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项目类型
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
河套学院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我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师资队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内容。
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院的教学水平,并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本科课程建设必须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明确各门课程的目标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和实效,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建设,建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建设为重点,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的创新课程体系。
力争用3-5年时间,通过分阶段、分重点的课程建设工作,使我院本科开设的全部课程达到合格课程水平,20%的课程达到优质课程水平,10%以上课程达到示范课程水平,5%以上课程达到精品课程水平,1%以上课程达到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水平。
(二)建设任务1.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工作有创见、有成效的教师队伍;2.通过课程建设,系统梳理教学文件,建立一套符合我院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文件体系;3.建立一批运行状况良好,能较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4.规范和推进教材建设与使用,积极选用高质量的、能反映各学科先进水平的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5.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与明显特色、方便适用的试题库、案例库和多媒体课件;6.优化整合学院课程资源,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7.通过课程项目建设,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xxxx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xxxx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一、总则课程建设是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为持续提高教学内涵建设,抓好人才培养根本环节,推动课程体系、内容及方法改革,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指导思想1、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工、农、医、管四大学科,合理规划、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2、课程建设要始终围绕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立足学生受益这一根本出发点,兼顾优质资源的辐射共享。
3、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等改革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确保课程建设的前沿性和延续性。
三、建设目标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发展目标,坚持“以学为中心”,按照课程建设项目分类建设的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构建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
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发挥优秀课程引领示范作用,培育体现我校教学优势和特色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课程。
四、项目类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建设项目、分类课程(学科平台课)建设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公共素质类课程项目、课堂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项目、MOOC教学改革试点及建设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特色班项目以及其他课程建设项目。
五、申报与立项1、课程项目负责人原则要求具备讲师以上职称,除开发类课程项目外,主讲本课程应不少于2轮;2、课程申报及立项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9月;3、每个教研室至少保证有1门在建课程;4、建议院、系(部)设立院级项目,择优推荐校级项目;5、申报校级项目需经院、系(部)学术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研究,通过后推荐;6、根据不同项目类型,通过课程申报、约谈立项、重点培育等形式进行。
各类项目经过专家评审推荐立项项目,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与学校签订建设任务书(合同书)后执行。
六、建设与管理1、责任主体: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
电工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电工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一、课程情况(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基础》课程依据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子技术行业、信息技术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为《物理》,后续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艺基础》等。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电工基础》将着力打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与技能,拟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电工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大纲》为依据建设,以实现“对标校企〃的目标。
从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从教材教辅、媒体资源、学习评价、实训设备等多方面综合建设,努力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电工技能有机融合,在生活中感受常识,理解知识,进而掌握技能,同时在训练中强化技能,升华知识,继而服务生活,以实现〃好学好教〃的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多方面渗透培养学生多思、求实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为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以实现“学好教好〃的目标。
(Ξ)课程设计本课程章节框架如下:教学目标:规范用电知识、了解电气意外的紧急处理,学会自我保护、防患未然。
教学设计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观察生活,发现潜在的触电隐患;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在模拟场景(触电、电气火灾)中正确施救第二至四章一一直流电路教学目标:知道电路组成,能运用定理分析直流电路,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参数。
教学设计与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观察生活中的电器,理解电路图的画法,熟练使用万用表,判断电路故障第五至六章一一单相交流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正弦交流电,了解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巩固万用表使用技能,规范完成基本照明线路的连接。
教学设计与方法:讲解法、练习法、仿真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观察生活中的电路,理解各种设备的作用与电路功能,运用电工工具与万用表规范完成基本照明线路的连接第七章一一三相交流电路教学目标: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知道生活中的电是从哪里来,为后续相关课程做知识准备教学设计与方法:讲解法、仿真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运用钳表、兆欧表测量电路相关参数(四)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目前已完成的教学资源有:《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份《电工基础》授课计划两份:授课16周,每周4课时一份授课32周,每周4课时,实训1周一份《电工基础》教材一本《电工基础学习指导》教辅一本《电工基础》教学PPT一套《电工基础》实训视频一套《电工基础》各章同步练习一套《电工基础》各章单元测试题一套《电工基础》期末考试卷两份二、建设目标本课程建设计划在两年的建设期内完成以下建设目标:1 .达到〃两好两适合〃要求:内容质量好,教学效果好;适合线上网络教学,适合线下教学。
课程建设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 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属国家必修课程。学生有 选择活动主题的权利,没有不选修的权利,并且四个 指定领域要均衡。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 活动指导纲要》。该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 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育人模式的 重大挑战。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该课程最 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程资源与开发路径
• (1)课程资源:
• 指构成课程内容的基本素材和实施课程的基本条件 。前者叫“素材性课程资源”,后者是“条件性课 程资源”。
(2)资源意识:
高质量的课程需要教师运用多种课程资源和恰当 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脱离课程资源探讨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中普遍存 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有教材意识但缺乏课程资源意识
二、国家课程实施
1.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次开发)
(1)校本化:基于学情、教情和校情,创造 性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 适和创生取向。为课程改革的理想与学校教育 的现实架起桥梁,将“理想的课程”变为“现 实的课程”,从而成为学校课程。 (2)校本化的主要呈现形式:不同层面的 《课程规划纲要》和教师的备课。涉及到教材 的调整、组织方式的改变、知识内容的拓展等 多个方面,是学校层面对国家课程的“再加 工”。
学习目标的叙写
目标确立依据:课标、教材、学情
行为主体 是学习者 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
可观察、 可测量的 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 影响学习结果的 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主要有辅助手段或 工具、提供信息或 提示、时间的限制、 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二、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造价员、质检员级项目管理员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具有从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知识,具有进行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以及具有有关其他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应开设在校内学习的第三学期,以理论一一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力度,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目标控制、可行性研究论证、组织招标、文字处理、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能力,这门课程为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设计思路:1.该课程采用“知识+实例+实践”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
在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架下,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转换,教师和学生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2.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在分析典型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模块化教学和考核。
3.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考虑“工作”和“学习”高度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工学结合。
4.课程教学与国家注册建造师资格考试及项目管理师职业能力考试内容相结合,实现教学考证一体化、教学岗位一体化。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2.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3.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备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的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工程信息的能力;3.能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项目实践的参与,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具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四控、两管、一协调”能力。
2023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项目
2023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项目一、项目背景2023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项目是教育部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而设立的重要项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线上开放课程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教育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门发布了2023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项目,旨在为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项目目标2023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项目的目标是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优质建设和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开放式课程建设技术支持,包括教学资源制作、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2. 提供在线教学评台建设和运营支持,包括评台搭建、运营管理、技术维护等方面的服务。
3. 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评台,促进各校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三、项目内容1. 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支持在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和教学技术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育部门将通过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教师和教学技术人员掌握开放课程建设的技术要点,提高课程的设计水平和教学效果。
2. 在线教学评台建设和运营支持在线教学评台是支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教育部门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学校搭建和运营在线教学评台,保障教学资源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评台为促进各校间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部门将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评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交流评台,推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四、项目意义2023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项目的实施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教学技术人员,我深知开放课程建设技术的重要性。
安徽省质量工程课程建设类项目申报书
附件2
课程建设类项目推荐表
所属学校
项目建设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
□精品线下开放课程
□智慧课程试点项目
选题/课程名称
所属学科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推荐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制
2018年11月
填写要求
1.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2.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课程概况
3-2 课程描述
4.评价反馈
5.技术支持
6.建设措施(学校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7.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8.推荐单位意见
9. 评审意见。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的目的意义课程作为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作为扎实推进初中部教育进程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应引起全体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
1.特色课程建设是初中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企业要在竞争中不败,凭借的是产品具有的“核心技术”、“品牌质量”、“人性化服务”,学校要想长足发展同样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我们的“高效课堂”和“特色课程”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阵地,主战场;一切名校的产生,都有其值得骄傲的“核心品牌”。
我部在课堂改革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扩大了初中部的影响,也为我们赢得了难得的生存的空间,生源数量和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转机;而我们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也成为制约学部发展的瓶颈,因此,全体教师应改变观念,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特色课程研究和建设上下大气力,把“特色课程”打造成初中部的又一个值得骄傲的品牌。
2.特色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格健全、终身发展”的育人目标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和家庭对人才和教育服务呈现了多元化需求的特征,特别是当前考试制度不断进行改革:高考录取呈现多种模式,中考逐渐取消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特色课程的建设就是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特色课程建设是将“高效课堂改革”推向深入的需要。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
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实,新德育教育的实施,都需要重新整合、研发、拓展课程。
将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改革目标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科教学行为,使“课程改革”的种种规范与成果成为“学校文化”和教师的操作指南,是这次改革与建设的重要课题。
4.特色课程建设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
用七分的力气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不会有一丝一毫效果,但如果用七分力气中的一分来改变自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改革项目名称
教学改革项目的名称应基于具体的目标和需求进行设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改革项目名称,供您参考:
1. 创新教育改革:旨在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智慧课堂建设:旨在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教学工具,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 素质拓展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拓展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 混合式教学改革:旨在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分层次教学改革: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实践性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实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8. 课程整合与优化:通过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9. 翻转课堂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总之,教学改革项目名称应反映项目目标和具体内容,既要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又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在项目名称中还应体现出与现有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差异和创新之处,以便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新工科建设项目:新工科建设项目是以培养具备系统工程思维能力、跨学科综合素质和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型经济背景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一项重大工程。
1.课程改革:通过构建学科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来适应新工科需求。
设置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跨学科自由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
2.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
3.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实训机会。
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实践场地。
组织实践项目和实践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产学研结合:与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国际交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与优质国际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和合作研究。
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新医科建设项目:新医科建设项目是以培养具备全科医生素养、医疗技术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医学人才为目标的一项重点工程。
1.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开设医学伦理、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临床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诊疗能力和护理技术。
组织临床实习课程,提供真实的临床环境和病人资源。
师生共同参与临床操作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信息化技术应用:整合医疗教育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远程医学教育。
教授医学信息化技术和电子病历应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疾病数据,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二、课程内容三、课程特色四、教学方法五、考核方式六、师资力量七、实施方案八、预期效果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商贸管理学院的优质课程,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该课程以网络营销为主题,涵盖了网络营销的基础概念、策略规划、执行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并提高其网络营销的实战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六个模块,包括网络营销基础、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渠道、网络营销工具、网络营销案例、网络营销实战。
课程内容涵盖了网络营销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网络营销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特色本课程的特色在于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营销的实践操作,提高其实战能力。
同时,课程内容紧贴市场需求,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线上课堂、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实战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论文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完成一篇网络营销策划论文,并在实践操作中展示其实战能力。
同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也将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师资力量本课程的师资力量由XXX的网络营销专家和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组成。
他们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
七、实施方案本课程将采用在线开放式课程的方式进行,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研究。
课程将通过商贸管理学院的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管理,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研究和互动。
八、预期效果本课程的预期效果是,通过网络营销课程的推广,提高商贸管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其实战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1.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网络营销已经成为现代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设网络营销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建设项目书
课程建设项目书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建设层次校级优秀课程
课程负责人马慧知
院部名称商学院
建设起止年限2008年9月-2010年8月
申报日期:200 8 年 6 月15 日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填表说明
1、课程建设项目书为项目申报、立项、验收全过程跟踪文件。
2、课程类别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或其它。
3、课程建设层次可填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院级
精品课程和院级优秀课程。
4、第一项到第五项为项目申报时申报人填写。
5、第六项为项目审批时学院填写。
6、第七项为项目验收时申报人填写
7、第八项为项目验收时学院填写
8、各栏内容填不下可以加页。
9、项目申请需同时交付文本文档和电子文档。
教务处
二○○三年五月。
《建设项目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建设项目评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XXXXXX课程名称:建设项目评估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Project Evaluation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 工程管理本科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必修课,它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3版)的要求,介绍了建设项目评估的评估标准、参数和报表体系等,同时按照新的体系要求修订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相关内容。
其实质内容是对投资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来决定投资项目方案的优劣或选择最佳投资方案。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预测、项目生产条件的评价、项目的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以及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等基本理论和评估方法,初步学会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等实务操作,具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项目经济评估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面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课堂教学与案例讨论、案例习作相结合的方式,并加深对评估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提高对项目“三性”的分析能力,将实际的投资项目评估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工作中涉及到的投资项目、贷款项目的经济评估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图表,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1章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与项目评估概述【教学内容】本章阐述了投资项目评估这门学科的总体结构框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正确理解投资与投资活动,项目与投资项目及其形成过程的客观依据,以及项目周期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课程建设项目(2005年度)《课程建设自评总结报告》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类别负责人傅连康职称副教授所在部门金融管理学院学院(部)金融学专业立项时间2005年 12 月日2006年 9 月 27 日1. 课程负责人情况基本信息:姓名:傅连康性别:男出生年月: 1957-5-25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副教授学位: 硕士职务: 专业主任电话: 67703551传真: 67685007E-mail:所在院部: 金融学院通信地址: 松江区场西路398弄158号邮编:201612项目建设期内教学情况项目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投资组合管理专业课 2 研究生、2003 80财务管理专业课 3 本科生130会计学(中加)专业课 3 本科生135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 2 研究生20项目建设期内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学生总人数金融证券模拟交易900毕业论文14项目建设期内教学研究成果项目建设期内主持的教学(学术)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上海市教委1年主持人金融证券模拟交易学校2年主持人项目建设期内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学术)论文论文题目刊物名称级别发表时间外商直接投资负效应与金融危机------来自马来西亚的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核心2006年3月《外汇储备超速增长与外源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商务研究》核心2006年2月2. 课程建设背景与目标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对本土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国内金融机构有所区别,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随着中国政府对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制的放松,应对来自国外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将日渐转变。
这种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变化要求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更注重人才的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适度超前性,不断动态地关注金融环境的改变及时添加和更新课程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基础,但从国内金融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重知识传授轻操作能力培养的倾向同样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是金融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和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组织制度、业务范围、经营方式、管理技术、监管规则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其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兼并和收购、混业经营、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发展快、知识更新频繁、教学手段不断变化,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中间业务等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
我们必须适应新情况、了解新变化,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才能适应和跟上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建设主要以实践性教学和密切跟踪国际银行业务发展为突破口,以银行混业经营趋势为切入点,在投资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等国际银行的业务内容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改变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对教学目的的认识等方面与国内教学模式有所区别。
根据这一宗旨编写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和试题库。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教学模式,争取在上海乃至全国的铜课程教学和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本门课程的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课程建设的良好基础,师资力量齐全,任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并形成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梯队;教学资料比较齐全,已编写出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任课教师的教案、多媒体课件也具备必要的基础,习题集和试题库正在编制和完善过程中。
对本课程国内和国际教学情况的追踪一直进行中,教学内容能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教学效果较好,课程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教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能联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进行教学,并正在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本课程进行建设有利于金融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对金融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授课老师会经常性地更新上课内容,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根据讲授内容,选编一些来自于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实务部门的案例,采取学生讨论、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联系金融市场的实践进行模拟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金融模拟实习中心的建设,计划引进商业银行经营实务操作软件配合教学,并适当邀请实务部门专家做讲座。
实务软件操作让学生对银行实际操作能有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并能对书本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邀请实务部门专家做讲座,可以补充校内教学的不足,拓宽学生的视野。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结合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新业务,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或走上相关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具备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的潜力,应该成为金融学专业的品牌课程。
3. 课程建设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本课程为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商业银行有关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使学生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等业务类型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现状以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掌握观察和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能更好地适应未来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工作的需要。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和金融学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第一章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理论分析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的职能和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结构等。
第二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介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负债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商业银行资产业务阐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资产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商业银行租赁与信托业务具体介绍商业银行租赁与信托业务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租赁与信托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租赁与信托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租赁与信托业务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阐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形式,分析传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现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区别,介绍金融创新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第六章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具体介绍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形式,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第二部分商业银行管理第七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阐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水平的测量指标,资本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银行资本管理和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八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体介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关系。
第九章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介绍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在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第十章商业银行营销管理阐述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水平的测量指标,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介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第十二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介绍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对金融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授课老师会经常性地更新上课内容,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根据讲授内容,选编一些来自于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实务部门的案例,采取学生讨论、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联系金融市场的实践进行模拟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过程本课程是金融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受到学院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自从97年开课以来,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文件体系。
并且同实务部门已建立一定联系。
(一)教学文件基本齐备根据已经进行的课程建设安排,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案和案例。
(二)主讲教师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利用中加合作教学的平台,引进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流英文教材,完全具备今后开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双语教学的条件。
(三)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学历构成以及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作为课程建设的带头人,傅连康老师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其微观金融方面的课程一直受到学生的好评,已经具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建设证券模拟实验室的经验,对接下来的商业银行业务操作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同样,陈林生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他在博士后期间做过不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研究。
夏清泉老师以往有过实务部门工作经验,他在将实务与我专业教学、科研联系起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
李浩老师是我院近两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即将承担投资分析和组合管理的双语教学工作,对我专业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建设也会起到不少帮助作用。
王志伟老师是我院新进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曾经有多年商业银行工作经验,假如团队后可以补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际材料、提供案例,同时,还参加金融模拟实习中心的建设,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的结合有很大帮助。
(四)以往教学效果显着根据历年的教学效果调查,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都非常好,傅连康老师和夏清泉老师在我院教学效果调查中一直名列前茅,教学效果在学生中受到广泛认同,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对他们今后去实务部门工作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