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6a26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b.png)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是辽师大版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七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的介绍都包括节日来源、习俗、美食等各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节日来源、习俗、美食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美食等。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节日氛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节日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与节日相关的美食、手工制作等实物。
3.准备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依次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来源、习俗、美食等。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围绕教材中的任务单,深入探究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篇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0ed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6.png)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篇为有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水平,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其实就是针对活动相关的因素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一、活动背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
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目标:(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59828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1.png)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学习祭祖、扫墓的意义。
3.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认识屈原,学习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4. 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体验赏月、吃月饼的乐趣。
5. 重阳节: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习俗,认识登高、插茱萸等传统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体验节日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以及对传统节日传承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传统节日的图片、活动场景等。
2. 视频素材: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视频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如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的所需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等。
2. 第二课时: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e56f34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e.png)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一、活动主题: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PPT课件: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介绍和相关故事。
2. 活动材料:彩色纸、画笔、剪刀等。
3. 教学资源: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素材、故事素材。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2. 学生分享已知的中国传统节日,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其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制作中国传统节日的手工艺品。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利用活动材料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手工艺品,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编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编写富有创意的故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编写完成的故事,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项目式学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项目式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03ca1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2.png)
(2)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可能存在难度。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解读、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加深理解。
(3)班级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学生在策划活动时,可能面临组织协调、创意发挥等方面的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艺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强化学习能力:以小组合作形式策划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组织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4.培养审美情趣:感悟古诗词和民间故事中的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文化内涵:要求学生掌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理解这些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手工艺制作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创意,展示了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b401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5.png)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涉及章节为《传统节日》。
具体内容包括:介绍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3. 课堂讲解(1)春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2)元宵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3)清明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端午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5)中秋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6)重阳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春节的来历是什么?(2)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3)春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名称。
2. 右侧:依次列出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2. 答案:(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5d22f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c.png)
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篇: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风俗背后所寄寓的美好情感,并从已然形成的节日文化交流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在考察探究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及对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影响,培养主动传承民俗文化并不断补充完善的积极性,提升主动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感。
3.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通过网络和文献阅读、咨询家长及民俗高手、与小组同伴团结协作等多种形式探究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民风,并形成一定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创造性的展示收集的成果,并将成果有效延伸,为低年级学生做好讲解与实践传承的精彩示范。
活动准备1.以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节日里的民风民俗为主题,进行广泛的书本和网络阅读。
2.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节日穿着、节日美食、节日住所美化、节日出行(或行为活动上的变化)等方面选择其一啊,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同时兼顾小组分工和自己的独创性研究。
3.成果展现方式可以是文本、图片、实物、视频和表演等。
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1.课件:风俗图片联播。
2.提问:通过图片,你看到了哪些传统节日?3.揭示: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交流探究1.激趣:考察探究事物时,知其然只是第一步,知其所以然更重要。
那么这些传统节日是怎么产生的呢?2.交流:故事连讲,有同类主题的及时补充。
3.评析:通过故事探来历,这个形式怎么样?4.方法点拨:你们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收集到这些传统节日故事的呢?三讨论分享品味民谣文化1.出示成长手册中的民谣,提问:谁能接着说完整?这首春节民谣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2.民谣大串联,请同学们注意欣赏品味民谣里的风俗。
方法点拨:传统节日民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之一。
从民谣里面探究风俗也是不错的方法哦。
民族创意展示:都说“衣食住行”为生活之本,当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人们在这个四个方面都有哪些风俗活动呢?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根据兴趣进行分组考察,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考察到的传统节日的风俗活动一一展现。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a96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1.png)
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1篇)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一、主题背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时下我们对洋节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忽视中,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若不是与一部分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
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内容:(1)阅读有关中国节日的文学作品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
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3)了解民俗风情。
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到各地民族的习俗中去,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0aae1b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e.png)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
2.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3.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故事、美食等相关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实践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4.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将实践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1.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2. 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实践探究要求等。
七、作业设计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3.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68c97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5.png)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中华传统节日2.2 教学内容: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重阳节: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3.2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讲解:教师讲解每个节日的习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策划节日庆祝活动等。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和表现。
学生制作的节日手工艺品的质量和创意。
学生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承。
4.2 评价标准: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任务。
手工艺品制作精细、有创意。
对节日文化内涵有深入理解,能够传承和弘扬。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
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样品或图片。
网络资源,如相关网站、博客等。
5.2 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和展示。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自主学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传统节日故事分享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research 相关的节日故事或传说。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5faef8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1.png)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活动主题七《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中华传统节日》是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活动主题七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节日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节日习俗、活动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节日,体验传统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2.难点:深入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节日习俗、活动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节日气氛。
4.对比教学:比较中外节日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节日相关物品,如食品、装饰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说明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种传统节日的图片,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节日的习俗、活动等,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创设节日情境,如春节猜灯谜、中秋节赏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节日气氛。
节日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节日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04b20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6.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节日的起源、历史和文化内涵;(2)掌握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3)熟悉节日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习俗的价值观;(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节日简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2. 节日习俗:传统习俗、庆祝方式、民间传说等。
3. 节日文化:节日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诗词、歌曲、绘画等。
4. 节日意义:节日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的;(2)引导学生思考:你了解哪些节日?它们有什么特殊意义?2.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节日;(2)要求每组查阅资料,了解所负责节日的起源、历史、习俗、文化内涵等;(3)各小组讨论,总结所负责节日的特点,并准备汇报材料。
3. 小组汇报(1)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所负责节日的相关信息;(2)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加深对节日的了解;(3)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节日庆祝活动(1)根据所了解的节日习俗,各小组设计并开展庆祝活动;(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节日相关手工艺品、海报等;(3)各小组展示庆祝成果,分享庆祝过程中的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和感悟;(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节日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在小组讨论、汇报、庆祝活动中的表现;(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9d36f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b.png)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说: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3.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如团圆、祭祀、感恩、祈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节日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传统节日习俗的实践,如制作灯笼、包粽子、做月饼等。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中国传统节日2. 副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3. 正文: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文化内涵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个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方案,如举办一场端午节龙舟赛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通用3篇)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1d8e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f.png)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通用3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并且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36c66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8.png)
中国传统节日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节日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所选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每组整理一份关于所选节日的调查报告,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课堂分享1.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所选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分享内容进行补充和讨论。
四、总结提升1.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二、动手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选节日,设计一个相关的手工作品或美食。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团队合作,发挥创新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作品展示1.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和创意来源。
2. 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总结提升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 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长和感悟。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6965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1.png)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传统文化》第四章《传统节日》,详细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和腊八节等八个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诗词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八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八个传统节日的识别、习俗的了解以及相关诗词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传统文化》学习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八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3. 诗词鉴赏选取与八个节日相关的经典诗词,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分析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诗词鉴赏能力。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某个节日,讨论如何庆祝,从而加深对节日习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传统节日2. 内容:春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元宵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清明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端午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中秋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重阳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冬至:起源、习俗、诗词鉴赏腊八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2)分析《静夜思》、《登高》等诗词中的节日文化内涵。
2. 答案:(1)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有祭祖、拜神、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习俗。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2)《静夜思》:通过描述中秋月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综合实践课《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及反思
![综合实践课《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a38d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9.png)
综合实践课《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一、活动背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习俗、丰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
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美食、风俗、诗词以及安全等,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展示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环节: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上一节有关节日的综合实践课,老师相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与努力下,咱们一定能上好这节课。
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过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一件事了,我们马上要迎来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什么节日啊?生:春节师:春节属于哪种节日呢?生:传统节日。
师:什么是传统节日啊?学生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啊?生: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师:下面老师也给出一些节日的活动,咱们一起来看看属于哪种节日。
(节日习俗)接下来,教师分别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视频资料等从节日美食、诗词、传说、西方人眼中的传统节日和节日安全方面进行导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3b806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e.png)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意义。
2. 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询问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节日的意义。
2. 教师讲解: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背景、起源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个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春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祝福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 春节的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3. 春节的食物,如饺子、年糕等。
教学活动:1. 观看春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春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食物。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三章:中秋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圆圆的月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3. 中秋节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等。
教学活动:1. 观看中秋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四章:端午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和纪念屈原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等。
3. 端午节的传说,如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端午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章: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
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课堂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
]六、活动延伸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在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课学生去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七、结束板书设计春节(图)元宵节(图)春龙节(图)清明节(图)传统节日重阳节(图)中秋节(图)七夕节(图)端午节(图)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活动设计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把“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在教材中。
教材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活动设计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展示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传统节日传说及习俗的资料;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还记得吗?你们有谁能来背诵一下吗?生: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大家能一起背诵吗?(生齐背)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元日也就是什么节日吗?生:春节师:对。
你回答的真棒!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灿烂的民族文化。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师: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在过春节时会有什么样的情景?生:准备过春节: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
紧接着,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师:那么在我国的其他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播放课件:快乐春节回味)。
生:描绘看到的情景和知道的春节习俗。
师: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课文,回味北京春节的风俗,过渡到其它地区、民族的春节热闹、盛大的场面。
通过课件演示,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的画面,学生观看了春节中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拜年等活动,对春节进行品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创设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活动的探究创设了情境。
)二、探究活动主题(一)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悠悠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也形成了许多各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漫长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
)(教师板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知道的传统节日,教师适时小结。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儿童节()元宵节()植树节()国庆节()中秋节()圣诞节()重阳节()母亲节()清明节()除夕()(通过选择学生,学生明确了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出示课件):请你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排排队。
师:小结,出示表格:节日日期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 4月5日左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活动,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新知,知道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时间,而且使学生明确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二)节日习俗大放送师:同学们每个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
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简单地说说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
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生:我们搜集了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资料。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据说他因自己的见解得不到国王的理解,忧国忧民投入汨罗江中而死。
屈原死后,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
人们扔下饭团和肉,希望鱼不要吃他的尸体。
从此,在端午节那天,人们就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生:关于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当时,吴国有人谗言陷害伍子胥,吴王夫差听信奸臣所言,赐伍子胥自杀,伍子胥视死如归。
他死后,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之死。
生: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传说曹蛾的父亲溺江而亡,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蛾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就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曹蛾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被传为佳话。
生: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吃鸡蛋等。
端午节流行广泛,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白族……生:我们还搜集了一首赞扬屈原的歌谣,如:“端午节,吃粽子;配香囊,赛龙舟;悼屈原、颂屈原,爱国诗人不平凡;一心为国为民想,疾恶如仇立场坚。
”师: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各地都是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它作了自己的解释。
其中纪念屈原是端午节来源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知道屈原的故事吗?(播放屈原投汨罗江的课件)(我们课外可以找些他的作品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的习俗。
了解诗人屈原,对屈原那种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肃然起敬。
)生:我们小组搜集的是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夜这天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
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
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
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
中秋之夜,遥望像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师:我们学过哪些望月思乡的古诗?生: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年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后来在重阳节这天又有赏菊花、吃年糕的习俗,古代还有插茱萸的习俗。
我们学过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
每年清明节,人们都要扫墓、上坟来祭祀死去的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我们小组搜集了少数民族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
藏族过春节时,人们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藏话叫“萨举”。
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
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