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第二章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概述作者:叶青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第02期摘要: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要取向,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角度介绍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并简要概括其研究趋势。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影响因素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近来,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从心理学角度讲,它侧重于从人的内心体验来测量和描述人们的主观幸福。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主观幸福感做简要概述。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它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一种主观感受,这些评价主要包括认知的评价(如生活满意度或婚姻满意度)以及人们体验到愉快情绪(如高兴)和不愉快情绪(如抑郁)的次数的评价。
如果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满意程度越高,那么,他们体验的积极情感就越多、消极情感越少,进而主观幸福感的体验就越强。
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意义上的研究取向,包括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研究者针对不同研究取向编制了相应的评定量表。
1.生活质量取向。
生活质量取向的主观幸福感测评较常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
量表包含5个部分:生活接近理想、生活状况、生活满意、得到重要的东西和肯定人生道路。
量表采用七级评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2.心理健康取向。
针对心理健康的主观幸福感测量,常用的测评量表包括情感平衡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体验量表以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
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Balance Scales)用于测量一般人群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情感平衡。
主观幸福感综述
文化视野主观幸福感综述徐杏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多年前已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本文对国内外主观幸福感文献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回顾了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结构、测量和理论,最后对主观幸福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C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363-02一、主观幸福感定义什么是幸福?这是自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学术界对幸福的界定有多种标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以外在标准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来自于观察者价值判断,而不是基于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
许多人把他人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就或是否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作为标准来衡量幸福。
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和智慧密切联系,智慧是幸福产生的源泉;Tatarkiewica则将“成功”看作幸福的标准。
2.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Bvudbern(1969)通过调查发现,人们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相互独立,当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占得优势,则会体验到较强的幸福感。
赫拉克利特反对把肉体快乐作为判断幸福的指标,认为应注重内在体验。
3.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Shin和Johuson(1978)认为幸福是评价者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主观性的整体评价。
这种概念属于本文所讨论的主观幸福感(Subeject Well—Being,SWB)范畴。
当代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自Wilson(1967)发表的《自称幸福的相关研究》。
Wilson(1967)认为快乐源于内在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快乐感依赖于个体的适应或期望水平。
Diener(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Shin和Johuson(1978)提出的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相一致,即个体主观上认为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与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状态相符合,而产生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
Diener进一步指出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维度。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观幸福感摘要: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
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主观幸福感既是它研究的立足点,更是它追求的最高目标。
本文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历史、理论研究、影响因素等方面,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新进展。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发展,新进展一、主观幸福感的产生与发展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等心理方面的探讨。
它的主要研究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希望、好奇心等,以及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等,还有积极的社会制度体系,如积极的工作制度、积极的家庭关系等。
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主观幸福感既是它研究的立足点,更是它追求的最高目标。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
Diener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特点:第一,它存在于个体的体验之中,具有主观性。
个体是否幸福主要依赖个体自己定的标准,而不是依赖他人或外界的标准,每个人都可能具有同等程度的幸福,但它们的实际标准却是不一样的。
第二,主观幸福感不仅指主体满意消极的情绪体验,更是指主体要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第三,主观幸福感不是指个体对其某一单独的生活领域评估后的体验,而是指个体对其整个生活评价后的总体体验。
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解,与19世纪英国伦理学家、功利主义代表人物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观比较接近。
第二章《积极心理学》
5、活动理论
幸福感是活动的副产品, 来自于活动过程, 而 非活动的结果。
➢ Aristole认为快乐来源于有价值的活动; ➢ 人们在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时,
会经历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 称为“心流” (flow)。 ➢ 极限运动、涂鸦、飙车党 ➢ 国庆方阵 ➢ 看一部好电影或一部话剧、舞剧
幸福 =
我们已拥有的(成就) 我们想要的(欲望)
汤姆森夫妇:
金钱 = 快乐?
20万美元的收入 40万美元的欲望
= 0.5 (不快乐)
国外旅游、名车、豪宅、新款电子产品、私立学校
约翰逊夫妇:10万美元的收入
= 2.0 (快乐)
5万美元的欲望
合适的房和车、偶尔旅行、社交休闲、医疗保险、较低的教育成本
• 也就是说,年收入2万美金和20万美金 不是最重要的,开一辆宝马跑车或是一辆 二手的五菱面包车也不是重要的,重要的 是你的收入是否能满足你的欲望。
7、状态理论
• 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 取决 于他日常生活中幸福事件 的多寡。
• 幸福感是对快乐生活事件 的心理运算。
• Forayce发现,用意识努力 来减少暂时的消极情绪, 可以增加幸福感, 缺乏愉快 的事件确实会导致抑郁。
四、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幸福的公式?
心理学家约翰逊和格鲁克研究发现: 一个人对自己的收入是否满意,并不取决 于其收入多少。一些很有钱的人总觉得欲 望不能得到满足,而一些不是很有钱的人 却很满意当前的生活。
幸福何处寻?
• 上幼儿园后,把天真弄丢了; • 上小学后,把童年弄丢了; • 上初中后,把快乐弄丢了; • 上高中后,把思想弄丢了; • 上大学后,把追求弄丢了; • 毕业后,把专业弄丢了; • 工作后,把锋芒弄丢了; • 恋爱后,把理智弄丢了; • 按揭后,把下半生弄丢了。
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验研究
实 验研 究
辽 宁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孙晓杰 ,李柯 莉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 1 6 0 2 5
积极 心理 学促进大学生主观 幸福感 的
撞 要
积极心理学以人类 固有的、 潜在的、 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 , 以正向的心态来对人的情感和行为做 出新的解读 , 从而激发积极 力量 , 确立优 秀品质 , 挖掘个人的潜力, 获得人生幸福感。本研 究使 用 了实验设 计, 作者 比较 了实验组积极心理 学课程学习和 实践前后主观幸福 感的变化。实验组干预 的内容 包括培养 “ 积极情感” “ 意义感” 和“ 专注力” 。结果表明 , 实验组干预后的主观幸福感 高于干预前 , 对照组的幸福感干 预前 后没 有 变化 。
作者简介 : 孙晓杰( 1 9 6 6 一 ) , 女, 山 东荣成人 , 东北财经大学商 务 外语 学 院副教授 、 博士, 研 究方 向: 积极心理 学 , 情 商与组 织行 为; 李柯莉( 1 9 7 5 一 ) , 女, 吉林敦化人 , 东北财经 大学体育 部讲 师。 研 究方向 : 心理行 为训 练。 基金项 目: 本 文 系2 0 1 5 年 度辽 宁经济社会发展 立项课 题“ 采 用文化 特定性 心理干预 活动促进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策略研
一
5 6
辽宁教育行政学 院学报
0 {6
5
( 二) 积 极 心 理 干 预 研 究
积极心理 干预指的是 以提 高个体积极 情感为 目标 的干预活动 , 采用实验设计 , 研究者对被试 的 主观幸福感进行干预 , 干预活动通常持续数周 。在 干预前后对 于主观幸福感或相关 的变量进行前后 测得分 比较 , 如果干预后的得分 高于干预前 , 则说 明干预有效 , 该活动有效地影响了被试 的主观幸福 感 。如 果 主观 幸 福 感 的得 分 在 前 后 测 中没 有 明显 改变 , 则说 明干预活动无效。那 么 , 目前为止哪些 活动被发现能够促进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呢? F o r d y c e I 4 j 是首位尝试积极情 感干预的研究 者。 在一 系列课堂实践 中 , F o r d y c e 指导学生们模仿那 些被公认 为幸福 的个人 。他们首先找 出幸福 的人 们 所 具 有 的共 同 的行 为和 情 感 , 例如 : 与家 人 关 系 亲密 、 乐 观 思考 、 从 事 有 意 义 的事情 等 。随后 , 学 生 们学 习详 细的方法 、 实施具体的活动 , 通过模仿幸 福 人 们 的情 感 和行 为 , 改 变 被 试 的 情 绪状 态 、 思 维 方 式 和 人 际关 系 。经 过 数周 的实验 , 结果 令 人非 常 振奋 , 与对照组 的学生相 比, 干预组学 生的抑郁症 状 明显减少、 幸福感受大幅提升。 F o r d y c e的研究开启 了人们对 于主观幸福感 干 预 的兴趣 。K i n g 嘲 采 用写 作 的方 式进 行 干 预 。她指 导被 试 连续 四天 每天 2 0 分 钟写 出“ 设想 未来 理 想 的 生活状态” 的短文。干预结束时 , 与对照组相 比, 实 验组的积极情感 获得了显著提 升。这个效果在研 究结束后的五个月仍然显著 : 五个月后的追踪研究 发现 : 实验组被试健康状况更好 、 患病的次数 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E m mo n s a n d Mc C u l l o u g h 嘲 则 采 用 的 是“ 感恩干预” 。他们指导被试写出五件感恩的事 件。实验组有两个 , 其 中一组连续十周每周一次列 出 五件 感 恩事 件 ; 另 外 一组 连 续 三周 每 天一 次 记 述 感 恩事件 。干预结 束后 , 与对照组相 比, 两个 实验 组的被试 自 我报告的心理幸福感更高、 不 良健康症 状减少 、 健康行为增加 。 积极心理干预发现了影 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 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对于心理咨询 、 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 、 以及在管理 、 教育和健康领域普遍开展的教 练技术等 , 都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 。 ( 三) 本研 究 目的和 意义 本研究检验积极心理学课程对 大学 生主观幸 福感产生 的影响 。有关主观幸福感干预效果 的研 究并不少见 , 但是它们存在着 以下两个 问题 : 1 ) 干 预活动单一 , 例如记述感恩事件 , 写作 “ 未来理想 自 我” 等, 只有单一变量 , 没有检验多种积极干预活动 综合作用幸福感 的效果 ; 2 ) 干预大多在实验情景下 进行 , 自然情境下进行的干预 比较少见 。检验积极 心理学课程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 以弥补以上 提到的不足 。首先 , 该课程系统全面学 习积极心理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正文:第一章:积极心理学的概述1.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1.2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1.3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第二章:积极情绪与幸福感2.1 积极情绪的类型2.2 幸福感的定义与测量2.3 积极情绪与幸福感的关系第三章:自我概念与自尊3.1 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3.2 自尊的定义与作用3.3 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关系第四章:动机与目标设置4.1 动机的类型与机制4.2 目标设置的原则与方法4.3 动机与目标设置的关系第五章: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5.1 心理弹性的概念与特点5.2 应对策略的分类与应用5.3 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第六章:人际关系与社交支持6.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影响6.2 社交支持的作用与测量6.3 人际关系与社交支持的关系第七章:意义与成就感7.1 意义的定义与类型7.2 成就感的产生与维持7.3 意义与成就感的关系附件:附件1: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论文附件2:积极心理学的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积极心理学: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特质的学科,主要关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成长。
2:自尊: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和态度,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与自信程度。
3:动机:指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
4:心理弹性:个体应对挑战和逆境的能力,即适应力和复原力。
5:社交支持:从他人得到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行为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6:意义:个体对生活的目标、价值和意义的认知和感受。
7:成就感:对个体在实现目标、克服困难或达成某项成就后的满足和自豪感。
浅谈主观幸福感
浅谈主观幸福感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402664一、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它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积极体验的核心,同时也是生活的最高目标。
这一概念立足个人的主观感受,尊重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体验。
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深入把握个体的生活状态,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帮助健康人取得人生幸福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获得幸福的障碍1.对愉快情景的习惯化和适应。
我们进化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必须对那些愉快的情景迅速习惯化和适应,因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先适应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那些能够对自己经过努力得到的东西都迅速习惯化和适应的人们才会被自然选择;而那些取得一项可以获得持续幸福的目标时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人,则无法生存。
在现代社会,这种进化产生的特征支撑着消费主义。
人们原以为如果自己得到了某种新型的食物、衣服、家居用品、汽车或房子就会更幸福,但是一旦他们得到了这些东西之后不久,他们就习惯化了,适应了,又想得到更好更多的东西。
Brickman和Campbell(1971)发明了术语“享乐主义踏板车”:近期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导致幸福程度骤升骤降,然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返回到幸福的锚定点。
随后的研究显示:尽管对某些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能快速适应,人们对另外一些特定事件的适应则要慢很多,对某些事件甚至根本无法适应。
2.消极的社会比较。
我们的幸福程度受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对自己当前处境评价的影响,这种评价既包括与我们自己的近期处境相比较,也包括与别人的处境相比较,比如和别人比健康、比个人魅力、比孩子、比父母的健康、比财富、比社会地位、比学术成就和运动成绩等等。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观幸福感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摘要主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
知和评价,本文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历史、更是它追求的最高目标。
观幸福感既是它研究的立足点,理论研究、影响因素等方面,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新进展。
: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发展,新进展关键词一、主观幸福感的产生与发展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20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等心理方面的探讨。
它的主要研究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希望、好奇心等,以及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等,还有积极的社会制度体系,如积极的工作制度、积极的家庭关系等。
更是它追求的最高主观幸福感既是它研究的立足点,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认为,Diener 目标。
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也就是说,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同时也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
它存在于个体的体第一,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特点:Diener 而不是依赖他个体是否幸福主要依赖个体自己定的标准,具有主观性。
验之中,但它们的实际标准却是不每个人都可能具有同等程度的幸福,人或外界的标准,一样的。
更是指主体要能体主观幸福感不仅指主体满意消极的情绪体验,第二,主观幸福感不是指个体对其某一单独的生活领域评估后第三,验到积极的情绪。
的体验,而是指个体对其整个生活评价后的总体体验。
世纪英国伦理学家、功利主义代19 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解,与“所谓善便是快乐和幸福,表人物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观比较接近。
第二章.积极心理学
第二章:积极心理学真实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主要内容:1、走进积极心理学2、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3、学会积极4、通往快乐幸福一、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财富。
快乐是什么? 觉得满足与幸福。
“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主观幸福感.快乐=主观幸福感。
快乐—精神富翁的必需品你快乐吗?人们是否都快乐?都会快乐吗?为什么总是不快乐:有一天人生才会变的比较好当我博士毕业了…当我拥有…当孩子考上大学…患得患失迷茫纠结活着意义?二、幸福是什么?幸福: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对生活满意度高是主观幸福感,这种感觉很难长久维持;而心理幸福感是自我接受、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一种能力,能使生命力保持长期旺盛.幸福需要感觉,更需要能力。
马丁。
塞里格曼提出幸福的三要素:幸福=乐趣+参与+意义亚里士多德:幸福是真实地面对内心的自我。
(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去发现自我的优点,并进行充分发挥,用毕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伊壁鸠鲁: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感觉被最大限度的增强,不好的感觉被最大限度的削弱。
幸福之泉的故事:三个小孩主动清理了树林里的老泉,树林里的仙女感激他们,并祝他们幸福。
孩子们不明白幸福是什么,仙女让他们自己弄明白,并相约十年以后在老泉见面,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
三个孩子出发去寻找答案。
十年后三个孩子长大为青年,相聚在泉水旁,诉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一个青年做了医生,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让他感到幸福;一个青年去过很多地方,做过许多职业,他勤勤恳恳的工作,感到自己对别人有用,因而觉得幸福;还有一个青年留在村子里,他辛勤地种地,用粮食养活了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也觉得幸福。
仙女出现,告诉他们幸福要靠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跟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的各种变量:低相关度或无关中等相关度高相关度年龄朋友的多少感激性别已婚乐观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有工作社会阶层娱乐活动的多少积极情感收入身体健康自尊有孩子知觉能力内部控制能力智力水平外倾性自信哈佛“幸福课”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是2006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俗称为哈佛“幸福课”,正式名为哈佛积极心理学1504。
积极心理学主观幸福感量表.doc
积极心理学主观幸福感量表一、积极心理学概论什么事积极心理学,谢尔顿和劳拉.金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艾库玛尔会议最终确立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内容:积极情感体验,这部分主要以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为中心、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塞里格曼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发言吹响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号角,2002年奈斯德和洛佩兹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则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的形成。
什么是积极,现代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积极”(positive)主要是寻找并研究社会或者社会成员中存在的各种积极力量,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要有意识的为全体社会成员寻找或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力量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并进而培养全体社会成员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
当代心理学研究“积极”的必然性(一) 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人类才能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本性,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人类的积极本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发地表现出来我们在这里要表达的正确含义是,人的心灵中有着天生的积极种子,而这些种子能否顺利的发芽生长,还要依赖后天的其他条件。
(二)积极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今天,尽管还存在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总的来说,世界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较为富裕和稳定的时代,也就是我们已为关注积极创造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理解
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理解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成为了普遍的心理需求。
然而,幸福的定义和实现方式因人而异。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探索人类幸福的本质和增加幸福感的方法。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幸福进行理解和解释。
1. 幸福的定义和维度幸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个体的主观感受、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整体。
积极心理学将幸福分为三个维度,包括情感幸福、生活满意度和个人意义。
情感幸福指的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正向情感和快乐感。
这一维度强调积极情感的体验,如愉悦、满足和喜悦等,是个体主观感受幸福的重要因素。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进行评估的程度。
它更关注个体对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如对自身工作、人际关系和健康等方面的满意度。
个人意义则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理解、目标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意义感。
这一维度强调个体对自身的重要价值观和意义的思考,是幸福感的深层次体验。
综合而言,幸福可被理解为情感幸福、生活满意度和个人意义的综合体验。
2. 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解释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特质和行为习惯来培养和增加的。
以下是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解释和理解。
(1)积极情感的培养情感幸福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心理学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如乐观、喜悦和希望等,来增加幸福感。
积极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积极思维、感恩、表达爱和参与积极活动等方式实现。
(2)优化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来优化生活满意度。
培养积极态度、寻找目标感、拓宽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提升自我效能感等,都是增加生活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3)追求个人意义个人意义是探索幸福感的深层次要素。
积极心理学鼓励个体思考并追求与自身核心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一致的意义。
寻找自身的使命和目标,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以及对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等,都是增加个人意义感的关键。
3.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增强策略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的幸福增强策略,帮助个体实现全面的幸福感。
[幸福感,主观,其他论文文档]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研究者开始运用量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了一些测查,进入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 SWB的研究扩展到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我国研究者对SWB的本土化进行了大量探索,有研究者探讨了民间俗语中包含的幸福意蕴,在参考牛津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型社区的调查编制了中国人幸福感量表[4],这类研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审视国人的幸福感,做出了有意义的期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对比的结果, 即个人与周围人比较, 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7]。在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中, 人格特质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幸福的人常作向下比较, 由于优于别人而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感到不幸的人既作向上也作向下比较, 因而处于一种比较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即中国人所讲的“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的状况;乐观者倾向于注意比自己差的人的数目, 以此评价自己在某一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 知足常乐”,悲观者则相反。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2]。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3]。
以往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针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但是对乐观、幸福、快乐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发现对消极情绪的研究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积极情绪,二者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为此有关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日益增多,形成了早期的积极心理学[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受到格外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 具体的建议如:和幸福的人在一起;和朋友在一 起;照顾与关心别人;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爱;感 觉到他人的爱;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和朋友一起 喝茶、聊天;帮助别人;感激和赞美别人;探望 老朋友;使别人快乐;和异性同事建立良好的关 系;拜访新同事等等。
29
14
• 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 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 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 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 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 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 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24
• • • • • • • • • •
• 第三节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对SWB的影响 2.工作学习对SWB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SWB的影响 4. 社会关系及社会支持 二、遗传因素 三、遗传一环境因素交互作用 1.人格对SWB的影响 2.年龄对SWB的影响 3.性别对SWB的影响
7
• 5.柏拉图的幸福论 柏拉图认为智慧是识别幸福与否的基础,因为有智慧的 人才能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什么是高尚的快乐, 什么是低贱的快乐。关于幸福,他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 思辨的境地,而是进一步将幸福的内容提升到国家的层 次。所以,在柏拉图的幸福论中,幸福被推崇为整个国 家的目的所在,而非个人或某个阶级的幸福。他在“理 想国”中说:“立法者的目的不在于使这个国家里的任 何一个阶级比其他阶级更幸福,幸福应该属于整个国 家。”为了整个国家的幸福,公民们必须团结起来,各 司其职,各修其德,努力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幸福有用的 人。柏拉图有关快乐、痛苦、道德、智慧与幸福的关系 启发了后来许多的思想家。
17
• 第二节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我们到底有多幸福?) • 1· 自陈报告法 • 该类型的量表有单项和多项之分。单项量表通过 一个问题询问被试者对于生活的整体主观幸福感。 比如,安德鲁斯(Andrews)和威西(Withey) 在其研究中询问被试者:“整体而言,你对生活 感觉怎样?”随后被试者在7级量表上打分,其 中1代表非常糟糕,7代表非常快乐。多项量表主 要是采用多个问题对被试者的各种正向、负向情 感以及整体生活满意度或生活不同方面的满意度 进行测量。 (1)多项情感量表 18 体验抽样方法 、生活重现法
8
• 6.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 •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至善即 是幸福”。即人生必须有一个终极的善作为目标, 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个终极的善。 如何达到至善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充分发挥人的 功能,克服一切坎坷,为高尚的目标而奋斗,即 “幸福是人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9
• 7.伊壁鸠鲁的幸福论 伊壁鸠鲁的幸福论是建立在快乐主义之上的, 他声称:“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 我们认为的幸福生活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 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 到快乐。”
22
• 4.任务测量法 • 由于快乐的人往往比不快乐的人能够更好地完成 某些任务,因此可以通过被试者完成这些任务的 好坏情况来判断其快乐与否。
23
• 本讲小结: •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幸福或有多幸福,大可不 必用那些智者哲人所提出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也 无须用他人对幸福的定义来作为参考,你只需要 问问自己内心的感受即可。这就好比饭有没有吃 饱,别人谁说了都不算,你自个儿的感受才最可 靠。幸福感虽然是主观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客观 的方法对其进行可靠且有效的测量。
2
第二章 主观幸福感
3
• 第一节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特点
• • •
一、什么是幸福(如何界定幸福) (一)幸福释义 1.索伦的幸福论 他认为最有财富的人并不幸福,而 许多只有中等财富的人却是幸福的。 他还认为幸福并不只在于自己生存 并享用荣华富贵,而在于为城邦和 他人的利益献身,从而获得人们的 赞誉 。
三、做出积极归因,拥有乐观精神 • 多对成功的事件进行内归因,而对失败的事件做外归因, 使人们能够形成一种乐观的精神,而提升其幸福感。这 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乐观有利于提升人们的SWB水 平,但与事实不符的盲目乐观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 改变个体的归因风格时,应该在考虑实际的基础上,对 其进行改变,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具体 的建议如:面对失败少自责,多去分析一下实际可能存 在的其他原因;是否有其他的改进方法,如降低目标; 面对成功多看到自己在其中的贡献,适当地奖赏自己一 下等。
1
供菊 •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 咏白海棠 作者 •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 •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10
• 泰勒: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必须同时包含意 义和快乐两个因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又 可以体验当下的喜悦情绪。真正快乐的人,会在 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他的点点滴滴。 这种解释绝不仅仅限于生命力的某些时刻,而是 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的感受,人在 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20
• 2.知情者/观察者报告法 • 由于人们有时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 拒绝披露自己的负向情感,因此可以请对于被试 者熟悉的人或者受过特殊训练的观察者来报告被 试者的主观幸福感。比如,可以请被试者的家人、 朋友、同事等提供有关被试者在生活和工作中与 快乐相关行为的信息。或者可以请能够辨别具体 情感信号的专家进行观察,比如采用面部动作编 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对面部的肌肉动作进行辨别,以确定被试者的情 感。
12
"幸福型汉堡" • 生活幸福的人,享受 当下所从事的事情, 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 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 意的未来。 •
13
•
“当我提到快乐的时候,我并不是指持续的情绪高 涨的状态,我们都会经历情绪上的起伏,虽然生命中不 可避免地会有悲伤的情绪,诸如失败或失去的时候,但 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 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幸 福并不需要一直高涨的情绪,也不是完全没有负面情绪。 •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会在整体上 保持一种积极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所推动着, 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 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 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悲伤、考验还是波折, 我们都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16
• 三、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 作为心理学冷门术语,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 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基 本特点是: • 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 评估。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 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尽管 每次测量会受到当时情绪和情境的影响,但从长 期看,SWB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③整体性, 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对生活的满意感这三 个维度。
• • • • • • •
活动 正向情感 与亲友相聚 5.10 体育锻炼 4.31 进食 4.34 看电视 4.19 购物 3.95 家务 3.73
负向情感 0.36 0.50 0.59 0.58 0.74 0.77
时间 0.2 0.2 2.2 2.2 0.4 1.1
19
• (2)多项认知量表 • 生活满意度问卷 请用1~7给下面的5个陈述打分,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 同意3代表有些不同意4代表没有明确意见5代表有些同意6代表 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 —1.我生活中的大多数方面都趋近于理想状态。 —2.我的生活状况非常理想。 —3.我对生活感到满意。 —4.我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些重要的东西。 —5.如果我还能再拥有一次生命,我不会对现有的生活做任何改 变。 请将所有得分相加。 31~35极为满意 26~30满意 21~25有点满意 20一般 15~19有点不满 10~14不满意 5~9极为不满
•
4
• 2.伯利克里的幸福论 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伯利克里提出“要自由, 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的幸福论。
5
• 3.苏格拉底的幸福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幸福看成是一种通过 知识才能获得的东西,人们只有在理性的指导 下,才能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对幸福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幸福和不幸居于灵魂中,幸福不在于占有 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而存在于人的灵魂之 中。他还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不是一切种类的 快乐,幸福应该是高尚的快乐。
15
• SWB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 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 概括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 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 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 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 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
25
• 四、经济状况 • 五、健康状况
26
• 第四节主观幸福感的增进(幸福可以习得吗?) • 一、 培养积极情绪 具体的做法如:经常感受一下大自然;经常做锻 炼;经常去听、看一些笑话与趣事;多微笑;多 和有趣的、快乐的人接触;多看自己的成就与优 点;感激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等等。
27
• 二、正向思维的训练 多从积极面来看待和思考事情会渐渐地形成一种积极的 思维方式,有利于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11
• • • • •
汉堡模型--四种人生模式 "享乐主义型" "忙碌奔波型" "虚无主义型" "幸福型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