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邓钟、李林、朱高龙、吴炳玉、陈郁青、
王库、郑宇、吴锡麟、李廷旺、杨柳艺
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基本要素。通过野外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野外工作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
实习时间:2010 年7月2日——2010 年7月16日
实习地点:福州鼓山、长乐漳港
实习内容:观测河流地貌形态特征,河谷横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冲积物特点,分析其成因。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皮尺、量尺、地质锤、标杆、地形图、记录纸等。
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
福州市别称榕城,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这里的习俗、文化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福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矿产有叶蜡石、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通常由丘陵到红土台地到沿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
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1月均温10.5℃,7月均温28.7℃,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无霜期326天。风向受地貌影响很大,风速由沿海到山地递减显著,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2)水文
1、长乐漳港南澳海滩
(1)波浪作用
波浪就是海水质点在它的平衡位置附近产生一种周期性的震动运动和能量的传播。
波浪运动知识波形的向前传播,水指点并没有随波前进,这就是波浪运动的实质。
(2)海岸带的划分
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海岸带可分为三个部分,陆上部分、潮间带和水下岸坡。
(3)海岸的类型
1.侵蚀海岸包括海蚀洞、海蚀平台。
2.断层海岸断层海岸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
3. 海岸的类型有沙(砾)质堆积海岸、淤泥质堆积海岸、三角洲海岸
(4)海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穴
2、闽江
在福州附近,闽江被横亘江心的南台岛分为南港(乌龙江)和北港(马头江)两支,南港水量较北港大,并有支流大漳溪汇入,但河道曲折而宽浅,泥沙淤积严重;北港比较平直狭深,主流线较稳定,故航行之利大于南港。两港在马尾附近汇合折向东北入海。其中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後称闽江。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0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流域形状呈扇形,支流与干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水量丰富,年径流量6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632万瓩。南平以下是重要的水运通道,马尾是福州的内河港。闽江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为198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在中国主要河流中居第十二位,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七位。
3、溪源溪
1、河谷
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形成侵蚀地貌。
2、河床与河漫滩
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河漫滩指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包括深槽与浅滩、边滩、心滩与江心洲、洪积扇
(3)地层与地质构造
福州市地区以火成岩为主,我们主要研究了一下几种岩石。
石英正长斑岩: 具有流纹岩成分的隐晶质岩石。
流纹岩:一种相当于花岗岩的火山喷出岩。
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
火山碎屑岩: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
(4)地貌外营力与地貌类型
外营力对地貌形态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塑造地貌的主要形式是风化、流水、海水、风力、生物和人为的作用。
福州纬度较低,气温、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相互影响地面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地面基岩风化尤其是化学风化非常强烈,地表发育着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形成广泛分布的“红土台地”。
流水作用是福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县境的其他溪流,水位陡涨陡落,侵蚀堆积亦此起彼落,形成其相应的小地貌形态。
降水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常呈散流和洪流等形式,在其作用下风化层侵蚀剥蚀显著。滨海风力大,风力作用参与地貌的发育,形成海岸地貌和风积、风蚀地貌。
海水以潮汐、海流、海浪等形式作用于沿岸地带。侵蚀作用表现为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阶地。堆积作用表现为沙洲、沙咀、沙堤以及海湾内所形成的淤泥滩、堆积平原等。
(5)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福州土壤的类型有耕作土壤、红壤、黄红壤。
耕作土壤:指自然土壤通过人类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造成适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经过人类的耕作、施肥、灌排、土壤改良等生产活动影响和改造的土壤。其形态、性状和肥力特性在不同程度上有别于当地的自然土壤。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是耕作土壤形成中的主导因素。
红壤: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
黄红壤:红壤向黄壤过渡的一类土壤。在垂直带谱上,它位于黄壤或黄棕壤之下,红壤或棕红壤之上,是构成红壤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的重要类型。其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间,但是由北向南和从东至西,其海拔高度范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黄红壤的成土过程仍以脱硅富铝化作用为主,由于处在山地相对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和空气湿度增加,呈现黄化附加过程,即因土体内氧化铁的结晶水增加,土体逐渐变为橙黄色。
(6)植物群落、植被类型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