乳喂养姿势和哺乳量 的判断方法。
断奶与辅食添加
介绍断奶的方法和添加辅 食的原则,以及如何选择 和制作适合儿童的食物。
05
儿科护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观察性研究
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群体的健康状 况,分析并揭示健康问题与特定因 素之间的关联。
实验性研究
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种干预 措施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确定因 果关系。
描述性研究
通过对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描述 ,了解特定因素与健康问题的相关 性。
推断性研究
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推 断特定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儿科护理学对未来的影响和贡献
01
培养健康素养
儿科护理学通过向全社会普及健康知 识和技能,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从 而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七、青春期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PEDIATRIC NURSING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护理要点。★ 熟悉儿科护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概述
1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
儿科护理学概述
(四)身体、心理素质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03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
胎儿期(fetal period)指从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儿出生, 约40周(280天)。此期又分为胚胎期和胎儿期。胚胎期指受精后的前8周, 从受精卵分化至大体形成。该阶段胚胎细胞高度分化, 对多数致畸因子敏感, 若孕母受到感染, 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障碍, 出现死胎、流产或先天畸形。胎儿期指第9周起至出生, 是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和功能发育渐趋完善的时期。此时期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 故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重点在于预防。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02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一)
(二)
(三)
(四)
健康教育者(七)(六)Fra bibliotek(五)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二、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① 热爱儿童, 热爱护理事业,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奉献精神。② 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③ 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 追求崇高的理想, 忠于职守, 救死扶伤, 廉洁奉公, 实行人道主义。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一、填空题小孩生长发育的次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顺序渐进,渐渐增添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营养性维生素D缺少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早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小孩总的能量耗费包含基础代谢率、食品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耗费6个方面。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小、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顶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内减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

临床上常有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种类: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少)、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少)、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高升、血压高升、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脑膜刺激征:颈强直、 Kernig征、Brudzinski 征阳性。

二、选择题1.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要点,重生儿保健要点放在生后第1周。

重生儿或婴儿母乳饲养后取右边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防止因溢乳而惹起窒息。

小孩年纪分期、各期特色及保健(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2)重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重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重生儿期的保健举措主要为合理饲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快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顶峰,消化和汲取能力未完美,易腹泻和营养不良,故应合理饲养;从胎盘获取的免疫球蛋白渐渐消逝,后天免疫力还没有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准时免疫接种;(4)少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少儿期;神经系统发育快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简单发买卖外;5岁以下小孩主要死亡原由是不测窒息(初生1—3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1—5岁婴少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常见于学龄期小孩);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舞其自己进食,不要处罚少儿。

儿科护理学(第八章)

儿科护理学(第八章)
第二节 小儿肥胖症
(二)护理评估
第二节 小儿肥胖症
(三)
(四)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与摄入高能量食物过多、运动过少有关。(2)自我形象紊乱: 与肥胖导致自身形体变化有关。(3)社交障碍: 与肥胖造成的心理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 患儿每日进食量逐渐减少,运动逐渐增多;患儿逐渐恢复自信心;家长和患儿能说出肥胖症的危害及预防肥胖症的方法。
(五)护理措施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五)护理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04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eficiency)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一)病因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二)护理评估
询问患儿的喂养史、饮食习惯, 注意婴幼儿有无喂养不当、年长儿有无挑食或偏食等;有无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等;是否为双胎、多胎、早产。
1. 健康史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二)护理评估
(1)体重改变: 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继而体重下降。(2)皮下脂肪减少: 皮下脂肪减少最先累及腹部,以后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因此判断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根据各种症状的程度,将营养不良分为3度。
血清总钙低于1.75~1.88 mmol/L或血清离子钙低于1 mmol/L。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五)护理措施
第一节 营养不良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1听2看3抬头,4撑5抓6试坐,7 翻8爬9扶站,10扶走12独走)
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
体格生长稍慢 智能发育迅速,同时活动范 围渐广
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学龄前期(幼儿园期)
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加强早期教育
培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学龄期(小学期)
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最终目的:预防小儿疾病,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
胎儿期
胎儿的发育与孕母的躯体健康、心 理卫生、营养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密 切相关;
胎儿期保健主要通过对孕母的保健 来实现
护理重点
◆ ◆ ◆ ◆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 加强孕母营养
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
孕12周
孕28周
孕40周
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
围生(产)期
易发新生儿疾病:
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新生儿黄疸
败血症 破伤风(感染性)
胎儿期
围 产 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从出生后至1周岁
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时期(为第一个生长 高峰); 所需营养较多; 从母体获得抗体逐渐消失;
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
计划免疫接种。
百日咳
破伤风
本次课堂小结
● ● ●
儿科护理的范围和特点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不同年龄期小儿保健特点
重 点 掌 握 ● ●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计划免疫
女经期卫生指导及健康生活方式)
“不打不成材”
加强法制和品德教育
第二节 小儿计划免疫
定义

儿科护理学课件图文

儿科护理学课件图文

营养支持
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 及时补充维生素D、铁剂 等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 症。
新生儿疾病预防与处理方法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需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意外伤害
加强新生儿看护,避免坠床、烫伤等意外伤 害发生。
预防窒息
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吐奶、呛奶等 情况发生,防止窒息。
THANKS
感谢观看
运动能力发展
婴幼儿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抬头、 翻身到爬行、站立、行走,家长应关 注其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提供 适当的锻炼机会。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情感逐渐丰富,开始表现出对 亲近人的依恋和对陌生人的焦虑,家 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培养其 健康的情感和社会性。
婴幼儿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睡眠护理 卫生护理 预防接种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避免交叉感染。
家庭备用药品
根据儿童常见疾病类型,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和急救用品, 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误 用和滥用。
04
新生儿护理专项内容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需求
01
02
03
生理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各器官、 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需要特别关注。
复。
适当运动
鼓励儿童参加适当的体 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 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生
长发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生长发
育中的问题和疾病。
常见生长发育问题及干预
生长迟缓
肥胖
针对生长迟缓的儿童,需要评估其营养状况、 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如增 加营养摄入、改善睡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第四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一、选择题(一)A1型题1.足月儿是指A.胎龄>28周至40周的新生儿B.胎龄>28周至<37周的新生儿C.胎龄≥37周至<42周的新生儿D.胎龄为第37周的新生儿E.胎龄<38周的的新生儿2.过期产儿是指A.胎龄>37周至<40周的新生儿B.胎龄>37周至<42周的新生儿C.胎龄>40周至<42周的新生儿D.胎龄>40周以上的新生儿E.胎龄≥42周的新生儿3.巨大儿出生1小时内体重超过A.1000gB.2000gC.3000gD.4000gE.5000g4.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1小时内体重在A.1000g~2000g之间B.1000g~3000g之间C.2000g~4000g之间D.2500g~4000g之间E.2500g~5000g之间5.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的维持主要依靠A.适宜的环境温度B.足够的母乳吸入C.自发的肢体活动D.肌肉的收缩产热E.棕色脂肪的产热作用6.中性温度是指A.肛温B.腋温C.皮温D.体温E.环境温度7.关于早产儿的特点,正确的是A.皮肤毳毛多B.足底纹理多C.乳腺有结节D.头发分条清楚E.指甲达到指尖8.正常足月儿宜在生后何时开奶A.半小时B.1小时C.2小时D.3小时E.6小时9.在新生儿下列哪种现象为正常的A.生后24小时后排胎粪B.生后24小时内发现皮肤黄疸C.生后36小时心率200次/分D.生后48小时后排尿E.生后48小时呼吸频率44次/分10.新生儿神经反射检查,下列哪项属正常的A.颈强直阳性B.拥抱反射阳性C.握持反射阴性D.吸吮反射阴性E.觅食反射阴性1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一般于生后何时恢复到出生体重A.1天左右B.5天左右C.10天左右D.20天左右E.30天左右12.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A.红臀B.马牙C.假月经D.乳腺肿大E.生理性黄疸13.关于新生儿的特点,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功能较完善B.肾小球滤过率高,浓缩功能好C.消化道面积较小,肠壁通透性较差D.呼吸较快,节律可不规则,心率波动大E.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体表面积相对小,不易散热14.早产儿有呼吸暂停,主要是因为A.膈肌位置高B.肋间肌肌力弱C.肺泡数量相对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E.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15.母体的免疫球蛋白能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的是A.IgAB.IgDC.IgED.IgGE.IgM16.早产儿病室适宜的温湿度为A.温度20℃,相对湿度55%~65%B.温度24℃,相对湿度55%~65%C.温度24℃,相对湿度40%~50%D.温度30℃,相对湿度40%~50%E.温度30℃,相对湿度55%~65%17.关于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正确的是A.以结合胆红素为主B.生后7天~14天出现黄疸C.早产儿生后2周内黄疸消退D.足月儿生后4周内黄疸消退E.一般情况好,不伴有其他症状18.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是A.2天~3天B.4天~5天C.7天~14天D.2周~3周E.3周~4周19.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正确的是A.黄疸在生后2周消失B.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C.黄疸多在生后2天~3天出现D.胆红素每日上升不超过85μmol/L(5mg/dl)E.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小于34μmol/L(2mg/dl)20.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症是属于A.异常血红蛋白B.红细胞膜的缺陷C.红细胞酶的缺陷D.同族免疫性溶血E.异族免疫性溶血21.新生儿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应首先考虑A.新生儿肝炎B.生理性黄疸C.新生儿败血病D.新生儿溶血症E.先天生胆道闭锁22.为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或减轻核黄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A.换血疗法B.光照疗法C.白蛋白静滴D.激素口服用E.苯巴比妥口服23.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是A.2天~3天B.5天~7天C.10天~14天D.2~3周E.1个月24.关于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功能较好B.体表面积小,不易散热C.能量储备少,产热不足D.皮下脂肪厚,保温作用好E.皮肤血管丰富,利于维持体温25.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评分为A.0分~3分B.0分~5分C.4分~7分D.5分~8分0E.8分~10分26.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应进行换血疗法A.黄疸在生后2天~3天出现B.每日胆红素上升不超过85μmol/L(5mg/dl)C.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D.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12mg/dl)E.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20mg/dl)27.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中,最根本的是A.A(清理呼吸道)B.B(建立呼吸)C.C(维持正常循环)D.D(药物治疗)E.E(评估)28.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中,最关键的是A.A(清理呼吸道)B.B(建立呼吸)C.C(维持正常循环)D.D(药物治疗)E.E(评估)29.新生儿窒息复苏,应在出生后首先A.心脏按摩B.用面罩供氧C.弹足底或刺激皮肤以引起啼哭D.注射5%碳酸氢钠和呼吸兴奋剂E.用吸管吸出鼻、口腔及咽喉中粘液和分泌物30.新生儿窒息复苏,胸外按压的部位是A.胸骨体中间处B.胸骨体中1/3处C.胸骨体中下1/3处D.胸骨体中1/4处E.胸骨体中下1/4处31.新生儿窒息复苏,胸外按压的频率是A.60次/分~80次/分B.80次/分~100次/分C.100次/分~120次/分D.120次/分~140次/分E.140次/分~160次/分32.新生儿窒息复苏,胸外按压的深度为使胸骨下陷A.1cm~2cmB.3cm~4cmC.4cm~5cmD.5cm~6cmE.6cm~7cm33.新生儿窒息复苏,清理呼吸道后应立即A.吸氧B.人工呼吸C.注射呼吸兴奋剂D.清除呼吸道分泌物E.拍打或弹足底以刺激呼吸34.足月新生儿窒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低钠血症B.心源性休克C.持续性胎儿循环D.缺血缺氧性脑病E.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的病理变化为A.脑水肿B.颅内出血C.脑细胞变性D.脑组织坏死E.脑内炎症细胞浸润36.产后感染的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A.经胎盘B.经产道C.经肠道D.经脐带E.经口腔粘膜37.我国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厌氧菌B.葡萄球菌C.肺炎球菌D.大肠杆菌E.溶血性链球菌38.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最主要的特点是A.高热B.激惹、惊厥C.皮肤有伤口D.黄疸、肝脾大E.缺乏特异症状39.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硬肿症B.骨髓炎C.二重感染D.化脓性脑膜炎E.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0.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的关键是A.营养支持B.对症治疗C.免疫治疗D.维持体液平衡E.病因治疗及病灶清除(二)A2型题41.新生儿,生后半小时。

出生体重2250g,皮肤毳毛多,头发细软、分条不清,乳腺无结节,足底光秃无纹理。

此新生儿为A.早产儿B.过期产儿C.正常足月儿D.低出生体重儿E.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42.36周早产儿,破膜20小时娩出,生后3天因精神萎靡、不吃、不哭入院。

体检:反应差,体温35.5℃,皮肤黄染,前囟平,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2cm,质软,脾左肋下1cm。

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血型B.血常规C.尿常规D.血培养E.血清胆红素43.足月新生儿,日龄7天,生后第3天开始面部及巩膜黄染,渐波及躯干,吃奶及精神好,红细胞5.0×1012/L,血红蛋白150g/L,网织红细胞0.005(0.5%),总胆红素171μmol/L(10mg/dl),谷丙转氨酶30单位。

最可能的医疗诊断为A.生理性黄疸B.新生儿肝炎C.新生儿溶血症D.新生儿败血症E.先天性胆道闭锁44.新生儿娩出1分钟时心率96次/分,呼吸不规则,四肢活动好,弹足底能皱眉,躯体肤红,四肢青紫。

Apgar评分为A.9分B.8分C.7分D.6分E.5分45.患儿生后24小时,出生体重3200g,血清总胆红素307.8μmol/L(18mg/dl),未结合胆红素156.5μmol/L(15mg/dl),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A.光照疗法B.换血疗法C.按医嘱输鲜血D.按医嘱补充白蛋白E.按医嘱口服鲁米那(三)A3型题46.新生儿日龄3天,足月顺产,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渐加重伴不吃、不哭、不动,查体:重度黄染,精神萎靡,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肝肋下2.5cm,脾肋下1cm,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初步考虑最可能为A.新生儿肺炎B.新生儿肝炎C.生理性黄疸D.新生儿败血症E.新生儿溶血症47.护理诊断可能性最小的是A.自我形象紊乱B.皮肤完整性受损C.有体温改变的危险D.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E.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8.护理措施中,不必要的是A.维持体温稳定B.保证营养供给C.防止交叉感染D.清除局部感染灶E.按医嘱使用利尿剂49.患儿,出生时皮肤苍白,心率40次/分,无呼吸,四肢略屈曲,弹足底无反应。

患儿Apgar评分为A.0分B.1分C.2分D.3分E.4分50.其窒息程度为A.无窒息B.轻度窒息C.中度窒息D.重度窒息E.极重度窒息51.首要的处理是A.输血B.窒息复苏C.补充钙剂D.肌注安定E.静滴白蛋白(四)B1型题A.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B.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2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C.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50~60百分位之间的新生儿D.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之间的新生儿E.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52.小于胎龄儿53.适于胎龄儿54.大于胎龄儿A.输白蛋白B.护肝治疗C.抗感染治疗D.无需特殊治疗E.根据病因综合性治疗55.生理性黄疸56.病理性黄疸A.IgAB.IgDC.IgED.IgGE.IgM57.母乳中含量较高的免疫球蛋白58.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A.葡萄球菌B.绿脓杆菌C.大肠杆菌D.肺炎双球菌E.流感嗜血杆菌59.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体多为60.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体多为(五)X型题61.下列哪项情况可列为高危新生儿A.高危孕妇分娩的新生儿B.孕妇第四胎分娩的足月儿C.有妊娠期疾病史孕妇分娩的新生儿D.曾有死胎、死产史孕妇分娩的新生儿E.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62.新生儿易出现溢奶的原因包括A.胃扭转B.胃呈垂直位C.胃呈水平位D.贲门括约肌松驰E.幽门括约肌较发达63.对新生儿的处理,以下哪项合理A.生后即可哺母乳B.早产儿应补充VitkC.纠正酸中毒时应采用碳酸氢钠D.生后1天~2天内应注意补钾E.基础代谢需要量应按50kcal/(kg/d)计算64.关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正确的有A.胆红素生成较少B.肝脏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低下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活性差D.Y、Z蛋白含量低,肝脏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差E.肠道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65.出现下列哪种情况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A.黄疸退而复现B.每日胆红素上升<85μmol/LC.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D.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3周E.黄疸程度严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2μmol/L 66.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出现的临床表现有A.黄疸B.贫血C.心肌炎D.肝脾大E.核黄疸症状67.下列关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白细胞吞噬作用差B.细胞免疫功能发育健全C.皮肤、粘膜的屏障功能差D.IgA缺乏,易致呼吸道、消化道感染E.IgM缺乏,易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68.关于足月儿的外观特点,正确的是A.乳腺结节<4mmB.指甲未达指尖C.耳舟成形、直挺D.足底光秃无纹理E.皮肤红润,皮肤毳毛少69.新生儿生后即可接种的疫苗有A.卡介苗B.乙肝疫苗C.流感疫苗D.麻疹疫苗E.百白破三联疫苗70.新生儿易发生感染的原因中,正确的有A.细胞免疫功能差B.体液免疫功能差C.脐部为开放性伤口D.皮肤薄、嫩,易被损伤E.尿液、粪便经常刺激臀部皮肤二、填空题1.新生儿根据胎龄分类,分为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