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调查-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探讨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探讨田小伟田俊花(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沧州061000)摘要: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根据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的现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
关键词:城市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城市地盾引言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展现了国家经 济发展程度高低。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化水 平逐渐上升,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趋于饱和,呈现为另样的 城市化发展趋势,也称作“逆城市化”,是较为成熟的城市化阶 段。
总体上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的趋势,作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其城市化水平也就相 对越高。
1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城市的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城市建设是一 个自然与人工符合的系统体系。
城市地质的任务是促进城市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的发展环境。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落后城市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处于 落后的状态,因此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地质工作者不断的努力。
1.1我国国内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现状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源于建国初期,新型工业化城市供水资 源地下侦察、地下水开采的动态检测工作,标志着新中国城市地 质工作的开始。
地质工作的范围涵盖了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勘 察与评价及预测。
随着地质勘察的新技术引进,遥感技术加速了 地质环境调查的工作效率。
根据调查显示环境的污染问题、地面 沉降问题以及地裂缝和岩溶塌陷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额 主要问题。
随着地质工作水平发展的深人以及多个学科的介人,也使 得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综合性更强。
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废物污染 问题是新时期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的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 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建设阶段,城市地质环境调査工作也在不 断的为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理念服务。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AHP-FUZZY评价方法及应用
标 度 值
表 1 判 断矩 阵 及 其 含 义 表
含 义
经 正规化 后 作 为元 素 的 排 序权 重 . 学 数 上 已证 明 , 于 正 定 互 反 矩 阵 w , 最 对 其 大特征 根 … 存 在且 唯一 , 对 w 很难 但
张永 平 , 启 胜 , 荣鲁 , 王 王 陈淑 奎 , 可 强 贺
( 岛理 工大 学 岩 土 工 程 研 究 所 ,青 岛 2 6 3 ) 青 6 0 3
摘
要 : 过 对 城 市 工 程 地 质 环 境 质 量 因 素 的 系 统 分 析 , 选 了 7个 有 显 著 影 响 的 因 子 , 用 层 次 通 筛 运
2 1 建 立 递 阶 层 次 结 构 模 型 .
递 阶层 次 是 关 于 系统 结 构 的抽 象 概 念 . 为 研 是
究 系统 各组成 部分 功 能 的相互作 用 以及 他们 对整 个
图 1 城 市工 程 地 质 环 境质 量评 价
‘
收稿 日期 :2 O — 1 一 2 06 O 5
大人 为性 ; 笔者 采用层 次分 析法 ( AHP 把 决 策 者 的 推理 过 程 进行 量 化 描 述 , ) 将定 性 分 析 与定 量 计算 相 结
合 , 而使 权重 的分 配更 为科学 、 理. 从 合 由于 地质 环境 质量 的好 坏是个 相 对 的概念 , 因素划 分级别 的界 线 各
工 程地 质环 境是 人类 工程 活 动与地 质 环境相 互 依存 、 互 作用 的物质 基 础 , 各种 地 质 要素 的综合 ; 相 是 其 质量 的优 劣是 决定 工程 活动 技术 可行 性 、 经济 合理 性及 安全 性 的基本 条件 . 城市 工程 地质 环境 的评价 是 工 程 地质理 论 的主要 研究 目的之 一 , 同时又 是工 程实 践 与工 程 规 划 的基 础 条 件[ . 1 目前评 价 的方 法 很 多 , ] 如 回归分析 法 、 神经 网络理 论分 析 法等 - , 而 , 般 的统计 方法 对指 标权 重 的确定 多采 用经验 法 , 在 较 2然 ] 一 存
《环境地质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全球变化的研究;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3.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的研究;4.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5.城市环境地质研究;6.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7.医学环境地质的研究;8.生态环境的地质研究;9.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 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法4.环境地质制图方法5.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6.环境地质评价方法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层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层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地质环境的容量: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评价: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2.原生地球化学背景;3.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4.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5.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
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资源。
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自然地质条件是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形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岩层性质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自然地质作用:是地质动力引起的,两种基本类型的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地震以及变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以及成岩作用),推动着地壳的运动和发展。
详述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详述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一、引言环境地质调查是指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系统、全面、综合性的地质调查,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与环境相关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二、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性和目的环境地质调查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了解地质环境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地质环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而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2 防治地质灾害环境地质调查可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2.3 建设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地质调查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地质资料,保障工程的稳定和长期运行。
2.4 指导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环境地质调查可为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三、环境地质调查的内容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理地质调查通过地勘资料、航空遥感图像等,获取研究区域的基本地理地质信息,包括地貌、地势、河流、湖泊等的分布特征。
3.2 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调查主要研究土地开发和利用状况,包括农田、建筑用地、森林和湿地等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方式。
3.3 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调查主要了解研究区域的构造特点,包括断裂、褶皱等构造形态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4 地下水调查地下水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下水质量状况的基础性工作,对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3.5 土壤调查土壤调查主要研究土壤的类型、质地、肥力和污染状况,为农业生产、土壤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
3.6 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调查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监测和采样分析,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
四、环境地质调查的方法与技术环境地质调查依靠一系列的方法与技术,以获取准确、全面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采样、测量、观测、取表样和调查记录等。
如何进行地质环境评价
如何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环境评价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等自然环境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如何进行有效的地质环境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质环境评价。
首先,进行地质环境评价需要全面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
地质背景是评价地质环境的基础,包括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结构和岩性等。
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野外实地勘测,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准确描述,包括地质断裂、地质滑坡等现象的分布、性质和发展趋势。
此外,还需要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质成因和地质历史,包括岩石类型、地质年代以及地层组成等。
通过建立详细的地质资料库,有助于评价地质环境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其次,进行地质环境评价需要对水文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水文条件是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过程等。
通过对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目标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水文地质单位、渗透性及水文地质过程。
此外,还需要考虑目标区域的降水情况、河流水文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数据库,可以系统地评价水文条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进行地质环境评价需要关注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是评价地质环境的重要指标,包括气温、降水量、风速等。
通过对目标区域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气象变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增加、气象条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气象条件与地质条件的相互作用,例如风化、冻融等过程对岩石稳定性的影响。
建立气象观测点和气象数据库,对地质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进行地质环境评价需要关注生物条件。
生物条件是评价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被状况、动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等。
通过对目标区域的生物调查和生态监测,可以了解生物条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如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防护作用、动物活动对地质灾害的促进作用等。
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方案
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1. 评估土地适用性环境工程地质调查的首要目的是评估土地的适用性,包括土地承载力、地基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适用性评估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建设工程项目至关重要。
2. 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地质调查有助于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特征、水质状况,为环境工程项目的地下水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3. 土壤特性评估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及工程特性对于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地质调查可以提供土壤特性的基础数据。
二、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环境工程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勘察获取土地、地下水和土壤的基础信息。
野外调查的方法包括观测地质地貌、土壤剖面、地下水位、取样分析等。
2. 野外取样采用土壤取样器取深20cm的土壤样品,送至地质实验室进行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分析;采用地下水取样器进行地下水样品的取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的状况。
3. 实验室测试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的分析结果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验室测试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地下水水质、土壤力学特性等方面的测试。
三、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制1. 报告内容地质调查报告应当包括调查地点、调查方法、采样分析的结果、地质地貌特征、土壤、地下水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客观地反映调查的结果。
2. 报告格式地质调查报告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格式编制,包括封面、目录、摘要、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等内容,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结果分析与应用1. 地质调查结果分析地质调查结果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土地适用性、地下水资源、土壤特性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结果应用地质调查的结果可以为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环境工程领域中,地质调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地质调查,可以为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和信息,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功能区地质环境风险性分区评价方法
岩 土体承 载力
(g m ) k/ c
01 .
<05 .
摘要 :城市的地质环境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基础 ,是社会 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 源泉 。从地 质环境 角度 出发 ,与 城 市 中 长期 规 划 相 对 照 把城 市 划 分 出不 同 的功 能 区 ,以此 为 基 础 建 立 不 同 功 能 区的城 市地 质 环 境 风 险 性 评 价 方 法 ,并 以四川康定城 为例对此评价方法进行 了验证。结果表明 :此方 法可行 ,对城 市规划、政府部 门的管理 具
36 2
城 市功 能 区地质 环境 风险 『 区评价 方法 生分
表 2 A类功 能 区地 质 环 境 风 险 性 判 别 指 标 及 量 化 值
序
号 l 2
地
影 响因子
高 ( 0 5) 地震 ( 烈度 ) 活断层
地 基岩 土的类
风 险度 ( 分值 )
中 ( 0) 3 7~ 9度 活 动断层 影响 带 低 ( 0) 1 <7度 无 活动 断裂 01 . 5 O1 . 5 >9 度 活动断 层破 碎 带
1 城市功能类型划分
般 的城 市功 能主要 分为 四类 ( 1 :A类 :居住 、生 活及 表 ) 商贸 区 ; B类 :生 产 区 ; C类 :休 闲绿地 区 ; D类 :城 市 配套功
一
表 1 城市 主要 功能 类型及 其用 地表
城 市功能 区 城 市用 地
Al 居住 用地
能 区 。城 市 的不 同功 能 区 ,所需 的地 质环境 条件 差异较 大 ,以居 住 为主 的城市 功能 区 ,应 以人为 本 ,优 先考 虑居 住 的地 质环 境条 件 和环境 地质 问题 ,如地 震 、地 基 的稳定性 、地 质灾 害对城 市安 全 的威胁 等 因素 ;以生产 区为主 的城 市功 能区 ,除考虑 地基 稳定 性外 , 优 先考虑对 城市 地质 环境 的负效应 ,包括 可能对 水 、土 、 应 气 的污染 ;水 源地需 要 比较 特殊 的地质 环境 条件 ,应重 点考虑 水 文地质条件;垃圾处理场的地质环境条件最为苛刻,应重点考虑 水 文地质 工程地 质条件 以及 场址 的稳定 性 、 。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一、前言环境地质调查是指为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评价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等目的,对该地区进行系统、全面、深入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内容1.地质背景地质背景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岩石类型、构造特征、沉积历史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地质背景的了解,可以揭示该区域内自然灾害(如山洪、滑坡等)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的水文条件和岩土水力学特征。
通过对水文地质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各种水体(如河流、湖泊、渗漏水等)在数量上和品质上的情况,并为该区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土壤性质、组成结构以及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等情况。
通过对土壤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情况,并为该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方向和水质特征等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并为该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各种矿产(如金、银、铜、铁、锰等)分布情况和储量。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并为该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岩土工程建设所需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岩土力学特性、岩土结构稳定性等。
通过对工程地质环境的调查,可以为该区域内的岩土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指调查人员到实地进行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的方法。
现场勘查可以直接了解该区域内的岩石、土壤、水体等情况,是环境地质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2.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指通过对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了解其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情况。
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第一卷第二期发展动态文章编号:1007.1903(2006)02-004-04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文冬光1刘长礼2(I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北京10001J l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050803)摘要: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力,对城市地质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在特殊的城市地质环境背景下.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资源衷战,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初步总结了目前中国主要城市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1弭查评价的进展和未来工作部署。
关键词:城市。
地质环境:环境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X141文献标识码:A0前言城市足人几和社会财富高度聚集的地区,是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结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与其时空背景相关,都留有其地区自然特征和历史的烙印。
目前我国建制城市680多个,城市经济对我国G D P的贡献率已超过70%,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自然背景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入几增加和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又对城市产生越来越强的环境负面影响。
我国一些城市地区,闪过度开发利用地质资源,轻视地质环境保护,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uJ题和地质灾害,如地下水资源衰减、地F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町持续发展。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中远期整体规划,拟对已有城市规划进行修编,对新建城市进行总体规划,要求城市地质工作为其提供更加全面、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地质资源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满足卜述需求,从2004年开始,存地质大调查中部署开展了“全国丰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计划逐步完成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调查评价工作。
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内容及其方法
( 一) 三 维地 质 结 构 调 查 与 地 下 空 间适 宜性 评 价
2 . 矿产 资源与地质遗迹保护 收集哈尔滨地质矿产资源及地质遗迹资源 , 为城市规划建设
提供依据。 ( 四) 地质灾害
1 . 环境地球化学调查评 价
作, 各专题之间既有分工 又互通信息 , 相互协调 。 充分利用现有钻
查清 哈尔滨土 壤地球化 学背 景( 5 4种元 素 ) 的理 化指标 、 有 孔 资料 和野外调查成果 , 对 以往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查资料重新解
机污染程度 、 重 金属污染程度 分布范 围 ; 查 明地表水与 地下水 的 释修正 、 分析和整理 , 为 了更好地利用 已有钻孔资料 , 根据需要建
2 . 哈尔滨市垃圾处理厂现状及选址调查评 价
其他专题的开展奠定基础。 采用地球化学、 同位素、 水文地球化学
查 清哈尔滨市 区内的垃圾处 理场现状 及其对 环境污染 的程 等方法开展土壤 和地下水质量的地质调查 , 查 明地 质环境 背景 、
度, 通过对现 有垃圾场 的污染进行分 析评价 , 优选 出适宜城市发 现状。 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相结合, 开展多参数研究。 利用地
域地 壳结构与新 生代地壳升 降速率 、 叠加断 裂作用 、 地震 裂度与
地壳应变能量 , 为哈尔滨区域地 壳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
间资源调查
3 . 哈尔滨岩 土体( 工程建设 层 ) 三维 工程地 质结构 与地 下空 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查清哈尔滨工程建设层 的土体 、 层序 、 成因类型 、 空间分 布规 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应用 现代地学理论 与遥感 、 物探 、 化探 、
城市地质环境及环境地质调查之探讨
城市地质环境及环境地质调查之探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也深受地质环境等问题的严重影响。
例如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等,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笔者重点论述了城市地质环境及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情况。
标签: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探讨1城市地质调查概述1.1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城市地质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和人类日常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壳表层,包含了和城市建设及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水、土及地质灾害等。
城市地质调查主要是综合运用现代勘查技术,进行城市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岩土结构、水土地球化学背景及污染情况、地质灾害方面的探明工作,进而获得综合地学信息,最终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数据管理及服务系统,来为城市建设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数据。
1.2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意义1.2.1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的前提条件是充分掌握城市区域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
城市地质调查通过综合运用钻探、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勘察方法,系统的对城市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进行查验和探测,从而形成相关的专题资料,并通过建立城市地质信息系统。
从而城市的规划和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和依据。
1.2.2探明地质灾害,建立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城市地质环境严重恶化和环境容量不断萎缩的直接表现就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具备突发性、预测难及灾害性大等特点,严重的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充分研究城市地质灾害的现状、类型、成因及具体分布情况等,合理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建立健全重点区域地质在哈监测预警系统等,能够为城市防止地质灾害及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等提供基础资料。
1.2.3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水土污染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开展土地放射性污染、土壤地学化学调查等,充分掌握土壤的污染现状,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和类型等。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Code for Surve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征求意见稿)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八月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规范Code for Surve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征求意见稿)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八月前言为规范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有效指导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制定本规范。
50 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城市地区有计划的开展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监测和评价工作,基本上满足了各个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资源衰竭、水土污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严重危害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有力支撑新时期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地质资源,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在总结50 年来城市水工环地质勘查成果,尤其是在总结首都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等地质大调查项目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北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共同编制本规范,以指导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工作。
技术规范初稿于2004 年6 月中旬完成,6 月下旬—7 月中旬就调查表格先行征求专家修改意见,7 月底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编者2004 年8 月16 日目次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 主题内容 (1)1.2 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 (1)3. 总则 (1)3.1 目标与任务 (1)3.2 基本要求 (1)4. 调查内容 (2)4.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2)4.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3)4.2.1 地下水资源衰减调查 (3)4.2.2 地下水污染调查 (3)4.2.3 地质灾害调查 (4)4.2.4 城市垃圾场调查 (7)4.2.5 海水入侵调查 (7)4.2.6 海岸带变迁调查 (7)4.2.7 其他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8)4.3 城市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查 (9)4.3.1 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调查 (9)4.3.2 热矿水资源调查 (9)4.3.3 地质景观资源调查 (9)4.3.4 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10)5.主要调查方法 (10)5.1 一般要求 (10)5.2 资料搜集与整理 (10)5.3 遥感调查 (10)5.4 野外调查 (11)5.5 钻探 (11)5.6 地球物理勘查 (12)5.7 样品采集、测试 (12)6. 地质环境评价 (13)6.1 地下水环境评价 (13)6.1.1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13)6.1.2 地下水质量评价 (14)6.1.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15)6.2 地质灾害评价 (15)6.2.1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15)46.2.2 主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评估 (16)6.2.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17)6.3 特殊类土评价 (17)6.4 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 (17)6.5 地质资源前景分析 (17)6.5.1 水资源保证程度和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论证 (17)6.5.2 热矿水资源论证 (18)6.5.3 地质景观前景分析 (18)6.6 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区划 (18)7. 图系编制 (19)7.1 编制原则 (19)7.2 图系内容 (19)7.3 城市环境地质图系及编制要求 (19)7.3.1 基础图件 (19)7.3.2 专题图件 (20)7.3.3 综合评价图件 (23)8.设计与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3)8.1 设计书编写提纲 (23)8.2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4)9.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数据库建设(略) (25)附录A:用词说明 (26)附录B:地下水污染调查指标选取 (27)附录C: 美国EPA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DRASTIC) (28)附录D:垃圾填埋规划区的定量优选方法 (28)附录E:调查表格 (28)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范包括总则、调查内容、调查工作方法与要求、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及报告编写等。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1. 引言城市地质调查是对城市地质特征、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的重要工作。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的防范。
2. 调查目的本次城市地质调查旨在达到以下目的:2.1 系统了解城市地质构造、地质环境和地质地貌特征;2.2 评估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2.3 分析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提供土地利用规划建议;2.4 建立城市地质信息资源库,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方法为了实现调查目标,本次城市地质调查将采用以下方法:3.1 野外实地勘察:派遣地质工作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对土地质量、地下水资源、地质构造等进行详尽调查,收集样本数据;3.2 地质勘探: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如钻探、地震勘探、电磁法等,获取地质构造剖面图和地下岩层情况;3.3 地质监测:安装地质监测仪器,对地表和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进行实时监测;3.4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地质图、地质灾害风险图等。
4. 调查内容本次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4.1 城市地质构造与地质环境调查;4.2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估;4.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规划;4.4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5. 调查成果与应用5.1 调查成果:根据实地勘察、地质勘探和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形成城市地质调查报告,包括地质图、地下水资源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议报告;5.2 调查成果应用:将调查成果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6. 调查时间与人力物力保障6.1 调查时间:根据城市地质情况和调查范围的大小确定具体的调查时间,一般为3个月至1年;6.2 人力物力保障:调动地质工作人员及相关设备,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7. 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7.1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2 安全措施:在实地勘察和地质勘探过程中,加强人员安全意识,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和意义(一)编制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及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二)编制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用地需求大量增加。
土地资源缺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过高等因素越来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展土地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综合症”的最有效途径。
地下空间以岩土体、地下水为介质,地质环境条件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础,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和经济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建筑物损毁、突涌、流砂等等事故频发,因此,正确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地质问题,合理评估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是合理开发地下空间的基础。
近年来,由河南省人大研究出台河南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等。
各级城市政府出台促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规划建设的地方性法规,郑州、洛阳市2017年率先出台,“十三五”期间各市陆续出台。
但是出台的法规政策均是针对地下空间各方面的管理文件,而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地质环境管理与保护未能同步跟进,全国范围内地下空间开发中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安全方面的专门性法规规章以及配套的技术标准基本处于空白,不能有效规范和引导地下空间开发行为,因此编制《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前的必要工作。
建立河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对我省城市规划、建设在地质条件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对城市各重要建设工程实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可以为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及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地学信息。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一)任务来源2019年本标准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出,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文件内容,将其列入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订计划,立项编号为:20193110005,并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负责该标准项目的制定。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此次评价区范围以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区范围内 扣除基本农田范围和已建城区范围之后的区域为 主,即只对《河南省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 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评价,基本农田及 已建城区不再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评价区总 面积约70.49 ym2。考虑汝州市远期城市规划情 况,兼顾评价工作精度和评价工作量的大小,每个规 划村庄作为1个评价单元,将中心城区剖分为94个 面积为4 ym2的评价单元,共计28个评价单元。 评价区范围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如图2所示。
・ ・35
2021年第6期
能源与环保
研究院编制的《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 2030)》,本次工作的具体范围为汝州市城市远景规 划区范围,包括汝州市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 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 域。具体范围:北至骑岭乡、米庙镇北部边界,东至 米庙镇东部边界,南至王寨乡南部边界,西至王寨 乡、骑岭乡西部边界,工作区总面积444 ym2(图1)。
C
入 ma - n n -1
(3)
式中Lm-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
阵阶数。 按上述方法可求得判断矩阵AB最大特征值入=
0.510 41,一致性检验指标CI = 0.031 <0. 100,判断 矩阵一致性检验满足要求,B,中因子在结果A中的 权重正确。同理求得判断矩阵B1、B4、B2的归一化
收稿日期:272- - 72 - 73 ;责任编辑:陈朋磊 DOI:17. 99389/T cnki9073 - 6507. 272-. 06.006 基金项目: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地质调查评价(豫财招标采购271-27772号) 作者简介:董永智(1986—),男,河南新乡人,工程师4010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现从事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通讯作者:霍瑜剑(1984—),男,河南杞县人,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现从事水工环地质、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
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环境地质调查报告篇一: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2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目录第一章序言 (1)1.1项目概况.................................................................................................................. (1)1.2以往工作程度分析与评述.................................................................................................................. (2)1.3本次工作概况.................................................................................................................. . (3)第二章城市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6)2.1自然地理概况.................................................................................................................. . (6)2.2社会经济概况.................................................................................................................. . (9)2.3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11)第三章城市环境地质背景 (13)3.1地质条件.................................................................................................................. . (13)3.2水文地质条件.................................................................................................................. .. (15)3.3工程地质条件.................................................................................................................. .. (16)3.4土壤环境特征.................................................................................................................. .. (18)3.5小结.................................................................................................................. (19)第四章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0)4.1集中开采区地下水水位下降.................................................................................................................. (20)4.2城区垃圾及固体废物堆埋场环境问题突出 (21)4.3建成区部分地段地下水污染严重 (25)4.4环境地质问题经济损失评估.................................................................................................................. (26)4.5小结.................................................................................................................. (34)第五章城市地质资源 (37)5.1地下水资源.................................................................................................................. ..............................37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5.2应急地下水源地及评价.................................................................................................................. (40)5.3地热及矿泉水资源.................................................................................................................. . (43)5.4小结.................................................................................................................. (48)第六章城市地质环境评价 (50)6.1地下水环境评价.................................................................................................................. .. (50)6.2垃圾处臵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61)6.3小结.................................................................................................................. (63)第七章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建议 (65)7.1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原则与要求 (65)7.2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方法措施 (65)7.3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重点区域 (66)7.4地质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支撑作用及对策 (68)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79)8.1结论.................................................................................................................. (79)8.2存在问题与不足.................................................................................................................. .. (81)8.3今后工作建议.................................................................................................................. .. (82)1附图①地下水资源分布图②地下水污染状况图③城市建设与规划地学总建议图④今后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建议图2附表①潜水防护性能评价表②地下水水质评价表③地下水污染评价表④规划垃圾及固体废物堆埋场适宜性评价表⑤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可开采量计算表2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第一章序言1.1项目概况1.1.1项目来源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甲级开放城市和32个特大城市之一。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特定地区或地方的地质条件和潜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它是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地质环境评估方法1. 地质调查与监测地质调查是收集与区域地质环境相关的基础数据的过程,包括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矿产资源等信息。
地质监测则是对地质环境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采集,包括地震、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的监测与记录。
2. 地质图像与遥感技术地质图像与遥感技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图像资料进行解译与分析,可以提供有关地质环境的空间分布、地貌特征以及潜在地质灾害的迹象。
这些技术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地质环境,并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 多指标评价法多指标评价法是通过选取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指标可以包括地质条件、降雨情况、地震活动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灰色关联、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得出。
2. 数值模拟与预测数值模拟与预测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和预测。
它可以通过模拟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评估潜在的灾害风险。
常用的模型包括土壤侵蚀模型、滑坡模型、地震模型等。
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1.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可以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策略,避免将高风险区域用于人口密集和敏感设施等用途。
2. 灾害应急与减灾规划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制定灾害应急与减灾规划的重要工具。
评估结果可用于确定灾害风险高的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帮助规划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资源配置。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地质环境评估可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旨在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为城市的规划、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质调查的目的、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关的调查工作方案。
一、地质调查的目的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城市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岩土性质等。
其具体目标如下:1.确定地表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地质基础数据。
2.了解城市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提供灾害防治的科学依据。
3.评估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确定建设项目的地质条件和地质工程可行性。
二、地质调查的方法地质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察和地质测试两个方面。
1.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通过地质地貌观测、钻孔勘探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获取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和地貌特征等信息。
2.地质测试:地质测试是通过室内实验、样品分析和现场测量等方式,对岩土性质、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进行精确测定。
三、地质调查的程序地质调查的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成果报告等阶段。
1.前期准备:(1)确定调查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确定地质调查的范围和区域。
(2)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勘察点位、钻孔点位、采样点位等。
2.野外调查:(1)地质地貌调查:通过野外观测和测绘,记录地表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情况。
(2)钻孔勘探:选取合适位置进行钻孔勘探,获取地下岩土成分和地层结构等数据。
(3)野外样品采集:采集土壤样品、岩石样品、地下水样品等,用于室内测试。
3.室内分析:(1)岩土物性测试: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水文特性等。
(2)地下水分析:对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和污染物检测,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
(3)数据处理和分析:整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数据,进行地质资料的整合和分析。
4.成果报告: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地质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
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规划方案范本
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规划方案范本一.城市环境地质问题1水资源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断的加大,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
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既而才受到世界的关注。
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
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的调节利用。
因此,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既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2城市垃圾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从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
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改变土地性质等,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连锁反映,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地基问题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
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区域性特质。
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由此对于施工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
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4旧城区人为因素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工程地质的流程、方法一工程地质调查绘图:环境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模拟真实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需要对这些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防治。
2005-03-30 武汉源自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提出
•环境地质学也就成为是地球科学中发展最快,影响 日益巨大的学科。
•从而,出现地质环境评价这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提出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实际上是对城市地质环境优劣 的评定过程,而且是一种有方向性的评定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有多个层次,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 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和数学模型的选择等等, 最终的方向是描述特定目的(用途)下地质环境的 优劣程度。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内涵
地质环境评价一般有下面几个关键问题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内容
⑶ 受破坏或受污染的程度
地球上几乎已不存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天然的地质环境越 来越少,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进行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必须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活动对地质 环境的破坏,它是改变地质环境的状态(尤其是诱发人为地质灾害); 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它是改变地质环境的物质组成(主要包括对 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地质工作在城市建设和规划、城市减灾防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既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人类生活、 工程、经济活动最强烈、国土开发强度最大的地域,各种环境 地质问题极为集中和突出。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伴 随着一些负面效应。
2005-03-30 武汉
在自然环境演化进程中,地质环境也在变化着,这种变化有可能是 缓慢的、难以察觉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人类活动从总体上讲是加 剧了地质环境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在人口骤增、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 术大大发展的情况下,地球表面受到人类活动的强大冲击,人类活动成 了除天然的内外地质动力外的不可忽视的人为地质动力,产生了其规模 与速率都可以同天然地质作用相比拟的人为地质作用,并对地质环境产 生了强大的干扰。地质环境都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这种能力也是 有限度的,因而,地质环境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也是地质环境质量的 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技术培训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周爱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2005-03-30
内容提要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基本思路 二、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主要步骤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
1、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提出——回顾
城市环境地质是当今地质工作的重点之一
✓地质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而各地质环境要素又可以 分解为许多构成因子,如地下水可以分解为化学组成、物理 性状和动态特征等。 ✓这些构成因子作为整体的一个局部,其性状是由整体的性 状决定的;反之,每个因子的性状能够反映整体性状的信息。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内涵
2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内涵
•于是,为了描述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就可以根据要说明 的问题(评价的目的),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因子,将其转 化为可比的指标,最后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得到环境要素 的质量指标,由各个要素的质量指标又可以得到整体环境的 质量指标。 •因此,在地质环境评价过程中,首先要选择评价因子,再 对各因子的性状进行综合来评定地质环境的优劣程度。
✓大都市圈、城市连绵带,对城市地区的地质环境构成巨大压力;
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 问题日益突出。甚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造,从而引起城市规 划与管理部门的重视。
——我们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营运、管理和环境保护做些 什么?
或参与,或服务—提供地质依据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
2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内涵
定义: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就是对城市地质环境的优 劣程度进行描述,即针对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的评价 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质量 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其中优劣是质,程度是等级。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
2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内涵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内涵
进行地质环境评价的根本目的: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 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能源政策、确定大型工程项目 及区域规划提供地质环境方面的依据,并参与、或服务于 城市的各级各类规划、营运管理等。
积极的方法是预防,即着眼于长远,不让环境污染和 破坏发生,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 内。即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的方针。
-地质环境评价的必要性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
3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内容
⑴ 自然地质条件 ① 岩土的物质组成 ☆ 地质资源量的丰富程度。
☆ 原生地球化学背景。 ☆ 岩、土、水的矿物组成。
② 地质结构 ③ 动力作用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内容
⑵ 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提出
影响、制约
城市建设
地质环境
改造、破坏
反馈作用
•城市发展、工程建设——地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焦点。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提出
•城市中,快速的地质环境变化或“灾变”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不可预见的”变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和深刻。 尤其是由于人类活动(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提速”或“扰动”了某些地质过程,导致前所未有 的复杂效应。
① 正确认识地质环境; ② 分析构成地质环境的要素; ③ 选择各要素的评价因子; ④ 正确获取评价因子的性状数值; ⑤ 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 ⑥ 采用适当的模式进行归纳综合; ⑦ 将定量化的数据转化为定性的语言。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内涵
2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内涵
地质环境评价的原理:
——城市环境地质的根本目的
2005-03-30 武汉
一、城市地质环境评价概论-提出
显然,调查与评价是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 关键和核心内容。
调查:信息获取的过程——关键 评价:分析与提交使用的过程——核心
——根据不同的目的,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并加以解释,提交应用。
2005-03-30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