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制度

合集下载

委托代理机制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委托代理机制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03
探讨了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
监督和制衡。
高管薪酬与激励机制
高管薪酬结构
描述了公司高管薪酬的构 成,如基本工资、奖金、 福利等。
股权激励计划
介绍了公司实施的股权激 励计划,如股票期权、限 制性股票等,以激励高管 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高管业绩考核
建立了一套高管业绩考核 体系,以衡量高管的绩效 和贡献,为制定合理的薪 酬提供依据。
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治理与内控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
01
02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治理和内控的 效率和准确性。
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集成和共享 ,方便信息查询和分析。
03
04
与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的有机 结合。
监督与评价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 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的主要制度
财务报告制度
规范企业的财务报告编制、审 核、披露和档案管理等环节, 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准确和可靠。
授权审批制度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 各项业务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流程, 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 有效性。
内审制度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 报告和其他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
04
委托代理机制下公司治理与内部 控制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
信息不对称
由于股东和管理层、股东和债权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可能利用信息优势 进行不正当操作,损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
特点

市场化程度和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市场化程度和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由于众多原因,高管薪酬尤其是长期激励机制是很复杂的。首先,高管所作的战略决策非常复杂并无规律性,难以判断决策质量;其次,决策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要在一定时期后才能表现出来,很难评估现有决策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第三,高管决策和行动与公司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在西方,激励契约一向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衡量高管人员的价值高低的最根本原则就是看其为公司带来了多少价值,即通过将高管人员的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增长情况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人员。但是,上述激励契约有效的前提是:股东能够低成本地观测到企业真实的业绩,并且其观测到的业绩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高管人员的努力程度。离开上述条件,激励契约并不能发挥治理作用。
激励契约内生于其特有的制度环境,其有效性依赖于上述前提,同时也受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自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行转轨的过程。国家经济由过去的政府通过计划方式分配经济资源,逐步转向主要由市场来进行资源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1%下降到2002年的18%.另外,国家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并且实
高管薪酬契约是高管激励制度最重要的内容。目前高管薪酬主要是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收益构成。基本年薪是高管薪酬体系中最基本组成单元,具有相对固定性,主要根据企业经营难度和负责人承担的经营责任、经营风险等因素确定。绩效年薪通常根据公司上年度主要业绩指标完成情况支付,一般是薪酬委员会根据经营业务确定一个或数个主要经营指标和拟定考核计划,然后根据业绩考核的结果支付绩效年薪。中长期激励一般与股东价值挂钩,是分期兑现的持续性激励方式,兑现的方式可以实际股权的方式或以现金的方式。

管理权力、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基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权力、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基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系 上市公 司高 管薪 酬水 平而 弱化 当期 业绩 ; 管理 权 力 理两职状 态 、 董事会 人数 以及股权制 衡度 出发 , 分 别用 是 否会使 管理 层通过 非 理性 行 为进行 以权谋 私 、 浮夸 某一 变量 衡量管理 权力 的大小来研 究农业 上市公 司高
业绩、 信息 屏蔽 、 财 务造 假等 违法 经营 活动 , 这是本 文 管薪酬 的问题 ,本 文构建管 理权 力综合测 度指标 并 以
严重 的粘性 , 即公 司业 绩 上升 时的边 际增 加量 大干 业 此契 约条件 下 ,高管 的薪酬应 由公司 的经营业 绩所决
绩 下 滑 时 的边 际 减少 量 ( J a c k s o n e t a l , 2 0 0 8 ; 方 军 定 , 而 且呈现显 著的正相 关关系。 最优 薪酬契约论 也主 雄, 2 0 0 9 ) 。在 我国 , 薪酬 激励 的研究 大都 基于 最优 薪 张股 东大会应该 通过董 事会 选聘 管理层 ,并根据 公司 酬 契约论 , 很 少涉及 管理权 力论 , 近年来 有研究 发现 公 的经 营业绩设计 激励相 容的薪酬体 系 以防范管 理层 的 司管 理层 在 一定 程 度 上影 响甚 至 决定 自 己的薪 酬水 道德 风险。
平, 董事会不 可能完全 控制高 管的薪 酬设计 , 管 理层 有
高管 薪酬 与 公 司业 绩 的挂 钩 确 实是 解 决 委托 代
动 机也有能 力调整 自己的薪酬体 系 ,并 且运用 权力寻 理 矛 盾 的方 法 , 李增泉( 2 0 0 0) 利用 7 4 8家 上市 公 司 租使 得董事会 未按公 司业绩发 放薪酬 ,从而进 ~步影 的财 务报 表数 据分 析后 认 为 高管 薪 酬与 公 司业 绩 不
而控 制公司经 营决策权 的代 理人却 追求 自身 的薪酬最 大化 , 由此 导致双 方信息 不对 称 、 责 任不 对称 、 激励 不

浅谈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

浅谈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
S we e p i n g o v e r t h e M a n a g e me n t I 管理纵横
浅谈公 司治 理 中的委托代理
吴冰 煤炭 工 业 合肥 设 计 研 究 院 2 3 0 0 4 1
摘要 : 本文 阐述 了新形 势下委托 代理 问题重 心 的转 变, 剖析 了控股 股 东侵 占中小股 东利 益 的方式 , 并 结合工作 实践
有针对 性地就如何 解决委托 代理 问题提 出 了自己的 见解 , 对进一 步规 范所 有者和经 营者的 关 系, 规 范公 司内部 治理 结构 , 促进 管理 水平 的提 高 , 实现股 东利 益最 大化 具有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关键词 : 控 股股 东和 中小股 东; 委托代理 ; 公 司治理结 构 ; 股权 分 置
市 公司资金 , 拖欠上市公 司账款 , 以及虚假出资 , 损害中小股 东利 益 。广大 中小股东 由于信息不对称 , 而不易察觉 , 至发现时 已血本 无归。 2 、 利用上市公 司为其担保 。控 股股东通 过上 市公 司的担 保, 侵吞银行资产 , 一 旦出现风险将 赔偿责任 留给公司 , 从 而将 经 营风险转移至上市公司 , 继而进一步将风险转移给中小股东。 3 、 利用不公平关联交易, 调控公司经营业绩, 操纵利益分配 行为。这种做法不仅可 以使大量资产和利润落入 自己手 中 , 还可 以达到 操控 利润分配 的 目的 。许 多上 市公 司年 终不进行 红利分 配, 这样 中小股东得不到正常的股利收入 , 利益受到严 重损害。 4 、提供 虚假财务报告 , 操纵股 价 , 误导 中小 投资者。上市公 司在控股股东和管理当局 的控制下 , 会计信息失真 , 投资者很难评 价公司 的机会和风险 。其结果是加大 了投资者 的投资 风险 , 损害 了投资者 的利益 , 同时又浪费 了社会资源 , 损害 了市场资源配置的 效率。

高管薪酬管理制度

高管薪酬管理制度

高管薪酬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即高管)的薪酬发放和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一套规定和程序。

这个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绩效考核与激励:高管薪酬应该与其工作表现和绩效相关联,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并将其与薪酬挂钩,来激励高管的工作表现。

2. 薪酬结构设计:高管薪酬通常由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如奖金、股权激励等)构成。

薪酬结构的设计要考虑高管的责任和能力要求,同时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相匹配。

3. 薪酬透明度:高管薪酬应该公开透明,向股东、员工和社会公众进行披露。

透明的薪酬制度可以增强公司的声誉和信任,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4. 风险控制与合规性:高管薪酬管理制度需要制定一套风险控制机制,以避免高管通过操纵财务数据等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同时,要确保高管薪酬制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5. 国际比较和市场竞争:公司应该关注国际薪酬趋势,参考同行业和同类企业的高管薪酬水平,以保持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管。

总的来说,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其业绩和贡献相匹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分析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分析

基 委 一 理 角国 商 银 高 薪 激 机 分 于托代视 : 业行管酬励制析 有
● 曹元元 , 刘慧侠 , 史蓉娟
(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陕西 西安 70 2 ) 1 17


要: 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可 以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 目标 的一 致性。本文首先 阐述 了银 行 高管薪酬 激励 机制 的委 托 代理理论 , 然后 回顾 我 国商业银行 高管薪酬机制发展 的几个阶段 , 而分析现 阶段我 国 国有商业银行现行 薪酬激主, 高管的工资是随着行政级
别变化的, 与所在银行的相关业绩并无多大联系。而银行的绩效也
不是由管理者的水平来决定。这一阶段激励机制与银行经营水平
无关 , 可以说委托 __ 代理关系没有体现。 一- 一 2第二阶段 : . 市场经济体制下薪酬机制的初步建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随着市场化 的加深, 中国经济摆脱了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l mao nr a, l fn e I M |A a 画 t嗣 Un esySx l d eE i n u i ri( :i me dl ) v t : S a t o
2 1 年第 5 ( 1 卷 00 期 第 2
总第 5 期) 3
Nn Z 1 ( 11 S m , 3 5 0 0 Vo 2 . u No 5 )
总的来说,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银行业 , 其管理理念和方法
商业眼行的所有者即股东与商业银行高管之间的关系即委托

K- t  ̄ ̄与国家行政机关—样, 银行高管 的薪酬甚至任免完全取决于 各级上级组织 , 从而导致f 不可能以追求银行利润最大化为 目标。 门
代理关系。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 高管人员掌握着更多的信息)

高管薪酬制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高管薪酬制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高管薪酬制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摘要:公司价值由公司未来各年净现金流量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决定,而由于股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成本会降低公司的价值。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高管薪酬制度对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程度,进而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公司价值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的目标是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委托代理成本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各个企业都试图找到一种最有效的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缓解股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与股东权益。

我国在2010年实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要求将基于eva的高管薪酬制度全面应用到国有企业中。

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高管薪酬制度,以会计利润等传统指标作为业绩衡量依据的传统薪酬制度和以eva为基础设计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及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模式。

本文以传统薪酬制度和基于eva的薪酬制度为对象,分析研究不同高管薪酬制度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

一、经济增加值作为公司绩效评价的价值模式指向价值模式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导向, 它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经过调整的财务指标, 或根据未来现金流量得到的贴现类指标。

价值模式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经济增加值。

从股东的角度来看, 他们最为关注自身的财富是否得到了增长。

股东的财富是否增加可用市场价值增加值,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mva=市值—总资本。

从原理上看,是评价股东财富创造的准确方法, 它胜过其他任何方法。

但是,仅限于从外部对上市公司进行整体评价。

在评价公司内部各个局部的业绩方面, 是无能为力的。

由于自身的缺陷, 管理者不得不采用一些与内部业绩联系紧密的评价指标。

因此,许多公司将利润类指标如每股收益、利润额等作为首选的内部指标, 并按其增长给管理者以奖励。

但是, 现实中没有可信的证据说明利润决定股东财富, 却有大量的相反证据。

委托代理观和有效契约观视角下的高管薪酬

委托代理观和有效契约观视角下的高管薪酬

委托代理观和有效契约观视角下的高管薪酬作者:陈博文,熊凌云,郭小金来源:《审计与理财》 2017年第4期引言中国高管的薪酬问题不仅仅是某家公司的内部治理问题,而是关乎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社会和谐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不仅仅广大投资者关注高管的薪酬,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

经典的标准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高管薪酬契约是市场化的结果,高管薪酬契约设计的科学合理,可以将高管所获得的个人报酬与公司业绩、股东财富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高管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有效地捆绑在一起,从而缓解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最大化激发高管努力经营水平与管理能力,保障企业长远、稳定地发展。

同时根据有效契约理论,高管薪酬超出市场平均的部分是其能力的表现。

20 世纪7 0 年代开始,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逐渐成熟和受到学者们的积极关注,其中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高管薪酬的有效性。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学者更加深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从而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监管准则和指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一、高管薪酬的概念界定(一)高管的定义当前国内学者研究高管主要从两方面来划分院一类是将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作为高管研究样本来划分;另一类是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划分,比如有将公司的财务总监等也划入公司高管的行列。

而国外大多研究高管的文献,直接将公司的总经理(C E O )定义为公司的高管进行研究(郑志刚等,201 2)。

具体引用到国内的时候,由于国内公司中董事长的权力往往要高于总经理的权力,且是公司最终的实际控制人,因此,也有学者直接将公司的董事长当作公司的高管来研究,这是狭义之分。

此外,对于高管定义广义划分的有,将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执行董事、财务总监等都划分为高管的样本里(方芳和李实,201 5)。

(二)高管薪酬的定义根据奥弗顿和斯托弗(O verton and Stoffer,2003)的观点,将高管薪酬定义为由基本收入、年度奖金、长期激励、公司福利、津贴等构成。

公司治理机制与高管薪酬决定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公司治理机制与高管薪酬决定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因可 能 在 于 该 法 只 解 决 了公 司 治 理 的 部 分 问题 , 而 非 全 而 性 地 解 决 ;此 外 ,作 者 从 另 一 角 度 切 入 , 发 现 大 部 分 实 证 研 究 皆 发 现 ,公 司 治 理 环 境 越 好 ,
而 转 向 探 讨 公 司 治 理 机 制 与 高 管 薪 酬 之 间 的 内 在 联 系 。那 么 ,公 司 治理 机 制 与 高 管薪 酬 之 间的 关 系 究 竟 如 何 ? 大 多 数 的 经 验 研 究 主 要 同 绕 着 以 下 两个 问题 展 开 :一是 探 讨 公 司 治理 机 制 对 高 管 薪 酬 结 构 的 影 响 ; 另 一 方 面 是 公 司 治 理 机 制 对 高 管
自 B r 和 Me n ( 9 2 I ei e a s 1 3 ) 提 出
“B r ei e—
的 9大 银 行 17 8 0年 到 1 0年 的 会 计 数 据 为 样 本 , 9l
Me n ” 命 题 以 来 ,如 何 设 计 有 效 的 高 管 薪 酬 契 约 as
以 减 少 代 理 成 本 ,便 成 为 委 托 代 理 理 论 研 究 的 核 心 问 题 。 而 作 为 代 理 问 题 中 的 直 接 一 方 ,高 管 的
究 的 最 新 成 果 , 并 对 后 续 研 究 进 行 了展 望 。
[ 键 词 】公 司治 理 机 制 ;高 管 薪酬 ;薪 酬 业 绩敏 感性 关 【 图分 类 号 】F 7 .;2 4 中 2 66F 4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 4 1 2 0)9 0 2 — 5 文 6 3 0 6 ( 01 0 — 0 0 0
薪 酬 影 响 的 研 究 成 果 进 行 了 梳 理 , 以 展 示 其 发 展

公司治理机制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一个理论综述

公司治理机制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一个理论综述
以减少代 理 成本 , 成 为 委 托 代 理 理 论 研究 的核 便
心 问题 。而作 为 代 理 问 题 中的 直接 一 方 , 理 者 管 的行为无 疑 是公 司治 理 的重点 。纵 观近 年来 高管 薪酬 理论 经验 研 究 的 发 展 脉络 , 大趋 势便 是 开 一 始关 注公 司 治理机 制 对高 管薪 酬 的影响 。二 者 的 关 系究竟 如何 ?大 多数 的经 验研 究 主要 围绕着 以
总2 6卷
第 4期
兰州商学院学报
Jun lo a z o mmeca olg o ra fL n h uCo rilC l e e
V0 6 No 4 L2 .
21 00年 8月
Au . 2 0 g , 01
公 司治 理 机 制对 高 管薪 酬 的影 响研 究 : 个 理 论 综 述 一
下两 个 问题展 开 : 是 探 讨 公 司 治理 机制 对 高 管 一 薪酬 结构 的影 响 ; 是 探 讨 公 司 治理 机 制 对 高 管 二

公 司外部 治理机 制对 高管薪
酬的影响
( ) 一 证券 市场监 管对 高 管薪酬 的影 响
关 于证券 市场 监管 对 高管薪 酬 与公 司业绩 相
● 张 正 勇
( 西南财 经 大学 会 计 学 院 , 川 成 都 四 6 13 ) 1 10
摘 要 : 作为公司治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管人员的薪酬契约一直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 全球金融危机更是
加深 了社会公众对 高管薪酬契约的关注程度 。本文通过 回顾 国外近几年 来的相 关文献 , 系统梳理 了公 司治理机制 对 高管薪酬影响 的最新研 究成果 , 并对后 续研 究进行 了展 望。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摘要: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的经营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上市公司的薪酬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薪酬管理制度,首先,本文将先阐述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根基。

其次将描述我国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现状是描述问题的关键。

然后,将会对我国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文章将试图对我国这种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后三个个部分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关键词:薪酬管理高管人员上市公司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研究的理论基础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的报酬的支付水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博弈过程。

一是人力资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物质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

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收入明显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也必然影响薪酬收入二是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高管人员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私人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是股东所不能掌握,至少是不完全掌握的。

此时,委托人不可能使用强制合同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而只能通过激励合同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它能把有些外在约束变为内在控制,变他律为自律。

事实上,控制与激励在实践中也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控制与激励相互配合就会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

如果缺乏利益制衡,大多数人将会缺乏积极性。

所以,只要利益制衡力度还不够,就必须有权力制衡和责任约束,否则将会存在普遍的不负责任。

鉴于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激励机制外,还要有控制机制,两者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高管薪酬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可以激发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股东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而且可以帮助高管人员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分析
未在公司治理 中发挥明显作用。 再者 , 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也存在诸多
问题 ,其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以体现 ,致使设立独立董事的 目的无法实
现, 对 以独立董事为核心的薪酬委员会 的运作构成 了极大的障碍。 2 . 资本 市场不完全 。由于我国国有上市公 司在 资本市场上 占据较
问题 , 就需要 引出“ 代理成本 ” 概念 。 代理 成本 来源于两个方 面 : 一方面 是指委托 人( 股东等 ) 为了监管代 理人( 管理 者 ) 而发 生的成本 : 建立信
1 . 委托代理理论。 当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时 , 股东 ( 委托人 )
层 管理人员 的短期行 为 , 减少其机会 主义行为 。
是公 司的所有 者 , 管理者( 代理人 ) 拥有经 营管理权是 公司的经 营者 , 他
们之间的分离导致 了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 , 进 而产生 了委托代理理论。
自己设计 薪酬体系 ; 并且对外公示这样 的信息 : 薪酬 委员会 中的独 立董 事除了持有股权之外不应该与公 司有个人利 益的关系 ,不能有利 益冲
突, 不能参与公 司的 t 3 常管理。 薪酬委员 会的主要 任务是为 每位高管 设计特定 的薪酬包 , 每个薪 酬包都包 括以下的基本 内容 : ( 1 ) 基 本薪水 。 薪水应该按照该 管理者的 个人 经历及水 平规定 , 同时要考虑 市场价 格 , 以确 保管 理者 不会 另谋
高就或者 支付出更高 的成本 。
( 2 ) 业绩相关奖金 。 一般 是根据其 经营业绩决定 的。 公 司业绩好 , 管 理者获得的奖金就高, 反之亦然 。 由于英 国的资本市场 比 较 发达 , 上市公
酬 的激励 作用 。高层 管理者拥 有着高额 的年薪 , 应 该为企业 价值 的提

委托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

委托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

委托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摘要:公司治理问题中最一般化的情况就是代理造成的问题。

在一些公司中,它们拥有非常多的投资者,股权被分散,经理人在公司重大决策中,有利绝对控制的权利。

这时,这些经理人会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由此,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就要清楚了解对代理人激励和约束的方法,才能够在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间矛盾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委托代理;公司治理;代理关系;股权;公司目标一、委托与代理关系当拥有很多投资者,股权被分散,另外,股东对公司只有有限责任,这样就毫无疑问会出现资产所有权与管理分离的现象。

出钱的人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管理事物,而交由代理方代为管理。

所谓的代理人,从专业角度讲也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管理团队,这样,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委托关系。

(1)采用委托代理关系治理公司的原因1.为了提高决策效率采用现代公司制度形式,能够比以前更有效地收拢资金,由于出资者们共同承担风险,所以也相对分散了风险。

而投资者和董事会、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的授权关系,就可以在这种情形下解决决策效率问题。

2.为了更加有效利用信息公司会有很多为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这些信息广泛分布于企业内部。

每一个员工都多多少少拥有一点公司的信息。

如果把一切决策权交给最高管理者,如此一来,要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就要做到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再最快的时间内以最准确的方式传送到最高管理者那里。

于此同时,决策者还要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才能达到理想的决策效果。

(2)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的关系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信息传递是要成本的。

想象一项决策,如果是在信息变化剧烈的情况中,那么等到决策信息传递到管理者手中,那么据此作出的决策很有可能是依赖已经失去时效性甚至无用的信息,这又必然会造成决策的失误。

从员工积极性的角度看,信息传递是要占用时间和员工精力,同时员工并不一定会有传递真实信息的积极行动。

再从信息本身的性质来看,公司里的信息可以分为专有信息和通用信息。

浅析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

浅析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
他行业。
表 大股 东的利益,而且能代表广大股 民的利 益 ( ) 2 完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针对 目 前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 的问题 , 可以采 取 以 下措 施 来 改善 我 国 的监 事 会 和 独 立 董 事 制度 : 第一 , 加大立 法强度 , 明确监事会 成 员 和独立董事的权利和法定义务 , 对不能胜任的 监事会成员和独立董事要 坚决撤换。第二 , 赋 予监 事会 召 集股 东大 会 的权 利 , 以加 强对 董 事 会的权利制衡 。第三 , 强化监 事会对董 事、 经 理等 高管的职务行为 的监督 ,有权 向股 东大
● 证 券 市 场
《 经济0 }o o  ̄ 2 l 年第 1 期 2
减持 国有股 , 大非 国有股的 比重, 扩 实现投 资
主体 的 多元 化 ,真 正 保 证 上 市公 司 法人 治理
结构 中的股 东大会 、 董事会 、 经理层和监事会
之 间 的 相 互 制 约 ,使 股 东大 会 的 决 议 不 仅 代
浅我 国上公 高薪与 司理 析 国 有 市 司 管 酬 公 治
●桑红 莉
摘 要: 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 中值得 深入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我 国上 市 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与公 司治理 的探 讨, 初步提 出了解决对策 , 以达到改善公 司治
理 的 目的 。
唐 立峰
据报 告显示 ,08年上 市公 司高 管基 本年 薪 20 的平均值为 5 5 20 5万元 。 中最 高的为金融 、 其 保险业 , 薪金达到 2 66万元 , 1. 遥遥领 先于其
机影 响 到 了企 业 绩效 , 公 司高 管 薪酬 却 很 少 而

问题 的 提 出
作 出适 应 性 调 整 。 据 2 0 0 7年 和 2 0 0 8年 1 4 52

高管薪酬管制分析——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视角

高管薪酬管制分析——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视角

一பைடு நூலகம்
股东作 为 所有权 人 将经 营权 委托 给高 管 ,从 经
济角度来说 , 股东追求资产保值和增值的 目标 , 股东
要方面 , 薪酬合同是实现薪酬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 薪酬合同中的报酬率则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力
度 的具 体体 现 。
的目标函数中既包含短期 目标 , 又包含长期 目标 。 高 管作为股东的代理人而获得经营权 ,必须为实现委
摘要: 股东和高 管之 间存 在利益 冲突 , 多任务委托代 理模 型分析表 明, 管薪酬决定 机制存在 激励过度 的内在 冲 高 动, 高管薪酬 管制不仅 存在合理性 , 实践 中也非常必要, 政府 可以通过 强化高管薪酬股东 决策权、 细化高管薪酬信 息披露制度及建立奖金回追制度等措施来管制。
关键词: 高管薪酬 ; 管制 ; 多任 务委托代理 ; 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 :2 1 F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3 9 (0 2 0 - 0 1 0 10 — 8 0 2 1 )6 0 6 - 5


引言
管薪酬管制的政策建议 。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 ,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 生委托—代理关 系 , 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信 息不对称 , 代理人 的行动可能偏离委托人的 目标 函 数, 代理人 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发生冲突, 代理人 的 自利 行 为损 害 委 托人 的利 益 。 因此 , 托人 一 方 委 面要激励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 的 目 标努力工作 , 另
图 1
扣_。 a ;
高 管 面 临 的 问题 是 选 择 行 动 a 和 a 以最 大 化 。 2
( ) 三 对模 型推 导基 本结论 的分析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制度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制度

财务与管理Financial & Management算,这是对生产期间企业成本控制的前期制定计划,最终核实确切的数据,为医药企业的下季度的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同时,财务预算还是对企业生产期间对原材料的消耗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监督企业生产期间的成本控制,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三)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无论任何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时刻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支持企业内部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在除了制定成本费用上专业化管理的同时,还贯穿着企业前期的采购、控制库存、产品的生产环节、到后期的销售等各环节,合理的内部控制支持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还监督着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及时纠正偏差,为最终能进行真实有效的成本核算而提供保证。

(四)针对成本的核算,进行全面的量化、细化,细化管理任何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如果不实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

随着现代日趋成熟的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据清单,包括可控费用,如:耗材、人事等,和不可控制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原材料采购等。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假如在正常生产的环节里出现超支使用的现象下,相关部门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

尤其像医药生产企业,由于药品成产企业的生产对象是小物品,医药生产企业不但要像其他制造、工业等企业一样要控制大件的耗材、固定资产折旧等,还更要细化对医药小品种的分类、定期药品产量的生产及投入原材料的核算,因此控制起来比较困难复杂,所以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化控制环节,比如:药品前期的预计的生产批量、中间生产的控制环节、后期实际的产成品与先前预算的差异等。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医药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既要以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出发,也应以自身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特定要求为落脚点。

摆脱传统医药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照搬模式的弊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企业性质不断创新其控制监管体系,寻求更符合自身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案。

公司治理 第3章 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和经理制度

公司治理 第3章 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和经理制度


在公司治理的两大问题中,委托—代理的这两类界定没有矛盾。

在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里,委托人是股东,代理人是经理,经理代


表股东经营资产,经理有信息优势;

在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里,委托人是中小股东(严格讲是股东整

体),代理人是控制股东,控制股东代表全体股东控制公司,控制股东

有信息优势。
3.1.2 道德风险问题 3.1
一、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方案

首先从最简单情况入手,这时假定信息是对称的,委托人可以观察到代理人

的努力水平。委托人和代理人面对的收益关系如图所示。曲线I是代理人收入水平


和努力水平的无差异曲线。它显示代理人是不喜欢努力工作的,除非获得一定的

收入作为补偿,而且对补偿的要求是边际增加的。图中的直线m代表的是代理人
3.1.1 委托—代理关系 3.1
二、委托—代理问题
理 论
根据信息不对称发生的阶段和信息类型,委托—代理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

类是逆向选择问题,一类是道德风险问题

一些文献将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称为逆向选择问题,将事后的信息
: 委
不对称造成的问题称为道德风险问题;

还有一些文献认为隐藏特征的问题就是逆向选择问题,隐藏行动的问题就是

将代理人的工资合同设计成图中的直线w,代理人拿计件或计时工资,而且干不

好还要扣工资。两种方案下,均衡点e*都能实现。



收入
m

I


R*
w
W*
e*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摘要: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的经营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上市公司的薪酬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薪酬管理制度,首先,本文将先阐述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根基。

其次将描述我国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现状是描述问题的关键。

然后,将会对我国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文章将试图对我国这种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后三个个部分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关键词:薪酬管理高管人员上市公司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研究的理论基础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的报酬的支付水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博弈过程。

一是人力资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物质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

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收入明显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也必然影响薪酬收入二是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高管人员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私人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是股东所不能掌握,至少是不完全掌握的。

此时,委托人不可能使用强制合同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而只能通过激励合同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它能把有些外在约束变为内在控制,变他律为自律。

事实上,控制与激励在实践中也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控制与激励相互配合就会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

如果缺乏利益制衡,大多数人将会缺乏积极性。

所以,只要利益制衡力度还不够,就必须有权力制衡和责任约束,否则将会存在普遍的不负责任。

鉴于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激励机制外,还要有控制机制,两者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高管薪酬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可以激发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股东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而且可以帮助高管人员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应用与扩展导言一、委托代理理论基本原理委托代理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主要研究公司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调节机制。

在企业实践中,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股东和经理人的利益可能会存在代理问题,即股东委托经理人代为经营公司,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原因,经理人可能会出现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代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确保经理人不会滥用权力,最大程度地保护股东的利益。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点: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和激励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公司经营中,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经理人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股东并不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经理人滥用职权,损害股东利益。

风险规避是指股东为了规避风险而将公司经营权委托给经理人,但这种风险规避可能会导致经理人不尽职尽责。

激励机制是指为了使经理人更好地为股东利益服务,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基于这些原理,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代理问题的方法,比如股权激励、董事会监督、信息披露等,这些方法旨在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经理人行为,激励经理人为股东利益服务,从而解决代理问题,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

二、公司治理问题现状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公司治理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可能会发生冲突,特别是在一些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中,股东数量众多,股权分散,股东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较低,这就为经理人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其次是信息透明度不足。

信息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资源,信息透明度不足会导致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无法有效行使监督权和表决权。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与委托代理问题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与委托代理问题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与委托代理问题摘要:由于国企高管的经营业绩难以被准确度量,加上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高管的超额薪酬成为国企代理问题的一种典型表现,于是政府将高管薪酬管制作为应急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国企代理问题。

采用双重差分法对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第二次限薪令在有效限制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的同时,没有对高管在职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有效降低了国企代理成本;但第二次限薪令也降低了薪酬激励效应,导致国企高管努力程度降低,由此造成的利益损失又成为新的代理成本。

国企薪酬制度改革面临激励与管制的两难选择,应在国企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国企的高管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对公益类及特殊行业的国企增强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竞争行业(营利性)国企则应在推向市场的同时放松薪酬管制,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国企代理问题。

关键词:高管薪酬,薪酬管制,第二次限薪令,委托代理问题,代理成本,在职消费,国企分类改革一、引言近年来,在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学术界、舆论界及投资者都保持着对国企高管薪酬的高度关注。

中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一度乱象丛生(蔡贵龙等,2018)[1],2009年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一次限薪令),限制央企负责人的基薪和绩效年薪,不但要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相挂钩,还要加强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然而,从社会舆论上看,国企高管薪酬问题仍持续引起关注,超额薪酬和薪酬粘性等问题受到持续批判。

2014年,中央又出台《关于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二次限薪令),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规范和改革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央企负责人不合理的收入进行调整,以期形成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之间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中央出台的两次限薪令体现了政府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决心,其重点管制对象都是中央企业的高管(地方国资委参照推进下属国企薪酬改革),主要举措是将高管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联系起来,调节企业内部的薪酬差距,以追求社会公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与管理Financial & Management算,这是对生产期间企业成本控制的前期制定计划,最终核实确切的数据,为医药企业的下季度的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同时,财务预算还是对企业生产期间对原材料的消耗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监督企业生产期间的成本控制,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三)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无论任何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时刻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支持企业内部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在除了制定成本费用上专业化管理的同时,还贯穿着企业前期的采购、控制库存、产品的生产环节、到后期的销售等各环节,合理的内部控制支持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还监督着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及时纠正偏差,为最终能进行真实有效的成本核算而提供保证。

(四)针对成本的核算,进行全面的量化、细化,细化管理任何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如果不实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

随着现代日趋成熟的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据清单,包括可控费用,如:耗材、人事等,和不可控制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原材料采购等。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假如在正常生产的环节里出现超支使用的现象下,相关部门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

尤其像医药生产企业,由于药品成产企业的生产对象是小物品,医药生产企业不但要像其他制造、工业等企业一样要控制大件的耗材、固定资产折旧等,还更要细化对医药小品种的分类、定期药品产量的生产及投入原材料的核算,因此控制起来比较困难复杂,所以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化控制环节,比如:药品前期的预计的生产批量、中间生产的控制环节、后期实际的产成品与先前预算的差异等。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医药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既要以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出发,也应以自身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特定要求为落脚点。

摆脱传统医药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照搬模式的弊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企业性质不断创新其控制监管体系,寻求更符合自身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案。

把传统医药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大而模糊化变为小而精细化。

其次,为了便于医药生产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为信息决策提供更多信息和资料,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制度准则,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连云港长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制度◎文/江 东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高管(尤其是高级高管)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二者的目标效用函数却并不一致。

因此,公司治理中的代理制度有效性的评价,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该制度是否能够使得高管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的一致;二是该制度是否对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公司的价值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对高管薪酬制度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研究高管薪酬制度,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种激励是必需的吗?Fama(1980)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他认为激励合同是不必要的,因为经理人市场能控制道德风险。

如果某一管理人员建立了能够为其雇主创造高效用的声誉,该管理人员的市场价值将会提高,价格化其价值,即管理人员薪酬的增加。

反之,亦然。

同时,Fama还指出,能力水平低的管理人员的偷懒行为会被试图在职位上超越他的下级发现和报告。

从理论角度分析,Fama的结论似乎很有道理,但现实却与他的理论推导不相一致。

现实的实际情况是,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已越来越成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成现实和理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Fama的结论是有假设条件的,即经理人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市场的供求双方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选择的限制。

显然,这一假设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现实的情况是,几乎所有的时候,完全有效市场的假设都是不成立的。

AFG(1997)和Wolfson(1985)的研究表明,虽然内部和市场的力量能够缓解道德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基于效益的激励仍然是必需的。

二、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基础——契约关系(一)从高管行为角度分析代理活动中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契约问题1.高管的动机。

在分析中,高管满足理性人假设,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这样,高管为了自己效用的最大化,有了操纵利润的动机。

2.高管的机会。

高管在经营过程中,对公司的了解很可能超过公司真正的主人,掌握更多的内部信息,从而对于股东而言,高管有信息优势,于是有了进行操纵的机会。

3.高管的压力。

高管一旦接受某一特定公司股东的邀请,就将自己未来的物质收益和声誉与公司联系起来了。

一方面,股东要求高管勤勉努力,以达到自己目标函数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公司的经营情况也会对高管个人的职业声誉产生影响。

故而,高管有使得公司业绩更好的压力来源。

在28 2012.06财务与管理Financial & Management这种压力下,高管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利,对不够优良的公司业绩进行修改和美化。

(二)从股东的行为和反应角度分析代理活动中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契约问题面对高管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股东一方面设计出将高管的利益和公司利益高度联系起来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设计高管薪酬时,就考虑高管的道德风险问题。

但是,高管未来的行为又是不可测的,因此,双方达成的契约是不完全的。

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形下,股东会倾向于为高管提供股权激励。

而对高管而言,由于其已将自身的人力资本与特定公司紧密锁定,他们会进行风险规避而优先选择现金。

这样,就不能达成一个最优的契约关系。

三、高管薪酬制度的内容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是指公司与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合同,其目的是通过将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建立在一个或多个衡量其经营公司努力程度的指标之上,协调公司与高管之间的利益。

大多数高管薪酬制度是建立在以下两种指标之上:净利润和股票价格。

(一)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关系理论上讲,高管薪酬应该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

在其他条件相一致的前提下,高级高管能力的突出和努力程度提高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正效应。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公司业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单纯的考虑高管的努力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关联,很难完全排除噪音的影响。

另一方面,高管薪酬制度不总是合理的,即高管薪酬并不总是和公司的业绩相关。

此外,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还存在着自相关关系—究竟是公司业绩的好转导致了高管薪酬的提升,还是高管薪酬的变动引起了公司业绩的波动。

在我国高管薪酬的早期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多半表明,公司业绩和高管薪酬没有显著关系。

如魏刚(2000)和李增泉(2000)的研究。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更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如杜兴强、王丽华(2007),张俊瑞等(2003),黄志忠和郗群(2009)等人的实证研究。

(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评判标准高管作为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受托方,其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研究表明,对高管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在于设计有效的薪酬激励政策,使得高管的目标和股东的目标尽可能的一致。

因而,检验薪酬激励制度的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在于,高管的薪酬多大程度上与公司的业绩表现相关。

最常用的度量指标,即“薪酬——业绩”敏感度(Pay——performance Sensitivity,后文简称PPS)。

Banker和Datar(1989)指出,决定净利润和股价在高管薪酬数量的确定上的相对权重时需要考虑指标的两个特性:精确度和敏感度。

对于净利润而言,会计人员一方面通过限制管理人员操纵净利润的空间来提高敏感度,另一方面却又不能避免高管的努力对净利润的影响当期无法完全观察到的困境。

对于股票价格而言,虽然股价有着相对于净利润更好的敏感度,但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众多,因此,其精确度不如净利润。

所以,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权衡各方的权重。

四、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理论问题——契约的不完整性实证研究结论表明,PPS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度相关,这表明薪酬激励制度中存在着问题。

另外,薪酬奖励机制中还可能存在更严重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合同中的股权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不仅不能起到减少代理成本的问题,甚至反方向给予了高管更多的能够从公司中获得个人利益的渠道。

特别是当董事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积极性与高管商定奖励机制的时候。

Shleifer和Vishney(1997)认为高管可能更多地了解未来的公司的表现,因此为自己争取到最有力的薪酬合同,甚至可能操纵会计信息和投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报酬。

周建波和孙菊生(2003)在我国市场发现,对于那些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公司,经营者存在利用股权激励机制为自己谋利掠夺股东利益的行为,因此成立相对独立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作为股权激励的实施主体是重要的。

总体而言,正如Shleifer和Vishney(1997)所说的:尽管直接从这些现象就判定高管并不在乎公司的表现是一个错误,但认为激励合同能够完全解决代理问题同样是错误的。

(二)我国的特有的制度安排——薪酬管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市场份额,因此,我国学者注重对特定企业类型(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的进行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特殊的制度安排存在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2005年,陈冬华等发现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中的薪酬管制现象。

所谓薪酬管制是指,政府对经理人(高管)的薪酬合同进行行政干预,主要是强制其与公司职工的薪酬相关。

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使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替代性选择;与民营企业中,与公司业绩挂钩的内生高管薪酬制度相比,国有企业中受管制的外生高管薪酬制度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

刘凤委、孙铮和李增泉(2007)进一步对高管薪酬制度产生的背景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薪酬合约内生于特有的制度环境”。

他们的研究还表明:政府对企业干预越多,会计业绩的度量评价作用越小;外部竞争程度越低,会计业绩与经营者的奖惩关联度越弱。

2009年,陈信元等从地区差异的角度出发,试图回答“地方政府实施的薪酬管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如下:地区市场化进程、贫富差距、财政赤字和失业率等。

辛清泉、林斌和彦超(2007)在代理理论框架下,基于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制度背景,就经理薪酬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结果发现,当薪酬契约无法对经理的工作努力和经营才能做出补偿和激励时,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着因薪酬契约失效导致的投资过度现象。

陈信元等(2009)对不同地区之间差异的研究表明,薪酬管制的存在与高管腐败发生的概率呈正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