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3a2b0da66c85ec3a87c2c5c3.png)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3)写出下列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3)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答案(1)×(2)√(3)×关键点拨(1)血浆≠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就是内环境。
(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细胞外液吗?提示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唾液不是细胞外液。
2.根据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回答:(1)辨析甲~丁各代表的成分:甲:细胞内液;乙:组织液;丙:血浆;丁:淋巴液。
(2)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乙和丙(填“乙”“丙”或“丁”),最终被排出体外,因此,就CO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C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甲>乙>丙。
(3)O2先后经过丙和乙(填“乙”“丙”或“丁”),最终进入细胞,因此,就O2浓度来说,甲、乙、丙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乙>甲。
归纳总结快速判断四种体液名称如图表示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先找到有单向箭头的丁,可判断丁为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液并流回血浆,所以可判断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判断甲为细胞内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内环境外环境名词解释
![内环境外环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1dd1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7.png)
内环境外环境名词解释
内环境和外环境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和进行代谢活动的环境,它是由细胞外液或组织间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的特点是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化学组成成分等能维持相对稳定,保持稳态。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外环境是指细胞外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生物学中,外环境通常指的是生物体生活和居住的环境,如水、土壤、气候、生物群落等。
在社会学中,外环境则指的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
高中生物必修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0bfc0faeaad1f347933fbc.png)
B.③中二氧化碳浓度常低于②
C.①可以与②④进行相互转化
D.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①和②
4.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5.(2015 江苏高考)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要点诠释】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 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 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 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高清课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
【答案】B
【解析】体液中的缓冲成分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这样,当体液中酸性物质或者碱性物质
多的时候,缓冲体系都要发挥作用,把溶液调至中性,维持体液酸碱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A、C、D 三个选
项也说明了无机盐的功能,但不是对题干中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的解释。
【变式二】
1
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 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的 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 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e8ed81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b.png)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概念体图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动态关系3.内环境是由()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的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的作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稳定的原因与()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4.内环境的作用:细胞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
[拓展提高](一)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图中各种液体间的关系。
补充: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但基本化学成分(),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
[师说重难]1.血液≠血浆,体液≠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 )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和血细胞。
2.几种常考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红细胞血浆淋巴细胞()3.)中的物质及直接分泌到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如()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可以归纳为()、()、无机盐,此外,还有少量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如葡萄糖、激素等)。
(2)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与血浆(),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师说重难]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异同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吸收而来①()透出毛细①组织液()毛②从()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汇入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产生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补充:正常生理条件下,能够通过血液运输的或通过细胞外液输送的,都()内环境的成分。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e81a2f3e87101f69f3195bd.png)
(八)点拨部分的设计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的难 点,使难点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进 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起到了较好的作 用,体现了“四学模式”教师导学与传统课教学的区别,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为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体现 了出来。
应的引导或提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发 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
(五)“教师导学”不但要围绕教学主线进行教学 内容的分析引导,还要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成。
(六)对于生物概念,有些是具体的,有些是抽象 的,有些是归纳总结式的,不论其内涵和外延都要在导 学过程中逐步通过讨论、讲授、练习的方式逐步理解。 教师导学过程不宜套“四学模式”,而是灵活处理各个 环节。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灵活处理。
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
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
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科学思维]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科学探究]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小结→拓展评价”。
本章的引入是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
教材分析 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
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教材旁栏思考和课后练习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教材旁栏思考和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18cc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b.png)
选择性必修1教材旁栏思考和课后练习答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问题探讨1.图1所示的是人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所示的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若将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出现吸水膨胀直至破裂的现象。
(二)思考·讨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所以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人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思考·讨论血浆的化学组成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脂类(如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表中的化学物质也可分为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甘油三酯等,代谢废物包括尿素、尿酸、CO2。
细胞的生活环境
![细胞的生活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f74e7d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8.png)
细胞的生活环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从微生物到植物和动物都有细胞的存在。
细胞的生活环境对于其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细胞的生活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pH值、氧气和水分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功能。
首先,营养物质是细胞生活环境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细胞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代谢和生长。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细胞通过分解葡萄糖来产生ATP,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细胞还需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合成细胞组分和调节代谢活动。
其次,温度是细胞生活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细胞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是有限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细胞的温度适宜范围是在37摄氏度左右,这是因为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是在这个温度下。
如果温度过高,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会发生变性,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此外,pH值、氧气和水分也是细胞生活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细胞内部的pH值需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会影响细胞内部的酶活性和代谢活动。
氧气是细胞呼吸的必需物质,缺氧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水分则是细胞内部的溶剂,维持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细胞的生活环境对于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保持良好的细胞生活环境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细胞的生活环境,为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ca2d2e6a216147916112895.png)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4、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化学反应的判断 (3)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结合;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思考】小肠中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过多少层膜?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生物膜)→毛 细血管壁(进,2层生物膜)→处毛细 血管壁(出,2层生物膜)→组织细胞 膜(1层生物膜)=7层生物膜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的液体, 约占1/3
主要成分
细胞内的液体,约占2/3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一样吗?泪液、尿液、汗液、 消化液属于体液吗?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液泡内的液体) 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细胞外液体的组成 (3)淋巴液
①存在场所:淋巴管内 ②生活的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③成分来源: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 管而形成的。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细胞外液体的组成 (3)淋巴液
④成分去路: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淋巴结等淋巴器 官,并最终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液是淋巴细胞 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 抵御疾病。
必修三学考复习 内环境与稳态好
![必修三学考复习 内环境与稳态好](https://img.taocdn.com/s3/m/bbdfcd6caf1ffc4ffe47acea.png)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s
m
(4)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 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 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 30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毫 米/毫秒。
48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55
二、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
激素名称 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 素 促性腺激素 化学成分 分泌腺体 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 骨的生长。 垂体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进性腺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 胰岛 氨基酸衍 生物
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 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4
15
机体 剧烈 运动
乳酸 +NaHCO3
H2CO3
乳酸钠 +H2CO3
H2O+CO2 呼吸中枢
蔬菜 水果 中的
Na2CO3
呼吸运动增强、增 加排气量、排出CO2 Na2CO3 +H2CO3 NaHCO3 过多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进入 血液
16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20
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21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C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22
内环境中不含 (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 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 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https://img.taocdn.com/s3/m/b582526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3.png)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重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与点拨】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预习完成】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里。
如果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1)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预习完成】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等(1)血浆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
C.回流:经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D.作用: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和等,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思考与交流】1、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2、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练习巩固】1.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二)内环境【预习完成】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练习巩固】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三)细胞外液的成分【预习完成】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细胞生活的环境介绍
![细胞生活的环境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6eb9ed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04.png)
答案: C
02
考点二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考情解读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着重于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意义及调节机制,题目以选择题为主,也可通过生活实例及人体健康相关链接点与生命活动调节内容相结合命制非选择题。结合新热点材料命题仍将是2013年对本知识点考查的主要趋势。
[做一题] [例2] (2011·上海高考)右图表 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内环境的成分和性质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
内细胞代谢活动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4)在对内环境调节机制的认识方面,贝尔纳(法)、坎农(美)与 现代观点相同之处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①相同之处:均认为 。 ②不同之处:前者还强调了 ;而后者在前者观点的基础上又强调了 。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2.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血浆成分: 下表所示为血浆主要成分及含量。
物质名称
①
②
③
其他物质
含量
90%
7~9%
约1%
少量
上表中①为 ,②为 ,③为 ,上述成分中,含量上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的是 。
[做一题] [例1] 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1)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
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1.1细胞生活的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4d0666f3a32d7375a41780e8.png)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教材P4~5) 1.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 ①相同点:_成__分__和__含__量__相近。 ②不同点: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蛋__白__质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盐__溶__液__,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该过程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 请在图中①②③处空白 部分填空。
2.获取营养、排出废物依次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请用
箭头和文字描述其过程。 (1)获取营养:营养物质 _消__化__系__统__Leabharlann _循__环__系__统__
_内__环__境__
细胞。
(2)排出废物:细胞 _内__环__境__ _循__环__系__统__ _泌__ _尿__系__统__、__肺__和__皮__肤__→体外。
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渗 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 方面,D正确。
2.(2019·平顶山高二检测)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 皮下呈暗红色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 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 升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 血管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教材P2~3)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_水__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组成及相互关系:
2.内环境: (1)概念:由_细__胞__外__液__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主要包括_血__浆__、__组__织__液__、__淋__巴__等。 (3)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直__接__环__境__。
细胞的生活环境和稳态知识梳理
![细胞的生活环境和稳态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09d44258f5f61fb636666d.png)
济阳县第一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SWTG 必修3-1 包组领导: 使用时间:12.2 编制人 王树元高二生物 第1页 (共10页) 高二生物 第2页 (共10页)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一、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生活在水中,可以和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二、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 1、体液的组成(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细胞内液(约占2/3)体液 血浆(最活跃)细胞外液(约占1/3)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等细胞内液:动物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提醒:细胞液是植物细胞中液泡中的液体)血浆:血液中除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生活环境淋巴:小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形成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的生活环境 提醒:手和脚有时会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3)四种体液之间的关系据图可知,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联系①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②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人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④血浆的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组织液的来源: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淋巴的来源:①组织液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⑤上图中有盲端的是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是毛细血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ec1fc0aef8941ea66e0526.png)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 目 标核 心素 养1.说出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一、体内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3)作用之一: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淋巴、血浆④血细胞d.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提示: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主要成分(1)血浆(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3)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a1a467524de518974b7d04.png)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概念:是指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液体由于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不是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2)组成血浆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淋巴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血液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血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液≠血浆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细胞外液(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人体内的液体并不都属于内环境,例如:1)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内环境※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见下表)细胞名称组织细胞毛细胞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所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成分:1)主要成分是水。
2)气体:氧和二氧化碳等。
3)无机盐离子:钠离子( + - +2+ )、碳酸氢根( - Na )、氯离子(Cl )、钾离子(K )、钙离子(Ca HCO )3 3-和磷酸根(PO4)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中的媒介。 3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6-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不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偶尔一次用铁锨长时间劳动,手上容易起泡,你 知道泡内的液体是什么吗?来源于哪里?时间长了,泡就会逐渐消失,泡中的 液体到哪里去了? 提示:泡内的液体是组织液。 它是由毛细血管内的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 组织间隙形成的。时间长了,过多的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还有 一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
-13-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③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 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是内环境,因而其内 所含物质也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 ④CO2、O2 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的部位相反,沿运 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 O2 浓度:血浆>组织液,CO2 则相反,因为气体通 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பைடு நூலகம்
2 .物质交换途径如下表。
物质类 别 养料(如 葡萄糖) 废物(如 尿素) O2 转移途径 消化(外环境)→吸收 →血液循环→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或皮肤→体外 肺泡→肺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毛细血管 →组织液→组织细胞 与 O2 的转移途径相 反 相关系统 消化系统循 环系统 循环系统泌 尿系统 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 循环系统呼 吸系统 穿膜层数 (进出上皮细胞)2 层+(进出 毛细血管壁细胞)4 层+(进 组织细胞)1 层=7 层 (出组织细胞)1 层+(进出毛 细血管壁细胞)4 层+(进肾 小囊腔)2 层=7 层 (出肺泡细胞)2 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 层 +(进出红细胞)2 层+(进组 织细胞)1 层=9 层(若被利 用,则再加上进线粒体 2 层, 共 11 层);若 CO2 运输不经 红细胞,则相应减少 2 层膜
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 (约 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浆中,参与 全身的血液循环。
-9-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17-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内环境的成分一是来自消化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二是来自 气体;三是来自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四是来自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7-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一、体液、细胞外液及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1 .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 细胞内液(约占 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约占 1/3) 组织液 淋巴等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因此不能说血液 是细胞外液。
一 二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 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下图。
-11-
-4-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二、细胞外液
1 .主要成分 (1)血浆:包括水、无机盐和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 (2)组织液和淋巴: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蛋白质含 量较血浆中少。 2 .本质 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 .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溶液的浓度呈正相 关。 ③溶质:主要由蛋白质和无机盐组成。 ④特点: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等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5-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凡是与外界相连通的环境都属于外部环境,如消化道、 呼吸道、 输精管、输卵管、子宫、膀胱等。因而消化液、汗液、尿液、泪液等都不 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主要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此外, 如脑脊液、关节滑液也都属于内环境。
-10-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8-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2 .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 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15-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形成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 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16-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题型二
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例 2 】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 岛素 ④激素、分泌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从概念内涵上看,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 的成分,如②中的血红蛋白和④中的分泌小泡;从概念外延上看,内环境主要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个部分;从组成成分的来源来看,内环境的成分 一是来自消化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水、 无机盐离子、 氨基酸、 葡萄糖、 脂肪酸和维生素;二是来自经肺部气体交换得到的氧气;三是来自细胞代谢 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 尿酸、 无机盐;四是来自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 答案:A
-19-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解析:过程 a、b 、c 是指内环境成分间的物质交换,三者的正常运行才能维 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使组织细胞可正常进行生理活动。 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 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内环境的 pH,刺激呼吸中枢引 起呼吸反射,排出内环境中过多的二氧化碳。 组织液中的物质处于相对稳定 状态。 组织液的回流有两条途径:一是进入毛细血管;二是进入毛细淋巴管。 哪一条途径阻塞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D 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内环境的 pH 是由血 浆中的缓冲对调节的;组织水肿的原因有血浆蛋白过少、 组织液中代谢产物 过多、毛细淋巴管阻塞等。
-12-
CO2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导航
一 二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I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①代谢废物包括 CO2、尿素、多余的 H2O 和无机盐,首先到达 的场所——组织液。相关系统及功能: 循环系统负责运输;呼吸系统排出 CO2 和少量 H2O(以气体形式); 泌尿系统 排出尿素、H2O 和无机盐; 皮肤排出部分 H2O、无机盐和尿素。 与代谢废物 排出有关的系统主要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的器官主要为肺、 肾脏和 皮肤。 ②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 取。如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 O2,而必须从组织液中获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