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6课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6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

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

它包括:1观察,2提出问题,3预测,4制定计划,5实验操作。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包括:对比实验(1、2、3课),制作生态瓶(第6课)对比实验的处理:确定一个研究条件。

在实验中确保只有这个条件有变化而其他条件没有变化。

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注意收集实验证据,用事实来说话。

制作生态瓶的处理:重视建造生态瓶的准备工作。

讨论建造方案要详细,为操作做准备。

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注意持续的观察活动,收集实验证据。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包括:1、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的之间的关系,寻找影料属性、物体与阳光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4、能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要求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1. 单元目标。

-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小孔成像等。

- 认识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 探究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的效果。

- 学习目标。

- 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 能够做光和影的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如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关系)。

- 学习过程。

- 实验探究。

- 材料准备:手电筒、小木块、白纸(作为屏)。

- 实验步骤:- 将手电筒作为光源,小木块作为遮挡物,白纸作为屏,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

- 改变手电筒的位置(高低、左右),观察小木块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记录。

- 实验结论:光源的位置影响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时影子变长。

- 知识拓展。

-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日食(月球遮挡太阳的光形成的影子落在地球上)、皮影戏(利用光和影进行表演)。

- 学习目标。

- 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长短、方向)。

- 学会使用简易日晷测量时间。

- 学习过程。

- 观察活动。

- 在校园内选择一个物体(如旗杆),从早上到傍晚每隔一段时间(如1小时)观察并记录它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早上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影子的方向早上在西边,中午在北边(北半球),傍晚在东边。

- 制作日晷。

- 材料准备:硬纸板、竹签、指南针等。

- 制作步骤:- 在硬纸板上画好刻度(根据当地的经纬度确定)。

- 将竹签垂直插在硬纸板中心,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 把日晷放在阳光下,根据影子的位置读取时间。

- 学习目标。

-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 能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如小孔成像、排队看齐等。

- 学习过程。

- 实验演示。

- 材料准备:激光笔、弯曲和笔直的塑料吸管、烟雾箱(可以用透明塑料盒加蚊香制造烟雾环境)。

- 实验步骤:-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弯曲和笔直的塑料吸管,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 在烟雾箱中用激光笔照射,更清晰地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册导学案(完美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册导学案(完美版)

1 绿豆芽生长需要光吗
√ 放大镜、绿豆、发芽盒、纱布
2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 放大镜、绿豆、发芽盒、纱布
2 蚯蚓与环境
√ 纸盒、塑料薄膜、蚯蚓、玻璃片等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的图片
3 做一个生态瓶

容器、水、沙子、小石子、小鱼、水草、 漏网
3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容器、水、沙子、小石子、小鱼、水草、 漏网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 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 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 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 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 个小车。 二、学生分析: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 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 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 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 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 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 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 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 小车、橡皮筋、皮尺、绳子
√ 气球、小车
√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
√ 弹簧测力计、线绳、重物

小车、弹簧测力计、光滑平面、粗糙平 面
√ 小车、弹簧测力计、砝码
√ 小车、纸盒、载重物 √ 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26授时间学习内容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学习目标1.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学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蚀。

学习准备大盘子、土、报纸、小铲子、降雨器等。

集体备课二度备导学过程温故互查:、、和等都会侵蚀土地。

设问导读:运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合作探究: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还应对设计进行解释和说明。

汇报点评:交流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

导学过程我们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吗?水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的地形是否受到影响?从实验结果中找到证据。

观察:“径流”浑浊吗?这说明什么?把实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和预测一样吗?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想到?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然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把房子建造在哪里?巩固练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拓展延伸: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板书设计哪些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的力量人类自身的活动导学反思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27授时间学习内容第三单元检测题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2.画一画:手电筒的光是怎样到达黑板的呢?2.讨论:学生小组研究并猜测比划光的轨迹。

3.交流:请同学用手来比划、演示光的行进轨迹。

4.揭题:光是不是像这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由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能听见罐子里物体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是什么物体。

在学生对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思考:光到底是怎样的方式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用文字或者绘画的方式描述你的想法。

2.给你以下材料,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活动2(一)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索1.思考:光到底是怎样的方式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2.讨论: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能怎样的方法来证明?3.出示: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4张卡纸),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4.设计:拟定实验方案后,交流汇报方案。

学生活动3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发生了变化,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呢?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师活动31.问题一: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

(2)小结:当我们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中间的一张带孔卡纸后,手电筒的光穿过第一个小孔后,我们能看到横向移动的那张卡纸上出现了光斑,而纸屏上却没有光斑。

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板书: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问题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呢?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

(2)小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而声音隔着一些物体还是能听到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3单元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3单元导学案
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小结。
2、观察干燥的土壤。
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自主
探究
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一、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合作
交流
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
课题
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
形式
体验式
课型
实验
时间
班级
5年级
姓名
胡汉
流程
具体内容
学法指导
学习
目标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说一说:我知道哪些古代的计时工具?2.想一想,说一说:水钟真的可以拿来计时吗?怎样拿来计时的?教师活动11.回顾古代计时工具。

2.出示教科书中的古代水钟图。

提问:水真的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人的水钟又是怎么来计时的呢?3.板书课题:用水计量时间。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简单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出示水钟图片,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本课的核心问题——水真的可以计时吗?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2:观察水流速度1.观察滴水装置。

2.观察水流速度,思考水流速度是否均匀?3.交流研讨:我观察到的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教师活动21.展示研究装置。

(1)透明塑料底去底,倒过来盛水。

(2)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缓慢流出。

(3)在瓶子里装200毫升水,下面用量筒接住流出的水。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3.组织学生交流研讨: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学生活动3:探究200毫升水中漏出50毫升需要的时间。

1.想一想:水流速度是不是均匀的?2.说一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水流速度是否均匀?3.读一读:操作注意事项4.做一做: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并完成水流速度记录表5.交流汇报: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时间?我们的发现是?6.想一想:如果流出第二个50毫升,第三个50毫升呢?7.完成记录推测。

学生活动4:探究200毫升水中漏出100毫升、150毫升需要的时间。

教师活动31.提问:水流速度到底是不是均匀的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2.明确任务:测量从200毫升水流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操作注意事项:①我们用手先堵住瓶孔,往瓶子倒入200毫升水。

②准备好计时器,滴水的同时开始计时。

③当水流出50毫升时,暂停时间并记录。

④看水位时视线注意要平视。

⑤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要再重新将水加满至200毫升,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3.察各组数据,探讨发现:如果孔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学设计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厚后看到的现象,引出疑问:“光能以直线的方式一直传播下去吗?” _________________ 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厚后看到的现象,引出疑问:“光能以直线的方式一直传播下去吗?”2.揭题: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利用可见的光束、影子等,将学生的关注点快速聚焦在本课要研究的话题上——光能以直线的方式一直传播下去吗?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如果把中间的卡纸换成其它物品,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透明塑料片()玻璃片()半透明塑料片()不透明塑料片()卡纸()杯子()2.探究:分别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品遮住手电筒,观察手电筒光斑的亮度,以及能否看清前方杯子的细节等。

①用透明的塑料片、玻璃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

②分别用若干张半透明的塑料片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

③用不透明的塑料片、卡纸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

教师活动2[材料准备:手电筒、透明塑料片、玻璃片、半透明塑料片、不透明塑料片、卡纸、杯子](一)光照射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品的探索1.问题:如果把中间的卡纸换成其它物品,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2.出示:小组实验材料(手电筒、透明塑料片、玻璃片、半透明塑料片、不透明塑料片、卡纸、杯子等)。

3.猜测:光能通过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品吗?4.提示:课件出示实验活动过程和要求(1)实验活动过程:分别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品遮住手电筒,观察手电筒光斑的亮度,以及能否看清前方杯子的细节等。

①用透明的塑料片、玻璃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

②分别用若干张半透明的塑料片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

③用不透明的塑料片、卡纸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

(2)实验活动要求: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特点,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3.梳理学生交流信息并记录。

活动意图说明:炽热翻涌的岩浆引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无限猜测与遐想,由此提出本课研究的主要问题,不仅将本课的研究主题与前面的学习内容建立起联系,体现单元内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强烈好奇心。

环节二:探索活动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阅读资料(文字+视频资料),了解并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师活动21. 谈话: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

播放“地球内部结构”视频资料。

2. 出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问: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哪几部分?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项,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提供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文字、视频、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形成清晰、直观的认知,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奠定知识基础。

环节三:探索活动二——了解地壳的组成(指向目标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①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

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

②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热对流活跃,推动了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岩石圈和软流圈是地质构造发生、发展的区域。

③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现在人们对这部分的物质构成以及形态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学生活动31. 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和补充材料,完成活动手册中第二项:填写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及典型岩石。

种类典型岩石2.说一说: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 它们分别是什么?教师活动31.出示阅读材料和自学要求。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5 认识棱镜》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5 认识棱镜》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思考,加深了对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通过实验现象说明问题的证据意识。
环节四:拓展(指向目标2、3)
学生活动4
我知道的生活中使光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现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4
D.红、黄、蓝
3.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可以得到( )。
A.黑光 B.白光 C.紫光 D.黄光
二、填一填
让光发生______现象,可以把______光分散出不同的色光。
教师活动5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全批全改。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梳理知识要点,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1-5认识棱镜》导学案
【学情分析】
基础:
通过上节课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研究,学生已经知道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推测出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也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学生不清晰:
光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他们可以借助三棱镜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但仍然会对光的色彩之谜有很多困惑。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评价任务】
1.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可以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检验学习目标1、2)
2.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检验学习目标2、3)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三棱镜、白纸、圆形硬纸板(直径5㎝)、水彩笔、火柴、细棉线、教学课件等。
学习
内容

2020年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册导学案

2020年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册导学案
1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
周次
实验内容
演分 示组
实验 器材
1 种子发芽实验
√ 放大镜、绿豆、发芽盒、纱布
1 种植绿豆芽
√ 放大镜、绿豆、发芽盒、纱布
1 绿豆芽生长需要光吗
五年级共有学生 10 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 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 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 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 代的作用。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特作 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 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 小车、橡皮筋、皮尺、绳子
√ 气球、小车
√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
√ 弹簧测力计、线绳、重物

小车、弹簧测力计、光滑平面、粗糙平 面
√ 小车、弹簧测力计、砝码
√ 小车、纸盒、载重物 √ 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 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 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 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 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 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 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 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课时
5
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课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四人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四、巩固练习,动手完成实验二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4)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5)小结。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师补充汇总,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二)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科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科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科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习科学。

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总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在《热能考察之旅》中,教材提供了“搜集有关温度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热、制作冰激凌、研究冷热水之间的热传递”等活动。

教材设计这些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在重点培养“模型与解释”一级目标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方法等其他目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6 光的反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6 光的反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3.小结:光遇见镜子时会发生_______现象,传播方向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入射光在镜面发生反射;入射光____直线传播,反射光____直线传播(填“是”或“不是”);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4.我们照镜子时,能够用镜子看见自己,这是什么原因?
答:我们的身体和镜子等很多物体都能反射光。照在我们身体上一部分光线会被_______到镜子里,再通过镜子反射到我们______里,我们就看见了镜子中的自己了。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一、聚焦
3.想一想: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4.小结:我们发现了光碰到了________改变了传播的_______,被_______了回去,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_______。
二、探索
6.动动手:光是从哪里射进来,又从哪里反射出去,你能画出光的平面路线图吗?试一试
7.挑战(小组实验):仔细阅读以下方法和注意点,完成挑战并回答讨论题。
③实验中要保持激光笔和屏的位置稳定。
讨论题:
(1)入射光是直线传播吗?反射光是直线传播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多组光的反射线路图,你有什么发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镜面的虚线。你有什么发现?
2.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4
1.带领学生阅读小资料。
2.总结: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呢?总结一下吧。
活动意图说明: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让学生将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摆的快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摆的快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摆的快慢》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讨论: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活动11.出示自制摆1分钟摆动次数的数据汇总表。

2.提问:上节课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摆的等时性”的结论。

这节课我们再来观察这些数据,同学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3.谈话:同学们都好聪明啊,都发现了不同小组摆的快慢是有不同的,那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摆的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板书标题)活动意图说明:在上节课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发现不同的摆摆动速度是不同的,就这个问题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在这一活动中,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进行头脑风暴,引出本课研究内容。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4)学生活动2: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1.讨论: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

2.小组汇报讨论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教师活动21.提问:要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该如何进行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要改变哪些条件?哪些条件又不需要改变?2.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小结实验方法及要求。

4.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实验方案问题:假设:实验器材:需要改变的条件:不需要改变的条件:学生活动3: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1.讨论: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

2.小组汇报讨论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4.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教师活动31.提问: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的实验又该如何进行?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小结实验方法及要求。

3.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的理解和展开是极为重要的。

在实验方案中组织学生讨论需要改变的条件和不需要改变的条件使同学明白如何控制变量展开研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过程
2、影子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三、自学检测
(四人组内)
1、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2、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
呢?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有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四、巩固练习
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
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
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卜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
上相应的地方
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结论: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
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