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摘要]休闲学起源于西方,却是一门无国界无门槛的新兴学问。21世纪将是一个休闲的世代,集中表现为劳动与休闲两者关系的跃进。休闲科学与休闲产业在中国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而在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有着截然不同的休闲系统与文化。笔者将从劳动与休闲的角度探求澳大利亚文化对休闲的态度与定义,从而提出对国内休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休闲;休闲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其他的一些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大多数人的需要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相关的。“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人们在得到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的享受,追求惬意的休闲生活。
1无法定义的“休闲”
休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现实存在,笔者首先以为休闲是无法定义的一个概念,尤其当休闲发展为一种社会概念和文化体验之后,赋予了它更多元化的意义。“休闲是人的一生中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它为社会系统所必需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提供思考的空间”[1]狭义上来说,中国人理解一项事物和名词讲究拆字,休,有休息,停止和拒绝的意思,事事皆休,指的就是无事需要做了;闲,与“忙”相对,有闲置,无事或是没有正经事的意思。闲是休的一个可能,一种潜在的态度,而休是闲的基础,是闲的必要条件,合在一起,即是现代人语境下的休闲。
广义上来说,休闲难于精确解释的原因在于它是哲学、美学、社会学、行为学、人类学甚至通俗生活所衍生出的一项极其接地气又极其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学问。在普罗大众的眼中休闲除了上述的字面解释之外,就直接落入了具体的休闲方式和休闲需求等概念的理解中,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待休闲的理解更是天差地别。而在该领域的学者眼中,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休闲概念的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导致其难以定义,但脱节并不意味着错误,休闲是具有社会性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内容愈加丰富,意义愈发深厚的这样一种状态,而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主要力量。一言以蔽之,这是劳动与休闲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
2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研究人类学的专家们认为:“休闲作为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实现的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使现代人具备精练的意识,充实的新的活力,获得积累的经验以及人生的愉快和幸福。”[2]一方面,休闲的本质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从劳动的疲劳、倦怠、压迫感解放出来,补充能源以进行的再生产的手段;另一方面,在越来越
享受化的现代社会中,休闲成为生活的目的,而劳动则是把休闲生活变成现实的手段。到底如何分配休闲和劳动,又到底是为了休闲而劳动还是为了劳动而休闲,这是令现代人混淆和容易迷惑的一个常见问题。
21劳动≠休闲
在以劳动为主的传统社会(这里的传统社会并非单指过去的社会,即便是现代化的国家依旧有不少地区保持着传统劳作的地区),体力劳动者是占据社会人口的主导地位的。显而易见,体力劳动者由于劳动性质是以身体消耗型为基础的,且需要相当时间恢复消耗的体力,决定了体力劳动者在休闲方面是难有作为的,因为自主支配的时间和对应的精力缺失,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一部分地区。
这种对立关系存在明显的界限,它的消极因素主要来自:①劳动人民视工作劳动为敌人的,劳动剥夺了他们的闲暇时间;②劳动人民认为休闲是奢侈的,是只有在不工作和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才可能建立的偶然性活动。这两点显然是与社会发展相悖的,这一现象的消除不仅仅是要在物质上提供切实的支持,在对休闲的认知上也需要社会性的引导和组织才能缓解的。
22劳动=休闲
与前文相反,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劳动与休闲的界限变得模糊乃至消失。50年代后期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首次公开使用“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后工业社会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3]诚然,信息技术时代的来到使劳动的性质和劳动者的观念产生变化,工作种类的自由选择与工作环境的兴趣化、情感化使劳动与休闲融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当下的年轻人摆脱父母一辈为生存而劳动的时代压力,转而追求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工作、劳动,比如喜欢写作的人可以写作,写作既是劳动又是休闲放松的过程。
的确,这是绝大多数家庭可以实现的,尽管在观念上对于大多数人仍旧是一个理想状态,原因有很多,比如现代文化中的竞争/淘汰机制,比如非体力劳动者并不意味着就比体力劳动者要轻松。必须承认的是,在休闲中实现工作的目的是社会发展和保持旺盛前进力的长久之计,休闲是工作,工业也是休闲,但是,如前所述这是一种基于少部分人推测的理想状态,注定短期内也只能实现在少部分人之中。
23劳动≈休闲
前两种情形的缺陷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不完善,引入约翰斯顿提出的休闲和劳动关系的三种情形:“第一,只有劳动是生产性和创造性的场合,即否认休闲;第二,劳动和休闲都是创造性的场合,过于理想只存在少数人与少数行业;第三,休闲与创造性的劳动一样有生产性和价值。”[4]第三种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肯
定了休闲的作用,并且视为有创造性的劳动(不是所有的劳动,但劳动的前景是创造性的劳动),具有普及性和社会性,能够为大众真正所接收的休闲文化。
更重要的是,这一种兼具现实意义和理想意义的劳动/休闲模式既不是单纯逃避,也不是单纯补偿融合,它最大程度上摒弃了影响休闲的外部因素(包括闲暇时间,工作类型等),而转入一种精神的态度,一种存在于健全社会和契合生命本质的方式,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3澳大利亚人的休闲观
在澳大利亚人眼中,休闲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何辨别一个社会符合休闲社会的定义?有学者认为休闲的基本特征依次是解放性、自由选择性、自我表现性、价值创造性、劳动关联性和生活方式性。前三个属性是需要硬性的前提,如一定量的休息时间和经济能力是能够做到的。而后三个属性则是体现休闲社会的重要标准(休闲的现实意义)。得益于高福利政策以及合理的贫富差距,澳大利亚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简直把休闲生活当作一种信仰,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在文化影响上主要以欧洲化和美国化为主,但并不影响澳大利亚人打发时间的态度和选择,不妨碍澳式休闲的大行其道。
相比国内不足一周的年假,除去大大小小的节日假期,澳大利亚大部分企业的年假通常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且随着资历的提升,通常会有额外的假期。在上班时间上,除去特定工作外大部分企业上班时间在9点30到10点,下班时间在5点半左右,为夜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休闲方式的多元性是澳大利亚休闲的又一特色。澳大利亚的娱乐业与体育业是非常发达的。全年基本每个月遍及各个城市都有艺术节,内容涵盖观赏戏剧、舞蹈、音乐和视觉艺术,形式包括露天音乐会、街头剧院和烟火表演。每年二三月还有盛大的同性恋游行与僵尸游行,令人目不暇接,澳大利亚人结合自己的口味和兴趣,总会想出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才狂欢、聚会,更别提澳大利亚的酒馆和酒吧文化,即便是再小的乡村,周末也不乏好酒吧人满为患,澳大利亚啤酒的年产量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澳大利亚的街头,随处可见在酒吧外头喝一天啤酒的人,不管你是公司白领还是领救济的穷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体育活动作为休闲的主要内容风行澳大利亚,却鲜少看到国际性的体育比赛中澳大利亚人获得前三名,狡猾的澳大利亚人运动通常在第四位、第五位的位置,这是因为澳大利亚人把运动也作为放松、锻炼自身的休闲内容,是每天的必修课,而不是旨在竞技,这种潜移默化的运动休闲渗透进澳大利亚的体育赛事中,休闲的地位可见一斑。
另外,多元的休闲方式背后体现的是澳大利亚人休闲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澳大利亚人很少存钱,相比国内惊为天人的年储蓄额,澳大利亚人一周发一次的薪水通常所剩无几,无牵无挂。澳大利亚人的旅行方式多为BUSH WALK,即徒步旅行,花上几天时间步行走过沙漠和海岸线,是跟随旅行团出行截然不同的感受。丰富的休闲生活为澳大利亚人开阔了视野,但并不是眼高手低,而是返璞归真式的提升。“休闲是可以进行某项活动的机会,不管这项活动活泼与否,它都是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受到制约。”[5]并不是说打麻将和窝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