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及冷却塔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青荣城际铁路Ⅲ标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有效状态:有效中交二航局青荣城际铁路指挥部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1.目的 (3)2.编制依据 (3)3.适用范围 (3)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5.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4)6.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7.监测断面的设置 (4)7.1路基工程 (4)7.2桥涵工程 (8)5.3隧道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过渡段工程 (11)8.沉降监测 (11)8.1一般要求 (11)8.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2)8.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3)8.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4)8.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5)8.6沉降观测的频次 (15)8.7观测点的保护 (18)9.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19)9.1一般要求 (19)9.2资料整理 (19)9.3提交资料 (20)10.附件 (20)10.1沉降观测小组人员名单 (20)10.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 (22)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沉降观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和内业数据的处里,指导、规范沉降观测,为评估做好准备。
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道部工管技 [2009]77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10).铁道部有关规定及和新建青荣城际铁路工程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施工指挥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即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
烟囱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DD公司第二动力厂烟囱工程沉降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批准:电传:地址: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0 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监测依据 (4)三、水准点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4)1、水准点的布设 (4)2、水准点的形式 (5)3、沉降观测水准点高程的测定 (5)4、监测点的制作和埋设 (5)5、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6)四、沉降监测的方法 (7)1、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 (7)2、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7)3、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4、监测中的注意事项 (9)五、各施工阶段中的变形观测 (9)1、结构施工阶段的变形观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建筑物全部竣工后的沉降变形观测 (9)3、监测计划 (9)六、沉降稳定控制值 (10)七、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10)八、监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提交 (11)1、数据计算及分析 (11)2、提交以下成果 (11)九、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11)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11)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12)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12)4、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13)5、曲线中断现象 (13)十、服务承诺 (13)DD公司第二动力厂烟囱工程沉降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DD公司第二动力厂既有建筑烟囱工程位于襄阳高新开发区劲风路西侧,该建筑高120米。
根据设计要求,以及保证建筑物再使用过程中的安全,DD公司第二动力厂委托我公司对该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工作,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根据委托方的要求编制本方案。
二、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3、委托单位DD公司第二动力厂的要求;三、水准点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1、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终)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箱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主要针对施工中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要求进行阐述,依据此指导书使沉降观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三、组织机构四、工作流程1. 根据沉降变形相关要求埋设水准点及观测标。
2.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全面。
3.根据测量资料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数据分析。
五、沉降变形观测基本要求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针对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
8.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9.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10.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六、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2.沉降观测测量时,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内或其他不宜观测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质量。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完成)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做好路基及桥梁的沉降观测,得出真实详细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后续施工工序提供依据。
二.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总体要求2.1.1 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施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评估路基施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后续工序施工的的安全。
2.1.2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1.3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1.4 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2.1.5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分为路基面的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
2.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2.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过渡段的断面设置按过渡段的技术规定执行。
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按25米的间距加密设置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且地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点位的附近1米处必须设加密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因过渡段观测断面或加密断面的设置而导致一般路基区段间距不足50m时,不设断面;超过50m而不足100m时,按等分间距设置断面;超过100m时,按50m倍数的四舍五入原则来设置断面数量,断面间距宜一致均匀。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8页精选文档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QX-ZY-2002-27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讲述了沉降变形观测点的位置、观测方法,适用于沉降变形观测的施工。
2、施工准备略3、施工操作要求3.1建筑工程的地基须承受上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荷载,或工业厂房投产以后,受到机器运转的振动或地基长期受地下水的侵蚀;或地基土不良又处理不当等,都会使地基变形,导致建筑物产生下沉现象。
特别对大型工业厂房、高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一些振动较大的设备基础更为明显。
如果沉降过大或沉降不均匀,就会使建筑物、构筑物产生倾斜、裂缝,甚至破坏,有的还可能产生滑移。
为了掌握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技术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倾斜面、裂缝、滑移等观测。
3.2建筑物沉降观测所谓沉降观测实质是根据水准点用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逐次测定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沉降量。
具体内容是观测点和水准点的布设、观测方法及成果整理和分析等。
3.2.1观测点和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上应埋设观测点、点位和数量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它与建筑大小、形状、结构、荷载以及地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观测点是均匀设置的,但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平面形状改变处、沉降缝两侧及肯有代表性的支柱和基础上,应加设观测点。
高层建筑一般沿建筑物四周每10-30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建筑物转角、沉降缝两侧、纵横墙的连接处均应设置观测点。
工业厂房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柱基、柱身、承重墙及转角处。
地下管线设施应布置在管线设施的上方(最好应开挖暴露,直接布置其上)。
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应在其基础的对称轴线上布设观测点。
总之,观测点布置要合理,能精确地全面地反映沉降情况,并将布置方案绘制成1︰100-1︰500比例尺平面图,加经编号,以便进行观测、记录、观测点的标志形式。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就近的城市水准点进行的,如果就近城市无水准点时,可以自行埋设水准点,应从水准点的稳定、观测上的方便等方面考虑,合理地埋设一些水准点。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教学科研楼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写: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年月日一、工程概况、施工目的、编制依据1、工程概况详见C001工程概况表2、施工目的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给教学科研楼正常施工提供依据,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必须在施工过程和竣工后的一定时间内对楼体进行沉降观测。
3、本作业指导书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2006年版二、观测前仪器设备、人员准备1、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合金水准尺。
2、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使用经过鉴定的仪器,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3、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4、配有专业的测量人员:测量工程师2名,测量工1名。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根据设计图纸把沉降观测点布置在主楼B轴线与5轴线、10轴线、18轴线,E轴线与5轴线、10轴线、18轴线交汇处外侧的框架柱上,观测点离±0高出300mm,即布置在+300mm左右见附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2014.11.14
四川省兴冶岩土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基坑监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版号:2014年版副本控制:(不)受控类编写人:编号:XYQH-00-12-A 审核人:分发号:批准人:持有人:2014年11月10日颁布修改记录I1.观测的目的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编写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甲方提供的勘察、设计文件。
3.沉降观测点的布臵3.1布点原则:a、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b、考虑地质情况,c、考虑建筑结构特点。
3.2点位的选择位臵a、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根柱基上。
b、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c、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d、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e、邻近堆臵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
f、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纵轴线设点。
g、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臵。
h、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i、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臵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4.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4.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Ⅲ标段(电化局段)沉降观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技术主管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
审核施工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有关技术要求,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有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
确定现场测量技术小组,对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外业技术准备确定沉降观测测量水准控制点位置、测量路线。
检查测量仪器,熟悉仪器性能,进行明确分工,固定司镜、前视、后视人员。
3、技术要求3.1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分为三级:基准点、工作点、沉降变形点。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在原有控制网的基础上对水准点进一步加密。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坐标系统一。
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工作基点采用Ф20mm光面钢筋长1.2m顶端刻十字丝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径上部4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⑴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⑵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⑶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⑷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版)为了加强中铁五局武广客专项目经理部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路基边坡变形监测、桥梁墩台、涵洞、桥梁预应力张拉徐变上拱、隧道基底沉降变形管理,及时监控各项结构物的变形量,通过对变形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变形沉降、边坡变形监测、桥涵、桥梁张拉徐变上拱、隧道基底变形、过渡段变形监测值达到规定的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的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为了方便现场操作,特制定作业指导书。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为了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局经理部和各总队分别成立沉降变形监测室和沉降变形监测组。
沉降变形观测室职责:1、协调、监督、指导各总队的沉降观测工作;2、负责项目部管段《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的报告》的汇编工作。
3、负责汇总各总队管段的《区段铺设无碴轨道申请报告》(附评估报告资料),并报送公司项目部及武广公司。
沉降变形监测组职责:1、负责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和边坡变形监测工作;2、变形观测网的建立;3、埋设观测元器件,设臵沉降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并及时采集、观测数据并提交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并对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负责;4、负责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不受扰动和破坏;5、负责各总队管段《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报告》的汇编工作,并上报项目部。
6、负责编写各自总队管段的《区段铺设无碴轨道申请报告》(附评估报告资料)报送项目部。
7、负责各自总队观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监测工作程序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各监测组对每个工点(路基沉降观测)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实施细则》要求由施工、监理、设计三方在现场确定,监测组制定适宜的监测方案,报经理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监测小组在动态跟踪检测时,采集的数据经判别后,及时反馈路基稳定信息;如果出现失稳信号,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加大监测频率。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满堂支架沉降观测方案一、造成支架变形的因素分析地质钻探不够充分;验算及设计推算有误,对地基土或冻胀土的特性认识不足,对土的承载力与荷载估算不当,结构计算差错等;施工质量差,在基础处理时使用了不合格材料,含泥量过大,配合比失调,养护不当,降低了混凝土强度等;施工方法失误,大面积、深基坑开挖时尚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软基处理不当引起地面沉降与位移,钢结构施工时未顾及日照与气温变化的影响等等。
二、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是了解变形情况最有效的方法。
沉降观测是变形观测最主要的内容,其作业简便、精度高,既能提供沉降量,又可推算出支架的倾斜与水平构件的挠度等。
沉降观测的主要方法是精密水准测量。
1、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及工作点通常沉降观测需要测定绝对沉降量,这是相对于基准点的沉降量。
因此,需要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处埋设稳固的基准点。
假若基准点离沉降观测点过远,那么施测不便,精度也随之降低。
因此,通常又在靠近沉降观测点便于观测的稳定处设置工作点。
日常观测时从工作点出发,测定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工作点的沉降量。
沉降观测水准点及工作点的布设应考虑下列因素:a、一般基准点不少于三个,构成基准网,经常检测三点间的高差,以判断基准点的高程有无变动。
基准点应尽可能埋设在基岩上b、一般是在框架的外围布设成一条闭合的水准环形路线。
根据观测精度要求,力求布置成网形最合理、测站数最少的观测环路。
c、水准点应布设在较为明显,便于施测,通视条件良好,在全部观测期间内均可使用的地方。
d、水准点应布设在受震区域以外,易于保存点位的地方。
避免在低洼易积水处、松软填土地带以及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埋设。
e、水准点距公路与滑坡等至少5m。
f、当埋设水准点处有基岩露出时,可用水泥砂浆直接将水准标志浇灌于岩层中。
2、观测点的布置:根据现场及现浇梁支架的观测要求将观测点布置于现浇梁底板的1/2跨与1/4跨左右侧,位于底模的牢固点上。
一跨需6个观测点。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保证安达东制梁场梁场沉降变形观测的观测质量,使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安达东制梁场台座沉降及梁体徐变变形观测作业及箱梁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三、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铁道部有关规定;四、资源配置1、人员设置2、主要仪器1.根据沉降变形相关要求埋设水准点及观测标.2.单独建立国家二级水准测量沉降变形监测网,相关技术要求见下表:沉降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冻土线以下。
3.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全面。
4.根据测量资料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数据分析。
六、沉降变形观测基本要求:1. 每次观测前,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完好。
2.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3.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4.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5.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青荣城际铁路Ⅲ标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有效状态:有效中交二航局青荣城际铁路指挥部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1.目的 (3)2.编制依据 (3)3.适用范围 (3)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5.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4)6.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7.监测断面的设置 (4)7.1路基工程 (4)7.2桥涵工程 (8)5.3隧道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过渡段工程 (11)8.沉降监测 (11)8.1一般要求 (11)8.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2)8.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3)8.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4)8.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5)8.6沉降观测的频次 (15)8.7观测点的保护 (18)9.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19)9.1一般要求 (19)9.2资料整理 (19)9.3提交资料 (20)10.附件 (20)10.1沉降观测小组人员名单 (20)10.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 (22)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沉降观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和内业数据的处里,指导、规范沉降观测,为评估做好准备。
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道部工管技 [2009]77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10).铁道部有关规定及和新建青荣城际铁路工程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施工指挥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即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
烟囱及冷却塔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目录1作业任务 (1)2编写依据 (1)3作业准备和条件 (1)4 作业方法及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2)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4)6技术记录要求 (4)7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4)8有关计算及其分析 (6)9附录 (6)一作业任务1.1工程概况生物质能发电工程为新建电厂,一期工程为2×30MW,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厂址位于皖河农场区域,南靠322省道,交通十分便利。
本场地位于皖河农场的平原之上,厂区原始地面标高10.9~11.3米(国家85高程系统,以下相同)。
为确切反映主厂房、汽机基座、锅炉支架、冷却塔、烟囱等的实际变形程度,保障建(构)筑物安全,特编写该作业指导书。
1.2作业项目范围作业内容包括主厂房、燃料间、汽机基座、锅炉支架、冷却塔等其它外围工程的沉降观测以及烟囱的沉降观测。
1.3工程量1)主厂房、燃料间各10个沉降观测点2)#1、#2锅炉钢架各6个沉降观测点3)#1、#2汽机基础各6个沉降观测点4)烟囱、冷却塔各6个沉降观测点1.4工期要求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
二编写依据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4)2.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一版)2.3《火电施工检验及质量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2.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82.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52.6《主厂房基础图》SYHB-FD008S-T0303(2)2.7《汽机基础图》SYHB-FD008S-T0306(2)2.8《燃料间锅炉基础图》SYHB-FD008S-T0303(3)2.9《烟囱基础施工图》SYHB-FD008S-T04022.10《冷却塔基础施工图》SYHB-FD008S-T0204(2)三作业准备和条件3.1 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3.2技术准备3.2.1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计图纸,掌握安装要点。
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了解沉降观测的基础知识,掌握沉降观测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变形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1、三角支架、水平仪等2、标高笔、铅直管等3、沉降仪、刻度尺、卷尺等三、实验内容1、现场找正中线、放设备2、沉降仪校准3、进行水平调整4、对固定点进行沉降测量5、对移动点进行沉降测量6、计算变形四、实验步骤1、现场找正中线、放设备选择地基上的一个平整点(固定点),并做好三角支架的支撑架构,之后可以放置沉降仪器。
2、沉降仪校准校准沉降仪器,首先将其水平嵌入三角板中,调整水平仪视线,使其位于正中央,然后使用标高笔在沉降仪的标记线上标线。
3、进行水平调整调整三角支架、水平仪以使管内水平。
4、对固定点进行沉降测量在沉降仪的标记线上读取固定点的标高值,然后进行初期固定点的记录,着重记录日期、时间、变形测量器示值和气温、气压等现场环境因素。
5、对移动点进行沉降测量设立移动点及其标记线,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移动点的记录,同样也着重记录日期、时间、变形测量器示值和气温、气压等现场环境因素。
6、计算变形计算出各点测量值的变形量、沉降值等,并进行对比,对比计算出与规定相比上述两个点的是否稳定等。
五、注意事项1. 当进行转移测量时,应注意三角板上的立孔和基线的定位线是否水平,当存在不水平时应加以调整。
2.测量时,应注意记录的时刻及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记录,各种情况平衡考虑,当存在属地居民大量行人车辆影响时,应注意安全问题。
3.在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一定要与其它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4.当进行记录时,应注意记录的位址整齐,当存在不平时应进行采用卡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整齐。
5.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监视。
烟囱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DD公司第二动力厂烟囱工程沉降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批准:电传:地址: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0 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监测依据 (4)三、水准点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4)1、水准点的布设 (4)2、水准点的形式 (5)3、沉降观测水准点高程的测定 (5)4、监测点的制作和埋设 (5)5、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6)四、沉降监测的方法 (7)1、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 (7)2、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7)3、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4、监测中的注意事项 (9)五、各施工阶段中的变形观测 (9)1、结构施工阶段的变形观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建筑物全部竣工后的沉降变形观测 (9)3、监测计划 (9)六、沉降稳定控制值 (10)七、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10)八、监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提交 (11)1、数据计算及分析 (11)2、提交以下成果 (11)九、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11)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11)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12)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12)4、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13)5、曲线中断现象 (13)十、服务承诺 (13)DD公司第二动力厂烟囱工程沉降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DD公司第二动力厂既有建筑烟囱工程位于襄阳高新开发区劲风路西侧,该建筑高120米。
根据设计要求,以及保证建筑物再使用过程中的安全,DD公司第二动力厂委托我公司对该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工作,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根据委托方的要求编制本方案。
二、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3、委托单位DD公司第二动力厂的要求;三、水准点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1、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一.任务接收
检测中心综合办公室接受任务,由项目负责人,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对其进行评审,能接受时,综合办公室主任下达测量任务。
二.仪器准备
1.项目组长在作业前指定专人按《城市测量规范》 CJJ 8-99 P32 3-3-1要求对水准仪、水准标尺进行校验和校正。
2.不定期检查、校正仪器,特别是i角。
3.测量人员检查水准仪整平、读数及不同标尺的刻划情况。
三.观测标志、工作基准点的设计
1.了解自然条件及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
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同,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会引起建筑的不均匀沉陷,使其发生倾斜。
2. 了解与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动荷载的作用。
3. 根据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标志、工作基准点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同时考虑便于观测,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连结牢靠,使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陷情况。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位移观测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沉降观测工程项目)1、K131+344~K131+530段路基及K131+530~K131+857段软土路基,软土路基段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加土工格栅加固。
该段路基填土高度达5~6米,路堤填筑极限高为3米。
2、K138+213~K138+960段地基采用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加固地基,该段路基填土高为3.0~4.0米,填筑极限高2.58米。
3、K142+900~K143+056段路基采用粉喷桩加固地基,该段路基填土高为3.0~4.0米,填筑极限高2.63米。
为合理控制填土速率,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在K131+450、K131+600、K131+800、K138+500、K138+700、K142+950、K143+050处设七个断面对路基沉降位移进行观测、变形数据分析,根据其实际情况控制填筑速度,同时以真实有效的成果指导其它段软基路段路堤的填筑施工。
二、沉降观测的实施1、准备工作(1)沉降板的埋设软土路基一般每隔200m埋设一个沉降点;非软土路基每隔1km埋设一个。
沉降板由一根直杆(直径为20~30mm 的钢管或自来水管,杆长一般为1m)和600×600×9mm的沉降钢板组成。
直杆用三根斜钢筋焊接在沉降板上,沉降板埋设在路基的底面或砂垫层下(图1)。
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
每段接管的长度为20~30cm,两端有螺纹接头或空心管紧绞连接。
为防止填压的土质嵌入空心螺纹管内,每段接管应套上一段塑料圆管,圆管的高度略高于接管顶面。
观测方法:①埋设沉降板,立即测量直杆顶面标高H1,再填土。
每填筑一层土后,应立即重新测出直杆顶面标高H i,H i-H i-1即得每次观测的沉降量。
②当所填土标高大于直杆顶面标高H1时,应用接管A将直杆接高,并立即测量直杆顶面标高H i和接管管顶标高J1(进行高程传递)。
③继续填土,每填筑一层土,应立即重新测出接管管顶标高J1i,J1i-J1i-1即得每次观测的沉降量.④当填土标高大于接管管顶标高时,用接管B接高,并立即测量接管A管顶标高J1i和接管B管顶标高J2。
沉降观测点施工作业指导书
2012 年示范工程样板点施工作业指导书沉降观测点目次1 适用范围 (1)2 编写依据 (1)3 作业流程 (1)4 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 (2)5 作业准备 (2)6 作业方法 (3)7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4)8 成品工艺要求 (6)9 成品展示 (6)1适用范围适用于 110~500kV 电网工程变电站主体建筑、主要设备基础、高边坡、高挡墙、深回填区域。
2编写依据表 2-1 编写依据序号引用资料名称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工程测量规范》JGJ8-2007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 DL/5009.1-20024《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定》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 年版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 年版7沉降观测点制作工艺模板天津电力建设公司8单位工程沉降观测点布置图9《110kV~500kV 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 3 部分变电土建工程》(2012 版)1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 3 部分变电土建工程》(2012 版)11《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第 3 分册变电土建工程》(2012 版)3作业流程开始沉降观测点及其保护盒的加工制作沉降观测点及其保护盒的安装按规范布置沉降观测点及编号对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数据处理、平差绘制沉降观测曲线沉降资料移交完成图 3-1 作业(工序)流程图14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4.1沉降观测点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表4-1 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5作业准备5.1 作业准备5.1.1组织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及测量人员学习图纸、规范,对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及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作业任务 (1)2编写依据 (1)3作业准备和条件 (1)4 作业方法及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2)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4)6技术记录要求 (4)7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4)8有关计算及其分析 (6)9附录 (6)一作业任务1.1工程概况生物质能发电工程为新建电厂,一期工程为2×30MW,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厂址位于皖河农场区域,南靠322省道,交通十分便利。
本场地位于皖河农场的平原之上,厂区原始地面标高10.9~11.3米(国家85高程系统,以下相同)。
为确切反映主厂房、汽机基座、锅炉支架、冷却塔、烟囱等的实际变形程度,保障建(构)筑物安全,特编写该作业指导书。
1.2作业项目范围作业内容包括主厂房、燃料间、汽机基座、锅炉支架、冷却塔等其它外围工程的沉降观测以及烟囱的沉降观测。
1.3工程量1)主厂房、燃料间各10个沉降观测点2)#1、#2锅炉钢架各6个沉降观测点3)#1、#2汽机基础各6个沉降观测点4)烟囱、冷却塔各6个沉降观测点1.4工期要求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
二编写依据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4)2.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一版)2.3《火电施工检验及质量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2.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82.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52.6《主厂房基础图》SYHB-FD008S-T0303(2)2.7《汽机基础图》SYHB-FD008S-T0306(2)2.8《燃料间锅炉基础图》SYHB-FD008S-T0303(3)2.9《烟囱基础施工图》SYHB-FD008S-T04022.10《冷却塔基础施工图》SYHB-FD008S-T0204(2)三作业准备和条件3.1 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3.2技术准备3.2.1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计图纸,掌握安装要点。
3.2.2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了解安装工序,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施工。
3.3材料准备沉降观测点制作并验收合格。
3.4主要机具要求使用的工器具必须工作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现场测量需要,并有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
3.5 作业条件绘制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图进行编号,并按照图纸编号在每一观测点处用红色油漆编号,观测点埋设稳固后,即开始根据水准基点测设各观测点的高程。
四作业方法及工艺质量控制措施4.1作业主体方案4.1.1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和沉降。
在全厂控制网C01、C04、C07上设置3个基准水准点,组成高程监测网。
4.1.2对水准点要定期相互校核高程,防止本身产生变化,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4.1.3以C01、C04、C07为工作基点,使用前利用基准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工作基点可以直接用作起算点。
观测点可从工作基点或临近的基准点对其进行观测。
4.1.4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观测路径、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4.1.5测量时,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在雷雨前后、大雾、大风(4级以上)、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观测。
4.2作业方法与步骤4.2.1沉降观测流程(图略)4.2.2作业方法1)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在永久观测点尚未安装前,制作临时观测点,待永久点安装后,将临时观测点的沉降量累加到对应的永久观测点上。
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结构增高、砖墙每砌筑一层、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建(构)筑物每完成一层),均应进行观测。
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在停工之日,复工之时,均应进行观测。
2)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施工期间总观测次数不应少于7次。
3)主厂房、燃料间上各设计10个沉降点,在基础零米短柱施工完成后、基础回填土后、框架施工每完成一层测量一次、砖墙砌筑每完成一层、设备安装每完成一层均需进行一次测量;竣工后的第一年测量不得少于10次,以后每年不少于3次。
4)1#、2#锅炉钢架各设计6个沉降观测点,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基础复土后、支架吊装完成后测量3次、以后每吊装一层测3次、吊装完成后第一年不少于10次、第二年不少于5次、以后每年不少于3次。
5)1#、2#汽机基础各设计6个沉降观测点,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测量3次、以后每吊装一层测1次、设备安装完成后第一年不少于10次、第二年不少于5次、以后每年不少于3次。
6)烟囱设计6个沉降观测点,每升高20~25米观测一次,在内衬到顶后观测一次,以后第一年不少于10次、第二年不少于5次、以后每年不少于3次。
7)冷却塔设计6个沉降观测点,筒身每升高12节观测一次,以后每月二次。
4.2.3成果整理1)测量外业之后,应及时由测量技术员检查手簿中的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等,然后进行内业计算,并形成测量报告。
2)变形观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观测点位平面布置图、观测成果表、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系以沉降量S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号。
3)烟囱的沉降观测还需“时间与荷重关系曲线”,即以荷重P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荷重重量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两种关系曲线合画在同一图上,以便能更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的荷重及沉降量4.2.4成品保护为了有序的开展测量工作,有效的保护测量成果及数据,达到标识明显、长久保护的效果,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水准基点要制作水准点标识牌,一般标注为:“测量标石,严禁破坏”和测量数据及时间,并制作维护栏加以保护;对于观测点应设有保护环,附近采用涂红油漆加以标识并标注点号及时间。
4.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无4.4临时工作设施无4.5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沉降观测点制作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五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5.1作业质量标准5.1.1主要质量控制标准本工程施工依据施工图纸、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和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施工工艺要求质量优良。
5.1.1.1主控项目a)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采用Ⅱ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误差不的超过±1n㎜(n 为测站数),或±4L。
b)闭合差可以按测站平均分配。
如果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合差可以按距离成比例进行分配。
c)当观测点损害或视线被阻挡无法观测时,应立即在其邻近补充埋设观测点,并在记录中详细说明。
d)水准路线应形成闭合环,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25米,安置一次仪器可以观测几个前视点,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和水准尺应安置在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
5.1.1.2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5.2检验要求5.2.1试验项目目录无5.2.2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和旁站点(S点)的目录W点:沉降观测点制作、安装 H点:沉降观测点六技术记录要求6.1测量外业记录现场记录使用统一的表格,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应保存原始测量记录,这些记录应按时间顺序归档。
在测量过程中,必须完整记录现场测量结果,不允许修改记录,若有记录错误,在其上方记录正确结果并轻轻划掉错误记录,但应能看清划掉的数字。
6.2施工记录目录77.1主要危险源因素和环境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7.1.1主要危险源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无7.3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和文明施工标准7.3.1安全劳动保护用品配置标准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并对防护用品按规定周期进行试验鉴定。
7.3.2安全防护设施和文明施工a)外业测量工作严格按《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要求进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b)测量人员严禁酒后作业。
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大风等恶劣天气不进行外业测量。
c)仪器架设、人员走动远离危险区域。
切勿将望远镜对着太阳看,否则可能导致失明;切勿擅自组装、改装或修理仪器,否则可能导致起火、电爆或燃烧;切勿使电池接点短路;切勿燃烧电池或给电池加热,否则可能导致爆裂、起火、燃烧或仪器损伤。
d)脚架底部非常锋利,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应当心,防止伤害人体;脚架搬运及仪器装箱前应检查一下背带和环扣,以防止脚架或仪器摔落;仪器装箱时应确保仪器箱上的滑行锁扣牢,以防止仪器摔落;安置脚架前,仔细检查,防止脚架之脚尖伤了他人的手或脚;装仪器时,务必拧紧脚架腿上的“蝶型”螺旋,以防止脚架倾倒摔坏仪器;装上仪器后,务必拧紧水平基座的中心制动螺旋,防止仪器摔坏。
e)不要把新旧电池或不同型号的电池混在一起使用;不要焊接电池,电池盒上的废电池应立即换走;避免把电池盒存放在受太阳直射、高温及高湿度的地方。
f)高精度的光电仪器,不要受冲击,也不要受过猛的摇摆;若没有特别需要,不要松动或拧紧仪器上的任何部件;仪器还在脚架上时,不要去移动脚架;若仪器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则仪器装箱前应立即彻底的除湿,使仪器完全干燥。
温度的骤然变化,会导致水汽凝结在仪器内部部件上,降低测量精度或造成电子系统故障;避免把仪器存放于潮湿闷热的地方;镜头要用软布或镜头纸蘸少许酒精清洗。
g)测量完毕应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8有关计算及其分析无9附录9.1技术交底记录技术交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