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课学后感

合集下载

对比语言学读后感(共5则范文)

对比语言学读后感(共5则范文)

对比语言学读后感(共5则范文)第一篇:对比语言学读后感(共)对比语言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浅谈对比语言学——读《对比语言学综述》的感想《对比语言学综述》一文是王利众副教授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的研究方向是俄语语法学、对比语言学等,有感于自己的研究以及对比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紧密关系,因而写出了这篇文章。

文章全篇比较系统地、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对比语言学的前世今生,为刚刚接触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人提供了便利,便于他们对于学科的情况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文章分为三部分来介绍和展开。

第一部分是“对比语言学的产生及发展”。

通常接触某一个学科,就应当了解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杰出人物,从而对学科有一个历史纵深的印象,也能更好地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脉络。

文章开篇提到:“‘对比语言学’这一术语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于1941 年首先提出来的”;“美国语言学家拉多(R1Lado)在其1957 年出版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步骤。

”作为一个语言学的学科,它自己学科名称以及关键术语的提出,对于学科的独立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对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这两个比较密切、有一定联系的学科的区分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来说,语言学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时,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之一,当然也离不开比较,只不过这个分支中的“比较”和其他分支的“比较”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下面这个四象限图就比较完美的诠释了语言学研究的分支与各分支之间的不同。

在这里只简单论及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就位于象限Ⅲ,这一象限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是对不同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

因为它的学科性质,使自己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而对比语言学——我们今天论及的重点——则位于象限Ⅳ,它的研究方向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静态的(主要是现时状态的)比较,以便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惯。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手段等方面。

下面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词汇1. 词汇量和构词法中文和英文在词汇量和构词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是一个汉字文字,词汇量较大,而英语则是一个词汇量较小的语言。

中文的构词法主要通过字、词、词组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则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变换来构词,例如happy(高兴的)→ unhappy(不高兴的)。

2.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中文中的“家”和“爱”在词汇量和含义上都要比英文中的“family”和“love”更加丰富,反映了中文文化中对家庭和爱的重视。

二、语法1. 主谓宾的位置中英语语法结构有所区别。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为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

“我爱你”在中文中的表达为“我(主语)爱(谓语)你(宾语)”,而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主语)love(谓语)you(宾语)”。

2. 时态和语态的表示方式中英语言在时态和语态的表示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词语的搭配来表示,而英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来表示。

语态方面,中文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示,而英文中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则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三、语音1. 声调的区别中文是一个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而英语是一个非声调语言,重音的变化只会改变一个词的读音,而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中文中的“ma”可以根据不同的声调分别表示“妈”、“麻”、“马”、“吗”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只有一个读音,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2.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中英语言在元音和辅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的元音比较丰富,有多种单元音和复元音,而英文的元音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常见的单元音和复元音。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读了英汉对比研究这本书啊,就像在语言的奇妙世界里来了一场刺激的冒险。

首先呢,这书就像是一把超级放大镜,把英语和汉语这两种看似熟悉,实则暗藏无数奥秘的语言,放在一块儿仔仔细细地端详。

以前我看英语和汉语,就只是单纯地觉得它们是不同国家的人用来交流的工具呗。

但读完这书才发现,这里面的差别可不仅仅是单词和汉字的不同这么简单。

就说语法这一块吧。

英语那语法就像是一套严丝合缝的精密仪器,各种时态、语态、从句,就像仪器里一个个复杂的小零件,每个都有它特定的位置和功能。

比如说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后面还得加个“s”或者“es”,这就像是给这个精密仪器里的某个小齿轮设定了一个特殊的运转规则一样。

而汉语呢,语法就相对灵活得多啦,就像太极拳,讲究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

没有那些个复杂的动词变形,一句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行。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里,英语语法像是在走迷宫,每一步都得按照既定的路线来,而汉语语法更像是在大草原上漫步,方向对了就行。

再看看词汇方面。

英语单词那可真是个大家族,词源五花八门,有从拉丁语来的,有从希腊语来的,还有些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演变过来的。

而且啊,一个单词往往有好几个意思,就像一个人有好几张不同的面孔一样。

比如说“set”这个词,它能表示“放置”“一套”“确定”等等好多意思,在不同的语境里就得像个变脸大师一样迅速切换。

汉语的词汇呢,那也是相当丰富,但很多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形意义,感觉就像是一幅幅古老的小画。

而且汉语有很多近义词,虽然意思相近,但每个词的侧重点和使用场景又有点小区别。

这就像是给厨师准备了一堆调料,要根据菜品的不同精确地选用合适的调料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简直像两座不同的宝藏山。

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充满了那种冒险、探索、直接表达的精神。

他们的语言里很多表达都很直白,就像西方的建筑一样,一眼看过去就能大概知道结构。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读了英汉对比研究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后,我就像在语言的奇幻世界里经历了一场刺激又有趣的冒险。

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就觉得这两种语言像是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生物,偶尔有些相似之处,但更多时候是各有各的古怪脾气。

比如说吧,英语的语法就像个严丝合缝的精密机械,时态、语态、词性变化这些规则,一个都不能乱。

就像在搭建一座积木城堡,每一块积木(单词和语法结构)都得放在正确的位置,不然整个城堡(句子)就摇摇欲坠。

而汉语呢,就相对灵活多了,感觉像是流淌的水,虽然也有一些基本的语法框架,但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有时候语序变一变,句子的重点和感觉就会有些微妙的变化,就像水流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风景。

从词汇上来说,英语里那些长得像一串密码的单词,有些是从拉丁语、希腊语演变过来的,就像带着古老家族的徽章,每一部分可能都有特定的含义。

而汉语的词汇就像是一幅幅象形画,很多字一看就大概能猜到它和什么有关。

这也导致了英语里有些单词看起来特别复杂难记,汉语里则可能会有一些同音字或者近义词让人头大。

在句子结构方面,英语喜欢把重要的东西先说出来,就像一个急性子的人先把关键的事情告诉你,然后再补充细节。

比如说“She bought a beautiful dress in the shopping mall yesterday.”(她昨天在商场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先把“她买了裙子”这个主要事件讲了,再把时间和地点等细节慢慢道来。

汉语则有时候会先铺垫一些东西,把重要的内容留在后面压轴。

像“昨天,她在商场买了条裙子,可漂亮了。

”这里先把时间等背景说出来,最后才强调裙子的漂亮这个重点。

通过这次对英汉对比的研究,我就像是掌握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秘密通道。

在英语学习上,我感觉自己好像开窍了一点。

以前做翻译的时候,总是很机械地按照单词逐个翻译,现在知道了要考虑两种语言的习惯差异。

而且,我还发现这两种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的地方也很有趣。

比如说现在汉语里有很多英语的外来词,像“咖啡”“沙发”之类的,英语里也有一些词是受到汉语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言的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音素、音调和语音特点上。

中文的音节是以声母和韵母构成的开合音节和声调音节,其中的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而英文则是以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强调的是音素的组合和发音的规律。

中英语言的语音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中文更注重韵律和声调,英文更注重重音和语气的变化。

在日常交流中,中英语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发音不准和口音重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和练习。

中英语言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和成分排列上。

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修饰成分较多,且修饰成分可以灵活搭配。

英文句子则更注重主谓宾的固定结构和词序的规范,语法规则更加严谨。

中英语言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英文的时态和语态分布更丰富,而中文的语气和语态变化更多样。

在语法的使用上,中英文的差异也表现在缩略形式、疑问句、否定句等方面。

因此学习者需要重视语法的学习和差异的对比,以免产生句子结构不通顺和用词不准确的问题。

三、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源、构词、词义和用法等方面。

中文的词源较为古老和丰富,包括古代汉语、外来词汇和新疆词汇等。

而英文的词源较为多元和混合,包括古英语、古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中英语言的构词方式也有所不同,中文善于以意符合成词,而英文善于以词缀合成词。

在词义和用法上,中英文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同一个词在中英文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和用法,甚至有相反的含义。

中英文还存在一些文化差异,比如中文对家庭、学校、礼仪、饮食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而英文对科技、商务、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

因此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中英文的词汇,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英语专业《英汉语言对比》教学现状及反思

英语专业《英汉语言对比》教学现状及反思

英语专业《英汉语言对比》教学
现状及反思
迄今为止,英汉对比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也对一些跨领域的相关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对外汉语教学、古汉语英译、大学英语教学等。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英汉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减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负担。

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主动方便地增加自己的汉语语法知识,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样,大学英语教师就能熟练地比较和运用汉语和英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顾名思义,“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中国人对外国人开展的汉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英汉对比研究,首先就是要提高这门课程的质量。

只有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确定,教师才能有效地教学。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是非常有必要进行英汉的比较研究的。

第二,有利于编写更适用、更有特色的对外汉语教材。

第三,有助于建立汉英语法对比体系,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中国古典文学不仅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古代中国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是一座文化桥梁,促进了中西之间的相互理解。

由于古汉语语法自成体系,古汉语语法现象与现代汉语语法现象差异较大,不利于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准确翻译古汉语。

为了准确地将中国的经典著作翻译成英文,有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在英汉语言对比实验中,我们团队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对英汉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较。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总结汇报。

首先,在语法方面,我们发现英语的语法结构较为规范和严谨,句子结构相对固定。

而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句子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英语中有时态、语态等语法要素的变化,而汉语则通过词语的使用来表达时间、主语、动作等概念。

其次,在词汇方面,英语词汇量较大,词汇种类繁多。

英语中往往会使用多义词和同义词来丰富表达,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而汉语则更注重词语的精准和准确,通常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避免歧义。

此外,在发音方面,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统一,语音重音规律性强。

而汉语的发音相对复杂,存在四声、儿化音等独特的音韵特征。

因此,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学习汉语发音可能会更具挑战性。

另外,我们还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一些文化差异。

英语包含了大量的习语、成语和文化引用,而汉语中则包含了大量的成语和文化典故。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以及文化等
方面的差异,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特色。

这将对我们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共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同时,对于学习英语和汉语的人来说,了解两种语言的对比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读了英汉对比研究相关的书籍之后,我感觉就像是在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之间穿梭了一回,那可真是一场奇妙又有趣的“旅行”。

以前学英语的时候,老是觉得那些语法、词汇和表达特别的别扭,就像要把自己强行扭成麻花去适应它。

但是看了英汉对比研究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两种语言背后的逻辑在“捣鬼”呢!比如说吧,汉语就像一幅写意的水墨画,讲究意境和神韵。

我们可以用寥寥几个字就描绘出一个超级有意境的画面,像“枯藤老树昏鸦”,就这么几个词,一幅凄凉的秋景图立马就在脑海里出现了。

而英语呢,更像是一幅写实的油画,一笔一笔地把细节都给勾勒出来。

你看,这就是差别,汉语像是在给你讲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英语则是在详细地描绘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人物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再说说语序。

汉语的语序那可是相当灵活的,有时候颠来倒去都能说得通,只要语义上逻辑没问题就行。

像“我吃饭了”和“饭我吃了”,都能表达同一个意思。

可是英语就不一样啦,语序就像火车轨道一样,要是乱了那可就“脱轨”了,意思全变了。

这就好比英语里的单词是一群听话的士兵,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排队,不然就会引发混乱。

在词汇方面也特别有意思。

同一个意思,英汉可能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说“龙”,在汉语里那可是吉祥、威严的象征,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呢。

可是在英语里,“dragon”却往往带有邪恶、凶猛的意味。

这要是不小心弄混了,可就闹大笑话了,说不定还会引起文化上的误会。

通过这次的阅读,我觉得自己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个“语言侦探”,能够发现两种语言背后隐藏的小秘密。

而且啊,对于英语学习也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觉得那些死记硬背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简直就是折磨人的小怪兽,现在呢,知道了背后的原因,就感觉像是找到了打败小怪兽的秘籍。

原来,英语和汉语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同,但也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才让语言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我现在就像是掌握了两种语言世界里不同的魔法规则,在这个充满魅力的语言宇宙里玩得不亦乐乎呢!这英汉对比研究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两种语言全新认知的大门,真希望能继续在这个有趣的领域里探索下去。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中期小结-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中期小结-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中期小结一、引言时光匆匆,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自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开课以来,我的眼界得到了进一步地开阔,老师讲得内容很丰富,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可以说再次让我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了极为细致的了解。

其实,我感觉这个课程与本科时候所学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更为详细的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也会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但内容其实并不是很深入,而我感觉这学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讲得内容更为细致。

二、从电影角度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我所选的话题是“从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自认为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新颖的,很少有人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因此,我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搜集了大量关于中西方的电影,并选了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中西方电影的区别。

可正像老师您说的,我的讲演有点儿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理论做支撑,显得有点空洞,其实,我是查了很多资料的。

当然,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儿大,我选择的范围也有点儿宽泛。

1)首先,我从地理因素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引申到电影产生差异的原因,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中方:中国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使中国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的思维方法,形成一种保守、缺乏开放的意识。

所以,中国电影的内容的选材就相对限制、古板,通常以真人真事改编为主,以现实来表达主题。

西方:西方自古以来便对外交往甚密,长期的对外交往铸就了西方人开放的思想,因此在电影选材中,西方电影喜欢标新立异,极富冒险精神,以超自然的科幻故事来表达主题。

西方人崇尚自我,赋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

在西方的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喜欢冒险和挑战,且并不回避人的欲望和本能。

中国人非常注重伦理道德修养。

在国产电影中,同样是英雄美女,英雄在人格上多半是道德楷模。

2)在电影叙事上中西方电影也有所不同:中国的一些电影,在表达情感时候经常会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

这似乎有点传承于宋朝的人文画和古代的一些借景抒情的诗歌。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

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

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读了英汉对比研究相关的书籍之后,真的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而且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各种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深着迷的“宝藏”。

以前学英语和汉语的时候,就像是在两个各自独立的轨道上跑步,虽然都在努力前进,但从来没好好想过这两条轨道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各种鲜明的区别。

就拿词汇来说吧。

汉语的词汇那叫一个博大精深,一个字可以有好多意思。

比如说“打”字,能组成“打车”“打酱油”“打电话”,这“打”字在每个词里的意思都不太一样,但咱中国人就是能心领神会。

再看英语呢,“hit”“take”“make”这些词,虽然也有很多搭配,但和汉语比起来,这种一词多义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英语里很多单词感觉像是一个个分工明确的小零件,而汉语的字就像是多功能的小魔方,随便一转就有新花样。

句子结构更是有趣。

英语的句子就像是盖房子,各种从句就像大梁和支柱,必须得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搭建,主谓宾定状补,一个萝卜一个坑。

比如说“This is the book which I bought yesterday.”(这就是我昨天买的那本书),这个“which I bought yesterday”从句规规矩矩地跟在后面,像是给“book”做了个详细的注释。

可汉语呢,句子有时候就像流水,自由自在地流淌。

我们可以说“我昨天买的书,就是这本。

”或者“我昨天买了本书,就这个。

”没有那么多严格的结构限制,就像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

在语序方面,英汉也像是两个调皮的孩子,各有各的玩法。

英语常常把重要的东西先说出来,比如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的顺序,“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我昨天去了公园)先说去的地方,再说时间。

汉语有时候就反过来,“我昨天去公园了。

”先把时间摆在前面。

这就像两个人讲故事,一个从结尾开始倒叙,一个从开头按部就班地讲。

通过这种对比研究,我突然觉得学习英语和汉语变得更加有趣了。

英汉文化差异之感

英汉文化差异之感

英汉文化差异之感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但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演绎的?却令我困惑。

当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中国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西方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差异究竟差异在哪里!那么思维方式的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中国人是怎么思维的,西方人是怎么思维的?而且还有很多情况,东西方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比如说,东西方人都认为敬老爱幼是美德,但得出这一结论的途径却可能完全不同。

这途径的不同就不是一句简单的“不同发展轨迹”、“逻辑分析与整体思维的不同”就能解答了,“不同发展轨迹”何以就殊途同归了?逻辑分析与整体思维何以会得出相同的结论?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使我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和奥秘,解答我的这些中西文化之惑。

我认为,中国截止目前还没有建立自己新的文化系统,我们现在的所谓中国文化,只不过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拼盘而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或者脱离原有的儒家文化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交通工具、沟通手段越来越发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已成为一种现实的写照,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象今天这样,使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此的深入与紧密。

但是,在这种交流、合作的主旋律下,国家之间的摩擦和争执也越来越频繁,这当中,既有政治体制、经济利益的缘故,但更多的则是由于文化的异同导致的认识上的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比较,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互取长短,服务于今天的时代。

通过学习我想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具体体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读后感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读后感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读后感先说说这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吧。

以前我就知道英语和汉语有很多不同,但那都是些皮毛的认识,就像只知道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却不清楚它们生长环境、口感、营养啥的有那么多差别。

这本书呢,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镜,把英汉语言文化里那些细微的、不为人知的小秘密都给我放大来看了。

比如说,在词汇这一块。

英语里有些词啊,在汉语里要找到完全对应的词可不容易。

就像“privacy”这个词,我们汉语里有“隐私”这个词来对应,但好像又不完全一样。

在西方文化里,“privacy”简直就是个超级神圣的概念,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小天地看得死死的。

但在咱们中国文化里,虽然也重视隐私,但那种感觉和西方还是有点差别。

这就像是同样是宝藏,西方把它锁在一个超级坚固的金库里,还到处设机关;咱们呢,可能就是放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而且这个小盒子有时候还能和家人朋友分享一下,当然也是有底线的啦。

再说说语法。

英语的语法就像一个严丝合缝的拼图,主谓宾定状补,每个小块都得放在规定的位置。

而汉语语法呢,就相对比较灵活,像个百变星君。

有时候我们说话顺序变一变,意思也能明白,就像“我吃饭”和“饭,我吃”,虽然顺序不同,但都能表达同一个事儿。

这就好比英语语法是在走一条规定好的铁轨,火车只能在这上面跑;汉语语法就是一片大草原,骏马可以自由驰骋,只要方向对就行。

还有那些习语和俗语,真的是特别好玩。

英语里有“raining cats and dogs”表示倾盆大雨,这画面感,猫和狗从天上掉下来,多疯狂啊。

咱们汉语里有“瓢泼大雨”,一个瓢在那泼水,也是很形象。

不过这两种表达完全是两种文化里独特的想象,感觉就像两个不同风格的画家在描绘同一种天气。

从这本书里我还深刻体会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力量。

语言就像是文化的传声筒,又像是文化的小尾巴,走到哪都带着文化的影子。

比如英语里称呼人的方式,那些先生、女士、小姐的称呼,反映了西方文化里对性别、身份的重视。

咱们汉语里称呼可就复杂多了,什么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的,这体现了咱们中国文化里对家族关系、辈分的看重。

关于“英、汉语言差异性”的几点教学感悟

关于“英、汉语言差异性”的几点教学感悟

关于“英、汉语言差异性”的几点教学感悟摘要: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初中生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负迁移”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学习的道路困难重重。

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上的一些差异性做出比较,以求释清疑惑、清扫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关键词:语言差异;初中英语;词汇由于中国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语境,以及中西方语言在词汇组成、思考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诸多困难。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这些差异,并将其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这样才能扫清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障碍。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在英语教学中比较英汉语言差异的必要性以及英汉语言差异的表现形式等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教学感悟。

一、比较英、汉语言差异性的必要性在刚入学时,初中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往往参差不齐。

在他们的英语表达中,处处可见中文表达的影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中式英文)”。

例如,“桌子上有一本书。

”学生会表达成:On the desk has a book.又如,“今天雨下得很大。

”一些学生会将“今天(today)”“雨(rain)”“很(very)”“大(big)”等词做简单地堆砌,从而出现诸如:“Today rain is very big.”等错误表达。

这是因为学生在英语初学阶段过分依赖母语,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又对学生缺少英汉语言差异性知识的渗透造成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让学生少犯错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英、汉语言差异性的具体表现1.词汇的差异性从词性的角度看,两种语言都可被划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但是,在词汇的拼写形式上,两种语言的区别相当之大。

在现代汉语中,单字是不存在变化的,例如,形容词“大”“小”“多”“少”等。

如果人们想表达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我们只需要将其他单字和其进行组合,例如,“更大”“最大”“更多”“最多”。

英汉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也开始注重文化差异的教育。

本文从英汉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入手,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首先,英汉礼貌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

英语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被认为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

而在中国文化中,过于直接的表达可能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因此需要使用更加委婉的语言来表达。

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英汉礼貌用语的使用上。

对于英语母语者来说,礼貌用语的使用并不是表达意思的必要部分,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礼貌用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

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可能会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thank you”表示感激之情,而在中国,“谢谢”可能表示的是礼貌的客套话。

这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实际含义,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

最后,英汉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也影响到交际策略的选择。

比如,在英语中,使用比较直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是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交际策略。

而在中国文化中,使用更加委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能会更加得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不仅仅是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还需要教授他们如何选择不同的交际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英汉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还需要教授他们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运用这些知识。

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需求。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读后感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读后感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读后感咱先说说这书名里提到的对比。

以前我可没这么仔细想过,英语和汉语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

从词汇上看,那差别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说吧,咱们汉语里形容颜色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像“青”这个字,在英语里就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词。

青可以是绿色,像“青草”;也可以是蓝色,像“青天”。

这就好比汉语这个小伙伴有个多功能的神奇口袋,一个词能包含好几个意思,英语就相对直白一些,口袋里的东西分类比较明确。

再看语法。

英语的语法就像一个严格的指挥官,各种时态、词性变化,都得按照规矩来。

就像一个士兵要走正步,一步都不能乱。

可汉语呢,就相对自由散漫些,就像一个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奔跑的孩子。

比如说“我吃饭”,不管是“我昨天吃饭”,还是“我明天吃饭”,“吃”这个字都不怎么变,而英语里就变成“ate”或者“will eat”了。

这让我觉得汉语像个洒脱的大侠,不拘小节,而英语是个严谨的绅士,处处遵循礼仪。

文化方面更是有趣得很。

书里讲到称呼的时候,我就乐了。

在英语国家,直呼长辈的名字很正常,可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这可是大不敬啊。

咱们的称呼里包含着尊敬、亲疏等各种复杂的关系。

像“叔叔”“伯伯”“舅舅”,分得清清楚楚,这就像一张人际关系的精密地图。

而英语里一个“uncle”就全搞定了。

这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家庭文化观念,中国重视家族秩序,西方更强调个体平等。

还有动物在两种语言文化里的象征意义也大不相同。

在中国,龙是神圣、吉祥的象征,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我们都以龙的传人自居。

可在西方文化里,龙往往是邪恶、恐怖的代表,是那种要被英雄杀死的怪物。

这就像同样是一只小动物,在两个不同的童话世界里,一个是拯救世界的小天使,一个是破坏世界的小恶魔。

读完这本书啊,我就像个寻宝者,发现了英汉语言文化这两座大宝藏。

我感觉自己对这两种语言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有时候不能直接按照汉语的思维来。

就像走迷宫,不能拿着汉语的地图去走英语的迷宫,得重新认识这个迷宫的规则。

英汉对比翻译教学思考与体会

英汉对比翻译教学思考与体会

英汉对比翻译教学思考与体会距今已经过去接近20年了,在这20年时间里,英汉翻译教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教学设计都有很大的变化,形成了英汉翻译教学的现代思想,这一变化让一般非翻译专业的语言学习者了解更多的翻译知识,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甚至成为一位翻译家,更大程度上提升翻译能力,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在数量的同时,质量的提高并不明显,语言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也有待提高,传统而守旧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英汉翻译教学,以求能够实现质量的提高、水平的进步,并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此,英汉对比翻译教学应运而生,英汉对比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水平,教师将不仅传授翻译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以进行更完善的、准确的翻译。

英汉对比翻译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汉双方的表达习惯、文化和表达方式,更好地掌握翻译,并进行准确无误地翻译。

这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累积翻译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但是,英汉对比翻译教学的过程也有很多挑战。

首先,教师应该掌握两种语言的语言知识,在教学中把握好内容以及比较方法。

其次,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比较重要。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双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学会使用英汉双语进行思考和表达,并灵活应用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另外,在英汉对比翻译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翻译技巧、熟悉翻译工具,以加强英汉之间的比较,并培养出一位出色的翻译家。

最后,英汉对比翻译教学也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材,有针对性地安排任务,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通过英汉对比翻译教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英汉翻译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翻译水平,从而提升个人素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因此,要取得良好的翻译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这一教学方法,并与学生建立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期真正实现英汉双方翻译的高质量教学目标。

英汉语言对比译后感

英汉语言对比译后感

《窦娥冤》及《东海孝妇》译后感首先就是这个“滚绣球”这一曲牌名我不知道该不该翻,觉得它和内容并不相关并且可能会让英语读者误以为这是标题,而对后面的内容做出不相符的预期。

但是后来还是觉得应该要忠实于原文所以就把它保留了下来,可是在翻译“绣球”这一次的时候遇到了困难。

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绣球这个词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词,在英语中是缺乏对应的词的,并且为了英语读者理解“滚绣球”的意义我采用了加注的方式去处理。

然后我考虑到这是元曲,是要唱的,我就想要把句子竟可能的处理的简短、对仗一点保留原文的一种结构,所以在翻例如“行善的挨饿受穷更命短,造恶的却享尽富贵又把寿命延。

”我是把它处理The good are poor and short-lived,The wicked are rich and long-lived. 并且英语句子是重形合的,这样结构一致,比较对仗,并且比较符合英语使用习惯。

“盗趾和颜渊”我在翻译时对其进行了加注,我觉得在中国典籍或者涉及到历史等方面的文献翻译时加注是很必要的,这有助于英语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去了解中国文化。

在西方由于基督教的影响,”上帝”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中国由于道教、佛教的影响,“天”被中国人顶礼膜拜汉语中也有很多关于“天”的表达比如“天子”、“天朝”。

我在翻译时考虑到中交文化的差异,并没有把“天”等同于西方的“上帝“而是保留了中国文化中”天“这一概念,把它译为’Heaven”, 我希望能通过这种异化的翻译手法保留中国文化的韵味。

由于英语通常会把句子主干放在前面而汉语重逻辑通常会把主干放在末尾。

“蔡婆婆在向医生赛卢医讨债时,赛卢医要勒死她,被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撞见”这句话的主干应该是’赛卢医被撞见“为了符合英语的句子结构我把它提到了前面译为”Doctor SaiLuyi was caught in strangling Mistress Cai when she asked him to pay her back by Old Zhang and his son Zhang Lu’er.“英语中广泛使用被动,并且“因表其墓”此处虽是太守去祭拜孝妇然而为其立碑的实际执行者可能是工匠,所以这里的行为实行者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觉得采用被动态更客观也跟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中国文化英语学后感悟

中国文化英语学后感悟

中国文化英语学后感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英语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多,对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措施来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就针对中英文化对比这门课程谈下我的感想。

一、中英文化差异及表现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中英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到大到国家,小到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我们需要了解西方国家的习俗、节日和一些社交礼仪。

除了一些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 外,中英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Easter,April Fool's Day, Mother's Day, Thanks giving Day, Christmas day 等。

双方节日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如庆祝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对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会推辞一番后才接受,但不会当面打开。

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以本国文化为背景,用在本国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

在同西方人交流中,要掌握不同文化习惯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才能与之愉快顺利地达到切磋的目的。

明明是善意的语言由于价值观、文化的差异,却会招致误解,得不偿失,有时还会惹怒对方,或令对方难过,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课学后感
通过对英汉文化比较课程的学习,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独特的人文特色让我为之赞叹,双方的文化在句构和语篇上的相同和差异体现着两种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特色,西方以理性为主,发展出以理性为准则的英式文化,其中体现着西方人的特色。

而东方文化以感性为主,发展出以感性为准则的中式文化,体现着东方人的特色。

两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让我深深为之震撼。

的确,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多少人都为之倾倒。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的逐步扩大,地球被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促使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达到了空前盛况,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更加迫切。

这样的时代特征也决定了英语学习的重要工具——英语教科书的设计也必须选择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别是要加强本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差异分析,避免单一的民族文化取向。

比较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英语教材中渗透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正是充分发挥教科书文化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外语学习似乎和本国文化的学习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着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英汉语言文化有着许多的显性的和隐性的差异,这些因素和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可见本国文化的学习与外语学习关系密切,在教材中强调文化对比内容有益于外语学习。

其意义不仅体现在学好本国文化可以对异国文化有更深理解;也不仅体现在可以提高自己鉴别、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