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教研活动记录四年级数学(3篇)
![教研活动记录四年级数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e3fe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高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反思等形式,探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地点:四年级数学办公室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题: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2)主持人:张老师(3)参与人员: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4)活动流程:① 张老师对《分数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② 教师们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③ 张老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观摩(1)授课教师:李老师(2)授课内容: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3)观摩人员: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4)活动流程:① 李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全体教师认真观摩。
② 观摩结束后,进行评课环节。
3. 课后反思(1)授课教师:李老师(2)参与人员: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3)活动流程:① 李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② 教师们针对李老师的反思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③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今后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
2. 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分享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课堂教学观摩环节,教师们认真观摩,评课环节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4. 课后反思环节,教师们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活动成效1. 提高了四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07998a957c1cfad6195fa7d1.png)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进一步掌握有关括号的运算顺序知识。
(二)精心编排计算题组,加强对运算顺序的体验,提高练习效率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混合运算能力,需要练习。
练习题不是越多越好,应该精心设计安排,以较少的题量获取最大的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十一和练习十二里,编排了四个计算题组,每组2道或3道混合运算题。
学生一边计算、一边比较同组的题,能够获得关于运算顺序的体验。
练习十一第2题里有两个计算题组:25×30+25×20和25×(30+20);840÷40-400÷40和(840-400)÷40。
同组两道题中,一道没有括号,另一道有括号,使用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最后的得数相同。
在练习运算顺序的同时,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
第5题里有两个计算题组:60÷10+120÷60、600÷(10+120÷6)和(600÷10+120)÷6;26+14×70-30、26+14×(70-30)和(26+14)×(70-30)。
同组三道题中,有的没有括号,有的有括号,而且括号的位置不同;有的没有括号,有的有一个括号,有的有两个括号。
因此同组三题的运算顺序不同,最后结果也就不同。
第10题里有四个计算题组:45+25×12和(45+25)×12;20+12+60÷3和20+(12+60)÷3;68+185÷5+32和68+185÷(5+32);800-432÷6×9和800-432÷(6×9)。
同组两道题中,一道没有括号,另一道有括号,要求“(不算出得数)直接在每组中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的□里画‘’”。
小学阶段数学团队备课活动日志
![小学阶段数学团队备课活动日志](https://img.taocdn.com/s3/m/9dbb5d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2.png)
小学阶段数学团队备课活动日志活动时间:2023年3月10日上午9:00 - 12:00活动地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室参与人员: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活动议程:1. 教学内容梳理2. 教学目标设定3. 教学方法与策略讨论4. 教学资源分享5. 教学反思与改进活动记录:1. 教学内容梳理- 张老师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包括小学一到六年级的主要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 李老师对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目标设定- 王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 赵老师针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方法与策略讨论- 张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大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 李老师提出了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练习量,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4. 教学资源分享- 王老师分享了她在网上找到的一些优秀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等,大家进行了学习和交流。
- 赵老师分享了她自己制作的一些教学工具,如数学模型、教具等,大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5. 教学反思与改进- 张老师对自己上一学期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李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活动总结:本次备课活动,我们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教学目标,讨论了教学方法与策略,分享了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改进。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88b4b6cea300a6c30d229faa.png)
出席人
预案
课题
项目
内容 记录
活
动
过
程
目标
设计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导学
过程
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四年级
学科:数学
岞山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学科:
岞山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
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第周星期月日活动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
出席人
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预案
课题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项目
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录
活
动
过
程
目标
设计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已知直线的垂线,初步体会平行线和垂线一些特征。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及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导学
过程
内容
1、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有趣的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
4、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第周星期月日活动地点
数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集体备课 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集体备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a68b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e.png)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
、
2、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轴对称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主备人)画出轴对称图形。来自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四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第一至七单元,共五次)
![四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第一至七单元,共五次)](https://img.taocdn.com/s3/m/af56915ebe23482fb4da4c97.png)
①让估算和笔算相互促进。在列出算式420÷30后,教材呈现了三种估算的情况,其中第三种可以看作是对前两种估算结果的提升和概括。如果学生估计有困难,可以设计台阶:分给10个班够吗?20个班呢?在确定商的书写位置时要利用估算的结果加以解释。
②把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除法分几步进行?先把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30,商写在哪里?然后把什么除以30,商写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样的计算分两步进行; “1”要写在商的十位上;要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2、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关系,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二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⒉通过提高题练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4. 练习三…………………2课时
5.复习…………………2课时
单元
教学
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且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进一步加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每课
教学
目标
角的认识和度量
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年级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四年级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1be9a5ba6c30c2259019ef8.png)
活动时间9.7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记录人×××主持人×××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课题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这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的教一节内容,为后边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认识打下材基础。
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简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析系,知道数级、数位。
1、借助计数器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揭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3、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活会“位值”的意义。
动4、呈现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过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意义。
程活动时间9.11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记录人×××主持人×××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教师课题内容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例 5 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呈现2011 年 6 个国家到我国旅材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
简教材明确提出:“你会比较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吗?”,意析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一、教学中的困惑1、合作交流时应交流什么内容?2、“做一做”第 2 题比较四个数大小,学生会感到困难,如何突破难点?二、修订意见活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探索比较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解决措施过1、教学中,应抓住关键环节组织交流,比如,在独立比较两程个数的大小后,说一说“比较过程和结果”;在交流展示多个比较结果后,说一说“怎样比较大小”等。
2、由复习准备 - 自主尝试、交流 - 讨论、总结 - 练习应用,实现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效迁移和提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单元集体备课表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单元集体备课表](https://img.taocdn.com/s3/m/6565573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9.png)
学月
第1月
年 级
四 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年月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三单元 角
单元内容
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 加法运算律 整理与复习 数学文化-聪明的高斯
三单元: 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
单元课时预设
二单元:8课时
三单元:6课时
三单元:线段、直线、射线、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意义的理解,量角和画角方法的掌握。
单元教学难点
二单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三单元:直线、射线、周角等概念表象的建立,以及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正确掌握。
单元关键能力
二单元:1.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运算技能。
2.自主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知识联系,让学生在广泛的联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重视学习方式的引导,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一是注意根据教科书的要求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合作学习愿望的情景,以激励学生主动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以保证学生的合作研讨、互相交流落到实处。三是要特别注意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有机结合。
单元教学目标
二单元: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加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4.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加减法关系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三单元: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画线段、直线和射线。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e67ef3967ec102de2bd894d.png)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姚彩霞各位老师,专家,上午好。
今天我的说课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三角形的特性中关于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多边形打好基础。
教材中例3首先呈现了情境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二、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几何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节课内容的设计也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2、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能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我对教法和学法的理解是:首先让学生去大胆猜测,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汇报交流。
四、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一)铺垫迁移、导入新课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例题3的情境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实例提出问题:“从小明家到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最近呢?”“这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cd51dbd76eeaeaad1f33092.png)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周三下午,我们中段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首先,组长张老师向大家传达了学校27日上午教研组长会议精神,明确了新学期的工作要求,对备课、批改、作业我们做了统一。
备课,两个年级分好了组内老师的备课任务,每位老师都分到了若干单元,要求对拿到的单元要重点研究,认真备好每一课。
由于六位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所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各自研究,细致分析,保证在上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批改,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有日期,要注明几月几日;有对学生作业的肯定,用符号分出层次;还要有复批,要让孩子清楚这页作业老师已批过。
作业的统一,只有教学进度统一了才能保证作业的统一,因而同一年级的教师要经常通气,交流教学体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科学地布置作业。
接着,我们对三年级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四年级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分别进行了单元分析。
特别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根据以往的经验,由于课时较少,学生练得机会不多,计算正确率不太高,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如何在不加重负担的基础上使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话题大家讨论得又比较激烈。
相信这次活动,对大家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开学的第二周的周三下午我们中段数学教研组的老师聚集在一起,再次认真地学习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这已是我们组第二次集体学习《指南》和《建议》了。
活动的第一个议程是每位老师逐条学习《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尤其是重点分析《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把握其精神和要求,紧密联系日常教学实际,寻找差距,剖析教学常规工作中的问题,促使教学有序高质量地进行。
活动的第二个议程一开始由朱冬梅老师向大家阐述她的课题方案,然后组内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围绕她的课题《基于“超市运行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开展具体的实践策略,以及落实好课题实施过程中各成员的分工。
四年级第五次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第五次集体备课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e3874a12c281e53a5802ffe3.png)
2.按角分的情况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根据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三、总结
《三角形分类》集体备课定稿
科目
数学
年级
四
单元
五
撰写人王新箱课题三角的分类签阅人刘剑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
(2)学生自主操作给三角形分类。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1)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四年级第五次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王新箱
备课组长
刘剑锋
备课组成员
李贵合刘剑锋李体令苏畅柳志敏
备课时间
5月15日
地点
办公室
记录人
王新箱
备课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1(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1(青岛版五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d0dd93e3b14e852458fb5743.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时间: 地点:四年级办公室主持人:※※ 备课内容: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活动记录:一、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本单元的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讨论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确立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思,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使学生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可以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为,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
主持人:根据大家讨论确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以下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三、讨论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在教学信息窗1:小数的读写和意义,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了四种不同的鸟及鸟蛋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与鸟蛋质量有关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学习。
小学四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2015.9)
![小学四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2015.9)](https://img.taocdn.com/s3/m/af88b71c581b6bd97f19ea7d.png)
2.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如利用统计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两种饮料销售量的统计决定如何进货,找出绿化对降水量的影响等
戴家岭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年级、学科
四年级数学
集体备课时间
2015.11.17
研讨地点
会议室
参与教师
田海霞、龙欢欢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摘
要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集
体
备
课
研
讨
记
录
一、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主要是)用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
2.笔算除法:包括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笔算以及商的变化规律。
例3:排队论
通过计算,找到最优的上货方案。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规划有什么实际意义?对谁有实际意义?
例4:对策论
列出所有可能的对策,从中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
五、教学建议: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https://img.taocdn.com/s3/m/a1e82f1476c66137ee061933.png)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学习《教学建议》;蒋老师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例如训练学生完整说,180除以60,我可以看成18除以6,运用了商不变性质。
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做得不够的地方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
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
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朱冬梅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张晓燕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
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做得不够的地方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张丽霞做的比较好的地方重视试卷讲评。
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改进学习效果尤其明显。
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意识地摘录典型错误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要努力追求的建议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1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1](https://img.taocdn.com/s3/m/f31439c4ce2f0066f5332237.png)
年级
四
学科
数学
日期
9.20
地点
小会议室
主备教师
于英芳
参加教师
高守江
备课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
课标要求
在具体的情、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法。(教学重点)
3.通过猜年龄、唱儿歌、编故事,经历由“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难点)
4.在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
教材分析
借助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一个新开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接触到用图形来表示具体的数,而本节课《用字母表示数》首次为学生开启了代数知识这一新的学习领域,也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具有重要地位。青岛版教材设计了三个信息窗来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而本节课是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摒弃了教材中有关“黄河掠影”的情境设计,创设学生熟识的“魔法棒变数字”为情境,以便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情境中,力图让学生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降低思维坡度,促进概念的形成。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了解”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https://img.taocdn.com/s3/m/284b0b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a.png)
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
关键能力训练方法和支架
1.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受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恰当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单元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恰当区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XX小学校202X年秋期
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备课表
学 月
第11月
年 级
四年级
学 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202X年X月X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不确定现象
单元内容
不确定现象
单元课时预设
不确定现象 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
2.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
单元关键能力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不确定现象 2课时
单元进度时间
第 14 周
学情分析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加上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例3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例3集体备课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3a3fa0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9.png)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例3集体备课记录表摘要:一、引言二、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1.小数的意义及书写规则2.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三、例3题目的解析1.题目内容概述2.解题思路和方法3.易错点分析四、集体备课的讨论内容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2.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分享3.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五、总结与建议正文:【引言】在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老师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集体备课的讨论内容以及相关教学建议。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1.小数的意义及书写规则:小数是整数的补充,它可以表示小于1的实数。
小数的写法是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用小数点分开,例如:1.23。
2.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与整数相同,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注意在小数点对齐的过程中,如果某一位相加结果大于等于10,则向前进一位。
【例3题目的解析】1.题目内容概述:题目要求计算以下小数的和减去另一个小数的差:3.14 +2.32 - 1.21。
2.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进行加法运算,得到3.14 + 2.32 = 5.46。
然后将5.46与1.21进行减法运算,得到5.46 - 1.21 =4.25。
3.易错点分析: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忽略小数点对齐的步骤,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此外,还需注意在减法运算中,相同数位上的数要相减。
【集体备课的讨论内容】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老师们认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点在于掌握运算规则,难点在于小数点对齐和进位处理。
2.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分享: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如利用直观教具、创设生活情境、组织互动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根据对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观察,老师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存在对齐和进位错误,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练习。
四年级上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
![四年级上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5179c5df5335a8102d22076.png)
四年级上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1-82页例1(2)及相应练习;即《笔算除法》第二小节的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前面的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用情景·问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笔算除法“非常6+1”为大情境线索;以“读书日”活动为小情境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以如何解决问题为探究材料;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讨论等方式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通过实践、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此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à自主探索;领悟算理à运用新知;解决问题à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继续教学小数知识的必要基础。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简要)
一、复习: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2、教学小数的读法: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4、"试一试"。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2、试一试:
3、练一练:
四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宋楼镇许口小学
活动时间
2010-4-18
活动地点
许口小学会议室
主讲人
李含荣
课例内容
认识小数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四、巩固练习:练习五的1-5题。
作业设计
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活动过程
1、由李迪容介绍教学设计。
2、刘晓琴: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
3、黄政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