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学大纲
《比较政党制度》教学大纲
![《比较政党制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38a7b226fff705cc170a78.png)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以理论书籍阅读为主,结合自身实践,掌握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考查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 3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期末考 试占 70%。
三、课程进度表
学
周次
课程内容
时
1.
1:绪论 比较与比较政党制度
3
2.
2:西方政党与政党制度
3
3.
2:后发国家政党制度
3
4.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政党理论 3
5.
3: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
3
6.
3:西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3
7.
4:西方国家主要政党理论
3
8.
4: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3
1993 年。 18. 刘建军,陈超群主编:《执政的逻辑:政党、国家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年。 19. (德)埃弗哈德·霍尔特曼(EverhardHoltmann):《德国政党国家解释、发展与表
现形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20. 吴江,牛旭光:《民主与政党》,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年。
9.
4:西方政党制度的新发展
3
10. 5:中西方政党与议会的关系
3
11. 5:中西方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3
12. 5:中西方政党与人事、司法及军队的关系
3
13.
14.பைடு நூலகம்
15.
16.
《比较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2ff946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5.png)
课程名称比较政治学Comparative Politics课程代码113102201335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比较政治学是对不同国家(区域)、不同政治体制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学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议题领域等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学生开拓学术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为其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
Comparative Politics is a basic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arative politics is the concept,theory and method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phenomena and political proble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regions)and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arative politics,such as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research methods and topic fields,so as to broaden their academic horizon,further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bility,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independent academic research.2.设计思路-1-本课程引导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同学全面了解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内容,掌握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体系。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讲稿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62550679563c1ec5da71e3.png)
(1)核心内容 (2)结构系统 (3)行政制度
行政权力体制 法定性规则 内层 中层 外层 行政思想或观念 行政主体 政稳为要——嫡长子世袭制 2.行政制度的一般特征 (1)环境制约性——社会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文化 (2)鲜明的阶级性 (3)效力的强制性 (4)形式的多样性
(三)行政制度的特征 受环境制约。是自然长成?还是人为设计的? 形式多样。 具规范与强制力。 高度的政治性。 (四)行政制度的作用 规范行政权力运作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实现公共管理职能
国内有关行政的观点: (1)夏书章:‚行政是行使国家权力的管理,凡不属于 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便不属于行政。‛‚应将以行 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的活动成为行政。‛ (2)傅明贤:行政‚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独立活动,而 且包括与行政机关相联系的一部分立法活动、司法活 动。‛ (3)周世逑:‚所谓行政,就是国家行政部门为实现代 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目的和任务,而对所属的国家 职能和国家事务的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 (4)谭健:行政‚是国家行政部门管理国家事务、政府 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活动。‛ (5)唐代望:‚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是管理整 个社会的,不仅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而且包括 立法、司法以及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
公共领域的层次性
公共领域 层 次 具体内容
一般性公共领 域(市场不能 发挥作用的领 域)
特殊性公共领 域(联系经济 发展水平和市 场发育水平)
第一层次
国家安全、公共秩序、法律、公共工程与设 施以及公共服务等(古典主义的观点) 经济的外部性、垄断、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信息不完全等(凯恩斯时代的主张)
(3)怀特(Leonard D.White):‚行政是完成或实现 一个权力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运作,即对 其部属所采取的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4)古利克(L.Gulick):‚从工作着眼,行政就是 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 预算七种职能。‛ (5)费福纳(John M.Phiffner):‚行政就是一些人 为完成政府任务所做的协调努力,‛‚是集体努力与 合作的艺术。‛ (6)魏劳毕(W.F.Willoughby):‚行政是政府组织中 行政机关所管辖的事务。‛ (7)西蒙(Herber A.Simon)、史密斯伯特(Donald W.Smithbert)、汤普森(Wietr A.Thompson):“行 政就是通力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集体行动。‛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PPT课件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920cf13186bceb19e8bb7a.png)
第二节 比较研究的基本范畴
1 政治 政治学之父亚里斯多德
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 人类生来就有合群的性格,所以能不 期而共趋于这样高级的(政治)组合, 然而最先设想和缔造这类团体的人正应 该受到后世的敬仰,把他们的功德看作 是人间莫大的恩惠。
什么是政治?
马基雅夫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 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政治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 响权力的分配。”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 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 政治。 奥克肖特: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全面管理的进 程。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 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 (1)主权在民 (2)保护私有财产 (3)法治 (4)分权与制衡 (5)保护公民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 (1)主权在民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框架体系 二、比较研究的基本范畴 三、政治制度比较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框架
一、研究对象和框架 研究对象: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当 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西方:地理概念(西欧、北美);政治 概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比较研究的框架体系
4、政治制度的发展
一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演变,是该国具体国情的产 物,包括历史的因素和现实的因素,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 成的,不完全单纯取决某一人,某一团体或某一阶级的主观 愿望。被统治者对于政治制度的发展,同样起着巨大的影响。 政治制度不可能始终不变,为了达到政治统治的目的, 为了适应治理国家的需要,统治阶级必须不断作出调整。推 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 展进步,适应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发展进步,因而不可能存在 一种绝对理想的,能适合所有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的政治制 度。因此,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只能期求一种能适应自己 当前国情和时代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只要它能有利 于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具体地讲,在同一政治制度框架下,各国的政治体制, 一国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是不完全相同的。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教学具体安排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教学具体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1cb9f2a984868762caaed5e7.png)
2006级专本连读本科阶段公共管理专业《中外行政制度比较》教学具体安排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国家权力体系或者是国家机构系统、国家的职能的实现层面等而言,关于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定性规则即行政制度,都是构成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比较行政制度就是以世界各国的行政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该门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英、美、法、德、瑞士、日等国以及中国的行政制度,介绍了政府的类型及其特征、各国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政府行政过程等基本理论问题。
学习本课程应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讲求科学的方法,把握政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行政制度与我国行政制度的本质区别,正确认识各国行政管理的一般性规律与特殊性规律的关系。
开设《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课程,有助于学员了解政府管理制度的理论知识,提升对政府制度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员探索比较政府制度的学科体系,繁荣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有助于学员借鉴和吸收外国政府制度中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政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二、学习书目本课程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张立荣著的《中外行政制度比较》为教材。
三、学习时间本门课程以自学为主,同时辅之以适当的面授教学。
教学总学时96学时。
其中面授辅导20学时(5次);电教辅导或者教师串讲4学时(1次);讨论4学时(1次);自学36学时;作业22学时;复习考试10学时。
四、教学安排教学分三个单元进行。
第一单元(一)学习时数:20学时。
(二)学习内容:第一章、第二章。
(三)学习重点:1、行政的概念;2、行政制度的特征;3、行政制度的地位和作用;4、内阁制政府及其特征;5、总统制政府及其特征;6、国务院制政府及其特征;7、中西方政府制度的区别。
(四)教学安排:面授1次,共4学时;自学10学时;作业6学时。
中外司法制度之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司法制度之比较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96d908d680203d8ce2f248b.png)
《中外司法制度比较》教学大纲Comparison On Chinse And Foreign Judicial Systems 课程编号:0301010660101学时:32 学分:2.0适应对象: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刑事诉讼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类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外司法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关注司法制度的建设和司法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司法制度与世界各国司法制度的一般惯例接轨。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司法制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了解中外司法机关的性质、地位、职权、工作人员、活动原则及工作程序等各方面制度,了解中国共产党组织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的领导而不是干涉关系、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分权和相互制约关系,了解审判制度(包括法院的外部独立和内部独立、法院与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及党组织的应有关系尤其是制约关系、法院的人事权和财政经费问题、法官资格和法官保障制度及惩戒制度、法官考试和培训制度、陪审制度、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审判监督制度等)、检察制度(包括检察院的独立、检察院与行政监察部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司法行政机关等的关系、检察院与党组织和权力机关的关系、检察院的人事权和财政经费问题、检察官资格和检察官保障制度及惩戒制度、检察官的考试考核和培训制度、审判监督制度等)、律师制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一、司法制度的要领和特征二、司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三、司法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四、司法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司法制度的要领和特征;司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司法制度的要领和特征;司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比较政治制度教案1PPT课件
![比较政治制度教案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ba62c9168884868662d651.png)
1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9
▪ (3)政治必然要涉及到权力问题。权力是政治生活中的 一个核心要素,它是政治主体得以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和 保障。
▪ (4)政治离不开意识形态,政治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思想 为指导。通过自身活动,通过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和实 施决策的形式,政治活动再现了对某种价值的信奉和追求。
4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的定义 ▪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
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但政治 及政治制度对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同时它也认为, 从根本上讲,政治关系是基于经济关系之上的阶级与阶级 之间的关系。 ▪ 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 国家政权问题被马克思主义视作政治的核心。
3
政治的基本要素:
▪ (1)政治是发生在一个共同体中的活动,“是人类为有 意识地去理解和解决集体生活和集体组织的种种难题而作 的尝试。”其主体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
导论:研究对象和意义 ▪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
政治制度,比较则是指研究视角、 方法和范围。他研究的是古今中外 各种类型的政治制度,对其进行纵 横上下的比较,包括比较的标准尺 度、各种政治制度的共性和某种政 治制度的个性,以及进行比较的观 点和理论的研究。
1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的定义
8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
▪ 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狭义而言就是政权的组 织形式。一般说来,政治制度研究总是具 体的、个别的,如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 治制度、或某个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而 比较政治制度则是把两个甚至几个国家的 某种制度综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17661752ea551810a68727.png)
<<比较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比较政治制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先修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比较政治制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研究政制思想的发展流变、近代政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对议会制政府制度和总统制政府制度进行综合比较,并对其中的代表性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特别研究。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形成的思想和原则、当今世界政治制度的类别和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制度比较的方法,分析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一)政制观念的流变与政制发展的规律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制思想及其历史意义2.自然法理论与西方的政制发展教学要求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制思想;理解自然法理论的发展流变;掌握自然法理论对近代西方政制的影响。
重点:亚里士多德的政制思想,自然法思想对近代西方政制的影响。
难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流变(二)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与人权保障原则2.私有制与财产权保护原则3.共和、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原则4.分权制衡与有限政府原则教学要求掌握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原则的历史意义以及在近现代政制中的体现。
重点:人民主权的法律、政治和对外意义;人权概念以及人权保障原则的政制体现;财产权保护原则的内容及其政制体现;民主、共和、法治的概念以及三者在政制中相统一的重大历史世界意义;西方分权理论的发展及其政治实践。
难点:人民主权的含义;民主、共和与法治的统一。
(三)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制度1.代表制政府制度2.普遍自由的选举制度3.竞争性政党制度4.政客与官僚有别的人事制度5.政府体制内外普遍的监督制度教学要求了解代表制政府制度的设置、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掌握普选制发展的历史过程、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方式的特点、多数当选制与比例代表制的特点以及选举的保障制度;掌握政党的政治功能、西方国家主要政党体制形式、政党关系以及政党发展趋势;掌握政务官与事务官区别、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制;掌握政府体制内外的监督形式、监督机制及其特点。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18fa2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2.png)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摘要】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的制度框架、权力分配机制、人民参与程度、治理效率和政府责任体系等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研究对象选择和研究方法确定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启示,探讨可借鉴之处和差异之处,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和共同点,为各国政治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制度框架、权力分配、人民参与、治理效率、政府责任、启示、借鉴、差异。
1. 引言1.1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重要性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特点,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在权力运作、人民参与、治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劣之处,进而思考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我国政治体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政治格局,把握国际政治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政治制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作用,加深对国际政治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维切入点和启示,有助于促进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进步。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政治制度的不同类型和模式,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运作和效果。
在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我们可以选择各种政治制度类型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选择研究对象时也需要考虑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往往受到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在比较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政治制度的塑造和演变的影响。
还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力,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教学具体安排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教学具体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d9a8d70e7375a417866f8fc4.png)
2007级五年制本科班法律专业《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教学具体安排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公务员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历程较为短暂,公务员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外公务员制度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也有共同性的方面。
研究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性,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本质,认识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和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员掌握我国公务员制度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现代各国政府人事管理普遍采用的公务员制度的基本规律,以及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
从而拓宽知识面,增强行政管理理论修养,进一步增強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信心。
二、学习书目本课程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张骏生编著的《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为教材。
三、学习时间本门课程以自学为主,同时辅之以适当的面授教学。
教学总学时80学时。
其中面授辅导20学时(5次);电教辅导或者教师串讲4学时(1次);自学26学时;作业20学时;复习考试10学时。
四、教学安排教学分三个单元进行。
第一单元(一)学习时数:24学时。
(二)学习内容:第一至四章。
(三)学习重点:1、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范围、概念、内涵,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我国公务员法立法宗旨、特点和创新;2、西方公务员权利与义务,西方公务员权利保障机制,我国公务员权利与义务;3、西方公务员任用制度,考任制含义和特点,聘任制含义、要求与任职资格,西方公务员选拔方式和我国公务员的选拔方式;4、职位分类的含义、特点、原则,品位分类的含义和特点,西方公务员职位分类与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差异。
(四)教学安排:面授2次,共8学时;自学10学时;作业6学时。
(五)思考题:1、简述事务官和政务官的含义。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专题研究》教学大纲-精选文档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专题研究》教学大纲-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030c14e0b1c59eef8c7b44f.png)
• 六、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 参考书目:
– 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 – 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 书馆2000年版; – 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3年版; – 张立平:《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9年版.
• •
一、导论:理论与方法 参考书目: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美)劳伦斯· 迈耶、约翰· 伯内特、苏珊· 奥格凳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 社2019年版; (美)罗纳德· H· 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程同顺:《当代比较政治学理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郑楚宣、刘绍春著:《当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周民锋主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曹沛霖、徐宗士:《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严家其:《国家政体》,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 俞可平:《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以来陆续出版; (英)戴维·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年2月; (美)罗伯特· A· 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美)查尔斯· A.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徐勇、高秉雄主编:《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日)田口富久治等:《当代世界政治体制》,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高中政治教案:了解中外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教案:了解中外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6c441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6.png)
高中政治教案:了解中外政治制度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中,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政治觉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政治教育尤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外政治制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合高中政治教育的教学案例,并展望未来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大纲、中外政治制度简介、中外政治制度比较、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中国和国外的政治制度;其次,在第三部分将对两种制度进行比较,从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分立与制衡以及公民参与与民主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在第四部分通过具体案例进行高中学生了解中国和国外政治制度的教学设计;最后,在第五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并对未来高中政治教育发展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详细的高中政治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政治制度。
通过对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分立与制衡以及公民参与与民主机制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政治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并为未来高中政治教育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
2. 中外政治制度简介:2.1 中国政治制度概述: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和政府组织形式。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有着重要的领导地位。
中国的政治体系包括三级代表大会制,即国家、省级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并负责决策事务。
中国还设立了行政、司法和监察等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并实施法律。
2.2 国外政治制度概述: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体制和组织形式。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2fdad9d0d233d4b04e6909.png)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005543课程中文名称:比较政治制度A课程英文名称: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总学时:5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学分:3.5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当今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在梳理清楚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一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代议制的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包括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人事制度、监督制度参与制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特点和运行机制有进一步的、更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形成理性和科学的认识。
教学任务:通过文献评述、专题讨论、个案研究等方法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变迁。
主要探讨的问题有:政治现代化的起源与发展道路,民主制的诸类型,文化变迁的模式及其政治含义等。
课程将结合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的介绍,帮助学生把握比较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了解这一领域的前沿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56学时)1.导论(8学时)1.1了解: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的发展历程1. 2 掌握: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3重点掌握: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概念和内容。
2.比较宪法制度(8学时)2.1了解:宪法的概念与特点,当代宪法的基本原则。
2.2掌握:现代西方国家宪法制度之异同。
2.3重点掌握: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宪法对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之规定。
3.比较议会制度(8学时)3.1了解: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构的组成形式和职权。
3.2掌握:议会的内部机构及运行机制。
3.3重点掌握:议会的议事程序和规则及其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开课学期:
学时:40学时学分:
教学方式:专题讲授、集中讨论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法学院
一、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政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课。
它以政治制度比较研究为内容,着重分析当代中西方国家代议制度、行政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各类政治制度的共性和个性。
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具体特点和运行机制有进一步的、更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从而对我国具体政治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形成理性和科学的认识。
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与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考核方式:专题讨论+学术论文。
二、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内容众多,教学时数有限(4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将依据政治学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支柱性内容择其重点组织教学内容。
第一讲绪论
本讲从总体上介绍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发展、意义作用和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重点: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作用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政治制度的概念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政治制度(1学时)
1、中外学界对政治制度的理解
2、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对中外政治制度进行比较(1学时)
1、制度比较擦亮政治的眼睛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山之石,为我所用
三、怎样进行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2学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二讲代议制度比较
本讲主要介绍了代议制度的一般理论,中西方代议制度在组织结构、功能效应方面的异同点,代议制度比较对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迪作用。
教学时数:10学时。
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中西代议制度组织结构比较,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
教学难点: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中西代议制度比较的启迪作用。
主要内容:
一、代议制度基本理论概述(2学时)
1、代议制度及其相关范畴
2、代议制度的基本特征
3、代议制度的基本功能
4、代议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中西代议制度组织结构比较(2学时)
(一)、共同点
1、在议员或代表产生方式上,都有各自认可的条件、按一定法律程序经选举产生,并按一定选民比例加基本数分配议员或代表的名额,而且都是届期制。
2、在议员或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上,都有提案权、讨论表决权、咨询权、言论免责权、人身自由保护权,承担向选民或人民负责的义务。
3、在内部组织结构上,都有一个负责召集和主持会议的指导机构,有一个大会负责组织和领导会务服务工作的秘书长,有协助审议的各种委员会和工作机构。
(二)、不同点
1、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履行职责的方式不一样。
2、在内部组织结构上,资本主义议会设置议长和议会党团,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设置常设机关,这是各自独存的。
3、在权力结构方面,资本主义议会只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机关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且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权机关。
4、在组织活动原则上,资本主义议会制是“分权制衡”,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是“议行合一”(或民主集中制)。
三、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2学时)
(一)、共同点
1、都行使国家的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以及重大事务决定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其实际功能效应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二)、不同点
1、职权范围不同
2、发展方向不同
四、讨论与思考(4学时)
1、不同国家的代议制度不可简单摹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的发挥取决于诸多因素。
2、借鉴西方议会政治的有益成果,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讲选举制度比较
本讲主要介绍了选举制度的一般理论,中西方在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等方面的异同点,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教学时数:8学时。
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选举制度及其相关范畴,普遍选举权原则和平等选举权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
教学难点:西方选举技术的构成及特点,中国选举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主要内容:
一、选举制度概述(1学时)
1、选举制度及其相关范畴
2、中外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选举的基本原则(2学时)
1、普遍选举权原则
2、平等选举权原则
3、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
5、等额差额选举原则
三、选举的民主程序(3学时)
1、选举组织与选区划分
2、选举方式与选举类型
3、选民资格与候选人资格
4、选举过程与选举监督
5、讨论与思考:从总统大选看美国的选举制度
四、借鉴西方选举技术,完善中国选举制度(2学时)
1、西方选举技术的构成及特点
2、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3、中国选举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第四讲政党制度比较
本讲介绍了与政党制度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分析了中西政党制度结构模式的异同点,比较了中西政党制度的功能效应。
教学时数:8学时。
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政党与代议机构、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模式比较,中西政党制度功能比较
教学难点:多党制,中国政党制度结构优化问题
主要内容:
一、政党制度及其类型(2学时)
1、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的涵义
2、政党制度的类型
3、学术争鸣:是否可以使用社会主义多党制的概念
二、中西政党制度结构模式比较(4学时)
1、政党制度的的内部结构,即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模式。
2、政党制度的的外部结构,即政党与其他政治实体的关系模式。
3、讨论与思考:政党制度结构优化问题
三、中西政党制度功能比较(2学时)
1、政党功能比较
2、政党制度功能比较
第五讲公务员制度比较
本讲介绍了公务员制度的一般理论,分析了中西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差异,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向以及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途径。
教学时数:8学时。
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中西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差异。
教学难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途径。
主要内容:
一、公务员制度的一般理论(3学时)
1、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
2、公务员制度的一般原则
3、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分析(3学时)
1、中西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差异
2、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向
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途径
三、专题讨论:政治行政生态环境对公务员制度的制约(2学时)
机动学时:2学时
三、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课程教材:
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郑楚宣刘绍春著:《当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2、主要参考书:
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商务印书馆,2000-2003年出版。
曹沛霖陈明明唐亚林主编《比较政治制度》/面向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俞可平主编《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周民锋主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王长江主编《世界政党比较概论》,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赵心树《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田穗生等:《中外代议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第1版。
2008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