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影像检查注意事项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影像检查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42e59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4.png)
02
婴幼儿影像检查概述
影像检查的种类
01
02
03
04
X线检查
利用X射线成像,适用于骨骼 系统和胸部疾病的检查。
超声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组织形态, 适用于腹部、心脏等器官的检
查。
CT和MRI检查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磁场成像, 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和
功能信息。
核医学检查
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用 于检测体内功能代谢状况。
影像检查注意事项
在进行影像检查时,需要考虑婴幼儿的特殊情况,如辐射剂量控制、检查体位和设备调整 等,以确保安全和准确的检查结果。
婴幼儿影像检查的挑战
婴幼儿影像检查面临诸多挑战,如不合作、体型小、呼吸频率不稳定等,需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和技术来克服这些困难。
展望
技术进步
辐射剂量控制
无创无痛检查
联合诊断和治疗
定期复查
如有需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定期 复查,确保影像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04
常见婴幼儿影像检查案例分析
头部影像检查案例
案例描述
宝宝因头部外伤就诊,医生建议 进行头部影像检查以评估损伤情
况。
注意事项
头部影像检查常用CT或MRI,但 CT存在辐射风险,MRI检查时间 长且噪声大。家长应权衡利弊,
遵循医生建议。
未来婴幼儿影像检查将更加注 重联合诊断和治疗的综合应用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儿 的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婴幼儿影像检查将更加 安全、准确和便捷。如更先进 的成像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 断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 诊断效果。
随着对辐射剂量控制技术的深 入研究,未来婴幼儿影像检查 中的辐射剂量将得到更加严格 的控制,以降低潜在的风险。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46235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9.png)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是指在幼儿阶段,儿童身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对其进行保育和照护的要点。
下面将从儿童的身体结构、器官发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保育要点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儿童的身体结构:1.头部发育较快,头颅相对于整个身体较大。
2.四肢相对较短,软骨和关节未完全骨化。
3.肌肉和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二、器官发育:1.心脏、肺部、肾脏、肝脏等主要器官还不完全发育成熟,功能较弱。
2.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
3.呼吸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三、消化系统:1.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进食量和消化能力较差。
2.应给予小而频繁的进食,适度控制食物种类和质量。
3.注意给予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避免过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功能不完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
2.避免吸入有害物质,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新。
3.防止儿童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烟雾和粉尘。
五、循环系统:1.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较弱,心率较快。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缺氧。
3.鼓励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六、神经系统:1.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成熟,神经传导速度较慢。
2.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提供丰富的触觉和感官刺激,促进儿童感官系统的发育。
七、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饮食,避免过度依赖其中一种食物。
2.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
4.适度引导儿童进行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展。
5.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6.给予儿童适当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7.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保育和照护的要求更高。
通过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保育要点,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
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
![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https://img.taocdn.com/s3/m/e70e00ebf8c75fbfc77db21d.png)
第一节、运动系统一、组成:骨、关节、肌肉二、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三、骨的概述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一)骨的发生、发育1. 两层意思:(1)加长(2)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2. 骨的发生:(1)胚胎早期·骨骼=结缔组织+软骨——即软骨雏形,·胚胎8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2)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25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
骨的营养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5—7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 1/3 2/3幼儿 1/2 1/2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各部分的骨的发育(1)腕骨: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3个月:有2个骨化中心2—3岁:有4个4—6岁:有7个5—8岁:有9个9—13岁:有10个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17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称为“种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2)骨盆:由髋、骶、尾骨组成,19—24岁髋骨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3)脊柱:从侧面看:4个弯曲:颈、胸、腰、骶曲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学坐→胸曲 1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4)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内分泌系统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内分泌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01ec231aa00b52acec7cacd.png)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
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有: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胸腺及性腺等。
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主要有脑垂体和甲状腺。
脑垂体位于大脑底部,重量不足1克,受下丘脑的控制。
脑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并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和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可促进组织器官的生长,特别是骨骼的生长。
促甲状腺素可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及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
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的发育和分泌,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及生殖细胞的成熟。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喉与气管的两侧,重约20~40克,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素,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
甲状腺素可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调节营养物质与氧气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并调节体温;能促进脑细胞的生成与成熟,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
孕期若缺碘,可致使甲状腺机能不足,婴儿出生后易患克汀病,又称呆小症,表现为低下、身材矮小、耳聋。
学前卫生学 第二章 幼儿的解剖生理及卫生
![学前卫生学 第二章 幼儿的解剖生理及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3a97bfafb0717fd5360cdc7d.png)
到5—6岁,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所以 能做一些较精细的工作,但时间不能过 久,否则容易产生疲劳。
保健: (1)蛋白质要充足; (2)适当锻炼,肌肉可以得到更多
营养,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
(三)关节的特点与保健
1、肘关节易脱臼:关节囊比较松弛,韧带也
不够结实,关节的伸展性和活动范围均大于成人, 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脱臼”。
6~7个月 坐 ——胸椎后凸 周岁左右 走 ——腰椎前凸 出生时? ——骶椎后凸
(3)四道弯的作用
有了它,人做走、跑、跳等运动时,更具有弹 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和 头部,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否 则,若是“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大脑 给震了。
保健: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好的体姿可以预
防驼背和脊柱侧弯(从背面看,脊柱某一段偏 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桌椅高度要适度; (3)不让长时间单肩背书包(长时间单肩背书
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的不到平衡发展, 形成一侧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易导致脊柱 侧弯);
(4)不让睡沙发、软床等。
二、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 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 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 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包括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 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血液、淋 巴,软骨和骨组织.
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的功能:收缩和舒张,机体的各种动作、体内各脏器 的活动都由它完成。肌肉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构成的,可 以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 骨骼肌 一般通过腱附于骨骼上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 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 平滑肌 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 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肌肉组织具有收缩特性, 是躯体和四肢运动,以及体内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 生理过程的动力来源。骨骼肌的收缩受意志支配属于随意 肌。 心肌 与平滑肌受自主性神经支配属于不随意肌。
育婴11-1儿童解剖生理特点
![育婴11-1儿童解剖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e6650bb7360b4c2e3f6422.png)
食物在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1)食物在小肠内消化过程 :小肠内各 种消化酶较丰富,分解各种食物为营养素。 2)小肠吸收: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 位。已分解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等均在小肠经绒毛吸收进入 循环。
2)大肠的功能 1)大肠内有丰富的大肠腺,能分泌碱 性粘液,具有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的作 用。 2)肠内菌属:肠内细菌的分布是按 细菌对氧的需要及其分解作用的强弱而定。 3)大肠粘膜吸收水分、无机盐、葡 萄糖及某些药物。 4)形成粪便
第三节
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 口腔 : 牙 舌 唾液腺 食道 胃 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 盲肠和阑尾 结肠(升结肠、横结 肠、降结肠 与乙状结肠) 直肠 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外, 肝、胰也分泌胆汁和消化酶,
(六)牙齿的保健( 见口腔保健专题课) a. 注意营养和日晒。钙、磷等无机盐是构成牙齿 的原料,需要从饮食中提供。 b.适宜的刺激,食物的过渡。 c.注意口腔清洁。学习刷牙,并培养幼儿早晚刷牙, 饮食后漱口的好习惯。 d.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和不用牙咬硬物。 e. 换牙期间,若出现“双排牙”,即乳牙未脱落 恒牙已长出的现象,要及时拔掉滞留的乳牙。 改掉“吃手”“吃指甲”“托腮”等坏毛病。 f. 培养幼儿双侧牙齿轮流咀嚼的习惯 ; 及时发现和 治疗龋齿;幼儿应慎服抗生素。
四、血液循环系统卫生保健
(一)适合年龄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获 得更多的氧气,加强心肌收缩能力,还可提高血 色素和红细胞数。如新生儿抚触、婴幼儿主被动 操等。 (二)小儿衣着要宽紧适中。避免衣着过多,婴 儿避免蜡烛包,束带过紧影响血循环。 (三)根据年龄及消化机能安排好婴儿的饮食, 使小儿得到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尤其是 含蛋白质和铁较多的食物。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预防成人后所致的动脉硬化。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5fba9718a76e58fafab0034d.png)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第一章神经系统一、概述人的意识产生于脑。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
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二)脊椎和反射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于相连,下达腰椎。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具备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三)脑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四)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它们分布于同一器官,作用相反,相互制约,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准确。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发育非常迅速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
所以,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
到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
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efe165212af90242a895e5f9.png)
第二节 运动系统
一 、概述
㈠骨骼 1、组成和机能 人体骨骼有206块骨连接而成。 2、构造: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紧贴在骨表面一层 致密结缔组织,含 血管、神经和成骨 细胞。 骨密质 骨松质
骨膜
骨质
骨髓
骨髓腔和骨松质 的网眼内。
3、成分
骨 的 成 分
无机物——硬脆,含磷酸钙等
钙盐,占2/3。
有机物——柔韧有弹性,含胶原、 粘蛋白等,占1/3。
(三)卫生
1、培养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防止遗尿。 2、保持会阴部的 清洁卫生,防 治尿路感染。 3、让幼儿适量喝水。 4、预防肾炎。
二 皮肤 (一)概述 1、构造 2、生理功能
吸收、代 谢作用
(二) 幼儿特点 1、角质层薄,易感染。 2、皮下脂肪较少。 3、皮肤中毛细血管网密,皮肤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散热较多 (幼儿易患感冒的原因之一)。 (三)卫生 1、保持皮肤清洁卫生。2、常进行户外锻炼。3、讲究衣着卫生。 4、不用有刺激性的化妆品。 5、勤剪指甲。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防治病从口入。 4、保持愉快情绪,安静进 餐。 5、饭前、饭后不作剧烈运 动。 6、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 惯(预防便秘)。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
激素的定义:
一、甲状腺 :甲状腺→甲状腺素 促进新陈代谢
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
神经系统
一、概述
1、组成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脊髓 脑N 周围神经系统 脊N 植物N
大脑 小脑 间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脑
交感N 副交感N
2、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基本构造——神经元 功 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3、反射—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⑴反射是指人体对外界和内 部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 ⑵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 器、传入N、神经中枢、传出N、 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5615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0.png)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阶段是生命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一、消化系统1.胃容积小:婴幼儿的胃容积较小,无法容纳大量的食物。
这就需要婴幼儿进行多次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2.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婴幼儿的消化酶分泌不足,特别是脾气虚弱的婴儿,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
因此,婴幼儿需要经过消化酶的帮助,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
二、呼吸系统1.通气量小: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通气量相对较小。
这使得婴幼儿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呼吸频率也相对较快。
2.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婴幼儿的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呼吸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需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三、循环系统1.心脏较小:婴幼儿的心脏较小,心脏的负荷能力较低。
这就需要保证婴幼儿的休息和活动的合理安排,防止过度劳累。
2.血液量较少:婴幼儿的体积较小,血液量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婴幼儿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快,血管的分布相对较密集。
这也是婴幼儿易感染和出血的原因之一四、泌尿系统1.肾功能不完善:婴幼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泄功能较差。
尤其是早产儿,肾功不全的风险更高。
因此,婴幼儿需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的排出,防止尿液过浓。
五、神经系统1.先天反射多:婴幼儿在出生时具备多种先天反射,如吸吮反射、摸索反射等,这些反射对婴幼儿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神经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神经细胞的连接和传导能力较弱。
这也是婴幼儿易出现抽搐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照顾和护理婴幼儿时予以重视。
通过合理的喂养、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能够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与保育要点ppt课件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与保育要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99f6155901020207409c97.png)
+ 被称为自动照相机的器官是
。
+ 眼是由 和 和 、
和
组成,眼球有
组成,眼球壁由
、
组成。附属部分包括
、
、
和
。
+ 异常的情况有哪几种?
+
是大自然赋予人体的收音机。
+ 耳分为
、
和
。
+ 皮肤分为
、
、
和。ຫໍສະໝຸດ + 皮肤的功能是什么?
+ 婴幼儿眼睛、皮肤、耳的特点
谢谢观 赏
PPT制作:小
+
是人体 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其特点
是。
+
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调节方式 ,其特点
是。
+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包括
和 两个方面作用
+ 简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 念
+ 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
+
、 和 号称人体的三个弹簧
+ 人体的骨骼由 块骨接骨联结组成,约 占体重的 。
+ 全身骨骼肌约 多块,在成人约占
体重 ,包括 、 和 。
+ 维生素D的作用是:
+
和 是婴幼儿骨骼所必须要的
+ 成人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
+ 幼儿肌肉的特点是?
+ 如何促进幼儿骨骼正常发育?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消化系统由 和 组成。 + 消化道包括 、 、 、 、 、 、 。 + 大肠包括 、 和 。 + 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 是体内最坚硬的器
+ 人体的基本形态是
+ 头颅由 组成?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4275bd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8.png)
详细描述
中耳炎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耳朵清洁干燥、 避免过度用力擤鼻涕、注意口腔卫生等。
近视
总结词
近视是幼儿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通常与长 时间看电子屏幕、看书等近距离用眼有关。
详细描述
预防近视的措施包括控制幼儿看电子屏幕的 时间、定期检查视力、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
等。
龋齿
要点一
总结词
龋齿是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通常与不良的饮食习惯 和口腔卫生习惯有关。
总结词
溺水、窒息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述
幼儿好奇心强,容易接近水源,如浴缸、水桶等。家长 应时刻留意幼儿的动向,确保其在水源附近的安全。此 外,家长还需注意幼儿在进食过程中的窒息风险,如避 免幼儿在哭闹或奔跑时进食。一旦发生溺水或窒息,家 长应立即进行急救并送往医院抢救。
02
03
生长迅速
幼儿期是人体生长最快速 的时期,骨骼、肌肉、内 脏器官等都在不断发育和 增长。
身体比例变化
幼儿期的头颅、躯干和四 肢的比例逐渐发生变化, 头部逐渐缩小,躯干和下 肢逐渐增长。
牙齿生长
幼儿期是乳牙脱落、恒牙 生长的关键时期,应注意 保护牙齿,预防龋齿。
新陈代谢
高代谢率
幼儿的新陈代谢率较高,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 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
目录
•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 • 幼儿生理特点 • 幼儿卫生保健 •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 幼儿意外伤害及处理
01
幼儿解剖生理特点
骨骼系统
总结词
幼儿骨骼系统发育迅速,但尚未 完全成熟。
详细描述
幼儿的骨骼相对柔软,易弯曲, 但不易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骼会逐渐变得坚硬。
课件 幼儿卫生保健 第一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课件 幼儿卫生保健 第一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fbc29df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9.png)
三、循环系统
表4 不同年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年 龄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新生儿
26.0
60.5
2~3岁
36.5
51.5
5~6岁
43.5
46.5
成人
62~72
21~23
三、循环系统
(2)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于它 的收缩、舒张,才把血液送至全身(见图15)。
图15 心脏的结构示意图
二、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组成(见图12)。
图12 呼吸系统模式图
二、呼吸系统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 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
官。 2. 咽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 喉 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音器
官。 4. 气管、支气管 气管上接喉的下方,下端
基本单位。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微耳和留 下一句名言:“人体是细胞的王国 ”。组成细胞的化
学 元素共有 60多种。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这些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两大类。上述化合物构成原生质(见图2)。
图2 细胞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存在于细胞间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是细胞与细胞 之间的联系物质,也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内环境。细 胞的大小差异也很大,如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100μm 以上,而淋巴细胞直径只有6μm。
三、循环系统
幼儿心脏体积比例相对地较成人大。婴幼儿 心排出量少,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幼儿心脏每 分钟跳动的次数多即心率快(表5)。
表5 不同年龄的心率
年龄
平均心率/ (次·min -1)
新生儿 140
1~2岁 3~4岁 5~6岁 7~8岁 成人 110 105 95 85 72
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与卫生
![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与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51a836acba1aa8114531d918.png)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 脑干网状结构:睡眠与觉醒、身体 平衡、协调肌肉、意识活动等有关。
• 延髓:“生命中枢” • 脊髓的构造和功能:灰质(中央,
细胞体集中,具有反射功能);白 质(外周,神经纤维集中,具有传 导功能)。
孙建波
2、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 经12对、脊神经31对、 植物神经的交感神经和付 交感神经,它们在同一器 官的作用相反。)
孙建波
(二)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 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制 过程引起或加强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称为 正诱导。
诱导过程如果同时发生,称为同时诱 导(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上),如果相继发 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发生在同一部位 上)。 由睡眠到觉醒属于
正诱导现象。
孙建波
孙建波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无时不在进行着有规律性的运 动,基本神经过程运动的规律有二:
(一)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 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 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 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造就是兴奋 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 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 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孙建波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 式:反射系列。
孙建波
4、大脑皮层活动的一些高级特性:
①优势原则 ②镶嵌式活动原则 ③动力定型 ④睡眠
孙建波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这就
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孙建波
•
另一种条件反射叫操作性(工具性)条件
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
婴幼儿解剖及生理特点
![婴幼儿解剖及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e5ab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a.png)
婴幼儿解剖及生理特点婴幼儿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系统:1. 骨骼发育:新生儿拥有比成人更多的骨骼(约300余块),随着成长过程中骨骼的融合,成年后减少至206块。
婴幼儿骨骼富含水分和有机物,骨质相对较软且弹性较大,但也更容易因姿势不当或长时间受力而变形。
2. 脊柱发育:婴幼儿时期的脊柱尚未完全骨化,容易出现生理弯曲,例如颈部(颈曲)、胸部(胸曲)和腰部(腰曲)的弯曲逐渐形成,分别在出生后几个月到数年内逐步稳定,尤其要注意正确的抱姿和睡姿,避免对脊柱造成不良影响。
呼吸系统:-鼻腔:婴幼儿鼻腔相对较小且通道狭窄,鼻黏膜娇嫩,易受感染导致鼻塞,影响呼吸和哺乳。
-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的泪管和咽鼓管直短,液体易于回流至中耳,增加了患中耳炎的风险。
头部及神经系统:-头部大小与形状:新生儿头部占身体比例较大,约为1/4,囟门(头囱)未闭合,为大脑快速发育提供空间,通常在2岁左右闭合。
-眼部发育:新生儿眼睛可能出现肿胀,视力调节能力弱,可能出现斜视,但多数会在几个月内自行矫正;新生儿的眼泪生成系统发育不全,初期不会流泪。
其他生理特点:-皮肤:新生儿皮肤表面可能覆盖有胎儿皮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后期会自行吸收;也可能出现新生儿脱皮,通常不是病理现象。
-心血管系统:新生儿血液循环不均衡,下半身容易出现皮肤发红,可通过改变体位来改善。
-消化系统:新生儿出生后首先排出的是胎粪,之后肠道菌群建立,粪便性状随喂养方式改变。
新生儿可能存在生理性乳腺增大或阴部红肿,由母体激素引起,通常短期内自行消退。
-泌尿系统: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逐渐干燥脱落,可能出现脐疝;男女婴出生时生殖器官均较大,有时可能出现短暂异常分泌物。
总之,婴幼儿期是一个快速发育和变化的阶段,各个系统的特点都体现了其高度可塑性和对环境因素的高度敏感性,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细心关注和恰当护理。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e23d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f.png)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婴幼儿是人类最年轻的阶段,他们的身体构造和功能与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健康,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疾病。
一、婴幼儿消化系统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在出生后首先面临的挑战是适应吞咽和消化母乳或配方奶粉。
由于消化器官还不够成熟,婴幼儿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的胃容量较小,一次进食的量较少,但进食的频率较高。
此外,婴幼儿的胃酸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也较低,因此他们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
二、婴幼儿呼吸系统婴幼儿的呼吸系统相对脆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
他们的气道相对狭窄,肺泡组织较少,肺容量较小。
因此,婴幼儿更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如感冒、肺炎等。
此外,婴幼儿的呼吸节律不稳定,他们的呼吸频率较高,但每次呼吸的气量较小,容易出现呼吸急促或浅表等情况。
三、婴幼儿心血管系统婴幼儿的心血管系统仍在发育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与成年人略有差异。
他们的心率较高,心脏在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方面相对不足。
此外,婴幼儿的心血管系统对体位的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出现血压波动等状况。
另外,婴幼儿的血管较细,血液循环量较少,所以在损伤或手术后出血的风险较高。
四、婴幼儿肌肉骨骼系统婴幼儿的肌肉和骨骼系统还在发育中,骨骼比较脆弱。
此外,婴幼儿的骨骼密度相对较低,容易出现骨折等问题。
婴幼儿的脊椎骨骼仍在生长,并且婴幼儿的脂肪和肌肉组织较少,容易导致姿势畸形的发生。
五、婴幼儿神经系统婴幼儿的神经系统也处于发育阶段,神经元的分化和连接还在进行中。
由于神经系统较不成熟,婴幼儿在感官、运动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外,婴幼儿对刺激的反应较为敏感,容易过度刺激或过度紧张。
六、婴幼儿免疫系统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还在成长和发展中,对外界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的免疫系统对于某些病原体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尚不完善,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婴幼儿在生活中要避免接触病毒、细菌等致病物质,尤其是在饮食、洗浴和环境卫生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注意。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296d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2.png)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婴幼儿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到三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身体发育迅速,生理解剖特点也与成人或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存在一定差异。
了解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有助于正确评估和处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骨骼、肌肉、脏器以及其他方面对其生理解剖特点进行探讨。
一、骨骼婴幼儿的骨骼相比于成人较为柔软,尚未完全骨化。
其骨骼系统主要由软骨和骨骺组成,骨骼密度相对较低。
此外,婴幼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善,骨骺与骨干之间存在较多的软骨连接,即骨骼增长期。
这使得婴幼儿的骨骼更具弹性和塑性,有助于适应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与骨骼成熟的成人相比,婴幼儿的骨骼相对较脆弱,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二、肌肉婴幼儿的肌肉系统也在快速发展中,肌肉纤维数量和质量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肌肉组织尚未完全发育,婴幼儿的肌力相对较弱。
这意味着婴幼儿在活动和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以避免过度伸展或损伤。
三、脏器1.心脏和血管系统:婴幼儿的心脏较小,心脏的心室和心房也相对较小。
此外,婴幼儿的血管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血管弹性较差。
这使得婴幼儿对心血管疾病和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
2.肺部: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呼吸频率相对较快。
随着肺部逐渐发育成熟,婴幼儿的呼吸功能会逐渐完善。
3.肾脏: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泄功能有限。
对于药物代谢和药物排泄方面需要特别关注,以避免药物在婴幼儿体内积累。
四、其他方面婴幼儿的皮肤相对较薄,且毛发较少。
皮肤的耐受性较差,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因此,对婴幼儿的皮肤护理需要格外细致,避免使用刺激性或有害物质。
此外,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
对于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方面,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预防和保健。
总结:了解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从骨骼、肌肉、脏器以及其他方面来看,婴幼儿的身体特点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给予婴幼儿更加细致和特殊的关注,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良好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第一章神经系统一、概述人的意识产生于脑。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
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二)脊椎和反射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于相连,下达腰椎。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具备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三)脑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四)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它们分布于同一器官,作用相反,相互制约,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准确。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发育非常迅速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
所以,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
到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
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
比如,婴幼儿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1.保证合理的营养。
2.保证空气新鲜。
3.保证充足的睡眠。
4.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5.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6.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第二章感觉器官第二章感觉器官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及本体感觉等等。
视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人们获得的知识70%来自视觉。
一、视觉器官——眼睛(一)概述眼球是感受光线刺激的视觉器官。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折光物质组成。
眼球周围的附属结构除眼肌外,还包括眼睑、结膜、泪腺、睫毛、眉等。
(二)幼儿眼睛的特点1.眼球前后径较短,呈生理性远视,一般到5~6岁左右转为正视。
2.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因此能看清很近的物体。
如果幼儿形成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视物过近,则会使睫状肌过度紧张而疲劳,以致使晶状体变凸,形成近视。
(三)眼的卫生保健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
3.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
教具大小要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4.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
5.教育幼儿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6.预防眼外伤。
7.照顾视力差的幼儿,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并让他们经常望远。
二、听觉器官——耳(一)概述耳是听觉和平衡觉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三块听小骨和咽鼓管开口。
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二)幼儿耳的特点1.外耳道比较狭窄,外耳道壁尚未完全骨化。
2.咽鼓管相对比较短、平直、管径较粗。
当鼻腔有感染时,病菌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三)幼儿耳的卫生保健1.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幼儿掏耳朵。
2.预防中耳炎。
3.减少环境中的噪音。
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三章运动系统一、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骨连接构成。
可以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
肌肉跨过关节,由两端的肌腱与骨相连,并包围着骨骼。
肌肉收到脑发出的信号而收缩,通过肌腱牵拉骨骼,以关节为支点,产生相应的动作。
此外,骨骼还起着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一)骨骼人体有206块骨。
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盐和有机物。
无机盐丰要是钙、磷化合物,使骨坚硬;有机物主要有骨胶原等蛋白质,使骨有韧性和弹性。
(二)肌肉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肌肉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和蛋白质等物质。
(三)关节骨连接主要有3种形式:1.直接连接。
2.半直接连接。
3.关节。
这是四肢骨之问及躯干骨之间连接的主要形式。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一)骨骼1.小儿骨中有机物较成人多,骨的弹性大,可塑性强,且骨骼中软骨较多。
因此,容易因姿势不好等原因造成骨骼变形。
2.骨膜较厚,骨的再生能力较强。
若发生骨折,可能为不完全骨折,即骨折部位还有部分骨膜相连,称为“青枝骨折”。
3.婴幼儿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连接处仅以~层结缔组织膜相连,称囟门。
前囟在颅顶中央,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
囟门闭合的时间,反映婴儿颅骨骨化的程度。
4.出生时腕骨都是软骨,以后逐渐出现骨化中心,到10岁左右,8块腕骨的骨化中心才出齐,13~16岁才完全骨化。
5.随着动作的发展,逐渐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
6.骨盆是由髋骨与脊柱下部的骶骨和尾骨围成的骨性腔。
婴幼儿时期,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起来,一般在18~25岁左右才骨化成为一块完整的骨。
(二)肌肉1.幼儿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及储存的糖原较少,因此肌肉柔嫩,收缩力较差,力量小,易疲劳。
但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恢复较快。
2.婴幼儿时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早,故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动能力较强;支配小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晚,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三)关节特点幼儿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较差,在较强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臼。
(四)足弓特点婴幼儿足弓周围韧带较松、肌肉细弱,若长时间站立、行走,足底负重过多,易引起足弓塌陷,特别是肥胖儿更易发生扁平足。
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一)教育幼儿保持正确姿势为防止骨骼变形,形成良好体态,需注意以下几点:婴儿不宜过早坐站,不宜睡软床和久坐沙发。
负重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八分之一,更不能长时间单侧负重。
托幼园所应配备与幼儿身材合适的桌椅。
教师要随时纠正幼儿坐、立、行中的不正确姿势,并为幼儿做出榜样。
正确站姿是:头端正,两肩平,挺胸收腹,肌肉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两腿站直,两足并行,前面略分开。
正确坐姿是:头略向前,身体坐直、背靠椅背;大腿和臀部大部分落座在座位上;小腿与大腿成直角,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脚自然放在地上。
有桌子时,身体与桌子距离适当;两臂能自然放在桌子上,不耸肩或塌肩,坐时两肩一样高。
(二)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使肌肉更健壮有力;可刺激骨的生长,使身体长高,并促进骨中无机盐的积淀,使骨更坚硬。
户外活动时适量接受阳光照射,可使身体产生维生素D.以预防佝偻病。
锻炼时血液循环加快,可为骨骼、肌肉提供更多的营养。
(三)衣服要宽松适度幼儿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鞋过小会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
衣服、鞋宽松应适度,过于肥大会影响运动,易造成意外伤害。
(四)供给充足的营养。
骨的生长需要大量蛋白质、钙和磷等,还需要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肌肉生长及“能量”的贮存,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葡萄糖。
合理膳食是保证骨骼、肌肉发育的重要条件。
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第四章循环系统第四章循环系统一、概述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过程,该系统包括廊液、心脏和血管。
淋巴循环是指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淋巴系统包括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血液循环系统1.血液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它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并起着运送血细胞、养料、细胞和代谢废物等作用。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心脏心脏位于胸腔内,形状像个桃子,心底部连接着主动脉,心尖游离向左下方。
心脏内部有四个腔。
上面两个叫心房,下面两个叫心室。
房室之间有瓣膜,为单向的阀门,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
心脏左右两半互不相通。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率,测心率应在受试者处于安静状态时测。
3.血管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二)淋巴系统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包括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扁桃体等。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一)血液幼儿的血液总量相对比成人多,约占体重的8%~10%。
但幼儿的造血器官易受伤害,某些药物及放射性污染对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血液循环量增加很快,喂养不当或幼儿严重挑食、偏食,容易发生贫血。
幼儿血液中血小板数目与成人相近,但血浆中的凝血物质(纤维蛋白、钙等)较少。
因此一旦出血,凝血较慢。
幼儿白细胞吞噬病菌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容易扩散。
(二)心脏由于婴幼儿心输出量少,而新陈代谢旺盛,为满足需要,只有加快心率来补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常以测量脉搏来表示心率。
儿童的脉搏很容易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如哭闹、进餐、发热、运动等都会影响脉搏。
因此,测量脉搏应在儿童安静时进行。
(三)淋巴器官幼儿时期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
扁桃体在4~10岁发育达到高峰,此年龄阶段儿童易患扁桃体炎。
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1.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儿童膳食应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同时,宜少盐。
3.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毛病,预防缺铁性贫血。
4.发烧时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第四章循环系统第四章循环系统一、概述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过程,该系统包括廊液、心脏和血管。
淋巴循环是指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淋巴系统包括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血液循环系统1.血液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