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核心考点四 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 文章的表现力。
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 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更
对比手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
答案 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 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 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 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注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效果 (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照应标题或首尾。 (4)主题:①揭示或暗示主题,②具有象征意蕴。
赏析细节描写,主要赏析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
细节类型及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描写
展示人物 性格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环境描写
凸显环境特征
表达真挚情感
深化作品主题
效果分析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透露出人物形象的心理。 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揭示人物特征、身份等。 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一景一物,不仅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凸显环境特征。 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 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 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 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 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 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 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
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
解析 A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 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 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C项,“那个地方村里 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答案 D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文采用的是“无限叙述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即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作 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迅速展开故事情节。 在整篇文章中,紧紧围绕“儿子杀人”这一中心,着重突出老太太的心理变化过程, 使得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本文故事的叙述非常集中,源于采取了语言描 写这种方式,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答案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 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 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核心考点四 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高考命题侧重于结构技巧、叙事艺 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分析,其他方面偶有涉及。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 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白描
本为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 彩色渲染。在文学上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 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 简洁传神。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
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 描写的事物上,表达
象征手法 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 了……的情感,增强了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 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 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 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 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 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 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1.赏析景物描写 (1)景物描写的具体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中的景物,有的是作者客观、具体地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状 貌,并不带有主观色彩,有的则是小说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所看到的景物,往往是内 心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
(2)判定景物描写的技巧 判定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有以下3个角度:
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
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1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 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 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C.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 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 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2.赏析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肖像、神态、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 突出特点,
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展示人物性
3.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目考查考生对结尾作用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突出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老太太从听说儿子杀人到决定举报儿子,心理发生了巨大变 化,可以看出老太太虽然平凡、质朴,但是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愚昧,彰显了光辉伟 大的形象。②从结构安排上,使得情节陡然发生突转,留下“空白”,拓展了想象 空间,这样的结尾能让读者艺术再创造,“顶子”让公安机关抓到没有,“顶子” 知道自己母亲举报了自己,有什么表现等等。③在表现主题上,突出母亲的理智,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用包庇去疼爱,突出人性的伟大光辉的一面,从而深化了主题。
【即练即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 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 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 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 上看着。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格品质。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 细节描写
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进行烘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
(侧面描写)
人物性格特点或心理状态。
3.细节描写艺术 细节描写主要用于人物描写,也可用于环境描写,它是小说最重要的描写艺术 之一。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 大,准确、生动、细致地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 其声”。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二 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细节描写不只是动作描写,它有许多种,如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 语言细节和心理细节等。当动作描写具有较大的表现力时,也叫细节描写。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 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 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 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 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 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突破二 赏析表现手法
小说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艺术及各种修辞手法等,范围 比较广泛,每一类型不但包括多个方面,而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前面我们已经 学习了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这里不再赘述,本部分主要学习狭义的表现手法和常 考的修辞手法。
一、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艺术效果
答题用语
突破一 赏析表达方式
小说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情节安排的技巧方面,同时,不同的叙述人称、叙述 方式的变化和叙述视角的选择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的表现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 方面的知识和答题的技巧同学们可参考本专题第二讲考点一突破三。
小说中的描写有两种,一是环境描写,主要指景物描写;二是人物描写,它是描 写的重点。另外,小说描写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细节描写,它与前二者是交叉的,但 由于经常考查,这里我们也要认真领会和掌握。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 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 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 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 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 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 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 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更
对比手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
答案 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 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 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 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注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效果 (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照应标题或首尾。 (4)主题:①揭示或暗示主题,②具有象征意蕴。
赏析细节描写,主要赏析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
细节类型及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描写
展示人物 性格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环境描写
凸显环境特征
表达真挚情感
深化作品主题
效果分析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透露出人物形象的心理。 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揭示人物特征、身份等。 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一景一物,不仅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凸显环境特征。 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 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 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 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 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 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 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
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
解析 A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 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B 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C项,“那个地方村里 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答案 D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文采用的是“无限叙述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即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作 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迅速展开故事情节。 在整篇文章中,紧紧围绕“儿子杀人”这一中心,着重突出老太太的心理变化过程, 使得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本文故事的叙述非常集中,源于采取了语言描 写这种方式,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答案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 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 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核心考点四 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高考命题侧重于结构技巧、叙事艺 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分析,其他方面偶有涉及。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 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白描
本为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 彩色渲染。在文学上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 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 简洁传神。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
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 描写的事物上,表达
象征手法 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 了……的情感,增强了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 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 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 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 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 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 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1.赏析景物描写 (1)景物描写的具体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中的景物,有的是作者客观、具体地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状 貌,并不带有主观色彩,有的则是小说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所看到的景物,往往是内 心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
(2)判定景物描写的技巧 判定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有以下3个角度:
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
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1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 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 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C.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 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 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2.赏析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肖像、神态、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
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 突出特点,
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展示人物性
3.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目考查考生对结尾作用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突出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老太太从听说儿子杀人到决定举报儿子,心理发生了巨大变 化,可以看出老太太虽然平凡、质朴,但是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愚昧,彰显了光辉伟 大的形象。②从结构安排上,使得情节陡然发生突转,留下“空白”,拓展了想象 空间,这样的结尾能让读者艺术再创造,“顶子”让公安机关抓到没有,“顶子” 知道自己母亲举报了自己,有什么表现等等。③在表现主题上,突出母亲的理智,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用包庇去疼爱,突出人性的伟大光辉的一面,从而深化了主题。
【即练即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 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 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 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 上看着。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格品质。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 细节描写
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进行烘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
(侧面描写)
人物性格特点或心理状态。
3.细节描写艺术 细节描写主要用于人物描写,也可用于环境描写,它是小说最重要的描写艺术 之一。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 大,准确、生动、细致地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 其声”。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二 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细节描写不只是动作描写,它有许多种,如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 语言细节和心理细节等。当动作描写具有较大的表现力时,也叫细节描写。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 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 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 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 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 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突破二 赏析表现手法
小说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艺术及各种修辞手法等,范围 比较广泛,每一类型不但包括多个方面,而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前面我们已经 学习了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这里不再赘述,本部分主要学习狭义的表现手法和常 考的修辞手法。
一、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艺术效果
答题用语
突破一 赏析表达方式
小说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情节安排的技巧方面,同时,不同的叙述人称、叙述 方式的变化和叙述视角的选择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的表现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 方面的知识和答题的技巧同学们可参考本专题第二讲考点一突破三。
小说中的描写有两种,一是环境描写,主要指景物描写;二是人物描写,它是描 写的重点。另外,小说描写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细节描写,它与前二者是交叉的,但 由于经常考查,这里我们也要认真领会和掌握。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 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 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 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 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 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 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