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调控运行分析
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调控运行分析摘要:大量分散的电源并网,会让配电系统出现根本上的变化,在未来的配电网发展中,会从传统的单向供电,逐渐向着多种能源形式供电发展,配电网从原本单一的电能分配转变成为新型电力交换系统。
本文先对主动配电网的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简析,然后在做好风险管理和加强安全意识等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调控运行措施。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调控运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多,在科学技术发展下,电力系统中所使用的先进技术也逐渐增多。
电网调度自动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先进技术,此技术促使了配电网的大规模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其能够实现全过程监控、传输配网的工作转台,设置相关的装置。
在配电网运行中若是出现故障,能够做好故障的检测与处理,这就是配电网自动技术。
这种技术保障了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提升了供电质量,其被有效使用在各个电力企业中。
因此,对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调控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主动配电网原理及其关键技术(一)主动配电网原理馈线自动化是主动配网自动化中的关键环节,其在配网调度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馈线自动化检测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若是配电网路线出现故障,自动化终端会判断故障发生的区域。
所以,馈线自动化最为显著特征就是有着极强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要想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就需要有相关的故障定位系统。
此系统能够经过遥测与遥信,把故障信息传输到在线监控的主机之上,在线监控主机能够经过无线通信把信息发送到手机和中心站,最后再经过中心站,故障信息就能够传输到调度中心与主变电后台,从而发出警告,这是其中的基本原理。
在最近几年中,电网建设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多,电源点接入项目也逐渐增多,电网结构与运行也随时发生变化。
所以,要深入对电网运行特征做分析、计算,及时发现电网中的薄弱部分,并且做好管理控制。
(二)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随着电力市场的开发和国家政策的促使下,用风机、光伏作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逐渐提升。
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综述
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综述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主动配电网通过集成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柔性负荷等多种资源,实现了对配电网的主动管理和优化运行。
在这一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作为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and the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power grids. The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chieves active management and optimized ope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by integrating various resources such as distributed energ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flexible loads. In this context, reactive power and voltage control,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the safety, stability,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本文旨在对主动配电网背景下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进行综述,分析现有控制策略的优势与不足,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配合主网调度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主动控制策略
配合主网调度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主动控制策略摘要:基于促进稳定的无功电压控制,提出了一个活跃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基于二阶锥放松技巧导出一个新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出了新型的边界变量标准化的处理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无功优化分区收敛速度和全局网损优化工作。
关键词:配合主网调度;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主动控制一、主动配电系统智能配电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相应的有源配电网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技术手段。
它是技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极大地提高配电网兼容分布式电源的水平。
应用有源配电系统,一方面可以解决电网兼容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间歇可再生能源,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在主动式配电网的控制下,可以将各种分布式能源组合起来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配电网资产的利用水平,增强供电的稳定性,为广大用户创造更高品质的用电量体验。
二、研究背景在分布式电源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与之对应的主动配电网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伴随着利好的同时,也给配电网带来了一些挑战。
对于以往被动单向潮流配电网而言,此时已经逐步转变为具有双向供电特性的主动配电网,因此潮流方向稳定性不足,可能随时会发生改变。
伴随着接入系统容量的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展配电网的不可控因素。
此外,配电网自身还容易受到各类非线性负荷的冲击,电压质量容易遭到威胁,供电设备容易遭到损坏,并影响供电质量。
三、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模型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对应的日动作次数并非无限量,而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过程中,对于短时优化过程,将不考虑OLTC 的影响。
在本项目中,基于电压安全约束这一基本背景,将线路网损作为无功优化的基本目的,其对应的公式如下:式中,Le为各线路的集合;lij为经过二阶锥松弛后引入的变量,该值等于线路j平方;rij为线路ij所对应的电阻值。
四、分区分布式无功优化控制方法1、分区分布式无功优化模型主动配电网分区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在“复制”边界节点的作用下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子分区,同时基于边界节点的一致性,又可以提高两区之间的联系。
主动配电网供电质量控制(PPT54页)
现代电网的可靠性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99.999619
99.99994673
99.998
100
99.995
99.99 99.985
99.982
99.98
99.975
2011年北京
2009年东京
2007年巴黎 2011年新加坡
2011年北京电网系统平均停电时间为1.58小时,供电可靠率为99.982%, ; 2011年新加坡电网停电时间为0.28分钟,供电可靠性指标已达到99.99994673%; 2009年日本东京电网停电时间为2分钟,供电可靠性指标已达到99.999619%; 2007年法国巴黎电网停电时间为10分钟,供电可靠性指标已达到99.998%。
背景与意义
严格 负荷
特别 敏感 负荷
敏感 负荷
一般 敏感 负荷
0
20ms
1s 3s
1min 停电持续时间
面临 问题
故障检测速度不足 普通断路器动作速度有限 切换过程中残压支撑缺乏保障
4
背景与意义
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的危害
据Leonardo Energy(电力文献网站)对欧洲8个国家的电能质量调
查,在工业等领域,电能质量每年大概造成损失超过 150 亿英镑,而
其中60%的损失是由于电压暂降或短时停电(short interruption)引 起的
2008.5.3下午4时35分,韩国丽水国家产业园区内五家大型石油化工厂
8
主动配电网对供电质量新需求——背景与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 网供电质量提出高要求
应对量大面广的迫切需求 可以提出接入新标准和新要求 主动配电网即插即用、友好接入 需要经济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配电网加强了对电源侧、负荷侧和配电网的控制,强调对各种灵活性资源从被动处理到主动引导与主动利用。
关键词:配电网;控制;分析本文从主动配电网的组成特点出发,结合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和控制方式选择,梳理主动配电网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提出源网荷互动全局控制中心的功能设计,提出针对配电网运行数据、营销数据及电网外部数据的的数据中心支撑方案,从而支持多种形式能源接入的监视控制与双向互动,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决策能力。
全局控制中心主要包含全局协调优化、区域协调优化、分布式控制等内容,强调对配网运行的主动控制。
通过运维支持服务、协同优化控制、综合服务等实现全局协调优化功能,通过用能能量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储能管理、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实现区域协调优化,通过储能、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等灵活性资源实现分布式就地控制。
1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框架1.1 主动配电网形态主动配电网重点关注能源生产的配给和综合利用,将其基础框架按照能源生产与消费层、能源传输层、能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和能源管理应用层四个层面进行考虑。
(1)能源生产与消费层为充电汽车、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和“冷、热、电”联产构成的主动配电网能量流层,该层中的用户可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负荷具备柔性的调节能力。
(2)能源传输层为主动配电系统的配电网络,具有拓扑结构灵活,潮流可控、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
(3)大数据平台使适应主动配电网特点的服务平台层,包括云平台、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智能电网服务总线,支持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全过程的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管理。
(4)能源管理应用层要求实现主动配电网各种运行与控制功能,主要有电网运行态势感知、全电压等级无功电压控制、自适应综合能源优化、分布式发电预测、馈线负荷预报、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合环冲击电流在线评估与调控、风险评估与状态检修等,同时是为能源全寿命周期提供优化控制决策和服务的集成调控—运检—营销于一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
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贾明杰1 伍展辉2 曾家杰2 李钊钊2 孙阳涛2(1 国网铜川供电公司 2 西安兴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摘 要:近年来,随着配电网的发展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电能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传统的被动配电网中,电能仅仅是被动地输送和分配,无法根据不同的负荷需求和用电场景进行精细化管理。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主动配电网的出现成为了必然趋势,使得现代化电力系统呈现出智能化、人性化、便利化的特点,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主动配电网中,电能数据的优化运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充分发挥主动配电网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分析配电网中的电能数据,提出了几种基于电能数据的优化运行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能够针对具体的负荷需求和用电场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从而增强电能调度能力,提升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0 引言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正朝着更加清洁、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主动配电网已经成为了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主动配电网是建立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通信、控制和计算技术实现对配电网中各种电力设备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智能化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是主动配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主动配电网中的各种电能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模和优化,实现对电网的协调控制和优化运行。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负荷波动时,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快速地进行响应和调节,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的优化运行控制研究,旨在实现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配电网的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
1 研究背景及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高效、安全和可靠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动配电网的发展成为了智能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趋势,推动了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的发展。
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
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主动配电网的优化控制已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柔性负荷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电力负荷,对于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稳定性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协调优化,实现配电网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本文将分析主动配电网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结构特点、运行方式以及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阐述柔性负荷在主动配电网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潜力,包括需求响应、储能系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源协调优化控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微型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建模,建立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及各类电源的互补性和柔性负荷的调控能力,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本文将通过算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配电网运行性能,展示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在提高电网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还将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柔性负荷建模与分析在主动配电网中,柔性负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的刚性负荷不同,柔性负荷能够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和需求,主动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从而参与到电网的优化控制中。
这种可调节的特性使得柔性负荷成为实现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的重要资源。
为了对柔性负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其准确的数学模型。
柔性负荷的建模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负荷本身的电气特性建模,如负荷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二是负荷的行为特性建模,即负荷如何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如何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
浅析做好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实时协调控制的重要性
浅析做好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实时协调控制的重要性【摘要】主动配电网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分布式能源大量接入会给系统带来挑战。
实时协调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从主动配电网特点、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挑战、实时协调控制的重要性和原因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这些内容,我们认识到做好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实时协调控制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多适用于实际情况的控制策略,以推动主动配电网发展并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这项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实时协调控制、控制策略、重要性、挑战、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展望、控制策略探讨、电力系统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的挑战在于系统规模较大,管理和控制难度加大,存在着分布式能源与传统大电源的协调问题,以及在分布式能源接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需要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分区消纳的实时协调控制,以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经济。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做好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实时协调控制,以解决当前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分布式能源接入在主动配电网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合理地分区消纳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解决其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实时协调控制能够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分布式能源的消纳效率和利用率。
合理的控制策略能够调度不同区域的能源,并实现多能流的有效协调,使系统运行更加灵活高效。
研究如何做好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实时协调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它将为主动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能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如何做好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区消纳实时协调控制,以解决分布式能源接入量逐渐增多所带来的挑战。
电力系统调度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调度中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研究和应用主动配电网技术已成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
主动配电网是一种电力系统调度中的新技术,它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策略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优化调度。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和负荷需求,采取主动的控制和调度策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能源效率。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核心是先进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高精度的测量和传感器装置,可以实时采集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关键参数,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将这些实时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析。
在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中,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调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准确的负荷预测和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可以合理规划电力系统的供电方案,提前做好系统准备工作。
同时,基于先进的优化算法和调度策略,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最优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除了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调度,主动配电网技术还涉及到实时监测和故障检测。
通过将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装置部署在配电网的关键节点上,可以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
一旦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故障检测和处理,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主动配电网技术还包括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集成。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电力系统需要更好地适应这些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调度。
主动配电网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无缝集成和协调调度,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分析
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分析摘要: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电过程中,分布式能源发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但分布式能源发电比较随机,会出现间歇性发电,会造成电压不稳定,电网时有短路,电能质量不规则,无法很好地提供电能。
由此可见,以往的配电网运行方式和控制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我们需要创新和优化分布式电能,配电网主动运行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科技正逐步朝着高效、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旨在提高电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主动配电网是实现大规模间歇性新能源并网运行控制、电网与充放电设施交互、电力智能安全运行的有效解决方案。
主动配电网方案有效解决了当前的电能质量和安全问题,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主动配电网的定义主动配电网是指具有分布式或分布式能量和控制运行功能的电网。
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配电网的控制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主动配电网。
与传统配电网相比,主动配电网响应速度更快、自动化水平更高、供电更可靠、电能质量更好、能耗更低、工作效率更高。
主动配电网的应用对用户和电网企业都有很大的好处。
对于消费者来说,主动配电网的接入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同时也可以节省一部分电费支出。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主动配电网的应用可以降低电网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主要得益于主动配电网的高输电效率。
2.主动配电网的核心概念主动配电网的核心是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被动消耗进行主动引导和主动利用。
通过这一技术,配电网可以从传统的无源电网转变为能够根据电网实际运行状态主动调节和参与电网运行控制的有源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具有一定比例的分布式可控资源,网络拓扑可以灵活调整,具有完善且可观的可控水平,控制中心具有协调优化管理的能力。
3.主动配电网的发展现状配电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主动配电系统线路保护控制方案
主动配电系统线路保护控制方案摘要: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
这种采用远距离输电、集中发电与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已然满足不了管理市场化的需求和电力的生产。
由于集中式发电中一次能源的种类不多,并且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有必要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来大力开发分布式电源,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关于主动配电系统线路保护的控制方案。
关键词:主动配电系统;线路保护;控制方案引言在国内的配电网通常采用的是被动控制,虽然施行的是配电自动化,但在没有故障发生时,它是不会进行自动化操作的。
目前电网潮流的分析和计算,通常不考虑损耗、电网可靠性和电压稳定,而是考虑系统的平均负荷和最大负荷两个基本条件。
但当配电网中接入多个DG后,能量不再单向传输,此时电力负载和电源的并存将导致配电网中的能量进行双向传输流动。
这必然会给配电网的保护带来挑战,所以有必要对原有配电网络的保护配置进行技术上的更新。
1.多DG接入配电网对原有继电保护的影响当多个DG接入配电网时,配电网的结构与以往辐射型电网有了很大不同。
多个分布式电源的随机接入,并且伴随着DG的随机启停,以及风电、光伏等自身出力的波动、间歇性都使配电网故障电流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给定值整定带来困难。
下面首先分析多DG对原有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1 一个简单的多DG配电网当故障发生在f1处时,将导致流过保护装置CB2上的电流增加,是因为分布式电源G1对它有电流助增的作用,同时提高了CB1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性;分布式电源G3的接入将会使保护装置CB3流过逆向电流,这种情况可能会使CB3发生误动;而G2对保护没有影响。
当故障发生在f2处时,分布式电源G2对流过保护装置CB2的电流有分流的作用,使其灵敏性降低,而分布式电源G1的助增作用使得流过保护装置CB2的电流增加,对于CB2最后取决于分布式电源G1和分布式电源G2各自容量的大小。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1. 内容概览本文档深入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
内容涵盖了从能源消耗预测、网络优化、负荷预测,到故障检测与恢复、能效分析与优化的多个方面。
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能源消耗预测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历史数据,结合先进算法,实现对未来能源需求的精准预测,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文档阐述了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包括如何根据实时数据和预测结果,动态调整电网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探讨了在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等新型能源形式不断接入的背景下,如何确保系统的平稳运行。
文档还重点讨论了故障检测与恢复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减少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文档指出了能效分析与优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电网运行数据,找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整个电网的能效水平。
本文档全面展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的技术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1 背景介绍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电力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满足用户对可靠、高效、环保的电力供应的需求,主动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主动配电网是一种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灵活性的电力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和管理。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是主动配电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主要依赖于经验和专家知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驱动方法,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自动提取特征和规律,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研究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主动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是指以数字化、通信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通过集中监控、智能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电力系统中的生产、传输和使用的协调与优化。
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分布式能源和灵活负荷与传统的电力系统有效地集成起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供需的平衡以及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目前,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分布式能源接入与管理。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和风能等在内的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比例不断提高。
主动配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监测、在线诊断和智能控制,确保其安全、稳定地接入到电力系统中。
同时,通过与智能电网的结合,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响应能力。
其次是智能感知与监控技术。
主动配电网技术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平台,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全面感知和监控。
通过监测和分析电网中的数据,可以实时了解电力系统的状态和性能,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例如,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提前预警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三是智能优化与控制策略。
主动配电网技术通过优化调度和控制策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多能互补调度策略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主动配电网技术还可以通过灵活负荷的调度和能量存储的管理,解决电力系统中的瓶颈和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技术还涉及到电力市场设计、运营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配电网主动运维实施方案
配电网主动运维实施方案一、概述配电网是城市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用电质量和生活安全。
为了保障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主动运维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主动运维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故障预测和自动化控制,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主动运维方案的技术支持1. 智能监测装置在配电网的关键节点安装智能监测装置,实现对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线路过载、短路等异常情况,为运维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故障信息。
2. 预测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配电网的故障预测模型。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预测潜在的故障风险,为运维人员提供预警信息,帮助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故障的发生。
3. 远程控制系统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操作和控制。
当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实现设备的重启、切换和调整,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维效率。
三、实施方案的关键步骤1. 系统规划设计在实施主动运维方案之前,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确定监测点的布置位置、预测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远程控制系统的接入方式等关键问题,为后续的实施工作奠定基础。
2. 设备安装调试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对智能监测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为后续的运维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 系统联调测试对智能监测装置、预测分析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进行联调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进行系统的故障模拟和应急处理演练,提高运维人员的应对能力。
4. 运维人员培训针对新系统的特点和操作流程,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理技能,提高运维效率和故障处理能力。
四、主动运维方案的效果评估1. 故障率降低通过实施主动运维方案,配电网的故障率得到明显降低。
主动配电网储能变换器的VSG运行控制研究
主动配电网储能变换器的VSG运行控制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型,主动配电网储能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存储手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在主动配电网中,储能变换器作为关键设备之一,起着将电能从电网转换为储能装置或从储能装置向电网输出的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储能变换器的高效运行和优化控制,研究人员对其VSG(虚拟同步发电机)运行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VSG是基于储能变换器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使得储能变换器能够更好地与电网进行交互。
在VSG 运行控制研究中,主要包括储能变换器的电压和频率控制。
首先,对于储能变换器的电压控制,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PI控制的电压闭环控制方法。
通过对储能变换器输出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实现了对电压的精确控制。
此外,还采用了谐振抑制控制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储能变换器的电压稳定性和动态响应速度。
其次,针对储能变换器的频率控制,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PLL(锁相环)的频率闭环控制方法。
通过对电网频率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实现了对储能变换器输出频率的精确调节。
同时,还引入了谐振抑制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储能变换器的频率稳定性和谐振抑制能力。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主动配电网储能变换器的运行控制效果,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方法。
通过建立储能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和电网负荷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储能变换器运行状态和电网负荷的联合优化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主动配电网储能变换器的VSG运行控制研究对于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和优化电网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储能变换器的电压和频率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方法,可以实现储能变换器与电网的紧密协同,提高电能转换效率,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这将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主动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分析
主动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文从阐述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重要性入手,对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优化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整体的配电设备自动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多进步。
在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进行能够很大程度上重构并且改变电力网络的运行方式,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主动配电网的构成传统配电网向用户单向供电,因此传统配电网没有远程运行监控手段,无法实现对DG的合理管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开始引入了主动配电网,并在用户接入准则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单元进行主动控制,不仅完成了配电系统的升级改造,还发挥出主动配电网主动参与调节的优势。
1.1 蓄电池储能模型为了应对电能质量波动等问题,主动配电网通常都采用蓄电池储能的方式。
相比电容器储能和蓄水储能,蓄电池储能的技术相对成熟,因此成本很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性,除此之外,蓄电池储能还能充当应急电源,并平衡发电量与用电量,从而降低网络耗损,改善供电的电压水平。
在主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见一些突发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主动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连续运行的能力,必须使用到备用电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动配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减少风机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
1.2 技术构架在主动配电网日常运行当中,会产生馈线故障等问题,监视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减少故障的产生,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能在故障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提高主动配电网的运行能力。
控制中心也是配电网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控制中心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主动配电网的调控能力,还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高级应用功能。
另外,还要进行配电网系统分析中心的建设,使运行管理模块能够进行交互,提供线上的上下协同的分析手段。
主动配电网中电能路由器的优化运行
电能路由器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设 备之一,为电网的智能化运营提供 支持。
分布式能源
电能路由器能够实现分布式能源的 接入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园区
在工业园区中,电能路由器可以实 现电能的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城市配电网
在城市配电网中,电能路由器可以 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和智能化管理 ,提高供电可靠性。
电能路由器在需求响应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电能路由器可以实现需求响应的快速响应和优化控制 ,提高需求侧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详细描述
电能路由器通过采集用户侧的电力需求信息,结合电 网的运行状态和需求响应策略,可以实现需求响应的 快速响应和优化控制。电能路由器能够对用户侧的电 力需求进行灵活的调度和控制,根据需求响应策略对 电力分配进行优化调整,实现需求侧的能源利用效率 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电能路由器还可以为用户 提供智能的能源管理服务,帮助用户合理使用和节约 能源。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策略
模拟退火算法基本原理
01
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金
属退火过程来寻找最优解。
数学模型构建
02
根据电能路由器的运行特性,构建适合模拟退火算法的数学模
型,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变量等。
实例应用与效果
03
通过实例应用,验证模拟退火算法在电能路由器优化运行中的
电能路由器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及优化
总结词
电能路由器可以实现微电网内的电能灵活流动和优化配 置,提高微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详细描述
电能路由器作为微电网的核心设备之一,可以实现微电 网内的电能灵活流动和优化配置。电能路由器通过对微 电网内的电能进行电力电子转换和调度控制,实现微电 网内的稳定、安全、高效的电力供应。同时,电能路由 器还可以根据微电网的运行状态和需求,对电能进行合 理的调度和控制,提高微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此外 ,电能路由器还可以为微电网提供智能的能源管理服务 ,帮助微电网内的用户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8T14:49:47.7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作者:韩晓曦[导读]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
(身份证号码:12010219850221XXXX 天津 300000)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配电网加强了对电源侧、负荷侧和配电网的控制,强调对各种灵活性资源从被动处理到主动引导与主动利用。
关键词:配电网;控制;分析本文从主动配电网的组成特点出发,结合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和控制方式选择,梳理主动配电网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提出源网荷互动全局控制中心的功能设计,提出针对配电网运行数据、营销数据及电网外部数据的的数据中心支撑方案,从而支持多种形式能源接入的监视控制与双向互动,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决策能力。
全局控制中心主要包含全局协调优化、区域协调优化、分布式控制等内容,强调对配网运行的主动控制。
通过运维支持服务、协同优
化控制、综合服务等实现全局协调优化功能,通过用能能量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储能管理、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实现区域协调优化,通过储能、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等灵活性资源实现分布式就地控制。
1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框架 1.1 主动配电网形态主动配电网重点关注能源生产的配给和综合利用,将其基础框架按照能源生产与消费层、能源传输层、能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和能源管理应用层四个层面进行考虑。
(1)能源生产与消费层为充电汽车、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和“冷、热、电”联产构成的主动配电网能量流层,该层中的用户可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负荷具备柔性的调节能力。
(2)能源传输层为主动配电系统的配电网络,具有拓扑结构灵活,潮流可控、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
(3)大数据平台使适应主动配电网特点的服务平台层,包括云平台、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智能电网服务总线,支持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全过程的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管理。
(4)能源管理应用层要求实现主动配电网各种运行与控制功能,主要有电网运行态势感知、全电压等级无功电压控制、自适应综合能源优化、分布式发电预测、馈线负荷预报、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合环冲击电流在线评估与调控、风险评估与状态检修等,同时是为能源全寿命周期提供优化控制决策和服务的集成调控—运检—营销于一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2 控制方式选择系统控制方式对系统控制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系统运行的水平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动配电网目前的主要控制方式包括集中式、分散式、分层式等类型。
其中,集中式控制利用传感器将网络潮流信息或设备状态数据上传至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分层分布协调控单元对分布式电源、开关等设备发布控制指令、管理电网运行。
分散式控制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本地协调控制器进行协调控制,其中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负责区域协调控制,本地协调控制器对本地设备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及时给出控制命令。
分层式控制融合了前述两种控制思想,通过部署顶层能源管理系统、中间层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底层本地协调控制器等多层次控制器,进行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网管控效率。
1.3 运行控制架构 1.3.1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传统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电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指从输电网接受电能,再分配给终端用户的电网。
配电网一般由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配电设备,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
传统配电网供能模式简单,直接从高压输电网或降压后将电能送到用户。
传统配电网中能源生产环节为集中式发电模式,能源传输环节为发输配的能量单向流动,能源消费环节为电网至用户的单向供需关系。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完成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一般包括应用功能、支撑平台、终端设备三个部分。
应用功能一般包含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两块内容,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和准实时的运行监视与控制。
支撑平台为各种配电网自动化及保护控制应用提供统一的支撑。
终端设备采集、监测配电网各种实时、准实时信息,对配电一次设备进行调节控制,是配电网运行控制的基本执行单元。
应用功能通过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完成配电网的运营管理。
运行控制自动化主要包括配电SCADA、设备保护、停电管理、电网分析计算、负荷预测、电网控制、电能质量管理、网络重构、生产管理等功能。
用电管理自动化监视用户电力负荷情况,涉及用电分析、用电监测、用电管理等环节。
支持平台完成包括配电量测、用电量测、图形管理等功能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等,为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终端应用包括电网侧和用户侧两个方面。
在电网侧,通过包括RTU、传感测量设备、故障检测装置、馈线控制器等在内的二次设备对并联电抗器、开关/断路器等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和调节。
在用户侧,通过电表等传感测量设备对用户的进行用电计量。
1.3.2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与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相比,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形态考虑全局的优化控制目标,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定和采取预防性措施实现目标,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用能的多样化需求。
应用功能方面,通过互动控制模式实现配网系统的统筹优化控制,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用能需求。
数据平台方面,构建全网统一模型对所采集全网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存储、计算、分析,服务,满足按需调用服务、公共计算服务要求。
终端设备方面,充分利用就地控制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对配电节点的分布式能源和可控负载协调控制。
结束语:
1. 报告对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形态及对应的运行控制形态进行了分析设想,相关结论如下:
(1)在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和体制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配电系统将呈现出大电网与微电网协调发展,形成多源能源融合、供需互动的新格局。
(2)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形态的应用功能应实现配网系统的统筹优化控制,数据平台应构建基于全网统一模型的数据融合,终端方面应对分布式能源、可控负载等新型配电节点进行监控,对外部用户多样化用能需求提供互动服务。
2. 报告结合配网发展新形势,提出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式的运行控制模式及包含控制中心与数据中心层面的控制系统总体架构,相关结论如下:
(1)控制中心应用功能应建设包含全局协调优化、区域协调优化、分布式控制、智能终端等内容的源网荷互动全局控制中枢,提出协调优化、运维支持等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案及功能要求。
(2)平台侧配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将针对配电网运行数据、营销数据及电网外部数据等,梳理配电网大数据特征及价值,综合分析现有大数据存储及处理技术,提出主动配电网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和技术路线。
3. 报告结合配网发展新形势,提出主动配电网对相关系统与设备的支撑要求,相关结论如下:
(1)自动化系统、保护设备及自动装置应结合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发展方向,满足集中监视控制及分散自治控制的需求。
(2)考虑主动配电网新业务扩展月新技术应用的发展需求,通信网络应满足业务传输、带宽、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安全防护应满足主动配电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参考文献:
[1]基于萤火虫算法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J]. 吴忠强,赵立儒.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9(03)
[2]基于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J]. 王林富,邱方驰,张斌,王彦国,宋志伟,金震,金旭荣. 智慧电力.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