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的程序
丧葬习俗和流程
农村传统葬礼流程0、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
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忌病人在原来睡的床上死去。
一般要搬临危者到正厅上搭椅子、木板让他们断气。
认为灵魂会回来抬床脚,如果来找断气处的木板,早已拆开、找不到,而如果到原来的床上来抬,则可能要废床。
1、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并穿上寿衣。
这个步骤要尽早,通常情况下是逝者断气后立马进行。
因为过了几个小时后,由于肌肉细胞死亡而导致四肢僵硬的现象,会影响工作人员为逝者穿寿衣。
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
替死者穿好衣服后,"又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作的事。
说是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
2、报丧正式通知各处的亲友逝者的死亡时间、情況以及葬礼安排。
3、奔丧亲友携帯礼品、礼金、挽联、花圏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即将逝者遗体停放于灵堂,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在古代停灵有助于确定逝者是否真的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临时搭制的灵棚、家中房间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均可作为灵堂。
灵堂内设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供品、香、蜡烛、纸钱等。
忠德殡仪需要提醒的是,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或殡仪馆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首先要布置灵堂。
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
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
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
5、守灵和吊唁停灵期间,逝者的晚辈需在灵堂轮流守护逝者,接受其他亲友的吊唁。
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直系以及亲近的晩辈,被称为孝子/孝女,他们需要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褂子或衣服,腰系麻绳或草绳,脚穿草蛙,即为孝服。
民间渡亡科仪流程
民间渡亡科仪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民间渡亡科仪流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的观念和处理方式有着独特的习俗和流程。
民间渡亡科仪流程是指在某人去世后,家人或亲友们按照传统仪式和习俗来处理丧事,以使逝者得到安息,亲友们能够安心送别。
这一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的环节和仪式,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以尊重逝者和安抚生者的情绪。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民间渡亡科仪流程。
第一步:通知亲友当家人或者亲友得知某人去世的消息时,首先要通知其他亲友和邻居,以便他们前来慰问和参与后续的丧事安排。
通知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者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来传达消息。
第二步:查验遗物在逝者离世后,家人或亲友需要立即查验逝者的遗物,包括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以备后续处理遗产和善后事宜。
第三步:清理停放在家中的鱼缸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家中停放有鱼缸的话,会对亡灵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家人去世后,首先要清理家中的鱼缸,以避免对逝者的干扰。
第四步:扫洒门外在逝者离世后,家人或亲友要在门外撒几把面或者几根桃枝,以驱邪辟恶,保佑逝者一路平安。
第五步:净身涤垢在逝者离世后,家人或亲友需要为逝者净身涤垢。
这意味着给逝者洗净身体,穿上整洁的衣物,使其在世间最后一刻也能保持尊严。
第六步:上香祭拜在整理完逝者遗体后,家人或亲友要为逝者上香祭拜,诵读经文,以祈求逝者在来世得到善报,平安离去。
第七步:扎束在逝者离世后,家人或亲友需要为逝者扎束。
扎束是指在逝者离世后,将他的手脚系在一起,意味着让逝者远离幽冥、得到超度。
第八步:烧纸在逝者扎束后,家人或亲友会为逝者点燃纸钱、纸衣等祭品,祈求逝者在黄泉路上有足够的财物供应,以保证逝者在来世能够过得愉快。
第九步:入殓在逝者离世后,家人或亲友要为逝者进行入殓仪式。
入殓是指将逝者的尸体放入棺材里,并按规定的方式处理尸体,以便长时间保存。
第十步:告别仪式在逝者入殓后,家人或亲友举行告别仪式,邀请亲友前来送别逝者。
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
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1、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
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
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
当地风俗,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的2、烧七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
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
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
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
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
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
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
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死者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单”进行祭祀活动。
“期单”贴在灵堂。
3、“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
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
人死后的程序
人死后的程序人死后的程序建国前,民间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丧仪繁琐铺张,且封建迷信色彩浓重。
习俗相沿,以丧事的隆重与否,视为子辈孝道的尺度。
葬俗为木棺土葬,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
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和化妆,称“哀戚毁容”。
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
丧仪主要程序有小殓、停灵、报丧、大殓、点主、开吊、发引、摆祭、下葬和下葬后的圆坟、作七、忌日祭等。
丧仪日程,少则五至七日,多达半月之久不等,耗费甚巨。
一般人家,人过50岁,晚辈即开始为老人做寿衣、打棺材(称“寿棺”、“喜棺”)、修坟穴,准备后事,被视为孝顺。
一、小殓死者将近气绝时,家人急速给死者净身、穿寿衣,俗称“小殓”。
寿衣为棉布或绸料的棉衣和单衣,忌用缎子和皮毛料,颜色忌用黑色,着衣件数讲究着单不着双,最上等的是讲究有7根领,有的只穿三两件,也要多缝上几根衣领。
寿衣上钉布条,不能钉扣子。
穿好寿衣后,给死者口内含1枚铜钱或1粒珍珠,再让死者一手握钱币,一手握小米饼子,称“打狗饼子”,传说是为死者在冥间对付饿鬼和恶狗用的。
给死者身覆衾被,用黄表纸或白布盖脸。
然后,将灵床移至堂屋中间,灵床前设供桌,供上一满碗不甚熟的小米干饭,称“倒头饭”。
家人拈香、焚纸、举哀后,子女们跪在灵床旁伴灵。
此时即为“遵礼成服”。
二、报丧人死之后,立即差人前往亲友、街坊邻居家报丧。
城市上层人家,多是先发出请知帖,在亲友中请人协助办理丧事。
办理丧事的有总理总管丧务,另有内柜、外柜、管厨、知宾等。
总理差人给亲友送“长班条”和讣闻,讣闻格式要求称谓得当,具名皆为男性,父亡称“孤子”,母亡称“哀子”,父母皆故称“孤哀子”。
有的官商之家还随讣闻发出“哀启”和“行状”。
哀启是由孝子具名详述死者生平、嘉言懿行的启事;行状是请名人为死者撰写的传记,用以征求诔文、祭文、碑文等。
丧家的大门和屋门,均斜贴一白纸条,称“封门”。
再用2尺长的秫秸夹几张火纸,插在大门框上。
男丧插在左方,女丧插右方,称“出单旐”,以示家有丧事。
人死后的程序
开吊为停灵期内最大的丧礼。开吊日,亲友来灵前吊祭,称“吊丧”、“吊孝”。死者长子跪于灵前左侧答礼,诸子侄跪于右侧。“杖期生”(杖,是居丧期拿的棒;期,是一年之丧。期服用杖的称“杖期”;不用杖的称“不杖期”,如嫡子为庶母丧。“夫为妻服,如父母不在,亦为“杖期生”)或“期服弟”站于祭台上左方,“不杖期生”或“期服兄”站于祭台下右方,对吊客拱揖答谢。女眷跪伏棺的两旁,吊客吊祭时,即号啕齐哭。棺前设拜垫,济南有女吊客要先哭后行礼和男吊客行三叩头或三鞠躬礼的礼俗。开吊日需进行一至三天不等。此期间有账房专管收受“奠礼”,吊祭者多送烧纸、锡箔、祭帐等,亦有的送挽联、冥洋、冥钞等。40年代后,多是送现金。开吊期间,丧家雇用乐班吹奏哀乐,有的还请和尚、道士唪经,超度亡魂。
十一、温锅
解放前,农村人家,一般在亡者下葬前一天夜里,家人带平底锅、柴草、食用油及和好的糕面团,到挖好的墓地前煎糕,俗称给亡者“温锅”。糕煎好后,带回家至灵前全家食用,谓之同亡者共吃最后一顿饭。此俗,解放后渐无。
十二、发引
俗称“出殡”、“出丧”、“发丧”等,是埋葬死者前最后的丧礼。出丧有大丧、小丧之分。旧时,有专门承办出殡事宜的幡杠行。一般出丧的只用8人抬杠,数个吹鼓手奏丧乐。出大丧的则有16人抬杠,多名吹鼓手和数对仪仗,最大的丧要有24或32人抬杠,最多的有48或64人抬杠的,但不多见。仪仗中有成对的木制涂漆的金瓜、钺斧、朝天镫和雪柳、素色旗帜等,有的仪仗队可摆出一公里地远。
人死后的程序
建国前,民间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丧仪繁琐铺张,且封建迷信色彩浓重。习俗相沿,以丧事的隆重与否,视为子辈孝道的尺度。葬俗为木棺土葬,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和化妆,称“哀戚毁容”。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丧仪主要程序有小殓、停灵、报丧、大殓、点主、开吊、发引、摆祭、下葬和下葬后的圆坟、作七、忌日祭等。丧仪日程,少则五至七日,多达半月之久不等,耗费甚巨。一般人家,人过50岁,晚辈即开始为老人做寿衣、打棺材(称“寿棺”、“喜棺”)、修坟穴,准备后事,被视为孝顺。
葬礼程序
追悼会主持词追悼会流程举行追悼会,程序要简洁,气氛要肃穆,其一般程序为:一、主持人宣布χχχ同志(先生、小姐、女士)的追悼会开始。
介绍参加追悼会的单位领导,生前好友。
介绍送来花圈和换联等单位和来宾的名字。
对因故不能参加追悼会而采用其它方式表示哀悼的情况也要一并加以说明。
二、默哀3分钟。
(奏哀乐)三、单位(或直系亲属)致悼词。
四、家属致答谢辞。
(直系亲属致悼词,不用作答谢辞)五、向遗像三鞠躬。
六、向遗体告别。
(奏哀乐)追悼会主持词的关键,是要把悼词写好。
悼词不能篇幅过长,一般以一千二百字以内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三千。
悼词内容要层次清楚,事迹突出。
悼词的格式如下:一、标题悼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一是在悼词正文前写上“悼词”二字;二是主持人在追悼会上要用“xx-x同志致悼词”;三是贴出、刊印时要用“在追悼xx-x同志大会上xx-x同志致的悼词”。
二、正文一是写明用什么心情悼念什么人;二是写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担任的各种职务名称,何种原因在何年何月何日几时几分不幸去世的,终年岁数;三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去世者的简单生平;四是对去世者的称颂,可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五是对评价去世者带来的损失,应实事求是;向去世者学习什么,可分成几点写明,用什么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尾自成一段。
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一句式:xx-x同志安息吧!二是概括式:xx-x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xx-x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定要注意简短。
这里,我们写出一个范例,供需要用的朋友参考。
一、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李家国同志追悼会现在开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市文体局离休干部李家国同志的逝世,李家国同志因病经医( 治无效,不幸于2008年4月8日下午4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
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的领导有:祭悼并敬献花圈的单位有:发来唁电的有:在此,我代表李家国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向李家国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来悼念的领导和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举办李家国同志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有关单位,戚族亲友、乐队、餐馆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李家国同志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请孝眷节哀顺变。
传统丧葬礼俗
传统丧葬礼俗丧葬1、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
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2、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4、守铺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
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殡葬习俗指南
殡葬习俗指南殡葬俗指白事,在民间因地域和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风俗。
所谓殡葬,"殡"是祭奠或悼念死者,即丧礼;"葬"则是安葬遗体的行为。
殡葬一方面是在安置死者,另一方面又是在安排招待那些前来治丧、吊丧的人群。
丧葬习俗是处理死者遗体及相关的悼念方式,是构成了人生仪礼的最后一环。
死亡意味着人生旅程的终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就有开始与结束。
人有生死,就有生死的文化。
殡葬文化是围绕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动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并且受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的影响和制约。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
由于人们对图腾的崇拜,对死人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唯心主义“占上风的一个习俗文化领域。
迷信的、封建的殡葬活动,在民间仍然流行并严重地存在。
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当亲人临终时,亲属要给他穿好衣服,带上渡河线、买路线,如同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装一样。
安葬之后,每逢节日、诞辰,亲属要上坟扫墓,焚纸送物,不仅带有点心、水果,还有巧克力、啤酒,甚至还要为死人点燃一支香烟,如此体贴周到的服务,孝子与亲友间的人情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是社会是社会习俗和文化的一部分。
是生者为死者而建立、形成、发展起来的习俗和文化,也是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
它反映并长期受制于社会传统。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走向文明,为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
出现了殡葬服饰文化、公墓文化、殡仪馆建筑文化、殡葬设备和技术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新的学科分支形成殡葬文化学的学科群。
原始人对"弃尸"已经"看不下去",心中不忍。
于是产生了殡葬。
殡葬是人类自我意识达到高度清晰的产物,到文明社会,丧礼发展起来,后来变得越来越繁琐。
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辈子,死后若不给一个"象样的"丧礼,不受到"郑重"的对待,人们总会觉得对不起死者,会认为后人"不孝"、死者一辈子"不值"等。
彝族死后葬礼流程
彝族死后葬礼流程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葬礼流程通常包括一系列传统仪式和习俗。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彝族死后葬礼的流程概述:
1. 临终和临终仪式:在一个家庭成员临终时,家人通常会集合在一起,进行临终仪式,祈祷和安抚过世者的灵魂。
2. 停灵:过世后,遗体会被安放在家中或者专门的场所,等待葬礼仪式。
3. 守灵:家人和亲友会轮流守灵,为逝者守夜、守灵,进行祭奠和悼念。
4. 安葬仪式:在一定的时间后,会举行安葬仪式,通常会有祭司主持仪式,家人和亲友参加。
仪式中可能包括诵读经文、祈祷、献花、燃香等活动。
5. 土葬:彝族传统的葬礼方式是土葬,将逝者安葬在家族或村庄的坟地中。
葬礼后,家人和亲友可能会举行宴席,以示悼念和纪念逝者。
6. 祭祀:逝者安葬后,家人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祭祀过世者的灵魂,以示对逝者的思念和尊重。
彝族的葬礼仪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重视祭祀和对逝者的尊重。
不同地区和家族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总体上遵循这样的一般程序。
丧事流程
丧事流程一、入殓人死后由直系亲属为亡人穿上送老衣。
在脚踝处用麻绳绑一下,口内含一块玉石或一枚钱币。
然后放入棺木内。
棺木内铺黄色褥子,亡人上边盖白色被子,寓意为:铺金盖银。
亡人头枕山形枕头,脚下放一个河流形状的物品,寓意为:头枕山,脚蹬河。
亡人身下有7个钱币和7朵子棉,寓意为:为下辈子孙留子留财。
入殓后棺木前点一盏灯,灯到亡人入土前不灭,寓意为:长明灯在,希望亡人还能复活。
长明灯点亮后由亡人的女儿(有几个女儿的话由长女)在棺木前焚9斤9两(9斤9两寓意为:多)草纸(草纸寓意为亡人在阴间花的钱)。
焚过的纸灰用亡人生前穿过的裤子装起来,等亡人入土时背到坟地。
注:如果夫妇双方亡一人送老衣为三件,夫妇双方都亡故为四件(送老衣不含裤子)。
二、报丧人亡故后的当天由本家直系或旁系人员持报丧帖(也称讣告)通知亲属(亲戚)。
被通知到的亲属第二天上午来吊唁。
在报丧人员通知的时候,到了客人家门口是不能进家门的,站在门口把主人喊出来,向其简叙事情并把报丧帖递给对方。
现在简办的也有只口头通知不带报丧帖的。
不过显的不够隆重,礼数上有所欠缺。
三、灵棚人亡故后的当天,入殓完毕以后,在棺木所在的房屋门口搭一座灵棚。
灵棚一般宽3-4米,高2米多点。
棚内中间挂一帘子,帘子上中间有一个“奠”字,左右有一幅对联。
帘子前面放一桌子,上面有亡人的照片和一些贡品、香烛。
灵棚的左右两边也有一幅大的对联。
搭好灵棚后,男孝子坐在灵棚内桌子的两侧,女孝子在灵棚后边的屋内,坐在棺木两侧,寓意为:守灵。
四、客人吊唁客人接到报丧帖后,第二天上午前来吊唁。
客人来时女的要哭路,即从进村开始哭,一直哭到灵棚内,女客人不在灵棚前祭奠,直接进屋内,坐在棺木周围。
男客人不用哭路,直接到灵棚前祭奠,关系比较近的男客人如:女婿,外甥等在灵棚前要哭一阵子,等执事人员劝阻后,在灵棚内面对亡人照片四叩首。
来吊唁的客人根据关系按五种孝服做出孝衣。
客人来吊唁时,要带鞭炮,草纸等物品。
人死后火葬场的流程
人死后火葬场的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死后火葬场的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接尸、冷藏、审核、取证、送火、火化、领灰、存放、交付。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步骤。
当有人在家中去世或者在医院不治身亡的时候,家属或者医院工作人员会联系当地的火葬场来接尸。
一般来说,火葬场都会有专门的车辆和工作人员负责接运尸体。
接到通知后,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立即出发前往接尸的地点。
接到尸体后,火葬场会将尸体送往冷藏室。
冷藏室是为了保持尸体在火化过程中的新鲜度,同时也是为了符合卫生规定。
在冷藏室中,尸体会被冷冻保存,直到进行下一步骤。
接下来是审核环节,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对尸体进行仔细的审核。
他们会核对尸体的身份信息,确保没有任何错误。
在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会记录下尸体的详细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年龄等等。
这些信息将会在后续流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审核完成后,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进行取证工作。
他们会对尸体进行指纹、拍照等操作,以确保尸体的身份信息准确无误。
这些证据将会在火化过程中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所有取证工作都完成后,火葬场会将尸体送往火化室。
在这里,尸体将会经过高温燃烧的过程,化为灰烬。
整个火化过程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直到尸体完全被烧毁。
在这期间,工作人员会严格监控火化过程,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火化完成后,家属可以来领取亲人的骨灰。
通常情况下,骨灰会被放置在一个专门的盒子中,并经过严格的封存。
家属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前来领取骨灰,并据此进行后续处理或者安葬。
有些家属选择将骨灰存放在家中,有些则选择进行海葬或者其他方式的安葬。
火葬场会将未领取的骨灰存放在专门的地方,等待家属前来领取。
如果家属长时间未来领取骨灰,火葬场可能会进行其他的处理方式,比如安葬或者销毁。
这样可以确保骨灰得到妥善的处理,同时也减少了后续的管理成本和工作量。
人死后的火葬流程包括接尸、冷藏、审核、取证、送火、火化、领灰、存放、交付等步骤。
最新农村追悼会程序
1.在老人离世的当天夜间,孝子则需要来到祖坟前面,及时的报信才行。
2.一般老人的侄子则需要来到死者的亲戚家里,及时将老人去世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亲戚。
而来到亲戚家里之后,看到有人来了后一定要及时的磕头才行。
3.离世之后需要给老人穿上寿衣,并按照头南脚北的方式存放,然后还需要及时的送上纸钱,之后就会请亲戚过来烧纸。
4.此时家里需要及时的购买一些白布,制作成白色的孝帽,而亲友们来了之后则需要佩戴在头上才行,这样也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
5.之后本家人则会在庭院门口建造一个灵棚,不然就是在厅堂里设置一个用于祭祀的装备,这样就可以让亲友们进行悼念。
一般孝子则会在灵棚里,亲戚来悼念之后还需要进行磕头才行。
6.请当地有名的大厨烹饪着菜肴,毕竟农村的白事讲究比较多,一般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在这几天里,本家来帮忙的时候,自然需要吃饭的。
而烧倒头纸、尸体火化的时候亲友也会赶过来,他们都会来到这里吃饭。
因此很早的时候就需要请上大厨做饭。
7.在丧葬的前一天,孝子则需要端着一碗面汤,随后在道路上进行泼洒。
8.及时的将坟墓挖好,在挖土的时候则需要孝子挖上3锨土,之后则是由本家帮忙办事的人过来,这个工作则被称呼为破土。
9.在老人下葬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次悼念,大家都需要赶过去,和死者做最后的告别。
10.在下葬的时候则会由孝子将火盆摔在路口,此时一定要摔碎才行。
这样才寓意着平安,而没有摔碎的话就需要用脚将其踩碎才行。
11.将死者安葬在坟墓中,一生就此结束。
12.在死者安葬后的第3天,此时晚辈们则需要来到墓地,在坟墓上添加一些土壤。
而在安葬后的第7天,还需要烧上一些纸钱。
丧葬习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各地风俗不尽一样,但基本精神大体相同,都是悼念老人功德、祈祷先人来世幸福,是一种孝行,是家家户户躲不开离不了的大事。
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也是人们的一种信仰。
在数千年的神权社会里,人们认为,人的生死轮回,天命难违;祸福善恶,因果报应;灵魂永在,迷信鬼神;感恩行孝,来世福音;作恶多端,祸及子孙等等,因此安葬和厚葬老人理所当然,渐渐形成葬礼习俗,代代相传。
人死后丧事流程
人死后丧事流程人死后丧事流程人死后丧事流程,人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农村,地域的不同,农民对丧礼习俗的考究也多有差异,毕竟“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下面看看人死后丧事流程及相关资料。
人死后丧事流程1一、倒头纸。
在农村,当家里老人过世,首先要将他移动到厅堂,并且将脚朝内,头朝外,在床头处放“老盆”烧纸!这就是处死后要烧的“倒头纸”!二、入殓。
在农村,过去实现的土葬多用棺材,因此在入殓时,在我们农村要让老人口中有饭,或者用一些古币或玉石放在口中。
三、告庙。
村中老人过世后,忙客不用请,听到鞭炮响自然到,如果过世的是女方,要倒头时给“娘家至亲”报信,而孝子会去祖坟报信,也就是我们农村所说的“告庙”或“引魂”!四、报丧。
如果女方去世,孝子会先向故人的“娘家”报信,而娘家人也会立即扎好“牌坊”来到吊唁!但是对于一般的亲戚,在第二天孝子会逐一报信,一般情况下,孝子报信不能进门,并扣头报丧!五、破孝。
在农村所谓的“破孝”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做“孝帽”和“孝服”,在我们农村,鞋子也要用白布敷一层!其中,男子多为“羊角帽”,女子多用白方巾裹头!六、设灵棚。
为了方便宾客吊唁,常在厅堂门口设灵棚,众孝子分跪于两侧。
灵棚正中设案桌,放祭祀用的贡品!七、请厨。
在农村,老人过世,一般要三天的时间,在发丧的时候,亲戚前来,主家要管一顿饭,在我这俗称“豆腐汤”!随着农村移风易俗,现在的农村,很少有用鼓乐手的了!但是,请厨却依然存在。
八、泼汤。
在发丧的前一晚上,长子拿着引魂幡,后面孝子会抬着半桶面汤,沿路泼洒!九、破土。
在农村,在发丧的这一日清晨,众孝子一起去选定的坟地,由长子起前三楸土,以后的由忙客代劳,挖坑打穴!十、起灵。
也就是丧葬仪式的开始,亲友送老人最后一程,一般亲近的.要行“九头十八揖”,待所有亲朋仪式完成后,仪式正式开始,在我这说是“出丧”!十一、摔老盆。
在丧葬仪式中,孝子拄哀杖,长子摔老盆。
按照农村习俗,“摔老盆”要一次完成,而且越碎越好!十二、路祭。
老人死后送殡仪馆流程
老人死后送殡仪馆流程老人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价格,为我们的未来付出了一切。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
当他们去世后,我们需要安排殡葬事宜,为他们送别。
这篇文章将介绍老人死后送殡仪馆的流程。
第一步:确认死亡当老人去世后,首先需要确保他们已经死亡。
由于每个人的死亡情况和时间都不一样,因此鉴定死亡的方法也不同。
如果老人在家去世,必须立即通知医生或急救人员,让他们确认死亡。
如果老人在医院逝世,医院将颁发死亡证明。
第二步:选择殡葬服务一旦确认老人去世并领取了死亡证明,就需要选择殡葬服务。
通过选择合适的殡仪馆,您可以得到专业的协助和服务,以处理包括出殡、火化、墓地选择、骨灰处理等在内的一系列事项。
现在,殡葬服务市场上有许多公司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包括基本供应和定制服务,以满足您的需求。
第三步:处理法律文件在处理殡葬事宜时,有一些法律文件必须完成。
例如,您必须领取死亡证明和出生证明等相关证件。
这些文件需要在您向殡仪馆开展工作之前处理好,以确保程序正确并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四步:选择殡葬礼仪在确定好殡葬服务之后,您可以选择合适的殡葬礼仪。
根据您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您可以确定需要遵循的传统礼仪。
礼仪通常包括举行葬礼或追悼会,或简单的火化。
您可以向殡仪馆咨询选择哪种礼仪适合您。
第五步:安排殡葬场地一旦确定了殡葬礼仪,就需要确定适合您的场地。
根据您的需求,场地可以是公墓、私人墓地、火化场等。
您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预约时间,预算和安全性。
第六步:安排车辆确定好了场地,下一步是安排车辆。
这主要涉及到需要将遗体搬迁到安置地,这个过程通常使用专业的殡仪馆车队进行。
第七步:处理各项细节现在,您需要处理许多单独的细节。
例如,您可能需要负责通知亲朋好友,安排住宿,确定服务的日期和时间,购买花圈和纪念品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安排殡葬仪式是最基础、需要最多关注的环节。
所有的其他安排都可能是根据殡葬仪式的设定而进行的,所以您需要非常小心、认真的处理它。
2022年农村追悼会程序
2022 年农村追悼会程序1.在老人离世的当天夜间,孝子则需要来到祖坟前面,及时的报信才行。
2.普通老人的侄子则需要来到死者的亲戚家里,及时将老人去世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亲戚。
而来到亲戚家里之后,看到有人来了后一定要及时的磕头才行。
3.离世之后需要给老人穿上寿衣,并按照头南脚北的方式存放,然后还需要及时的送上纸钱,之后就会请亲戚过来烧纸。
4.此时家里需要及时的购买一些白布,制作成白色的孝帽,而亲友们来了之后则需要佩戴在头上才行,这样也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
5.之后本家人则会在庭院门口建造一个灵棚,不然就是在厅堂里设置一个用于祭祀的装备,这样就可以让亲友们进行悼念。
普通孝子则会在灵棚里,亲戚来悼念之后还需要进行磕头才行。
6.请当地有名的大厨烹饪着菜肴,毕竟农村的白事讲究比较多,普通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在这几天里,本家来帮忙的时候,自然需要吃饭的。
而烧倒头纸、尸体火化的时候亲友也会赶过来,他们都会来到这里吃饭。
因此很早的时候就需要请上大厨做饭。
7.在丧葬的前一天,孝子则需要端着一碗面汤,随后在道路上进行泼洒。
8.及时的将坟墓挖好,在挖土的时候则需要孝子挖上 3 锨土,之后则是由本家帮忙办事的人过来,这个工作则被称呼为破土。
9.在老人下葬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次悼念,大家都需要赶过去,和死者做最后的告别。
10.在下葬的时候则会由孝子将火盆摔在路口,此时一定要摔碎才行。
这样才寓意着安全,而没有摔碎的话就需要用脚将其踩碎才行。
11.将死者安葬在坟墓中,一辈子就此结束。
12.在死者安葬后的第 3 天,此时晚辈们则需要来到墓地,在坟墓上添加一些土壤。
而在安葬后的第 7 天,还需要烧上一些纸钱。
丧葬习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各地风俗不尽一样,但基本精神大体相同,都是悼念老人功德、祈祷先人来世幸福,是一种孝行,是家家户户躲不开离不了的大事。
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部份,它涵盖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也是人们的一种信仰。
白事程序和忌讳
一、做生日和做寿的艺术和忌讳1、做寿⑴要“男做齐头,女做出一”,只有过了60岁一个花甲子才可以摆大席祝寿。
①男做齐头:即虚岁60、实岁59的生日做大寿;②女做出一:即实岁60、虚岁61的生日做大寿。
③寿桃在寿宴后吃。
2、忌讳:①不可说吃寿包,要说吃寿桃!寿包是高寿人喜丧席上才吃的!②不过60岁,不能摆寿宴祝寿,只能叫过生日。
参见生日宴会时,不可送寿给他,比如金牌、寿桃等。
③本人只能吃生日蛋糕,不可吃寿桃和寿面!④未足60岁的人吃寿桃是最严重的错误,反而会损寿的!⑤参加朋友的生日酒会时不要送带寿字礼物、也不要送一篮子寿桃!3、其他①六十一岁大寿叫:七秩开一。
代表踏进七十岁的第一年②七十二岁叫做:八秩开二,意为踏进八十的第二年4、做大寿①礼仪:俗语讲:“六十六割块肉,七十七杀只鸡”★女儿买一块重六斤六两的肉作为贺礼★七十七岁时,女儿祝贺父母生日要送只鸡5、贺寿或祝贺生日的礼仪或禁忌:①送酒代表“久”,即长长久久的意思②祝大寿的宴席桌数,要一次比一次的多,以示兴旺的意思③如果老父母健在,子女不可做大寿④做大寿或庆生日摆宴要慎选吉日,只可提早不可以迟于正式生日⑤做大寿者要回礼时,通常用钢片做成寿桃作回礼,也可是一般的利是⑥虚岁七十二与八十三叫做:寿上关,这年其身体一般比较虚弱,要一切小心为宜,就是俗语说的:“阎王不叫自己去”做大寿不能在一楼下面的地下室摆酒席,平时寿星也不能住在地下室,因为地下为阴,叫做“阴间楼”,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吉利。
**五十岁后要知道的礼仪和忌讳的知识。
一、儿子娶媳妇的说法:一是选吉日,其农历的月份不能是双方新人及家长生日的月份,通常也不要选农历的六月(叫做半年婚)和七月(叫做鬼月);二是结婚宴席不能摆在地下餐厅里;三是新媳妇接回家时,老爷夫妇不可以开门去迎接,而要避到房中,让对方大妗姐拍门请出来喝茶,否则会冲老人家;四是如果结婚的儿子上面有还未婚的兄姐,要送兄裤子(富)、送姐裙子(大姨裙);五是开门利是要双数,六六大顺最好,但切勿用八字开门利是,因“八”是别的意思;六是孕妇或戴孝者不可以参加新婚典礼;七是属虎的人均能参加人家的生日、结婚、满月酒席,但不可以参与其重要的仪式部分,即不宜担任任何姐妹、兄弟身份的活动;八是做爷爷奶奶派茶饮利是,要一律双对,喜事不可以派单数利是,结婚尚红尚双,老爷奶奶也要尚红;九是儿子结婚之夜,切勿让新婚太太的衣服叠在他的衣服之上,否则会被老婆勀一世的。
丧事具体流程?
丧事具体流程?⼀、⼊殓萊垍頭條⼈死后由直系亲属为亡⼈穿上送⽼⾐。
在脚踝处⽤⿇绳绑⼀下,⼝内含⼀块⽟⽯或⼀枚钱币。
然后放⼊棺⽊内。
棺⽊内铺黄⾊褥⼦,亡⼈上边盖⽩⾊被⼦,寓意为:铺⾦盖银。
亡⼈头枕⼭形枕头,脚下放⼀个河流形状的物品,寓意为:头枕⼭,脚蹬河。
亡⼈⾝下有7个钱币和7朵⼦棉,寓意为:为下辈⼦孙留⼦留财。
⼊殓后棺⽊前点⼀盏灯,灯到亡⼈⼊⼟前不灭,寓意为:长明灯在,希望亡⼈还能复活。
长明灯点亮后由亡⼈的⼥⼉(有⼏个⼥⼉的话由长⼥)在棺⽊前焚9⽄9两(9⽄9两寓意为:多)草纸(草纸寓意为亡⼈在阴间花的钱)。
焚过的纸灰⽤亡⼈⽣前穿过的裤⼦装起来,等亡⼈⼊⼟时背到坟地。
萊垍頭條注:如果夫妇双⽅亡⼀⼈送⽼⾐为三件,夫妇双⽅都亡故为四件(送⽼⾐不含裤⼦)。
萊垍頭條⼆、报丧萊垍頭條⼈亡故后的当天由本家直系或旁系⼈员持报丧帖(也称讣告)通知亲属(亲戚)。
被通知到的亲属第⼆天上午来吊唁。
在报丧⼈员通知的时候,到了客⼈家门⼝是不能进家门的,站在门⼝把主⼈喊出来,向其简叙事情并把报丧帖递给对⽅。
现在简办的也有只⼝头通知不带报丧帖的。
不过显的不够隆重,礼数上有所⽋缺。
萊垍頭條三、灵棚垍頭條萊⼈亡故后的当天,⼊殓完毕以后,在棺⽊所在的房屋门⼝搭⼀座灵棚。
灵棚⼀般宽3-4⽶,⾼2⽶多点。
棚内中间挂⼀帘⼦,帘⼦上中间有⼀个“奠”字,左右有⼀幅对联。
帘⼦前⾯放⼀桌⼦,上⾯有亡⼈的照⽚和⼀些贡品、⾹烛。
灵棚的左右两边也有⼀幅⼤的对联。
搭好灵棚后,男孝⼦坐在灵棚内桌⼦的两侧,⼥孝⼦在灵棚后边的屋内,坐在棺⽊两侧,寓意为:守灵。
萊垍頭條四、客⼈吊唁條萊垍頭客⼈接到报丧帖后,第⼆天上午前来吊唁。
客⼈来时⼥的要哭路,即从进村开始哭,⼀直哭到灵棚内,⼥客⼈不在灵棚前祭奠,直接进屋内,坐在棺⽊周围。
男客⼈不⽤哭路,直接到灵棚前祭奠,关系⽐较近的男客⼈如:⼥婿,外甥等在灵棚前要哭⼀阵⼦,等执事⼈员劝阻后,在灵棚内⾯对亡⼈照⽚四叩⾸。
来吊唁的客⼈根据关系按五种孝服做出孝⾐。
亲人死后的流程
亲人死后的流程亲人的离世是每个人生命中最为痛苦的事情之一,面对亲人的离去,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处理后事,以便给亲人一个合适的离世仪式,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一定的心理慰藉。
第一步,通知亲人离世的消息。
在亲人离世后的第一时间,我们需要通知其他家庭成员、亲戚和朋友,让他们知道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面对面的方式告知,确保消息传达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第二步,报警和处理亲人的遗体。
一旦亲人离世,我们需要立即报警,让警方前来处理。
警方会安排人员到场确认死亡,并联系医院来处理遗体。
在等待警方和医护人员的到来期间,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必要的物品,如毛巾、纸巾等,以便在处理遗体时使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安排家人和朋友前来帮忙,让他们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
第三步,联系殡仪馆和安排殡仪事宜。
一旦遗体处理完毕,我们需要与当地殡仪馆联系,安排亲人的后事。
殡仪馆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清洗、病房、殡仪仪式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文件,如死亡证明、身份证明等,以便办理后续手续。
第四步,安排丧葬仪式。
丧葬仪式是我们为亲人送别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选择传统的葬礼仪式,也可以根据亲人的意愿选择其他形式的告别仪式。
在安排丧葬仪式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亲人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以便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知亲朋好友参加葬礼,并安排他们的接待和安置事宜。
第五步,处理亲人的遗产和财务事务。
在亲人离世后,我们需要处理他们的遗产和财务事务。
这包括处理银行账户、保险和投资等事项,以及办理遗嘱和继承手续。
我们可以寻求法律和财务专业人士的帮助,确保一切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第六步,面对自己的悲痛和心理需求。
亲人的离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悲痛和心理需求。
可以参加心理辅导、悼念活动或者与亲友交流,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纪念亲人,如栽植一棵树、捐助慈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死后的程序人死后的程序建国前,民间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丧仪繁琐铺张,且封建迷信色彩浓重。
习俗相沿,以丧事的隆重与否,视为子辈孝道的尺度。
葬俗为木棺土葬,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
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和化妆,称“哀戚毁容”。
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
丧仪主要程序有小殓、停灵、报丧、大殓、点主、开吊、发引、摆祭、下葬和下葬后的圆坟、作七、忌日祭等。
丧仪日程,少则五至七日,多达半月之久不等,耗费甚巨。
一般人家,人过50岁,晚辈即开始为老人做寿衣、打棺材(称“寿棺”、“喜棺”)、修坟穴,准备后事,被视为孝顺。
一、小殓死者将近气绝时,家人急速给死者净身、穿寿衣,俗称“小殓”。
寿衣为棉布或绸料的棉衣和单衣,忌用缎子和皮毛料,颜色忌用黑色,着衣件数讲究着单不着双,最上等的是讲究有7根领,有的只穿三两件,也要多缝上几根衣领。
寿衣上钉布条,不能钉扣子。
穿好寿衣后,给死者口内含1枚铜钱或1粒珍珠,再让死者一手握钱币,一手握小米饼子,称“打狗饼子”,传说是为死者在冥间对付饿鬼和恶狗用的。
给死者身覆衾被,用黄表纸或白布盖脸。
然后,将灵床移至堂屋中间,灵床前设供桌,供上一满碗不甚熟的小米干饭,称“倒头饭”。
家人拈香、焚纸、举哀后,子女们跪在灵床旁伴灵。
此时即为“遵礼成服”。
二、报丧人死之后,立即差人前往亲友、街坊邻居家报丧。
城市上层人家,多是先发出请知帖,在亲友中请人协助办理丧事。
办理丧事的有总理总管丧务,另有内柜、外柜、管厨、知宾等。
总理差人给亲友送“长班条”和讣闻,讣闻格式要求称谓得当,具名皆为男性,父亡称“孤子”,母亡称“哀子”,父母皆故称“孤哀子”。
有的官商之家还随讣闻发出“哀启”和“行状”。
哀启是由孝子具名详述死者生平、嘉言懿行的启事;行状是请名人为死者撰写的传记,用以征求诔文、祭文、碑文等。
丧家的大门和屋门,均斜贴一白纸条,称“封门”。
再用2尺长的秫秸夹几张火纸,插在大门框上。
男丧插在左方,女丧插右方,称“出单旐”,以示家有丧事。
三、着丧服俗称“戴孝”。
死者家中成员身穿白布袍,鞋上缝白布盖鞋帮,分别谓“孝衣”、“服鞋”,统称“破孝”。
死者之子、妇和未婚的女儿,要在孝衣外披麻巾、扎麻绳,孝子头戴白布堂巾,上加麻梁冠,堂巾旁坠两个棉花球,如父尚在的在右边钉,母尚在的在左边钉,表示极端哀痛,塞耳不闻外事。
孝妇孝女头扎白布(称白祃子)和白头绳。
旧时的丧服制度,以亲疏为等差,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统称“五服”。
斩衰为最重的丧服,服期3年;齐衰次于斩衰,服期1年;大功服期9个月,小功服期5个月,缌麻服期3个月。
四、指路人死的当晚,家人购置各种纸扎(俗称扎彩),在大门外焚烧。
如死者为男性,要烧纸扎的马和马夫,如是女性则烧纸扎的轿和轿夫。
焚烧时,子女绕火正转3圈再倒转3圈,并一边呼喊着对死者的称谓,一边高喊:“上西南!”,是为亡魂指路,亦称“烧倒头人子”。
五、报庙亦称“送浆水”。
人死的当天,孝子率子孙们,端一木盘,上置香炉、线香、火纸,提一浆水桶,去土地庙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纸,浇奠浆水。
传说人死之后,必先到土地庙再去冥间。
此举是为贿赂土地爷,使其对赴冥间的亡魂给以关照,以浆水馈赠野鬼,使亡魂免受欺凌。
浆水需连送3天,最后一次,女婿和外甥亦同去。
送毕浆水,哭泣着返回家,再拈香焚纸举哀。
六、送盘缠送浆水后,接着要送盘缠,即给西行的亡魂送路费。
城区人家多是在大门外不远的街口,农村多在庄外的十字路口,焚烧一些用金银纸箔折做的元宝、锞子和打上钱印的烧纸,另外再烧一些纸扎彩,扎彩有牛、马、轿、金山、银山、聚宝盘等。
焚烧时,家人拜祭,以示送亡魂起程赴西天。
七、接三、送三人死后第三天晚,家人端木盘,盘内置香炉、线香、烧纸,到大门外,面向西南方向,把线香点燃竖在墙根,家人跪拜于地,一人将大门框上插的单旐拔下,用挟单旐的秫秸夹取线香放入盘中,端回家中灵前,把单旐与线香一齐焚烧,即表示已将阴魂接回家中。
这时,全家人要肃静,在灵前供饭,并依次跪拜,退至室外,关闭屋门,约待一个时辰后再开屋门,复拈香焚纸跪拜,把香炉放至木盘,端至大门外,向西南方向跪拜,表示将亡魂送走,再回家举哀。
此举即认为是将亡魂接回家中,省视后又送回冥间,俗称“接三”和“送三”。
古礼称“招魂”。
八、大殓俗称“入殓”。
人死后,家人将备好的棺材油漆好,富有人家所置棺木多为柏木的,其次是杉木的,要油三四遍漆。
贫穷人家多是柳木的薄板棺材,外面只涂一层黑色,俗称“大头匣子”。
入殓时,将棺材抬至灵床侧,数人将死者抬起,先将褥子、枕头移入棺内,再徐徐纳尸入棺。
此时,家人再次用棉球沾酒为亡人净面,使死者闭眼合口,家人要忍悲,不能将眼泪落在亡人脸上。
再将殉葬品放入棺内。
民国以前的富有人家,多用金银珠宝作殉葬品;以后,用贵重物品作殉葬品的渐少。
殉葬品放毕,随即盖棺下销,此时子女要在旁跪祈说:“爹(娘)!收钉!”不然有钉不易进之说。
棺头用白铅油书写“某公讳某字某行几之灵柩”,在农村则只在棺头书写一白色或红漆的“福”字。
清末,如生前有官职的,则用整幅红缎子,上面用白铅粉书写死者曾任的最高官衔, 覆盖于棺。
九、点主入殓后,家人为亡者做一木制牌位,称“神主”。
亦为后辈世代供祭的祖先牌位。
官商富有之家,丧礼中,要举行隆重的书主、点主仪式。
丧家先请人写好神主牌,神主牌约2寸宽6寸高,中间一行写“显考(妣)某某府君之神主”,旁写其生卒年月日和时辰,落款写“孝男某某奉祀”。
所写的“主”字不点上面一点,留待“点主”人用珠笔点上。
点主人,要请有名望的人士担任,但不能是曾任知府、知县等掌握过生杀之权的执法官吏,因避讳其曾在死囚名字上点珠点。
点主时,由赞礼人唱词引导,由两位襄点大宾陪同点主人,用沾珠砂的毛笔点上“主”字上面的点。
点毕,孝子要脱去孝袍,着素衣,身披红毡,跪叩致谢,设宴招待书主、点主和襄点大宾。
十、开吊开吊为停灵期内最大的丧礼。
开吊日,亲友来灵前吊祭,称“吊丧”、“吊孝”。
死者长子跪于灵前左侧答礼,诸子侄跪于右侧。
“杖期生”(杖,是居丧期拿的棒;期,是一年之丧。
期服用杖的称“杖期”;不用杖的称“不杖期”,如嫡子为庶母丧。
“夫为妻服,如父母不在,亦为“杖期生”)或“期服弟”站于祭台上左方,“不杖期生”或“期服兄”站于祭台下右方,对吊客拱揖答谢。
女眷跪伏棺的两旁,吊客吊祭时,即号啕齐哭。
棺前设拜垫,济南有女吊客要先哭后行礼和男吊客行三叩头或三鞠躬礼的礼俗。
开吊日需进行一至三天不等。
此期间有账房专管收受“奠礼”,吊祭者多送烧纸、锡箔、祭帐等,亦有的送挽联、冥洋、冥钞等。
40年代后,多是送现金。
开吊期间,丧家雇用乐班吹奏哀乐,有的还请和尚、道士唪经,超度亡魂。
十一、温锅解放前,农村人家,一般在亡者下葬前一天夜里,家人带平底锅、柴草、食用油及和好的糕面团,到挖好的墓地前煎糕,俗称给亡者“温锅”。
糕煎好后,带回家至灵前全家食用,谓之同亡者共吃最后一顿饭。
此俗,解放后渐无。
十二、发引俗称“出殡”、“出丧”、“发丧”等,是埋葬死者前最后的丧礼。
出丧有大丧、小丧之分。
旧时,有专门承办出殡事宜的幡杠行。
一般出丧的只用8人抬杠,数个吹鼓手奏丧乐。
出大丧的则有16人抬杠,多名吹鼓手和数对仪仗,最大的丧要有24或32人抬杠,最多的有48或64人抬杠的,但不多见。
仪仗中有成对的木制涂漆的金瓜、钺斧、朝天镫和雪柳、素色旗帜等,有的仪仗队可摆出一公里地远。
发引日晨,丧家及亲友执绋致祭。
午时启灵,礼相将盛倒头饭的碗砸碎谓之“辞灵”,之后由1名有力气的杠夫面朝前背棺,8人在棺左右,1人在棺尾,均双手托棺底,以摔碗为号,10人将棺抬起,丧家男女伏地号啕大哭。
抬棺者随着杠夫首领的敲梆为号,齐步抬棺至大门外,将棺放置于大杠架上,罩上棺罩。
孝子等哭跪在杠前,长子打“领魂幡”,摔碎一瓦盆(俗称“发引”)后,杠夫开始抬棺前行。
大丧的仪仗队排列顺序是:最前面是纸扎的开路鬼和先导神;随后是挽联、雪柳队、花絮队、铭旌亭、影像亭;再后是吹鼓手和唪经送葬的和尚;再随后的是在棺前送葬的男亲友,其中死者的女婿要在孝衣的臂袖上粘一红纸剪的小蝙蝠,并专管沿路撒“买路钱”,男亲友后面是身穿重孝服手拄哀杖的孝子孝孙引棺前进。
在棺后是用孝袍兜饼的长子媳和着孝服的众女眷。
沿途有亲友摆设的路祭,孝子要跪领叩谢。
出丧的队列,出家门先抬棺向西行,绕街过市,再出城抬至墓地下葬。
十三、下葬旧时,中上层人家多是有自己家族的墓地,亦称林地、祖茔。
济南城区人家,多是请幡杠行的专业人员办理下葬事宜;农村人家,是由本村乡亲中的壮年男子办理。
济南地区的坟墓多是“窜洞子”圹穴,即先下直(竖)坑,再沿坑底掏一横向洞穴。
下葬时,悬棺入直坑,再推棺入横洞穴内,用石板封洞口,坟土堆在直坑上,坟状呈马鬣式。
富有人家则用砖石作拱碹墓顶,称“大发碹”。
一般人家是用砖石将直坑砌成石匣,下棺后,上口盖条石,坟土堆在石匣上,俗称“金井子”。
最简易的是挖一能容棺的直坑,坟土堆在棺上,俗称“直坑子”。
掩土时,要由亲族中有地位的人先铲第一锨土,随后众人扬土,堆起坟头,坟前立碑。
十四、葬后祭祀下葬三日后,家人持祭品去墓前拜祭,俗称“圆坟”。
自亡故之日始,逢七天要上坟祭祀,直至五七,以五七为最隆重。
五七上坟,必有亡者之女儿哭泣,传说是女儿的哭声能打动五殿阎罗,放亡魂过关。
此后,再至百日、周年和每年的清明、农历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家人要去坟前致祭。
建国后,仍沿袭木棺土葬之丧俗,繁琐迷信的丧葬仪式渐简化。
60年代,济南建火化场,逐渐推行火葬。
一般丧礼,人死后,家人发讣告给亲友,家人臂带黑纱,吊唁者胸前戴小白纸花,赠送花圈,上挂挽联。
一般停尸3天,即运送死者至火化场,举行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仪式。
举行告别仪式的时间,根据死者的家庭情况而定,如果死者家中尚有老人在世,于上午举行告别仪式,反之则在下午举行。
火化后,有的将骨灰盒存放火化场骨灰堂,有的取回家中或埋至地头田边。
近年购买墓地埋葬骨灰盒的渐多。
在办理丧事时,有些人家仍沿袭叩头报丧、烧纸祭奠亡人等旧的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