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改经验交流(1)

合集下载

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2篇

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2篇

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精选2篇(一)标题:课改经验交流:探索课堂创新的优秀实践导语:课改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教师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各种创新教育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几个优秀的课堂创新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探索合作学习模式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模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混合式学习手段,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这种课堂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某高中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课堂变成了一个互动和趣味性十足的学习环境。

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有趣的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设计了互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做练习、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探索和巩固知识。

这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某中学数学老师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开展调研、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等活动,主动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学习结果也更加实际和有意义。

四、推动个性化教学某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这种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五、培养实践能力某高校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创新等实践能力。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通用3篇)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通用3篇)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通用3篇)初三化学经验交流篇1今年我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

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初中化学教改教研专题(3篇)

初中化学教改教研专题(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科学素养较低。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再现,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行改革。

三、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1.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1)明确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程目标。

(2)优化课程内容:精选教材,结合实际生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过程改革(1)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2篇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2篇

初三化学经历交流2篇初三化学经历交流2篇初三化学经历交流1 学年我们学校九年级化学学科在中考中获得了较好成绩,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学生的努力以及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为了进一步进步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历。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环境、生命安康等的交融与浸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消费、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怎样做到安康饮水,膳食的合理搭配等等。

这份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形式,表达了教材的开放性,留有一定的空间让老师们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老师施行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办学条件施行个性化教学,对教材构造的再构建,表达教学效劳于学生开展的新观念。

对新教材理解和处理还应多参加教研活动,特别是区教研室举办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中心活动组老师他们会讲解各单元如何处理比拟好,这样可以使我们受到一些启发,进步我们的业务程度。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加强了对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题,细心研究考试说明,总结出今年的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同时测试的题型应表达中考题型。

三、扎扎实实打好根底。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根本技能的教学,力求各单元过关,扎扎实实打好根底,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根底不同,老师还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第一轮复习要以根底为主,侧重双基,抓双基是进步才能的保证。

四、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才能。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在生活中,用到发言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提高发言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

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大家上午好!今天有机会代表衡水中学化学组和大家进行高中化学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主要是把我们在日常备考中的做法和体会毫无保留的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咱们共同提高。

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方面:谈我们对20xx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及对20xx年备考的思考第二方面:介绍我校化学教学安排,并主要介绍一下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以及高一二的教学的具体做法第三方面:介绍一下保证教学方法落实到位的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3我首先谈第一方面:把握脉搏,明确方向为了更好地研究考纲,高三开学初,我们组专门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给我们进行考试说明解读,每个人都将近几年的高考题做完,并分析明确每个题的考点与考查方式。

以及在教材中的位置这样我们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高考脉搏;选题时,便有章可循,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具有综合性,力求由浅入深,触类旁通。

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命题注重基础、关注社会、紧扣大纲。

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意。

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加。

更加贴近课改精神,明显注重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体现。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立足基础,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灵活新颖,注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

3.稳中有变,青睐数据处理、贴近生活。

以今年的全国卷考题为例我们研究了每个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对应的章节,考查的角度。

发现(1)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动摇。

这一特点在新课标卷也有体现可见,高考试题仍然注重基础,考查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自2004年山东、海南等省掀开新课程改革的帷幕,至今6个年头。

今年,四川省将最后一批迈入新课程改革的行列。

面对着这场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作为其实施过程中的一员,学习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翻看了各地老师的论文和经验交流,我既感到兴奋,又倍感压力。

本文主要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指出,即使是最好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的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出来,在它呈现到学生面前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

如果学习的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材是不会引起兴趣,也不能引起兴趣,只是用糖衣把材料包裹起来,让学生“正在高兴的品尝某些完全不同的东西时候,吞下和消化一口不可口的食物”。

1、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钠与水反应的性质时,首先将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得出,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金属钠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适时适度设置悬念,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化学课改经验交流 (1)

化学课改经验交流 (1)

化学课改经验交流作者:王志胜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能与大家共同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目前,初一、初二年级已正式进入课改,虽然我们还没有参与课改,但教师都在积极地向课改靠拢,自觉进行某些项目或局部方面的改革实践,做到了老教材新教法。

下面我结合新教材及去年10月份参加山东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谈一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化学教师课讲得头头是道,例题也分析得十分透彻,但教学效果却不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产生智能意义,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要使化学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应提供给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一、营造一个“激情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作为化学教师固然要具备对科学的兴趣、热爱,要掌握较多的知识,但更应懂得教学艺术。

教师不是“教书匠”,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有思想的头脑。

因此,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激情的课堂首先表现为上课要有亲切的教态。

亲切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探讨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力感。

而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主体,成为学生的朋友。

如一开始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主动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强化师生间的亲和力,以期学生主动道出自己的心声,愿意把学习上的“疑难杂症”、对某些问题的大胆猜想毫无保留地告诉老师。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 教学内容繁杂、脱离实际:新课改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但由于教材编写的不完善,教学内容繁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无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教学不足:新课改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实验经验的不足,导致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验教学的指导不够具体和详细,缺乏针对性。

3. 学生参与度低: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低,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往往采用单向讲解的方式,学生缺乏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机会。

4. 学习兴趣不高:化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抽离学生日常生活,加之考试成绩的压力,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5. 缺乏综合性评价: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化学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主要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精简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可以精简教学内容,注重核心概念的讲解和重点实例的引导,增加学生理解和应用的机会。

教材编写者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和资源,开展适合初中生的实验活动。

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加强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4. 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法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二篇:初三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三篇:高2021届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正文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经过两年的教学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

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乏味。

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呢?首先要有好的教学设计。

比如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视频引入语言通俗易懂而且简洁并且可以适时的幽默一下。

其次要求教师的素质优秀。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

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

最后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作业少但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反之作业多又难度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学习基础有差异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就不同。

如果为了留更多的时间复习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从而使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对化学失去兴趣。

所以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抓好复习工作有效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

第一、抓好化学复习的三条线:一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用语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

第二、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进行专项训练。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及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在掌握了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争取达到人人过关。

化学课改交流发言稿

化学课改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化学课改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化学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化学课改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化学课改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化学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化学课改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1. 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化学课改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2. 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3. 课程内容的改革:化学课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繁、难、偏、旧的知识点,增加了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4. 教学方法的改革:化学课改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课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化学课改有助于提高化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化学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化学课改的实施策略1. 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是化学课改的实施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优化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增加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点。

3.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化学课改交流发言稿

九年级化学课改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九年级化学学科的负责人,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关于化学课改的一些想法和经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学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我将结合我们学校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九年级化学课改的一些思考。

一、课改背景与意义1. 课改背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始于2001年,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改革也顺应了这一趋势。

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

2. 课改意义(1)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使化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九年级化学课改的具体措施1. 优化课程内容(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拓展学科视野。

引入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2. 改革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优化评价方式(1)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020 3篇(最新)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020 3篇(最新)

现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到进行着。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员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对观众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内容并不关心。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由演员变为导演,让学生去做演员。

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人类已迈入21世纪,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教材和大纲,这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2、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

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

3、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注重能力培养。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

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4、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

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

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交流(2篇)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交流(2篇)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交流一.教学指导思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将继续体现教学的基础性,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界,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推行“高效课堂”策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二.教学目标1.认真学习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参。

做好学情分析、编写好学案,明确每一学段的知识,各单元中每一课题的知识在课堂中的具体要求,并联系中考会考要求及常见题型,把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适度的拓展,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更好地迎接中考。

2.统观教材、确定好重点和难点.(1)抓好常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教学与复习(化学基础概念原理、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熟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抓好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做好知识复习与突破.(3)抓好考试内容的组织编排,加强综合训练。

三.学生分析1.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都有一种共同的欲望——学好化学,且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较明确,可以顺利地学习和复习.2.学习情况。

由于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化学课,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兴趣较浓厚,能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基矗但也有很多差异,如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个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稳定,有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不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都有待于培养和指导。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化学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化学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在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经验。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线化学教师,我深感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积极参与其中。

以下是我校在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想推进课程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程改革意识。

我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改革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树立起课程改革意识。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1. 优化课程结构。

我校在化学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课程的整体性。

将基础化学、实验化学、应用化学等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化学课程体系。

2. 提高课程内容深度。

在课程内容上,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度。

3.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我校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化学课程资源,如网络课程、实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我校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面,我校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强化教师培训。

针对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

我校注重教师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平台。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1.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

最新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最新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二篇:初三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三篇:高2020届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正文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经过两年的教学,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

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乏味。

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呢?首先,要有好的教学设计。

比如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视频引入,语言通俗易懂而且简洁,并且可以适时的幽默一下。

其次,要求教师的素质优秀。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

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

最后,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作业少但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反之,作业多又难度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学习基础有差异,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就不同。

如果为了留更多的时间复习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从而使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对化学失去兴趣。

所以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抓好复习工作有效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

第一、抓好化学复习的三条线:一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用语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

第二、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初中化学新课改篇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我校的九年级化学课也使用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初中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内容,同时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活动与探究”。

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

下面谈一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绪课言课,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

” 绪课言课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接触的第一节课,许多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若能及时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将来学习化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增加一些趣味实验,如用“玻璃棒沾少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晶体混合调成的湖状点燃酒精灯(魔棒点灯);用手帕在2份酒精(95﹪)和1份水混合均匀物中浸湿取出,点燃,待燃烧后,手帕依然完好无损(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

让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时就感到化学知识的神奇,趣味无穷,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

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质疑。

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

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探究性学习问题的设计是:面粉可以燃烧吗?面粉燃烧会引发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等。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5篇)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5篇)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沟通料子范文(精选5篇)第一篇: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沟通料子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由王建国、滕建亮老师构成,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备课组中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王建国老师,他在整个组中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我深知在我身上有客观性不足:我是第一次带高三,对于如何开展高效的高考复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们备课组始终努力做到每个教学设想和教学疑难,都能在讨论中解决;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含有关教学进度的微调、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高考命题的最新动态等。

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大家都能各抒己见,时间一般为2节课。

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下面将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信息意识,提高复教学的针对性1、注意研究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无疑对中学教育起到确定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试卷是一条首要的信息渠道。

高考试题只有自身亲自做一做,才可能获得确定的感性认得,透过试题领悟其潜在的导向,以至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思想的更改,自发矫正思路。

所以我们备课组的四位老师在开学初就上网搜集资料将课改试验区各省市的理综化学试题亲自做过后,我们重点研究以下问题:考了什么?怎么考的?怎么答的?怎么给分的?答题的规范性是怎么要求的?通过研究发现高考化学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重点研究一下浙江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这样从高三开始我们就理清复的思路,订立相应的复计划。

2、关注新课标,新教材的导向《考试说明》是备考的重点,是我们复教学的指挥棒。

跟过去相比,新课标,新教材有了一些明显更改:我们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注意调整高三化学教学的思路,合理布置各部分知识的复时间,加强方法论引导,强化和优化学生的参加意识,研究意识,强化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考试说明一出台,我们不但读,而且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引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本领的层次要求等。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四篇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四篇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四篇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1高三化学备课组由两位老师组成,担任着全校高三共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任务。

半年来,在学校、教务处、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做好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功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现就一个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简单总结:一、有计划的教学工作计划,经常开展备课组活动严格落实学期初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

我们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由于办公地点比较集中,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活动,比如制定一学期教学计划,讨论一个单元、小节的课时安排和教学重点难点,讨论一些学生较难懂的知识点应该怎样讲才能让我们这些普通学生接受,每次讲完一个单元后怎么出试卷、谁出试卷,每次测试后大家一起分析学生的考试情况及要加强的部分、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我这个年青老师。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积累经验,不断进取根据我们化学学科的特点,课时比较少,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难度较大,而化学基本知识要理解和记忆的较多,再结合学生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高等因素,每一节内容我们老师要交流讨论如何把该内容讲得透彻、让学生易懂。

及时鼓励学生,及时反馈、及时强化、认真做好期中考和单元测试的制卷、阅卷和讲评工作。

认真批改每章节的作业。

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积极摸索优秀生的辅导方法,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促使班级稳定。

三、相互听课,促进教学研讨氛围。

组内经常轮流听课、评课,做到目标明确,研讨有效。

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一名教师充分展示个人教学的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个人在备课后各项教学能力都能在课堂教学中集中体现,通过听课,研课,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十分活跃,不但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同时,相互学习,促进好的教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更快的提高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形成。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研究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宋晓磊摘要:高中化学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充满趣味性且极具吸引力,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相对复杂深奥,对高中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性。

因此,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化学知识,以增强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点的掌握。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课通常以教师演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操作为主,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差,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效果不强。

故此,本文针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改进和实验及效果评价进行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化学实验的不断发展,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实践;效果评价;研究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实验可以看作是它的灵魂之所在,因此合理设计化学教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可以说,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利用化学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知识,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化学思维,建立起独立的化学学习意识与能力。

故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增强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挖掘实验教学的内在价值,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及时改正化学实验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步骤。

然而,当前化学实验过于简单、化学实验流程设计不科学等相关问题,所以要保证化学实验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的有效策略(一)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化学这门科目来说,知识融杂,存在多个细小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始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由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将难以实现教学效果。

所以,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渴望与热情。

与此同时,考虑到高中生对化学知识学习能力有限,如果单纯由学生个人准备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等相关流程,不仅浪费时间,同时稍不注意便会遗漏相关知识,因此难度较大。

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探究。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保证实验探究效果,同时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以便增强化学课堂效率。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这次新课改经验交流会,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新课改的成果,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我感到特别荣幸。

在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结合自己班的实际,进行了大胆的课堂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大家都知道,课堂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课改以来,小组建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缺点这三方面的情况说说我的做法和几点体会。

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一、小组建设我们班有24名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我按照学生们的性别差异,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和学习成绩,将全班学生合理搭配,组成6个学习小组,我采取民主选举制度,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一名纪律管理员,一名卫生管理员,和一名记分员。

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公平的基础上各负其责,每件事都能找到负责的同学,让孩子们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管理自己的小组,尤其是小组长的选择,我觉得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一定要选择那种学习认真,自觉性比较高的同学,让他们在组内正真起到带头作用,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能带领这个小组积极向上。

我们班现在每天早晨检查课文背诵,检查作业质量都是由小组长来完成,课间由小组长提醒组员下一节上什么课,如果是语文课,组长就带领组员考生词或预习要学的课文。

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小组建设还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的团队整体优秀了,自己才是优秀的,以此来强化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组,我的语文课,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都是由各组记分员给加分,我也设计好了记录表和评分标准,每两周对分数高的小组奖励一次,每个月对优秀组长和优秀组员奖励一次,通过这些措施,现在各小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改经验交流作者:王志胜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能与大家共同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目前,初一、初二年级已正式进入课改,虽然我们还没有参与课改,但教师都在积极地向课改靠拢,自觉进行某些项目或局部方面的改革实践,做到了老教材新教法。

下面我结合新教材及去年10月份参加山东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谈一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化学教师课讲得头头是道,例题也分析得十分透彻,但教学效果却不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产生智能意义,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要使化学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应提供给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一、营造一个“激情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作为化学教师固然要具备对科学的兴趣、热爱,要掌握较多的知识,但更应懂得教学艺术。

教师不是“教书匠”,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有思想的头脑。

因此,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激情的课堂首先表现为上课要有亲切的教态。

亲切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探讨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力感。

而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主体,成为学生的朋友。

如一开始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主动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强化师生间的亲和力,以期学生主动道出自己的心声,愿意把学习上的“疑难杂症”、对某些问题的大胆猜想毫无保留地告诉老师。

如果发现有时学生提出的见解不合理,这时及时加以鼓励、宽容,善待他们的错误,还他们自主选择权利。

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轻松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激情的课堂还表现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性质显得单调、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而且课后又不易掌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动画引入法:一个叫“阿王”的人带着一条叫“阿黄”的狗,走进一个名叫“死亡谷”的山谷。

不多久狗就死了,阿王很害怕,但他平安地出来了。

他说:“原来我是福大命大。

”他真的是运气好吗?使学生从常见的生活情境中了解生活中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然后引出要学习的二氧化碳,并启发学生据此情境说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同时引导思考:能否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接着继续播放动画:阿王很庆幸自己能活着,进了一家客栈后,说买了几瓶白酒来庆祝。

他喝多了一点,抽烟时不慎点燃酒精,烧了蚊帐。

他吓得叫救命,幸亏老板及时赶到,拿干冰灭火器很快灭了火。

惊魂初定,阿王问老板:究竟喷出的是什么,使火这么快就熄灭了!由此能知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否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组织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

再播放动画:阿王又问老板干冰灭器才那么大,怎么会有那么多气体?提问:干冰是什么?干冰有哪些性质,又有哪些用途?继续播放动画:阿王不敢再喝酒,就向老板要了一瓶可乐。

当他一开可乐瓶,瓶内突然冒出了很多气泡。

咦,怎么会这样?可乐瓶上写着“碳酸饮料”,问题“碳酸是什么呢?瓶子里本来没那么多气体,原来这些气体在哪里呢?跑出的是什么气体呢?”此时,再打开带来的可乐瓶盖,在瓶口塞上带导管的塞子,把导管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轻晃可乐瓶,使瓶内的气体快速出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这时再问:碳酸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如何用实验验证?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零散的化学知识。

二、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根本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有的教师特别反感自己在讲课中有学生提出问题,惟恐自己的思绪被打断、打乱,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过程。

其实,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这些问题是很幼稚或者是钻牛角尖的,我们也不能泼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

我们要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提供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文化。

教学相长,有时候我们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的看法或许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帮助作用。

例如:有一次,我在做“蜡烛的燃烧”实验时,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有步骤、有目的地观察,我让学生按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对不能解释的现象试着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蜡烛燃烧后,到底生成了什么?”“吹熄烛火,烛芯上为什么会有一缕白烟上升,这白烟是什么?”坦率地说,我课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我灵机一动,借此机会不是可以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检验方法吗?于是启发学生回忆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现象,管壁上有水滴,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我们看不到,说明是气体,气体受热时,怎样运动呢?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在火焰上罩一干燥冷却的烧杯,看杯壁是否有水雾来检验是否生成了水,再换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检验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

对于第二个问题,建议同学们立即用火柴去点燃这缕“白烟”,白烟会迅速燃烧,此时还无法确定到底是蜡蒸气,还是一氧化碳,但是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如果是蜡蒸气很容易凝固,于是鼓励同学们继续思考,怎样让其凝固,这样大家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在白烟上罩一干燥冷却的试管,并在试管外壁用冷的湿毛巾捂住可检验出白烟是什么。

这本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实验,但同学们却能从中学到这么多知识,是学生的提问启发了我,也启发了同学。

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这比我们教师纯粹的满堂灌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相互封闭会导致落后。

我们的课堂在确保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也可适当的开放。

这个开放不是指“放羊式”的教学方式,而是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自主地探究化学知识,形成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四年制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催化剂”为例,介绍我的探究式化学教学做法:在这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并要求对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催化剂的概念。

这种方法虽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能力,但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去,只能造成他们机械地记住了概念的定义,而没有真正理解其涵义,学生的理解不准确、不清晰,或者只是停留在一些字面的理解上。

为此,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良好的问题情境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

因此,上课伊始,首先演示“少量氯酸钾加热缓慢放出氧气”的实验和“加入加热二氧化锰后迅速放出氧气”的实验,接着让学生自己从实验条件、加热时间的长短、实验现象、反应物的状态、放出气体的速率等方面,对两个实验进行比较。

由于两个实验的实验条件、实验现象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学生“惊诧不已”,学生也进入了“口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未得”的愤悱境地,从而激发了学生急于探究原因的心理需求,即形成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导猜想讨论,暴露思维过程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前提下,教师及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为什么在加入二氧化锰前氯酸钾缓慢放出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很快地放出氧气呢?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性有哪几种?课堂顿时“乱”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想互补充。

讨论后,由各小组说出本组的猜想,并投放在屏幕上,然后由各小组再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以下几种假设:①只加热二氧化锰就能较快地放出氧气;②加热时,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反应放出氧气;③加热时,氯酸钾使二氧化锰较快地放出氧气;④加热时,二氧化锰使氯酸钾较快地放出氧气。

3、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提出假设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阅课本等方式设计实验方案,因为实验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目的明确,所以他们根据给定的器材能很快设计出方案。

教师将各组的设计方案汇总并投影在屏幕上:方案一:只加热二氧化锰,看是否能较快地放出氧气。

在验证其他假设时,由于学生缺乏定量分析的基础,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此时教师及时提示:如果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反应放出氧气或者氯酸钾使二氧化锰放出氧气,那么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质量将怎样变化?学生又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并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加热,反应后将混合物分离并称重。

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引导学生写出实验操作提纲,经师生讨论后加以总结完善,投影在屏幕上,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学生之相互合作,相互提示,共同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实验期间,教师可巡回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纠正。

4、进行科学归纳,获得结论实验结束,各小组代表简介本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实验结论投影在屏幕上:(1)较高温度下加热二氧化锰不放出氧气,说明假设①是不正确的;(2)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加热反应后,将混合物分离,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氯酸钾质量减少,说明氧气是氯酸钾放出的,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不放出氧气,所以假设②、③也是不正确的。

根据屏幕上的实验结论,各小组经过激烈辩论,最后得出:在较低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氯酸钾中,加入了加热时不易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后,却能迅速放出氧气;在这个反应里,氯酸钾的质量有所减少,而二氧化锰的质量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放出的氧气来自氯酸钾,也就是说,二氧化锰具有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的本领。

由此,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的结论也就较易为学生所接受,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催化剂”的概念。

我觉得本节这样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群体思维停滞处给予语言点拨,让学生实践反思,并不直接牵引。

使学生在探究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錘炼了思维,弘扬了个性,体现了引导学生“全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实际上,用探究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重要的不是得到一种合理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己来提出方法,自己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他们自己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