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图解
0303+梁伟展+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
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从直射点的位置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①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且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从赤道到极圈范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2.从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相反。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3. 从晨昏线的倾斜上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计算1.在一般光照图上,先看某地昼弧或夜弧所跨弧的经度数,然后用下面公式计算昼长或夜长:2.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或夜长)时间相同;计算地方时,一般不考虑地形、大气作用等对昼长的影响,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则该地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昼长=(日落时间-12)×2或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
2.绘出赤道和北极圈.南极圈上的三地 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曲线
昼长(小时) 24
12
北极圈
南极圈
0
3.21
6.22
9.23
12.22
3.21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问题设计上,更多的是利用光照 图切入,因此要熟悉和理解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日照图。 不同节气的日照图
节气 夏至
侧视图
俯视图
北半球
N
南半球
S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 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 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昼弧>夜弧, 则昼长夜短
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观察春分、秋分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赤道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 情况有什么规律?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
读图描述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全球各地的 昼夜均等长,为12 个小时。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观察夏至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 有什么规律? 全球越向北昼越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全年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全年夜最长,昼最短。 赤道地区昼夜等长。 3、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北极圈内及其以北(极昼)
南半球 昼夜平分
推论:
1、同一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纬同长)。 2、南北半球同纬度,同一天昼夜长短相反。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昼越长;另一半球则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7张PPT)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23°26ꞌN
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
0°
春分
昼夜平分
秋分 昼夜平分
次年春分 昼夜平分
23°26ꞌS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1、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 等(夜长也相等). 南北半球 纬度数相同的地点,昼夜长 短正好相反,如: 20°N的昼长等于20°S的夜长
2、昼夜长短的三种情况: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
节气 直射点位置
特殊日期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① 春 、 秋 分 日
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 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 13小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3小时。
全球昼夜平分, 昼夜都为12小时
结论:夏至日北半球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 越短,北极圈及其以 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的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结论:冬至日北半 球纬度越高昼越短, 夜越长,北极圈及 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的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怎样的关系?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26ꞌN
夏至
昼夜长短同太阳直射点相关性规律
同一条纬线上昼弧所跨经度数值除以15就 等于该地白昼时间;纬线上夜弧的经度 数值除以15就等于该地黑夜时间。
同一条纬线上的所有地点,同一天的白昼 时间的长短,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正 午太阳高度是相等。但海拔高的地方白 昼时间会变长的。
同一天,纬度相等但分居南北半球的两个 地点,其白昼时间相加为24(一地的白 昼时间同另一地的黑夜时间相等的)
昼夜长短同太阳直射点相关性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昼夜长短产生的原因:
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 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导致全球各地 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变化直接影 响着昼夜变化的幅度及极昼、极夜的范围, 若黄赤交角为0°,全球各地一年四季昼 夜等分,正午太阳高度无变化。随着黄赤 交角的变大,地球不同纬度(赤道除外) 昼夜变化幅度增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度增大。
特别强调的是:昼长夜短是指昼长大于12 小时;白昼时间变长是指今天比昨天白 昼时间长,白昼时间没有具体长度,昼 长可以大于12小时,也可以小于12小时。
同一天,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 昼、极夜区域除外)。一年之中,太阳 直射点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一年之中,距夏冬至日愈近昼夜变化幅度 愈大,距春秋分愈近昼夜变化幅度愈小。
知道某地点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必须为当 地的地方时),可以计算出该地白昼时间 和黑夜时间。熟练掌握以下数据逻辑关系。 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黑 夜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 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白昼 时间;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黑夜时 间÷2=12-白昼时间÷2=24-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
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相同的,晨昏 线同经线的夹角相等且方向相同,因而 白昼时间的长度是相等的。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图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春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春分-夏至向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夏至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夏至-秋分向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秋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秋分-向南移动,在昼短夜长,昼长夜短,北半球正午南回归线冬至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变长,夜变短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冬至南回归线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春分向北移动,在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高考地理微专题四: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视运动
微专题四——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视运动知识点1 昼夜长短的变化【基础知识】昼夜长短的变化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主要规律纬度分布规律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3.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外):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4.【解题秘籍】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此时为当地地方时为12点
物体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候 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 的分布规律
B A
C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0(最大)
(近大远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北半球春分日
北半球夏至日
北半球秋分日
北半球冬至日
近大远小
N
春秋分时: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00
S
1、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静态)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白昼较长 越向北白昼越长
点北北长,越北越长; 点南南长,越南越长。
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动态)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白昼变长
点北北长 点南南长
例:每年的儿童节到国庆节期间,深圳的昼长 如何变化?
间达到一年中最长的地点有 B
❖ A.1个
B.2个
❖ C.3个
D.4个
8.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 , 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C ❖ A. 南极圈出现极昼 ❖ B. 北半球昼长夜短 ❖ C. 我国盛行偏北风 ❖ D. 深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小值
❖ 9.下列事物中 , 能够反映年太阳辐射从低纬
向高纬递减的是
D
❖ A. 黄赤交角
B. 太阳辐射
❖ C. 四季
D.五带
❖ 10. 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 下垫面性质 B. 日地距离
❖ C. 太阳高度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更替 2 地方时 3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4 地球形状的形成与自转有关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季节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图 2-3-2
(2012 年山东卷)
图 2-3-8
(2012 年福建卷)
图 2-3-9
(2008年宁夏文综)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 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35题。
A
3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两月分别是( )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4.昼夜长短的对称性
①同一天,北半球某地的昼长 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②某地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
在5月份,开普敦( ) 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B.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D.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
【跟踪练1】(2011 年佛山二模)
,
④同纬度地区 昼长相等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昼最长,夜最短
夏至
23°26′N
昼渐长 夜渐短
0°
春分
昼渐短 夜渐长
全球昼 秋分 夜平分
全球昼夜平分
次年春分
全球昼夜平分 23°26′S
昼渐短 夜渐长
冬至
昼渐长 夜渐短
夜最长,昼最短
以北半球为例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往北(南)移,
北(南)半球各地昼长 增长 ②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 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 最小值 。冬 至日,反之。
A+θ =90°
θ
A
太阳直射点
A: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θ: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的纬度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3.极昼、极夜及其变化规律 极昼或极夜出现的起始纬度与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互余;
图解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
图解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昼长数=昼弧度数÷15°夜长数=夜弧度数÷15°求出图中A、B、C、D四地的昼长答案:A:24,B:8,C:16,D:16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算昼夜长短地方时12:00把白天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地方时0:00把夜晚平分成相等的两份3、根据昼长、夜长算日出日落时间日出=12-1/2昼长日落=12+1/2昼长计算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答案:A:极夜昼长0小时;B:昼长8小时8点日出16点日落;C:昼长8小时8点日出16点日落;D:昼长12小时6点日出18点日落;E:昼长16小时4点日出20点日落;F:昼长12小时6点日出18点日落;G:昼长18小时3点日出21点日落;H:极昼昼长24小时。
三、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30°N的夜长等于30°S的昼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拓展延伸】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点线表示二分日,虚线表示夏至日,实线表示冬至日。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即昼长为12个小时);二至日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4小时或0小时)【特别说明】白夜现象并非极夜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
图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_贺亚琴
2007年5月20日《新课程》教师版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只看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和示意图很难理解,而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由静态的改变为动态的模式图,可以比较直观地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规律,同时随着移动箭头的指向,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1.往返式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①———②———③———④———①,纬度由0°———23°26′N———0°———23°26′S———0°,北半球节气由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以一年为周期往返移动。
正弦式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从图2可以看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从A点到C点(即从北半球的夏至日到冬至日,或从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从C点到E点(即从北半球的冬至日到夏至日,或从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
同时在图上还可以判断任意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犬约位置及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如3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图上的F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即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北移动,再如9月10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图上的G点(在北回归线和赤道间,即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南移动。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
如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这一天是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而且越往南白昼越短,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关系表式1(含答案)
昼 夜 长 短 变 化
北 半 球 全球 昼 = 夜
南 半 球
全球 昼 =夜
全球 昼 = 夜
北半球 节气 太阳 直射 点的 移动 规律 太阳直 射点的 变化 正午太 阳高度 变化
3.21 春分
6.22 夏至
9.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秋分
12.22 冬至
次 3.21 春分
直射 赤道 太阳直射在 正午太阳高 度由 向 降 低
太阳直射在 正午太阳高 度由 向 降 低
昼 夜 长 短 变 化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全球 昼 夜
全球 昼 夜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关系表式
北半球 节气 太阳 直射 点的 移动 规律 太阳直 射点的 变化 正午太 阳高度 变化 直射 赤道 太阳直射在 赤道 正午太阳高 度由 赤道 向南北降低 昼>夜 昼渐长 直射点 向北移 直射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在 北回归线正 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降低 昼最 长 夜最 短 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 昼 夜最 长 昼最 短 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 夜 昼>夜 昼渐短 直射点 向南移 直射 赤道 太阳直射在 赤道 正午太阳高 度由赤道 向 南北降低 夜<昼 夜渐长 直射点 向南移 直射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在 南回归线正 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降低 夜最 长 昼最 短 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 夜 昼最 长 夜最 短 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 昼 夜<昼 夜渐短 直射点 向北移 直射 赤道 太阳直射在 赤道 正午太阳高 度由赤道 向南北降低 3.21 春分 6.22 夏至 9.23 秋分 12.22 冬至 次 3.21 春分 23º26′N 0º 23º26′S
直射点 向 移
直射
直射点 向 移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黄精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
2.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画出示意图。
3.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学生掌握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
2.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并结合教材P20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创设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自制教具演示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问题的形式复习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出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的教学。
(推进新课):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四:地球公转与季节(板书)(师):计算机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引出黄赤交角的概念,设计问题让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1.黄赤交角(学生活动):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地轴、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及度数。
(2)在图中画出太阳平行光线,标出太阳平行光线,进一步找出太阳光线在地表的直射点。
(学生通过动手,对知识的印象更深)(探究活动):(思考):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师):若地轴是竖直的,黄赤交角还存在吗?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始终在哪里?教师讲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
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图解
1.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在哪里?在一年中,哪些地方一年太阳直射两次?哪些地方太阳直射
一次?哪些地方太阳没有直射?太阳直射点在不同时段的移规律怎样?
2.赤道的昼夜长短怎样?全球昼夜等长的是什么时候?
3.北半球,什么时段昼长夜短?什么时段昼短夜长?哪天昼最长?哪天昼最短?
4.北半球,什么时段昼变长?什么时段昼变短?
5.哪里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分别在什么时候出现?
6.各条重要纬线的纬度和名称是什么?
7.五带的的分界线和范围。
“太阳直射、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知识综合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在哪里?在一年中,哪些地方一年太阳直射两次?哪些地方太阳直射
一次?哪些地方太阳没有直射?太阳直射点在不同时段的移规律怎样?
2.赤道的昼夜长短怎样?全球昼夜等长的是什么时候?
3.北半球,什么时段昼长夜短?什么时段昼短夜长?哪天昼最长?哪天昼最短?
4.北半球,什么时段昼变长?什么时段昼变短?
5.哪里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分别在什么时候出现?
6.各条重要纬线的纬度和名称是什么?
7.五带的的分界线和范围。
“太阳直射、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知识综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