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冷冻疗法:适用于内痔出血不止,术后复发,不能
耐受手术者。应用-196℃液氮,术后易大出血。
手术治疗
-
16
肛裂
-
百度文库17
病因病理
1、定义: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溃疡
2、病因:
长期便秘、粪便干结→排便时的机械性损伤
3、病理:
肛裂三联症--肛裂、前哨痔、肥大肛乳头
-
18
-
19
临床表现
症状 1、疼痛 主要症状
肛裂疼痛周期: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烈 疼痛(排便—疼痛—缓解—疼痛)
2、便秘 3、便血
粪便表面、便纸上或排便过程中
-
20
体征: 1、肛裂 2、肛乳头肥大 3、前哨痔
注意:
肛裂“三联征”
已确诊肛裂时,一般不宜行直肠指诊或肛镜检查
-
21
治疗原则
通便、止痛 1、非手术治疗
坐浴;纠正便秘;扩肛 2、手术治治疗
《外科护理》
-
1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
2
直肠肛管的解剖
-
3
直肠
介于乙状结肠与肛管(尾骨平面)之间,形 成90°弯曲,12~15cm;以腹膜返折为界分 为腹腔内外各一半;内环外纵肌、直肠瓣。
下端:
肛柱
8~10个
肛瓣
肛窦(又称隐窝,深有3~5mm,肛腺开口处)
肛乳头
齿状线
-
4
-
5
-
6
肛管
长约3~4cm 内括约肌—不随意肌,直肠下端延伸的环肌 外括约肌—随意肌,内括约肌外下方的环形横
定时、活动 ▲服用缓泻剂:
液体石蜡、果导片、大黄、番泻叶。
-
43
术后护理
1、观察病情:出血?
2、止痛
3、处理尿潴留
4、饮食:术后2-3天流质饮食
5、保持大便通畅
6、伤口护理
7、预防并发症:
扩肛:术后5-10天
提肛活动:术后3天。
-
4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尿潴留 ★切口出血
24h内床上活动;24h后可下床活动。 避免久坐或久站。
肛裂切除术 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
22
并发症
▪ 复发 ▪ 出血 ▪ 肛周脓肿 ▪ 肛门失禁
-
23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
24
病因病理
1、定义:
指发生在直肠肛周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 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
2、病因:
由肛腺感染、肛周皮肤感染、损伤等引起
-
25
临床表现
1、肛旁皮下脓肿
最多见。局部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轻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较常见,全身症状明显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少见,全身症状明显且中毒症状重,直肠穿刺可 抽出脓液
-
26
-
27
辅助检查
1、直肠指检:浅、深脓肿 2、实验室检查 3、B超检查:深部脓肿 4、诊断性穿刺
-
28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抗炎、坐浴、局部理疗、 保持大便通畅
2、手术治疗
-
29
肛瘘
-
30
病因、病生
1、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 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后遗症:
多,化脓性感染
3、非特异感染:TB、溃疡性结肠炎 4、其他:
直肠肛管外伤感染、恶性肿瘤破溃感染引起。
-
31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肛瘘
内口 外口 瘘管
典型肛瘘的组成
-
32
分类
1、根据瘘口与瘘管的数目分:
(1)单纯性肛瘘 (2)复杂性肛瘘
2、外痔:包括血栓性外痔(最常见)
结缔组织性外痔 炎性外痔
3、混合痔:三期以上内痔;环状痔。
-
12
-
13
临床表现
1、内痔:
便血、痔块脱出、疼痛、瘙痒。
2、外痔:
肛门不适、潮湿、局部瘙痒; 剧痛;肛门表面有红色或暗红色硬结。
3、混合性痔:
兼有内、外痔表现。严重时呈环状脱出肛门,呈 梅花状,又称“环状痔”;嵌顿时引起充血、水肿、 坏死。
纹肌,分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肛管直肠环: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 肌的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具 有收缩肛门的作用
-
7
齿状线解剖及临床特点
齿状线以上(直肠) 齿状线以下(肛管)
结构 A供应 V回流 N支配 淋巴回流
粘膜 直肠上、下A 痔内V丛→门V 自主神经,无疼痛感 腹主A周围 或髂内淋巴结
★术后切口感染
完善术前肠道准备、术前纠正贫血、 加强术后会阴部护理。
★肛门狭窄:观察、及早扩肛。
-
45
健康教育
1、防便秘 2、保持肛周清洁 3、积极预防 4、及时处理排便困难,及时就诊
-
14
混 合 痔
-
15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适用于初期及无症状期
2、注射疗法:适应于Ⅰ、Ⅱ度内痔。
常用的硬化剂有:5%苯酚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 5%盐酸奎宁尿素水溶液、4%明矾水溶液。
3、胶圈套扎疗法:适应于Ⅰ、Ⅱ、Ⅲ度内痔 4、红外线凝固疗法:适应于Ⅰ、Ⅱ度内痔。
术后常有少量出血、复发率高,临床少用。
1、疼痛
与排便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有关
2、便秘
与粪块干结、病人惧怕排便时疼痛有关
3、潜在并发症
感染、切口出血、尿潴留、大便失禁等。
-
41
非手术治疗护理
1、饮食
2、保持大便通畅
3、肛门坐浴:目的、要求
4、保健锻炼:
避免久坐、久站、久蹲。
5、术前准备:肠道、皮肤
-
42
保持大便通畅
▲调理饮食: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
36
治疗原则
1、瘘管切开术 适应:低位肛瘘
2、肛瘘切除术 适应:低位单纯肛瘘
3、挂线疗法 适应:距肛门3-5cm内
-
37
肛瘘治疗
-
38
护理
-
39
护理评估
1、术前 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
2、术后评估: 术中情况; 术后伤口情况; 术后并发症: 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感染
-
40
护理诊断
-
9
痔
-
10
病因
定义: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V 丛淤血、扩张和屈曲→静脉团
1、肛垫下移学说
2、静脉曲张学说
可能影响因素:
饮食(少纤维、嗜酒、营养不良);
肛周感染(周围血管炎症、静脉瘢痕形成、
弹性减弱、回流受阻和扩张)
-
11
病理生理与分类
1、内痔:
多位于直肠下端,齿状线以上即截石位3、7、 11点,基底较宽。分四度。
2、瘘管位置高低
(1)低位肛瘘: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2)高位肛瘘
-
33
-
34
临床表现
症状
1、肛周外口反复流出少量分泌物 2、继发性肛周湿疹
体征
1、视诊:红色乳头状或肉芽组织突出的外口 2、触诊:条索状瘘管 3、特殊检查:肛查(硬结样疼痛内口,瘘管)
-
35
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肛门镜检 2、影像学检查:碘油瘘管造影 3、直肠指检 4、实验室检查
皮肤 肛门A 痔外V丛→下腔V 脊神经,疼痛敏感 腹股沟淋巴结 或髂外淋巴结
-
8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1、骨盆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上,盆腹膜以下,直肠两侧左右各一
2、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上,直肠与骶骨之间。
3、坐骨肛管间隙(坐骨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横隔之上的肛管两侧。
4、肛门周围间隙
坐骨肛管横隔与肛周皮肤之间,肛管后相通。
耐受手术者。应用-196℃液氮,术后易大出血。
手术治疗
-
16
肛裂
-
百度文库17
病因病理
1、定义: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溃疡
2、病因:
长期便秘、粪便干结→排便时的机械性损伤
3、病理:
肛裂三联症--肛裂、前哨痔、肥大肛乳头
-
18
-
19
临床表现
症状 1、疼痛 主要症状
肛裂疼痛周期: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烈 疼痛(排便—疼痛—缓解—疼痛)
2、便秘 3、便血
粪便表面、便纸上或排便过程中
-
20
体征: 1、肛裂 2、肛乳头肥大 3、前哨痔
注意:
肛裂“三联征”
已确诊肛裂时,一般不宜行直肠指诊或肛镜检查
-
21
治疗原则
通便、止痛 1、非手术治疗
坐浴;纠正便秘;扩肛 2、手术治治疗
《外科护理》
-
1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
2
直肠肛管的解剖
-
3
直肠
介于乙状结肠与肛管(尾骨平面)之间,形 成90°弯曲,12~15cm;以腹膜返折为界分 为腹腔内外各一半;内环外纵肌、直肠瓣。
下端:
肛柱
8~10个
肛瓣
肛窦(又称隐窝,深有3~5mm,肛腺开口处)
肛乳头
齿状线
-
4
-
5
-
6
肛管
长约3~4cm 内括约肌—不随意肌,直肠下端延伸的环肌 外括约肌—随意肌,内括约肌外下方的环形横
定时、活动 ▲服用缓泻剂:
液体石蜡、果导片、大黄、番泻叶。
-
43
术后护理
1、观察病情:出血?
2、止痛
3、处理尿潴留
4、饮食:术后2-3天流质饮食
5、保持大便通畅
6、伤口护理
7、预防并发症:
扩肛:术后5-10天
提肛活动:术后3天。
-
4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尿潴留 ★切口出血
24h内床上活动;24h后可下床活动。 避免久坐或久站。
肛裂切除术 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
22
并发症
▪ 复发 ▪ 出血 ▪ 肛周脓肿 ▪ 肛门失禁
-
23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
24
病因病理
1、定义:
指发生在直肠肛周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 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
2、病因:
由肛腺感染、肛周皮肤感染、损伤等引起
-
25
临床表现
1、肛旁皮下脓肿
最多见。局部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轻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较常见,全身症状明显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少见,全身症状明显且中毒症状重,直肠穿刺可 抽出脓液
-
26
-
27
辅助检查
1、直肠指检:浅、深脓肿 2、实验室检查 3、B超检查:深部脓肿 4、诊断性穿刺
-
28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抗炎、坐浴、局部理疗、 保持大便通畅
2、手术治疗
-
29
肛瘘
-
30
病因、病生
1、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 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后遗症:
多,化脓性感染
3、非特异感染:TB、溃疡性结肠炎 4、其他:
直肠肛管外伤感染、恶性肿瘤破溃感染引起。
-
31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肛瘘
内口 外口 瘘管
典型肛瘘的组成
-
32
分类
1、根据瘘口与瘘管的数目分:
(1)单纯性肛瘘 (2)复杂性肛瘘
2、外痔:包括血栓性外痔(最常见)
结缔组织性外痔 炎性外痔
3、混合痔:三期以上内痔;环状痔。
-
12
-
13
临床表现
1、内痔:
便血、痔块脱出、疼痛、瘙痒。
2、外痔:
肛门不适、潮湿、局部瘙痒; 剧痛;肛门表面有红色或暗红色硬结。
3、混合性痔:
兼有内、外痔表现。严重时呈环状脱出肛门,呈 梅花状,又称“环状痔”;嵌顿时引起充血、水肿、 坏死。
纹肌,分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肛管直肠环: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 肌的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具 有收缩肛门的作用
-
7
齿状线解剖及临床特点
齿状线以上(直肠) 齿状线以下(肛管)
结构 A供应 V回流 N支配 淋巴回流
粘膜 直肠上、下A 痔内V丛→门V 自主神经,无疼痛感 腹主A周围 或髂内淋巴结
★术后切口感染
完善术前肠道准备、术前纠正贫血、 加强术后会阴部护理。
★肛门狭窄:观察、及早扩肛。
-
45
健康教育
1、防便秘 2、保持肛周清洁 3、积极预防 4、及时处理排便困难,及时就诊
-
14
混 合 痔
-
15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适用于初期及无症状期
2、注射疗法:适应于Ⅰ、Ⅱ度内痔。
常用的硬化剂有:5%苯酚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 5%盐酸奎宁尿素水溶液、4%明矾水溶液。
3、胶圈套扎疗法:适应于Ⅰ、Ⅱ、Ⅲ度内痔 4、红外线凝固疗法:适应于Ⅰ、Ⅱ度内痔。
术后常有少量出血、复发率高,临床少用。
1、疼痛
与排便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有关
2、便秘
与粪块干结、病人惧怕排便时疼痛有关
3、潜在并发症
感染、切口出血、尿潴留、大便失禁等。
-
41
非手术治疗护理
1、饮食
2、保持大便通畅
3、肛门坐浴:目的、要求
4、保健锻炼:
避免久坐、久站、久蹲。
5、术前准备:肠道、皮肤
-
42
保持大便通畅
▲调理饮食: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
36
治疗原则
1、瘘管切开术 适应:低位肛瘘
2、肛瘘切除术 适应:低位单纯肛瘘
3、挂线疗法 适应:距肛门3-5cm内
-
37
肛瘘治疗
-
38
护理
-
39
护理评估
1、术前 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
2、术后评估: 术中情况; 术后伤口情况; 术后并发症: 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感染
-
40
护理诊断
-
9
痔
-
10
病因
定义: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V 丛淤血、扩张和屈曲→静脉团
1、肛垫下移学说
2、静脉曲张学说
可能影响因素:
饮食(少纤维、嗜酒、营养不良);
肛周感染(周围血管炎症、静脉瘢痕形成、
弹性减弱、回流受阻和扩张)
-
11
病理生理与分类
1、内痔:
多位于直肠下端,齿状线以上即截石位3、7、 11点,基底较宽。分四度。
2、瘘管位置高低
(1)低位肛瘘: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2)高位肛瘘
-
33
-
34
临床表现
症状
1、肛周外口反复流出少量分泌物 2、继发性肛周湿疹
体征
1、视诊:红色乳头状或肉芽组织突出的外口 2、触诊:条索状瘘管 3、特殊检查:肛查(硬结样疼痛内口,瘘管)
-
35
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肛门镜检 2、影像学检查:碘油瘘管造影 3、直肠指检 4、实验室检查
皮肤 肛门A 痔外V丛→下腔V 脊神经,疼痛敏感 腹股沟淋巴结 或髂外淋巴结
-
8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1、骨盆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上,盆腹膜以下,直肠两侧左右各一
2、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上,直肠与骶骨之间。
3、坐骨肛管间隙(坐骨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横隔之上的肛管两侧。
4、肛门周围间隙
坐骨肛管横隔与肛周皮肤之间,肛管后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