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4.蛛网理论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1.★刘易斯模式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第九章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②社会持续性③生态持续性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能会考大题: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第八章 第九章技术创新
研究成果投产率
9.2 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
内企业 创新小组 新事业发展部 企业技术中心 虚拟创新组织
1、内企业与内企业家 内企业与内企业家
有的企业为了鼓励创新, 有的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的员工 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并 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 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 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且可以利 用企业的现有条件,如资金、设备等。 用企业的现有条件,如资金、设备等。 这些从事创新的员工被称为内企业家, 这些从事创新的员工被称为内企业家,由 内企业家创建的企业成为内企业。 内企业家创建的企业成为内企业。
模仿创新
风险小 , 周期短 , 投资少
技术上处于被动地 位,竞争力弱
合作创新
减少开发投资 , 缩 短开发周期 , 分散 风险
不能独占技术 , 合 作方有时成为竞争 对手
第九章 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
9.1 技术创新能力 9.2 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
9.1 技术创新能力
一、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
资源投入能力: 资源投入能力:资金投入 、人员投入 、项目建设 研究开发能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研究开发能力:基础研究、 制造能力: 生产能力、 制造能力:新产品试制能力 、生产能力、配套能力 营销能力:市场研究能力、市场开发能力、 营销能力:市场研究能力、市场开发能力、销售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过程
重 大 创 新 率 工 创新 创新
阶段 的创新
过 技术
阶段 创新的 、 和
阶段
的
8.3 技术创新成败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
1.高层领导的支持; 高层领导的支持; 2. 研发部门与营销、 生产部门 研发部门与营销 、 的合作; 的合作; 技术带头人; 3.技术带头人; 高水平人才; 4.高水平人才; 体制合理; 5.体制合理;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342《农业知识综合四》(文法)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一、考查目标1、掌握社会学、公共管理、发展规划、发展理论四个农村发展领域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
2、理解农村发展领域要求掌握的上述学科知识的核心要义。
3、能够运用农村发展领域要求掌握的上述学科知识的基本理论解释具体的农村发展现象和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应于农村发展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三门相关科目课程。
各科目内容为50分。
(四)参考教材1.《发展经济学》,郭熙宝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017年重印)。
2.《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农业农村政策学》,陈文宽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
4.改革以来历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五)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与基本特征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第一节发展的含义第二节发展的度量第三节千年发展目标第二篇增长与分配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第三节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章收入分配与分配第一节收入分配类型与测度第二节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及其检验第三节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第三篇发展要素第五章资本形成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投资要求与投资效率第三节资本形成的过程与来源第六章人口与发展第一节世界人口增长及其趋势第二节人口转变与死亡率的下降第三节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行为分析第四节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人口政策第五节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绩效与问题第七章人力资源第一节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与结构第四节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特征及类型第五节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第八章技术进步第一节技术进步的含义及类型第二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节技术引进第四节创新及国家创新体系第九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二节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三节资源过度使用与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第四节资源与环境的主要政策第四篇结构转变第十章农业的发展第一节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传统农业及其转变第三节农业的技术变革第四节土地制度与政府政策第五节农村金融制度及其改革第十一章工业化与信息化第一节工业化的含义与作用第二节工业化与工业发展阶段第三节工业化发展战略第四节工业化中的微观企业能力第五节信念化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第十二章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第一节刘易斯模型和拉尼斯-费模型第二节托达罗模型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第四节中国的乡-城人口流动第五篇对外经济第十三章国际贸易第一节贸易理论第二节贸易战略与政策第三节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与政策第十四章外资利用第一节外资概念与两缺口模型第二节国外借款与债务危机第三节外国直接投资第四节中国的外资引进第六篇制度与政府第十五章制度与发展第一节制度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问题第三节制度后发优势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第一节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市场失灵第二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职能第三节政府失灵与政府效率的提升第四节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五节经济转轨的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农村社会学绪论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边界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第三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第二章农民第一节农民的内涵第二节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第三节乡土文化与农民的社会认同第三章农村家庭与家族第一节农村家庭第二节农村家族第四章农村社区第一节农村社区的内涵及其特征第二节农村社区的权力结构第三节农村社区建设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第一节农村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三节村民自治组织第六章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第一节阶级阶层及其分析方法第二节农村社会分层第三节农村社会流动第七章农村社会治理第一节农村社会治理概述第二节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条件与内在机制第三节农村社会治理的结构与类型第八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与供给第一节农村公共物品概述第二节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第三节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均衡第九章农村社会变迁与发展第一节农村社会变迁第二节城镇化与农村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节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第三部分农村政策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习近平的“三农”思想第二节农业农村政策概述第三节农业农村政策的历史演变第四节农业农村政策研究内容第二章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第一节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第二节农业农村政策的执行第三节农业农村政策的评估及调整第三章农村经营制度第一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第三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第四章农村产业发展政策第一节农村产业结构政策第二节农村产业现代化政策第三节农村产业整合政策第五章农产品与农村市场政策第一节农产品加工贸易政策第二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第三节粮食政策第六章农村土地政策第一节农村土地政策概述第二节农村土地物权政策第三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第四节农村土地保护政策第七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第一节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概述第二节农村就业政策第三节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第四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第八章农村资源与环境政策第一节政策背景第二节农村水利政策第三节农村能源政策第四节农村人居环境第五节农村生态环境政策第九章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第一节政策背景第二节农村教育政策第三节农村扶贫政策第四节农村文化政策第五节农村公共事业政策第六节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技术进步【圣才出品】
使其淘汰的时间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2.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与作用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 ①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包括良种选育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土壤
5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8-1 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原理
②农业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类别及其方式特征如表 8-2 所示。
2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农业技术进步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
4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 经营的盲目性;
b.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进行。
⑤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a.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 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b.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 式和生活习惯。 3.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①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过程如图 8-1 所示。
国家科技进步法(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学技术应用第三章企业技术进步第四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第五章科学技术人员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三条国家保障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自由,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保护科学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四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应当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应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应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事业。
第五条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普及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
第六条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和相互促进。
国家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领域的科学技术合作,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进步。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资本产出比率零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价值怀疑论2.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它与劳动生产率有什么区别?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区别?4.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5.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怎样把技术进步内生化的?6.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8.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9.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10.最穷的国家是最不发达的国家,这种话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1.已知社会平均储蓄倾向为0.12 ,资本产量比等于3,求经济增长率。
12.假定某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为4,消费倾向为0.8,自然增长率G=6.67%,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13.已知资本增长率g k=2%劳动增长率g=0.8%,产出增长率g y=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 =0.25,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少?1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 ,人口增长率为0.03 ,求:(1 )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15.已知资本-产出比率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
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为多少?1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产量在较长时期内的持续增加,其中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2 )经济发展: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3)人力资本: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并且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看不见的投入,一般指劳动者技术和技能的积累,它一方面是对教育培训投资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边干边学即实践积累的结果。
第八章 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历史过程
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与科学家人数增长的速度相适应的。科学家的 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与科学家人数增长的速度相适应的。 主要任务就是生产知识,因此, 主要任务就是生产知识,因此,科学知识数量的增加和科学家数量的 增长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科学家人数的不断增加,人类知总量在急速 增长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科学家人数的不断增加, 上升。如果把1750年人类知识量计算作为 年人类知识量计算作为2 1900年增加到 年增加到4 上升。如果把1750年人类知识量计算作为2倍,则1900年增加到4倍, 1950年又增加到 1950年又增加到8倍,1960年增加到16倍。根据美国科研部门和著名 年又增加到8 1960年增加到 倍 年增加到16 学者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知识的总量大约每7 10年翻一 学者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知识的总量大约每7-10年翻一 番。 科学的加速发展还表现在科研的发现、发明到应用推广周期的缩短。 科学的加速发展还表现在科研的发现、发明到应用推广周期的缩短。 科学越来越快地转变为直接生产力, 科学越来越快地转变为直接生产力,从科学发明到技术思想应用于生 产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19世纪和 世纪初期 这个间隔平均为30年 世纪和20世纪初期, 产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这个间隔平均为3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平均为16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平均为1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为9 最近20多年更为缩短了 多年更为缩短了。 以后为9年,最近20多年更为缩短了。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西欧各国也大量增加科研经费注重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西欧各国也大量增加科研经费注重科技进步问题其科研试制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无技进步问题其科研试制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无论是从比重还是总量上看特别是总量上看都要远远落后于美国在论是从比重还是总量上看特别是总量上看都要远远落后于美国在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科技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世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科技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8-10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 经营的盲目性;
b.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进行。
⑤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a.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 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b.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 式和生活习惯。 3.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①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过程如图 8-1 所示。
圣才电子书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8.1 复习笔记
一、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①含义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产
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 / 9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农业技术进步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
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技术进步的最佳环境。 b.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的复杂性;只有各Hale Waihona Puke 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内容简介:进入21世纪,技术进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是生产技术落后。
因此,要想迅速摆脱贫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促进技术进步。
本章对技术的概念、分类、基本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等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学习目标:了解技术进步的定义,掌握不同角度的分类;了解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掌握技术引进的方法和种类,并分析技术引进对于我国的适用性以及我国的技术引进政策。
重点难点:1.技术进步的含义(重点)2.技术进步的类型(难点)3.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重点)4.技术选择与技术引进(重点、难点)5.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重点)知识点: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2.技术引进第一节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8.1.1技术进步的含义(掌握)(一)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所形成的物质改造能力、劳动经验、知识和操作的技巧;广义的技术是指科学知识和生产相结合的物化形态以及知识形态的总称。
(二)技术进步(Technical Change)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技术进步一般是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它因素作用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
当技术进步是渐进式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之为技术革新;当技术革新进展到一定程度,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时,这就是技术革命。
8.1.2技术进步的类型(掌握)(一)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的分类在图中,纵坐标Y/L代表每个劳动力的平均产出量,横坐标K/L代表每单位劳动平均使用的资本量。
OP为没有发生技术进步时的生产函数曲线,OP´代表发生技术进步后的生产函数曲线。
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 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
• 农业技术进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 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 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 进步。狭义的技术进步因考虑的主要是物化 形态的技术,因而又叫硬技术进步。
• 按技术进步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技术 进化与技术革命两类。
此外,即使专利和许可证制度能够完全实 施,但要赋于发明者一定年限的垄断使用 权,也会妨碍技术发明的社会最优利用。
一般来说,能够物化成商品的农业科技成 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而具有基 础性、公益性或公共产品性的科研和推广 则应由政府通过公共资金来支持。
还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地位,对于盈利性单 位的农业科研活动也应该给予支持。
各国农业中的土地和劳动要素禀赋是不同 的,所以无论是农业技术整体还是针对某 种农产品的技术创新,都将节约相对缺乏 的生产要素;
反过来,节约某种生产要素的农业技术也 必须落实到某种农产品上。
农民作为技术创新的采用者,出于利润最 大化的动机,会被引导到采用节约较为缺 乏而昂贵要素的技术;
而研究单位作为技术创新的供给者,也要 考虑那种技术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由此区分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 使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劳动;
“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使劳动边际 产出的增加大于资本;
“中性”的技术创新——同比例地增加劳 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
希克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偏向劳动还是偏向 资本,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
而在竞争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反映其பைடு நூலகம் 对稀缺程度。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深入, 最初以节约某一种要素为特征的技术道路 选择,又有逐渐趋同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一个动态的竞争经济中,较为 缺乏的要素诱发较多的该种要素的技术进 步,从而缓解其相对稀缺程度;较为丰富 的要素则由于大量使用而变得不太富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增加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衡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经济增长率(G):度量经济增长速度G=∆Y t Y t−1∆Y t: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 t−1:上年度实现的经济总量现价GDP:反映经济发展规模不变价GDP:计算经济增长速度(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1. 劳动的投入数量2. 资本的投入数量3. 劳动生产率4. 资本的效率(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对劳动、资本的投入以及要素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解1. 两因素分解法假设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G Q)=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G H)+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 P)2. 三因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经济增长率(G Y)=技术进步率(G A)+劳动份额(α)×劳动增长(G L)+资本份额(β)×资本增长率(G K)全要素生产率(索洛余值)公式为G A=G Y−αG L−βG K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一)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来反映,包括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
按周期波动的长周期:长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50-60年。
时间长短划分: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8年。
(最关注)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周期平均长度3-5年。
按经济总量绝对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下降或相对下绝对减少。
降的不同情况:增长性周期: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扩张阶段:复苏阶段: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经济周期划分细分繁荣阶段:是扩张阶段的后期最高点顶峰为两个阶段:收缩或衰退阶段(衰退特别严重就称为萧条):最低点为谷底谷底和顶峰也叫转折点或拐点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常伴随通货膨胀。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八年级粤教版地理农业教学教案
八年级粤教版地理农业教学教案第一章:农业发展的基础1.1 农业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以及农业发展的历程。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1.2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讲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人为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2.1 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介绍我国农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分析我国农业的产量、产值以及农民收入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2.2 我国农业的特点讲解我国农业的规模、结构、区域分布等特点。
分析我国农业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三章: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3.1 水稻种植技术介绍水稻的种植时期、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等内容。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水稻种植的过程和技术要点。
3.2 小麦种植技术介绍小麦的种植时期、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等内容。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小麦种植的过程和技术要点。
第四章:畜牧业的发展与养殖技术4.1 畜牧业的发展讲解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4.2 养殖技术介绍家畜、家禽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内容。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养殖的过程和技术要点。
第五章:渔业的发展与养殖技术5.1 渔业的发展讲解渔业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我国渔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5.2 养殖技术介绍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养殖的过程和技术要点。
第六章:农业多样性的重要性6.1 农业多样性的概念解释农业多样性的含义,包括作物多样性、农业系统多样性、农业生计多样性等。
强调农业多样性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2 农业多样性的价值探讨农业多样性在保障食物安全、促进生态平衡、增强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多样性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7.1 可持续农业的概念讲解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和原则。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ch01-04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 使用化肥、砍伐森林灾害频繁。
12
(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发展中国家技术、尤其是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能力较低,不仅缺乏 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也比较低,技术进步 缓慢,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技术水平低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劳动生产率较低。 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低收入国家的90倍,是下中等收 入国家的48倍,上中等收入国家的8.3倍。
低收入国家和欧元区国家的赡养率分别为72%、50%。 优点:人口年轻化也有优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4
(五)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
失业问题的两个方面: 1.公开失业。发展中国家公开失业率
不比发达国家高多少,但公开失业 只是一部分。 2.隐蔽性失业。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的是就业不足,或叫隐蔽性失业。
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比平均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更加困难。 当然,人口较少的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普通公民的一般生 活水平低多少,甚至还要高很多。
收入水平低下和收入分配不均结合起来就使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巨 大,比率很高。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2.缺乏资金,无力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3.发展初期,高污染性重化工业发展快,导致有毒物质大量排放。 4.污染的国际转移。为保护本国环境,发达国家把污染工业向外转移
2024年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对照表
2024年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对照表对于2024年的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对照表,我们需要考虑当时的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____字的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对照表:第一章:背景和目标1.1 背景1.2 目标第二章:技术与工程能力2.1 掌握安全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2.2 能够制定全面的安全评价方案2.3 能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安全评价2.4 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2.5 能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第三章:管理与规划能力3.1 能够规划和组织安全评价项目3.2 能够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3.3 掌握项目管理技能3.4 能够进行资源调配和风险控制第四章:沟通与协调能力4.1 能够有效沟通和协调安全评价相关的各方利益4.2 能够撰写清晰、准确的安全评价报告4.3 能够进行专业的安全评价讲解和培训第五章:创新与研发能力5.1 能够通过创新的方法解决复杂安全评价问题5.2 能够进行安全评价技术的研发和推广5.3 能够利用最新技术手段改进安全评价流程和工具第六章:职业道德与素质要求6.1 具备坚定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6.2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6.3 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6.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6.5 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第七章:案例分析与实践要求7.1 能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7.2 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安全评价项目7.3 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第八章:发展与学习要求8.1 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8.2 能够跟踪行业最新发展和技术进步8.3 能够通过学习和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能力总结和展望通过对2024年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对照表的撰写,我们可以看到安全评价师在未来将面临更多复杂和多样化的安全评价项目。
未来的安全评价师需要掌握更高级的技术和工程能力,具备更强的管理与规划能力,以及出色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此外,创新与研发能力也是未来安全评价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他们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跟踪行业最新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件新
39
40
感谢聆听,记得复习!
41
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之间保持协调、和谐的关系。
35
三、经济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1.“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6
一、经济增长
7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 ★
1.经济增长
(1)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 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2)经济增长率 G=
Δyt 是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 , yt −1 为上年度所实现的经济
24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Y
3
1
峰顶
2
0
-1
谷底
-2
扩张 紧缩 扩张
实际增长轨迹 潜在的增长趋势
t
25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
阶段
扩张阶段 (分为复苏阶 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 扩张阶段的初期, 繁荣 是扩张阶段的后期, 最 高点成为峰顶)
29
小试一下 【单选题】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 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30
小试一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如果经济运行处 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八章感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八章感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广泛应用的材料,钢铁的制造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改进,同时也见证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众多风云变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生产流程。
通过主人公富岳之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反抗精神。
在这本小说中,我认为最让人感慨的是,钢铁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代表工业时代进步和人民生活追求的象征。
对于钢铁的生产流程,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冶炼”这个环节。
冶炼是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得到所需金属的过程。
钢铁的冶炼要求高温、高压和高能量,而这些条件需要用到先进设备和高水平的技术。
在钢铁的冶炼过程中,一直处于现代钢铁生产的前沿,为各行各业提供材料支撑。
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钢铁制造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环保、能源消耗等问题成为了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新型材料的涌现也让人们开始思考,钢铁这种传统材料是否还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曾经被视作古老工业、铁人克鲁普的典故已经成为过去,中国钢铁业也已完成了从产能过剩到产量下降、优化企业结构再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阶段,日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应用,钢铁制造正向着更为环保、节能、安全、高效的方向迈进。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忽视钢铁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
无论在基础建设、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钢铁制品都是必不可少的。
表面上看,不同国家的钢铁产业之间竞争激烈,但实际上,世界各国在钢铁生产技术和市场、研发、大型工程等方面都存在合作发展的机会。
同时,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范围内。
在新时代的新挑战下,我们需要更好地把握形势,不断推动钢铁制造业升级和转型。
这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勇于创新、追求高效生产的企业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并发扬钢铁造就的时代精神,继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松假定后的讨论
1、工资和生产的资本密集性 发展中国家中资本密集度越高,支付的
平均工资越高 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使
用劳动密集型技术,并使劳动边际产出等 于工资,虽然工资有可能降低,但可以增 加就业
因此工资率固定的假定可以放弃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对该假定不合理的论证
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 产出;劳动增加,边 际产出下降;
1)工资使既定的,不随生产技术变化而变化。 2)所有利润都被储蓄,所有工资都被消费。 3)因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而产生的失业并不会使社
会初选减少的较高就业率和较高工资率条件下一般 可达到的水平。 4)消费并非生产型,没有投资成分。 5)政府缺乏向劳动征税和补贴的手段来缓解潜在冲 突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二、技术转移的可能性 技术商品的研发成本大大高于普通商品生产成本,
但后期运用成本相对很低(规模性)。 技术商品的排他性低,可以被反复多次利用(非排
他性)。 技术商品随时面临被仿效可能,垄断地位极易丧失
(时效性) 买方在技术商品交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很难准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技术引进理论
一、技术引进的必要性 外部引进的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远大
于内源的技术进步。 发展中国家可以以相对较低成本获得同类技术 发展中国家可以以相对较快速度获得较先进的技
术 国外先进技术可以刺激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完
善和创新实践 技术引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引资国的对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
• 实证研究对教育的投资收益率的思考 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随教育水平提高而下降; 初等教育收益率最高;高等教育收益率最 低; 教育收益率随发展水平提高而下降;各级 教育的报酬递减; 社会收益低于私人收益;公共部门收益低 于私人部门收益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技术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集约度与技术
周期短,促使发达国家追求短期高额利润 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企业通过各种做法谋
求更大利益:1)制定垄断高价;2)搭卖; 3)限制出口;4)限制买方相关技术开发; 5)卖方直接控制和管理买方企业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 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消化吸 收能力差,技术效率低
•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适用性较差,造成 稀缺资源和外汇浪费 适用性: 本国技术和经济基础、市场需求、文化与 意识形态,发展前景、资本抑或劳动密集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可能是技术进步 的最终源泉。如17世纪排他性的产权制度 直接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进步也可能反过来促进社会制度创新, 如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跨国企业的扩张和 社会分工体系的变革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创新的社会制度
竞争条件:充分竞争 市场完善度:1)市场机制完善,灵敏度高,价格
•L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B ) 要素比例方法 假设要素价格比例保持不变 适用于单个厂商和行业,无法影响要素价格 如果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比上升,则此类 技术进步是劳动节约型 如果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比下降,则此类 技术进步是资本节约型 如果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比不变,则此类 技术进步是中性型
实证研究:冲突被夸大,只要合作要素可以得到, 劳动替代资本不会使产出水平下降:印度在用劳动 替代资本方面做得尤其出色,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就业与储蓄的冲突
•X •切点:储蓄最大点 •产出 •X
•C=wL
•L
•L1
•O
•劳动
•资本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 冲突来源于以下假定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四、技术引进的具体方式 商品贸易:先进技术的成套设备、新产品、
新材料引进 许可证贸易:专利权购买,图纸和技术参
数的有效取得 技术援助:科技专家的交流 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五、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普遍处于受
支配地位 现代技术更新速度快,研发成本高,专利
发展中国家是否要选择劳动密集型技•B
•劳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动展
• 实际情况: 产出构成相同,则技术的资本密集度在发 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1、对于大多数产品,技术选择范围很窄,理 想的生产函数不存在;有盈利可能的技术 组合有限;
2、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要素的 丰裕程度;对资本品的补贴导致了资本价 格的相对偏低;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在发 展中国家十分普遍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5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Y •K
•Y 1 •K1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特征:
•Z
•1、资本边际产品的
增加小于劳动边际产
品的增加
•K2 •K3
•O •
•P •P1
•2、P1点资本的边际 产出小于劳动的边际 产出;用劳动替代劳
•Q
资本直到K3;
•Y
•3、Q点的资本-劳动
比例小于P点的资本-
L2
L•1Y
L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K
•Y •Y
1
•K1
•Z
•K2
•P
•K3
•Q
•中性技术进步特征:
•1、价格同比例上升。
•2、新生产函数与原 生产函数平行:劳动、 资本比例不变,两种 要素同比例节约
•Y
•Y 1
••O
L3 L2 L1
L
•中性技术进步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K
•Y
1
•K1
•Y •Z1 •Z
•K2 ••O
于资本动边际产品增 加,则资本相对于劳 动价格下降。
• 劳动-资本价格比率
线旋转到KL1,新的
•I
等产量线Ib与之相切
于B点。
•L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K
•K2 •C •Ic •L2
中性型技术进步 • 劳动边际产品增加 •E等于资本边际产品
增加,则资本和劳 动价格同比率上升。 • 劳动-资本价格比率 线旋转到K2L2,新 的等产量线Ic与之相 •I 切于C点。
确估算技术商品的未来成本和收益(利益不确定性) 技术商品一般不能向第三者任意转移(可保护性)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三、技术引进的类型 垂直的技术引进:一国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基
础科学研究成果,并运用于本国的应用科 学研究中,或者一国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应 用科学研究成果,并运用于本国生产领域。 水平的技术引进:一国从国外直接引进已经 被运用于生产领域的先进技术并直接用于 本国生产领域
信号真实,信息传播迅速广泛。2)市场体系完善,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各司 其职。 自由企业制度。私有或国有并不重要,晚间是市 企业是否拥有独立法人产权,是否拥有完善的经 营权利和承担风险的义务。 企业家阶层
发展中国家缺乏创新? 市场不完善、竞争不充分、自由企业制度缺失、缺 乏企业家精神
引入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 4)开辟原料新来源;5)重组新产业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 如半导体工业发展 1)引入晶体管替代电子管 2)开发低成本的晶体管大规模生产系统 3)开发晶体管海外市场 4)开发晶体管新材料 5)发展晶体管工业园区和资本市场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静止均衡状态 •创新孕育阶段: •企业家受获取利润和创建企业驱使,发现并引入新技 术、新产品、新生产组织和制度,开始创新活动,由 此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额外利润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 索罗技术进步分类:以劳动-产出率为衡量对象; (假设工资率保持不变) 劳动使用型: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产出比;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降低了劳动-产出比; 中性型:劳动-产出比不变;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希克斯技术进步分类
A ) 边际产品比例方法
假定整个经济充分就业,资本-劳动比不变。技术进步 主要改变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 假定完全竞争性市场,产品价格等于边际产出。 以要素间边际替代率为依据(产出不变情况下,一个 要素替代另一要素的比例),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产 出之比。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劳动边际产品的提高比例大 于资本边际产品的提高比例;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使资本边际产品的提高比例大 于劳动边际产品的提高比例; 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边际产品的比率不变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 对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的剖析:
如果技术进步在总量上是哈罗德中性,在产业 层面可能包含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因为纯粹的技 术进步节约资本,降低资本-产出比,而资本对 劳动的替代提高资本-产出比)
发达国家技术进步中性必然包含了资本对劳动 的替代,因为纯粹的技术进步肯定节约了资本。
对资本的定义至关重要,包含哪些元素(如 人力资本)。发达国家在不考虑人力资本投资情 况下,资本产出比下降,但如考虑该因素,则略 有上升。
3、学习: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可提高未来的劳动 生产率。
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 学习的前提:分工
4、人力资本投资:教育
劳动力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劳动技能的改善可显著提 高劳动生产率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熊彼特:首次把创新引入经济发展理论, 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劳动比例;
1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 希克斯技术进步分类的实证检验-把要素 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与生产函数移动所 带来的影响区别开来。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发展
社会技术进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