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4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洋与人类讲义 湘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洋与人类讲义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大海与人类学习目标: 1. 知道大海资源的种类、散布和用途,理解大海对于人类生产和发展的至关重要性。
( 要点 )2. 认识人类对大海资源利用方式和门路。
( 要点 )3. 掌握大海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危害和保护举措,增强大海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一、大海为人类供给丰富的资源1.大海生物质源(1)含义:又称大海水产资源,是指大海中储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集体数目,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停重生的大海资源。
(2)用途①为人类供给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提取各样药品和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大海矿产资源(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散布在大陆架。
(2)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堆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罕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磷钙石和海绿石:分别富含磷和钾。
(4)锰结核和富钴结壳:前者散布在深海;后者散布在半深水区,富含战略物质钴。
(5)热液矿床:多以富含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式产出。
(6)可燃冰:散布于深海堆积物 ( 或陆域永远冻土 ) 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大海空间利用(1)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地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展览会等。
(3)海底通信、海底仓储、大海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 特别提示 ]滨海砂矿是河流微风把陆地上的岩矿碎屑物质带入海中,再经海浪、潮汐、沿岸流等外力的分选和搬运,在海滨的适合地段富集成矿,所以,滨海砂矿根源于陆地。
二、人类活动对大海的影响1.表现(1)造成大海污染,对海岸带的影响尤其突出。
(2)沿海地域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大海环境保护的必需性和急迫性:大海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 特别提示 ]目前在大海生物质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因为过分捕捞,致使鱼类资源的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很多大海生物失掉了栖息地,大海污染等问题。
第4章第3节 海洋与人类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19张)
3.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
应当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议一议,试提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设
性意见。
①加大海洋环保教育,增强海洋保护意识,普及海洋安全知识,使人们充 分了解海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②大力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生 态环境的压力 ③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海洋保护区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④加大海洋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海洋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⑤积极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先进的海洋科学技术,增加海洋开 发的资金投入,促使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海洋空间资源 ➢ 运输空间: 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 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 海上机场等
➢ 海上生产生活空间: 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 会等 ➢ 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
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阅读:海上人工岛 人工岛是人工建造的岛屿,有时也在小岛和暗礁上建造。通
过海堤、栈桥、海底隧道等,将人工岛与海岸相连。日本建造了 大量的人工岛,如神户港岛。规模宏大的大阪机场,就建设在大阪 湾人工岛上。美国、荷兰、法国、中国等相继修建了大量的人工 岛。人工岛可作为深水港,修建城市、机场、公园、工厂等。
1.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类探索和开发海洋的事例。
海洋渔业、海上石油开采、海水制盐、填海造陆、海洋航行等。
2. 海洋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重要性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有 人认为,人类正从“黄色陆地文明”向“蓝色海洋文明”转变,你怎么 看待这一观点?
目前,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陆地资源已不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因 而逐渐把目光转向海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的 利用越来越深入,从最初的海洋渔业、运输业到现在的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等新兴工业,预示着人类正从陆地的“黄色文明” 向海洋的“蓝色文明”转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海洋与人类)地球上的水教学课件
(1)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 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发育在 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含粉沙 和黏粒较少。
【素养探究】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
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10日起,中国地 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出可燃冰。2017年7 月9日14时52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
后正式关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 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预测远景区。
【解析】选B。发生赤潮说明该处污染较重,并且水的温 度较高,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B。
【素养探究】 2018年3月,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7年中国海平
面公报》。2017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了海平面监测、 分析预测、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及评估等工作。监测 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1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
【思路点拨】解该题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1)结合折线图和分布图,获取赤潮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影响赤潮的因素,对比南北方海域的差异。
【解析】第(1)题,结合折线图的陡缓变化趋势,可判断 出我国赤潮开始快速增长的年代。第(2)题,结合折线 图不同赤潮发生的次数,可判断出赤潮发生次数最多和 次数最少的海域。第(3)题,赤潮的发生与水温高低和 废水排放多少密切相关;南方海域的水温高于北方海域; 废水排放量也高于北方海域。
三、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
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_平__行__展__布__的土层所构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件
海洋与人类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类探索和开发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向海洋排污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 中国可燃冰开采持续60天,打破世界纪录
海洋的事例。 1、说出图中海底地形名称。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海洋生态破坏与海洋污染 思考2: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类探索和开发海洋的事例。 ★ 阅读P110讨论3分钟
3、在图中标明油气资源、渔业资源、可燃冰主要出现的位置。 1、说出图中海底地形名称。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3、油膜阻碍大气与海水的气体交换,对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类探索和开发海洋的事例。源自3.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
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噬油微生
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
提示:海洋渔业、海上石油开采、海水 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3、在图中标明油气资源、渔业资源、可燃冰主要出现的位置。 1、说出图中海底地形名称。 提示:海洋渔业、海上石油开采、海水制盐、潮汐发电、填海造陆、海洋航行等。 2、“奋斗者” 号坐底的位置应该在图中什么位置?为什么?
思考2: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
2、“奋斗者” 号坐底的位置应该在图中什么位置?为什么?
3、在图中标明油气资源、渔业资源、可燃冰主要出现的位置。
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1、说出图中海底地形名称。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4.3 海洋与人类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 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 动物 和 植物 群体,是有生命、 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对人类的意义 (1)海洋生物中的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 食品 、生活 用品和 工业 原料。 (2)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_基__因__工__程__药___ 物 等。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海洋为人类提供各种海洋资源。 2.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探究点二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探究导引
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7年5月可燃冰连续稳定试采成功,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能实现商业化开采,中国 在新能源探寻、对传统能源的升级方面已经遥遥领先。 可燃冰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气,产生的 能量比传统化石能源要多出10倍。中国 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是 整个波斯湾探明的油气储量的1.5倍多), 目前,已经布局了十多个成矿区带,且 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
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分布图”(甲图)和“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 问题。
1.世界上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_温__带___(温度带)的_大__陆__架___(海底地形)海域。我国东 海有著名的__舟__山__渔场。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洋与人类pptx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海洋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
丰富程度 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 的 34%。目前,探明率为 30%左右
开发阶段 勘探早期阶段
分布
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量的 60%),大陆坡的 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我国现状 大陆架广阔,未来的“石油之海”
(2)可燃冰。 ①分布区: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 ②特征: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 物质。 ③储量:储量丰富,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 ④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
3.海洋空间资源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 海洋资源与人类
问题引领 材料 日本领土狭小,面积仅37万多平方千米,而人口却超 过1亿。日本东京湾20%的海域被填平以增加城市面积,而神 户的一部分也建到了人工岛上,修建海洋城已不是空想,而是 现实。
结合材料探究: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面积填海造陆的原因。 (2)神户海上城市建设的困难有哪些? 提示:(1)日本是太平洋岛国,领土狭小,人多地狭,是日本发展 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因素,围海造陆成为缓解人多地少矛 盾的重要途径。 (2)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黑暗、高压、 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意义
温带海区、 大陆架海 区、寒暖流 交汇海区、 上升流海区
海洋中的动 物、植物和 微生物,即 鱼、虾、 贝、藻等
①食用、药用等; ②通过养殖、增殖,实 现可持续利用
类型 海 食盐 洋 化 学 其他 资 源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意义
海洋水体中
新教材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精品教学课件(共174页)
2.主要水体陆地水河湖沼地泊水泽下水水水
冰川—— 淡水 主体;主要分布在
两极 和高山地区
3.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 浅层地下水 。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地理环境 中的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 变化。 2.主要动力: 太阳能 和地球重力。
3.类型及主要环节
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1)通过对地表 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2)直接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 气候特征 。
(3)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洪涝、干旱等 5. 海陆 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6.形成多姿多彩的 地貌形态 。
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 意图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空之间
类型 特点 典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 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 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环,是海陆间循环的 近十倍
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海陆间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 地表径流
、
循环
A ⑤下渗、⑥ 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 植物蒸腾
陆地内循环 C ⑨蒸发、⑧
、③降水
[思考] 塔里木河主要参与哪种水循环? 提示:塔里木河位于内流区,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有机联系了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 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件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1)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B.温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经度分布均匀
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海水温度变化小
C.上升流发育
D.地处大陆架
(3)拟绘制太平洋东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
A.赤道海区
1.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比较
资源类型 海水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
特点 量大,淡化成本高
量大,密度低
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现状 直接利用;海水淡化 海盐;我国的盐场主要有:长芦 盐场、鲁北盐场、淮北盐场、莺 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油气资源的开发;滨海砂矿
造陆
海造陆
浅海
人工岛、海上人 工码头、海上工 厂和海上作业平 台
扩大了居住和 生产空间
海底储藏 废弃物处理场
海底
空间广阔、温 度低且变化平 稳、远离居民 区、缺氧
海底仓库
扩大物品的储 藏空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盐 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 材料二 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层(0~100米)生物生产率的 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沿海 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石油开采是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第(2)题,石油 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 化,但不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答案] (1)A (2)B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素养1.通过相关视频、图表资料,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类型,综合分析海洋渔场的形成条件。
(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图文材料,了解不同区域的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区域认知)3.通过图表等相关材料,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人地协调观)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种类:约有20万种,主要有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3)作用①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一、判断题1.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海盆中。
(×) 2.我国已经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
(√) 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价值很小。
(×)4.人类活动只会给海洋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带来有利影响。
(×) 5.由于开发难度大,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潜力不大。
(×) 二、选择题6.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是水结冰形成的化合物 B .可燃冰分布在浅海沉积物中 C .全球可燃冰的储量巨大D .我国目前在渤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 答案:C7.下列属于海洋运输空间利用的是( )①海底隧道 ②海上机场 ③海底仓储 ④跨海大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8.目前,人类从海水中提取数量最多的化学资源是( )A.盐B.镁C.溴D.碘答案:A三、填空题9.下图所示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洋与人类课件湘教版必修1
生态 产方式,自
问题
少,珍稀物种濒临灭 带
破坏 然环境的变
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
化
恶化,发生赤潮等
赤潮
加剧风暴潮,淹没
大量温室气 沿海低地,渔业资 海岸带,尤 荷兰、孟加
海洋 环境 问题
体排放,导 源受损,破坏珊瑚 其是滨海平 拉 国 以 及 海平
致全球气候 礁、红树林、海岸 原、河口三 热 带 的 一 面上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③海滩:淤泥质海岸有利于提高产量。我国的 三大盐场:①长芦盐场位于天津、河北境内,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 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是附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之一。 ②台湾布袋盐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 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 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③海南岛莺歌海盐场位于 热带、地势平坦、背风坡。
(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1)C (2)D [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 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 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膜 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
原因
危害
分布
典例
人类排放 危害海洋生
大型港口、日 本 “ 水
的 废 弃 物 物,也能通过
海洋环境 海洋环
工业城市 俣病”汞
超过了海 食物链富集
问题 境污染
及 河 口 附 中毒;石油
洋的自净 作用损害人
近
污染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解析】1选A,2选D。第1题,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我国南方 近岸海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 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我国北方近岸海域及乡 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物质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第2题,夏季海水温 度高,我国大部分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 的繁殖。
【提醒】滨海砂矿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不是分布在深海。
【知识拓展】海底地貌及特点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 底部
洋盆 海岭 海沟
特点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典题例析】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的, 盐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如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 层(0~100米)生物含量的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 生物含量。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 B.寒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D.副热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空间 资源
类型 运输空间 生产生活空 间 通信空间 储藏空间
娱乐空间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的意义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等 海上、
海上电站、人工岛,海洋牧场等
海中、 海底环
海底光缆
境中可
利用的 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洋倾废场
空间部
海洋公园、滨海浴场、海上运动区 分
海洋空间资源利 用形式多样,拓 宽了人类生存空 间;随着人类向 海洋挺进,利用 空间更为广阔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的主要的资源种类。
2.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产生的影响。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和。
(3)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我们还可以生产、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未来世界油气资源总储量的近40%将来源于,而目前仅开发了3%。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滨海砂矿: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砂矿、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包括:,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海上,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还有海底通信、、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助学助记海水利用的方式海洋水资源的利用通常有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的淡化两种方式。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或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
2.人类活动对的影响尤为突出。
3.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海洋环境问题的类型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二是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洋与人类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渔业资源退化。
海上交通是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第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的是
A.码头
B.船舶
C.航道
D.定位系统
(
)
2.下列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出现最早的是
A.海底光缆
B.海底隧道
C.远洋航行
D.海底管道
(
)
【答案】1.D 2.C
①运用全球定位技术获取沿海工厂数量
气排放的时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 2.C
3.D
)
②运用大数据统计工业废
③运用遥感技术获取海水pH的分布
海底隐蔽性较强,所以海洋空间开发的隐蔽性较好,D项错误。
5.近几年,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滞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
因是
(
)
A.阻止渔船在该海域捕鱼
B.为该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
C.防止捕鱼船拉网作业
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答案】D
[解析]沉船可以起到海底礁石的作用,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
境。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A.海上航线
B.沿海滩涂
C.海底低地
D.海底隧道
4.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开发所具有的优点是
A.开发成本低
B.风险高
C.不存在人口的搬迁
D.隐蔽性较差
(
)
(
)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郑和下西洋时需要在港口处出发,沿海上航线航行,
没有用到沿海滩涂,A项正确,B项错误;郑和下西洋的时期人类到达
处理,达标排放。
第4章 第3节 海洋与人类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2.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是(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
3.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答案】1.A 2.C 3.D
[解析]第1题,滨海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滨海砂矿、煤炭、石 油、天然气资源等;而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床和天然气 水合物均分布于深海地区。第2题,海上钻井平台是海底油 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第3题,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 比,建造和管理的难度大,费用高。
海岸带
类型
原因
危害
分布
海平面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 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 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 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海岸带,尤其是滨海平 原、河口三角洲、低洼 地带和滩涂资源
2.海洋环境保护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
C.储藏、电力输送
D.潮汐发电、储藏
【答案】A
[解析]海洋空间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传统的 利用方式是交通运输和围海造陆,目前已扩大到生产、通信、 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4.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十分丰富, 其开发技术也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 是( )
A.阻止渔船在该海域捕鱼 B.为该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 C.防止捕鱼船拉网作业 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答案】D [解析]沉船可以起到海底礁石的作用,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
环境。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学生用书P64]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1)定义: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具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种类: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3)用途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从海洋生物中还可以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2.海洋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①储量: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34%。
②分布⎩⎪⎨⎪⎧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③我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可观。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
(3)滨海砂矿①定义: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
②分类⎩⎪⎨⎪⎧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③我国是世界上滨海砂矿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储量十分可观。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立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
(1)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开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效劳。
一、判断题1.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如鱼类、贝类、藻类等。
( ) 2.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坡。
03-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海岸侵蚀的合理措施,B、C、D不符合题意。
方法帮丨关键能力构建
方法 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例4 (2024·陕西汉中高三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湾,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北、西、南被陆 地环绕,开口朝向东南。马德雷湖(见下图)位于墨西哥湾沿 岸,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
C.海洋生物大量灭绝
D.海洋环境污染加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赶海是在海滩上捡拾、捕捉海滩上的海洋生物,产生的污
染较少,也不会导致海洋生物大量灭绝,但会造成海岸生态环境破坏,A正确。
(2024·山东临沂高二期末)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类 冰状的结晶物质,外观像冰却遇火即燃,故也称“可燃冰”。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 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被各国视为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 源。据此完成3—4题。 3.知识点1目前可燃冰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 B ) A.常规能源储量大 B.开采技术难度大 C.储存运输成本高 D.民众接受程度低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燃冰埋藏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开 采技术难度大,故目前可燃冰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多、下渗的雨水较多时,淡/咸水
界线会向海岸线方向扩展,降水少、下渗的雨水少时,淡/咸水界线会向人工岛中部
收缩,因而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时,地下淡水区面积相对稳定,①对、②错。
【解析】导图分析·题图解读
(2)推测墨西哥湾中心海区、边缘浅海区哪个多环芳烃浓度更高,并分析原因。 【答案】边缘浅海区更高。原因:边缘浅海区因海岸阻挡,海水流动性差,多环芳 烃扩散条件较差,浓度高。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习目标:1.知道海洋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用途,理解海洋对于人类生产和发展的至关重要性。
(重点)2.了解人类对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和途径。
(重点)3.掌握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保护措施,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含义: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用途①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2)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磷钙石和海绿石:分别富含磷和钾。
(4)锰结核和富钴结壳:前者分布在深海;后者分布在半深水区,富含战略物资钴。
(5)热液矿床:多以富含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式产出。
(6)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海洋空间利用(1)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3)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1.表现(1)造成海洋污染,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1)远洋航行是近代才出现的海洋交通方式。
( )(2)渔业资源广泛分布在深海海盆。
( )(3)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是石油。
( )(4)海上发生石油泄漏,只要清污便会消除海洋污染。
( )(5)我国的四个领海中,全部属于大陆架且拥有丰富的海洋水产和油、气资源的海域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提示:(1)×远洋航行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实现。
(2)×大陆架浅海海域,阳光充足,鱼类多。
(3)×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是锰结核。
(4)×海上一旦发生石油泄漏,清污工作只能减轻海洋污染的程度,但不会消除海洋污染。
(5)A [我国四个领海,全部属于大陆架的只有渤海和黄海。
渤海和黄海南部的油气资源丰富。
我国近海渔场以东海渔场和渤海湾渔场最著名。
]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将全面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
休渔期间,中国海警局将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大监管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捕捞行为。
问题1 (综合思维)海洋为人类提供哪些丰富的资源?提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空间利用等。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提示: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等。
问题3 (人地协调观)伏季休渔有何意义?提示:伏季休渔可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问题4 (综合思维)人工岛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一种形式。
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空间有哪些优点?提示: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高;海水温度、压力稳定。
[归纳总结]1.海洋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开发意义除分布广泛的海水资源之外,近海大陆架海域主要分布着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等。
(1)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等,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
盐场的区位主要包括: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海盐晒制。
②气候: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③海滩:淤泥质海岸有利于提高产量。
我国的三大盐场:①长芦盐场位于天津、河北境内,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是附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之一。
②台湾布袋盐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③海南岛莺歌海盐场位于热带、地势平坦、背风坡。
(2)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线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部分。
主要因为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鱼类来此觅食。
一般来说,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同时寒、暖流交汇或有冷海水上泛,饵料都较丰富,均可形成天然的渔场。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
②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
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世界主要渔场有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3)海底矿产资源既包括分布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资源,也包括近岸带的滨海砂矿。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海底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已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30%,滨海砂矿主要包括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等,因分布广泛,矿种多,储量大,工业品位要求低,开采方便,选矿简单,投资小等,成为产值仅次于海底石油、列居第二位的海底矿产资源。
1.读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从目前发现的海底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A.M处B.N处C.P处D.Q处(2)N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A.锰结核B.热液矿C.石油、煤、天然气D.砂矿(1)A (2)A [第(1)题,从海底地形看,M处是大陆架,P处是海沟,N处是洋盆,Q处是大洋中脊。
海底石油主要分布于大陆架。
第(2)题,大洋底部的洋盆中主要的矿产资源是锰结核。
]2.海上交通是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的是( )A.码头B.船舶C.航道D.定位系统(2)下列地理事物出现最早的是( )A.海底光缆B.海底隧道C.远洋航行D.海底管道(1)D (2)C[第(1)题,定位系统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
第(2)题,远洋航行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的方式。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地区为主将有数亿人被迫迁离家园。
该报告还指出,农作物减产引起的粮食安全等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将会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不仅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制定减轻灾害的应对措施也十分重要。
问题1 (综合思维)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问题2 (区域认知)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在哪里?提示:海岸带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问题3 (综合思维)海平面上升会带来哪些危害?提示:海平面上升不但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而且还将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入侵和地下水位上升,破坏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等。
[归纳总结] 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3.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
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完成(1)~(2)题。
(1)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D.港口建设(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水温降低(1)C (2)D[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据此完成1~3题。
1.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因为(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生物光合作用强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沿岸有寒流和暖流交汇④位于寒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近几年,浙江规定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B.修补渔船和渔网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3.近几年,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因是( )A.阻止渔船在该海域捕鱼B.为该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C.防止捕鱼船拉网作业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1.B2.D3.D[渔场一般出现在饵料丰富的海域,即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的海域;“休渔”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沉船可以起到海底礁石的作用:增加海水扰动,引起海水上泛,为鱼类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等。
]4.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十分丰富,其开发技术也日趋成熟。
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D.它是一种洁净的能源C[“可燃冰”燃烧要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且不能取代水电站,但可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大气污染。
]5.关于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石油开采已具有相当规模②局限于浅海地区③建有海上钻井平台④技术难度大,适合国际招标⑤常利用卫星探矿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B [本题考查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的了解。
对于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现已有相当规模,已从浅海到深海勘探,通常利用地震波的方法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因此此题的叙述中②⑤是错误的。
]6.海洋空间利用的传统方式是( )A.交通运输、围海造陆B.通信、文化娱乐C.储藏、电力输送D.潮汐发电、储藏A[海洋空间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
传统的利用方式是交通运输和围海造陆,目前已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