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例题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例题习题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二、物质的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滴瓶(装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用来取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1、试管(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九年级上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完整版

九年级上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举例:3、实验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垫石棉网—受热均匀)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等(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取液体体积所用的实验仪器有:规格合适的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用于固体药品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添加酒精使用漏斗和玻璃棒。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4.“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6.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7.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8.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复习化学知识点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针对九年级上册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与巩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一、基础概念和理论1. 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物质与混合物、元素与化合物等,并对其特点和区别进行解释。

2. 原子结构:讲解原子的组成部分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分布和电荷。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和写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2.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析气反应等,分别结合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3. 化学计量:解释化学计量的概念,包括摩尔质量、摩尔比和反应的摩尔采样。

三、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 离子的形成:讲解离子是如何形成的,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的离子化过程。

2.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介绍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并通过离子化合物的例子来说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区别。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电池、金属腐蚀等。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特性:介绍酸碱的定义与性质,包括酸碱的鉴别方法和pH值的概念。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酸雨的产生与防治等。

六、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性质:讲解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和熔点等。

2. 非金属的性质:介绍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如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

七、碳的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包括碳元素的存在和共价键的形成。

2. 烃类化合物:介绍烃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常见代表,如烷烃、烯烃和炔烃等。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核心知识点简要概括,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期中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期中复习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②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2取用方法: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立”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②液体药品的取用: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桌上,以免玷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再伸入瓶中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

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化合物的构成和命名规则。

2.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结构和排布;了解原子序数、质
量数和同位素的概念。

3. 化学键和化学式:学习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理解离子的电
子结构变化和达到稳态的原理;学习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氧化数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和平衡反应的原理;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5.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溶液
的溶解过程;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6. 酸碱与盐:了解酸碱的概念和性质,学习酸碱中的离子产生和化学反应;学习酸碱
中的pH值和酸碱中和的计算。

7. 金属和非金属: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动性
和合金的应用;了解非金属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8. 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学习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了解化学计算中的
物质的量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增强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与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与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与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水结成冰C.镁带燃烧D.衣橱中卫生球变小2.下列是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B.铁块热胀冷缩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铝丝能弯曲二、固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练习: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被烧黑B.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C.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D.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有4种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6.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8.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化学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2.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o2=2h2o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3.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1.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2.初三上册期中化学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如图,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正确的是( )A.B.C.D.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6.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7.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8.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10.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11.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 O2的发生装置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12.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2= 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MnO2是氧化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13.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点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点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点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C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a的溶液B.c物质微溶于水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D.将20C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3、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C.生成CaCl的质量为11.1g2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和CaCO234、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C.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5、已知某酒精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此酒精溶液中酒精(C2H5OH)的质量分数为()A.23%B.36%C.46%D.54%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7、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d]、氘[ddo]、氚[chudn],分别用符号H、D、T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