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正式版

合集下载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二篇)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二篇)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一、名词解释:1.事故: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设备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2.危险源(危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的过程。

4.不安全行为: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

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8.可接受的风险:根据组织上法律义务和本质安全管理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的程度的风险。

9.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的措施。

10.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1.预防措施:对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2.持续改进:为改进本质安全管理总体绩效,根据本质安全管理方针,组织强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

二、简答:1.什么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答: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和社会可能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2.本质安全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本质安全强调从根源上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消除或减少。

概括起来,本质安全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面四个:1)最小化原理(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危险因素)。

2)替代原理(在系统中使用相对更安全的物质替代危险的物质)。

3)稀释原理(必须使用含危险性事物时,采用危险、有害物的最小危害形态或造成最小危险的环境、工艺等条件)。

4)简化原理(保证系统中的工艺、设备、管理程序、制度等保持最简洁、科学、合理)。

3.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是促进我国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增强煤矿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安全发展观,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一、事故概述2022年6月15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我公司位于淮北市的一座煤矿发生严重安全生产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500万元。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矿井内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详细过程据事发地周边矿工反映,当天下午2点左右,他们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紧接着煤矿的井口冒出浓烟。

矿工们立刻意识到出事了,纷纷向公司报告并组织自救。

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了消防、安监和急救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并与当地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

经过救援人员的全力努力,事故现场5名被困矿工被成功救出,但另外7名矿工不幸遇难,其中3人受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设备报废和现场维修的成本。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矿井内的通风系统存在故障,无法正常运转,导致煤尘和有害气体在井下积聚。

其次,事故发生前,矿工们在检修设备时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设备失效,也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此外,矿井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大量隐患,比如未更新的灭火器、损坏的消防栓等,这也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三、事故原因分析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报告,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矿井通风系统故障: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设施,能够有效消散有害气体和煤尘。

而在本次事故中,通风系统的故障导致有害气体和煤尘在井下无法有效排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矿工未按规定操作:在事故发生前,矿工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器等。

这些违规操作增加了矿工在事故中受伤甚至遇难的概率。

3. 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事故发生地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灭火器长时间未更换,消防栓损坏丧失作用等。

这些隐患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四、教训及改进措施根据事故分析,我们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我们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及整改措施

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及整改措施
02 对于高瓦斯矿井,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降低工作面
和矿井内的瓦斯浓度,确保安全开采。
加强火源管理
03
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防止因明火引起的瓦
斯爆炸事故。
加强水害防治
加强水文地质调查
在开采前应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掌握地下水的 分布和水量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建立排水系统
在矿井内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时排出积水,防止因水积聚导 致的事故。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
01
采用先进技术
煤矿企业应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 率和安全性。
02
进行技术改造
03
加强科技创新
煤矿企业应对现有生产设备和工 艺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 ,降低事故风险。
煤矿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研究 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提高煤 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安全事故分类
根据事故原因和后果,煤矿安全事故 可分为瓦斯事故、水害事故、火灾事 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和职业病等 。
煤矿安全事故的危害
人员伤亡
煤矿安全事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 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瓦斯爆炸 、透水等事故,往往导致大量人
员伤亡。
财产损失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严重 的财产损失,包括设备损坏、煤炭 损失等。
环境破坏
煤矿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环境破坏 ,如瓦斯泄漏、污水排放等,对周 边环境造成污染。
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
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如煤层厚度 变化大、断层多、水文地质条件 复杂等,都可能导致煤矿安全事
故的发生。
技术设备
部分煤矿技术设备落后,如通风 设备、排水设备等,不能有效预
防和应对煤矿安全事故。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煤矿事故的致因机理与加强人因失误控制是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1、引言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的,有10起是人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

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与职工违章造成的。

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研究与探讨人因失误及其控制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人因失误致因分析与工业安全中使用的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同,在现代的系统安全中采用术语是“人因失误(Human Error)”。

人因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人因失误。

但是一般来讲,不安全行为是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因失误,是人因失误的特例。

管理者发生的人因失误是一种更加危险的人因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指挥失误、操作失误、声音等。

3、人因失误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人的生理原因。

违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违章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表明,根据违章者主观意愿不同,违章行为分为故意性与非故意性行为两大类。

故意性行为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危险后果的行为:①重生产、轻安全的心理;②冒险与侥幸心理;③特殊的性格;④其他心理因素。

非故意性违章指违章者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甚明了与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或难以控制。

根据起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无知性;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时间紧迫感;④过度疲劳;⑤紧急状态。

(2)人的素质原因。

主要包括无知、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工作责任心与政治责任感,缺乏纪律观念。

(3)机械设备的原因。

如:操作人员对机器的使用缺乏训练或思想不集中、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控制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机协调关系等。

煤矿事故分析报告

煤矿事故分析报告

煤矿事故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分析了过去五年内发生的煤矿事故数据,并提出了改善煤矿安全的建议。

通过对事故原因、频率和地区分布的分析,本报告旨在帮助相关部门了解煤矿事故的关键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1. 引言煤矿事故是煤矿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严重问题,不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煤矿事故的原因和特征,对于预防和应对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收集和处理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我们收集了过去五年内全国范围内煤矿事故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事故发生地区、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排除了重复数据和缺失值,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事故原因分析在分析过去五年内的煤矿事故数据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3.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煤矿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包括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漠、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些因素使得工作环境不安全,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3.2 设备故障煤矿设备的故障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和缺乏有效的监测措施等问题导致了设备故障的发生,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3.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是导致煤矿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矿地处地下,容易受到地震和洪水的影响,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 事故频率分析通过对过去五年内煤矿事故的频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事故的发生趋势和特点。

4.1 事故频率趋势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内煤矿事故的频率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煤矿安全水平,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4.2 事故类型分布在过去五年内的煤矿事故中,火灾和瓦斯爆炸是最常见的事故类型。

这些事故类型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危害性,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5. 地区分布分析通过对事故发生地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热点地区,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引言:煤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由于煤矿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分析几起中国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其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丹东市煤矿爆炸事故案例2024年8月,辽宁省丹东市一处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七人死亡。

该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煤矿经营者无视安全生产规定,未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监管部门存在疏于监管、不作为的问题;劳动者安全意识不强,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等。

预防措施: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煤矿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二、辽宁省兴城市煤矿透水事故案例2024年10月,辽宁省兴城市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造成22人死亡。

根据调查结果,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顶板掉落导致水体透漏,矿井防水工程不完善,监测设备缺失,未能及时预警和防范。

预防措施:矿井防水工程应更加注重细节和工程质量,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对潜在风险的及时监测和预警;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对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三、山西省阳泉市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2024年1月,山西省阳泉市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操作员操作不规范,安全设施缺失,没有及时进行瓦斯检测和处理。

预防措施:一是煤矿企业应提高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合理配备和培训;二是加强瓦斯检测和处理设备的投入和运行管理,确保检测的及时和准确;三是操作员应规范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职业安全意识。

结论:以上几起煤矿安全事故案例表明,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管,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发生的具体 的对策和措施 ,即要做 到 “ 两个 完善 、三个 加强” :完善我 国煤矿安 全生 产管理体 制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 系 、加强 煤炭行业 工人 队伍 建设 、加强 煤矿救 护队伍建设 、
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 键 词 : 矿 事 故 煤 矿 事 故致 因理 论 分 析 煤 中 图 分 类 号 :F 7 23 文献标识码 : B 对 策
文 章 编 号 : 0 4 4 5 (0 6 2 0 1 O 1 0 — 0 1 20 )1 —0 3 ~ 4
ANALYS S THE I REAS ONS AND RES EARCH PREVENTED COUNTERM EAS URES ABOUT COALM I NE ACCI DENTS
许名标 彭德红
( 义乌 工商 学院 土木 工程 系 ・ 义鸟 3 2 0 ) 2 0 0
摘 要 :由于人们对煤矿事故 的发生机理缺乏 清晰的认识 ,没有 抓住煤矿事故发 生的本质 原因 ,从
而 未 能采 取 针 对性 强 的 措施 和 对 策 有 效 地 控 制 和 预 防 煤 矿 事 故 ,导 致 我 国 煤 矿 事 故 频 繁 发 生 。从 本 质 原
Ab t a t sr c :Pe p e a e n ta l o t k l t r e e a u e a d c u t r e s r s t o to fe t e y o l r o b e t a e wel a g td me s r n o n e m a u e o c n r le f c i l v a d p e e tt e c a mie a cd n ,t a a s sf e u n c u r n e o o l n c i e ti u o n r e n r v n h o l n c i e t h tc u e r q e to c r e c fc a mi e a cd n n o rc u ty b — c u e p o l a k t e ce r u d r t n ig t c u r n e me h n s o h o l n c i e t a d h v o a s e p e lc h la n e sa d n O o c r e c c a im f t e c ami e a cd n n a e n t s r t h d t e e s n ilr a o s wh c h o l n c i e to c r .Th o l n c i e tr a o sa e a a c a c e h s e t e s n ih t e c a a mi ea cd n c u s e c a mi ea cd n e s n r n — lz d t o o g l r m h h e s e t f e s n i l i d r c n mm e i t e s n , a d t e mo e f y e h r u h y fo t e t r e a p c s o s e ta , n ie t a d i dae rao s n h d lo c am i e a cd n s c n tu t d s in e a d s i d o r c u t y n t n l o d t n o l n c i e ti o s r c e ce c n u t u o n r a i a n i o .wh c n tu t o l n e o c i ih i s r c sc a mie s f r d c in ma a e n u o n r n t ef u d t n o h o y o e s n e d t c i e t n n f a e p o u to n g me ti o rc u ty o h o n a i f e r f a o s la O a c d n ,a d u i n o t r — y n u e o o l n c i e to c r e c s a d r a i fc a mi e p o u t n s f n g me ti u o n i g r l fc ami e a cd n c u r n e n e l y o o l n r d c i a e ma a e n n o r c u — t o ty r .Ba e n t e r fr a o s la o c a n c i e t h o c e e c u t r a u e n a u e r s d O h o y o e s n e d t o l mi e a cd n ,t e c n r t o n e me s r sa d me s r s a e p o o e n c n r l n n r v n i g o c r e c so h o l n c i e t a l s“ WO p r e t ,t r e r p s d o o t o l g a d p e e tn c u r n e f e c ami ea cd n ,n me ya t e f c s h e i t srn te s te g h n ”:p r e tc a mi e s f r d c i n ma a e n y tm n o r c u t y n e fc a n e f c o l n a e p o u t n g me t s s e i u o n r ,a d p re t lws a d o r g lt n y tm n t e c a n s f r d c i n a d te g h n c n t u t n o h o l r f s i n e u a i ss s e i h o l mi e a e p o u t , n s r n t e o s r c i f t e c a o o o p o e s o wo k r to p ,a d sr n t e o s r ci n o h o lmi e r s u h r o s a d sr n t e n o ma i n r e r o s n t e g h n c n t u to ft e c a n e c e t e to p n t e g h n i f r t o ma a e n ft e c a n e u iy n g me to h o lmi e s c r . t Ke r s y wo d :Co l n c i e t Th h o y o e s n e d t o lmi ea cd n An l ss C u t r a mi e a cd n e t e r fr a o s la o c a n c i e t ay i o ne-

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分析及过程控制

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分析及过程控制

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分析及过程控制摘要:我国是煤炭大国,分布广、储量大,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属于井工开采,会面临较多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问题,这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矿危险源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同时,就煤矿安全管理事故的过程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过程控制我国是煤炭大国,分布广、储量大,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属于井工开采,会面临较多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问题,这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要有效地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那么就必须对事故产生的规律和机理予以掌握,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这样才可以将事故真正控制。

本文就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及过程控制进行探讨。

1 煤矿危险源的特点(1)危险源拥有不可抗力。

据统计,常规工业中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事故通常不会超过2%;但煤矿却不然,其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有火灾、粉尘、水害、顶板、瓦斯五类,这五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占到10%~30%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

(2)煤矿安全投入需求大。

煤矿安全p(5)煤矿控制技术要求高。

由于井下环境条件局限和煤矿井下空间受限,煤矿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条件相对苛刻,如煤矿设备保护动作要求、顶板支护设备的性能要求和结构、电气的防爆要求等都要远远高于常规工业企业的要求。

2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2.1 煤矿事故机理分析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同时满足三要素——“受体、致害物、起因物”。

受体是指受到致害物作用、且暴露于致害物的人员、物体和环境;致害物是直接作用于受体,让受体中毒或者遭到伤害的物质或物体;起因物是促成致害物失效、且创造事故条件的物质基础。

事故三要素基于危险源辨识角度来看,本质上都是危险源,其中受体是自身的危险源,受体的危险源是致害物,受体和致害物的危险源是起因物,事故三要素顺序作用下就会产生煤矿事故其机理为“起因物→致害物→受体”。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论文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论文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但是伴随煤炭开采,我国的安全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如何有效防止煤矿安全事故,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本文概述了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情况,并结合致因理论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煤矿事故;安全分析1.前言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约占世界的35%,同时中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居于首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2011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近年最严重的电荒,首要原因就是电煤价格战引起的煤炭供应短缺。

因此,煤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使得煤炭行业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

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众多煤矿盲目扩大生产甚至违规操作,导致煤炭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矿工安全,保证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分析2.1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从国际上看,我国煤矿生产死亡人数约占世界煤矿死亡总数的80%;从行业间看,我国煤矿生产死亡人数占全国工矿企业死亡总数的50%左右。

2000年~2005年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多发期,2002年达到峰值(事故数4496起,死亡人数6995人)。

在严重的安全形势下,我国出台了限定煤矿生产能力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关闭年产量低于20万吨的小煤矿,在相关部门的整顿清理下,煤矿安全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

在各级政府及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2010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趋势明显。

2010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数为1403起,死亡人数2433人,较出现峰值的2002年分别降低68.8%和65.2%。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运输事故案例:2000年6月13日3时45分,平朔公司安太堡露天矿龙班由于7069号卡车刹车油管断裂着火,发生前车溜车撞后车,造成一起运输死亡事故,死亡1人。

统计属别:原煤生产发生地点:1300至1360运输坡道事故类别:运输事故性质:责任事故严重级别:一般事故死者简况:狄某,40岁,卡车司机,入矿前安全培训一、事故经过简况2000年6月13日夜班,采矿部龙班工人景志刚驾7069号卡车在采场1739号电铲装车往1360土场排土作业,工作至凌晨3点45分,该车在1300至1360运输坡道处,由于刹车油管断裂,造成发动机突然起火。

景志刚见状立即按下驾驶室内卡车发动机自动灭火器装置并熄火,同时急忙下车提一具手提式灭火器进一步灭火(当时火几乎扑灭)。

在提取第二具灭火器时,车开始向后溜滑。

此时景志刚一边追车,一边喊叫,并用手电筒光亮示意后车避开危险。

跟在其后运行的7027号卡车司机狄某见前车溜行过来,便采取躲开措施倒车。

当景志刚追上溜车见后车被撞,急忙爬上7027号卡车驾驶室抢救司机,受伤司机狄某终因伤势过重当场死亡。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7069号卡车发动机左侧一根刹车油管接头处断裂,导致前后刹车压力释放,造成前车溜车撞后车(运输大卡车向后车溜72米),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7027号卡车司机载货运行至1300坡道中,由于驾驶经验不足,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发现前车溜过来,判断失误,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1、1300至1360运输坡道路面局部不平整,路面有岩石块,7069号卡车溜车中左轮辗压而改变方向,是造成事故的环境原因。

2、7069号卡车发动机左侧一根刹车油管接头处断裂,液压油雾喷至发动机机体上而起火,7069号卡车司机在坡道上未按规程停放灭火,从而溜车,是造成事故发生的行为原因。

3、7069号卡车刹车油管接头处断裂,前后刹车压力释放并溜车,该卡车带“病”运转,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设备缺陷原因。

矿山安全监理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

矿山安全监理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

矿山安全监理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矿山管理的重点,而矿山安全监理则承担着确保矿山生产安全的职责。

但是事故频频发生,给矿山安全监理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本文将从事故案例入手,分析事故原因及其危害,并对矿山安全监理工作提出反思和建议。

一、事故案例分析1.新兴煤矿事故2019年8月1日,新兴煤炭公司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5人死亡。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矿井顶板松动,导致瓦斯积聚在矿井中无法及时排放,最终引发爆炸。

2.盛源煤矿事故2018年3月2日,盛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矿工在巷道内使用明火作业,点燃了瓦斯,引发爆炸事故。

3.陈家窝煤矿事故2015年8月12日,陈家窝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顶板垮落事故,造成165人死亡。

调查表明,该煤矿管理混乱,安全监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被漠视和纵容等问题。

二、事故原因分析从上述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矿山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矿井本身的不安全性和自身缺陷,另一方面是矿山安全监理不到位或者效果欠佳导致的事故。

对于矿井本身的问题,如新兴煤矿事故中的矿井顶板松动、陈家窝煤矿事故中的顶板垮落,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矿山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对于矿山安全监理工作的不到位或者效果欠佳,在盛源煤矿事故中可以看出,存在矿工明火作业现象,说明了基层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在陈家窝煤矿事故中,矿山管理混乱,安全隐患被漠视和纵容,说明了安全管理措施有欠缺。

三、矿山安全监理工作的反思和建议1.加强矿井自身的安全性和缺陷排查工作,同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2.加强矿山合规管理,打击违章违法行为,通过加大罚款力度、提高责任追究程度等方式减缓矿山事故的发生。

3.加强矿山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完善矿山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从省级到局级形成层层负责的矿山监管体系,并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手段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事故案例分析与煤矿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分析与煤矿安全管理
例如,日本曾采用内田—克雷贝林测验(Uchida Krapelin Test)测试人员大脑工作状态曲线,采用YG测 验(Yatabe—Guilford Test)测试工人的性格来判别事故 频发倾向者。
另外,也可以通过对日常工人行为的观察来发现事故 频发倾向者。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 行生产操作时往往精神动摇,注意力不能经常集中在 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条件。
例如,韦勒(Waller)对司机的调查,伯纳基 (Bernacki)对铁路调车员的调查,都证实了调离 或解雇发生事故多的工人,并没有减少伤亡事 故发生率 。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共有特点如前面所提到的.
–我们国家煤矿大型企业有很多人还存在这样的观点, 但是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不是个人原因所造成的, 而是企业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
(5)时间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员对危险 的戒备会逐渐松弛,设备、装置性能会逐渐劣化, 这些变化与其他方面的变化相互作用,引起新的 变化。
(6)技术上的变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开始 新工程、新项目时发生的变化,人们由于不熟悉 而易发生失误。
(7)人员的变化。这里主要指员工心理、生理上的 变化。人的变化往往不易掌握,因素也较复杂, 需要认真观察和分析。
该理论的应用价值:
– 规划了煤矿现场安全管理的三个层次:即决策层,中 间技术管理层和具体操作层
– 规定了三个层次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 从这三个层次可以看出,三个层次的关键在于决策层. 所以对于煤矿来说,关键问题是矿级领导对安全重视.
– 例如:2005年的孙家湾煤矿的事故为了单纯增加煤 炭的产量,造成采掘部署不合理,造成采区通风能力 不足,且不重视安全管理(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下井 人员未带自救器和瓦斯检定器),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之一.

2024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模版(2篇)

2024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模版(2篇)

2024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模版____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引言____年,煤矿事故再次在我们身边发生,这对于我们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矿工们的生命,不应该在工作中遭受危险和牺牲。

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仍然有着许多不足之处。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以____字左右的篇幅,分析和总结这起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主体部分一、事故原因的分析1.1 安全意识不足事故发生时,矿工们在矿井内没有正确的安全意识,缺乏对危险和风险的敏感性。

他们可能对矿井内的潜在危险过于习以为常,忽视了工作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事故的发生。

1.2 管理体制薄弱煤矿的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

管理者对矿井内的安全风险没有充分的了解,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1.3 安全设备和技术不足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矿井内的安全设备和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例如,矿山的通风设备不完善,无法确保矿井内空气的流通;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不清晰,导致矿工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撤离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1.4 监管不力在事故发生前,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检查明显不力。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排查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

监管部门应负有重要责任,但他们未能尽到应尽的监督职责。

二、反思与改进措施2.1 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培训。

这包括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教育,强调对潜在危险的敏感性,培养矿工正确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对安全的警觉。

2.2 健全管理体制其次,需要改进和健全煤矿的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矿井内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3 加强安全设备和技术建设针对现有的问题,必须加强煤矿内部的安全设备和技术建设。

煤矿安全事故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王义江1’2,马文彬1(1.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摘要:针对当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形势,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特点,主要从煤层赋存条件、人才与安全管理、技术装备和安全监管等方面,讨论r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

基于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安全立法、人才培养、管理改革和国际交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煤矿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安全管理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消费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始终维持在70%以上。

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25.5亿t,仍然不能满足旺盛需求[1]。

面对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1.1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从世界煤炭开采的发展来看,发达国家都经历了生产事故的高发期。

如美国煤矿业也经历了一个从事故多发到加强立法和管理,最终进入安全生产收稿日期:2009一02—27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时期的过程。

美国煤矿生产事故多发期,是在生产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的20世纪初期,当时每年有数千人死于煤矿事故。

围烧煤矿生产,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越来越高。

其中最重要的是《矿业安全和健康法》,对所有矿业生产进行了全面和严格的规定。

《矿业安全和健康法》要求矿山安全和卫生署,对所有地下煤矿每年至少进行4次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将依法进行处罚直至关闭矿井。

安全标准的提高,为安全生产和减少伤亡奠定了法律基础。

分析事故原因,让所有人引以为鉴,也是减少事故和伤亡的有效手段。

美国加强煤矿安全立法、执法和各种教育工作,对减少煤矿事故起到了明显作用。

1976年以来,美国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严重煤矿事故仅有13起,平万方数据均两年发生一起。

2024年煤矿安全科的事故反思总结范文

2024年煤矿安全科的事故反思总结范文

2024年煤矿安全科的事故反思总结范文标题:2024年煤矿安全科的事故反思总结引言: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不仅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24年的某省煤矿安全科事故,再次敲响了我们警钟。

本文拟对该事故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以期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一、事故背景和原因分析:该事故发生时,煤矿安全科负责人员未能有效地监测和管理矿井的安全运营,导致了一系列事故发生。

主要原因包括:1.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煤矿安全科在安全管理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安全责任不明确、监测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 管理人员不作为、不负责:安全科负责人员在履行职责上存在漠视安全、推诿扯皮等行为,对安全问题缺乏敏感性和责任心,导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3. 缺乏全员安全意识:全体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工作不到位,对操作规范和安全程序的执行不到位,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4. 培训和教育不充分:煤矿安全科在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员工缺乏安全技能和知识,难以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

二、事故反思及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煤矿安全科的安全管理制度,确立明确的安全责任体系和监测设备,强化矿井的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实现事故隐患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2. 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安全科负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教育等方式,增强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减少事故的发生。

4. 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注重煤矿安全科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安全设备和工具,保障工作的安全进行。

5. 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成立监督和检查机构,加强对煤矿安全科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运行。

2024年煤矿事故案例心得小结范文

2024年煤矿事故案例心得小结范文

2024年煤矿事故案例心得小结范文标题:2024年煤矿事故案例心得小结引言:2024年是中国煤矿行业的关键一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多起煤矿事故,这些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不容忽视。

通过对这些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进一步改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一、事故概况:2024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与非煤突出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该煤矿位于山西省,事故发生时该矿正在进行一次生产突击检查,这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事故原因分析:1.管理体系不完善:事故发生的煤矿存在许多隐患,如设备维修不及时、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排查整改不彻底等。

这些问题反映出该煤矿的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2.安全意识淡薄:在该煤矿中,存在一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

例如,矿工在作业中存在违章操作、无视安全规程等行为,这使得事故的发生几乎变成了必然。

3.技术装备滞后:事故发生的煤矿的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

一些重要的安全设备缺乏维护和更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4.应急救援准备不足:该煤矿在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措施不足,没有充分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导致事故的扩大。

三、事故心得体会:1.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煤矿安全管理是防范事故的基础,只有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煤矿企业应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推进技术装备升级: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技术装备的滞后有关,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安全监测、预警和控制设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加强应急救援准备: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2023煤矿事故分析报告

2023煤矿事故分析报告

2023煤矿事故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对2023年发生的煤矿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总结事故原因和经验教训,提出预防措施,以确保未来的煤矿作业更加安全。

事故背景2023年2月,某煤矿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重伤。

该煤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国有煤矿,拥有先进的矿井设备和专业的作业人员。

然而,该事故的发生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经过调查分析,事故的起因是一台重要的矿井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导致煤矿的正常作业受到严重影响。

这台设备是用于矿井通风和瓦斯抽放的重要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矿井内积聚的瓦斯泄漏和通风不畅。

2. 管理不善在事故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管理不善的问题。

首先,矿方在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

其次,对于矿工的培训和操作规程的执行不到位,也存在一定责任。

3. 安全意识淡薄另外一个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矿工的安全意识相对较弱。

虽然该矿在安全培训和宣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矿工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遵守程度和安全操作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事故经验教训1. 设备维护与保养煤矿的设备维护与保养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本次事故表明了设备故障对生产安全的严重影响。

煤矿应加强设备巡检,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制度,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

2. 管理体系完善事故调查揭示了管理不善对事故发生的重要影响。

煤矿应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制度完善,各项管理流程规范运行。

此外,应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和交流,提升其管理水平。

3. 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

煤矿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矿工的监督检查,严肃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预防措施建议1. 强化设备监测与维护煤矿应加强对关键设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设备。

2024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范文

2024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范文

2024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范文标题:2024年煤矿事故反思总结引言:2024年,我国煤矿行业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起事故震惊了全国,也使我们深刻反思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起事故进行反思总结,提出改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事故背景和原因:2024年煤矿事故发生在某省的一座大型煤矿。

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体制松散:煤矿管理体制中责任不明确、管理部门分散,导致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沟通。

2.安全设备不完善:煤矿的安全设备和装备更新缓慢,缺乏先进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限制了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差,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面对突发情况时无法有效应对。

4.安全监管不力:相关监管机构在事故预防和监管力度上存在不足,监管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煤矿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二、事故教训和反思:本次事故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课,我们应从中吸取以下教训和反思:1.加强煤矿安全意识: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员工明白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2.优化煤矿安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和权限,加强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体系,在各级管理机构之间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

3.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加大煤矿安全设备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力度,提高煤矿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加大煤矿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引进先进的安全监测和预警技术,提前发现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4.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煤矿安全监管的力度,确保监管的全面覆盖和及时性。

加强对煤矿的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煤矿要及时关停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从源头上减少事故隐患。

矿山事故致因理论及安全风险管控

矿山事故致因理论及安全风险管控

矿山事故致因理论及安全风险管控发表时间:2021-01-07T06:46:35.15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8期作者:巫能锦张瑞[导读] 系统安全理论。

该理论应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考查事故的原因,提出了“没有事物是绝对安全的”“危险只能控制不能根除”“事故是必然的,降低事故必须从减少和严控未遂事件开始”等理念,特别强调管理延伸到全生命周期。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摘要:随着国家对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不断推进,做好矿山安全风险管控成为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重中之重。

本文基于矿山事故致因理论的角度,对矿山风险和事故的预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策略进行分析,最终目的是要达到“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有效遏制事故发生。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安全风险;管控策略1矿山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1)系统安全理论。

该理论应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考查事故的原因,提出了“没有事物是绝对安全的”“危险只能控制不能根除”“事故是必然的,降低事故必须从减少和严控未遂事件开始”等理念,特别强调管理延伸到全生命周期。

(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不正常或不期望的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屏蔽能量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因此,可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3)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又称多米诺理论)。

该理论把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不良环境或先天遗传造成人的缺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便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4)轨迹交叉理论,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会造成事故,避免事故的要点是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

(5)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该理论认为少数人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基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正式版基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的现状,解释了我国煤矿企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基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并根据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模型。

关键词:煤矿安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事故致因模型1.我国煤矿安全的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采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但安全工作却相对落后,致使各类事故接连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资料显示,20xx年在全世界产煤大国中,美国的百万吨死亡率己下降到0.035左右,德国为0.04,南非为0.3,印度为0.27,澳大利亚为0,而中国20xx年的这一指标值为2.81,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安全监察局统计,每年我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均40起以上。

目前经过积极采取各类措施,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xx年我国共发生煤矿安全事故1687起,死亡2535人,百万吨死亡率第一次降到1以下,约为0.892,但据中国安监总局透露,20xx 年中国煤矿事故起数仍为1403起,死亡人数高达2433人。

可见,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仍然非常严峻,主要产煤地煤矿事故频发,矿难伤亡人数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既有引发煤矿矿难的客观直接原因,如违背煤炭开掘规律,盲目蛮干,超负荷生产;也有间接原因,如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技术设备不足;还有客观上的自然因素,如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就业环境恶劣等;然而对事故的统计结果显示,多数事故是由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层的决策失误或者企业管理因素(如企业组织程序、企业文化和规则)等因素,即人的因素造成的[1]。

国内外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在所发生的事故总数中70%~9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

在对现代工业企业事故的统计中,由人因直接或间接所引发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在一些大型的灾难性事故中,这一比例也高达70%~80%。

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中,高达97.67%的事故是人为因素事故所导致的,其所占比例远高于由其它因素引发的事故所占的比例[2]。

基于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的现状,为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本质安全管理”这一管理理念随之提出。

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本质安全管理是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煤矿本质安全是一种“不断追求系统安全极限”的管理理念,即在相对可靠的技术、设备及环境下,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方法,消除导致煤矿系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使煤矿灾害与事故发生率降至极低的、可接受的限度[3]。

2.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及其构成因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是实现人、机、环境、管理的统一。

通过强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严格管理流程、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推行精细化管理,把风险管理技术和人的行为管理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之中,使员工职业健康、环境保护、全面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得到紧密结合。

其构成要素为:人、机器、环境、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陷、管理无漏洞,达到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在其构成因素中,人的因素主要包含人员的生理、心理、技术素质及安全价值观;机器的因素主要包含生产设备的新旧程度、有无自动抗干扰能力、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机器运行的稳定程度;环境的因素主要包含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噪音、粉尘、有毒有害其他浓度等因素;管理的因素主要包含在生产作业中协调人、机、环境诸因素,实现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4]。

2.2四大构成因素相关性分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因素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人员的方面看,人员因素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机器设备、环境、管理三个因素的安全效能的发挥。

本质安全体系的人员对工作流程产生良好的作用,达到标准作业的要求,使人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从而促进机器设备安全性能的改进、促使环境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煤矿生产持续保持安全状态。

(2)从机器设备方面看,机器设备本质安全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重要保障。

经过本质安全型人员的作用,机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人员的安全,使环境免受各种污染和管理作用更有效的发挥。

(3)从环境方面看,良好的环境能使人的行为和机器设备的状态达到良好的融合,使之运作更加协调、高效、有序。

(4)从管理方面看,要确保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追求管理的科学高效,使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得到最优的配置,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资源的有效性。

3.基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事故致因分析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因素分析,得出人员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机器、环境、管理的发挥,结合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条件。

这就是煤矿事故原因分析中被广泛研究的“事故致因理论”。

3.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causing Theory)是从大量的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来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先后出现了十几种事故致因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理论之一的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建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的概念,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3.1.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通过研究事故致因理论,在继承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了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人员的伤害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由人的缺点所造成;不良环境或先天遗传因素又是诱发人的缺点的主要原因。

这一事故致因过程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后,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即相继发生,直至产生伤害[5]。

该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88%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0%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还有2%是由于不可控因素造成的。

同时,他认为即使有些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其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人的错误所致。

于是海因里希强调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事故连锁中的一块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根据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矿事故中的70~80%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

因而,可以认为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关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分析是符合煤矿事故发生规律的。

3.2煤矿安全事故致因模型根据海因里希的理论,他把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完全归因于人的缺点,包括性格上的先天缺陷和知识技能的后天不足,进而追究人的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遗传造成的人性格上的先天缺陷是难以控制的,造成后天知识和技能不足的社会环境因素过于笼统,难以直接用于煤矿事故分析和预防。

另外,对直接原因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中缺乏前一层的致因。

同时,在煤矿事故中,一些环境因素包括瓦斯爆炸、顶板突出、渗水透水、气体中毒、煤层自燃等也常常是造成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按照海因里希的理论,所有直接原因的上层原因皆为人的缺点,单纯以人的缺点来直接解释所有的不安全状态,不完全符合现代安全管理的系统论思想,难以实现对煤矿事故的全面控制。

图1 煤矿安全事故致因模型在基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事故致因模型分析中,不仅分析了事故原因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还引入了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从而更全面地诠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首先,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煤矿职工人员自身的缺点,如个人素质低、生产技能差、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抱有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等等,因此职工在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实施一些不安全行为,从而直接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

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是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据20xx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调查,在我国30万吨以上大中型煤矿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2.67%,大专以上只占5.44%,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0.3%[6]。

可见,人员的自身因素会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其次,由于机器设备陈旧和老化、设备长期失修、安全性能差、安全防护设施不足等,导致了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为煤矿事故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使煤矿事故的发生成为可能。

即物的不安全间接导致了人员作业操作中的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如20xx年6月20日发生在黑龙江鸡西矿务局城子河煤矿的造成115人死亡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其原因就在于对通风扇乏必要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导致在人员在煤矿作业中局部通风扇停止运转,造成局部瓦斯积聚,从而引起瓦斯爆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再次,我国煤炭生产作业的自然环境复杂恶劣,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职工人员容易受到渗水透水、煤尘中毒、顶板掉牙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且作业面过于集中、通风不畅、照明不足等,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

以20xx年数据为例,全国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2364起,死亡2766人;共发生水害事故162起,死亡516人[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