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同仁堂历史与文化简介周总共34页

合集下载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
同仁堂祖训
炮制虽繁 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
•2020年2月28日
•16
企业文化
企业自律准则
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 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2020年2月28日
•17
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占地面积322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16平方米,生产厂房面 积24854平方米(其中,洁净区面积4769平方米),仓储面积8562平方 米,质量检测用房面积1500平方米,
•2020年2月28日
•34
2000年按国家行业管理的要求,公司投巨资进行GMP改造,引进了 一流的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剂型的生产线。 2002年11月全公司九个剂型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2007年再次 透过复认证。2012年通过延期认证。
公司现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 露剂、煎膏剂9个剂型和124个产品批文。
清光绪元年至宣统四年(1875~1911年),同仁堂未领到 承办宫廷药料的官银,清皇室还赊账十八万两白银之多。
•2020年2月28日
•10
南京同仁堂企业历史
1926年,同仁堂乐氏十三代嫡传乐笃周(1894~1979) 受命筹备 “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分号”。乐笃周 作为乐氏“四大房”的25位股东代表负责管理。(按 序排第三)
清康熙八年(1669年),乐氏创办“同仁堂药室”,遂 立匾存世。
清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应市而开,以配制的 中成药疗效显著而名声大震,并承办宫廷药料(可预领 官银,享有御赐特权)。
•2020年2月28日
•9
南京同仁堂企业历史
清康熙十八年(1753年)铺房大火烧尽,主事人乐以正 病亡。

同仁堂的“中医药”文化

同仁堂的“中医药”文化

同仁堂集团把文化作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切入点,通过文 化推广带动市场经营,使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境外38家药 店的经营状况稳中有升。
此外,同仁堂集团与国家与汉办的战略合作意向书已正式签约, 借助孔子学院和同仁堂的海外平台,既销售产品又弘扬中医药文化, 以实现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目标。
同仁堂药品大都属于名牌优质产品。 随着中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片药 知识的不断普及和丰富,医药体制的改革, 看病买药的观念逐渐改变,“大病上医院, 小病上药店”,老百姓自主选购药品者H 益增加,好药不贵自然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从而拉动名特优新产品销售的扩大。 现在价格是潜在需求总量庞大的中低 档补肾市场迟迟难以启动的要害。六味地 黄丸以“可靠的功效+平实的价格”切入 这个低竞争烈度的市场,迅速迎合了这部 分消费人群的需求,并以价格因素为主成 功打造了竞争层面上的市场区隔,从而避 开了与高端同类产品的短兵相接。
分析其营销策略
同仁堂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 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 外。以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传 统中药为代表的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 因此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 同时上乘 又稳定的工艺造就了消费者对同仁堂药 品内在品质的牢固信任。正是通过上百 年来产品的多样化和工艺的稳定性,打 造出了同仁堂在中药行业的强势品牌, 这是同仁堂作为一家医药类企业最核心 的竞争力。

同仁堂善于宣传自己六味地黄 丸巧妙利用了同类产品们付出海量 广告资源在消费者心目中搭建的认 知平台,聪明地回避了诸如概念、 理论、机理等等需要耗费大量广告 费用的老生常谈。广告侧重方向更 明智地倾斜于传统形象及产品品牌 的树立与美化。总体投放量适可而 止、恰到好处。 电视剧《大宅门》播出后,许 多消费者对同仁堂更具有一种特殊 的感情。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同仁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中药企业,成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承载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中药行业的代表性品牌之一。

同仁堂的创始人是吴茂荣,他是一位出生在药店世家的医药世家的后代。

吴茂荣年轻时勤奋好学,对中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

他认识到中药的疗效和价值,并决心将中药的智慧传承下去,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吴茂荣在1669年创办了同仁堂,最初只是一家小型的中药店。

他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药材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赞誉,同仁堂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受人恭敬的中药企业。

同仁堂的名字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同仁堂,同仁之堂也。

”意味着同仁堂是一个为人们提供同仁之道的地方,即以同情心、仁爱心对待每一位顾客。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在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乾隆皇帝得知同仁堂的中药疗效非常好,特地派遣使者前往同仁堂,为吴茂荣颁发了“御用药店”的称号。

这个荣誉使同仁堂的声誉进一步提升,并成为中国皇室御用的中药供应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仁堂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中药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

同仁堂致力于中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开辟出更多优质的中药产品,满足人们不同的健康需求。

同仁堂的产品涵盖了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多个领域,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爱慕。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是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中药企业,同仁堂始终秉承“仁爱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同仁堂积极参预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提供医疗救助,并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奇。

例如,有一位名叫李时中的中药师,他在同仁堂工作了30多年,为无数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的故事成为同仁堂品牌的一部份,展示了同仁堂对于中药研究和医疗服务的执着追求。

总结起来,同仁堂的品牌故事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同仁堂

同仁堂

3、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设备4、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开发
(三)机制创新战略
(四)文化与形象战略
对我国民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新思路
(一)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二)重视品牌效应
(三)保证产品质量
(四)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经营战略
同仁堂的名牌王药
同仁堂十大王牌:
安宫牛黄丸 同仁大活络丸 同仁牛黄清心丸 愈风宁心片 紫 雪
同仁乌鸡白凤丸 国 公 酒 再 造 丸 局方至宝丸
壮骨药酒
同仁堂十大名药: 牛黄解毒片 消栓再造丸 塞隆风湿酒 感冒清热颗粒 京制咳嗽痰喘丸 骨刺消痛液 儿童清肺口服液 安神健脑液 偏瘫复原丸 狗 皮 膏
09文秘:
韦巧玉(200930557116)
吕 苗(200930057112)
苏世鹏(200930557114)
同仁堂的荣誉
1723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1955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 北京市副市长。历任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1956年,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 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1985年2月,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同仁堂成立315周年庆祝大会。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王震、薄一 波、郑天翔、方毅等国家领导人为同仁堂题词30余幅。 1989年,“同仁堂”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 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1992年8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大会,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 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1994年,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授予集团公司“北京市工业系统 1994年度十佳企业”称号。 1995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授予集团公司“中国的脊梁 —— 国有企业 500强”称号。 1997年,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授予集团公司“北京市工业系统 1997年度双十佳企业”称号。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
年终(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扫房”后),股东代表致送全体 员工数额不等的红包(“谢仪”);
“分零钱”靠实绩——冬令滋补品畅销,夏季暑药销量大,自 然调节了季节波动带来的差距;
•2019年12月17日
•11
企业历史
1936年国民政府
南京社会局重新审
核签发南京同仁堂
总号(原中华路
31号)、支号
清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七年(1818~1837年),经营 困难,曾招他人入股承治,且二度典与他姓(外股参 入),但乐氏仍保留铺东之位。
乐平泉(1810~1880年),号印川,先抚族人,经营有 方,收回外姓股资,偿清债务,重回乐氏家族。
光绪三十三年(1880年),乐平泉逝世,遗孀许氏持铺 务二十余年,亡故后形成乐氏“四房共管”。
清光绪元年至宣统四年(1875~1911年),同仁堂未领
到承办宫廷药料的官银,清皇室还赊账十八万两白银之
多。
•2019年12月17日
•9
南京同仁堂企业历史
1926年,同仁堂乐氏十三代嫡传乐笃周 (1894~1979)受命筹备 “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 分号”。乐笃周作为乐氏“四大房”的25位股东代表 负责管理。(按序排第三)
清康熙八年(1669年),乐氏创办“同仁堂药室”,遂 立匾存世。
清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应市而开,以配制的 中成药疗效显著而名声大震,并承办宫廷药料(可预领 官银,享有御赐特权)。
•2019年12月17日
•8
南京同仁堂企业历史
清康熙十八年(1753年)铺房大火烧尽,主事人乐以正 病亡。
公司占地面积322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16平方米,生产厂房面 积24854平方米(其中,洁净区面积4769平方米),仓储面积8562平方 米,质量检测用房面积1500平方米,

同仁堂文化

同仁堂文化

前言同仁堂的历史,是一部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发展史。

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同仁堂创立,到第一部同仁堂配本(《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和同仁堂药目(《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问世,同仁堂不仅精研修合之术,立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质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而且把医药作为“养生”、“济人”之力,讲“仁心”、重“仁术”,奠定了同仁堂质量和诚信文化的根基,成为历代同仁堂人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着时代变迁,同仁堂人本着“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原则,在继承和创新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使一个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同仁堂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现代制药、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员工队伍达到2万多人,遍及海内外,同仁堂文化普及的任务十分紧迫。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要求,我们编写了《同仁堂文化手册》。

希望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对手册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认知、认同和实践、弘扬同仁堂文化,促进同仁堂在实现“做长、做强、做大”战略目标,更好地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的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简介同仁堂创始于1669年。

在经历了前店后场、供奉御药、四房共管和公私合营之后,成为国有企业。

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

1992年成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后改制为国有独资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进行股改,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2000年“分拆”成立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当年在香港上市,之后,集团实施了“1032”工程,打造了“十大子公司”、“两大生产基地”、“两院”和“两个中心”。

2012年在“1032”工程的基础上,组建了六大二级集团、三个院和两个储备公司,形成了现代制药、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

2013年5月,北京同仁堂(香港)国药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形成了结构合理、专业突出、实力雄厚的产业布局,“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中药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风雨

“中药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风雨

“中药第一堂”同仁堂的百年风雨江湖郎中的理想唐末,一个叫做乐仁规的太医令因避祸迁居至浙东,以其医术代代相传。

传至明永乐年间的乐良才,已经是浙东一带小有名气的铃医(走方郎中,又称走方医、草泽医,指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又称“铃医”)。

大凡盛世,人口多向城市流动,乐良才所处的便是这样的时代。

在家乡小有成就的他,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便举家迁至北京。

虽仍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但环境的改变却让他逐日感觉到铃医这个行业的局限性。

只是自己已是年老体衰,无力改变,他便时常教育儿子乐廷松:若想在这偌大的北京城里谋得发展,就不能总当铃医,要向正统的中医药方向转变。

乐廷松的后人乐显扬,为世代相传的祖训画上一个精彩的句号。

乐显扬,号尊育,康熙初年人。

经人介绍进入了皇宫,做了太医院的吏目,结束了乐家祖传的铃医生涯。

在皇宫任职期间,他收集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

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

刚开始,乐显扬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

一段时间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会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乐显扬的药室终于具备制作丸、散、膏、丹的条件了。

那么药室该定什么.名呢?乐显扬想起了儒家的经典,想起了古代所谓大同社会的标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

……是为大同。

”“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就取一个‘同’字吧!”乐显扬定了药室名称的第一个字。

第二个字呢?乐显扬想到了仁字。

“仁者,爱人也。

”济世养生,不就是最大的爱人吗?想到这里,药室名称的第二个字也定了下来。

康熙八年(1669年)秋天,乐显扬对来到他药室的人这么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君喜其工而雅,需志之。

”关于这名字由来,有另一佳话。

同仁两字,原取自乐氏家传铃医留下来的刻有针灸穴位的铜人。

乐氏家族原想用铜人为设堂制售药物的奇异标志,后因考虑到铜人全裸而不雅观,转而联想到“铜人”的谐音“同仁”二字。

同仁堂

同仁堂

作用于影响:
一、被搁置的半截子工程得以继续推进,把同仁堂工 业企业由城区搬迁至昌平、大兴,实现了同仁堂工 业的第一次布局和技术改造; 二、解决了新产品研发的问题,实现了多年未一直想 解决却始终没有实现的产品更新换代问题; 三、构建了自己的销售终端。 四、打通了同仁堂产品、市场、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 通道 五、2010年7月9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 功地由创业板转主板,中国老字号和国际知名大企 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同仁堂
第三组: 主持:秦贝贝 记录:周婷 组员:颜琪、叶丹凤、丁为全、仇庆有
——老字号成功的典
一、同仁堂之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 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 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 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 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 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 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 大板块 。

上半年,同仁堂营销分公司结合市场需求认 真分析其负责的产品特性,细化品种经营模 式,针对不同的地区、人群、消费特点,采 用媒体广告、门店推广、主题活动等多种方 式相结合的推介方法,使品牌形象推广更加 深入,客户群反馈理想,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总之,在上半年内同仁堂主导品种仍然保持 了良好增长势头,带动了公司整体销售情况 的上行,较好地实现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 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 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 中迈出重要步伐。 2000年 五月,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 限公司,同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 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 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2001年 七月 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 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 重大变革。

同仁堂文化

同仁堂文化

同仁堂企业概况及中成药的特点一、历史渊源久远、品种多、剂型全1.历史和现状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始创至今已有337年的历史。

在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上,老字号成百上千,作坊店不计其数。

然而时至今日,有的惨淡经营,有的早已不复存在,真正像同仁堂这样历经337年历史,(一直由乐氏家族经营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经历无数风风浪雨雨仍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实属凤毛磷角。

同仁堂的堂徽古老而别致。

其外延为圆形,象征中药剂型的代表——“丸”。

堂徽中间“同仁堂”三字为著名书法家启功之手笔,古朴、端庄,引人注目,表示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与保证。

字两旁是艺术化的“双龙”,龙体为草叶形,似龙似草,亦龙亦草,寓意龙与中药同是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传统文化。

双龙头之间一颗明珠,又寓意同仁堂所生产的中药如同珍珠一样宝贵。

据载,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当同仁堂药室刚刚挂出招牌的时候,似乎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随着标有“同仁堂”字号的药品不断问世,人们逐渐认识了这家字号的不同之处。

考证它的创始人乐显扬,便可看出同仁堂从一诞生起就有高人一筹之处。

乐氏祖籍乃浙江宁波慈水镇。

明永乐年间,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靠走街串巷摇铃行医卖药为生。

铃医生涯直至其曾孙乐显扬。

乐显扬精研医药之术,造诣颇深,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成为清太医院的吏目,也就是掌管御医的高级医官,从此结束了乐氏祖祖辈辈的铃医生涯。

职务上的便利,使乐显扬能够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自己家中的租传秘方,这就奠定了他在康熙八年创办同仁堂药室的坚实基础。

对于创办药室时以何名开张,乐显扬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他曾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乐显扬把办药室当成是济世养生的大事,为保证药品质量,替百姓除病解忧,在药室开张的同时,乐显扬就在几十年从医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自己的制药原则,他指出:“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位不正,故不能应症耳。

”故而,同仁堂制药下料配方精益求精,从不马虎,把济世养生始终放在第一位,也正因为如此,同仁堂日后的声誉鹊起就不足为怪了。

同仁堂历史

同仁堂历史

同仁堂历史乐氏家族第26世祖乐良才,于明永乐初年迁都之际,由宁波来到北京。

乐良才是一位走街串巷行医卖药的铃医。

铃医就是民间医生,他们手摇串铃,周游四方,行医卖药,故称铃医、走方郎中等。

铃医治病与坐堂大夫不同,他们的医术自成体系,药独具奇效,治病取其速效,不计万全。

自乐良才之后,乐家子孙皆为铃医,直到乐显扬当上了清太医院吏目,才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毕生致力方药,具备了丰富的学知、经验和条件。

他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因而决心开设药铺,悬壶济世,将他毕生钻研的方药、药材知识以及修合之道贡献出来。

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清圣祖玄烨亲政的第二年,乐显扬将乐家老铺改名,取镇堂之宝“铜人”之谐音“同仁”二字创办了同仁堂药室。

他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从此,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成了同仁堂的“堂训”。

那时,凡经他制售的丸散必求地道药材。

北方人一提到同仁堂都知道是乐家老铺,而且它的药,料好,选精,靠得住,“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差不多都公认同仁堂出品最好,所以经营至今,还是信用卓著。

同仁堂在诞生之初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因,后来,清朝进士、礼部侍郎孙岳颁为同仁堂题写了牌匾,可惜在文革期间遗失,至今下落不明,现在的同仁堂牌匾,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

乐显扬有四子,只有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

1702年,乐凤鸣将父传“ 同仁堂药室”迁至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现址,并改名“同仁堂药铺”。

从此,一个饱经风雨而屹立不倒的民族企业,一个历经磨砺却愈久弥坚的黄金品牌诞生了。

1706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乐凤鸣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开创了同仁堂的良好声誉。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精品文档35页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精品文档35页
1912年,赴法国留学(12年);
1924年受蔡元培先生邀请,任北京大学教师;
1926年来代表家族南京考察;
1929年,南京同仁堂开业;
1927~1929年北京过来30人,1934年又过来20人,1938年 达54人;
自产自销传统丸散膏丹酒,成药营业额90%,药材10%,产品 用料地道、上乘,价格也高,全国畅销;
清光绪元年至宣统四年(1875~1911年),同仁堂未领
到承办宫廷药料的官银,清皇室还赊账十八万两白银之
多。
•2020/1/3
•10
南京同仁堂企业历史
1926年,同仁堂乐氏十三代嫡传乐笃周 (1894~1979)受命筹备 “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 分号”。乐笃周作为乐氏“四大房”的25位股东代表 负责管理。(按序排第三)
清康熙八年(1669年),乐氏创办“同仁堂药室”,遂 立匾存世。
清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应市而开,以配制的 中成药疗效显著而名声大震,并承办宫廷药料(可预领 官银,享有御赐特权)。
•2020/1/3
•9
南京同仁堂企业历史
清康熙十八年(1753年)铺房大火烧尽,主事人乐以正 病亡。
年终(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扫房”后),股东代表致送全体 员工数额不等的红包(“谢仪”);
“分零钱”靠实绩——冬令滋补品畅销,夏季暑药销量大,自 然调节了季节波动带来的差距;
•2020/1/3
•12
企业历史
1936年国民政府
南京社会局重新审
核签发南京同仁堂
总号(原中华路
31号)、支号
(白下路36号)、
•2020/1/3
•18
企业的产品
公司现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包括9个剂型,共计124个 批准文号。

同仁堂历史沉淀的国粹

同仁堂历史沉淀的国粹

同仁堂历史沉淀的国粹中医药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内在的精髓,被誉为中国国粹之一,但多年以来,随着现代化洪流的冲击,在整个医药服务体系中,中药一直沿袭化学药体系进行申报,缺乏自己的评价与审核体系,其地位和作用也日渐边缘化。

就中药本身来说,一方面它必然受制于中医的发展,所谓的“废医存药”已被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另一方面,中药理论和应用均来源子中华文明的总结和提炼,这是一个与西方科学文明大不相同的体系,如果一味照搬、模仿西药的研制、生产方式,中药也必然丧失其内在优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

”揭开了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医疗改革神秘面纱的一角。

未来的中医药在国内、国际市场会有怎样的发展和变化?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永铃女士。

丁总向记者介绍,国内向来以在农村发挥“简、便、廉、验”作用的中医药,近年来存在着被严重边缘化的问题,甚至导致其在农村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被严重削弱,也是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农村,民间中医师申请医师执照困难,许多老中医和农村的偏方、验方、单方以及许多宝贵的经验正在失传;县级中医院发展明显落后于综合医院,中医院的阵地正在缩小。

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中医的根本属性。

中医学从学科的属性上讲,属于自然科学当中应用科学的范畴。

但是由于其在形成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使中医药带有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换句话说,中医学有着自己一整套对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至于临床分科的独立的看法,是一种不同于现代医学、独立的,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

丁永铃说:“中医药延传至今,保留下来的都是老祖宗智慧的精髓,是中国的国粹。

”有人说,中药现代化、科学化,某种程度上是对它的破坏,但是如果裹足不前又无法适应与世界接轨的发展势头。

于是,一场传统中医药何去何从的辩论引起了感同身受的百姓们广泛的关注。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文档资料

南京同仁堂历史和文化简介-周总-文档资料

公司有以安宫牛 黄丸、大活络丸、 牛黄清心丸、乌 鸡白凤丸为代表 的一批同仁堂经 典名药。主要传 统剂型为丸、散、 膏、丹、酒剂, 其中尤以各种丸 剂为主,如水丸、 蜜丸、水蜜丸、 浓缩丸、微丸等。
•2019/8/22
•21
现代剂型的中成药
公司自主研发了 一批疗效确切,
市场认可度高的
现代中成药。包
支店(中央商场内)
营业登记证,分别
投资3000万、
1500万和1500万;
1948年又在台北
设南京同仁堂分销
处。
•2019/8/22
•13
企业历史
1955年更名为“公私 合营南京同仁堂国药号 股份有限公司”; 1956年定名为“公私 合营南京同仁堂制药 厂”。
2019年,改制组建 “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 责任公司”。
1912年,赴法国留学(12年);
1924年受蔡元培先生邀请,任北京大学教师;
1926年来代表家族南京考察;
1929年,南京同仁堂开业;
1927~1929年北京过来30人,1934年又过来20人,1938年 达54人;
自产自销传统丸散膏丹酒,成药营业额90%,药材10%,产品 用料地道、上乘,价格也高,全国畅销;
•2019/8/22
•14
南京三山街旧址 历史图片
•2019/8/22
•15
企业文化
同仁堂祖训
炮制虽繁 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
•2019/8/22
•16
企业文化
企业自律准则
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 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2019/8/22
•17
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占地面积322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16平方米,生产厂房面 积24854平方米(其中,洁净区面积4769平方米),仓储面积8562平方 米,质量检测用房面积1500平方米,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目录1 同仁堂历史沿革简况 (4)1.1 创立沉淀文化 (4)1.2 新天地里重振 (5)1.3 率先蜕变前进 (6)1.4 创新迈向世界 (6)2 企业现状 (7)3 企业文化 (7)4 企业精神文化 (8)4.1 企业哲学 (8)4.2 企业精神 (8)4.3 企业质量准则 (9)4.4 企业的价值观 (9)4.5 企业作风 (9)5 在现时期继承和弘扬同仁堂文化 (9)5.1 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 (10)5.2 同仁堂文化的信誉观 (11)5.3 同仁堂文化的形象观 (11)5.4 同仁堂文化的人才观。

(12)5.5 同仁堂文化的人和激励观 (12)5.6 同仁堂文化的创新发展观。

(13)6 同仁堂的理念行为 (13)7 未来建设 (14)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1 同仁堂历史沿革简况1.1 创立沉淀文化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在自家创办同仁堂药室.乐显扬祖籍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明永乐年间,其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

乐显扬自幼聪敏,为适应大城市医药需求,精研医药理论,造诣很深,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清太医院吏目,从而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在管理太医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的秘方,这就奠定了他在康熙八年创办同仁堂药室的坚定基础。

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这就注定了同仁堂日后必将声誉鹊起。

1668年,乐显扬去世,其三子乐凤鸣继承父业。

他于1702年将同仁堂药室移出家门,在前门外大栅栏正式开办了同仁堂乐家老药铺。

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善于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

在同仁堂创建之初,用三年时间,于1706年将同仁堂所制362种成药分门汇集成书,名为《乐氏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在该书序言中,乐凤鸣明确提出“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PPT精选文档

同仁堂PPT精选文档
3
同仁堂的荣誉
1723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1955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 北京市副市长。历任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1956年,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 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1985年2月,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同仁堂成立315周年庆祝大会。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王震、薄一 波、郑天翔、方毅等国家领导人为同仁堂题词30余幅。 1989年,“同仁堂”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 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1992年8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大会,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 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1994年,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授予集团公司“北京市工业系统 1994年度十佳企业”称号。 1995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授予集团公司“中国的脊梁 —— 国有企业 500强”称号。 1997年,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授予集团公司“北京市工业系统 1997年度双十佳企业”称号。
...................................................
4
同仁堂的文化
企业文化理念: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具体概括起来就是: 1、传统文化 一条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同仁堂企业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二点制药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三字企业真经:德、诚、信 四句制药特色:“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与“安全有效方剂,地道洁净药材,依 法科学工艺,对症合理用药” 2、创新文化 四个善待理念:善待社会,善待职工,善待投资者,善待经营伙伴。 四个运行原则与四个发展理念:“独立运行,各有侧重,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与“抓住品牌整体发展、 抓住共性协调发展、抓住人才促进发展、抓住文化保障发展” 四条员工标准与三条干部标准:“用同仁堂的文化吸引人,用同仁堂的干劲鼓舞人,用规范化的管理要 求人,用优良的经营成果回报人”与“忠诚、无私、激情”。 四个提倡与四个反对:提倡堂兴我荣,堂衰我耻;反对只讲荣誉,不讲危机。提倡珍惜岗位,激情工作; 反对只讲条件,不讲作为。提倡责任共担,权益共享;反对只讲善待自我,不讲奉献企业。提倡诚信为 本,药德为魂;反对只讲眼前利益,不讲做长企业。 3、综合概括 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诚信文化。以质为先,质、量共存的品质文化。以人为本,人业共兴的和谐文化5。

同仁堂沧桑百年

同仁堂沧桑百年



用行动打造美好未来
发展前景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 (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 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可在九十年代后期,坐在 国际中药市场头把交椅的竟然是连原料都要从中国进口的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的韩国 位居第二,而此时中国的中药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仅占到百分之三,这深深刺激了“同仁 堂”人。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功能与主治:本品 具有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养心安神 的功能。 用于气血两亏、阴津不足所致的失 眠多梦,神疲健忘,头晕头痛,心悸 乏力,口干津少等症。
用行动打造美好未来
企业文化
中医药文化

同仁堂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中医药理论是祖国传统中医药 文化的精髓,它吸收了中国古典哲学和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特别强调“ 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理念。同仁堂自创立伊始,就是在中医理论指 导下生产和使用中药,收集并研制有效方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提高,至 清末同仁堂有文字记载的中成药已多达近五百种,以医带药的模式传承至今 。 供奉御药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独具特色。在供奉御药期间同仁堂以身家 性命担保药品质量,采用最高标准的宫廷制药技术,磨练出诚实守信的制药 道德,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得 到了进一步升华。形成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 制药特色,并得以世代弘扬。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 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 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 国家和地区。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文化的传承

同仁堂文化的传承

同仁堂文化的传承一、同仁堂历史沿革简况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在自家创办同仁堂药室.乐显扬祖籍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明永乐年间,其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

乐显扬自幼聪敏,为习惯大都市医药需求,精研医药理论,造诣很深,经过别懈努力成为清太医院吏目,从而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大夫涯。

乐显扬在治理太医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的秘方,这就奠定了他在康熙八年创办同仁堂药室的坚决基础。

乐显扬尊崇“能够养生能够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这就注定了同仁堂日后必将声誉鹊起。

清朝阶段,同仁堂一靠产品的优良品质,二靠皇室的鼎力支持,尽管也记忆了一些风风雨雨,但金字招牌始终得以保持。

清朝灭亡之后,经过民国战乱、日冠侵华,特别是国民党统治阶段的通货膨胀,直到解放前夕,同仁堂尽管牌子依旧,但经营状况却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给同仁堂带来了再度崛起的机遇。

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劳资双方共同努力,成药产量迅速提高,销情十分畅旺。

仅两三年时刻,同仁堂别但恢复了元气,而且产量和利润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1954年,同仁堂第一批申请了公私合营。

当时的经理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先生思想开明,善于经营治理,在职工中威信很高,在北京市工商者中也拥有一定的声望。

乐松生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并于1955年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28年间,同仁堂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进展步伐,但同所有国有企业一样,受打算经济体制的制约与妨碍,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仍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效率的进展状态中。

同仁堂集团,1993年被授予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被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成为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于一体的企业法人实体,这些都为同仁堂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整体优势,加快进展,制造了极为有利的内外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