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骨的成分(实验课)
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
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骨骼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身体的支撑系统,还有储存钙质、造血等重要功能。
骨骼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其中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无机成分主要是磷酸钙。
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是研究骨骼组成的常用方法。
一、骨的煅烧实验骨的煅烧实验是一种通过高温处理来研究骨骼组成的方法。
该实验的原理是将骨骼样品加热至高温,使有机物质被分解,从而得到无机物质的残留物。
该残留物主要由磷酸钙和少量的其他无机盐组成。
该实验的步骤如下:1. 取骨骼样品,去除软组织,洗净并晾干。
2. 将样品放入炉中,加热至800℃左右,保持一定时间。
3. 取出样品,冷却后得到煅烧后的骨骼样品。
4. 对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和化学分析。
通过煅烧实验得到的残留物主要是磷酸钙,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残留物的重量和磷酸钙的含量来计算出煅烧前骨骼中磷酸钙的含量。
二、骨的脱钙实验骨的脱钙实验是一种通过化学方法去除骨骼中的钙质,从而研究骨骼有机成分的方法。
该实验的原理是将骨骼样品加入强酸中,使钙质溶解,从而得到有机物质的残留物。
该残留物主要由胶原蛋白等有机成分组成。
该实验的步骤如下:1. 取骨骼样品,去除软组织,洗净并晾干。
2. 将样品放入强酸中,如盐酸或硝酸,使钙质溶解。
3. 取出样品,冲洗干净,晾干。
4. 对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和化学分析。
通过脱钙实验得到的残留物主要是胶原蛋白等有机成分,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残留物的重量和有机成分的含量来计算出脱钙前骨骼中有机成分的含量。
总结骨的煅烧和骨的脱钙实验是研究骨骼组成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得到骨骼中有机和无机成分的含量,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骨骼的构成和作用。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用于医学研究,也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实验名称: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骨的成分和特性;2.学习如何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人的骨骼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无机盐包括磷酸钙、氟化物和碳酸钙等,赋予骨骼硬度和韧性。
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给予骨骼强度和柔韧性。
实验材料:1.新鲜的鸡腿骨或牛骨;2.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3.盐酸溶液;4.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5.彻底清洗干净的试管和滴管;6.检验盘或试验纸。
实验步骤:1.切割鸡腿骨或牛骨,并清洗干净;2.分别将鸡腿骨或牛骨放入碱性溶液中,加热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3.取出骨骼,将其放入少量的盐酸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4.取出骨骼,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5.将清洗干净的骨骼放入CMC溶液中,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观察是否有胶体形成。
数据记录和分析:1.记录反应释放气泡的情况,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无机盐成分;2.记录CMC溶液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结果,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有机物质胶原蛋白。
实验结果分析:1.如果碱性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成分;2.如果盐酸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同时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3.如果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CMC溶液形成胶体,说明骨骼中含有胶原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2.小心使用碱性溶液和盐酸溶液,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3.在处理骨骼时要注意卫生和清洁。
实验延伸:1.对于生成气泡的反应,可以进一步测定气泡中的气体,以确定无机盐的种类;2.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对骨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3.可以比较不同动物骨骼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成分和特性,学习了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这两者共同赋予骨骼硬度、强度和柔韧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肥乡第三中学冯秋芳一、教学思路:《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这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教科书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
二、教学目标(1)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
进而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这节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设计依据现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从“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
七、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大,学习进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教学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关于骨的成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在实验前先将骨处理好,煅烧的骨可以选用细长的小骨(鱼肋骨)。
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
在做实验前,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等。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案欢城二中陈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理解骨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及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能力目标:学生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并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在观察、分析、讨论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继续发扬尊敬关照老人的优良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骨的成分及其物理性质教学难点骨的成的及其物理性质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每小组的实验桌子上都有一些鱼刺,你们用手轻轻地将鱼刺折弯(不要用力过大),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那么骨为什么会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小组同学讨论后,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二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将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盐,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它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们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硬度与骨中的________有关;弹性与骨中______有关。
三制定计划(一)材料用具:酒精灯,镊子,培养皿,小烧杯,清水试管架和试管,火柴,碳酸钙粉末,小药匙,稀盐酸,解剖针。
(每小组桌子上已经备好)(二)注意事项:1酒精易燃,要正确使用酒精灯,2盐酸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要滴到皮肤、眼睛、衣服等上。
3盐酸浸泡过的鱼刺用镊子夹起用清水冲洗后才能用手拿。
(三)方法步骤1讨论该实验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2我们曾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现在我们也用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也含这种成分。
3取少许碳酸钙粉末放入一支试管内,倒入适量稀盐酸,观察试验现象4取一根鱼刺放在另一支试管内,倒入稀盐酸(淹没鱼刺就行),观察现象并记录四实施计划,并记录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表五分析讨论实验现象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六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骨燃烧后剩余的物质是--------------,它使骨--------;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 ,它使骨具有------- ,实验结果表明,骨是由------------ 和------------ 组成。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
间的关系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介绍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实际上是由两个小实验组成的。
一是通过煅烧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二是通过酸解脱钙,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骨的煅烧有机物能够燃烧变成碳;无机物不能燃烧,不变成碳
骨的脱钙无机物(如钙)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就会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物质而被
溶解分离出来。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磷酸钙和碳酸钙),骨的硬度大、弹性小,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骨的硬度小、弹性大,使骨柔韧。
师:骨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性,我们一起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科学问题。
生甲:我们小组已经完成这一实验,现在我把我组的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1)提出问题: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与骨的成分有关吗?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和提示,骨的成分主要是含钙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3)制定计划与实验及结果分析,如下表: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搭配,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
实际上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其大致情况如下:。
八年级生物教案-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4.执行计划(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结果分析及结论【讨论】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思考】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骨的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背景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其生长发育、疾病和创伤修复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本实验通过对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探讨骨的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1. 骨的形态学原理骨的形态学研究骨的形态、大小、比例和生长规律。
本实验通过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了解骨的内部结构,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等。
2. 骨的生化原理骨的生化研究骨的化学成分、代谢过程和功能。
本实验通过检测骨的钙、磷、镁等元素含量,了解骨的生化特性。
3. 骨的力学原理骨的力学研究骨的机械性能、强度和弹性。
本实验通过力学测试,了解骨的力学特性。
4. 骨的再生原理骨的再生研究骨在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过程。
本实验通过观察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探讨骨的再生原理。
三、实验方法1. 骨的形态学观察(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切片。
(2)采用显微镜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骨膜、骨皮质、骨松质等结构。
2. 骨的生化检测(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提取骨组织中的钙、磷、镁等元素。
(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骨组织中的元素含量。
3. 骨的力学测试(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标准试样。
(2)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骨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
4. 骨的再生观察(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损伤模型。
(2)观察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包括骨痂形成、骨愈合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形态学观察通过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发现骨由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组成。
骨膜位于骨表面,具有营养、修复和保护骨组织的作用;骨皮质位于骨的外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具有较好的弹性。
2. 骨的生化检测骨组织中的钙、磷、镁等元素含量较高,其中钙含量最高,约为骨总重量的65%。
这些元素是骨的主要成分,对维持骨的硬度和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3. 骨的力学测试骨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均较高,表明骨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探究骨的成分》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探究骨的成分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标提倡的面对全体同学,提高同学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和探究式学习是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三、学习目标1、说出骨的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学会科学鉴定骨的成分的基本方法。
2、通过燃烧和溶解试验,培育同学的试验技能和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
3、通过探究式试验,使同学形成乐于探究生命的神秘的激情,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立场。
四、学习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断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五、学习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六、试验器具新鲜的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清水、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七、学习过程〔一〕试验预备1.材料选择及处理对于鉴定骨的成分试验,用来煅烧的骨我选用长而薄的鱼肋骨,脱钙骨我选用细而长的小的鱼肋骨。
这样我认为会效果较好些,还可以节约时间。
骨的脱钙需要较长时间,我在课前预先让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提前浸泡鱼骨,以便节约时间。
2.考前须知〔1〕运用酒精灯要留意规范操作;〔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测,以防灼伤皮肤。
3.试验原理有机物:一般简单燃烧的物质;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的物质。
补充:有些无机物在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二〕试验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1〕体验感知:请同学们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鲫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思索问题: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骨具有什么成分和特性呢?2.做出假设〔1〕材料:骨是由大量的活细胞组成的,大家知道活细胞的成分中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
那么我们可以作出的假设是: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
〔2〕依据这些事实做出假设:3.设计与实施方案设置试验组与对比组试验。
〔1〕试验组:取鱼肋骨共2根,并将鱼骨清洗洁净;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20分钟,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2〕用酒精灯烧另一根鱼骨,烧2-3分钟,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弯曲,另一块敲击且弯曲;〔3〕对比组:再取鱼骨1块,不做任何处理与试验组进行对比。
实验01骨学总论
实验01 骨学总论【实验目标】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者应当可以达到下列教学目标: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了解骨生发育过程中如何增长和增粗。
4.了解骨的血管、神经和骨的可塑性。
【实验资源】1.纵行剖开的长骨标本,示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
2.骨髓湿标本,脱钙骨和煅烧骨。
3.长、短、扁和不规则骨。
4.成人和儿童长骨X线片。
【实验提示】1.观察骨膜时用镊子轻轻挟起,不要挟损或撕脱。
2.观察煅烧骨时应轻拿轻放。
3.在观察骨骼在躯体整体配布时,认真思考骨的形态与其所在部位的机能联系。
4.对X线片的示教,只了解其大概,不必深究。
【实验内容】正常人体内有206块骨,其中包括;躯干骨(椎骨24块,肋12对,胸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51块颅骨(脑颅骨8块和面颅骨15块) 23块四肢骨上肢骨(上肢带骨2对和自由上肢骨30对) 64块下肢骨(下肢带骨1对和自由下肢骨30对) 62块听小骨(位于颅骨内,在内容上属于感觉器) 6块共计 206块1.骨的形态分类(1)长骨:主要位于四肢,呈长管状,有一体两端,如肱骨,两端处往往膨大,称为骺。
(2)短骨:主要成群位于既能负重又要灵活运动的部位,如足踝部和手腕部。
短骨形似立方体,常有多个关节面。
(3)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隙,具有其生理意义,如上颌骨。
(4)扁骨:多呈板状,通常位于体腔的壁内,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如颅盖骨、肋和髋骨等。
2.骨的构造(1)骨膜,密质骨、松质骨和骨髓腔的观察取一块没有去骨膜的湿骨标本,可见其表面有一层不光滑的软组织,用手术刀做一个十字切口,然后有镊子缓慢撕开此层纤维性膜,这就是骨膜,在剥离过程中认真体会骨膜与骨之间的连接。
再取一纵剖的长骨标本观察,在骨中央可见一腔隙称为骨髓腔,其周围的壁外层的色淡而且非常致密称为骨密质,其内层的结构疏松称为骨松质,骨密质在骨干最厚,而趋向两端逐渐变薄。
骨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课题:骨得结构及其组成成分一,基本知识: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得组织部分.主要由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与基质等)构成,成人有602块骨。
骨有新陈代谢活动与生长发育过程,外伤后有修复再生能力,所以骨就是一种器官。
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官外,骨按其在体内得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与四肢骨.前二者统称为中轴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与下肢骨。
(人体骨骼图片)。
骨为体内最坚硬得结缔组织,体内99%得钙就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贮存在骨内,因而骨为体内最大得钙库,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由骨质(骨组织),骨膜与骨髓构成。
二,骨结构得主体-骨组织(骨质)1基本介绍:骨组织就是一种坚硬得结缔组织,也就是由细胞、纤维与基质构成得。
纤维为骨胶纤维(与胶原纤维一样),基质含有大量得固体无机盐。
骨与其她结缔组织基本相似,也由细胞、纤维与基质三种成分组成。
但骨得最大特点就是细胞基质具有大量得钙盐沉积,成为很坚硬得组织,构成身体得骨骼系统。
可分为密质与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强,分布于骨得表面。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得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得内部。
2.骨组织中得细胞成骨细胞一个成骨细胞在3~4d内可分泌其三倍体积得基质,然后自身埋于其中,即变为骨细胞. 骨细胞骨细胞就是骨组织得主要细胞。
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具有特殊得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细胞也参与骨吸收过程。
三,骨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外,被覆于新鲜骨得表面含丰富得神经,血管与淋巴管,对骨得营养,再生与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也称形成层。
骨髓腔与骨松质得网眼也衬着一层菲薄得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骨膜得内层与骨内膜有分化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得能力,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得功能.四,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与骨松质间隙得软组织。
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与各种白细胞。
骨的成分
问题
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对比?哪个是实 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需要三根骨,一个根对照,两根实验,实验时 应注意为单一变量实验。
实验材料与用具
培养皿(装有15%的稀盐酸,带盖),筷子, 镊子,酒精灯,烧杯(内有清水)鱼肋骨(每 组三根)
实验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骨变黑 2.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有气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 对比。
烧过的骨显得硬脆
4.盐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 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盐酸浸泡过的骨显得更加柔韧,可以打结
思考题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骨中的无机物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骨中的有机物
怎么证明你实验后的物质是什么?
烧过的骨再浸泡或浸过的骨再煅烧。
4.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
实验结论
[骨的成分] 骨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软的有机物组成。 [骨的物理特性] 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与年龄的关系
思考: 1.人一生中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 是怎样的? 2.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坐立行的姿势? 3.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骨的成分与特性变化图表来自骨 的 成 分张中:蔡红梅
探究题目《骨的成分》
[问题]使骨坚硬的物质可能是什么?具有柔性 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假设]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设计并完成实验] 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 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 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 有机物——能燃烧,不溶于酸。 实验安全提示: 盐酸有腐蚀性,不能用手触摸。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时要认真,边实验边思考。
实验报告认识骨头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3. 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骨膜是骨的外层,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的功能;骨质是骨的主体,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骨髓位于骨的中心,具有造血和储存脂肪的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成人股骨、胫骨、腓骨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镊、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骨的解剖观察(1)将股骨、胫骨、腓骨等骨骼置于解剖盘上,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大小和颜色。
(2)用解剖剪将骨骼剪成小块,观察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结构。
(3)用解剖刀将骨膜剥离,观察骨膜的厚度、颜色和血管分布。
(4)用显微镜观察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结构。
2. 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观察(1)观察骨骼的弹性、硬度和韧性。
(2)将骨骼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观察骨骼的溶解情况。
(3)观察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结构(1)骨膜:骨膜是骨的外层,厚度约为0.5-1mm,呈淡黄色。
骨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的功能。
(2)骨质:骨质是骨的主体,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
骨细胞是骨的基本单位,分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
胶原纤维是骨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钙盐是骨的主要无机成分,使骨具有硬度。
2. 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1)骨骼的弹性、硬度和韧性:骨骼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和韧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承受压力。
(2)骨骼的溶解情况:将骨骼浸泡在生理盐水中,骨膜和骨髓逐渐溶解,骨质逐渐变得松软。
(3)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观察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
六、实验结论1. 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2. 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3. 骨骼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和韧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承受压力;4. 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观察骨头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基本结构;2. 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掌握观察骨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骨骼模型;2. 骨切片;3. 显微镜;4.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的基本结构;2.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2. 将骨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观察骨膜,了解其组织结构和功能;4. 观察骨质,了解其结构、成分和功能;5. 观察骨髓,了解其类型、结构和功能;6.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骨膜: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薄膜,由纤维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
骨膜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组织的作用;2. 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
骨质具有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的功能;3. 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具有储存脂肪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结构、形态、结构和功能。
骨膜、骨质和骨髓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显微镜和实验器材;2. 观察骨切片时,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和稳定;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八、实验拓展1. 研究骨的生理功能和疾病;2. 探讨骨的再生和修复机制;3. 了解骨的发育和生长过程。
九、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对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关注骨骼健康,预防骨骼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操作的重要性。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2. 学习观察骨头的显微镜技术。
3. 掌握骨头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人体的一块骨就是(C ) ❖ A、一个细胞 ❖ B、一种组织 ❖ C、一个器官 ❖ D、一个系统
❖ 5、右图1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
填出关节的各部分名称: [1] __关_节__囊____ , [2] __关__节_腔____ , [3] __关_节__头____ , [4] _关__节_软__骨___ , [5] _关__节_窝_____ , [6]关__节_面______。
其中,[2]内有__滑__液_____, 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 还有__韧__带_____等, 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 正确姿势。
活动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1、骨燃烧后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具有脆硬性。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 什么特性?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具有韧性。
交流与评价
1、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 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2、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 C、关节表面软骨层
❖ D、骨骺端软骨层
பைடு நூலகம்
❖ 3、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
❖ 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 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 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
❖ C 、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
❖ 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
思考与练习
青少年骨中的有机物含量大于1/3,因而弹性大, 硬度小,更容易变形,不良的坐、立、行姿势能引起 骨骼的畸形发育。
❖ 1、少年时期,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 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因为此时骨骼的
特点是( A )
❖ A、有机物含量超过1/3,硬度小,柔韧, 弹性大
❖ B、无机物含量超过2/3,硬脆,弹性小
❖ C、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既坚 固,又有弹性
❖ D、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柔韧
❖ 2、某同学刚入初中时脊背挺直,三年后发现 驼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造成驼背的原因 主要是( D )
❖ A.营养不良
❖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 C.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 D.经常不注意坐姿
❖ 3、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B )
课前小测:
1、长骨的基本结构(C)。
A、无机物和有机物 B、骨膜、骨质和成骨细胞 C、骨膜、骨质和骨髓 D、骨松质、骨密质和骨髓腔
❖ 2、骨折后骨的愈合是( B )起重要作用; 骨的长粗是( B )起重要作用;人的长高是 因为长骨的(D )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的结 果。
❖ A、骨密质
❖ B、骨膜成骨细胞
❖ A、骨密质的厚度 ❖ 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 C、骨髓腔的大小 ❖ 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
❖ 4、在鉴定骨成分的实验中:将鲫鱼的 一根肋骨浸泡于15%的盐酸中,经一段
时间后,骨变得柔软。这是因为骨成分 中的无机物溶解于盐酸中,剩下的 是 有机物;将一段骨放到酒精灯上煅烧
至灰白色,轻敲这段骨便粉碎。这是因 为骨中的有机物 燃烧后,剩下的是脆而 硬的 无机物 。
1、提出问题: 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作出假设: 骨的成分主要是无机盐(钙)和有机物(骨 胶蛋白)。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及结论 6、交流与评价
实验研究表明,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 无机盐。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因而骨质坚硬。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是骨具有韧性。
思考
为什么儿童和少年期的骨容易变形? 为什么老年期的骨容易骨折?
实验现象 实验组
操作项目
Ⅰ
Ⅱ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 用稀盐酸浸泡鱼
实
骨
验
结果
燃烧后变灰白
骨
骨变软
对照组
不做处 理
骨坚硬有弹性
方法
鉴 别 结果
分析及结论
用解剖针敲击
骨硬脆易碎 骨含有脆硬的无机物
对折弯曲
骨柔韧可弯曲打结
敲击和弯 曲
骨坚硬有弹性
骨含有柔韧的有机物 骨既含有有机物
又含有无机物
实验分析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