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机器人设计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 教学设计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循迹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2、使学生掌握多种机器人循迹的方法和原理。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器人循迹系统搭建和调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常见的机器人循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2)理解不同循迹算法的实现思路,如基于阈值判断的算法、PID 控制算法等。
2、难点(1)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算法,并进行有效的参数调试。
(2)解决机器人在循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和误差问题,提高循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循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搭建机器人循迹系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机器人套件(包括控制器、电机、传感器、车架等)、电脑、电源、导线等。
2、教学软件编程软件(如 Arduino IDE、Mixly 等)、仿真软件(如 Proteus 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相关技术文档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循迹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小车在特定轨道上行驶、工业机器人按照预定路线进行操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机器人是如何实现准确循迹的?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机器人循迹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即机器人通过检测外部环境的信息,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算法,调整自身的运动状态,实现沿着特定轨迹行走的过程。
(2)讲解常见的循迹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特点和适用场景。
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可以通过检测反射光的强度来判断机器人是否偏离轨迹。
开题报告:智能循迹机器人设计(硬件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自动化智能循迹机器人设计(硬件部分)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 研究目的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人们遇到一些环境恶劣,不能人工完成的任务,可采用智能循迹机器人完成相关的任务,无需人为管理,即可完成预期所要达到或是更高的目标。
基于生产现场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研究和开发智能循迹机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劳动环境。
近年来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迅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遥控机器人不同,遥控机器人需要人为控制转向、启停和进退,而智能机器人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对其行驶方向、启停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为干预,它集中运用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技术综合体,是21世纪的科技制造点之一。
随着机器人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机器人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课题的研究,可见研究意义重大,本设计就是对智能机器人的初步研究和设计,设计好的智能循迹机器人具有自动循迹、躲避障碍物等功能。
2. 研究意义根据学校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需求,依据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为参照物,智能循迹机器人全新的设计模板,良好的电路设计,机电组合,系统开发,是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动源,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动手能力。
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现代智能机器人发展很快,从智能玩具到其它各行业都有实质成果。
其基本可实现循迹、避障、检测贴片、寻光入库、避崖等基本功能,这几届的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机器人又在向声控系统发展。
比较出名的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更是走在前列。
本次设计主要实现循迹避障这两个功能。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智能机器人是第三代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带有多种传感器能够将多种传感器得到的信息进行融合,能够有效的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治功能。
智能循迹机器人教学设计
智能循迹机器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智能循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的作用和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掌握智能循迹机器人的组装方法,包括硬件的连接和机械结构的搭建。
3、学生能够学会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循迹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智能循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
2、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
3、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二)教学难点1、控制程序的逻辑设计和优化。
2、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循迹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解智能循迹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和控制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演示法通过演示智能循迹机器人的运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工作方式。
(三)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的组装、编程和调试,亲身体验机器人的制作过程。
(四)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一)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具备网络连接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资源1、智能循迹机器人套件,包括传感器、控制板、电机、车轮、导线等。
2、编程软件,如 Arduino IDE 等。
3、教学课件,包括 PPT、视频等。
4、实验记录表和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展示一段智能循迹机器人在特定轨道上运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机器人是如何实现自动循迹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智能循迹机器人。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智能循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智能循迹机器人通常通过传感器检测地面的黑线或其他标记,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控制板,控制板根据信号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
循迹机器人行走设计及优化研究
循迹机器人行走设计及优化研究岳洁搜救机器人竞赛是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较常见的赛项,在搜救型机器人竞赛中,机器人要顺利完成搜救任务,循迹行走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虚拟搜救机器人”为实验平台,分析了寻线循迹行走的常用算法与策略,发现其适用场合及不足,提出了用寻迹卡传感器算法与策略,优化了的寻迹卡机器人速度和寻线策略。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教育机器人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来,机器人竞赛规模不断扩大,比赛项目不断完备,影响力也逐步提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普及科技教育、促进科技进步的全球性赛事。
循迹机器人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机器人,它是在给定的区域内沿着给定的轨迹完成对各个目标点的访问,其主要指标是速度和顺利完成访问得分点的能力。
目前,机器人寻迹一般都通过视觉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获取道路信息。
朱益斌等在《自主式寻迹机器人小车的设计》提出了利用红外传感器进行寻迹,用光电编码器和PID算法对走直线进行控制,以链表结构作为电子地图。
制作的机器人能很好的进行寻迹和访问目标点,运行过程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强,反应速度快,对进一步研究自动行走机器人技术有借鉴作用。
《一种竞赛机器人小车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给出了实现机器人识别不同颜色区域的方法,根据传感器的状态实现对机器人运动方向的控制,并利用 PWM 的方式控制小车的运动速度,调试及竞赛过程机器人小车能够很好地进行接力,运行过程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反应速度快。
1 循迹行走常用算法机器人寻线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灰度光电传感器探测场地环境,识别引导线。
灰度传感器是模拟传感器,利用光敏电阻检测反射光的强度,不同颜色的检测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光敏电阻检测光线的强度并将其转换为机器人可以识别的信号,不同颜色的检测面返回的光值也不同。
虚拟机器人搜救系统平台中的机器人灰度传感器,适合黑(白)线轨迹的跟踪:模块以数字输出,返回值为0~255的灰度值,探测到黑线时输出0,探测到白线输出为255。
寻迹机器人设计
寻迹机器人设计寻迹机器人设计摘要寻迹是机器人的一种简单视觉在机器人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位置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为了机器人能在任意区域内沿寻迹线行走自动绕开障碍能停在指定地点并且具有在复杂环境下对象识别自主推理路径规划及控制功能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又出现新的高潮由于机器人在很多方面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性上大大超过了人类机器人技术己经在很多领域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寻迹机器人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硬件部分设计和软件部分设计硬件部分包括一些零件的计算和选择软件部分即控制部分包括电动机的驱动模块最后通过对寻迹机器人的技术经济分析显示了其诸多优势如利用柔性生产系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能改善人的劳动环境充分体现了研究的意义关键词寻迹机器人红外传感器I寻迹机器人设计AbstractTracing the robot is a simple vision the movement in robots playing a veryimportant role for robot movement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has provided a guarantee ofaccuracy To robot can find any trace within the region along the line walkingautomatic bypass obstacles can be parked in designated locations And in a complexenvironment object recognition independent reasoning path planning and controlfunc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 technology the mobile robot research and theemergence of new high tide As in many aspects of robot accuracy reliability andaccuracy of much more than human Robot technology has been in many fields hasdeveloped steadily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racing robot design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designincluding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hardware components includingsome of calculation and choice Part of that is part of the software including controlof the motor drive moduleFinally the robot found traces of the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use of it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 can reduce productioncosts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fullyembodie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Keywords tracing robotics infrared sensorsII寻迹机器人设计目录第一章前言1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1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13 整体设计思路5第二章寻迹机器人总体设计621 设计依据622 详细设计7第三章机械部分设计1131 控制部分硬件设计1132 轨迹采样及逻辑控制部分硬件设计1333 电机驱动部分硬件设计15第四章控制部分设计1941电动机驱动模块软件设计19 42电机pwm驱动22第五章电机测速及转速控制2751 转速测量2752 行走距离控制2853 电机pid调速控制28第六章技术经济分析3061 前景分析3062 济效益分析3163 社会分析31第七张结论及展望3271 结论3272 展望32参考文献33致谢35III寻迹机器人设计声明35IV寻迹机器人设计V寻迹机器人第一章前言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从机器人研究发展来看机器人 Robot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O世纪2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使机器人从文学幻想变成了现实机器人的历史才由此开始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是宗教再现机器人第二代是有感觉的机器人第三代是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技术是近三十年特别是近的十年间有了很大的发展之所以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诸如制造系统服务行业[1]国防及其它社会生活方面都有使用要求现在对于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寻迹机器人就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机器人各国对该项技术也十分重视而且国内外有许多重要的比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机器人应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如今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寻迹机器人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2]之所以各国如此重视机器人的研发是因为寻迹机器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使操作人员远离危险的现场被用来进行隧道的掘进军事探测爆炸和危险物的排除特别是放射性的危险环境中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又出现新的高潮由于机器人在很多方面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性上大大超过了人类机器人技术己经在很多领域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无人驾驶机动车无人工厂仓库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智能巡迹机器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寻迹机器人也已经广泛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寻迹机器人在仓储业实现出入库货物的自动搬运在制造业它们生产线中大显身手高效准确灵活地完成物料的搬运任务[3]目前世界的主要汽车厂如通用丰田克莱斯勒大众等汽车厂的制造和装配线上得到了普遍应用在邮局图书馆港口码头和机场物品的运送存在着作业量变化大动态性强作业流程经常调1寻迹机器人整以及搬运作业过程单一等特点寻迹机器人的并行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特性能够很好的满足上式场合的搬运要求在烟草医药食品化工生产加工业对于搬运作业有清洁安全无排放污染等特殊要求它们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在危险场所和特种行业更是寻迹机器人大显身手的领域在军事上自动驾驶为基础集成其他探测和拆卸设备可用于战场排雷和阵地侦察在核电站和利用核辐射进行保鲜储存的场所机器人用于物品的运送避免了危险的辐射危害人[4]在胶卷和胶片仓库机器人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准确可靠的运送物料和半成品我国在水下机器人开发研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人无缆自主水下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都取得重要成果综上诸多方面可见寻迹机器人的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com发展现状根据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基础和国家要求已经制订出我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战略即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突出国家目标确定特种机器人智能机器与系统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为三大重点发展方向研究与开发先进制造自动化理论技术和装备促进传统机器的智能化与制造装备自动化提高我国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的总体水平力争主要技术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部分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局部重要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上述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高级机器人的指导方针包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占领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高技术制高点缩小主导产业中制造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以创新为基础实现突破与跨越式发展建立创新体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等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和国家攻关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的智能机[5]器人研究开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近年来国内的很多企业己经意识到物流自动化及即时化生产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纷纷酝酿建立自动化物流系统无线导引式机器人作为柔性运输的理想工具和无人化生产的典型代表愈来愈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研究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扩展[6]对寻迹机器人的研究有很多方面其中导向与定位技术的研究越来2寻迹机器人越受到重视海尔集团于 2000 年投产运行的开发区立体仓库中9 台寻迹机器人组成了一个柔性的库内自动搬运系统成功地完成了每天的出入库货物和零部件的搬运任务中国在 1990 年于上海邮政枢纽开始使用寻迹机器人完成邮品的搬运工作许多卷烟企业如青岛颐中集团玉溪红塔集团红河卷烟厂淮阴卷烟厂应用激光引导式机器人完成托盘货物的搬运工作[7]寻迹机器人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国内寻迹机器人的雏形诞生了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研制了三轮式AGV[ 自动导航小车 Automarted Guided Vehicles 是指装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路径行驶在车体上还具有编程和停车选择装置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各种物料移载功能的搬运车辆] 80 年代后期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为二汽研制了应用在立体化仓库中的AGV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金杯汽车公司研制了汽车发动机装配用的AGV 90 年代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中心将从国外引进的寻迹机器人AGV成功地应用于CIMS 的实验研究清华大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研制了用于邮政中心的AGV 昆明船舶设备研究所研制了激光导向式寻迹机器人AGV 以及吉林工业大学智能车辆课题组为汽车装配线研制了视觉导向寻迹机器人AGV 等寻迹机器人的显著特点是无人驾驶其上装备有自动导向系统可以保障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就能够沿预定的路线自动行驶将货物或物料自动从起[8]始点运送到目的地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争先将最新的高技术用于寻迹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并先后在医学界科学技术界工业界制定了各种研究计划许多产品已经走向市场走向生产应用[9]中国市场潜在巨大的商机并且前景广阔国外具有高新技术寻迹机器人正以十分昂贵的价格进入并冲击国内市场严重影响和抑制了我国自己高技术寻迹机器人工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寻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研究项目中予以重点支持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外先进机器人设备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10]因此开展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寻迹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com器人发展趋势3寻迹机器人首先导航技术是移动机器人的一项核心技术之一它是指移动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实现在有障碍的环境中面向目标的自主运动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的导航方式包括磁导航惯性导航GPS导航环境地图模型匹配导航路标导航视觉导航味道导航声音导航神经网络导航等上述导航技术各有利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航技术也将随之提高从而在抗干扰能力时间分辨率方面得到增强实用性实时性可变性可维护性等性能得到提高导航技术的提高才能使寻迹机器人变得更加灵敏可靠从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其次是路径规划技术路径规划是按照某一性能指标搜索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次最优的无碰路径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始于70年代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活跃根据环境信息掌握程度路径规划可分为环境信息完全已知的全局路径规划环境信息不完全或未知的基于传感器的局部路径规划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是环境信息不完全或未知的局部路径规划技术全局路径规划常用方法有可视图法栅格法自由空间法等可视图法适用于多边形障碍物对于圆形障碍物该法失效栅格大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控制算法的性能栅格选得大抗干扰能力强环境信息存储量小搜索速度快但分辨率低在密集障碍物环境中发现路径能力减弱反之栅格选得小抗干扰能力减弱环境信息存储量大搜索速度慢但分辨率高自由空间法的优点是灵活起始点和目标点的改变不会造成连通图重构但算法的复杂度与障碍物的多少成正比且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优路径一种可靠准确而又简便的路径算法[11]也成了寻迹机器人发展的瓶颈第三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信息融合是指将多个传感器所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形成对外部环境的统一表示[12]它融合了信息的互补性信息的冗余性信息的实时性和信息的低成本性因而能比较完整地精确地反映环境特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保证了机器人系统快速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合方法从而体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的优越性这是多感应器信息融合技术需要攻克的难点在未来导航技术路径规划技术多感应器信息融合技术三个核心技术的4寻迹机器人提高甚至核心技术的变革决定了寻迹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13 整体设计思路首先对系统进行整体认识通过实验对该机器人的运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各个元件功能的认识然后对各个元件进行测绘理解它们的功能并对每个部件进行设计和选型设计其次对控制部分硬件部分进行设计包括硬件选择电路图的绘制等最后对机器人的软件部分进行设计包括控制程序的编写等等以上是本次设计的一个大致思路具体细节将在后续章节中依次介绍 5寻迹机器人第二章寻迹机器人总体设计21 设计依据车体尺寸必须在 1010cm 范围内而且对车的运动灵活性要求较高基本不能考虑模型汽车的转向机制所以将利用模型底盘改制的可能排除了必须使用两轮转向机制的结构底盘设计为了便于制作日后在上面安装其它东西方便同时具有一定的重量使小车运行稳定所以采用 10mm 厚的聚氯乙烯板材制作此材料便宜加工特性好可以直接打孔攻丝不像有机玻璃那样易碎只是美观差一些外形设计成圆型主要是为了不至于频繁的互相卡死电机电机的选择是最困难的既要便宜又要容易使用还要有改进提高的可能四驱车的130电机应当是最好的选择此种电机有便宜到几块钱的也可以花费上百元改制使之性能大大提高如果选择带减速机构的电机驱动方式是很方便直接将轮子固定在齿轮箱的输出轴上即可但不足是其一是价格高通常一只在30元以上其二是改变电机性能比较困难所以还是选择了130电机驱动方式因为选择了130电机驱动方式就相对麻烦开始受到纽扣电池小车的启发才决定采用130电机的因为他那种摩擦传动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后初步尝试了一下效果不好主要是压紧了之后电机轴与轴套间的摩擦损耗太大压松了打滑后改用皮带传动才得以实现之所以没有选择齿轮传动主要是因为没有选到合适的齿轮而且觉得难以得到不同规格的齿轮想改变传动比就很困难用皮带传动只需改变传动轮的大小即可得到所需的传动比而传动轮制作比齿轮方便许多为了简单且不受制约轮子自制轮胎用 O 型密封圈轮毂和皮带传动轮合并采用尼龙棒车制传动皮带也是用 O 型密封圈这种方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意改变轮子的大小和宽窄比较灵活O 型密封圈规格较多取材方便价格也便宜通常在一元以下一只6寻迹机器人车体采用了两轮驱动方式后另外一个支撑点就成了问题多数万向轮对于这个 10cm 的小车来说太大了我为此设计了一个使用 10mm 钢珠的球形支点在摩擦小的时候是滑动摩擦大时滚动性能基本能满足要求且价格很便宜总共不到 2 元钱22 详细设计车体中底盘轮毂小传动皮带轮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球形支撑座采用自制方式详见所附设计图纸固定电机采用最常见的固定管线夹规格20mm 的大部分五金电器店均有目前设计的传动比为81轮胎选用内径 30mm粗 5mm 的 O 型密封圈传动皮带选用内径 35mm 粗 18mm 的 O 型密封圈为了轮子转动灵活中心嵌入了一个内径 3mm外径 10mm厚度4mm 的滚珠轴承轮子安装结构见附图之所以将车轮设计为直径约 40mm 是为了底盘下有一定的高度便于安装光电头用于检测轨迹以及以后的检测是否到边其它就是一些螺丝螺母垫圈等通用件了这样的小车底盘虽说不十分完善但是相对来说基本满足了多数要求且在上面比较容易构建自己的结构目前底盘上所设计的四个 M3 的螺丝孔就是为了安装 25mm 的垫柱构成2 层平面以安装控制部分还可以升到 3 层安装自己需要的东西关键是取材容易便于自制价格不高除去几个自制件和电机其它的东西购买不超过 15 元以下是我在验证设计可行性过程中制作的原型及一些选用的标准件供参考22.1 小车车体原型寻迹机器人整体图建模1 在参考面上画草图2 主要用拉伸倒角切削等命令建立模型3 装配完成7寻迹机器人图 1 底座图 2 固定管线夹图3 控制器固定盒图4 整体装配图图5 130电机com明把130电机装配入线圈固定夹内电机和轮用皮带连接将控制器放入控制器固定盒固定在寻迹机器人底座第三章控制部分硬件设计概述及电机驱动部分设计31 控制部分硬件设计com思因为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学习单片机的使用并且主要是自用而非有针对的参加某项比赛所以最好所制作的硬件电路能够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帮助或者可以作为自己其它项目的实施基础为此我将系统框架设计为其中电机驱动逻辑控制部分均为独立的单片机系统这样设计主要出于单片机已十分便宜可以像普通 IC 那样使用8寻迹机器人电机驱动逻辑比较简单但是实时性要求较高所以独立出来编程较为容易电机驱动部分通常会有较大的干扰尤其是驱动普通的直流有刷电机电刷的火花干扰很强单独使用简单但抗干扰能力强的单片机可使系统更加可靠对于走轨迹项目而言逻辑部分并不十分复杂完全可以将电机控制部分融入其中但是这样系统就不容易修改为其它用途编程难度也增加了采用独立的逻辑控制模块便于学习者随时根据学习需要替换为所要学习的单片机目前我所采用的可能是 51 系列的而日后如需要可以随时替换为 ARM 或其它我所关注的型号这些新的单片机通常都有成品模块出售具有完善的数字模拟以及通讯接口这样设计就十分容易接入达到学习评估的目的com 单片机的选型依据因为项目的目标是学习单片机的应用所以我还是选用了 51 系列的单片机因为 51 的架构十分典型便于初学者理解同时其公共资源是最多的选择用于学习的单片机我认为主要考虑以下方面价格便宜开发手段便宜自己动手焊接相对容易最好不选用BGA 封装的或是脚距小于 05mm的基于上述考虑我选择了宏晶科技的 STC12C5410AD 单片机价格仅 10元左右它可以使用简单的串口编程ISP不需要专门的编程设备自制一个串口适配器最多 10 元如果选用现成的 USB 转串口产品也只要 40-50 元注意不是每种USB 转串口产品都可用下载软件厂家免费提供开发成本很低封装有 SMD 及 DIP 模式SMD 也是 127mm 脚距的很好焊接很多人排斥 51 系列的原因是认为 51 资源较少也比较慢这实际上是最早的 8051 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多数教材中所描述的而实际上 51 架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资源已十分丰富速度也有很大提高以此款 STC12C5410AD 9寻迹机器人来说其资源为10K FlashROM 512 字节 RAM8 路 10 位 AD 4 个 PCA可实现PWM脉冲捕捉等定时功能速度也十分快详情可上该公司的网站上查询其它还有许多 51 架构的单片机具有优异的特性和特点如TI 的 MSC 系列具有一个 24 位 AD 十分适合做高精度的仪器SiliconLAB 公司的 51F 系列单片机速度极快功耗低体积小资源丰富有各种不同的规格最快的达 100MPS 引脚还可编程确定功能ST 公司的 uPSD3xxx 系列有较大的内存可以内置汉字库还集成了片内 PLDChipcon 公司现归属 TI 的CC2430 芯片将 ZigBee 无线通讯协议和51 核集成可构成 ZigBee 无线节点Nodic 公司的 nRF24E1 芯片将 24GHz 的无线收发模块与 51 核集成可方便的实现短距离无线通讯还有很多类似的产品此处就不一一例举主要是想说明51 架构还是有其优势的否则不会有如此多的公司基于 51 架构开发出这么多产品至于可靠性性价比等指标在学习时可忽略但设计产品时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目前编程通常使用 C 语言所以对单片机的依附已不十分紧密只是在设计硬件线路及程序中对硬件初始化时要涉及器件而程序的逻辑部分几乎与硬件无关所以选择什么单片机学习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关键看自己可利用的资源32 轨迹采样及逻辑控制部分硬件设计轨迹采样部分没有考虑采用独立方式主要是因为控制过程中需要一些过渡信息以便于编程者实现自己独特的控制逻辑由于寻迹小车逻辑不太复杂所以逻辑控制仍使用STC12C410AD 单片机实际上电机控制部分目前并未用到 AD 功能主要是为了和逻辑控制部分统一便于采购所以均选用了带 AD 的芯片对应有不带AD 的价格只便宜 1 元同时为了逻辑控制部分可以单独工作比如作为 RCX 的输入扩展器实现类似我以前发表过的LEGO 用轨迹传感器的功能所以在设计上做了考虑10寻迹机器人由于采样部分和逻辑控制部分合并后无法排入一块可以放在前述小机壳中的 PCB所以也采用的双板结构这样又多出一部分空间就增加了一个小电流的驱动电路以便可以实现一个简易的小车com 详细硬件设计STC12C54xxAD 系列单片机有 8 路 10 位 AD 转换器虽说采用的是扫描方式逐个完成但其一个通道的 AD 转换时间在 221184MHz 主频下只需约10us加上通道间的切换时间4 个通道采样时间不到 60us所以可以满足4。
智能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循迹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1、设计方案本设计通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组成的传感器循迹模块判断黑线路径,然后由STC89C52通过IO口控制L298N驱动模块改变两个直流电机的工作状态,最后实现机器人循迹,机器人采用前轮驱动,从动轮采用万向轮,左右前轮各用一个直流减速电机驱动,通过调制前面两个轮子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转向的目的,在机器人最前端装有左中右4个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当机器人左边的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说明机器人向右边偏移,这时主控芯片控制左轮电机减速,机器人向左边偏正。
同理,当机器人的右边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主控芯片控制右轮电机减速,机器人向右边偏正,当黑线在机器人的中间,中间的传感器一直检测到黑线,这样机器人就会沿着黑线一直行走。
图1.1.1 智能循迹小车控制系统结构框图2.各部分系统设计2.1循迹系统机器人小车在贴有黑胶带的地上行驶,不断向地面发射红外光,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弱来判断道路,用四只红外对管,两只置于轨道中间,两只置于轨道外侧,当机器人脱离轨道时,即当置于中间的两只只光电开关脱离轨道时,等待外面任一只检测到黑线后,做出相应的转向调整,直到中间的光电开关重新检测到黑线(即回到轨道)再恢复正向行驶2.2避障系统采用红外对管置于机器人小车正前方,可以检测到障碍物是否存在,以做出相应的判断。
2.3主控系统我们采用单片机作为整个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来对机器人进行自动控制。
单片机有着简单、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较为强大的控制功能以及可位寻址操作功能等优点,符合整体设计方案。
2.4驱动系统采用功率三极管作为电机驱动芯片。
电机驱动芯片驱动能力强、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
功率三极管的使能端可以外接电平控制,也可以利用单片机进行软件控制,满足各种复杂电路的需要。
另外,驱动功率较大,能够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输出不同的电压和功率,解决了负载能力不够的问题。
采用L298N作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控制直流电机。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智能循迹机器人的设计
Ke wo d AT 9 5 C y rs 8 S 2 S M ifae ee i g P nr r d d ten WM s t ipa t ed s ly a
C U和在系统可编程存储器 , P 使得 桶 95 S2成为众多嵌入式
片机 , 其主要性 能为 : M S一5 与 C 1系列单 片机产 品兼容 ,K 8 字节在系统可编程 F A H存储器 , 00次擦写周期 , LS 10 全静态 操作 : 3 M z3级 加 密程 序存 储 器 ,2个可 编程 IO 口 0— 3 H , 3 / 线 , 个 1 位 定时器/ 3 6 计数器 , 个 中断源, 8 全双工 U R A T串行 通道 ,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 电后 中断可唤醒 , 掉 看门狗定
众所周知 ,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仿 人操作 , 自动控制 , 可重 复编程 , 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 种作业 的机 电一体化 自动化生 产设备 。它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 , 而是综合 了
人 的特 长 和 机 器特 长 的 一 种 拟 人 的 电 子 机 械 装 置 。既 有 人
棚 9 5 片 机 是 Am l 司 生 产 的 8位 在 线 可 编 程 单 S2单 te公
时 器 , 数 据 指 针 , 电标 识 符 。 双 掉 功 能 特 性 描 述 : 9 5 A S2是 一 种 低 功 耗 、 性 能 C O 8 高 M S
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 , 又有 机器可长 时间
持续工作 、 精度高 、 抗恶劣环境 的能力 。在安全领域 , 器人 机
毕业论文设计--自循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机器人在当前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一种具有道路记忆功能、使用灵活方便、应用范围较广的轮式移动机器人。
本研究是一种基于瑞萨 H8单片机的自循迹轮式智能车的设计与实现,研究具有人类认知机理的环境感知、信息融合、规划与决策、智能控制等理论与方法,本文所述的智能车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子控制系统,它们分别是方向控制系统和速度控制系统。
其核心控制单元为瑞萨公司 H8 系列 8位单片机 H8/3048F-ONE,系统采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检测赛道白线,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识别赛道的不同情况,并能够根据信息反馈即时控制智能车的方向和速度,在预定的路径上进行快速移动。
智能车的设计要达到竞速和巡线的目的,竞速环节主要包括动力提供,速度控制两部分;巡线环节包括路面信息,转向控制两部分。
通过对智能车运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方向控制系统与速度控制系统等重要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使智能车能够完整通过直道、弯道、坡道和换道的过程,快速稳定的寻白线行驶。
关键词: H8单片机自循迹运动模型控制系统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obot in the current production and life has been more widely used. In particular, the wheeled mobile robotis with memory function, used of flexibl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This study is based on RenesasH8 MCU wheeled self-tracking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vehicle, Research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about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information fusion,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which like Mechanism of human cognition. This intelligent vehicle control system describe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sub-control system, They are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control system. The core control unit for the Renesas H8 series of 8-bit microcontroller H8/3048F-ONE. System uses infrared sensors to detect track reflective white lines, during operation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circuit. And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control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of smart cars real-time. Fast moving on the predetermined path. Intelligent vehicle desig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acing and the transmission line. Racing links include power provided and Speed control; Transmission line links including road information and steering control. Through the movement modeling and analysis on smart vehic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other important realization. So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can through the straight, curved, ramp and lane changing process. Fast and stable searching the white lane.Key words:H8MCU self-tracking motion model control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1课题要求及总体设计方案 (2)1.1课题要求 (2)1.2课题主要内容及设计方案 (2)1.2.1课题主要内容 (2)1.2.2总体设计方案 (2)2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4)2.1硬件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4)2.2舵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 (5)2.2.1舵机的工作原理 (5)2.2.2舵机的驱动 (6)2.2.3舵机的标定和修正 (7)2.3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 (8)2.3.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2.3.2传感器的采集及处理 (8)2.4电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 (9)2.4.1电机的选择 (9)2.4.2电机的工作原理 (10)2.4.3电机驱动 (10)2.5车体结构 (11)2.5.1硬件电路板的功能需求分析 (11)2.5.2结构需求分析 (12)2.5.3赛道基本要求 (14)3系统软件设计 (15)3.1智能车的数学模型及其控制算法的实现目标 (16)3.2方向计算算法 (16)3.2.1弯道处理 (16)3.2.2换道处理 (17)3.2.3坡道处理 (17)3.2.4过渡处理部分 (17)3.3方向控制算法 (18)3.4速度控制算法 (20)3.4.1赛道分析 (20)3.4.2行驶策略 (20)3.4.3速度给定算法 (21)3.4.4速度闭环 (21)4智能车调试与注意事项 (22)4.1智能车的硬件调试 (22)4.2系统的软件调试 (22)4.2.1单元调试 (22)4.2.2系统的组装调试 (22)4.2.3系统调试 (22)4.3注意事项 (23)结论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7)绪论智能机器人具有识别、推理、规划和学习等智能机制,它可以把感知和行动智能化结合起来,因此能在非特定的环境下作业。
智能循迹机器人毕业设计
xx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填表)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xxxx年0x月xx日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国家高技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它涉及到多个学科,机械、电工、自动控制、计算机测量、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等,是众多领域的高科技。
而移动机器人比赛就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许多国家己经把移动机器人比赛作为创新教育的战略性手段。
移动机器人比赛是一种高科技对抗活动,各国专家学者通过移动机器人竞赛,不断推进了在竞赛型移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不断改进机器人寻址速度和算法研究,试图让机器人更接近智能化,它集高科技、娱乐和比赛于一体,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从而推动了移动机器人研究的热潮......如日本各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已经进入市场。
参考文献[1]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美)尾形克彦. 现代控制工程(第四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3]Su Lian-Cheng, Zhu Feng. Design of a novel omnidirectional stereo vision system[J]. ActaAutomatica Sinica, 2006, 32(1): 67-72[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电,模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本部分的内容应该和《设计任务书》中的第一部分(设计内容)相对应,但更详细。
智能循迹机器人的设计可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机控制,黑线检测和时间显示三部分。
电机控制:可以采用PWM脉冲调制,原理图如下所示通过调节占空比能进行速度调节。
但是该设计方案所含元器件比较多,给焊接带来不便。
由于系统对电机的控制要求不高,我们可以采用L298芯片对电机进行控制。
循迹机器人
专业综合实验实验报告项目:自动循迹机器人的设计制作班级:电135班姓名:学号:学期:2016-2017-1一、实验过程记录调试步骤及方法1.1实验过程记录本人在这次实验中负责程序设计及调试工作,本次实验过程主要包括自动循迹机器人数字模型的建立与仿真设计、电路板的焊接、机器人安装与调试四个过程。
1.1.1自动循迹机器人数字模型的建立本次实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机器人的内、外侧电机的控制来实现对机器人速度和行进方向的控制,即通过主控制器对电机的控制来实现本次实验的目的。
为了更好进行硬件设计,我们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以及定量分析所得到的结果。
本次实验建模我们采用混合法。
实验硬件电路设计中,我们采用的四轮结构,驱动系统采用两轮差速驱动方式,后两个轮主要配合实现速度,前轮主要实现方向的确定,假设两侧车轮的运动方向相同,因而建模中不分前轮后轮,只区分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
假定左右两个驱动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滑动,也没有侧移,只是做纯粹的滚动,则机器人满足钢体运动规律。
仿真软件为MATLAB,实验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采用一般PID器进行模拟机器人自动循迹的矫正,其中PID参数为:P=200,I=10,D=50,输出口2、5输出机器人内、外轮的理论转速变化曲线,输出口3、6输出应该给电机的PWM波变化波形,输出口4、7输出机器人内、外轮的实际转速的变化曲线,输出口1输出机器人的偏角的变化波形。
图1机器人的数学模型1.1.2仿真设计机器人的数据如下图2所示,机器人的车身宽度为0.15,长度0.22,初始速度为1.3m/s。
利用MATLAB 软件绘制仿真图,利用写字板将全部程序转换成.HEX 文件,载入后就可以进行仿真,使得最终偏角变为0,同时其他六个输出口都会输出相应的波形,由仿真结果可知,当传感器电路检测到当前的位置,将数据传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将通过定时器中断函数给两侧驱动电机输出符合实验要求的PWM 波,来控制内、外侧车轮的速度,实现电机的转向控制。
课程设计(论文)-循迹机器人设计模板
1 设计任务描述1.1 设计题目:循迹机器人设计1.2 设计目的(1)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
(2)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机器人的设计中。
(3)通过学习,具体掌握循迹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循迹任务。
1.3 基本要求(1)要求设计一个能循迹(白底黑线或黑底白线,线宽25mm)的机器人;(2)要求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
(3)要有循迹的策略(软件流程图)。
1.4发挥部分2 设计思路这次课设我设计的是循迹机器人,自动循迹测距机器人主要由六个模块构成:车体框架、电源、主控模块、逻辑模块、探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组成。
(1)车体框架。
突出特点为四轮驱动,四轮独立悬挂;(2)MC9S12X128主控制器。
系统采用112脚的MC9S12XS128MAL,该单片机具有ECT模块,2个SPI模块,8路16位计数器,4路外部事件触发中断输入端口,8路PWM,16路10位AD,转换时间约为3us;(3)传感器模块。
光电发射管发射出光,经过赛道的反射回来,由于白色平面和黑线反射光强度不同,不同位置上的光电接收管接收到强弱不同的光,因此可以判断出黑线相对小车的位置。
这种检测的方法明显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检测的方法简单,成本相对低廉。
使用一字线激光器发射强大光线,用13个光敏传感器采集路面信息,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判别黑线位置以控制车的速度、转向和制动;(4)电机驱动模块和速度控制模块。
根据码盘反馈信号,用MOS管搭建的桥式驱动电路驱动电机的运转状态,形成闭环控制,对电机的速度机型准确快速的调节;(5)转向控制模块。
根据路面信息,准确地控制转向舵机的转角;(6)刹车模块。
使用伺服舵机构成刹车装置,使智能车在转弯时两轮差速,更及时地转向;(7)人机交互模块。
我们使用拨码开关调整智能车的运行参数,并用液晶将车的运行状态显示出来。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 教学设计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循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使学生掌握多种机器人循迹的方法和技术。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增强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机器人循迹的工作原理。
(2)掌握常见的机器人循迹方法,如光电传感器循迹、灰度传感器循迹等。
2、难点(1)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循迹方法和传感器。
(2)如何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准确的循迹控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循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机器人的循迹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循迹的效果和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循迹的实验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机器人在特定轨道上自动循迹行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机器人是如何实现自动循迹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机器人循迹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如工业生产、物流运输、智能家居等。
(2)讲解机器人循迹的原理,即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轨迹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循迹。
(3)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机器人循迹方法和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循迹:利用光电传感器对不同颜色或亮度的物体进行检测,从而识别轨迹。
光电传感器通常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并反射回来被光敏三极管接收时,会产生电信号,根据电信号的强弱可以判断机器人是否偏离轨迹。
灰度传感器循迹:灰度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表面的灰度值,通过比较不同位置的灰度值差异来确定轨迹。
灰度传感器通常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电阻组成,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判断机器人的位置。
循迹机器人设计
目录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Ⅲ)中文摘要............................................................... .. (VI)1 设计任务描述 (1)1.1 设计题目 (1)1.2 设计要求 (1)1.2.1 设计目的 (1)1.3 基本要求 (1)2 设计思路 (2)3 软件流程图 (3)4 各部分模块设计和选取 (4)4.1 机械结构方案设计 (4)4.1.1 车模结构特点 (4)4.1.2车模转向舵机机械结构的设计 (5)4.1.3电路板 (6)4.2视频信号采集方案 (6)4.2.1采集分析 (6)4.2.2 采集时序 (7)4.2.3 中断分析 (8)5硬件电路系统设计与实现 (10)5.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10)5.2硬件电路的实现 (10)5.2.1 以S12为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 (10)5.2.2 主板 (11)5.2.3 电机驱动电路 (13)5.2.4 摄像头 (13)5.2.5 速度传感器 (13)6 循迹小车软件设计 (15)6.1 路径识别与自适应阈值计算 (15)6.2 抗干扰处理 (15)6.3 算法实现 (16)6.3.1 偏航距离的计算 (16)6.3.2 偏航角度的计算 (16)6.3.3 曲率的计算 (16)6.4 速度PID算法 (16)7 模型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18)8元器件清单 (19)小结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录A软件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任务描述1.1设计题目循迹机器人设计1.2设计要求1.2.1 设计目的1)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与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
2)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机器人的设计中。
寻迹机器人设计
寻迹机器人设计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其中,寻迹机器人作为一种能够自动沿着特定轨迹行进的智能设备,在工业生产、物流运输、科学探索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寻迹机器人的设计。
寻迹机器人的设计目标通常是能够准确、稳定地沿着给定的轨迹移动,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首先是传感器的选择。
传感器就像是机器人的“眼睛”,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轨迹信息。
常见的用于寻迹的传感器有光电传感器、灰度传感器、摄像头等。
光电传感器通过检测光线的反射来判断轨迹,其优点是响应速度快、精度较高,但对环境光的变化比较敏感。
灰度传感器则通过检测地面的灰度差异来识别轨迹,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但精度相对较低。
而摄像头可以获取更丰富的图像信息,但处理图像数据的计算量较大,对硬件要求较高。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其次是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控制电机的运动,从而实现寻迹功能。
常见的控制系统有单片机(如 Arduino、STM32 等)和微控制器(如 PLC)。
单片机具有成本低、开发灵活等优点,适合小型寻迹机器人的设计。
微控制器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工业级的寻迹机器人。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算法的优化,以提高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例如,可以采用 PID 控制算法来实现对电机速度和位置的精确控制。
电机的选择和驱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电机是机器人的“动力源”,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常见的电机有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
直流电机具有转速高、扭矩大的特点,但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步进电机则可以实现精确的角度控制,但转速相对较低。
在寻迹机器人中,通常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并通过电机驱动模块(如L298N 等)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
循迹机器人设计
循迹设计正文:1、引言循迹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并跟随特定路径的,其应用广泛,包括工业自动化、仓储物流、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循迹的设计要点和相关技术,以供参考和实践。
2、设计目标循迹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准确识别并跟随特定路径,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以下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要点:2.1 传感器选择:选择适用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路线、障碍物等信息。
2.2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传感器信息自动调整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2.3 电力系统设计:选择适当的电池供电系统,能够满足的长时间工作需求。
2.4 机械结构设计:设计稳定且适用于特定环境的机械结构,包括车轮、底盘等部件。
3、硬件设计3.1 传感器选择与布局: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合理布局在的正面、侧面等位置。
3.2 控制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电路板,设计和搭建相应的硬件控制系统。
3.3 电力系统设计:选择适当容量的电池作为能源供应,设计并搭建相应的电池管理系统。
3.4 机械结构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稳定且适用的机械结构,包括底盘、轮子等。
4、软件设计4.1 路径识别算法:设计合理的路径识别算法,根据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判断当前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4.2 控制算法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根据路径识别结果调整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4.3 通信模块设计:如果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设计相应的通信模块和协议。
4.4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可以监控和控制循迹的运行状态。
5、测试与优化5.1 功能测试:测试循迹是否能够准确识别路径、跟随路径并避开障碍物。
5.2 性能测试:测试的行进速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5.3 优化改进: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优化算法和系统设计。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电路图、机械结构设计图纸等。
附件1:电路图:pdf附件2:机械结构设计图纸:dwg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法律规定的对知识的排他性控制权。
开题报告-智能循迹机器人设计(软件部分)
开题报告-智能循迹机器人设计(软件部分)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
同遥控机器人不同,遥控机器人需要人为控制转向、启停和进退,比较先进的遥控机器人还能控制其速度,而智能机器人,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其对行驶方向、启停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行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所以关于机器人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机器人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提出简易智能机器人的构想,目的在于:通过独立设计并制作一台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机器人,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
1、加深课堂上的学习由于单片机教学例子有限,因此,开展智能循迹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工作,正适合自动化专业,能综合学生课堂上的知识来实践,使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单片机的发展,而制作智能机器人为自动化专业学科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单片机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对自动化专业学科的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已学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通过此次的单片机循迹机器人制作,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初步体会单片机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成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困难,以此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更能通过对实践中出现的不足与学习来补充教学上的盲点。
2、从理论转为实际运用智能机器人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器技术、电气、计算机和机械等多个学科的,近年来,智能机器人在野外、道路、现代物流及柔性制造系统中都有广泛运用,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2.5制作循迹机器人 课件
左边探头 探测到轨迹
右边探头 探测到轨迹
两边探头 探测到轨迹 两边探头 探测不到轨
迹
1.阅读课本P66—P68.
2.小组讨论:循迹机 器人的左右电机是如 何设置的?并填表。
填写表格
轨迹变量返回值
机器人状态
1
在轨迹线的右边缘
执行动作 左转
左右电机设置
高速电机左边速 度比右边小
高速电机左边速
制作循迹机器人
一.认识轨迹识别传感器 1.轨迹变量四个值的含义
二.编写程序 2.多重分支结构编写循迹程序
三.使用多重分支结构编写出机器人循迹的程序 。
四.循迹机器人的搭建与调试。
1.观察:循迹机器人循迹表演。 2.思考:循迹机器人是如何实现循迹的?
1.阅读课本P63. 2.小组明确任务:制作循迹机器人。 3.小组探讨:任务细分功能对应的器材?
细分功能 检测轨迹 分析信号并控制灯 控制开关灯
主要器材 轨迹识别传感器
微电脑 LED灯
认识轨迹识别传感器
1.阅读课本P64—P65. 2.观察:轨迹传感器的外观特征.
高速电机
轨迹变量==3
高速电机
高速电机
结束
1.各小组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
2.思考:小转弯寻找轨迹时,是左转 还是右转呢?
模拟仿真
搭建机器人
1.将程序下载到机器人微电脑中. 2.小组合作,根据设计思路,搭建循迹 机器人.
1.为了更加直观的显示轨迹变量,添加 LED显示器。
2.小组探究:添加LED显示器程序如何修 改?
小组探讨:轨迹识别传感器左右探
头探测状态与对应的返回值。
探头 返回值
0
左探头 无信号
基于MCS_51控制的循迹机器人设计
基于MCS 251控制的循迹机器人设计3王 丽 姚叶鹏 马国强 邓 哲 张俊方(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8)摘要 单片机作为电子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智能产品等领域.而循迹车是一种无人操纵的货物搬运设备,是自动化工厂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本设计继承了以上思想,运用MCS 251单片机和红外传感器结合,不仅实现了智能机器人在黑白相间的轨道上自动循迹功能,而且添加了远程遥控功能,不仅可以使用遥控控制智能机器人的停走,并且该功能可以切换正在循迹的智能机器人,使其听命于操纵者.实现自动循迹与遥控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关键词:MCS 251,嵌入式系统,红外传感器,轮系结构,循迹机器人.中图分类号:TP 39118收稿日期:200921020832008年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当今社会,人类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其结果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灵性.随着智能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与此同时这种无处不在的智能更加深入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机器人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而且往往是未知的、动态的、非结构化的.在这种环境下实时地完成各种任务,对机器人的行为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机器人技术是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涉及到当今许多前沿领域的技术.1 硬件结构设计111 硬件总体结构本系统的硬件总体结构包括车体、传感器模块、电源、主程序控制、电机、电机驱动模块,具体图1所示:112 硬件模块设计1)车体设计经过反复考虑论证,采用左右两轮分别驱动,后图1 总体结构万向轮转向的方案.即左右轮分别用两个转速和力矩基本完全相同的直流电机进行驱动,车体尾部装一个万向轮.这样,当两个直流电机转向相反同时转速相同时就可以实现电动车的原地旋转,由此可以轻松的实现小车坐标不变的90度和180度的转弯.两个驱动电机同轴.当小车前进时,左右两驱动轮与后万向轮形成了3点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小车在前进时比较平稳,可以避免出现后轮过低而使左右两驱动轮驱动力不够的情况.为了防止小车重心的偏移,后万向轮起支撑作用.2)控制器模块本设计采用MCS 251单片机控制,控制部分是整个小车运行的核心部件,起着控制小车所有运行状态的作用.之所以选择MCS 251作为小车的核心控制单元,是因为MCS 251是一款高性能的8位微控制第30卷 信息工程专辑2009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Oct.,2009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 和4K B 程序存储器,使得其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系统I ΠO 口具体分配如下:P110~P113口用于传感器输入的接收端;P210~P214口是遥控器信号输入口;P2.5口用于控制蜂鸣器发出简单的提示音;P310、P311口用于控制左轮电机的旋转方向,P3.5口用于控制左轮旋转速度;P313、P314用于控制右轮电机的旋转方向,P316口用于控制右轮旋转速度;P317口用于将遥控器信号取反后,输入P312的外部中断中.图2 主控制模块 3)电源模块采用12V 充电电池为直流电机供电,将12V 电压降压、稳压后为控制系统和其他部件供电.4)循迹传感器模块循迹是指小车在白色地板上循黑线行走,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红外线具有极强的反射能力,应用广泛,采用专用的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可以有效地防止周围可见光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自己制作光电对管循迹传感器,当在小车行驶在黑白相间的场地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红外探测器探测距离有限,一般最大不应超过15cm.对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红外探头,本实验直接采用自制集成式红外探头.这样不仅系统硬件电路简单,而且信号处理速度快.红外传感器电路图如图3:图3 红外传感器电路图5)电机模块采用直流减速电机.直流减速电机转动力矩大,信息工程专辑王 丽等:基于MCS 251控制的循迹机器人设计体积小,重量轻,装配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其内部由高速电动机提供原始动力,带动变速(减速)齿轮组,可以产生较大扭力.6)电机驱动模块对于直流电机用分立元件构成驱动电路.设计使用H 桥电机驱动,H 桥电机驱动如图4所示.图4 电机驱动原理图2 软件流程设计本系统的软件设计是基于K eil 编程环境,使用嵌入式C 语言实现.整个系统软件开发、制作、安装、调试都在此环境下实现.传感器信息处理部分软件设计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微调函数、直行函数、调整函数.系统软件流程如图5所示.图5 传感器信息处理子程序流程图遥控程序主要是实现在无轨迹或偏离轨迹条件下,系统可听命操作者,通过遥控器控制其运动方式的变化.通过遥控信号的变化、传输到主控制模块,由主控制模块给出改变电机的控制信号,使系统改变当前行驶状态.3 试验与测试对系统循迹功能的在黑白相间的S型跑道上测图6 主程序流程图试.通过红外传感器发射管对白线或者黑线的信号采集,产生高低电平,接收管接收到信号把高低电平传到主控制模块,经过控制模块判断产生信号给电机驱动模块,由电机驱动模块产生信号驱动电机的运行.测试要求:要有由黑白线组成的轨迹.不用人为操作,即可完成循迹功能.311 循迹功能试验系统通过采集到当前路况,红外传感器产生高低电平信号不同来实现小车的循迹功能.在工作电压610V 情况下,在黑白相间的跑道上,观看其寻道方向与行驶速度,是否可以不用人为操作自主完成循迹功能.结论:系统可以循迹,但是偶尔会偏离跑道;改进:系统偏离跑道是由于信号接收不准确,微调红外发射器的滑动变阻器,改变红外发射管的电压,使之接收信号增强,寻迹正确.312 遥控试验通过使用遥控器,远程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在工作电压6.0V 情况下,通过遥控器控制机器人的左、右、前、后各方向的行走;通过改变遥控器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测试遥控器能够控制机器人的最远距离(10~20米).4 结 论经过多次改进后,系统可在任意给定的黑白相间的轨迹自主、平稳地行驶,循迹效果良好,速度控制响应快,动态性能良好,稳态误差较小,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强;使用无线遥控器远程人工干预机器人的行驶方向控制良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信息工程专辑王 丽等:基于MCS251控制的循迹机器人设计能单元相协调,使遥控控制、自行寻迹功能并行.本系统可适应一定的复杂环境,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中断技术,节省了硬件的资源;同时,各处理功参考文献[1] 颜利彪,范蟠果.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J].电子技术,2004,31(4):8-10.[2] 陆翔宇,李建军.智能探路车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4,24(1):39-42.[3] 姜志玲.简易智能电动车的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4):129-133.[4] 孙 浩,程 磊,黄卫华,程 宇.基于HCS12的小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7(3):51-57.[5] (美)库克.机器人制作入门篇[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6] 徐玮,徐富军,沈建良.C51单片机高效入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The Design and R ealization of T racking R obot B ased on MCS251Wang Li Y ao Y epeng Ma G uoqiang Deng Zhe Zhang Jun fang(C ollege of In formation Engineering,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AbstractSingle2chip as the im portant branch of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the core of embedded systems,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control,smart instrumentation,home appliances,intelligent products and other fields.Tracking an unmanned vehicle is the carg o handling equipment,automation of the factory is one of im 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The design of the succession of the above thinking,the use of MCS251single2chip com puter and in frared sens ors with an intelligent robot not only in black2and2white track automatic tracking feature,and added a rem ote control function,not only can use the rem ote control of intelligent Stop2and2G o robot,and can switch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robot is tracking to take orders from the operator.Automatic tracking and rem ote control integration,the design of structure is sim ple and easy to im plement.K ey w ords:MCS251,embedded systems,in frared sens or,wheel structure,tracking robot.作者简介 王丽,女,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Ⅲ)中文摘要............................................................... .. (VI)1 设计任务描述 (1)1.1 设计题目 (1)1.2 设计要求 (1)1.2.1 设计目的 (1)1.3 基本要求 (1)2 设计思路 (2)3 软件流程图 (3)4 各部分模块设计和选取 (4)4.1 机械结构方案设计 (4)4.1.1 车模结构特点 (4)4.1.2车模转向舵机机械结构的设计 (5)4.1.3电路板 (6)4.2视频信号采集方案 (6)4.2.1采集分析 (6)4.2.2 采集时序 (7)4.2.3 中断分析 (8)5硬件电路系统设计与实现 (10)5.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10)5.2硬件电路的实现 (10)5.2.1 以S12为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 (10)5.2.2 主板 (11)5.2.3 电机驱动电路 (13)5.2.4 摄像头 (13)5.2.5 速度传感器 (13)6 循迹小车软件设计 (15)6.1 路径识别与自适应阈值计算 (15)6.2 抗干扰处理 (15)6.3 算法实现 (16)6.3.1 偏航距离的计算 (16)6.3.2 偏航角度的计算 (16)6.3.3 曲率的计算 (16)6.4 速度PID算法 (16)7 模型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18)8元器件清单 (19)小结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录A软件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任务描述1.1设计题目循迹机器人设计1.2设计要求1.2.1 设计目的1)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
2)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机器人的设计中。
3)通过学习,具体掌握循迹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循迹任务。
1.3基本要求1)要求设计一个能循迹(白底黑线或黑底白线,线宽25mm)的机器人;2)要求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
3)要有循迹的策略(软件流程图)。
2 设计思路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我们选择以16位微控制器MC9S12DG128B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用于智能车系统的控制,介绍了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并根据软件系统的特点简要的用流程图叙述了小车的软件设计。
最终使小车达到智能循迹的功能。
根据以上系统方案设计,循迹小车共包括七大模块:MC9S12DG128B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速度检测模块辅助调试模块。
各模块的作用如下:MC9S12DG128B主控模块,作为整个智能车的“大脑”,将采集光电传感器、光电编码器等传感器的信号,根据控制算法做出控制决策,驱动直流电机和伺服电机完成对智能车的控制。
传感器模块,是智能车的“眼睛”,可以通过一定的前瞻性,提前感知前方的通道信息,为智能车的“大脑”做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充足的反应时间。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合适而又稳定的电源。
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直流电机和伺服电机完成智能车的加减速控制和转向控制。
速度检测模块,检测反馈智能车后轮的转速,用于速度的闭环控制。
辅助调试模块,主要用于智能车系统的功能调试、赛车状态监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模块功能介绍,结合我们在课上对机器人各项知识的了解,我们便可以将小车的大概思路整理出来,具体内容我们在后面的部分都会有相应说明。
3 软件流程图图3-1 1软件程序流程图4 各部分模块设计和选取智能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S12单片机模块、驱动电机、舵机、转速反馈和CCD视频采集模块。
整体结构框图如图4.1所示。
图4.1 智能车系统功能模块图以MC9S12DG128为核心,设计寻线方案并尽可能的提高车速,是我这次课程设计课题的关键。
传统的寻线方案是使用“线型检测阵列”的红外传感器,这种方案实现简单,稳定性高,但只能获取有限的点信息,限制了更高级算法的应用,也限制了小车速度的进一步提高。
而摄像头获取的信息是面信息,不仅能获得当前小车的偏移量,而且能判断前方通道路面信息,为应用高级的控制算法提供了基础。
摄像头所能探测的路线信息远多于“线型检测阵列”探测到的,而且摄像头也有足够远的探测距离以方便对前方路况进行预判。
另外一方面16位单片机MC9S12的运算速度和自身A/D端口的采样速度,能够适应对黑白低线数摄像头的有效视频采样和对大量图像数据的处理。
4.1 机械结构方案设计4.1.1 车模结构特点本项目采用后轮驱动,前轮转向。
使用单个CCD摄像头进行导航,摄像头位于舵机正上方370mm处。
前方用2个传感器探测坡度,其位置位于小车前部100mm处,15度倾角向上偏起。
电路板置于小车腹部。
整个小车重心在中部偏后,有较好的稳定性。
底盘无改动。
经过改装后的车模参数如表4.2。
我们在实际调整时的改进办法:1)、加长舵机柄,从而增大车行进中的车轮转向速度。
这样虽然在舵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夹块了车轮的转角速度,但是给舵机转向增大了负荷。
在实际调试中,出现过舵机里面齿轮被损坏的情况。
2)、由于前轮轴和车轮之间的间隙较大,对车高速转向时的中心影响较大,会引起高速转向下车的转向不足。
而且这里是规则中严禁改动的部分,所以我们只能调整前轮内倾角来弥补车轮在高速转弯中遇到的转向不足的问题。
在实际调试中,我们发现适当增大内倾角可以增大转弯时车轮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车了地面的摩擦程度,使车转向更灵活,减小因摩擦不够而引起的转向不足的情况。
3)、底盘适当降低,在可以过坡道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底盘,从整体上降低车的中心,使车在转弯时可以更快速。
4.1.2车模转向舵机机械结构的设计转向系统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适的前桥调整参数可以保证在车辆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会跑偏,即保证车辆行驶的方向稳定性;而在车辆转向后,合适的前桥可以使得车辆自行回到直线行驶状态,即具有好的回正性。
基于这个原因,前桥参数调整及转向系统优化设计必然会成为智能车设计中机械结构部分的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过理论预测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然后做出实际结构以验证理论数据。
图2.2 改进后的舵机转向机构及安装图在最终设计的这套机构中,我们综合考虑了速度与扭矩间的关系,尽量减小舵机的负荷,并根据模型车底盘的具体结构,简化了安装方式,实现了预期目标,不过该机构仍存在自身重量太大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调试过程中逐渐改进。
4.1.3电路板共用到一块PCB电路板,即车身主板(包括MCU,调试电路,电源电路,红外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电路,测速传感器等) ,其外形尺寸见表4.3。
4.2视频信号采集方案4.2.1采集分析本系统所使用的CCD摄像头输出的是PAL制式的视频信号,其一幅图像包含575个图像行,每行最多有767个点(按荧光屏的长宽比为4:3计算),因此其图像解析度能达到575×767≈440000个象素。
而对于智能车系统而言,由于受MC9S12DG128单片机内存和运算速度的限制,这么大解析度的图像是无法处理的。
因此必须降低图像的分辨率。
我们最终确定采集图像的分辨率为48×40,即每行采集48个点,每幅图像采集40行。
4.2.2 采集时序具体说来,采集一场的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LM1881分离出的奇场同步信号在DG128的H口产生中断。
根据PAL 规范,此时意味着还有22行(约1408μs,视LM1881的信号延时而定)将开始第一个数据行。
为确保正确的采集到数据,使定时器定时23.5行(23.5×64μs=1504μs),定时结束后,开启行中断,准备采集数据。
第二步,定时器定时1504μs时间到,此时开启行通道,允许中断,并使控制ATD转换的行计数器归零,以标志一幅图像的开始。
第三步,大约32μs(0.5行)后,行中断到。
由于一场中有280多个行,但ATD 只采集其中的40行,为此设置了一个行计数器,每次行中断都将该计数器加一,当该计数器的值与预存数组里的某个数相等时,表示该行应该采集。
根据PAL的规范,在数据行中,行同步信号后6μs(上升沿,如果选下降沿有效,应该是10.3μs)才会有真正的图像数据出现,并持续52μs到该行结束。
为此在该行的行中断中使定时器定时6μs,定时时结束后才能开始采集。
第四步,定时器定时6μs时间到。
此时应立即开始ATD采集。
由于ATD是按序列采集的,一个序列可以连续采集1~8个点,并可设置是单序列还是扫描方式。
每个序列采集完成后将产生一次ATD中断。
为减少ATD中断次数,在ATD初始化中已设置转换序列长度为8。
此时以扫描方式开启ATD,采集48个点需要6次ATD 中断。
第五步,每隔约8μs,ATD中断发生一次。
该步中最重要的就是把ATD的数据转移到存储图像的数组中。
由于一行中ATD要采集6个序列,因此要记录已经采集的序列数,每次进入ATD中断,都使之加一,当序列数为6时,标志着一个行已经采集完了。
一行采集完后将采集行计数器(注意:不是第三步中提到的行计数器)加一,并应停止ATD,但是S12中并没有使ATD停止直接方法,唯一的办法是使ATD以单序列采集方式再采集一次。
但是这次完成后仍然会发生中断,中断处理程序可根据采集的序列数来判断是否是这种额外的情况,如果是,中断处理程序除了读一下ATD数据寄存器以清中断标志位之外,并不需要做任何事。
第六步,ATD中断不断的向图像数组中写入数据,直到行计数器计到40。
此时意味着一幅图像数据已经采集完成。
此时应关掉行中断,以免其产生额外动作。
第七步,偶场中断到。
其实就是奇场同步信号的下降沿,如果没有进行相应设置和接线,将没有这个中断。
PAL制式的信号中,奇场同步信号和偶场同步信号以20ms的间隔交替出现,因此可以将此两种信号作为小车调整的基准时间。
此后直到下一个奇场中断到来,开始另一场的采集。
可见,程序的运行完全是由各个中断的来推动的。
程序的流程图如图4.2。
4.2.3 中断分析视频采集共涉及到6个中断:奇场中断、偶场中断、行中断、定时器中断1、定时器中断2、ATD中断。
但是只有3个硬件中断源,即H口中断、定时器中断和ATD中断,对应只有3个中断服务程序。
为此需要在中断程序中区分中断的类型。
1)H口中断H口中断服务程序要区分是奇场中断、偶场中断还是行中断,这是通过寄存器的中断标志为来实现的。
2)定时器中断定时器中断要区分是定时了多少时间。
为此我们设置了一个“服务标志”,不同的定时时间设置不同的服务标志,以使定时器中断程序做不同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