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数量遗传学(2015)-第1章 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类性状没有本质差异,所有基因无论大小均遵从孟 德尔遗传规则。
第一章 绪论
一、数量性状与数量遗传 2、数量遗传学
基本概念:根据遗传学原理,运用适宜的遗传模型和数 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生物群体内个体数量性状变 异的遗传基础,研究数量性状遗传传递规律及其在生物 改良中应用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科学。是遗传学与数理统 计学相结合的产物,属于遗传学一个分支学科,与育种 学密切相关。
3.00 2.79(2对) 0.35(11.15%) (100%) (88.85%)
Q1
Q2
Q3

结果显示出数量性状分析的深化和细化过程。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1、数量遗传学早期积累
孟德尔(1822-1884)遗传试验(1866年):豌豆 (garden pea),Experiments with Plant Hybrids Seed shape: 5474 round vs 1850 wrinkled Cotyledon color: 6022 yellow vs 2001 green Seed coat color: 705 grey-brown vs 224 White Pod shape: 882 inflated vs 299 constricted Unripe pod color: 428 green vs 152 yellow Flower position: 651 axial vs 207 terminal Stem length: 787 long (185-230cm) vs 277 short (2050cm) 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1900年)
第一章 绪论
一、数量性状与数量遗传 2、数量遗传学
现代数量遗传学:又称分子数量遗传学,采用数理统计 学方法对分子标记与表型测量的数据组合进行分析。现 代数量遗传学否定了微效多基因假说中基因很多和效应 相等假设,却证明了数量性状确实受位于染色体上基因 所控制,这些基因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现代数量遗传学由于采用了分子标记和现代化的计算设 备与结合分子标记和表型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深 化和细化了对数量性状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数量性状与数量遗传 2、数量遗传学
传统数量遗传学:以微效多基因假说为前提,采用数量 统计方法对表型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的数 量遗传理论与方法: 基因的加性与显性、效应与方差、亲属间协方差、世代 平均值分析、遗传交配设计与遗传方差成分估计、遗传 率分析、选择及其响应、遗传相关分析、交配效应与配 合力分析等 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是受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所 控制,遗传服从孟德尔规律,这些基因数量多、效应微 小、效应大小相等,易受环境影响。
※F.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1、数量遗传学早期积累
※ W. L. Johannsen(1903)的纯系学说将变异区分为 遗传的变异与非遗传的变异,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 概念,这为理解连续性变异也是遗传性状提供了依据 。 ※ Nilsson-Ehle(1909)根据小麦粒色的遗传提出了数 量性状的多因子假设,这一假设为E. M.East(1911) 玉米穗长和E. M. East(1913)烟草花冠长度的遗传试 验所证实。通过多因子假设将数量性状的遗传纳入到孟 德尔遗传的轨道。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3、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数量遗传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专著: Hallauer and Miranda, 1988. Quantitative genetics in maize breeding. Iowa State Univ. Press 马育华,1982。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江苏科学 技术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3、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出版的数量遗传学专著有: ※ Mather(1949)出版了《Biometrical Genetics》,该书后来在Jinks 的参与下出版了第二版(1971)和第三版(1982) ※ Kearsey和Pooni《The Genetical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1996) ※ Falconer (1960)出版了《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Genetics》, 该书于1981、1989、1996年分别出了第二、三、四版 ※ Lynch和Walsh《 Genetics an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Traits 》 (1998) ※朱军,1997。遗传模型分析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盖钧镒,章元明,王建康,2003。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现代遗传学 丛书)。科学出版社,北京
第一章 绪论
一、数量性状与数量遗传 1、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少数主基因控制,间断性变异,采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德尔分类计数统计方法研究
生物性状
数量性状:多基因控制,连续性变异。可分两 类,一类为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分离世代呈单 峰分布;另一类为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 分离世代呈多峰且连续分布。如玉米lys含量是 典型的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1、数量遗传学早期积累
Galton 19世纪末在英国建立研究小组主要研究人类群体 中数量性状的遗传, 1889年出版《Natural inheritance》 发现了子代回归于亲代的遗传规律: Taller individuals had taller offspring, on the average, than shorter individuals,and, hence, metrical characters were partly heritable Blending inheritance 创建了回归和相关研究的方法 ※ K. Pearson用数学方法研究生物遗传和进化问题,撰写了 《Mathema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XII》 (1904)一书,并创办了《Biometrika》杂志 。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5、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常用的作图方法也得到了发展: Lander等(1989)提出了检测QTL的区间作图法(IM); 1994年,Jansen等和Zeng分别提出了复合区间作图法 (CIM); 1999年,Kao和Zeng等提出了多区间作图法; 王建康提出了完备复合区间作图(ICIM); 朱军提出了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ixed-; model-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 连锁不平衡分析(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2、数量遗传学的奠基
Lush(1937)在其“Animal breeding plan”一书 中提出了遗传力以及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的概念, 用于研究选择效率和遗传进度。
※ J.L.
Malecot(1948)提出了血缘系数的概念,用来测 量双亲的一对等位基因后裔同样的概率,并度量双亲间 的亲缘程度以及该个体的近交程度,从而给出了亲属间 协方差的通用表达公式。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4、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盖钧镒等(1998-2003)提出了“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 系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提出7类20多 个遗传模型及进行遗传模型检验与参数估计的试验世代 类型、混合分布函数、算法、模型选择和个体基因型判 断等一系列方法。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5、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是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随着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分子标记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0年Bostein首次提出RFLP可作为遗传标记。基于DNA多 态性的无限性和对生物机体的无害性,使得人类从整个基因 组上搜索定位数量基因成为可能,由此开创了利用分子标记 检测数量性状位点(QTL),并对QTL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 助选择和数量基因操纵的新局面。1988年Tanksley实验室发 表了第一张水稻的RFLP连锁图谱,现已开发出几十种可供 利用的分子标记。
世代方差对比分析、主-多基因分析与QTL分析所估计的遗传方差 (陆地棉9-1696×中35衍生的6世代)(郭志丽,蒿若超,2003)
性状 Vp 比强度 5.82 F2方差 VG 主-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主基因方差 多基因方差 QTL QTL定位分析 QTL方差 (VQ/VG) 1.21 (38.54%) 0.69 (21.97%) 0.60 (19.11%) 2.5 (79.62%) 0.64 (20.38%) 剩余QTL方 差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5、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数量遗传学的总体任务: 在分子水平上探索数量基因的遗传基础,不仅要找到控 制数量性状的染色体片段(QTL),还要找到控制数量 状的基因(quantitative trait gene,QTG),最终要找 到控制数量性状的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 QTN),彻底破译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物质基础。 eQTL
植物数量遗传学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张君
参考书籍
1、孔繁玲主编,植物数量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06.6。 2、朱军主编,遗传模型分析方法,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7.2 3、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科学出版社,2003.1 4、徐云碧、朱立煌著,分子数量遗传学,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4.12 5、翟虎渠、王建康编著,应用数量遗传(第二 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4、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由传统数量遗传学到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数 量性状的主-多基因遗传体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根据Falconr(1989)和Lynch(1998)综述,在研究自发或 诱发突变引起的数量变异时,发现有的位点其等位基因 效应较大,足以在分离世代得以鉴定,这类基因被称为 主基因控制,还存在许多微效多基因与主基因共同控制, 构成了控制数量性状的主-多基因遗传系统。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2、数量遗传学的奠基
Fisher、Haldane和Wright是数量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 ※ R.A. Fisher(1918)发表了“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latives on the supposition of Mendelian inheritance”。 ※ J.B.S. Haldane(1924-1927)连续发表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 I-V”系 列文章,用数学方法说明了数量性状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下的 遗传改变。 ※ S. Wright(1921)的“Systems of mating”概括了群体的 交配制度,并提出了近交系数的概念,将不同交配制度的群 体通过近交系数相比较,并用其通径系数研究交配制度的遗 传效果。
※ G.
Sprague和L.A. Tatum(1942)提出了杂种优势 利用中亲本配合力的概念。
※ G.F.
第一章 绪论
二、数量遗传的形成与发展 3、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数量遗传学建立和发展 时期。 Mather(1949)提出了多基因理论(polygene theory), 以区别于孟德尔的寡基因(oligo-gene)。 特点:建立科学的遗传交配设计和统计模型,把数量性状表 型的总效应分解为基因型的、环境的、加性的、显性的、上 位性的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分量,并在此基础上估计显性 度、遗传率、重复率、选择响应(遗传进度)、遗传相关、 选择指数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和育种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