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的使用与维护)

合集下载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维护讲课讲稿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维护讲课讲稿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维护(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短期输液治疗,一般成人使用不超过72~96小时,每天需对置管部位进行评估,如出现静脉炎、局部感染、导管故障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

留置针不作为常规采集血标本通路。

(二)选择原则在满足临床治疗的情况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留置针,以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三)置管部位1、选择粗直、富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

成人一般选择分布在上肢的背侧和内侧面的血管,包括手臂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

应避开距距离手部约4~5厘米的内侧面,以免引起疼痛及对桡神经的损伤。

2、通常从患者非惯用手臂开始穿刺,避开关节、触诊疼痛区域,受损血管、静脉瓣位置、计划手术区域。

3、成年人中下肢静脉不应作为常规穿刺部位,避免发生组织损伤、血栓性静脉炎及溃疡的风险。

4、穿刺部位避开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患侧、放射治疗或淋巴结水肿的上肢末端、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肢。

(四)慎用或禁用范围静脉推注或滴注持续性刺激性药物、发泡性药物、肠外营养液、pH<5或>9的药物、渗透压高于600mOsm/L的液体,以免发生渗漏损伤。

(五)冲封管1、冲管目的预防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防止血液回流造成堵塞、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2、冲管(1)冲管液的选择:一次性预充式冲洗剂是冲管和封管的首选。

推荐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

不限制水盐摄入的患者取0.9%的氯化钠溶液5~10ml,小儿或限制水盐摄入的患者取0.9%的氯化钠溶液3~5ml.最小冲洗量为导管内部容积量的两倍。

(2)冲管时机:输注两种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停止输液或停止输液后6~8小时冲管一次。

(3)冲管方法:脉冲式3、封管(1)封管液的选择首选一次性预充式冲洗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指出:成人和儿童患者每次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后都应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封管,其次可选用稀释的肝素钠溶液。

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ppt课件

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ppt课件
冲式封管
21
正确封管
1、封管液配制:
即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钠1.25wu/支不超过0.16ml (0-10单位∕ml)
正压封管:针尖留在肝素帽内少许,脉冲式推 注封管液剩1-2ml时,一边推注,一边拔针头
(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 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肝素钠溶液3~5ml,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压,按压时应沿血管纵行按压,时间为5分钟。
29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 1皮下血肿
二. 2液体渗漏 三. 3导管赌塞 四. 4静脉炎 五. 5静脉血栓 六. 6感染
30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 皮下血肿 原因:1.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
2.技术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 稳等,往往容易使置管针穿过血管壁 而形成皮下血肿。 3.拔针时按压不正确。 措施: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 率,拔针时正确按压。
31
一. 2、液体渗漏 原因:1.操作不当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
2.导管滑出血管外未及时发现 3.患者自身如素因贫血、胶体渗透压低 4.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 完全进入血管内 措施:护理人员除加强训练外,应妥善固定 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输液过程加强巡视。
32
一. 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嘱病人保持输液肢体 与心脏平齐或抬高,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 服勿过紧不可在穿刺肢体测血压,避免影响局 部血液回流。并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合理选择血管,尽量选择较粗,弹性较好的血 管,避免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腕和手背 肘窝部位的血管输液,不用末梢循环差的血管; 避免在患侧肢体上进行穿刺;严格掌握输液速 度和方法,对于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血管活性药物等,输液速度要慢;如 输入粘稠度较大的药物,如20%甘露醇、脂肪 乳等,输入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一般液 体输液速度可稍快。

留置针的使用与维护)ppt课件

留置针的使用与维护)ppt课件

11/26/2018
五、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 1、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而且每周需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 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 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 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 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 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 2、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 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为下肢静脉瓣 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 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国内型号 国际型号 流量 常用颜色 临床用途
18G
12#
76 ml/min
快速、大剂量输液,常规 手术、输血 常规手术/输血,常规成人 ml/min
33 ml/min
常规成人/小儿输液,小儿 静脉
小儿静脉,常规小儿静脉
24G
5.5#
22 ml/min
注:留置针的大小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 选择不同的型号。
11/26/2018
谢 谢
11/26/2018
11/26/2018
并发症——导管堵塞
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封管不正确有关。正确冲管与封管、采取 延长管U型固定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 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 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 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留置针日常维护与管理

留置针日常维护与管理
u 考虑使用固定装置 (IV) 不要依赖血管通路装置敷料的固定作用:如: 标准无边缘透明半透膜(TSM)敷料或者纱 布和胶布敷料;缺乏证据证明其作为固定性 装置的优点。
精品课件
三、导管的固定
u 不要使用卷绷带 – 不能充分固定 – 掩盖并发症的指征和症状 – 破坏血液循环或输液速度
精品课件
具体固定方法
精品课件
二、外周静脉置管部位
• 避开手腕内侧、关节和疼痛区域,避免疼痛和桡神经损害; • 除非有必要,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 • 避开有开放性损伤、感染的远端部位;偏瘫侧肢体,因为它会导
致组织损伤,血栓性静 脉炎和溃疡(IV)
精品课件
三、导管的固定
u 固定方法 – 不影响对穿刺部位的评估 – 不影响血液循环或药物治疗
手腕掌面:正中神经。
神经损伤处理
• 如果感觉异常的症状,如放射性电击样疼痛、刺痛、灼痛、或麻 木感
• 应立即停止置入,并小心地拔除导管。 执行任何穿刺时,不使用皮下探测技术或者多次穿刺针或导管,
因为这会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
精品课件
堵管预防:
• 不相容药物/溶液相互接触,会增加沉淀,堵管风险 • 头孢曲松(罗氏芬、泛生舒复)——葡酸钙、格林氏等含有钙剂药物 • 舒普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多卡因 • FDP——强的松、阿乐欣、欧乐施 • 环丙沙星——青霉素、肝素 • 洋地黄——维生素D3 • 在每次输液前用不含防腐剂的0.9%的氯化钠(USP)充分地冲洗,或使用单独
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 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
精品课件
封管方法-正压封管
方法2(正压无针接头) 不需要正压封管的手法,由接头产生的正压排量保证血液不会回流 到留置针,断开注射器和留置针之后,再夹住输液夹

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

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

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
留置针是一种在血管内插入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或给药等操作。

以下是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护理步骤:
留置针操作方法:
1. 设备准备:准备好留置针、适当尺寸的导管和穿刺针、消毒液、无菌手套、无菌巾等。

2. 消毒准备:将留置针的连接部分(近导管的部分)用适当的消毒液擦拭,同时将留置针周围清洁消毒。

3. 穿刺操作:戴上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用穿刺针穿刺进入静脉或动脉,保持穿刺针稳定。

4. 导管插入: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同时慢慢将穿刺针拔出,使导管留在血管内。

5. 固定导管: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以防止导管的移动。

6. 连接设备:连接留置针和输液、输血或给药设备,确保连接处无泄漏。

留置针护理:
1.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保持留置针的通畅:确保留置针通畅,如遇到阻塞或困难插入,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3. 保持留置针周围清洁干燥:每日清洁留置针周围皮肤,用清水轻轻擦拭并保
持干燥,避免感染。

4. 定期更换留置针:根据医嘱及留置针的情况,定期更换留置针,避免滞留时间过长导致感染。

5. 建立和维护合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包括留置针插入部位的观察和护理、留置针使用期间的降低感染风险的护理等。

以上是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护理步骤,操作时请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医护人员的指导,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广泛用于化疗、营养支持、输液等治疗。

操作不当或忽视维护可能会导致静脉留置针相关的感染、堵塞、脱落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了解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维护很重要。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环境准备在操作前需要准备好操作台及其上的设备,并做好消毒工作:•准备干净、无菌的手术器材•消毒手术台,包括地面、手术灯、手术麻醉器等•洗手,穿戴无菌手术服、手术帽、口罩和手术手套操作步骤1.选择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静脉丰富的前臂或手背作为穿刺部位,也可以根据患者需要灵活选择。

2.消毒部位:用带有酒精的棉球擦拭穿刺部位,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3.穿刺:用针头穿透皮肤,进入静脉,并将导管插入血管内。

4.固定导管:将导管用透明胶布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5.连接输液装置:将医生开具的输液器与导管连接起来。

注意事项•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药物使用、过敏史等信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操作者应当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操作中应当保持干净、无菌的环境,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操作后应当对环境、设备和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避免污染和二次感染。

静脉留置针的维护静脉留置针的维护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导管插头换药导管插头是与输液器连接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为了避免感染,每3~7天需要更换一次导管插头,具体操作如下:1.彻底洗手,穿戴无菌手套。

2.取下旧的导管插头,并将操作部位擦拭干净。

3.打开无菌包装,取出新的导管插头。

4.用碘酒或酒精液消毒操作部位。

5.将新的导管插头插入到导管的接口处。

6.将导管插头盖上保护套,连接输液器。

导管通畅维护导管畅通是输液治疗的关键,保持导管畅通的方法如下:1.注射用生理盐水(NS):每天一次左右,可防止凝血而导致的阻塞。

2.定期冲洗:每天换输液器时,用5ml的NS冲洗一下导管,避免输液器中的空气进入导管,也可保持导管通畅。

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

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

留置针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留置针是一种护理手段,通常用于下列情况:
1.静脉输液
2.输血
3.营养补充
4.化疗
5.监测中心静脉压等
以下是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
一、操作方法
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大致如下:
1.根据医嘱或病情选择留置针位置以及留置深度。

2.选择麻醉方式,在待留置部位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

3.消毒待留置部位。

4.针头的插入方式有多种,一般根据医生要求采用Seldinger技术或雷诺斯技术。

5.确认留置针插入深度、先进和退回情况等。

6.在留置位置四周贴上透明敷料,将留置针固定。

7.注射生理盐水保持留置针通畅。

二、护理措施
1.留置针需每天特别观察,检查留置针是否发生脱出,挂断,移位等情况,并观察注射位是否发红、肿胀等现象。

2.留置针的固定须保证牢靠,避免留置针活动过度。

3.使用留置针时需注意使用的注射器、输液袋、输液管等设备的清洁卫生。

4.留置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拆卸并注意清理消毒。

5.如果留置针需要更换,必须先准备好新的留置针、消毒剂、签名单,并将操作过程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中。

6.无论何时都必须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在执行任何操作前,必须彻底清洗双手并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手术衣,以避免污染留置针。

总之,留置针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护理手段,应该掌握其操作流程并合理地运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措施,确保留置针的安全有效使用。

留置针的使用与护理PPT课件

留置针的使用与护理PPT课件

问题一:穿刺失败
解决方案:熟练掌握穿刺技巧,选择 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型号,提高一次
穿刺成功率。
解决方案:妥善固定留置针,避免过 度活动,加强患者宣教,提高自我保 护意识。
问题三:静脉炎
问题二:留置针脱落
解决方案:定期观察静脉情况,避免 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如出现静脉炎 症状应及时处理。
留置针使用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管条件差的患者需要使用较软的导管等。
留置针的使用范围
总结词
留置针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反复输液治疗的患者。
详细描述
留置针的使用范围包括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如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等;需要反复输液治疗的 患者,如严重感染、危重病人等;以及血管条件差、难以穿刺的患者。留置针的使用可以减少反复穿 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提高护理效率,同时也方便患者活动和护理。
经验总结
留置针的使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建议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留置针穿刺技术 水平,加强患者宣教,提高患者对留 置针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留置针的使用与护理ppt 课件
• 留置针的基本知识 • 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 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 留置针的并发症及处理 • 留置针的使用案例与经验分享
01
留置针的基本知识
留置针的定义与作用
总结词
留置针是一种在血管内留置的针头,用于输液、输血等治疗。
详细描述
留置针是一种特殊的输液工具,由不锈钢制穿刺针和塑料针座组成,通过穿刺技术将针头插入血管内,然后通过 针座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以便于长期输液或反复输液治疗。留置针的作用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 血管,提高护理效率,同时也方便患者活动和护理。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维护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维护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简称PVC)是一种用于输注药物、输液和抽血的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

使用和维护PVC可以确保其功能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PVC的使用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一、PVC的使用1.选择合适的PVC:根据患者具体需求和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PVC,常用的尺寸为18G、20G、22G和24G。

2.准备工作:在使用PVC之前,必须做好洗手和穿戴干净的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3.消毒皮肤: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对插入点皮肤进行消毒,通常是使用酒精或碘酒进行刷洗,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擦干。

4.插入PVC:将插入点的皮肤稍微拉紧,迎着血流方向插入PVC,插入深度通常为3-5厘米,然后将PVC连接到输液装置。

5.固定PVC: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胶带固定PVC,确保其固定稳定。

6.设置输液:根据医嘱设置合适的输液速度和药物种类,并进行相应的监护。

二、PVC的维护1.每天检查:每天至少检查一次PVC的使用情况,包括穿刺点的外观和红肿、渗液、疼痛、温度变化等异常情况。

2.定期更换:根据医嘱和PVC的类型,定期更换PVC,通常为3-7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注意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相关症状,如发热、寒战、皮肤潮红、局部疼痛等,及时报告医生。

4.保持通畅:定期冲洗和注射生理盐水以保持PVC通畅,防止管道阻塞。

5.防止感染:严格遵守手卫生措施,每次操作前洗手,确保手套和操作器械的干净,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避免局部剪痛:如果患者出现渗漏、局部剪痛等情况,及时检查PVC是否插入正确,是否发生局部皮肤破损。

7.留置部位保护:避免PVC的插入点的摩擦和碰撞,保持插入点的干燥和清洁,避免被患者的衣物或其他物品拉扯。

8.防止器械误用:使用PVC时应正确操作并注意注射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输液过量或过慢。

9.及时拆除:当PVC不再需要使用时,应及时拆除,丢弃相关器械,避免过度滞留,造成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ppt课件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ppt课件
22
操作流程
2、封管方法: ①正压式封管法:封管过程中边推针头边推注封管液的
正压封管。 ②脉冲式封管法:推注过程中(推一下停一下),每推
注0.2ml,暂停1秒,再推注0.2ml,如此反复进行, 在注射最后0.5ml封管液时,边注射边向后拔针至完 成封管。 ③脉冲式正压封管法:上述两者合用,可使冲管液在导 管和导管附件血管内形成小漩涡,利于冲尽导管内的 残留药物,减少了药物在局部血管的滞留时间,减轻 了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刺激,同时形成正压防止血液
18
操作流程
贴膜固定技巧 一、操作三要点 1、无张力垂放 2、敷贴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二、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捏 2、抚平整块敷料—抚 3、边撕边框边按压—压
19
操作流程
贴膜固定流程
20
操作流程
21
操作流程
(十一)封管 1、封管液的浓度:10单位/毫升肝素钠。 使用注射器为10毫米注射器。
5
静脉留置针禁用范围
1、发泡剂刺激性药物 2、胃肠外营养液 3、PH值﹤5或﹥9的液体 4、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等渗240--
340mosm/L) 5、乳房切除术后、动静脉分流术、硬化的静
脉、不完整的静脉或皮肤
6
基本原则
选用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进行 穿刺。

16
操作流程
(九)撤出针芯 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速器 完全撤出针芯,直至针
尖完全被保护套覆盖, 保护套脱离针座。
17
操作流程
(十)固定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
敷贴固定横型固定。 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要高
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 Y型接口朝外 贴膜上注明操作者姓名、 留置日期和时间。

儿科静脉留置针操作与维护

儿科静脉留置针操作与维护

儿科静脉留置针操作与维护引言:儿科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用于给儿童输液、输血、补液等治疗的装置。

它的安置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维护,以保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

一、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2.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通常选择儿童手背或前臂的静脉进行穿刺。

对于较小的婴幼儿,可以考虑选择头部或足背的静脉进行穿刺;3.皮肤消毒:用无菌纱布蘸取适量的碘酒或乙醇棉球,将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时间不少于30秒;4.静脉穿刺:用大小适中的针头进行穿刺,一般选择21G或22G的静脉留置针。

儿童的皮肤较脆弱,需要仔细穿刺,避免过深或过浅;5.进针固定:进针后要固定好针头,以防意外拔出。

可以使用无菌胶布或透明敷料等材料进行固定;6.检查脉搏和血液回退情况:穿刺成功后,要检查儿童的脉搏和静脉回退情况,确保针头位置正确;7.连接输液管:将输液管的接头连接到静脉留置针上,并调整滴速和滴注物的温度等参数;8.输液监护:开始输液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静脉输液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二、儿科静脉留置针的维护方法:1.实施规范手卫生:每次处理儿科静脉留置针相关的操作前、后都应采取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包括正确地洗手和戴手套;2.检查留置针:每天检查儿童留置针的固定情况和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状况,确保针头没有松动或脱落,并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3.更换注射器:每次换药或更换输液袋时,都要更换注射器。

同时要注意注射器是否有封闭,以防空气进入静脉造成气栓风险;4.注射药物时注意安全:在给儿童注射无菌液体或药物时,要确保注射针头无气泡,避免气栓的发生;5.空中阻塞时处理:当输液过程中出现空气阻塞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将留置针顶端盖上,患儿左侧卧位,取热毛巾擦拭导管至阻塞处,再推注5%的葡萄糖液至留置针留置点处,然后按规范操作重建通路;6.结束使用时撤除留置针:在输液结束或不再需要时,要根据规范流程撤除儿科留置针,注意缓慢拔针并进行后续处理;7.记录观察情况:在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儿童的静脉留置时间、固定情况、输液情况、异常症状,以便随时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处理。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PPT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PPT

PART 02 常见并发症
预防:
① 选择柔软材质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② 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 ③ 熟练穿刺技术;充分的血液稀释,减慢输液速度; ④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PART 02 常见并发症
3. 导管堵塞: 血液或药物在静脉导管内形成栓子造成的堵塞。 预防: ① 间断输液或正压冲管; ② 掌握药物配伍禁忌,两种药物之间应冲生理盐水; ③ 定期观察液体输注; ④ 避免导管打折,正确选择穿刺点以及固定护理是基本要素。
置针脱出时立即用手压着针眼的上方并告知护士。 ③ 勿自行调节滴速。 ④ 局部皮肤保持清洁。 ⑤ 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
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⑥ 有注射局部皮肤或全身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⑦ 避免纱布潮湿,如有潮湿及时告知护士。
感谢聆听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2
请自行插入本院图片
PART 01 概念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一天,长者达27天。但具体留置时间一直 存在争议,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留置时间不应超过 3-5天。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得当,局部保持较好,无炎症反应可适 当延长留置时间。
请自行插入本院图片
请自行插入本院图片
PART 01 留置针的基本组成
PART 02 操作流程
请自行插入本院图片
5. 头皮针插入肝素帽
请自行插入本院图片
6. 排气
PART 02 操作流程
7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穿 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 以进针点为中心,皮肤常规消 毒,直径为6~8cm,穿刺前检 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
请自行插入本院图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输液、注射药物、采集血液等情况。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以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和效果。

本文将系统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一、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主要用于各类液体给药、营养输液、化疗、输血、采血等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留置针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和用药方案等进行综合考虑。

静脉留置针通常分为穿刺式、无针式、分岔型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留置针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1.穿刺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式留置针是静脉留置针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型号,它是通过穿刺皮肤和血管来完成留置针的插入的。

临床上穿刺式留置针的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各种输液、注射和采血等情况。

2.无针式静脉留置针无针式留置针主要是利用双翼状的穿刺引导器来完成留置管的插入,不需要使用针头穿刺,因此更加舒适和安全,对于小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尤为适用。

3.分岔型静脉留置针分岔型留置针是一种通过在管体下方设置分支通路,可同时供不同类型液体输注的特殊类型。

主要用于需要同时输注营养液、药物和电解质等不同类型的液体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二、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留置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规范,同时在留置期间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留置针的清洁留置针周围的皮肤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对于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关键。

在对留置针进行每日清洁时,应使用消毒剂对针头、注射口以及穿刺引导罩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

2.定期更换留置针定期更换留置针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

对于需要长时间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建议每周更换一次,对于需常规换药的病人更需要每次更换留置针。

3.观察留置针周围的情况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留置针周围的情况,包括感染症状、红肿、渗液等症状,如出现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留置针的使用原则及维护流程

留置针的使用原则及维护流程

留置针的使用原则及维护流程简介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静脉内置管,便于医务人员给患者输注药物或采集血液样本。

本文将介绍留置针的使用原则以及维护流程。

使用原则1.选择合适的留置针规格和型号:根据患者的静脉情况和需要输注的药物,选择合适的留置针规格和型号。

一般常用的规格有18G、20G、22G等,选择时要注意不要过粗或过细。

2.消毒准备:使用留置针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准备,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消毒时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用品,轻轻擦拭皮肤。

3.定位正确的静脉:在使用留置针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准确地确定静脉的位置。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观察静脉显露、使用压屏法等。

确保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可以开始插入留置针。

4.插入留置针:将留置针插入静脉中,插入角度一般为15-30度。

在插入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出现抖动或过度插入的情况。

插入后,注射器的活塞应能自由移动,表示留置针已插入到正确的位置。

5.固定留置针:插入留置针后,需要将其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使用透明敷料或胶布进行固定。

固定要求紧贴患者的皮肤,避免留置针过度移动或脱落。

维护流程1.定期观察留置针的外观:每天观察留置针的外观,检查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定期更换留置针:一般情况下,留置针需要每3-7天更换一次,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留置针的品牌而定。

更换留置针时,要注意手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留置针固定带的保持:在更换留置针时,要检查留置针固定带是否完好。

如果固定带松动或损坏,需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以保证留置针的稳定性。

4.注射药物时细心操作:在给患者输注药物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造成误注或漏注等情况。

在注射之前,要检查药物的标签和剂量,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保持通畅:定期检查留置针的通畅性,可以通过轻轻抽取一些血液或生理盐水来检查。

如果发现留置针通畅性不佳,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