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逆向建模流程及注意事项
1 逆向建模的基本设计流程(1)测量样件取得点云数据文件(2) 导入CATIA R15(3)检查点云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建模要求Y N(4)校正坐标系,和整车坐标必须一致(5)分析点云,去除噪点,并过滤(6) 云点数量剩余70%-90%,且特征完好YN(7)点云对正、局部合并(8)局部合并、点云细化处理(9)点云特征是否完好YN(10)样件特征分析(11)样件特征分级(12)网络化实体显示(13)提取特征(14) 点云处理(15)特征拟合(16) 拟合特征编辑(17) 拟合特征误差分析(18) 关键尺寸圆整、编辑(19)圆整后特征编辑(20) 导入截面线或点,绘制加强筋(21)倒角、圆角、拔模、打孔YN(22)剩余特征加入、仿辑、修饰(23)总体特征检查,是否符合要求?(24)完成保存,并组织数模评审。
YN(25) 输出冻结数模和《设计记录跟踪单》YN一、逆向设计流程方法1.1校正坐标:1.1.1根据零部件的具体情况,分析零部件的定位基准(关键孔位、关键线、关键面)。
1.1.2确定基准后制定坐标,并和整车坐标系进行对比、分析、判断。
1.1.3若一致,进行流程的下道工序;若不一致,对其坐标进行校正操作。
1.1.4校正坐标的方法如下:①零部件上找出定位基准元素(定位点、定位线、定位面)。
定位点:单个点、圆心、球心、直线中点等;定位线:直线、圆柱中心线、圆锥中心线、平面法向线等;定位面:平面、基准平面、法平面等。
②找出的基准元素必须能确定一个坐标系即能限定直角坐标系的六个自由度。
然后,利用找出的基准元素建立坐标系。
③利用CATIA点云校正合并功能校正坐标。
然后,对结果进行检查,如果不满意,重复进行以上三步操作,直至满意为止。
1.2分析点云、去除杂点。
1.2.1观察对齐的点云,与样件或实物进行比较。
如果还没有完全反映必需的特征,那只能重新扫描样件。
1.2.2若点云太密,电脑显示太慢,可以设置点云的显示稠密程度。
ANSYS大应变分析中建模注意事项
ANSYS大应变分析中建模注意事项ANSYS是一种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用于各种工程应用,包括大应变分析。
大应变分析是研究物体在受到较大应变时的行为和性能的过程。
在进行大应变分析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考虑,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材料模型的选择:在进行大应变分析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模型。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行为,在大应变情况下表现出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常用的材料模型包括线性弹性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塑性模型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模型非常重要。
2.几何模型的准确性:在进行大应变分析之前,需要确保几何模型的准确性。
几何模型应该包括所有关键的几何特征和细节。
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建模,并将模型导入到ANSYS中进行分析。
3.网格划分的合理性:在进行大应变分析之前,需要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的合理性对于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网格应该包括足够的细节来捕捉物体的几何特征和细节。
对于存在几何特征集中的区域,可以使用更详细的网格划分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4.孤立边界条件:在进行大应变分析时,需要对模型进行适当的边界条件设定。
边界条件是用来约束模型的自由度的,以模拟实际情况下的加载和约束条件。
要确保边界条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边界条件,并进行验算和验证。
5.载荷的选取:在进行大应变分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载荷来模拟实际情况下的加载情况。
载荷可以是静态载荷、动态载荷或非线性载荷等。
载荷的大小和方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并进行验算和验证。
6.模型的收敛性:在进行大应变分析之前,需要确保模型的收敛性。
收敛性是指解对网格划分的细化程度不敏感的性质。
模型应该经过适当的网格细化和迭代计算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7.结果的解释和验证:在进行大应变分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
结果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比较和分析。
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进行比对。
简述通风系统的建模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通风系统的建模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通风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设施,它能够有效地调节空气的流动,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PKPM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建模的注意事项:1、当发生节点过密情况,特别是各结构标准层合并后的总网格中节点过密时,可点网格生成菜单下的节点距离菜单,加大合并的节点距离从而把相距过近的多个节点合并为一。
2、上、下层位置应对齐的网格节点应确保对齐,以免形成总网格后的节点过多过密。
3、多使用偏心布置构件以减少过近过密网格节点产生,但不应把杆件偏心至另一相邻节点上。
4、为减少荷载导荷出错机会,布置墙处的各层上下节点尽量对应一致,即该部位各层网格节点不宜不同。
5、墙悬空时其下层的相应部位一定要布置梁。
6、洞口跨越墙的两个节点上下层之外,对跨越节点的洞口应作为两个洞口输入。
但是,如果按先输入大洞口,再输入洞口上的节点网格的次序,则程序会自动切割垮越新增节点的洞口为两个洞口。
另一方面,如果节点之间输入了两个洞口,则程序会在形成后面菜单数据后,在两洞口中间自动增加一个节点。
7、当在后面主菜单1中与与本章菜单中模型不一致,或发生错误时;可把各层重新生一下网点。
(可利用节点对齐功能,则各层可自动形成网点)8、两节点之间只能有一个杆件相连,对于两节点之间有弧梁、又有直梁的情况时,应在弧梁上设置一节点。
9、劲性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材料属性应定义为混凝土,结构主材应为钢和混凝土。
10、平面拼接,要使当前工程和拼接工程的层信息保持一致,低层往高层拼接。
11、斜杆端点应在楼层处,不应在层间,否则计算不予考虑。
12、除顶层外,用上节点高、梁顶标高、错层斜梁形成的斜梁,不能跨越本标准层。
13、层间梁不能用来做错层处理,层间梁可以传到SATWE软件和PK二维框架软件进行计算,但TAT软件还不能处理层间梁结构,只把其上的荷载分担到上下楼层。
14、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三维结构计算程序默认为不调幅梁。
15、对于柱的布置,当柱截面跨越两个或多个节点时,要柱只是布置在了其中的一个节点上。
它与非布置节点处之间如果没有布置构件,则该柱将孤立地不和其他构件共同工作,一般应把柱截面内各节点间布置上梁。
新收集一套结构设计建模经验总结,拿好不谢!
新收集一套结构设计建模经验总结,拿好不谢!
PKPM建模、工作流程注意事项
1、小于等于C25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5mm
2、扭转位移比小于1.2,不用点双向地震
3、抗震缝相关规范:《抗规》6.1.4
4、有效质量系数90%,说明结构存在局部振动较多,较为松散,常为有较多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的情况。
5、外边柱、墙的外边线到轴线距离沿结构全高一致。
6、双连梁:利用窗台增设连梁。
例如原200X600连梁超筋,改为双200X450连梁,建模时按400X450输入正常连梁,计算结果均分到两根连梁上。
7、初次建模从CAD导入轴网至PKPM时,退出AUTOCAD向建筑模型转化菜单时不点清理无用的节点,否则刚导入的轴网、节点又被清除了。
8、现阶段6mm一级钢(270Mpa)供应不足,故不宜采用。
PKPM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建模的注意事项:1、当发生节点过密情况,特别是各结构标准层合并后的总网格中节点过密时,可点网格生成菜单下的节点距离菜单,加大合并的节点距离从而把相距过近的多个节点合并为一。
2、上、下层位置应对齐的网格节点应确保对齐,以免形成总网格后的节点过多过密。
3、多使用偏心布置构件以减少过近过密网格节点产生,但不应把杆件偏心至另一相邻节点上。
4、为减少荷载导荷出错机会,布置墙处的各层上下节点尽量对应一致,即该部位各层网格节点不宜不同。
5、墙悬空时其下层的相应部位一定要布置梁。
6、洞口跨越墙的两个节点上下层之外,对跨越节点的洞口应作为两个洞口输入。
但是,如果按先输入大洞口,再输入洞口上的节点网格的次序,则程序会自动切割垮越新增节点的洞口为两个洞口。
另一方面,如果节点之间输入了两个洞口,则程序会在形成后面菜单数据后,在两洞口中间自动增加一个节点。
7、当在后面主菜单1中与与本章菜单中模型不一致,或发生错误时;可把各层重新生一下网点。
(可利用节点对齐功能,则各层可自动形成网点)8、两节点之间只能有一个杆件相连,对于两节点之间有弧梁、又有直梁的情况时,应在弧梁上设置一节点。
9、劲性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材料属性应定义为混凝土,结构主材应为钢和混凝土。
10、平面拼接,要使当前工程和拼接工程的层信息保持一致,低层往高层拼接。
11、斜杆端点应在楼层处,不应在层间,否则计算不予考虑。
12、除顶层外,用上节点高、梁顶标高、错层斜梁形成的斜梁,不能跨越本标准层。
13、层间梁不能用来做错层处理,层间梁可以传到SATWE软件和PK二维框架软件进行计算,但TAT软件还不能处理层间梁结构,只把其上的荷载分担到上下楼层。
14、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三维结构计算程序默认为不调幅梁。
15、对于柱的布置,当柱截面跨越两个或多个节点时,要柱只是布置在了其中的一个节点上。
它与非布置节点处之间如果没有布置构件,则该柱将孤立地不和其他构件共同工作,一般应把柱截面内各节点间布置上梁。
3Dmax建模标准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3Dmax建模的标准流程在制作3D模型前,首先建立文档,包括项目名称、日期。
1:设置3Dmax基本数值(1):设置3Dmax作图的尺寸,国际标准为毫米(mm)。
(2):设置3Dmax自动保存时间。
其默认为5分钟保存一次。
模型过大时,每5分钟保存一次,增加内存压力,使电脑变慢、变卡。
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建议自动保存设置90分钟一次(一定要有顺手保存的习惯)。
(3):设置3Dmax视口,正交与透视视图都要以鼠标为中心缩放。
(4):设置3Dmax捕捉,以2.5为基准,需要垂足、顶点、中心三个捕捉。
这样可以防止对齐的错误出现。
(5):设置3Dmax旋转,一般情况下设为45度。
(6):将3Dmax默认的渲染器改成Vray渲染器。
2:基础模型建立(1):首先确定平面的布局与功能,了解建筑的层高、门高、梁高、窗高等尺寸。
(2):将导入的CAD放入3Dmax中网格的中心。
(3):将CAD平面图导入3Dmax,建立建筑的基础模型。
一定要准保建筑尺寸的准确。
必须使用3D捕捉命令制作,给予模型材质(注:材质可以为单色材质,方便改成Vray材质,建立或者导入一个模型要先把模型材质付好,以免模型过多时每个模型都重给材质,节约大部分时间)。
(4):制作窗框模型。
(5):打出一个摄像机角度,观察建筑比例,方便建立整体模型之后调整摄像机角度,以达到最理想的角度。
3:基础装饰模型建立(1):按造平面图的规划,使用捕捉命令做地面所需的模型(注:做模型重底往上做,避免造型漏做的现象),地面做好给予材质。
(2):制作墙面的造型,给予材质,确保造型尺寸与材质正确。
(3):吊顶模型制作,按造方案制作吊顶模型,给予材质。
4:模型的导入(注:导入的模型可能存在各种问题)(1):模型导入之后首先成组方面移动位置和付材质,调整模型的位置、比例和尺寸,一般面较多的模型不建议使用编辑多边形命令调整,容易破面。
(2):独立显示模型,检查材质是否是想要的,调整材质,用3Dmax材质球吸取模型才子进行调整。
主体结构建模顺序
主体结构建模顺序在建筑、工程等领域,主体结构建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有助于分析和预测项目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体结构建模的顺序和方法,以及各部分建模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最后,我们将讨论模型验证与优化,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主体结构建模的重要性主体结构建模是在项目初期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条件,对建筑物或工程结构进行数学抽象和模拟。
它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结构的性能、荷载传递路径和潜在问题。
主体结构建模在工程设计、施工指导和灾害评估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二、主体结构建模的顺序和方法1.收集资料:在进行主体结构建模前,需要收集项目相关的设计图纸、工程规范和技术要求等资料。
2.确定建模目标:明确建模的目的,如结构分析、优化设计或风险评估等。
3.选择合适的分析软件:根据项目类型和分析需求,选择恰当的分析软件,如ETABS、SAP2000等。
4.建立模型:按照建模顺序,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建模工作。
5.分析与计算:应用所选软件,对模型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和验算。
6.结果评估与调整:分析计算结果,评估结构的性能,如有必要,对模型进行调整。
三、各部分建模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1.基础部分: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建立基础模型,包括基础形式、尺寸和材料。
注意事项:遵循工程规范,确保基础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2.结构体系: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等。
注意事项:结构体系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构件设计:按照结构体系,设计各构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
注意事项: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注意构件的施工便利性和经济性。
4.节点设计:对结构体系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设计,确保节点强度和刚度。
注意事项:遵循规范要求,充分考虑节点的构造和连接方式。
5.施工图编制:根据构件和节点设计,编制施工图。
注意事项:施工图应清晰、准确,便于施工和验收。
四、模型验证与优化1.模型验证:通过对实际工程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机械设计中的建模
机械设计中的建模引言机械设计中的建模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抽象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模型,以便进行分析、优化和制造。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建模是一个关键步骤,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建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工具,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建模的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建模的基本原理是将实际物体的形状、结构和运动等特性抽象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可以用数学方程、几何图形等形式来描述。
建模的目的是通过对物体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设计过程中所关注的参数,并对设计进行优化和验证。
建模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抽象实际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征进行抽象和简化。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几何图形、曲线和曲面等来描述实际物体的外形,使用零件和装配体等来描述实际物体的结构。
2.建立运动和约束关系:在机械设计中,物体的运动和约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建模时需要将物体的运动和约束关系用数学方程或关系图等形式进行描述。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原理来建立运动和约束关系。
3.考虑物理特性和性能要求: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物理特性和性能要求对模型进行限制和约束。
例如,对于承受力学载荷的零件,需要对其受力分析,并进行应力和变形的计算。
建模的方法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建模方法有以下几种:1.手工绘图:手工绘图是最基本的建模方法之一。
可以使用纸和铅笔绘制物体的草图,然后根据草图进行数学建模。
手工绘图的优点是简单易学,可以直观地表达设计意图,但缺点是不利于修改和分析。
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软件是现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建模工具。
CAD软件可以通过绘制几何图形、应用零件库和进行模型装配等方式进行建模。
CAD软件具有直观易用、修改方便和能够进行多种分析的特点。
3.有限元分析(FEA):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建模方法。
它可以通过将物体分割成小的有限元,然后对每个有限元进行力学分析,得出物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过程建模注意事项
过程建模要素归纳1、外部代理(1)命名规则a)外部代理应该用描述性的单数名词描述。
b)外部实体命名可用首字母缩写。
c)当外部实体为个人时,可以用职务名或者角色名来代替具体的名字。
(2)注意问题a)外部代理可重复出现,重复出现时右下角画斜线。
2、数据存储(1)命名规则数据存储按照相应的数据模型实体的复数形式命名。
(2)注意问题a)在DFD图中允许复制数据存储以避免数据流线的交叉,但应该尽量减少重复。
b)实体关系图中的每个实体都应该有一个数据存储。
3、过程(1)命名规则a)过程应该用动词命名。
b)基本过程应该用一个描述实施的工作的宾语从句后跟一个强动词命名。
(2)注意问题a)一个系统就是一个过程b)分解图中每个过程或者是父过程,或者是(父过程的)子过程,或者二者都是。
c)父过程必须有两个或多个子过程—单个子过程没有意义,因为不能揭示系统的任何额外细节。
d)在大多数分解图标准中,一个子过程只可以有一个父过程。
e)一个父过程的一个子过程可以是它自己的子过程的父过程。
f)分解图中的连线不包含箭头。
g)连线没有命名。
h)有三种基本的过程:功能进程、事件进程、基本进程4、数据流(1)命名规则a)数据流名称应该采用描述性的单数名词和名词短语。
b)数据流的名称应该是唯一的。
c)往来于数据存储的逻辑数据流只显示了净数据流。
d)数据流名称应该清楚地指出读取了什么数据。
e)数据流命名应清楚地反映执行的特定动作。
(2)注意问题a)所有的过程至少都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b)有些名称暗示了在一个文件上可以实施的典型动作,在一个实际的DFD图中,不会在图中记录这些动作的名称。
c)所有的数据流都应该命名,未命名的数据流通常是流程图思想的产物。
d)数据流名称应该描述数据流而无需通过描述流是什么或者如何实现。
e)所有的数据流必须以一个过程开始和/或结束,因为数据流是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f)控制流用一条带箭头的虚线表示。
其他注意内容:(1)数据流图包含了一个且仅一个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被确定为编号“0”;(2)不要画多余的指令,格式一样的才能存储;(3)新增web实体标“X”;(4)平衡—如果扩展一个过程称为另一个DFD以揭示更多的细节,平衡要求必须在子图中包含与父图中的原始过程相同的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建模注意事项
建模注意事项建模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建模的过程需要经过设计、验证、分析和优化等步骤,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建模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1. 确定建模目标:在开始建模之前,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目标。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效的选择建模方法和技术,并且能够评估建模结果的有效性。
2. 数据采集和处理:建模所需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建模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步骤。
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是建模的关键。
3. 特征选取和处理:在进行建模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选取和处理。
特征是影响建模结果的关键因素,选择合适的特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4. 模型选择和建立:根据建模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建模方法包括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对模型进行适当的参数选择和调整。
5. 模型验证和评估: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是保证模型可靠性的关键。
常用的方法包括交叉验证、留一验证等。
同时还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包括模型的精度、召回率、F值等指标。
6. 模型分析和优化: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了解模型的优缺点和局限性。
进一步优化模型,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效果。
常用的方法包括特征筛选、参数调整、模型集成等。
7. 结果解释和应用:建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
在应用建模结果时,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解读,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需要将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进行修正和改进。
8. 持续学习和改进:建模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改进建模方法。
同时,也需要关注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及时更新和改进建模方法和技术。
以上是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建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建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建模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第一、建模流程不是固定不变的,但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基本不变的,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早点晚点不太要紧,关键是认真、踏实的完成每一个任务。
第二、注意交流讨论,分工合作。
3天的建模,大家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彼此之间要鼓励,合作才会高效。
与人合作,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优点、不足,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其次,要有耐心,听取队友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才能够清楚、简洁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并虚心、积极的接受、思考队友的想法。
第三、及时分析数据,出来结果及时总结整理,结果的表述方式要合理,尽量采用图标的形式。
第四、图形中各种变量的区分,应该采用形状不同的线条或图案,不要单纯用颜色区分。
因为多数情况采用的是黑色打印出的论文。
第五、节奏合理,要有紧张有序的工作程序,不要仅停留在想上,不要一直讨论,要动手做工作。
第六、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第七、整建模过程中要注意保存数据,文章的电子文件及时保存,随时保存副本。
第八、队内交流,不可队外交流,不要与其他队和其他人交流!以避免雷同、抄袭的发生。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九、必须用数学符号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模型。
第十、论文的写作需要不断的修改,加之数学公式的书写很麻烦,写作可以用手写的形式,行间空大一些,留出一些修改的地方,并采用不同颜色的笔,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电子版修改的不方便。
同时,可以将一个论文分成很多个独立的文档进行。
例如,11B题_问题重述,11B题_模型假设,11B题_符号说明,11B 题_参考文献等独立文档。
第十一、建模很辛苦,困难重重,建模的过程是在不断的思考,讨论,修改中进行的。
所以,模型肯定有反复,开始没有想清楚很正常,要正视这个过程,不可因为反复的修改,产生急躁、消极和不和谐的事情,影响竞赛的正常进行。
这也是建模对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的积极一面。
Revit建模注意事项
Revit建模注意事项1.建模时,必须设置原点,否则后面对齐同一单体模型或建筑群时,相应的单体专业要花很多时间去对齐它们。
事先做好原点,减少后期不必要的操作2.楼层标高一定要按照土建为结构标高(或者结构为结构标高,建筑为建筑标高)、机电为建筑标高,且在Revit中做的辅助标高一定要注明它的用意,以便后面在导出GFC时将其舍去不做楼层导出。
3.在Revit中构件绘制时,设计人员与预算人员的观点不同,很容易导致绘制出来的构件无法与预算对接比如:无梁板下的柱和柱帽,设计人员在做这类构件时,很容易把柱和柱帽放在一个族里,但,预算这里是把柱和柱帽分开,柱帽与无梁板放在一起套取清单,一旦柱与柱帽做成一个族,预算人员无法正确提量。
所以,在设计人员做图前,最好是设计人员与预算人员坐在一起探讨模型的绘制标准,以便能向下传递。
4.构件命名,这个很重要,因为Revit中除了系统族外,还有一种族叫常规模型,如果设计人员用常规模型做某一构件时,在命名上偷懒,那么,累死的就是预算人员。
5.构件重叠问题,这是我遇到最大的阻碍,在Revit中如果构件绘制重叠了,最多给一个提示,但不会强制你去修改到不重叠,依旧可以正常显示效果和工程量计算(这里指Revit中的明细表),但工程量肯定会将重叠的部位重复计算,而如果通过GFC插件导入到GCL中,要么重叠构件中的一个会丢失,要么汇总计算时肯定会报错,修改起来非常麻烦。
所以,建议对于不是很标准的CAD图,不采用翻模插件来翻模,那么既然是在绘图,就一步到位,不要出现这种看似很小但又容易出错的问题。
6.构件剪切和附着到楼板这里我分两种介绍,一种是直接进BIM5D,另一种是走Revit-GFC-GCL。
先说前者,前者要求非常严格,谁剪切谁一定要找准,更不能有重叠现象,否则工程量肯定会有重复计算的情况,具体用什么插件去剪切,那就看大家的喜好了;后者是通过GFC进GCL的,如果没什么特殊需求的话,就按默认的来,不用考虑谁把谁剪切了(但不许出现同一构件有重叠现象,具体请参考第5条),因为GCL中有相应的计算规则会把重叠部分扣减掉的。
PKPM建模注意事项
1、建立模型1.1 08版PMCA突破标准层模型建模方式的局限性,实现建模三合一及四种建模方式1.2 PMCAD 如何输入任意截面柱,任意形状板洞、斜梁、错层墙、斜墙、越层斜杆等特殊构件1.3 人防荷载、吊车荷载为何提前到建模中输入,如何快速输入吊车荷载1.4 08 版广义楼层组装与传统楼层组装有何区别,【工程拼装】和【楼层组装】的新用法1.5 次梁作为主梁输入和作为次梁输入有何区别,次梁与边跨主梁相交是否需要设置铰接1.6为何有时SATWE寸井字梁的计算结果与查设计手册相差很大1.7 带水平梁的坡屋顶如何建模计算,是否需要输入虚柱,椭圆形建筑如何建模1.8 梁与梁搭接点与柱很近时形成的短梁容易超筋,如何解决1.9 什么是刚性梁,虚梁和虚柱,各有何特点及作用1.10 为什么主梁上伸出的“悬臂梁”配筋很小,而封口梁超筋,如何解决1.11数据检查时显示“两节点间距小于150mm的提示如何处理2、计算分析2.1 如何正确选择计算软件SATW、E TAT、PMSA、P PK、QITI ,各软件的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2.2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是什么意思,如何输入该角度,是否必须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2.3“裙房层数”是否包括地下室,软件是否能将塔楼和裙房连接处的构件都予以加强2.4 为什么要“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没有定义弹性板是否需要选择该项2.5“墙梁转框架梁的控制跨高比”是什么含义,有何作用2.6 模拟施工加载有何作用,08 版增加的施工次序如何应用2.7 “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形系数”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输入该值2.8为什么SATW没有扭转耦联选项,地震加速度值不在规范规定的数值范围内如何处理2.9什么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如何用SATW进行中震(大震)不屈服(弹性)设计2.10 为什么要“考虑偶然偏心”和“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如何判断“明显不对称,不规则”2.11 为什么“计算振型个数”设定的太多或太少都不行,如何判断振型数设定合理2.12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与“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有何关系,如何设定2.13 如何设定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连梁有哪两种建模计算方式,连梁超筋如何处理2.14 如何设定“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如何设定带地下室建筑的“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2.15 总选择“按抗震规范5.2.5 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有什么不妥2.16 结构薄弱层有几种类型,哪些由程序自动判定,哪些必须由人工指定2.17 如何设定0.2Qo 调整系数,调整值是否可以超过2,多塔大底盘结构能否分段设定调整系数2.18 SATWE口何考虑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能否自动判断水平荷载弯矩值是否大于总弯矩值的75%2.19 SATWE如何考虑越层柱的计算长度,越层柱各层配筋不同是何原因,如何处理2.20 单偏压计算与双偏压计算各有何特点,如何正确选择柱配筋计算方式,双偏压验算如何操作2.21 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的受力特点和各自适用范围2.22 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计算方法各有何特点和适用范围2.23 计算控制参数: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剪重比等如何调整,如何分析计算书和动态云斑图2.24 为什么有时多肢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过大,如何调整3、特殊结构设计一、砌体结构3.1 QITI 程序可以计算带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砌体结构吗3.2 “砼墙与砌体墙弹塑性模量比”是什么意思,如何正确输入该参数3.3 提高砌体墙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和受压承载力的途径和方法3.4 带错层、带变形缝、带井字梁的砌体结构如何分析3.5 砌体结构中的混凝土构件,如阳台、雨蓬、挑檐、悬挑梁等如何设计计算二、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3.6 规范对底框结构抗震墙设计有何要求,如何调整抗震墙的刚度比和高宽比3.7 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是什么含义,如何合理选择墙梁导荷方式3.8 为什么调整一层底框的洞口大小对刚度比影响很小,这类结构如何调整层间刚度比3.9 新版软件底框结构的设计步骤,为什么不宜采用整体有限元算法,悬挑梁设计的注意事项三、带地下室结构3.10 如何设置地下室的“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和“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3.11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实例说明地下室嵌固部位如何设定3.12 软件如何计算地下室外墙侧土、侧水压力,地上建筑物的挡土墙是否可以采用地下室算法四、多塔大底盘结构3.13 多塔结构哪些控制参数需要采用离散分析模型,以实例说明如何切分多塔模型进行计算分析3.14 多塔结构转换为单塔结构分析的条件及可行性,多塔结构的抗震措施和电算注意事项五、带缝和连体结构3.15 如何设定带缝结构风荷载遮挡边及考虑遮挡边对风荷载的影响3.16 强连体结构和弱连体结构设计计算要点上帝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outlookzhyshz积分260帖子212#22009-4-29 10:10六、错层结构3.17 各类错层结构如何建立模型,错层结构的计算方法、分析难点和应对措施3.18 实例说明如何设计超高层错层住宅楼七、转换层结构3.19 转换层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框支剪力墙转换结构如何设置参数和设定特殊构件3.20用FEM单榀框支剪力墙结构作二次分析应注意什么问题八、短肢剪力墙结构3.21 如何判断短肢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以实例说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3.22 上部塔楼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下部裙房为框支转换结构,其结构体系应如何设定九、其它特殊结构3.23 异型柱结构如何建模、计算和绘图3.24板柱-剪力墙结构如何分析,如何应用复杂楼板有限元程序SLABCA[进行二次分析十、钢结构3.25 如何设计顶层为门式刚架的框架结构3.26 如何设计超过20 吨吊车的门式刚架形式的单层厂房3.27 如何设计混凝土柱实腹钢梁的单层厂房3.28钢结构计算书中显示Mu<1.2Mp是什么意思,为何加大构件截面不能解决问题4、施工图设计4.108 版结构施工图中的钢筋层有何含义,梁钢筋归并是如何计算的4.2 为什么有时施工图中的配筋值比计算值大,有时比计算值小4.3 施工图中梁梁相交节点处显示的三角和圆圈有何含义,如何修改4.4 考虑支座宽度对梁裂缝计算有何影响,为什么单纯增大梁配筋面积不是控制裂缝的有效手段4.5 梁挠度计算为何增加新参数“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和“将现浇板作为受压翼缘”4.6 如何控制剪力墙边框柱与剪力墙,还是与框架柱一同出图4.7 楼板参数“近似按矩形计算时面积相对误差”有何含义,如何输入4.8传到AutoCAD中的轴线标注为何不好修改4.9传到AutoCAD中的字型如何改为Windows字体,如何将文字两边对齐改为左对齐5、基础设计5.1用JCCAD进行基础设计是否必须输入地质资料5.2“结构物± 0.00 对应的地质资料标高”是何含义,应输入绝对标高还是相对标高5.3 地质资料土层输入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局部夹层的土层如何输入5.4 如何输入勘探孔点位置,如何动态编辑孔点土层5.5“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置深度”如何输入5.6 独基和条基如何“自动计算覆土重”5.7 “拉梁承担弯矩比例”是何含义,如何输入该参数5.8 基础荷载组合的类型、应用范围及计算方法5.9为什么在JCCAD中还要再次输入“活荷载按楼层折减系数”5.10 设计砌体结构墙下条形基础,如何避免生成独立基础5.11 为什么不能在独基的拉梁上直接输入填充墙或其线荷载5.12 基础设计时如何选择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组合5.13砖混荷载和PM荷载有什么差别,如何选用5.14 如何显示校核基础的各类荷载组合5.15为什么SATW和TAT的“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简图”中的数据不能用于基础设计5.16 如何在基础施工图中自动标注柱的插筋数据5.17 【重心校核】命令和程序退出时自动重心校核结果为什么不同5.18 如何在桩筏板基础上实现疏密布桩5.19 梁元法和板元法都可以计算梁筏板,如何选择5.20 如何定义弹性地基梁的截面尺寸,新版软件能否自动形成地梁翼缘的宽度5.21 变形缝处的地基梁要承担两道墙(或柱)的荷载,如何建模5.22 弹性地基梁计算结果抗剪强度不够怎么办5.23 采用梁元法计算平筏板,墙(柱)下需要布置暗梁(板带)吗5.24 如何把任意布置的群桩或几个独立桩承台合并为一个桩承台5.25 上部为框架结构,下部为带拉梁的桩承台基础(或独立基础),可以用增加标准层的方式计算拉梁配筋吗5.26 如何自动生成任意角度或偏心的独立基础5.27 独立基础“承载力计算时基础底面受拉面积/ 基础底面积”是何含义5.28 独立基础有最小配筋率要求吗5.29 为什么有时节点荷载很小而程序生成的独基底面积很大5.30 多柱基础(独基、承台)角度不合适如何处理5.31 JCCAD 能解决墙下条基相交处基础面积重复计算问题吗5.32 如何设计框架结构填充墙下的条形基础5.33 基础设计如何选择板元法(或梁元法)的计算模型5.34 如何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设计的影响5.34 筏板基础的后浇带“加荷比例”参数如何输入5.36 采用板元法计算时,基床反力系数(K 值)如何取值和调整5.37 按文克尔假定计算和“按广义文克尔假定计算”有何差别5.38 “双筋配筋计算受压区配筋百分率”是何含义,如何正确输入该参数5.39 设计筏板基础,如局部筏板有附加荷载(如局部有地下室),如何处理5.40 为什么有时用梁元法与板元法计算同一基础结果不同5.41 大底盘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如何控制差异沉降5.42 有软下卧层的基础如何验算5.43上部结构计算使用的是MIDAS ETABS等国外软件,如何使用JCCAD S行后续基础设计6 、其它6.1如何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运行多个版本的PKPM应用软件6.2 08版如何在CFG平台上将AutoCAD建筑平面图转换为PKPM吉构模型6.3如何对PKPM工程文件进行备份与恢复6.4 PKPM软件如何进行图形编辑、打印、转换等后处理工作上面是pkpm工程部专题研讨会的提纲,可惜没有参加上,不知道谁有电子版的,共享一下。
3D建模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注意事项
3D建模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注意事项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建模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日益普遍。
然而,使用这一技术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建筑师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介绍在3D建模技术中的关键注意事项,包括材料选择、建筑结构、光照效果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1. 引言3D建模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更直观、更真实的设计预览,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现他们的想法。
然而,要利用这一技术进行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建筑师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2. 材料选择在使用3D建模技术时,正确选择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建筑师需要准确模拟不同材料的外观和质感,以便更真实地呈现设计效果。
此外,对材料的反射率、折射率和光泽度等特性的准确模拟也非常关键,以确保设计能够在真实环境中表现出色。
3. 建筑结构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师必须在3D建模软件中准确绘制建筑结构。
这包括确保墙壁、楼板、梁和柱等元素的尺寸、比例和位置准确无误。
在设计中,建筑师还应该考虑到结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建筑能够在现实中承受重力和其他力的作用。
4. 光照效果光照是3D建模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它可以使设计更加真实和生动。
建筑师需要准确模拟不同光源的位置、强度和颜色,以产生正确的阴影效果。
此外,建筑师还应考虑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便在建筑设计中展现出合适的光照效果。
5. 用户体验当使用3D建模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师需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
他们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用户如何与建筑物进行互动,如何进入和离开建筑物,以及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模拟用户的视角和行为,建筑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6. 数据准确性在进行3D建模时,建筑师需要确保使用的数据和理论准确可靠。
不准确的数据可能导致设计的偏离实际情况,从而影响建筑的功能和可行性。
因此,建筑师应该使用可信的数据源,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和审查,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模注意事项
建模注意事项:
1、建模时要分层,具体分成:
A、地面(地面层可以按区域分层,可以按主干道分层)地面层的颜色为蓝色;
B、植物层(根据地面层命名)代表颜色为绿色;
C、建筑物层,以建筑物名称建层(例如:西教学楼、东教学楼等)
2、单位尺寸统一为毫米
3、制作楼房模型时,分五个面进行建模(东立面、西立面、南立面、北立面、顶面);每
建一个物体后要指定相应材质球,楼房整体模型建完后,将其中一物体转换为可编辑的多边形,然后把其他物体进行附加,附加时会出现下列提示,选择匹配材质ID到材质。
建筑工程行业中的虚拟建模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行业中的虚拟建模技术使用注意事项虚拟建模技术是建筑工程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它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将建筑项目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模拟和预测。
然而,虚拟建模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本文将围绕这些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首先,建筑工程公司在使用虚拟建模技术时,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软件。
市面上存在着各种虚拟建模软件,如Revit、Sketchup、AutoCAD等,每种软件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在选择软件时,建筑工程公司需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来决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软件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以便能够满足项目的发展需求。
其次,建筑工程公司在使用虚拟建模技术时,需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是虚拟建模技术的核心,它能够呈现出建筑项目的各个细节和特征。
因此,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公司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模型的尺寸、材料和构造等方面与实际建筑相符。
同时,还需要对模型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验证,确保其在承重、抗震、防火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再次,建筑工程公司在使用虚拟建模技术时,需要注重信息的共享与协调。
在建筑项目中,设计师、工程师、施工人员等多个参与方需要进行合作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共享和协调信息是非常关键的。
虚拟建模技术能够实现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通过将设计模型、材料清单、施工计划等相关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项目各方的同步和协作。
因此,建筑工程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确保各方能够及时获取和提供所需的信息。
同时,建筑工程公司在使用虚拟建模技术时,需要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
虚拟建模技术是一项高度技术化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和建筑知识水平。
因此,建筑工程公司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虚拟建模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
同时,建筑工程公司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虚拟建模技术的应用能够符合公司和行业的规范要求。
动力学分析建模的注意事项
动力学分析建模的注意事项动力学分析是研究复杂运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由于时间约束,它不可能简单地处理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复杂动态系统的一种方法。
从物理模型中获得的信息要比从数学模型中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
研究这种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不仅需要考虑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需要考虑这一过程中由一些因素引起的随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例如:当考虑非稳态时,一个动态系统需要考虑一个不稳定态来防止随机变化的发生:这种非线性状态称为稳态。
如果你只考虑动力学参数时,你不会考虑随机事件引发过程和结果;如果你不考虑这种非线性状态也不会发生随机事件,这种非线性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发生。
本文中首先介绍了动力学模型与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过程和方法。
其次通过描述和分析非线性系统发生非线性变化时所需的各种参数来展示复杂运动系统的特性模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下;最后通过介绍动力学模型与随机事件引发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几种影响因素及其与随机事件可能产生因果关系的关键变量及其其作用机制以展示复杂运动系统对随机事件引发过程和结果产生的影响机制。
一、模型的构建构建动力学模型是为了方便建模而进行的一种合理的设计和构建方法。
对于没有结构支撑体系的复杂动态问题,需要用稳定模型的方法进行模型设计和构建(比如在工程应用中,可以考虑把稳定模型转换为非线性模型)。
由于我们是建立在动态分析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确定合适的动量控制参数并计算其运动状态,然后将参数输入到方程中进行求解,再将求解结果与原序列进行对比后,将结果保存到原始数据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由于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我们可以采用一个静态系统来进行动态分析,并假设其运动状态为稳态,然后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一些扰动或改变一个参数将会对系统造成变化。
这种动态系统通常称为不稳定系统或稳态系统或不稳定系统。
例如:在一个稳定或不稳定系统中,在给定静稳定度下如果没有扰动也就没有任何变化。
广联达建筑梁模型注意事项
广联达建筑梁模型注意事项
1. 在建筑梁模型的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确保模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2. 在选择建筑梁模型的材料时,要考虑到其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常见的材料有木材、钢材、混凝土等,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在进行建筑梁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要保证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尺寸、比例和结构必须符合实际工程设计的要求,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 在模型的构造过程中,要注意零件的连接方式和固定方式。
零件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以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在制作建筑梁模型时,还要考虑模型的可视性和展示效果。
模型的外观设计要舒展美观,突出建筑梁的特点和功能,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6. 在使用建筑梁模型进行展示或教学时,要注意模型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以免造成模型的损坏或人员的伤害。
7. 建筑梁模型的存放和保养也需要注意。
模型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场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或湿气中,以防止模型受潮或变形。
总之,建筑梁模型的制作和使用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注意事项进行,以保证模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