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机舱自动化考纲
船舶电子电气员考试机舱自动化题库
![船舶电子电气员考试机舱自动化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527176687c24028915fc3fa.png)
电子员培训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______ A 主板B CPUC 内存储器D I/O设备答案B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_______A 内存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B CPU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C 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D 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答案 C硬盘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________A 噪声B 震动C 潮湿D 日光答案 B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A 主机箱、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B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C 计算机主机及外部设备D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答案 B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若要一次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A 单击“编辑”菜单的“全部选定”命令B 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C 按住Ctrl键,依次单击想要选择的文件D 按住Ctrl键,单击首尾文件答案C在Windows中,“回收站”是______A 软件盘上的一块区域B 硬盘上的一块区域C内存中的一块区域D光盘中的一块区域答案 BInternet(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______A HTTPB IEEE802.3.C TCP/IPD OSI答案C在计算机网络中,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A 传输率B 误码率C 信息容量D 频带利用率答案 B在OSI 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的层是____A 传输层B 应用层C 网络层D 物理层答案 C以太网10 BASE T 代表的含义是A 10Mb/s基带传输的粗缆以太网B 10Mb/s基带传输的双绞线以太网C 10Mb/s基带传输的细缆以太网D 10Mb/s基带传输的光纤以太网答案 B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是实现A 数字信号的编码B 数字信号的整形C 模拟信号的放大D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答案 D网络互联设备通常分成以下四种,在不同的网络间存储并转发分组,必要是可以通过____进行网络层下协议转换A 重发器B 桥接器C 网关D 协议转换器答案 C船舶局域网的网络硬件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_____和通信介质A 计算机B 网卡C 网络拓扑结构D 网络协议答案 C为船舶局域网络提供共享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称为________A 网卡B 服务器C 工作站D 网桥答案 B船舶局域网的网络软件主要包括_____A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B 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C 工作站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D 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答案 A在因特网中,IP数据报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
船舶机舱自动化考试大纲
![船舶机舱自动化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402d49c6137ee06eff91862.png)
海船电子员《船舶机舱自动化》适任考试大纲
一、编写目的
1.实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履约工作;
2.更新大纲内容,提高船员素质,适应航运发展需求。
二、编写原则
1.依据公约要求确定考核体系结构,预防应试教育,实现教考分离;
2.紧密联系实践,重视实操评估和船上实训环节;
3.在自适应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应知应会内容;
4.划分考点掌握程度,以指导命题。
三、相关说明
1.本大纲适用对象为无限航区及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电子员适任理论考试;
2.表中“○”对应掌握程度中的“知识”层次,“◎”对应掌握程度中的“理解”层次,“●”对应掌握程度中的“精通”层次。
四、具体内容
2.主机遥控操纵部位的转换。
55000T船(机舱自动化试验大纲)
![55000T船(机舱自动化试验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a7977302768e9951e738ae.png)
日期签 字 修改单号会 签日 期描 校 描 图 审 核 审 定标 检校 对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PAGE 页数 1/15SCALE 比 例REF.DRAW.NO. 参考图号 0700/96- 设 绘 WEIGHT 重 量 KgDRAW. NO. 图号中国船舶 工业总公司底 图 总 号旧 底 图 总 号数量标记不用此封面旧底图总号目录系泊试验 (3)1. 概述 (3)2. 主机控制和报警系统试验 (3)3. 车钟系统试验 (4)4. 检测报警系统试验 (4)5. 液位测深系统试验 (5)航行试验 (6)1. 概述 (6)2. 主机遥控系统试验 (6)3. 无人机舱自动化试验 (6)底图总号底 图 总 号旧 底 图 总 号系泊试验1、 概述1.1 全部自动化设备安装完毕后,即可进行每项试验程序的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试验程序应满足英国船级社NK ’S 的M0自动化标志的要求。
1.2 本大纲所包括的各设备以及与其相关连的各系统可以进行试验。
1.3 试验需由船级社验收时,试验记录须经船级社验船师过目,并且主要设备还应提供NK ’S 船级社或厂商的证书。
1.4 船东代表可参加所有项目试验。
1.5 试验结果由船厂质检处检验员记录于规定的表格上。
2、 主机遥控系统试验 2.1 安全系统测试2.1.1 主机自动减速功能测试当出现以下任一报警时,主机将自动减速,同时主机安全控制板上的报警灯“SLOW DOWN ”亮,蜂鸣器发出警报声,以及报警点将动作。
a) 主机滑油进口压力低减速 b) 主机滑油进口温度高减速c) 主机#1~6活塞冷却油出口温度高减速 d) 推力轴承块温度高减速e) 主机气缸冷却淡水进口压力低减速f) 主机#1~6气缸冷却淡水出口温度高减速 g) 主机#1~6扫气空气温度高(失火报警)减速 h) 主机扫气集管温度高减速i) 主机#1~6气缸出口排气温度偏差高减速 j) 主机#1~6气缸出口排气温度偏差高减速 k) 曲轴箱油雾浓度高减速 l) 主机气缸注油器无流量减速 m) 轴向振动大减速2.1.2 主机自动停车功能测试(模拟测试)当出现以下任一报警时,主机将自动停车,同时,主机安全控制板上的报警灯“SHUT DOWN”亮,蜂鸣器发生警报声,以及报警点动作。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577e26f9b6648d7c1c746b7.png)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代码: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3.学时及学分总学时:52 理论学时:52 实践学时:04.适用专业及年级:轮机工程5.后续课程:轮机英语6.编订日期:2012年11月7.修订日期:2012年11月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上岗必备的专业能课。
本课程的设置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作用规律及执行机构。
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船舶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执行机构。
船舶机舱检测与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
为我们船舶综合系统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如何实现自动控制与执行。
当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我们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来一一判断排查并找出发生为题的原因,并且修复之使其能重新回到良好的状态。
根基系统各种系统的工作条件和状体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增加系统及工作机构的寿命。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五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第一节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议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块图、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反馈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教学要求: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如何评价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
第二节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建议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自动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自动仪表的元部件及组成原理、教学要求:仪表各种误差的分析和判断、懂的气动仪表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明白气动仪表的各个环节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三节调节器及其调节作用规律建议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位式调节器、比例调节器、比例微分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调节器的组成机构、工作原理,如何对各种调节器进行正确调试、并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船舶自动化题库精简版
![船舶自动化题库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b45dcb28ea81c758f5784a.png)
第五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A部分)第A1题:不可作为气动或电动控制系统标准信号的有()A.0.02~0.1MPa B.0.02~0.1Pa C.0~10mA D.4~20mA第A2题:一个环节的输出量变化取决于()A.输入量的变化 B.反馈量 C.环节特性 D.A+C第A3题:在定值控制系统中为确保其精度,常采用()A.开环控制系统 B.闭环正反馈控制系统 C.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D.手动控制系统第A4题:反馈控制系统中,若测量单元发生故障而无信号输出,这时被控量将()A.保持不变 B.达到最大值 C.达到最小值 D.不能自动控制第A5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单元根据()的大小和方向,输出一个控制信号A.给定值 B.偏差 C.测量值 D.扰动量第A6题:按偏差控制运行参数的控制系统是一个()系统A.正反馈 B.负反馈 C.逻辑控制 D.随动控制第A7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为了达到消除静态偏差的目的,必须选用()A.正反馈 B.负反馈 C.在偏差大时用正反馈 D.在偏差值小时用负反馈第A8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执行机构的输入是()A.被控参数的实际信号 B.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C.被控参数的偏差信号 D.被控参数的给定信号第A9题:反馈控制系统中,为使控制对象正常运行而要加以控制的工况参数是()A.给定值 B.被控量 C.扰动量 D.反馈量第A10题:气动控制系统中,仪表之间的统一标准气压信号是()A.0.02~0.1MPa B.0.2~1.0MPa C.0.02~0.14MPa D.0.2~1.4MPa第A11题:在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淡水泵 B.柴油机 C.淡水冷却器 D.三通调节阀第A12题:在燃油黏度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燃油加热器 B.蒸汽调节阀 C.燃油泵 D.柴油机第A13题:闭环系统的方框图中,输入量为偏差,输出为控制信号,则该环节是()A.调节单元 B.测量单元 C.执行机构 D.控制对象第A14题:在以下系统中,不属于反馈控制系统的是()A.主机遥控换向逻辑回路 B.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 C.主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D.船舶自动舵控制系统第A15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被控量是指()A.设定值 B.调节器的输出 C.被控对象的输入 D.被控对象的输出第A16题:一个环节的输入量变化取决于()A.上一环节的输出 B.反馈量 C.环节特性 D.A+C第A17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执行机构发生故障而卡死在某一位置,这时被控量将()A.保持不变 B.达到最大值 C.达到最小值 D.不能自动控制第A18题:在气动控制系统中,对于正常工作的调节器,其最小和最大输出分别是()和()A.0.02MPa,0.14MPa B.0.2MPa,1.0MPa C.0.02MPa,0.1MPa D.0MPa,0.1MPa 第A19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正、负反馈分别使闭环输入效应()A.增强、减弱 B.增强、增强 C.减弱、增强 D.减弱、减弱第A20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A.被控量和控制量 B.偏差和控制量 C.设定值和测量值 D.偏差和被控量第A21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A.被控量和控制量 B.偏差和控制量 C.设定值和测量值 D.控制量和被控量第A22题:下述关于自动化基本概念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按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必定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B.各个环节输出量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输入量的变化,而且与环节特性有关 C.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对象、测量单元、调节单元、执行机构以及比较单元等组成 D.引起被控量变化的一切因素统称为扰动,包括基本扰动和外部扰动第A23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r是给定值,y是被控量,z是测量值,d是扰动量,则偏差e是()A.e=r-z B.e=r-d C.e=r-y D.e=y-d第A24题:在燃油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实际测量加热器出口温度比所要控制的最佳温度高10℃,这10℃值是()A.被控量 B.偏差值 C.给定值 D.测量值第A25题:输入量是被调量,输出量是反馈信号的是()A.放大环节 B.测量变送环节 C.调节器 D.执行机构第A26题:在控制系统方框图中,各环节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是()A.前者影响后者 B.后者影响前者 C.互相影响 D.互无影响第A27题:与闭环系统相比较,开环系统主要是没有()A.执行机构 B.反馈环节 C.调节单元 D.显示单元第A28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其反馈环节是()A.显示单元 B.调节单元 C.测量单元 D.执行机构第A29题: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是()A.自动锅炉点火系统 B.分油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C.主机遥控系统换向过程D.运行中的燃油黏度控制系统第A30题:闭环系统的方框图中,若输入量是扰动信号,输出为被控量,则该环节是()A.调节单元 B.测量单元 C.执行机构 D.控制对象第A31题:船用压力测量显示仪表的作用是()A.显示给定压力值 B.显示偏差值 C.显示被控量的实际值 D.显示调节器输出的气压信号第A32题:船上压力变送器的作用是()A.把电信号变为气压信号输出 B.把压力信号变为标准的气压信号或电流信号输出 C.将气压信号变为电信号输出 D.将气信号转变为空气流量输出第A33题:在主机遥控系统中,()系统属于参数闭环控制系统A.起动 B.换向 C.调速 D.制动第A34题:在以下系统中,属于开环系统的是()A.主机气缸平均指示压力的自动检测系统 B.燃油黏度自动调节系统 C.主机冷却水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D.船舶自动舵控制系统第A35题:下列哪种控制是开环控制系统?A.主机滑油控制系统 B.发电机可控相复励自动调压系统 C.柴油机制动控制系统 D.柴油机调速控制系统第A36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单元有故障,系统变成开环系统,这时被控量()A.显示,保持不变 B.测量,不可控制 C.调节,达到最大值 D.执行,达到最小值第A37题:反馈控制系统是属于()A.开环系统 B.闭环系统 C.逻辑控制系统 D.A+B第A38题: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能正常地控制运行参数,该系统必须是()A.负反馈控制系统 B.正反馈控制系统 C.开环控制系统 D.逻辑控制系统第A39题: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若测量单元发生故障而无信号输出,则该控制系统是()A.负反馈控制系统 B.正反馈控制系统 C.闭环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40题:在控制系统的结构传递方框图中,置于反馈通道的单元是()A.调节单元 B.测量单元 C.控制对象 D.执行机构第A41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d是()图1-1-2 A.给定值 B.偏差值 C.扰动量 D.被控量第A42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e是()A.给定值 B.偏差值 C.被控量 D.扰动量第A43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z是()A.给定值 B.测量值 C.被控量 D.扰动量第A44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y是()A.给定值 B.测量值 C.被控量 D.扰动量第A45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r是()A.给定值 B.测量值 C.被控量 D.扰动量第A46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G1是()A.测量单元 B.调节单元 C.执行机构 D.控制对象第A47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G2是()A.测量单元 B.调节单元 C.执行机构 D.控制对象第A48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G3是()A.测量单元 B.调节单元 C.执行机构 D.控制对象第A49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H是()A.测量单元 B.调节单元 C.执行机构 D.控制对象第A50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I是()A.测量单元 B.显示单元 C.调节单元 D.控制对象第A51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若e>0,则()A.z>r,为正偏差 B.z<r,为正偏差 C.z>r,为负偏差 D.z<r,为负偏差第A52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若信号线从A点断开,则该系统是()A.正反馈控制系统 B.遥测系统 C.遥控系统 D.负反馈控制系统第A53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若信号线从C点断开,则该系统是()A.正反馈控制系统 B.负反馈控制系统 C.开环控制系统 D.闭环控制系统第A54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基本扰动是()A.给定值r B.测量值z C.扰动量d D.偏差值e第A55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外部扰动是()A.r B.z C.e D.d第A56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若信号线从B点断开,则该系统为()A.开环系统 B.测量单元不能输出测量信号 C.显示仪表不能显示测量值 D.调节阀开度不能改变第A57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H是控制对象 B.I是指示单元 C.G2是调节器 D.G3是执行机构第A58题: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如图1-1-2所示,若H单元有故障无信号输出,这时被控量将()A.保持不变 B.达到最大值 C.已达到最小值 D.不能控制第A59题: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对象的输出量是()A.给定值的变化量 B.负荷的改变 C.被控量的变化量 D.调节阀开度的变化量第A60题:在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对象的输入量包括()A.负荷的变化量 B.被控量的变化量 C.给定值的变化量 D.A+C第A61题:在柴油机转速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电子调速器 B.磁脉冲传感器 C.柴油机 D.电/液伺服器第A62题:在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给水泵 B.热水井 C.给水调节阀 D.锅炉第A63题:在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黏计是属于()A.调节单元 B.测量单元 C.控制对象 D.执行机构第A64题:在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差压变送器是属于()A.测量单元 B.显示单元 C.调节单元 D.执行机构第A65题:在起动空气压力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是()A.空气压缩机 B.空气瓶 C.空气出口阀 D.空气进口阀第A66题:在柴油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中,磁脉冲传感器属于()A.显示单元 B.调节单元 C.测量单元 D.执行机构第A67题:在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和被控量分别为()A.锅炉,蒸汽压力 B.给水泵,水位 C.燃油加热器,蒸汽压力 D.热水井,水位第A68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执行机构的输入信号是()A.被控量的实际值 B.被控量的偏差值 C.被控量的给定量 D.调节的输出值第A69题:在一个控制系统中,闭环系统区别于开环系统是由于存在()A.控制单元 B.反馈单元 C.显示单元 D.执行机构第A70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是被控量的偏差值,输出信号决定调节阀开度的单元是()A.显示单元 B.调节单元 C.执行机构 D.测量单元第A71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阀开度的变化是直接由()决定的A.被控量的变化量 B.给定值的变化量 C.负荷的变化量 D.偏差的大小第A72题:不属于组成反馈控制系统基本单元的设备是()A.控制对象 B.显示单元 C.测量单元 D.执行机构第A73题:主机遥控系统的自动回避临界转速的回路是属于()A.负反馈控制系统 B.正反馈控制系统 C.开环控制系统 D.闭环控制系统第A74题:在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其测量单元是()A.燃油加热器和测黏计 B.测黏计和差压变送器 C.差压变送器和显示单元D.显示单元和调节器第A75题: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淡水冷却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分别是()A.冷却水温度的给定值,测量值 B.水温的偏差值,测量值 C.三通调节阀的开度,柴油机进口水温 D.柴油机出口水温,三通调节阀开度第A76题:在反馈控制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其调节阀的开度为()A.全开 B.全关 C.全开的一半 D.不定第A77题:反馈控制系统在额定负荷下稳定运行期间,其调节阀开度为()A.全开 B.全关 C.全开的一半 D.不定第A78题: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负反馈是用来()A.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B.提高系统的灵敏度 C.降低系统的振荡频率 D.减少系统的反应时间第A79题:在运行参数自动控制系统中,故障与否不影响对被控量控制的环节是()A.气源装置 B.执行机构 C.显示单元 D.变送器第A80题:控制器只按给定值变化的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开环系统 D.程序控制系统第A81题:在自动化仪表中,为实现某种作用规律,常采用较复杂的()A.正反馈回路 B.负反馈回路 C.正、负反馈回路 D.A或B 第A83题:锅炉水位遥测系统是一个()A.程控系统 B.随动系统 C.闭环系统 D.开环系统第A84题:电动控制系统中,仪表之间的统一标准电流信号是()A.0~4mA B.0~10mA C.4~20mA D.B+C第A85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为了达到消除静态偏差的目的,必须选用()A.正反馈 B.负反馈 C.在偏差大时用正反馈 D.在偏差值小时用负反馈第A86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构成反馈通道的单元是()A.调节器 B.控制对象 C.测量仪表 D.执行机构第A87题:调节器的输入量与输出量分别为()A.给定值,测量值 B.给定值,显示值 C.测量值,调节阀开度 D.偏差值,调节阀开度第A88题:在燃油黏度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对象和执行机构分别为()A.燃油加热器,蒸汽调节阀 B.柴油机主机,燃油泵 C.燃油加热器,燃油泵D.柴油机主机,蒸汽调节阀第A89题: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是()①反馈控制系统具有负反馈;②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控制偏差的系统;③信号在各个单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性的;④各单元的输出信号影响输入信号;⑤调节器输出的信号是由偏差信号决定的;⑥信号的传递在系统中形成一个闭合回路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第A90题: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其执行机构是()A.淡水泵 B.海水泵 C.淡水冷却器 D.三通调节阀第A91题:控制器输出只按给定值变化的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开环系统 D.程序控制系统第A92题:可作为气动或电动控制系统标准信号的有()①0.02~0.1MPa;②0.02~0.1Pa;③0~10mA;④0.1~1A;⑤0.4~2mA;⑥4~20mA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第A93题:在大型柴油机油船机舱的常用控制系统中,属于反馈控制系统的有()①辅锅炉的水位;②辅锅炉的点火;③主机转速;④主机的换向与制动;⑤分油机的自动排渣;⑥气缸冷却水温度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第A94题:反馈系统不包括()①遥测系统;②定值控制系统;③程序控制系统;④逻辑控制系统;⑤随动控制系统;⑥自动切换和报警系统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第A95题:对反馈控制系统动态过程正确的认识是()①动态是暂时的,绝对的;②稳态是普遍的,相对的;③在动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输入和输出都在变化中;④动态过程结束后即回到原态;⑤动态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⑥稳态是暂时的,相对的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第A96题:对定值控制系统来说,其主要扰动是()A.电源或气源的波动 B.给定值的变动 C.控制对象的负荷变化 D.调节器参数整定不合适第A97题:船舶柴油机燃油黏度控制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动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98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设定值如果按照某一函数规律变化,则称为()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第A99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设定值如果是随机变化的,则称为()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第A100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设定值如果是固定不变的,则称为()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第A101题:在船舶柴油主机的转速控制系统中,其高负荷区的慢加速过程属于()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第A102题:在船舶柴油主机的转速控制系统中,其30%~70%转速区的快加速过程属于()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第A103题:船舶柴油主机的滑油温度控制系统属于()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第A104题:船舶辅锅炉的水位控制系统属于()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第A105题:在定值控制系统中,其控制作用是()A.给定值随工况变化,被控量也跟着变化 B.给定值不变,被控量也始终不变C.被控量能尽快地恢复到给定值附近 D.定值在一定范围变动,被控量在较小范围内变化第A106题:柴油机换向、起动自动控制属于()A.自动调节 B.逻辑程序控制 C.时序程序控制 D.操作程序控制第A107题:船舶自动舵控制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08题:对随动控制系统来说,其主要扰动是()A.电源或气源的波动 B.给定值的变动 C.控制对象负荷的变化 D.调节器参数整定不合格第A109题:对反馈控制而言,程序控制与定值控制和随动的主要区别是()A.给定值不变 B.给定值有规律变化 C.给定值无规律变化 D.被控量不变第A110题:温度或压力继电器实现双位作用规律控制的系统属于()A.程序控制 B.跟随控制 C.定值控制 D.开环控制第A111题:在机舱的常用控制系统中,不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是()控制系统A.炉水位 B.自动操舵 C.柴油机转速 D.燃油黏度第A112题:在机舱的常用控制系统中,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是()控制系统A.锅炉点火 B.分油机排渣 C.燃油黏度 D.自动操舵第A113题:锅炉点火自动控制属于()A.定值控制 B.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闭环控制第A114题: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15题:给定值按人们事先安排好的规律进行变化的控制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16题:给定值是变化的,且变化规律不是先由人们规定好的控制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开环系统 D.程序控制系统第A117题:发电机的原动机(柴油机)的速度控制系统是()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18题:采用时序控制的系统有()控制系统A.冷却水温度 B.主机转速 C.分油机排渣 D.船舶操舵第A119题:在主机遥控系统的转速控制回路中,程序负荷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20题:在主机遥控系统的转速控制回路中,加速速率限制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顺序控制系统 D.随动控制系统第A121题:在大型油船辅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中,当锅炉负荷变化时,风门控制系统是属于()A.开环控制系统 B.定值控制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随动控制系统第A122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能克服外部扰动的控制系统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23题:主机从港内全速向海上加速过程中,其转速控制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逻辑控制系统第A124题:在采用变距桨的主机遥控系统中,其转速控制系统一般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25题:给定值是时间函数的自动控制系统属于()A.定值系统 B.函数系统 C.随动系统 D.程序系统第A126题:在主机驾驶台遥控装置中,柴油机增减负荷的转速控制系统是()A.定位控制系统 B.随动控制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27题:有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给定值是变化的,其变化规律是确定的,那么此控制系统为()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断续控制系统第A128题: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能克服外部扰动的控制系统是属于:A.定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开环控制系统第A129题:采用时序控制的系统有()①冷却水温度;②主机转速;③分油机排渣;④锅炉点火;⑤主机遥控负荷程序;⑥船舶自动操舵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第A130题:在柴油机货船机舱的常用控制系统中,属于定值控制的有()①辅锅炉水位;②辅锅炉蒸汽压力;③燃油黏度;④气缸冷却水温度;⑤主机稳定运行的转速;⑥分油机自动排渣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③④⑥第A131题:在机舱的常用控制系统中,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是()①锅炉水位;②锅炉点火;③分油机排渣;④柴油机转速;⑤燃油黏度;⑥自动操舵仪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第A132题:在机舱中,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有()①主机的换向与制动;②主机从港内全速向海上全速加速;③大型油船辅锅炉风压;④在燃油黏度控制系统中油温的升高过程;⑤辅锅炉的自动点火;⑥滑油滤器的自动清洗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第A133题:反馈控制系统包括()①遥测系统;②定值控制系统;③程序控制系统;④逻辑控制系统;⑤随动控制系统;⑥自动切换和报警系统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第A380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稳态时静态偏差偏大,应做的工作是()A.减小扰动量 B.及时调整给定值 C.适当减小比例带PB D.适当增加比例带PB第A381题:在比例调节器中,若负反馈作用减弱,则()A.比例作用增强,比例带减小 B.比例作用减弱,比例带增大 C.比例作用增强,比例带增大 D.比例作用减弱,比例带减小第A382题:减小调节器的比例带对反馈控制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是()A.稳定性提高,静态偏差增大 B.稳定性降低,静态偏差减小 C.稳定性提高,静态偏差减小 D.稳定性降低,静态偏差增大第A383题:在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在额定负荷情况下,调节器的输出应使调节阀的开度为()A.全开 B.全关 C.全开的一半 D.不定第A384题:在比例调节器上有一个调整旋钮,它可调整调节器的()A.时间常数 B.调节作用规律 C.比例带PB D.调量程第A385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若把比例带整定很大,其系统动态过程是()A.振荡激烈 B.静态精度高 C.过渡过程时间短 D.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第A386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若比例带PB=50%,被控量经2~3次波动就稳定下来,现把PB调到80%,则动态过程()A.波动次数增加 B.最大动态偏差减小 C.稳定性下降 D.静态偏差增大第A387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原系统在PB=70%下运行,现把PB调整到40%,则控制系统动态过程()A.稳定性更好 B.静态偏差增大 C.最大动态偏差减小 D.波动次数减少第A388题:有一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量程是20~100℃,实测中,在80℃时,调节器输出为0.04MPa,在70℃时,调节器输出为0.06MPa,其调节器的比例带PB为()A.PB=100% B.PB=80% C.PB=50% D.PB=40%第A389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若把比例带PB调整为10%,则系统的动态过程会()A.超调量减小 B.振荡次数增多 C.过渡过程时间缩短 D.静态偏差增大第A390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受到扰动后,被控量振荡激烈,需很长时间才能稳定下来,应该做的工作是()A.把控制对象的放大系数调小 B.把控制对象的时间常数调大 C.把比例带PB 调大 D.把比例带PB调小第A391题:一个比例控制系统调节的结果φ=1,这是由于()A.没加积分的原因 B.没加微分的原因 C.比例带调得过大 D.比例带调得过小第A392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被控量变化全量程的一半,调节器使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的1/4,则调节器的比例带PB为()A.PB=50% B.PB=100% C.PB=150% D.PB=200%第A393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被控量变化全量程的1/4,调节器使调节阀开度变化了全行程的1/2,则调节器比例带PB为()A.PB=40% B.PB=50% C.PB=100% D.PB=200% 第A394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若被控量变化全量程,调节器使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其调节器比例带PB为()A.PB=50% B.PB=100% C.PB=150% D.PB=200%第A395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被控量变化全量程的1/8,调节器使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的1/2,其调节器比例带PB为()A.PB=100% B.PB=400% C.PB=40% D.PB=25%第A396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若比例带PB=40%,被控量变化全量程的10%,调节器使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的()A.1/10 B.1/5 C.1/4 D.1/2第A397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若PB=60%,调节器使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的一半,其被控量变化了全量程的()A.100% B.60% C.50% D.30%第A398题:在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中,若PB=120%,调节器输出使调节阀开度变化全行程的一半,则被控量变化了全量程的()A.100% B.120% C.60% D.30%第A399题:用浮子式双位调节器控制锅炉水位时,如果水位到上限不停泵或到下限不起泵,那么可能的原因是()A.调节板上下螺钉距离太近 B.调节板上下螺钉距离太远 C.永久磁铁磁性降低 D.锅炉气压变动频繁第A400题:有一用比例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实测中,给定值变化10%,调节器输从0.06MPa变化到0.04MPa,其调节器的比例带PB为()A.PB=40% B.PB=50% C.PB=80% D.PB=100%第A401题:采用PI的系统,当加进积分作用时的比例带要比纯比例调节时()A.略大 B.略小 C.不变 D.依调节对象而定第A402题:一个比例控制系统,调节器的PB=50%,系统受扰动后偏差信号变化10%,调节器指挥调节阀的开度变化是()A.10% B.20% C.50% D.100%第A403题:某温度调节器PB=20%,测量范围为20~100℃,输出电流为0~10mA,若温度为50℃,输出为8mA,问温度为48℃时,输出为()(设为反作用式调节)A.2mA B.4mA C.5.5mA D.9.25mA。
船舶机舱自动化模拟题
![船舶机舱自动化模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98ad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2.png)
船舶机舱自动化模拟题船舶机舱自动化模拟题一、引言机舱自动化系统是船舶上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负责控制和监测船舶内各个机舱的运行状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模拟题供学习和练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和操作。
二、主要章节2.1 机舱自动化系统概述2.1.1 机舱自动化系统的定义2.1.2 机舱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2.1.3 机舱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2.2 船舶主机控制系统2.2.1 船舶主机的种类和特点2.2.2 船舶主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2.3 船舶主机的操作和监控方法2.3 船舶辅助机械设备控制系统2.3.1 船舶辅助机械设备的种类和功能2.3.2 船舶辅助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3.3 船舶辅助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监控方法2.4 船舶管道系统控制系统2.4.1 船舶管道系统的种类和功能2.4.2 船舶管道系统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4.3 船舶管道系统的操作和监控方法2.5 船舶舱盖控制系统2.5.1 船舶舱盖的种类和功能2.5.2 船舶舱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5.3 船舶舱盖的操作和监控方法2.6 船舶消防自动化系统2.6.1 船舶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2.6.2 船舶消防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6.3 船舶消防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和监控方法三、附件附件1: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示意图附件2: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操作手册附件3:船舶机舱自动化系统常见问题解答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全称《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关于船舶人命安全的国际公约。
2、MARPOL(国际海上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全称《国际海上防止船舶污染公约》(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关于船舶污染防治的国际公约。
船舶机舱自动化
![船舶机舱自动化](https://img.taocdn.com/s3/m/aa82901e3169a4517623a316.png)
4.6.6 AUTOCHIEF-Ⅳ主机遥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流程
○
4.7网络型遥控系统(AC-C20)
4.7.1遥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其网络结构
○
4.7.2.驾驶台、集控室操作面板的组成、功能
○
4.7.3.遥控系统的工作模式
○
4.7.4.遥控系统的参数设定方法
○
4.7.5遥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5船舶辅机自动控制系统
○
3.1.4压力传感器
3.1.4.1硅压力传感器基本原理
○
3.1.4.2压电效应基本知识
○
3.1.4.3电阻应变效应及应用
○
3.1.4.4霍尔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3.1.4.5电感式传感器基本原理
○
3.1.4.6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3.1.4.7涡流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3.2火灾报警系统
2.3.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2.3.1.1 PLC的工作原理
○
2.3.1.2 PLC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
2.3.1.3 PLC的扩展模块
◎
2.3.1.4 PLC的抗干扰措施
○
2.3.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
2.3.3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通信
2.3.3.1 PLC的通信基础
○
2.3.3.2 PLC与个人计算机的连接
○
2.3.3.3 PLC的MODBUS通信
○
2.3.3.4 PLC的以太网通信
○
3传感器与监测报警
3.1船舶常用传感器
3.1.1传感器的分类及静态参数
○
3.1.2变送器概念及标准信号类型
《轮机自动化》考试大纲
![《轮机自动化》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cbc82eeaeaad1f346933f75.png)
4.1.1.1 WALTON恒温阀结构、组成及对气缸冷却水温度进行控制的原理
√
4.1.1.2 WALTON恒温阀管理和维护要点及对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
4.1.2气动比例调节器控制的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4.1.2.1 TQWQ型温度三通调节阀控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调整给定值和整定比例带的方法
5.5.1主起动逻辑控制:主起动逻辑回路的起动逻辑条件,包括起动的准备逻辑条件和起动的鉴别逻辑
√
√
5.5.2重复起动程序控制:重复起动的概念,起动失败的种类,重复起动的实现方案,电、气动重复起动逻辑回路实例
√
√
5.5.3重起动逻辑控制:重起动逻辑条件,了解重起动的实现方法
√
√
5.5.4慢转起动逻辑控制:慢转的概念和作用,慢转起动的逻辑条件,慢转起动的实现方案及其实例
√
√
3.4.4 PID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
√
3.4.5比例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对控制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
√
3.5气动执行机构
3.5.1气动薄膜调节阀的组成、工作原理
√
√
3.5.2气动薄膜调节阀的作用形式(气开式、气关式调节阀,正作用、反作用)
√
√
4.船舶机舱自动控制系统实例
4.1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
6.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
6.1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分类
√
√
6.2常用传感器
6.2.1船舶机舱常见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转换电路及其补偿措施
√
√
6.2.2船舶机舱常见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其压力检测原理
自动化机舱电气与自动控制船舶轮机员实操训练
![自动化机舱电气与自动控制船舶轮机员实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3e7e27a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e.png)
三管轮自动化机舱实训题库船舶自动控制系统3.1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1)启动系统(2)温度设定值和调节参数的调整(3)手动—自动控制转换,并行冷却水温度的手动控制操作(4)停止系统3.2燃油黏度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1)启动系统(2)黏度设定值和参数调节器参数的调整(3)手动/自动控制转换,并进行黏度的手动控制操作(4)停止系统3.3辅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操作(1)启动系统(2)使系统投入正常的自动控制工作状态,观察自动预扫风和点火燃烧时序过程(3)将系统转换到手动操作状态,并进行手动点火,点火成功后对蒸汽压力进行手动调整(4)停止系统3.4分油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1)启动系统,直到进入正常分油状态(2)手动排渣操作(3)停机操作※分油机出水口和排渣口跑油的原因4.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4.1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的使用操作(1)监视与报警系统的使用操作(2)延伸报警装置的使用操作4.2火警探测装置的使用操作(1)火警探测装置的使用操作(2)火警探测装置的测试(3)火警探测装置的试验3.1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机舱中使用的温度控制器是比较典型的NAKAKITA比例积分调节器,其主要组成可分为三部分:压力式温度传感器,感受油水温度,感受到的信号直接传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接受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温度信号,并与设定温度值相比较,根据需要输出气压信号,控制油、水管路上的三通阀,使其通过冷却器的油、水量增加或减少,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控制器上有两个指针,其中黑针指示实际温度,红针指示设定温度,设定温度可由温度设定钮进行设定。
三通阀:是系统的执行机构,它正常的动作原则是,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油或水全部旁通,不经过冷却器;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根据偏差值按比例地改变通往冷却器的管路通径,冷却过的水和未被冷却的水混合后的温度即所需要的温度。
训练步骤:⑴.熟悉系统:在系统中找出:传感器的位置、温度调节器的气源、温度设定钮、比例积分调节钮;熟悉三通调节调阀的结构、管路的连接关系。
自动化最新大纲
![自动化最新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cad004133687e21af45a9ec.png)
《轮机自动化》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轮机自动化》课程是轮机工程(船级修造)专业的选修课。
目前船舶已经发展到了无人机舱和微机控制时代,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船舶现代化新技术并熟悉船舶自动化设备而设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自动调节原理、自动化仪表、船舶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参数的检测与集中监视、主机遥控、微机在船上应用的基本知识;无人机舱主要设备的日常管理方法和技能;为培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动化船舶管理人员打好基础。
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掌握自动控制基本知识,自动化仪表的结构、原理、调试及管理知识。
掌握辅助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掌握常见机型主机遥控设备工作原理、管理方法。
掌握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的原理及管理知识。
熟悉微机基础知识及应用。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0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课题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分类过渡过程。
重点:过渡过程。
课程二:控制对象的特性单容控制对象的特性,多容控制对象的特性,控制对象的自平衡能力。
重点:单容控制对象的特性。
课程三:调节器的调节规律双位调节规律、比例、比例积分微分、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
自动控制系统的整定。
重点:自动控制调节规律。
实验:对象特性测试。
课程四:船用自动化仪表气动仪表的基础知识、气动变送器、气动调节器、气动显示仪表、气动执行器、电动调节器。
重点:变运器与调节器。
实验:差压变送器、气动调节器。
课程五: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
重点:燃油粘度控制。
课程六:主机遥控的基础知识主机遥控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重点:基本概念。
课程七:气动遥控元件气动发讯器、气动逻辑程序控制元件、气动伺服机构、WOODWARD PGA型调速器。
重点:气动逻辑程序控制元件。
课程八:气动主机遥控系统换向及停油控制、起动、制动、转速控制、遥控系统的维护管理。
船舶电机员考试大纲
![船舶电机员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19b6f50242a8956bece444.png)
船舶电机员考试大纲一、发电机总容量1200千瓦及以上渔业船舶电机员科目一微处理机原理与应用(一)计算机的运算基础1.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数制之间的转换。
C2.二进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C3.计算机中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
C4.BCD码的运算方法。
C(二)数字逻辑部件1.基本逻辑门: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的功能。
C2.布尔代数和逻辑网络:基本定理、组合逻辑网络。
C3.基本逻辑部件: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输出缓冲器、译码器、远算电路的逻辑功能。
C(三)微型计算机的组成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B-2.微型机算计的工作过程。
B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B(四)Z 80-CPU1.Z 80-CPU的结构。
B2.Z 80-CPU的引脚意义与作用。
C3.Z 80时序。
C(五)Z 80指令系统1.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
B2.Z 80指令系统。
B(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B(七)半导体存储器1.ROM、RAM的结构、ROM 的分类。
B2.存储器与CPU的联结。
B(八)输入输出接口1.Z 80-PIO、Z 80CTC技术性能、编程方法、时序及在系统中的应用。
B2.A/D、D/A转换器与CPU接口及应用。
B(九)中断系统1.CPU与外设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
B2.中断的概念和中断过程。
(十)BASIC语言程序设计。
C(十一)微型计算机在船舶上的应用。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微机在机舱电站中的应用。
B3.微机在机舱监测系统的应用。
B4.微机在主机遥控中的应用。
B5.微机在自动操舵系统的应用。
B科目二船舶电气自动化基础及应用(一)自动化控制基础1.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1)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
B(2)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方框图。
B(3)对控制系统静态和动态的要求。
A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动态微分方程的编写。
B(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比。
B(3)拉氏变换与传递函数。
A(4)系统动态结构图。
船员考试11规则轮机专业考试大纲(全部科目整理)
![船员考试11规则轮机专业考试大纲(全部科目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c27dac284ac850ad024217.png)
11 规则:船舶管理理论考试大纲船舶管理8501: 无限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轮机长 8502: 沿海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轮机长 8503: 无限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504: 沿海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505: 无限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506: 沿海航区 750KW 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507: 未满 750KW 船舶轮机长 8508: 未满 750KW 船舶大管轮 8509: 未满 750KW 船舶二/三管轮 适用对象 8501 8502 8503 8504 8505 8506 8507 8508 8509考试大纲 1 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 1.1 船舶的发展与分类 1.1.1 船舶的发展概况 1.1.1.1 造船材料的发展 1.1.1.2 造船技术的发展 1.1.1.3 近年来船舶发展的突出 特点 1.1.2 船舶的分类 1.1.3 专用运输船舶的特点 1.2 船舶强度与构造 1.2.1 船体受力与强度 1.2.1.1 船体受力 1.2.1.2 船体强度 1.2.2 船体主要结构及其特点 1.2.3 船舶主要部位和舱室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3.1 甲板、平台、工作舱室 1.2.3.2 间隔舱、液舱(含双层底 ● 柜、空气管、溢流管、测深管、船底塞等) 1.3 船舶适航性控制 1.3.1 适航性基本知识 1.3.1.1 船舶尺度和船型系数 1.3.1.2 排水量、载重量和吨位 1.3.1.4 吃水和水尺 1.3.2 船舶浮性 1.3.2.1 浮性概念 1.3.2.2 浮态 1.3.2.3 船舶抗横倾系统 1.3.3 船舶稳性 1.3.3.1 稳性分类 1.3.3.2 初稳性 1.3.3.3 稳性的基本衡准 1.3.3.4 稳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持稳 ● 性的措施 1.3.3.5 有关船舶稳性的 IMO 建议 ● 的知识 1.3.4 船舶抗沉性 1.3.4.1 抗沉性的基本概念 1.3.4.2 破损浸水形式 1.3.4.3 船舶分舱 1.3.4.4 密封与堵漏 1.3.5 船舶摇荡性 1.3.5.1 船舶摇荡运动形式 1.3.5.2 横摇与谐摇 1.3.5.3 船舶减摇装置 1.3.6 船舶操纵性 1.3.6.1 基本概念 1.3.6.2 操纵性的影响因素 2 船舶防污染管理 2.1 防污染公约和法规 2.1.1 MARPOL 公约及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3 载重线、干舷和储备浮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1 MARPOL 公约的功用、 基本 构架、适用范围 2.1.1.2 附则 I-防止油污染规则 有关规定 ●○ ● ◎ ◎ ● ● ● ◎ ●○ ● ◎ ◎ ● ● ●2.1.1.3 附则 II-防止散装有毒液 ◎ 体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4 附则 III-防止海运包装有 ◎ 害物质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5 附则 IV-防止生活污水污 ● 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6 附则 V-防止船舶垃圾污 染规则有关规定 ●2.1.1.7 附则 VI-防止船舶造成大 ● 气污染规则有关规定 2.1.2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 管理国际公约 ◎2.1.3 美国《1990 年油污法》的主要 ● 内容 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污染法规 2.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 境保护法》 ● ● ●◎● ●● ●● ●● ●● ●● ●● ●2.1.4.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 ● 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2.1.4.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 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 ● 规定》 2.2 船舶防污染技术与设备 2.2.1 船舶防污染技术 2.2.1.1 船上储存 2.2.1.2 航行中处理 2.2.1.3 排岸接收 2.2.1.4 防止油污染的特殊措施 2.2.2 油水分离器 2.2.2.1 工作原理 2.2.2.2 典型结构 2.2.2.3 操作、维护与保养 2.2.3 焚烧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3.1 工作原理 2.2.3.2 典型结构 2.2.3.3 操作、维护与保养 2.2.4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2.4.1 工作原理 2.2.4.2 典型结构 2.2.4.3 操作、维护与保养 2.2.5 压载水处理技术 2.3 船舶防污染文书 2.3.1 防止油污染文书 2.3.1.1 防止油污证书 2.3.1.2 油类记录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1.3 溢油应急计划 (含溢油应 ● 变部署表) 2.3.2 防止垃圾污染文书 2.3.2.1 垃圾记录簿 2.3.2.2 垃圾管理计划 2.3.3 防止大气污染文书 2.3.3.1 国际防止空气污染证书 2.3.3.2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操作记 录 2.4 船舶污染事故及处理 2.4.1 污染事故的报告 2.4.2 发生油污染事故的处理 3 船舶营运安全管理 3.1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3.1.1 公约构成及主要内容 3.1.2 国际消防系统安全规则(FSS 规则) 3.1.4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ISM 规则) 3.1.4.1 概述 3.1.4.2 主要内容 3.1.4.3 安全管理体系 3.1.4.4 发证、审核与监督 3.1.5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3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 (LSA 规则) ●(ISPS 规则) 3.1.5.1 概述 3.1.5.2 主要内容 ○ ● ○ ● ○ ○ ◎ ○3.2《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有关要求 ○ 规定的职责 3.3 我国海上交通管理法规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 ● 全法》有关规定 3.3.2 《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 例》有关规定 ● ● ●● ●● ●● ●● ●● ●● ●● ●3.3.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 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 规则)有 ● 关规定 3.4 船舶证书与船舶检验 3.4.1 船舶证书 3.4.1.1 登记证书 3.4.1.2 入级证书 3.4.1.3 法定证书 3.4.2 船舶检验机构 3.4.3 船舶检验的类别、 船级符号和 附加标志 3.4.4 船级检验 3.4.4.1 船舶入级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2 保持船级检验(除 CMS、 ● PMS 之外) 3.4.4.3 循环检验(CMS)、机械计划 ● 保养系统检验(PMS) 3.4.5 法定检验 3.4.5.1 国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 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 3.4.5.2 国内海上航行船舶的法定 检验,与轮机有关设备检验的主要内容 3.4.6 船舶公证检验 3.4.6.1 船舶公证检验性质、类别 ◎ ●● ● ●○ ○ ●◎ ● ●◎ ● ◎◎ ● ◎ ○ ○◎ ● ●◎ ●3.4.6.2 临时检验与船级检验、 法定 ● 检验的关系 3.4.7《海上营运船舶检验规程》的 ●若干规定 3.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 则》 3.5.1 总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2 船舶安全检查和处理3.5.3《船旗国监督检查记录簿》和 ● 《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使用规定 3.5.4 法律责任 3.6 港口国监督(PSC) 3.6.1 概述 3.6.2 主要的 PSC 组织 3.6.3 港口国监督程序 3.6.4 优先检查与扩大范围检查 3.7 机损事故处理 3.7.1 机损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 3.7.2 机损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处理 ● 原则;机损事故报告的填写 3.7.3 机损事故的处理调查 4 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 4.1 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概念 4.1.1 船舶运输成本 4.1.2 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4.2 最佳航速的确定 4.2.1 营运船舶的经济航速 4.2.1.1 最低耗油率航速 4.2.1.2 最低燃油费用航速 4.2.1.3 最高盈利航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2 航速对续航力、燃油消耗量的 ● 影响 4.3 提高动力装置经济性的措施 4.3.1 选用高效节能型柴油机 4.3.2 提高船、机、桨的匹配性能 4.3.3 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4.3.4 动力装置的废热利用 5 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 5.1 船舶搁浅、 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 ● ● ●● ● ● ●● ● ● ●5.1.1 船舶搁浅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5.1.2 船舶碰撞后的应急安全措施 5.2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航行或锚泊时, 轮机部安全管理事项 5.2.1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航行 时,轮机部应采取的各种安全管理事项 5.2.2 船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锚泊 时,轮机部应采取的各种安全管理事项 5.3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 5.3.1 全船失电的主要原因 5.3.2 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 5.3.3 防止船舶失电的安全措施 5.4 恶劣海况 5.4.1 风浪天航行 5.4.2 风浪天锚泊 5.4.3 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航行 5.4.4 冰区航行 5.5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的应急措施 5.5.1 航行中舵机失灵的主要原因 5.5.2 航行中舵机失灵时应采取的 应急措施 5.6 弃船时的应急安全措施 5.6.1 弃船时轮机部人员的职责 5.6.2 弃船时轮机部的应急措施 5.6.3 有关法规对弃船时的安全规 定 5.7 轮机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5.7.1 上高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7.2 吊运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7.3 检修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7.4 车床、 钻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 事项 5.7.5 清洗和油漆作业时的安全注 意事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6 焊接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 5.7.7 压力容器使用时的安全注意 事项5.7.8 船舶机舱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5.7.9 封闭场所作业的安全注意事 项 5.7.10 燃油加装作业的安全注意事 项 5.8 船舶应变部署 5.8.1 船舶应变部署表的有关内容 5.8.2 船员应变须知和操作须知的 有关内容 5.8.3 船舶消防演习与应急反应的 有关规定 5.8.4 船舶救生与应急反应的有关 规定 5.8.5 船舶医疗急救的有关规定 5.9 机舱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1 应急动力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2 应急消防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3 应急救生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9.4 其它应急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5.10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 5.10.1 船内通讯工具和信号装置的 组成和作用 5.10.2 中国船级社对船内通讯和信 号设备的有关规定 5.10.3 使用船内通讯系统的注意事 项 6 船舶人员管理 6.1《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 公约》 6.1.1 STCW 公约的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2 STCW 公约附则及 STCW 规则 ● A 和 B 部分主要精神 6 .2《2006 年海事劳工公约》 6.2.1 公约主要内容与框架 6.2.2 休息及工作时间 ◎ ◎◎ ◎ ◎○ ○ ○6.2.3 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及社会 ◎ 保障6.3《国际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 6.4 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6.4.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 ◎ 有关规定 6.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的有关规定 6.5《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的有 ● 关规定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 ● 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有关规定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 ● 则》的有关规定 6.8 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 6.8.1 海事局对船员的管理 6.8.2 海关对船员的管理 6.8.3 边防检查机关对船员的管理 6.8.4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船员的管 理 6.9 我国轮机部船员职责和行为准则 6.9.1 我国轮机部高级船员的职责 6.9.2 我国船舶轮机值班制度 6.9.3 我国船员调动交接制度 6.9.4 驾驶、 轮机联系制度的有关规 定 6.9.5 轮机日志的填写和所填读数 的意义 7 船舶维修管理 7.1 船机故障及船舶维修体系 7.1.1 船机故障 7.1.1.1 船机故障分类、故障原因 ◎ 及征兆 7.1.1.2 故障模式、故障规律 7.1.1.3 故障的影响因素 7.1.2 船舶维修方式和体系 7.1.2.1 现代船舶维修方式 7.1.2.2 船舶维修保养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5 其他我国船员管理的相关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船机维修过程 7.2.1 船机拆验 7.2.1.1 船机拆卸原则和拆卸技术 7.2.1.2 船机拆卸过程中的检测 7.2.2 清洗 7.2.2.1 零件清洗的方法和应用 7.2.2.2 管系清洗的方法和应用 7.2.3 船机装配 7.2.3.1 船机装配的要求和装配方 法 7.2.3.2 船机装配的主要工作和装 配时的注意事项 7.3 船机零件的修复工艺 7.3.1 船机零件的修复 7.3.1.1 船机零件修复原则 7.3.1.2 选择修复工艺的原则 7.3.2 机械加工修复方法的种类、 特 点和应用范围 7.3.3 电镀工艺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 7.3.4 热喷涂工艺(喷涂和喷焊)原 ◎ 理、特点和应用 7.3.5 焊补工艺 7.3.5.1 焊补工艺及其特点和应用 7.3.5.2 铸铁件的焊补修理 7.3.6 金属扣合工艺 7.3.6.1 金属扣合工艺原理、工艺 特点 7.3.6.2 金属扣合工艺的种类和应 用 7.3.7 塑性变形修复法的原理、种类 和应用 7.3.8 粘接修复技术 7.3.8.1 有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 和应用 7.3.8.2 无机粘接修复技术的特点 和应用 7.3.9 研磨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9.1 研磨原理、工艺特点和应 用 7.3.9.2 船机零件的研磨修复 7.4 船机零件的缺陷检验 7.4.1 船机零件缺陷的一般检验 7.4.2 船机零件无损检验 7.4.2.1 渗透探伤的原理、种类、 特点及应用 7.4.2.2 磁粉探伤:原理、种类, 方法、特点及应用,磁化电流和退磁 7.4.2.3 超声波探伤:原理、特点 及应用 7.4.2.4 射线探伤:原理、特点及 应用 7.4.2.5 综合探伤及应用 7.5 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7.5.1 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概念及 ● 应用 7.5.2 柴油机性能参数分析法及应用 ● 7.5.3 振动分析法及应用 ◎ 7.5.4 油液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 ● 应用 7.5.5 红外监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和 ○ 应用 7.6 修船管理 7.6.1 修船的种类和原则 7.6.1.1 修船的种类 7.6.1.2 修船的原则 7.6.2 修船的组织 7.6.2.1 修船的准备工作 7.6.2.2 修船的组织工作 7.6.2.3 修船的监督与验收 7.6.3 坞修工程 7.6.3.1 轮机坞修的主要项目 7.6.3.2 坞修的准备工作 7.6.3.3 坞修工程的验收 7.6.4 交船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4.1 交验项目 7.6.4.2 系泊试验 7.6.4.3 航行试验 8. 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 8.1 船舶油料种类及特点● ● ●● ● ●◎ ◎ ◎◎ ◎ ◎● ● ●◎ ◎ ◎8.1.1 船舶燃油主要特性指标及油品 ● 种类 8.1.2 润滑油特有的特性指标,润滑 ● 油的种类、特点 8.2 燃油管理 8.2.1 燃油的加装 8.2.2 燃油的储存和驳运 8.2.3 燃油的使用管理 8.3 备件管理 8.3.1 备件的申请 8.3.2 备件的接收 8.3.3 备件的保管及使用 8.4 物料管理 8.4.1 物料的申请 8.4.2 物料的接收 8.4.3 物料的保管及使用 9 机舱资源管理 9.1 概述 9.1.1 “资源”的定义与内涵 9.1.3 管理的基本职能 9.1.3.1 计划与程序 9.1.3.2 组织与协调 9.1.3.3 领导与决策 9.1.3.4 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2 “管理”的定义、特点与内涵 ●9.1.4 船舶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 ● 与排序 9.1.5 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 9.1.6 机舱资源管理的概念 ● ●9.1.7 机舱资源的构成、特点、分配 ● 与与排序9.1.8 机舱资源管理作用与目的 9.2 组织 9.2.1 船舶与轮机部组织结构 9.2.2 轮机部组织的原则与作用 9.2.3 组织成员的基本职责 9.3 轮机部团队 9.3.1 成熟班组形成的过程 9.3.2 团队成员的角色 9.3.3 团队的作用 9.3.4 团队成员的作用 9.3.5 团队工作的三环模式 9.3.6 优秀团队的特征 9.3.7 不同环境下班组工作的要点 9.3.8 对团队人员协调和激励的措 施 9.4 人为失误与预防 9.4.1 人为失误 9.4.2 情景意识 9.4.3 疲劳与压力 9.5 通信与沟通 9.5.1 通信及沟通的定义, 方式及特 点 9.5.2 有效沟通的原则 9.5.3 内部沟通与通信的方式及要 点 9.5.4 外部通信的方式及要点 9.5.5 通信与沟通的障碍与改进措 施 9.6 案例分析 9.6.1 救生 9.6.2 消防 9.6.3 堵漏 9.6.4 溢油 9.6.5 海盗袭击 9.6.6 碰撞搁浅 9.6.7 恶劣海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6.8 PSC 检查●●◎◎◎◎●◎◎轮机 11 规则: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理论考试大纲船舶电气与自动化8401: 3000KW 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402: 750KW-3000KW 船舶大管轮 8403: 3000KW 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404: 750KW-3000KW 船舶二/三管轮 8405: 未满 750KW 船舶大管轮 8406: 未满 750KW 船舶二/三管轮适用对象考试大纲8401 8402 8403 8404 8405 84061 船舶电子、电气基础 1.1 直流电路 1.1.1 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单位 1.1.2 电路基本定律 1.1.2.1 欧姆定律 1.1.2.2 基尔霍夫定律 1.2 正弦交流电路 1.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2.2 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1.2.3 三相交流电源基本概念 1.2.4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1.3 电与磁 1.3.1 磁场的基本概念 1.3.2 电磁感应定律 1.3.3 常用铁磁材料的性能 1.3.4 铁心损耗的产生及常见解决措施 1.4 电子器件及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半导体、PN 结的基本概念 1.4.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1.4.3 稳压管的基本特性 1.4.4 使用万用表进行二极管性能测量与极性判别 1.4.5 单相整流电路 1.4.6 三相整流电路 1.4.7 滤波与稳压电路 1.4.8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 1.4.9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及其特点 1.4.10 使用万用表进行晶体管性能测量与极性判别 1.4.11 晶闸管的结构、特性 1.4.12 晶闸管的基本应用 1.4.13 使用万用表进行晶闸管的性能测量及极性判别 1.4.1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及外特性 1.4.1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1.4.16 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 1.4.17 RS 触发器、D 触发器和 JK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功能 2 船舶电机与电力拖动系统 2.1 直流电机的结构、励磁方式与运行特性 2.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1.2 直流电机的构造、励磁方式 2.1.3 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 2.1.4 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及反转 2.2 变压器 2.2.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 三相变压器的组成与应用 2.2.3 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应用与要求 2.3 交流异步电动机 2.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铭牌参数 2.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2.3.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2.3.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3.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2.3.7 单相异步电动机 2.4 控制电机及在船舶上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1 伺服电动机 2.4.2 测速发电机及应用 2.4.3 自整角机及舵角指示器、电车钟 2.5 船舶常用控制电器 2.5.1 常用控制电器的种类及其电路符号 2.5.2 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和功用 2.5.3 继电器、电磁制动器的参数整定 2.5.3.1 压力继电器、温度继电器、速度继电器设定值与 幅差值的测试和调整 2.5.3.2 时间继电器的整定 2.5.3.3 热继电器的整定 2.5.3.4 电磁制动器间隙的调整 2.6 异步电动机常用控制电路 2.6.1 电动机的基本保护环节 2.6.2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环节 2.6.3 异步电机的典型控制电路与电路图识图方法 2.6.3.1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2.6.3.2 压力水柜水位自动控制电路 2.6.3.3 空压机自动控制电路 2.6.3.4 异步电机 Y-Δ 换接起动控制电路 2.6.3.5 电动机互为备用自动切换控制电路 2.7 锚机、绞缆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2.7.1 锚机、绞缆机的运行特点 2.7.2 锚机、绞缆机对电力拖动控制的要求 2.7.3 交流三速电动锚机控制电路原理 2.8 起货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2.8.1 起货机的运行特点和对电力拖动控制的要求 2.8.2 起货机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 2.9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 2.9.1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9.2 舵机的操纵方式 2.9.3 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2.9.4 舵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 船舶发电机和配电系统 3.1 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 3.1.1 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2 同步发电机的空载运行及空载特性 3.1.3 同步发电机的负载运行及电枢反应 3.1.4 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及调节特性 3.2 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3.2.1 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3.2.2 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 3.2.3 船舶电网分类、配电方式、电力系统的线制 3.3 船舶主配电板 3.3.1 船舶主配电板的组成与功能 3.3.2 船舶重要负载的供电方式 3.4 船舶应急电源系统 3.4.1 应急发电机与应急配电板功能、操作与管理要求 3.4.2 船用蓄电池的维护保养 3.5 发电机主开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5.1 发电机主开关的基本结构 3.5.2 发电机主开关的基本功能 3.6 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 3.6.1 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条件 3.6.2 同步发电机并车的操作方法 3.7 并联运行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分配与频率调节 3.7.1 同步发电机组调速器的调速特性及频率调节 3.7.2 并联运行同步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分配与调节的基本工 作原理 3.7.3 并联运行同步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分配与调节手动操作 方法 3.8 同步发电机的自励恒压装置与并联运行发电机组的无功功 率分配 3.8.1 自励恒压装置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3.8.2 不可控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 3.8.3 可控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 3.8.4 无刷发电机励磁系统 3.8.5 并联运行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分配的基本工作原理 3.8.6 同步发电机的自励恒压装置与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分 配手动调节的方法 3.9 电站运行的安全保护 3.9.1 船舶发电机外部短路、过载、欠压和逆功率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2 船舶发电机的外部短路、过载、欠压和逆功率保护参数 的调整 3.9.3 船舶电网短路、过载保护 3.9.4 电网绝缘监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规范》要求 3.9.5 船舶岸电接用的操作注意事项 3.10 轴带发电机 3.10.1 轴带发电系统的运行操作要求 3.10.2 轴带发电系统的管理要求 3.11 高压电力系统 3.11.1 高压电力系统与设备的电气参数 3.11.2 高压电力系统与设备的安全常识 3.12 船舶照明系统 3.12.1 船舶照明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12.2 船舶常用灯具和电光源 3.12.3 常用船舶照明控制线路 3.12.4 船舶照明系统的维护保养 3.13 船舶自动化电站 3.13.1 船舶自动化电站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3.13.2 船舶发电机的自动起动与停机 3.13.2.1 备用机组的自动起动 3.13.2.2 运行机组的自动解列与停机 3.13.2.3 重载询问的功用及实现重载询问的基本原理 3.13.2.4 发电机组自动顺序起动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3.3 交流发电机的自动并车 3.13.3.1 自动准同步并车条件,包括电压、频率和相位的 要求 3.13.3.2 自动并车装置的控制流程 3.13.4 频率与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3.13.4.1 频率与有功功率之间的关系 3.13.4.2 并联运行机组对调速特性的要求,有功功率均匀 分配对各台发电机组调速器调差特性的要求 3.13.5 电压与无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3.13.5.1 自动电压调整器 3.13.5.2 交流发电机组电压调差特性的基本概念,并联运 行机组为实现无功功率的均匀分配, 对各台发电机电压调差特性的 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3.6 船舶电力系统的综合保护 3.13.6.1 对短路、过载、欠压、逆功保护的要求 3.13.6.2 对分级卸载的要求 3.13.7 船舶自动化电站的操作和管理要求 4 船舶电气、电子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故障诊断与功能测试 4.1 船舶电气系统的工作安全要求 4.1.1 船舶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4.1.2 船舶电气火灾的预防 4.1.3 船舶电气设备的船用条件及船检规定 4.1.4 电缆的安全使用与维护 4.1.5 船舶电气设备的接地的意义和要求 4.1.6 电气设备绝缘的意义和要求 4.1.7 常用电工绝缘材料的类型和等级 4.1.8 船舶常用电工仪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4.2 电气控制线路识图与控制线路装配 4.2.1 电气控制线路识图 4.2.2 电气控制线路装配 4.3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子控制线路、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的 焊接与装配 4.3.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 4.3.2 电子控制线路识图 4.3.3 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装配 4.3.4 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测试 4.4 电气控制箱的常见故障查找与排除 4.4.1 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性质和故障可能存在的环节 4.4.2 运用断电或带电查线法寻找故障点,并排除故障 4.5 船用电机的维修 4.5.1 交流电动机解体维修的方法与操作 4.5.2 交流电动机装配并恢复功能的方法与操作 4.5.3 电机受潮、绕组绝缘值降低时的处理方法 4.5.4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与故障排除 4.6 船舶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及主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 4.6.1 自动空气断路器的维护、常见故障的判断及排除 4.6.2 发电机外部短路、过载、失(欠)压和逆功率故障的判 断方法 4.6.3 发电机外部短路、过载、失(欠)压和逆功率故障的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方法 4.6.4 无功功率分配装置故障的判断方法 4.6.5 无功功率分配装置故障的排除方法 4.6.6 船舶电网绝缘降低和单相接地故障的查找 4.6.7 照明设备的维护 4.6.8 船舶照明系统的常见故障检查 4.6.9 发电机主开关跳闸的应急处理 5 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5.1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5.1.1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5.1.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5.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5.1.4 评价反馈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5.2 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 5.2.1 自动化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 5.2.2 气动仪表的气动元部件及组成原理 5.3 调节器及其调节作用规律 5.3.1 位式调节器 5.3.2 比例调节器 5.3.3 比例微分调节器 5.3.4 比例积分调节器 5.3.5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5.4 传感器与变送器 5.4.1 船舶机舱常用传感器 5.4.1.1 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转换电路及其补偿措施 5.4.1.2 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其压力检测原理 5.4.1.3 液位传感器的结构及其液位检测原理 5.4.1.4 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及其流量检测原理 5.4.1.5 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及其转速和转向检测原理 5.4.2 变送器 5.4.2.1 气动差压变送器 5.4.2.2 电动差压变送器 5.5 执行机构 5.5.1 气动执行机构 5.5.2 电动执行机构 5.6 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1 比例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5.6.2 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6 船舶计算机及船舶网络基础 6.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6.2 单片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6.2.1 单片机系统的结构组成 6.2.2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6.2.3 数模转换(D/A)和模数转换(A/D)的基本概念及模拟 量输入/输出接口 6.2.4 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概念 6.3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础知识 6.3.1 PLC 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船用 PLC 的常见类型 6.3.2 常用输入/输出模块的类型及其功能 6.3.3 常用输入/输出模块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6.3.4 梯形图基础知识 6.3.5 PLC 网络基础知识 6.4 船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6.4.1 计算机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6.4.2 船用现场总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6.4.3 船舶以太网的结构及网络设置 7 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 7.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7.1.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7.1.1.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1.1.2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7.1.2 中央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7.1.2.1 中央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1.2.2 中央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操作与管理 7.2 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7.2.1 燃油供油单元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2.2 测粘计工作原理 7.2.3 燃油粘度控制系统 7.2.4 燃油供油单元的综合控制 7.2.5 燃油供油单元的操作与管理 7.3 燃油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7.3.1 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2 EPC-50 分油机控制系统 7.3.3 净油单元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7.4 自清洗滤器的自动控制 7.4.1 自清洗滤器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4.2 自清洗滤器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7.5 阀门遥控及液舱遥测系统 7.5.1 阀门遥控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5.2 液舱遥测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7.5.3 阀门遥控及液舱遥测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8 船舶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 8.1 船舶蒸汽锅炉自动控制的基本内容 8.2 锅炉水位的自动控制 8.2.1 柴油主机船舶辅锅炉水位双位控制的特点、 实现方法及 其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2.2 大型油轮辅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特点、 实现方法及其控 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2.3 船舶辅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8.3 蒸汽压力的自动控制 8.3.1 柴油主机船舶辅锅炉蒸汽压力控制的特点、 实现方法及●●◎ ◎◎ ◎◎ ◎◎ ◎◎ ◎ ◎◎ ◎ ◎◎◎○○◎○◎◎○○◎◎○ ◎○ ◎◎ 其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3.2 大型油船辅锅炉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组成、 原理及最佳 风油比实现方法 8.4 燃烧时序控制 8.4.1 辅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功能以及常用元部件 8.4.2 PLC 控制的燃烧时序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8.4.3 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要点及其常见故障的 分析和排除方法 8.5 船舶蒸汽锅炉的安全保护装置 9 船舶主机遥控系统 9.1 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主要类型 9.2 主机遥控系统的气源及主要气动元部件 9.3 车钟系统及操纵部位的转换 9.3.1 车钟的种类及其发讯原理 9.3.2 操纵部位转换 9.4 主机遥控系统的逻辑控制 9.4.1 主机换向逻辑条件及其实现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大管轮+考试2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大管轮+考试2](https://img.taocdn.com/s3/m/5631fcd44028915f804dc227.png)
上 海 海 事 大 学船员培训中心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模拟考试2《大管轮船舶电气与自动化》学号 姓名 总分1. 变压器二次侧相电压为U 2,则图示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流过每个二极管中的平均电流为______。
d 1d 2u dVD 1VD 3VD 5VD 4VD 6VD 2 A. R U I I D 2o 39.031== B. R U I I D 2o 78.031== C. RU I I D 2o 58.021== D. R U I I D 2o 17.121== 2. 单相半波或全波整流电路经电容滤波后的输出电压随着负载电阻增大,其脉动程度______。
A. 不一定B. 变大C. 变小D. 不变3. MR -Ⅱ型电动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MRK 电路板如图所示,若系统工作于自动控制方式,且实际水温高于设定值并超出不灵敏区,则( )。
A. SW 2处于上位,继电器Re 1得电B. SW 2处于下位,继电器Re 2得电C. SW 2处于上位,继电器Re 2得电D.SW2处于下位,继电器Re1得电4.FCM燃油粘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上配有加热手动/自动选择操作和手动加热量增加/减小(或加热档位选择)操作,可以在需要时通过操作面板采用手动加热直接控制_________。
A. 燃油粘度设定值B. 蒸汽调节阀阀门开度C. 燃油粘度实际值D. 燃油温度设定值5. AC-C20中驾驶台车钟和集控室车钟完全相同,均为单手柄复合车钟(LTU),档位情况为:。
A. 正车5档、倒车4档、停车、备车、完车各1档,共12档B. 正车5档、倒车4档、停车1档,共10档C. 正车5档、倒车5档、停车1档,共11档D. 正车5档、倒车5档、停车、备车、完车各1档,共13档6.自动切换控制重要设备时,如果发生输出压力过低,运行的机组和备用的机组切换动作后,压力回复正常,则原运行的机组和备用的机组状态情况如下______。
船舶机舱自动化培训试题
![船舶机舱自动化培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abba4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5.png)
电感式传感器的导磁系数不变
B
电感式传感器的电感随位移变化
C
电感式传感器对频率响应无要求
D
电感式传感器动态响应差
答案
C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难度
知识层次
7021
3
1
4
5
0.6
1
试题ID
1
题干
只有在交变磁场中才能正常工作的是______。
A
互感式传感器
B
自感式传感器
C
涡流式传感器
D
B+C
答案
C
试卷代号
3
1
0.6
1
试题ID
题干
Pt100热电阻的材料是______。
A
铜
B
铂
C
镍
D
康铜
答案
B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难度
知识层次
7021
3
1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5
1
试题ID
1
题干
输出电势信号的感温元件是______。
A
Pt100
B
热电偶
C
Cu100
D
光电温度计
答案
B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难度
知识层次
7021
3
1
3
2
0.6
A
铬铜
B
铬镍
C
铂铑
D
铜镍
答案
C
试卷代号
章
节
ZY-船舶机舱自动化.doc
![ZY-船舶机舱自动化.doc](https://img.taocdn.com/s3/m/dcd2c709bceb19e8b8f6ba91.png)
A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难度
知识层次
7021
2
3
1
3
0.6
1
试题ID
1
题干
PLC能够用于闭环控制的模块是______。
A
模拟量输入模块
B
数字I/O模块
C
CPU模块
D
智能模块
答案
D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难度
知识层次
7021
2
3
1
3
0.5
1
试题ID
1
题干
PLC模拟量输出模块的电压或电流的范围是______。
答案
D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难度
知识层次
7021
2
1
2
0.5
1
试题ID
1
题干
关于工业现场总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总线是连接一个或多个部件的一组电缆的总称。
B
总线系统结构只面向CPU。
C
RS485和Profibus都是串行总线。
D
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总线的工作频率有关
答案
B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知识层次
7021
2
1
1
0.4
1
试题ID
1
题干
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是指______。
A
控制器+寄存器
B
控制器+运算器
C
译码器+运算器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电子员《船舶机舱自动化》适任考试大纲
一、编写原则
1.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第III章表A- III/6中对电子员的关于维护和修理、电子电气和控制工程的职能的相关要求。
2.在内容整合的工程中,不局限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各职能块的划分,充分考虑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知识的体系和逻辑;
3.结合目前船舶机舱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主要考查操作级电子员应知应会的知识;4.根据知识点的特性和重要程度,确定掌握程度和考核方式;
二、编写目的
1.实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履约工作;
2.为我国海船电子员适任考试和题库建设提供指导;
三、基本要求
1.具备公约要求的相关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自动控制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
2.系统了解相关机舱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
3.理解各控制系统的具体环节和实现方法
四、相关说明
本大纲适用对象为无限航区及沿海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电子员适任理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