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练习题
长征名著练习题
![长征名著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cef3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d.png)
长征名著练习题一、选择题1. 《长征》一书的作者是谁?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埃德加·斯诺D. 周恩来2. 长征开始于哪一年?A. 1934年B. 1935年C. 1936年D. 1937年3. 下列哪一项不是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A. 四渡赤水B. 遵义会议C. 渡过金沙江D. 签署《双十协定》4. 长征期间,红军总行程大约是多少?A. 5000公里B. 10000公里C. 15000公里D. 20000公里5.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A. 延安B. 井冈山C. 瑞金D. 遵义二、填空题6. 《长征》一书中,作者详细记录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________,展现了革命战士的________。
7.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________,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8.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的考验。
9. 长征的成功,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________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0.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信念、________、团结协作、勇于胜利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长征期间红军在遵义会议上的主要决策及其意义。
12. 描述长征中红军如何克服自然和敌人的双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13. 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和价值?四、论述题14. 论述《长征》一书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
15. 分析长征精神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并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五、案例分析题16. 阅读以下关于长征的描述,分析红军在长征途中展现出的哪些精神品质,并结合实际,讨论这些精神品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案例描述]六、综合应用题17. 设计一次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活动目的、主要内容、预期效果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七、开放性问题18. 根据你对《长征》一书的理解,你认为长征精神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征》一书的内容,掌握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同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红军长征》 习题
![《红军长征》 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f45ade240c844769eaee9a.png)
第12课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经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99dbf97c783e0912a3162a0f.png)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夯实基础典型题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新题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长征练习题{填空题}
![长征练习题{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62cce1f705cc17552709d4.png)
红军长征练习题(填空题)1.(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是红军第一支长征队伍,中央红军以后改称(红一方面军).2.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般指(红一方面军)军的行程队伍).中央红军再夺遵义.8.中央红军先遣队通过彝族地区后,1935年5月24日,赶到(安顺场),5月25日,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二连17名勇士,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9.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10.1936年9月16日下午,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逼近甘肃南部要隘(腊子口).这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隘口,是四川通向甘肃的要道.俗称天险.1月17日,红军夺取了天险(腊子口).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地区的(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12功会师以后,(陈昌浩)任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左路军行动,但他反对中共中央红军北上的决定13.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伪中央),自封(主席)另组"中央政府","中央政委"14.(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宣布取消(伪中央),6月10日,张国焘复电中央,表示同意于月底北上.15.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迎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直罗镇)全歼国民党第一零九师又一个团的胜利.16.在中央苏区时(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徐特立)、(何叔衡)五人被尊为"苏区五老"17.1934年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由(陈毅)任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18.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少将军衔的唯一一位越南籍将军是(洪水),他曾于1924年随胡志明来到中国.投身中国革命.19.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毛泽东)20. 毛泽东在谈到长征的意义时,这样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d5b1c1f7ec4afe04a1df9b.png)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A.江西省B.四川省C.甘肃省D.陕西省2.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5.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瑞金B.延安C.大别山D.井冈山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8.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10.“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b0e0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a.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练习题1. 请你选择正确的填空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
a) 在长征中,红军战士们昼夜不停地 _______ 前进。
b)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红军战士们 _______全力奋战。
c) 他们经过艰苦的长征,终于 _______了胜利的彼岸。
2. 回答下列问题:a) 什么是长征?请简要描述。
b) 为什么红军要进行长征?c) 长征的起点和终点是哪两个地方?d) 长征中红军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3. 长征中,红军战士们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请你根据这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1. a) 不断;b)毫不犹豫;c) 到达2. a) 长征是指中国工人、农民和军队在1934年-1936年间共同进行的长途跋涉。
他们穿越了大山、河流等各种地形,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并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和巩固力量的目标。
b) 红军进行长征是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保护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力量。
此外,红军还希望能够通过长途跋涉来发展和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
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井冈山,终点是陕西延安。
d) 长征中,红军面临了险峻的地形,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补给和医疗设备,以及持续的敌人追击和袭击。
红军还在行军中面临疲劳、饥饿和负伤等困难。
3. 短文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征程,也是红军战士们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的历练之旅。
在长征中,红军面临了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敌人的围剿。
他们经历了漫长的山脉、险峻的峡谷,也经受了严寒、饥饿和疲劳的折磨。
然而,红军战士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咬紧牙关,坚韧不拔地向前行。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不仅仅需要战胜地理上的困难,还需要与敌人进行战斗。
红军不畏强敌,不惧困境,他们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红军还经历了艰苦的行军条件和缺乏补给的挑战,但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度过了这些困难。
长征中,红军展现了不畏艰险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事业的正义和胜利。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1fbb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e.png)
一、选择题1. 1929年7月,苏联《真理报》称,毛泽东和朱德的红军“成为中国游击运动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现象,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
由此可知A.秋收起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认可C.中国革命急需建立正规军队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A.南昌B.井冈山C.瑞金D.遵义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下列精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井冈山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延安精神④“两弹一星”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4. 蒋介石曾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然而在1930年后他却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否定和批判,甚至提出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A.国内工人运动高涨B.北伐战争已取得胜利C.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5.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国共北伐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解放战争6.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首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7.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的是选项历史事件内容或意义A 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 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C 南昌起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A.A B.B C.C D.D8.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名著阅读之《长征》习题
![名著阅读之《长征》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4d9c4da45177232f60a28e.png)
名著阅读之《长征》练习题一、填空题(24分)1、《长征》的作者是国作者,全书以长征的和为基本架构,从贵州甘溪突围写到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长篇文学作品。
(12分)2、参加长征的红军共四路:、、、;其中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是。
长征累计总行程超过六万五千华里,其中红一方面军走过的路程最长,共约华里。
(12分)二、选择题(36分)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军,这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支红军。
A.一B.二C.四D.二十五4.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
A.周恩来B.王稼祥C.毛泽东D.朱德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 )。
A.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江苏南京D.江西南昌6.红军长征的原因( )。
A.日本的入侵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北上抗日D.共产党的壮大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敌强我弱B.装备落后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8.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
A.两河口会议B.俄界会议C.遵义会议D.通道会议9.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
A.政治和军事问题B.政治和思想问题C.军事和组织问题D.政治和组织问题10.遵义会议结束了( )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D.林彪的修正主义11.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fe890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5.png)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练习题1.与前四次反“围剿”相比,红军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在军队数量上占优势B.中共中央推行“左”的错误主张C.革命根据地力量弱小D.国民党武器装备好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摘自《长征组歌》。
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与敌人决战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3.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4.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A.井冈山会师B.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D.长征结束5.“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
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
”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6.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A.强渡乌江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7.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下图有关的是()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8.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
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该有()①井冈山②瑞金③遵义④南京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A.吴起镇B.井冈山C.遵义D.南京1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d4df6ccfc789eb162dc81e.png)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四方面军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2. “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C.肯定了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4.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B.长征会师伟大胜利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练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练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a83bbb476eeaeaad1f330e0.png)
第17课中国工农长征一、选择题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这句诗词歌颂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2.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中表达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3.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4.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新民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5.“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下面这首气势磅礴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描写的事件不包括()A.巧渡金沙江B.飞夺泸定桥C.过雪山草地D.井冈山会师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你知道下列哪些活动他没有直接参与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8.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井冈山会师B.秋收起义C.长征D.遵义会议9.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征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五四精神()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10.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瑞金B.延安C.大别山D.井冈山11.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C.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D.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1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470df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4.png)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1.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道,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斯诺意在强调长征()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B.提升了党员政治觉悟(正确答案)C.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照片是历史的见证,据此推断,如图历史照片应拍摄于()A.北伐进军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正确答案)3.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有()A.红军没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B.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正确答案) D.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4.“重走长征路,再温红色情”。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①巧渡金沙江②四渡赤水③吴起镇会师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④③C.②①④③⑤(正确答案)D.②①③④⑤5.红色圣地留下许多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红色印迹,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重要资源。
下列红色圣地与革命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南昌——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B.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正确答案)C.瑞金——红军的三大主力胜利会师D.大别山——中共一大召开6.某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如下:《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大会师》……,这次音乐会应是颂扬()A.五四精神B.井冈山精神C.长征精神(正确答案)D.抗战精神7.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88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来到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前,号召全党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继往开来再出发。
长征名著练习题(打印版)
![长征名著练习题(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ef571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3.png)
长征名著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长征的起止时间是?A.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B. 1935年10月-1937年10月C. 1933年10月-1935年10月D. 1936年10月-1938年10月2. 长征期间,红军共经历了几次大的战役?A. 四次B. 五次C. 六次D. 七次3. 长征中,红军渡过的最长河流是?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4. 长征结束后,红军在何处会师?A. 延安B. 西安C. 遵义D. 会宁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__________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2.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__________个省区。
3. 长征途中,红军在__________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4.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2. 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论述题(30分)请结合长征的历史背景,谈谈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D二、填空题1. 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2. 113. 遵义4. 阶段三、简答题1.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而且锻炼了红军的意志,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 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在当代社会,长征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论述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论述。
)。
长征的练习题
![长征的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4d0e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6.png)
长征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
长征开始于哪一年?A. 1931年B. 1934年C. 1935年D. 1936年2.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A. 四渡赤水B. 飞夺泸定桥C. 巧渡金沙江D. 所有选项3.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A. 延安B. 井冈山C. 陕北D. 瑞金4. 长征的总里程大约是多少?A. 5000公里B. 10000公里C. 15000公里D. 25000公里5. 下列哪一位不是长征期间的主要领导人?A. 毛泽东B. 朱德C. 周恩来D. 陈独秀二、填空题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伟大______,它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7.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会议,确立了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8. 长征期间,红军在______河上成功架设了一座浮桥,为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创造了条件。
9. 红军在长征途中,曾遭遇了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其中包括了雪山、草地和______。
10. 长征结束后,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最终胜利。
三、简答题11. 简述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意义。
12. 描述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
13. 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四、论述题14. 论述长征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启示和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15. 阅读以下关于长征的案例,并分析红军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坚定的信念和智慧,完成长征的。
案例:1935年5月,红军在大渡河上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国民党军队已经控制了河对岸,并在河上布置了严密的防线。
红军需要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迅速渡过大渡河。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是如何采取行动的?六、计算题16. 如果长征的总里程为25000公里,红军在长征中平均每天行进30公里,那么红军完成长征大约需要多少天?七、判断题17.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次战略转移。
初二红军长征练习题
![初二红军长征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8012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4.png)
初二红军长征练习题1. 以下哪个事件并不是红军长征的一部分?A) 湘江战役B) 四渡赤水C) 遵义会议D) 顶礼膜拜2. 红军长征起始地是在哪里?A) 井冈山B) 江西南昌C) 四川雅安D) 广西兴安3. 在长征中,红军曾经环绕哪片湖泊转战?A) 嘉陵江B) 洞庭湖C) 泸定桥D) 摄政湖4. 下列哪座山脉不是红军长征的途经之一?A) 千岛湖B) 大别山C) 黄山D) 白山黑水5. 红军长征的终点是在哪里?A) 陕北延安B) 四川长宁C) 贵州遵义D) 云南昆明6. 红军长征过程中,毛泽东和谁在党内地位平等,并建立了历史性的合作?A) 周恩来B) 朱德C) 彭德怀D) 陈毅7. 以下哪位红军将领在长征中因病牺牲?A) 周恩来B) 朱德C) 黄克诚D) 彭德怀8. 在红军长征中,红军是否曾与当地居民进行扩大的群众工作?A) 是B) 否9. 红军长征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追杀,最终实现什么目标?A) 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B) 扩大红军队伍,推翻日本侵略者C) 收复台湾,统一中国D) 改变社会现状,实现共产主义10.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它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简要说明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意义。
答案解析:1. D。
顶礼膜拜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事件,但并不是红军长征的一部分。
2. A。
红军长征的起始地是井冈山。
3. B。
红军在长征中曾围绕洞庭湖转战。
4. A。
千岛湖不是红军长征的途经之一。
5. A。
红军长征的终点是陕北延安。
6. B。
红军长征过程中,毛泽东和朱德在党内地位平等,并建立了历史性的合作。
7. C。
黄克诚是红军长征中因病牺牲的将领之一。
8. A。
红军在长征中曾与当地居民进行扩大的群众工作。
9. A。
红军长征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
10. 自由发挥,回答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10月开始的一次历时约一年的战略转移行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a732ec65ce05087732133c.png)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单选1.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
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甲:长征,武装开始夺取政权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根据地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乙、丁B.甲、丙C.甲、乙D.丙、丁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①终年积雪的雪山②一望无际的草地③缺少粮食给养等④敌人围追堵截。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的热点。
假如你想考察中国共农红军出发点,应该去()A.上海B.瑞金C.井冈山D.广州4.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A.要以陕北为根据地B.要锻炼红军战士C.要北上抗日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5.按时间先后排列长征中的事件()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6.遵义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撤销陈独秀的领导职务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7.“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巧渡金沙江C.吴起镇会师D.四渡赤水河8.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
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9. 1934年11月6日的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家,四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棉被。
第二天红军要开拔了,三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了一半给徐解秀……这感人的故事发生在()A.北伐战争时期B.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A.井冈山会师B.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D.长征结束11.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练习题-自定义类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练习题-自定义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4bbc46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6.png)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童小鹏在《离开老家的一天》一文中写道:“这次离开根据地,当然是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反攻敌人,深入到敌人的深远的后方去消灭敌人……”这说明长征的目的是()A. 实现红军战略转移B. 宣传党的政治主张C. 建立新革命根据地D. 摆脱“左”的错误路线2.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
随后,中国工农红军()A. 转入农村,发动群众B. 战略转移,北上抗日C. 挺进中原,战略反攻D. 战略决战,逐鹿中原3.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
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A.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 扩大革命根据地C. 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农村进军D. “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4.“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
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
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段歌词直接反映的史实不包括()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 遵义会议召开C. 长征冲破敌军重重包围D. 红军到达陕北5.斯诺写到:“当今时代无与伦比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与这一评价无关的是A. 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B. 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C.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D. 克服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6.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A.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7.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旅行探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