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之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7.2常见的酸和碱3
第 2 节常有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认识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质中的应用。
3.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在实质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会用解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办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解析事物。
3.经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进一步增强对酸、碱溶液知识的掌握。
4.经过实验研究,提升设计实验能力和实验解析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理论联系实质,关注社会实质问题的意识。
2.经过互相交流、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经过对酸碱度的测定,增强学生对定量实验的认识,有助于培育学生慎重的科学态度。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课难点】中和反应的研究过程。
教课过程?[ 引入发问 ] 酸、碱各自拥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 .不可以[ 教师 ] 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边的活动与研究。
[ 活动与研究 ]( 投影展现 )(1) 以下列图。
在烧杯中加入 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其实不停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2) 取 2 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 教师重申 ]1. 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 学生活动 ][ 谈论 ] 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何 ?[ 学生总结 ] 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跟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逝变为无色。
因此此时的溶液一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重生成的溶质。
[ 讲解 ]( 借助 FLASH动画展现反应过程)在上边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l=NaCl+H2O[ 介绍 ] 其余的酸和碱也能发生近似的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前面我们学习了酸的相关性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类与酸相对立的物质---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碱。
【量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为,它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能使紫色石蕊变,而无色酚酞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时变。
【新知导学】:1、初中常见的碱有,他们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2、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钙的俗名为,其水溶液俗称。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颜色解性(特殊现象)活动二、(二)阅读教材P47拓展视野,“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填空1.氢氧化钠能溶解和。
氢氧化钠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
2.将鸡蛋清放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振荡混匀,观察到现象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食用油充分振荡,现象是。
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洗发剂应显性,护发剂应显性,其原因是。
活动三、(三)、石灰石、生石灰与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及相互转化1、生石灰的烧制高温煅烧石灰石,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交流:①.如何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如何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生石灰(1)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化学式,生石灰是一种固体。
(2)生石灰具有强烈的性,极易跟反应并放出,常用作剂,也可用于加热食品。
(注:生石灰不可干燥CO2、SO2、HCl等酸性气体。
)(3)生石灰跟水反应后转变成,这一变化的方程式为,利用此反应可制取熟石灰。
3、熟石灰(1)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化学式为,熟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之为。
(2)熟石灰能跟空气中的反应,逐渐转变成坚硬的,其反应方程为。
(3)熟石灰的用途①做建筑、砌砖抹墙,制三合土;②在农业上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常见碱的俗名、学名及化学式2、酸和碱都有腐蚀性,如何正确使用,防止对自身及衣物等造成损害?3、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则溶液中各成分如何变化?4、提升:可溶性碱都可用对应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取,可溶性酸也可用对就的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取?5、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实现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①属于反应。
沪教版化学全国版九年级下册 7.2《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2.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3.认识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 4.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响;5.认识常见的酸、碱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 2.初步了解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归纳、总结等科学手段 情感目标:从酸碱在生活生产应用,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碱的性质 3.复分解反响 探究实验1.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比拟 2.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比拟 3.碱的性质比拟 知识整理: 复习:物质的分类酸、碱、盐的概念〔1如:HCl 、HNO 3、H 2SO 4、H 2CO 3等。
HCl==H ++Cl -;H 2SO 4==2H ++SO 42-; 电离通式:H n R==nH ++R n-;〔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 、Ca(OH)2等。
NaOH==Na ++OH -;Ca(OH)2==Ca 2++2OH -;电离通式:R(OH)n==R n++n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一、常见的酸1.生活中常用的酸:胃液中含有的盐酸〔HCl〕,蓄电池中含有硫酸〔H2SO4〕,酸雨中含有的硫酸及硝酸〔HNO3〕,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3COOH或HAc〕;饮料中可能含有的碳酸、柠檬酸等2.酸的分类:无氧酸〔如HCl〕、含氧酸〔HNO3〕等3.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溶质的化学式H2SO4HCl HNO3颜色无色无色无色状态粘稠、油状液体液体液体气味无味刺激性气味刺激性气味浓度98% 36%~37% 70%密度〔与水比拟〕/mL /mL /mL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白雾产生白雾是否具有挥发性不易挥发有挥发性有挥发性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变大变小变小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液质量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质质不变变小变小量变大不变不变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剂质量变小变小变小露置在空气中后的质量分数注意:浓硫酸具有一定的特性:〔1〕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气体枯燥,但除NH3等碱性气体除外[2NH3 + H2SO4 == (NH4)2SO4]〔2〕脱水性〔化学性质〕——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响,使之炭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理解酸和碱的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概念:酸和碱是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2.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与金属、非金属、盐等物质的反应。
3. 酸和碱的用途:酸和碱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酸和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酸和碱的概念: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特点。
3.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观察酸和碱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分析其化学性质。
4. 酸和碱的用途: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酸和碱概念、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酸和碱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八、教学延伸1. 酸和碱的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酸和碱的其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度等。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七章7.2.3常见的酸和碱精品教案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常见的碱;了解碱能跟哪些物质反应;知道碱有共同性质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组成和性质上的比较,总结碱的共同点。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体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你所知道的日常生活中碱性物质有哪些呢?能说出其中一些物质你所能感触的特性吗?1.NaOH、Ca(OH)2的俗称学生看书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名。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
氢氧化钙乳浊液——石灰乳2.NaOH、Ca(OH)2的物理性质实验展示取固体NaOH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讨论交流 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保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小结:氢氧化钠的主要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量,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展示: 取少量氢氧化钙固体,并加水溶解。
小结: 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思考:如何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提示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溶于水显著放热,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无显著放热现象,取少量暴露于空气中或取少量溶于水比较产生的现象。
3.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完成表格点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问题讨论:(1)瓶吞鸡蛋的原理是什么?(2)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为什么很牢固?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为什么会有一层白色的膜?(3)如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什么?点拨:由于碱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因而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一】常见的酸和碱
主要从色、味、态 进行观察,以及氨 水的气味。
小组实验,观察现象, 并做好记录
记录并记忆
首先让学生了解, 氢氧化钠的潮解现 象,同时还要让学 生注意氢氧化钠溶 于水时要放热,引
2、烧碱的潮解
三、用途 1、浓硫酸和烧 碱可作干燥剂
提醒学生注意氢氧化 钠的腐蚀性
创设情景:浓硫酸和 烧碱都能吸水,这点 可以用来作什么呢?
学生:注意对烧碱样品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由问题引入新 课: 你知道哪些酸 和碱,生活中或 是在以前的学 习中接触过哪 些酸和碱?
教师调控 可以适当的设计几个 问题: 1、人的胃液里含有什 么酸? 2、汽车电瓶里含有什 么酸? 3、食醋里含有什么 酸? 4、酸雨里含有什么 酸? 5、用来抹墙的石灰浆
7.2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浓硫酸、浓盐酸以及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盐酸、稀硫酸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用途 3、认识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 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 PH 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和碱的物理性质的对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对比观察,总结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能把自己观点和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尽可能发表独立的或不同的见解。 3、能从观察到的不同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把对放在教室内的烧 导学生思考这一点
碱样品的观察记录进 性质有什么用途。
行小组总结及分析 并
思考变化的原因。
这节课只告诉学生
用途,至于原因在
思考、回答
下一次课再讲。让
学生带着问题回家
预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的酸碱反应;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实验方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酸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的酸碱反应;2.掌握常见的酸碱的具体性质;3.学会利用实验方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1.掌握常见的酸碱的性质;2.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教师:预先准备好化学实验器材和草图;2.学生:酸碱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酸和碱的图片或物质,引起学生对酸碱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酸碱的了解和感受。
2.探究酸碱的性质(20分钟)2.1酸的性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酸,如醋、柠檬汁、硫酸等,并要求学生观察、闻和尝一下这些酸。
然后帮助学生总结酸的性质,如酸味酸香、可以腐蚀金属、可以脱去金属氧化物等。
2.2碱的性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碱,如苏打粉、石灰石、氢氧化钠等,并要求学生观察、闻和尝一下这些碱。
然后帮助学生总结碱的性质,如碱味苦涩、可以中和酸、可以与金属生成盐等。
3.酸碱中和实验(5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酸和碱的溶液,如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将这两种溶液逐滴混合,直到达到中和时停止滴加,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说明。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同样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何判断物质是酸还是碱?如何制备酸和碱溶液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并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探究。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的酸碱反应,并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掌握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特点等基本知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用途及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电离特点、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酸碱指示剂、试剂等。
2. 教学课件:酸和碱的性质、用途、实验操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如食醋、烧碱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2. 知识讲解1. 讲解酸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讲解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3. 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2. 学生动手操作,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
4. 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酸和碱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酸和碱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酸碱中和反应1. 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七章:酸碱滴定1. 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学会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掌握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酸碱盐的溶解性1. 让学生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掌握溶解性表的使用方法。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常见的碱【核心素养】通过对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重要的化学物质——碱。
【教材分析】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常见的碱”属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教学包含了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以及实验活动6、7。
本单元首先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接下来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常见的酸、常见的碱。
“常见的碱”是在认识了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学习常见的碱,既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的中和反应及盐的学习做好铺垫。
“常见的碱”的教学内容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通过物质导电性实验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需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学情分析】一、认知基础通过前面内容“常见的酸”的学习,学生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的基础和方法;学生对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非常熟悉,对于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能起到引导作用。
二、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实验活动,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学生掌握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炼化学思想方法,内化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复习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复习教案沪教版主备人:初审:合审:班级:姓名: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掌握稀H2SO4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典型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了解H2SO4的用途。
提升要求:1.了解SO42-的检验方法。
2.了解酸的通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稀H2SO4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酸溶液具有某些共性的原因。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用H、O、S、Na、Cu五种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化学式(各写一个):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
2.要求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 用稀硫酸除铁锈(2)铁和稀硫酸反应教学过程问题一:1、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使无色酚酞试液;(2)与镁、锌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反应:现象:(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化学方程式:,(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4)与某些盐反应: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②、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现象:,再加稀硝酸化学方程式:(此反应可用于含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检验)注:含硫酸根离子的物质检验所需试剂:步骤:取样,滴加硝酸钡溶液有产生再加稀硝酸,证明含硫酸根离子。
(5)与碱反应: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问题二: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使无色酚酞试液。
2.与活泼金属反应(稀硫酸或盐酸):活泼金属+酸(稀硫酸或盐酸)→ + H2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稀硫酸或盐酸):金属氧化物 + 酸→ +4. 与某些盐反应(稀硫酸、稀盐酸)某些盐 + 酸→ + (碳酸盐+酸→ + + )5. 与碱反应(稀硫酸、稀盐酸)碱 + 酸→ +小结:酸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故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称之为酸的通性。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3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3课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研究酸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的性质,根据酸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
2.通过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紫色石蕊试剂、两种待测液、稀盐酸、稀硫酸、带锈的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化钠溶液,如何区分?[小结]: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提问]:你能否将这种方法推广一下,区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为什么?实验得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碳酸一样,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猜想:可能是盐酸中的Cl-、H+、水使其变色,讨论交流后首先排除水的作用,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讨论出方案:1.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2.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区分两种物质的方法,归纳总结出酸具有相似性质是因为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将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提升到认识方法。
[过渡]:除了上述性质,稀盐酸和稀硫酸还有其他共性吗?[提问]:根据同学们的表演,你能概括一下酸的这条性质吗?为什么具有相似的性质?[小结]: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案 沪教版
4、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稀盐酸 B.CaCl2溶液
C.CO2气体 D.澄清石灰水
5、在做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2)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娟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验证该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除尽溶液中的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试剂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_________保存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A、③⑤B、③④C、②③D、②④
5、在CaCO3→CaO→Ca(OH)2→NaOH 各步转化的化学反应中,所属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不包括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6、农业上既用它来降低土壤的酸性,也用它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这种物质的名称是;既能在工业上用它除去金属表面的锈,又存在于人的胃液里,帮助消化,这种物质的名称是.
3、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两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国版)7.2《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课题7.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教案序号教学班级执教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氨水的物理性质。
知道生石灰能转化为熟石灰,认识常见的碱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认识强碱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比学习的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与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常见的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碱的腐蚀性。
通过对比、讨论、归纳,认识常见的碱溶液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用碱的性质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讨论归纳教学媒体实验仪器:表面皿、药匙、试管、滴管、试管架,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氨水、氧化钙、硫酸铜溶液、水、(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多媒体课件:编辑过的《化学大师:六月新娘杀害事件》《美丽科学:氢氧化钠溶解》《美丽化学:沉淀》《青花瓷》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欣赏播放视频:重新编辑过的《青花瓷-碱》观看视频了解本节所学内容复习回顾1、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能使紫色石蕊变,而无色酚酞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时变。
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旧知,并为新知服务引入播放视频《化学大师:六月新娘杀害事件》观看视频激发学习兴趣活动一、部分碱的化学式、俗名、物理性质实验1、观察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的颜色、状态,正确闻氨水的气味。
在表面皿中放一些固体氢氧化钠,观察它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2、在试管中加一些氢氧化钠,加入水,振荡,观察它溶解过程,并摸一摸试管,感觉溶液温度的变化。
播放视频《美丽科学:氢氧化钠溶解》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是否易潮解∕溶解性(特殊现象)∕水溶液的特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有滑腻感学生正确观察学生实验观看视频观察、实验、记录以事实说话,培养实验技能亲身体验溶解放热感受化学之美培养良好实验习惯活动二、制取熟石灰实验3、用氧化钙制取氢氧化钙(生石灰→熟石灰)原理现象干燥剂: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钠→碱石灰学生实验观察、实验、记录思考氧化钙的用途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放热,培养良好实验习惯性质决定用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三、碱溶液的化学性质实验4、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实验5、往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实验6、往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对复分解反应稍作介绍播放视频《美丽化学:沉淀》NaOH能潮解,NaOH和Ca(OH)2都能和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因此两者应密封保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 (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 (新版)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2、会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来探究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2、运用对比、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3、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清楚表达自己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用实验的方法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物质;2、大胆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3、以实验为媒介,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教学重难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课前准备:实验用品:试管、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碱的化学性质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A.紫色石蕊试剂或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溶液变蓝;B.无色酚酞遇到碱溶液变红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如:2NaOH + CO2 == Na2CO3 + H2O;Ca(OH)2 + SO2 == CaCO3↓ + H2O;3、能与某些盐反应碱溶液 + 盐溶液→新盐 + 新碱如:CuSO4 + Ca(OH)2 == Cu(OH)2↓+ CaSO4(由于碱电离后都能生成OH-,因此也具有相同的性质)二、复分解反应: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可以用:AB + CD == AD + CB 表示-----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新版)沪教版
(2)小组讨论:在实验观察后,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与酸和碱相关的实例,学生分组讨论,了解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课堂提问: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和碱的反应操作。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体验酸和碱反应的操作过程。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在知识层次上,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但对于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能力层次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观察仔细程度。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一些实验操作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进一步强调。
针对随堂测试,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在测试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对酸和碱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导学案第三课时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及热量的变化2.认识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学习重点、难点】:探究中和反应的原理。
【自学导航方案】1.稀盐酸呈________性,其pH_______7,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___性,其pH_______7。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则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施用__________可以改良酸性土壤;被蚂蚁、蚊虫叮咬了,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涂上________或__________可以止痛、消肿。
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生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_,这样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合作研讨方案】一.中和反应【活动与探究一】探究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交流与讨论】1.在【实验2】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3.在【实验2】中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溶液呈什么性?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4.在反应中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什么?【活动与探究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结论:酸与碱反应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产物【问题呈现】能否从微观角度来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质呢?稀盐酸具有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而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____,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说明酸中的和碱中的反应生成了水。
沪教版初三化学之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烧碱、消石灰和氨水的常见的物理性质和俗名;2.了解氢氧化钠的水解及溶解热现象。
3.知道熟石灰的工业制备及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及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熟石灰的工业制备及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及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熟石灰的工业制备及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及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实验仪器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前面我们学习了酸的相关性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类与酸相对立的物质---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碱。
【量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为,它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能使紫色石蕊变,而无色酚酞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时变。
【新知导学】:1、初中常见的碱有,他们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2、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钙的俗名为,其水溶液俗称。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氧氧化铜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特殊现象)∕是否易潮解∕水溶液的特征活动二、(二)阅读教材P47拓展视野,“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填空1.氢氧化钠能溶解和。
氢氧化钠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
2.将鸡蛋清放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振荡混匀,观察到现象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食用油充分振荡,现象是。
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洗发剂应显性,护发剂应显性,其原因是。
活动三、(三)、石灰石、生石灰与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及相互转化1、生石灰的烧制高温煅烧石灰石,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交流:①.如何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如何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生石灰(1)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化学式,生石灰是一种固体。
(2)生石灰具有强烈的性,极易跟反应并放出,常用作剂,也可用于加热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烧碱、消石灰和氨水的常见的物理性质和俗名;2.了解氢氧化钠的水解及溶解热现象。
3.知道熟石灰的工业制备及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及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熟石灰的工业制备及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及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熟石灰的工业制备及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及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实验仪器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前面我们学习了酸的相关性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类与酸相对立的物质---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碱。
【量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为,它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能使紫色石蕊变,而无色酚酞遇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时变。
【新知导学】:1、初中常见的碱有,他们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2、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钙的俗名为,其水溶液俗称。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氧氧化铜化学式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特殊现象)∕是否易潮解∕水溶液的特征活动二、(二)阅读教材P47拓展视野,“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填空1.氢氧化钠能溶解和。
氢氧化钠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
2.将鸡蛋清放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振荡混匀,观察到现象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食用油充分振荡,现象是。
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洗发剂应显性,护发剂应显性,其原因是。
活动三、(三)、石灰石、生石灰与熟石灰的性质和用途及相互转化1、生石灰的烧制高温煅烧石灰石,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交流:①.如何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如何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生石灰(1)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化学式,生石灰是一种固体。
(2)生石灰具有强烈的性,极易跟反应并放出,常用作剂,也可用于加热食品。
(注:生石灰不可干燥CO2、SO2、HCl等酸性气体。
)(3)生石灰跟水反应后转变成,这一变化的方程式为,利用此反应可制取熟石灰。
3、熟石灰(1)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化学式为,熟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之为。
(2)熟石灰能跟空气中的反应,逐渐转变成坚硬的,其反应方程为。
(3)熟石灰的用途①做建筑、砌砖抹墙,制三合土;②在农业上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常见碱的俗名、学名及化学式2、酸和碱都有腐蚀性,如何正确使用,防止对自身及衣物等造成损害?3、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则溶液中各成分如何变化?4、提升:可溶性碱都可用对应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取,可溶性酸也可用对就的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取?5、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实现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①属于反应。
②属于反应。
③。
属于反应古诗《石灰吟》[明] 于谦,其中蕴含哪些化学变化,分别对应于上述转化中的哪个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2.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紫色紫薯汁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A.蔗糖水呈中性B.溶液的pH:肥皂水蔗糖水白醋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一定等于7D.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3.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D.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4.下列各组括号内的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NaCl溶液中混有泥沙(过滤)B.CuCl2溶液中混有CuSO4(BaCl2溶液)C.NaNO3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硝酸)D.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5.硝酸铜[Cu(NO3)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水结成冰时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小 D.水电解的过程,有新的原子生成7.工业酒精中因含有有毒的甲醇而不能饮用,甲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关于甲醇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甲醇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组成C.甲醇中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D.1个甲醇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核8.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A.鉴别NH4NO3和NH4Cl﹣﹣加熟石灰研磨B.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点燃闻气味C.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适量铜粉D.除去NaCl中的KNO3﹣﹣降温结晶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石蜡中含有氧元素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10.甲烷和水反应可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D.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1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B.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1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具有吸水性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有吸水性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CH4和CO都是有机物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14.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不一定”,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团的化合价不一定为零B.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含有氧气的物质不一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15.取铁样品14g(仅由铁和杂质组成,杂质不与酸反应,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将该样品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160.8g,则样品中金属铁的质量分数为()A.60% B.70%C.80%D.90%二、填空题16.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动用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17.从Na 、C 、 S 、Cl 、O 、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①三个氯离子______;②两个碳酸根离子______;(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能作为燃料的氧化物是________;②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_______;③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_;④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_______。
18.6个钠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证明了原子可再分,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_______三、简答题19.镁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刚刚首飞的C919客机上大量应用了含镁材料。
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镁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x=_____________。
(2)镁属于_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金属镁在化学反应在容易__________(填写“得到”或“失去”)电子。
(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目前工业上绝大多数的金属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生产流程如图:在上述流程中,操作a的名称是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80g 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21.气体的制取是化学实验中一项重要的技能。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请将图(1)方框中CO2的发生装置图补画完整________。
(2)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可选用如图(2)所示装置,则所选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CO2发生装置接___、___接___、___接___。
五、流程题22.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
六、计算题23.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90.8gNa2SO4溶液后恰好不再产生沉淀,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