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

合集下载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关乎城市的可持续性,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首先,优化城市规划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资源分布等因素。

合理确定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过度集中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导致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例如,将工作场所、居住区域和商业设施进行有机融合,减少居民的通勤距离,鼓励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开放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自净能力,改善城市的微气候。

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环节。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之举。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可以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和立面安装太阳能板,为建筑物提供电力和热水;在合适的区域建设风力发电场,为城市电网补充能源。

此外,提高能源效率也是重中之重。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的照明系统、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等,降低能源消耗。

对于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减少建筑能耗。

对于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对于城市的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

同时,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如地铁、轻轨等,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

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鼓励共享出行模式的发展,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此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城市交通向电动化转型。

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也不容忽视。

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零碳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思路

零碳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思路

零碳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思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零碳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兴技术,正逐渐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而零碳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对于零碳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以下是一些思路。

首先,零碳技术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被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例如,可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新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建筑材料,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此外,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增加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这些零碳技术的应用,城市的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加环保高效地利用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实现碳中和。

其次,零碳技术还可以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交通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可以采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零排放或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污染和碳排放。

此外,通过建设城市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单车出行和汽车使用的需求,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降低碳排放。

第三,零碳技术可以在城市能源规划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的能源供应主要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不仅碳排放高,而且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而采用零碳技术,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进行城市能源供应。

例如,可以建设太阳能电站和风力发电场,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

此外,零碳技术还可以在城市废弃物管理和循环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

通过采用零碳技术,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废物的填埋和焚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可以回收利用废物中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低碳城市建设与运营

低碳城市建设与运营

低碳城市建设与运营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旨在减少城市对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的定义、建设和运营策略以及实施的挑战和机遇。

1. 低碳城市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方面减少碳排放的城市。

它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改进交通系统等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低碳城市建设策略(1)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和绿地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低碳城市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通过建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改善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建设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街,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碳城市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家居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智能化控制和减少能源的浪费。

3. 低碳城市运营策略(1)建立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建立城市的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是低碳城市运营的基础,可以追踪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

(2)鼓励居民参与低碳生活: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鼓励居民减少能源消耗和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骑行或步行代替汽车出行等。

(3)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在城市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是实现低碳城市运营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并且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4. 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和机遇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财政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的难度以及社会意识的不足等。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低碳城市建设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首先,能源结构的优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当前,许多城市的能源供应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通过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场、水力发电站等项目,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同时,要加强能源的存储和传输技术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的低碳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交通领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交通,我们需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

增加公共交通的线路覆盖和运营频率,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便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对于私人汽车,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加大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的怠速时间,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再者,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不容忽视。

城市中的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并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推广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照明和空调系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对于既有建筑,要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对建筑物的能源管理,建立能耗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实现低碳建筑建筑技术

实现低碳建筑建筑技术

实现低碳建筑建筑技术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建筑。

实现低碳建筑建筑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效的热能利用是实现低碳建筑的关键。

建筑外墙、屋顶和地面应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和结构设计,减少热量传导和散失。

建筑内部应采用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还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供暖和供电。

其次,节水技术也是实现低碳建筑的重要手段。

建筑应采用低水消耗的卫生设备,如节水淋浴头、节水马桶等。

同时,还可以采集雨水进行灌溉和冲水,减少城市自来水的使用量。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回用系统,实现循环利用和节水降耗。

此外,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是实现低碳建筑的重要途径。

在建筑外墙和屋顶布置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给建筑设备和居民使用。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热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暖和供电。

再次,选择绿色建材也是实现低碳建筑的重要措施。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建筑材料。

比如采用再生木材、混凝土掺合料、可降解的塑料等。

这些绿色建材不仅具有较低的能耗和排放,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建筑设计中的可视化技术也可以提高低碳建筑的效果。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能耗模型等技术,可以对建筑进行全面的能耗分析和优化,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

最后,低碳建筑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和引导建筑业务员和业主选择低碳建筑技术。

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实现低碳建筑建筑技术需要在热能利用、节水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选择绿色建材、可视化设计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福祉。

要实现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首先需要优化城市的能源结构。

传统的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方式,不仅资源有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因此,我们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城市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太阳能路灯和屋顶太阳能板,这是利用太阳能的直观体现。

同时,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水能的利用也不能忽视,合理开发城市周边的小型水电站,既能提供清洁能源,又能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实现绿色低碳的关键领域。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

公共交通的大运量、高效率,可以有效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准点率,让市民更愿意选择公交出行。

另一方面,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

为此,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也是重要举措。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也要充分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

合理的城市布局能够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降低交通能耗。

例如,将工作区、生活区和商业区进行有机融合,避免过度的功能分区导致长距离通勤。

建筑设计上,应注重节能和环保。

采用新型的节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空调和采暖的能耗。

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通风等因素,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同时,在建筑的屋顶和立面进行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同样重要。

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社区

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社区

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社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绿色低碳社区已经成为了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任务。

绿色低碳社区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建设绿色低碳社区呢?首先,规划与设计是建设绿色低碳社区的基础。

在社区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风向、日照等,合理布局建筑物,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鼓励居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并配备充电桩,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例如,使用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墙体材料,安装高效的门窗系统,减少热量的散失和进入。

推广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降低建筑物的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

此外,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和形状,充分利用太阳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为社区提供部分能源。

其次,能源管理是建设绿色低碳社区的关键环节。

社区可以建立集中的能源供应系统,如区域供热、供冷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电器和设备,如节能灯具、智能家电等,并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能源消耗情况,提出节能建议。

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是重要的举措。

除了前面提到的太阳能,还可以利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在社区内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利用河流、池塘等水资源进行水力发电,或者建立生物质能发电设施,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

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也是绿色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补水等非饮用用途。

对社区内的污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垃圾处理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设置分类垃圾桶,方便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技术(1)

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技术(1)

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技术作者:黑迺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是节能、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

暖通空调是建筑中的耗能大户,如何提高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技术水平,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类对于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以最少的能耗,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阐述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技术在节能环保的一些建议和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原则绿色建筑的理念发展起来后,被大量建筑设计师所关注,并设计应用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意义的节能环保建筑。

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对绿色建筑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暖通空调技术也不断的发展。

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

其发展方向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节能、回用、广回收和偱环利用四个方面。

1、节能节能不仅指节约能源,还要节约材料。

从整个空调系统内部所涉及到的水泵、制冷机、控制系统、风机等各个结构的投资过程,控制其原材料和能源涉及材料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而对于现代新型绿色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用,还要与绿色建筑物内的围护结构、室内照明等系统互相结合、互相协调、互相关系。

2、回用绿色建筑中整个系统的回用都与暖通空调系统有关。

其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各部分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大多数零部件可以进行拆卸。

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如果某个局部结构报废了,其中的运行设备、管材等非运转件或者材料经过一定的保养和维修,仍可以进行回收再用。

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区域集中供冷建设运营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

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区域集中供冷建设运营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

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区域集中供冷建设运营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区域集中供冷在公共建筑领域的应用,促进节能低碳,助力三亚建成国家低碳示范城市,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是以特许经营形式建设运营,“项目”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是三亚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区域内的区域集中供冷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和使用均适用本办法。

“项目”特许经营区域即海棠湾行政区:南起亚龙岭,北至三亚市界,西起东线高速公路,东至海边,包括南田温泉和蜈支洲岛。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是指“项目”特许经营区域内通过设立的冷站及区域供冷管网,统一规划、集中向所覆盖区域内公共建筑提供其中央空调冷冻水的空调冷源系统,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供冷设施包括冷站、市政供冷管网、供冷计量设备和用户侧换热设备等。

本办法所称特许经营单位,是指在“项目”特许经营区域从事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并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用户,是指与特许经营单位签订供用冷合同、接受区域集中供冷服务的单位。

第四条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是“项目”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

第五条“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项目”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服务等情况。

第六条特许经营单位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项目”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建设计划。

(二)组织实施“项目”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与维护管理。

(三)制定特许经营单位与用户的示范合同文本并制定供冷收费方案。

(四)为“项目”特许经营区域内的用户提供不间断、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冷服务。

(五)主管部门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特许经营单位、用户使用的供冷计量装置应当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城市建设中的低碳规划方案

城市建设中的低碳规划方案

城市建设中的低碳规划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发展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低碳规划方案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交通、建筑、能源等方面探讨城市建设中的低碳规划方案。

一、交通领域的低碳规划方案交通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交通,城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2. 鼓励非机动交通: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代替短途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3. 推广电动车: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电动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降低尾气排放。

二、建筑领域的低碳规划方案建筑是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建筑,城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节能建筑:鼓励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建立建筑节能评价制度,对新建和改建的建筑进行严格的能耗限制和评估,鼓励建筑主体采取节能措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可再生能源:鼓励在建筑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三、能源领域的低碳规划方案能源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能源,城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居民和企业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3. 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控和评估,鼓励居民和企业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意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规划:低碳城市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规划方案。

2.循环利用:通过优化城市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耗。

3.绿色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城市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4.参与治理: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相关部门、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1.优化城市布局: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用地、交通、建筑等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2.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3.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4.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城市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5.加强碳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和机构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四、低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发展规划存在短期性、片段性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资源浪费,碳排放增加。

构建绿色低碳城市

构建绿色低碳城市

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保护地球和人类的未来,构建绿色低碳城市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构建绿色低碳城市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

一、绿色低碳城市的意义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低碳城市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量,降低空气和水质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

其次,绿色低碳城市注重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减轻社会负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绿色低碳城市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绿色低碳城市的策略1. 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构建绿色低碳城市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鼓励居民、企业和机构参与节能行动。

针对建筑行业,应推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使用节能建材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交通行业,应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方式。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同时,鼓励居民在家庭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加大对生物能源和地热能源的研究和利用,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3. 推动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绿色低碳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同时,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或步行代替短程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此外,推广共享出行概念,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环保的出行选择。

4. 引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友好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居民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优化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优化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寒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保温、采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优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寒冷地区建筑能耗特点寒冷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低,采暖期长。

这导致建筑在冬季的采暖能耗占比较高,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对于减少热量散失至关重要。

此外,寒冷地区的建筑还需要考虑夏季的通风和遮阳,以避免过热。

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现状(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1、外墙保温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寒冷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见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板等,能够有效减少外墙的传热系数,提高保温性能。

2、门窗节能选用断桥铝合金门窗、中空玻璃等节能门窗产品,可以显著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减少热量损失。

同时,增加门窗的气密性,也能有效防止冷风渗透。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1、太阳能采暖在寒冷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采暖系统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热水和采暖需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在冬季充分吸收太阳能,为室内供暖。

2、地源热泵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实现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在寒冷地区,地源热泵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三)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1、热回收新风系统通过热回收装置,将排出室内的空气中的热量(或冷量)回收,用于预热(或预冷)进入室内的新风,从而降低通风系统的能耗。

2、变频空调系统变频空调能够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实现节能运行。

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技术适应性问题一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技术本身的适应性不足。

例如,某些保温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会下降,导致保温效果不佳。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低碳建筑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及示范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低碳建筑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及示范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低碳建筑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及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4月16日目录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意义 (4)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0)2.1 国外相关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 (10)2.2 国内相关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差异分析 (14)三、项目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17)3.1 主要研究内容 (17)3.2 技术关键 (18)3.3 主要创新点 (19)四、项目预期目标 (21)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22)5.1 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 (22)5.2 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23)六、计划进度安排 (25)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27)7.1 团队与工作基础 (27)7.2 仪器设备/软件条件 (37)八、经费概算 (39)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项目背景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发展国策之一,节能减排是国家“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在“十二五”期间正式列为约束性考核指标[1]。

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正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建筑领域的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转型和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则分别启动了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低碳经济示范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为主题的科技支撑计划,计划从规划设计方法、软件工具、绿色低碳技术集成、示范建筑/园区/城市片区等方面,体系化的解决新城规划建设、居住区成片设计、大型城市综合体等绿色低碳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共性问题。

我省作为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在建筑用能和低碳建设方面有着自身的长期特殊性和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以建筑节能为例:一方面,夏季需要长时间空调降温,这与华南、华北等区域相似;另一方面,冬季供暖能耗长期接近为零或低负荷,这与华南地区相似。

城市建筑减碳措施方案

城市建筑减碳措施方案

城市建筑减碳措施方案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的重要任务。

城市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也负有重要的减碳责任。

本文将提出一些城市建筑减碳措施方案,旨在降低城市建筑的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1. 能源效率提升通过提升城市建筑的能源效率,可以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以下是一些能源效率提升的措施:- 使用节能设备:采用节能灯具、高效空调和暖气系统,以及节能电器设备,降低能源的消耗。

- 加强绝缘和保温:优化建筑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措施,减少能源在冷热传导过程中的损耗。

- 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管理,减少能源的浪费。

- 优化供暖和制冷系统: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高效供暖和制冷系统,降低能源的消耗。

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城市建筑减碳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方式:-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使用。

- 风能利用:使用风力发电设备,利用城市建筑物之间的空气流动产生的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

- 生物能源利用: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质发电或生物燃料的生产,用于供暖或发电。

3. 碳中和策略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和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净零碳排放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碳中和策略的措施:- 植树造林: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达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

-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利用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将建筑和工厂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集中捕捉和储存,阻止其释放到大气中。

- 推广低碳交通工具:鼓励使用电动车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燃油车辆的使用,降低交通排放。

4. 建筑节水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筑节水的措施:- 设备节水设施:安装节水器具,如低流量洗手间和节水淋浴头,减少用水量。

- 智能水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智能水管理系统,对供水进行监测和控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低碳建筑设计方案

低碳建筑设计方案

低碳建筑设计方案低碳建筑旨在通过最小程度地使用能源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提供一种低碳建筑设计方案,该方案将结合建筑材料选择、能源利用和节能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建筑材料选择为了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将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低碳建筑材料:1. 可再生材料:如竹木材料、麻纤维等可再生材料,其生长周期短,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2. 高性能保温材料:如多层玻璃、岩棉等,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在保温性能上相对传统材料更优秀。

3. 回收材料:利用再生混凝土、再生钢材等回收材料,能够降低原材料消耗和能源荒耗,同时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能源利用通过合理的能源利用,低碳建筑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能源利用方式:1.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建筑供电及供暖,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水、地下温度等地热资源,通过热泵系统对建筑进行供暖、供冷等,能够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高效照明系统:采用LED灯光等高效能源照明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照明效果,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节能措施通过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低碳建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能措施:1. 热量回收利用:通过热交换技术,将室内排出的废热回收利用,如利用热泵系统回收空调冷凝水的热量,用于供暖或热水供应。

2. 高效绝缘材料:采用高效绝缘材料进行建筑隔热,减少冷热能量的传递,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调节,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能源的合理管理。

通过综合考虑建筑材料选择、能源利用和节能措施,我们可以实现低碳建筑的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旨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建筑用途和用户需求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低碳建筑施工方案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低碳建筑施工方案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低碳建筑施工方案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低碳建筑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低碳建筑通过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低碳建筑施工方案是实现低碳建筑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优化施工流程,可以大幅度减少碳排放量。

以下将重点介绍几个有效的低碳建筑施工方案。

首先,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

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低碳足迹的材料,例如回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

回收材料的再利用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同时,采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和麻绳等,能够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其次,优化施工流程也是低碳建筑施工方案的关键一环。

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如预制构件和现场能源管理系统等,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预制构件可以减少建筑现场施工所需的能源和时间,降低碳排放。

与此同时,现场能源管理系统能够监测和控制现场能源消耗,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碳排放。

另外,做好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也是低碳建筑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规划和使用建筑材料,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

同时,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也能降低对资源的需求,减少碳排放。

因此,在施工期间,建筑公司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此外,引入清洁能源也是低碳建筑施工方案的重要环节。

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不仅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减少碳排放,大大降低建筑的碳足迹。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需求主要来自照明、空调和通风等系统,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来满足这些需求,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降低能源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低碳建筑施工方案通过优化建筑材料的选择、优化施工流程、合理处理废弃物和引入清洁能源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保护措施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保护措施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成为当今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阐述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相关保护措施,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

一、加强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例如,采用LED节能灯具替代传统照明设备,并结合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大大减少电力消耗。

此外,还可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如隔热墙体材料、太阳能热水器等,降低建筑物能耗。

二、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保护措施。

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种植树木和草坪、建设花坛等方式,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此外,建设城市公园和垂直绿化体系,不仅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增加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三、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等方式,减少私家车辆使用。

此外,建设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时间,也能降低排放量。

例如,中国深圳市通过推广公共自行车和建设地铁系统,成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了碳排放量。

四、加强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应该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例如,可以发展生物质能利用项目,将垃圾转化为生物质燃气或肥料。

同时,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将废弃物重新加工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实行了全城垃圾焚烧厂以及废物回收设施,有效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五、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的利用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可以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建筑领域减碳措施方案

建筑领域减碳措施方案

建筑领域减碳措施方案建筑领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采取减碳措施对于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建筑领域减碳方案:1. 提高建筑能效:建筑能效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改善建筑外墙、屋顶和地板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2. 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供电和供热。

通过安装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和地热泵等设备,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优化建筑材料选择:采用低碳建筑材料,例如可回收材料和生物基材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减少水泥的使用,因为水泥生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4. 绿色空调和供暖系统:改用高效的空调和供暖系统,例如地源热泵和空气能热泵,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5. 建筑智能化: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建筑的能源管理,例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和智能窗帘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调节能源使用,减少能源浪费。

6. 采用绿色建筑认证标准:推广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例如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和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Assessment Method),激励建筑业采取更多的减碳措施。

7. 推广节能观念: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节能的意识和重要性。

推广建筑能效改善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节能措施,如关闭电器设备、减少用水和使用节能灯具。

8. 建筑垃圾处理: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处理,鼓励回收利用和再利用建筑材料。

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以降低排放的温室气体。

9. 建筑节水: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例如低流量厕所和雨水收集系统。

减少建筑用水量,可以降低用水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

市政规划中的几种低碳新技术应用

市政规划中的几种低碳新技术应用

市政规划中的几种低碳新技术应用摘要:市政系统集中反映了城市碳排放的全过程,是城市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阵地。

如果能以集约、高效、环保的低碳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市政系统,必然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南片市政规划为例,重点介绍了该项目中采用的分质供水、雨水资源生态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综合管沟等低碳技术,探讨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立低碳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的规划理念。

关键词:低碳、分质供水、雨水生态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管沟1、引言近年来,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而市政系统作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系统,直接体现了资源和能源流动,如果能以集约、高效、环保的理念,建立市政节能系统,必将成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低碳市政技术简介低碳理念其核心目标就是“三低”,即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保持能源消耗和co2 排放处于较低水平。

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给排水、能源和环卫几个系统,这些系统一方面直接体现了资源和能源的流动,同时也直接显现了碳排放的轨迹。

从城市的能源、资源输入,经过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再到污水、垃圾等废弃物输出,市政系统集中反映了城市碳排放的全过程,是城市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阵地。

目前应用较广的低碳市政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1)优化配置水资源,打造节水型城市。

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大节水力度,从水资源、供水系统、用水方式等方面采取节水措施,打造节水型城市。

(2)全面构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建设滞、渗、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从径流源头控制暴雨径流和污染,将雨水径流大部分用于补充地下水,同时变废弃雨水为资源,补充建筑杂用水及市政的景观、浇洒道路、绿化灌溉用水,以减少自来水用量,从供水节能的角度构建低碳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3)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加大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资源的使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供冷技术报告丁淑红[摘要] 本文介绍我了国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回顾了区域供冷技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总结了区域供冷技术的特点,并对区域供冷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 低碳,城市,区域供冷TECHNICAL REPORTS OF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DISTICT COOLINGAbstract describes the problems of our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re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istrict cooling technology and current statu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ct cooling technology, and district cooling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ospects.Key words low-carbon,urban,distict cooling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化发展不断深入,能源与资源消耗屡创新高,环境压力也非常严峻。

目前我国已有房间空调器1亿台,商用空调120万套,空调能耗已占全国耗电量的15%左右。

夏季用电高峰时,空调用电量甚至达到城镇总用电量的40%。

几乎所有新建的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娱乐场所、医院以及改造过的上述建筑中都设置了中央空调系统,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设备使用效率低,管理落后,运行不经济,浪费能源,污染环境。

发展既节能、环保又经济可行的制冷技术成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伟大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供冷技术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节能的供冷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回顾了区域供冷技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总结了区域供冷技术的特点,并对区域供冷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 低碳城市建设2.1低碳城市城市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

我国有600多个城市.对其中28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统计.这些城市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55.48%,c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8.84%.如果把其余的城市、集镇都加进来.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1。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低碳建设、低碳社会三方面全面建设的城市。

2008年初,原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上海和保定开展低碳经济示范试验工作,开始从低碳建设方面试点低碳城市,重点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区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低碳管理的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一7500。

中国城市的单位能耗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提高15-20倍,而按照低碳城市的发展力一案,到2035年就能实现温室气体总体排放的零增长,提早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四倍跃进”的目标[]2。

2.2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

我国城镇既有建筑约200亿㎡,并以每年20亿㎡的速度增加[]3;第二,在城市中,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声、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严重问题;第三,能源和环境问题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和惯性.非常复杂;第四,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的水、电力、天然气等部门在规划、建设阶段“各自为战”,造成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情况严重,效率不高。

我国大多数城市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类别繁多,特点各异:有的以白然资源开发为主,有的以制造加工为主,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的定位迥异,进行低碳化建设的力一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而我国城市地理位置不同.文化风俗差异很大,应针对地力一特点进行低碳建设。

3 区域供冷技术3.1区域供冷技术的定义区域能源对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合理用能、科学用能、综合用能、集成用能。

中国的区域能源发展始于建国初期,北方地区最先开始发展区域能源系统,主要以区域供热为主,在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热力公司在从事区域供热。

由于节能减排形势的紧迫,在中国由分散供冷向集中供冷,现又向区域供冷发展,已形成一个趋势。

区域供冷技术是指集中生产并输配冷量。

冷量以冷冻水为载体被中心制冷工厂生产出来并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输往办公写字楼、工业建筑和住宅建筑中去带走室内空气的热量,实现空调的舒适要求或生产的工艺要求[]4。

典型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下列部件:中央供冷站——提供冷冻水用作冷却服务。

冷冻水分配网络——分配冷冻水到用户大厦。

换热站——将区域供冷系统的冷冻水连接到大厦本身的空调系统。

3.2区域供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与现状1961年美国的哈特富德((Hartford) 最早的商业化的区域供冷工程,1967年开始登陆欧洲大陆,地点是法国[]5。

目前法国和瑞典是欧洲区域供冷发展最成熟也是技术最先进的两个国家。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法规的出台以及当时日本繁荣的经济背景促成了亚洲第一个大型区域供冷项目的实现.。

1989年,第一个北欧区域供冷工程诞生于挪威,紧接着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市内大型区域供冷项目经过两年的精密筹划后于1995年正式投入使用,经过几次不断的扩充系统供冷能力,到目前为止该系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供冷工程之一,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供冷的典范[]6。

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地的区域供热供冷技术非常具有特色,它们普遍采用海水、湖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等作为冷源,或者利用生物质和垃圾焚烧作为热源。

近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加拿大的多伦多以及中东的沙特阿拉伯成为了区域供冷发展的新的亮点,几个超大型的区域供冷项目正在建设中或即将投入使用。

我国区域供冷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

2002年完成的深圳大学城采用区域供冷系统,总供冷量为28136 kW,供给一期工程的3所大学的空调系统。

北京中关村西区建设中采用了外融冰式蓄冷的区域供冷技术,一期装机容量为28 136 kW,二期为158265 kW[]7,为区内地下空间和地上建筑提供空调冷冻水。

制冷站建设采用模块方式,可按不同开发阶段和冷水需求情况进行建造,利于资金安排,也能准确地把制冷站设置在最大负荷的建筑物附近。

中关村广场计划建两个外融冰式冷站,1#冷站已于2004年底完工,并在2004年4月开始为家乐福大型超市供冷:敷设在地下管廊内的主供回水管为环状管网,2个冷站通过环状管网相互连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区域供冷能够做到全年24 h不间断提供空调冷冻水[]8。

3.3 区域供冷技术的特点3.3.2区域供冷技术的优点(1)节能,降低用电负荷,节约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节能要求。

区域供冷采用集中的大容量制冷机组不仅效率比分散式空调高的多,而且能耗也降低很多。

大型制冷机组的能效比可达4以上,分散式机组的能效比通常小于2. 2。

(2)保护环境,大型机组与单独设置的机组相比大大减少制冷剂的使用,可以起到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美化环境,符合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的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要求,有经济社会效益。

(3)节省建筑空间,通过使用中央冷站的冷媒,各个建筑物不需要单独设置空调设备间,同时楼顶也不需要安装冷却塔,减少了投资,可以做成绿色屋顶,不仅降低负荷,也起到一定美化效果。

(4)不存在户式的安全隐患,消除了设备间制冷装置的运行噪声。

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更加的舒适,健康。

3.2.3 区域供冷技术的缺点(1)区域供冷系统的造价较高,由行政主管部门筹措资金,在资金量大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实际上多年来困扰我国区域供冷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对区域供冷的优势看得很透彻,但是由于后期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困难不得不放弃。

解决这个问题,应变国家投资的方式为广泛吸收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独立的投资运营商对区域供冷技术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可以借鉴日本政府在区域供冷技术推广发展上的做法,从立法、政府补贴、建立示范工程、低利率融资、低电力资费及给予建筑补助资金等方面促进其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区域供冷领域。

(2)潜在的环境问题。

虽然区域供冷技术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并减轻了分散式空调系统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但它在利用地表水、地下水作为冷源时,却带来了不可预计的生态问题。

目前,大多数工程的分析结果是水体升温并为对藻类植物及海洋生物造成明显的影响,然而对水体环境及微生物的长期影响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9。

也可能因制冷剂泄漏造成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直接利用地下水作为冷源时回灌不利造成地面下沉等严重问题。

4区域供冷技术的发展展望区域供冷技术与其他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是其很好的发展方向。

其中包括冰蓄冷技术,水源热泵技术(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大温差、小流量技术。

4.1与冰蓄冷技术的联合应用对于人口密集、空间紧张的城市来说,建筑物空调需要的冷热量采用区域集中供给是城市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更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世界各国能源系统中都占有最大的比例,同时它也代表了21世纪环保能源发展的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力公司开始实行峰谷电分时段计费政策,许多工程技术单位借这一契机,发展了利用夜间廉价电力的蓄能技术,利用电力在电价低谷时段蓄能,将蓄好的能量在白天电价高峰段使用,从而节省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实现了电负荷与冷负荷的移峰填谷[4].这一技术对宏观上平衡城市电力供应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正是由于电力蓄能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发展潜力,使其与代表城市中央空调发展方向的区域供冷系统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与热泵技术的联合应用区域供冷技术与热泵技术联合应用,其水源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海水、城市污水、江河湖泊作为冷/热源。

我国北方的一些沿海海域水温条件比较理想,适合于发展海水源热泵。

同时一些城市具有比较完备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污水来源稳定,污水中的冷/热量不加以利用也要白白排放到环境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