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顾名思义,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把一部分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组成。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发展中的“第三势力”。它依托于学校,立足于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课程开发理念、途径与策略。但同时,校本课程开发又是国家课程发展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搞“独立王国”,相反,它需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和参照点。通常,国家课程开发实行“研究-开发-推广”模式,使用从“中央”到“外围”策略,表现出基础性、统一性和稳定性特点。缺点是课程单一、时效性差。而按校本课程实行“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表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差异性和直接的实践性等优势,这是对国家课程有益而必要的补充。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和主体。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一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第四,校本课程开发属“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合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民主化、课程资源优置化;又有利于教师专业精进,学生素质发展和学校特色化。由此,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地理基础性课程由地理学科知识课程和地理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
地理学科知识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拖编。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将课程分为三个层次:C层次科目(国家地理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B层次科目(参照国家必修与选修的综合要求,适当增加和补充内容),A层次科目(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对原教材进行改编和新编)。这种分层将科目分层和内容难度分层结合起来从而使课程体现出难度梯级,使每一层级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学习。其次是地理学习策略课程开发。地理学科学习策略指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地理读图策略、地理实验策略、地理记忆策略、地理考察策略、地理听课策略等。地理学科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地理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2.丰富性课程
地理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主要包括博知、励志、广行三类。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唐诗宋词中的地理知识、地理游记欣赏、怎样游山玩水(旅游地理)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电视或新闻品评等。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著名地理学家成功案例分析等。“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
实践能力为目的。如小区域地质考察、地图制作、地理网页制作、地理教具制作等课程。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地理学科知识竞赛辅导课程、地理之谜探究、人与环境、天文学基础、区域与城市规划、天气与灾害、城市环境等。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地理科技制作、地理小论文写作、地理思维能力训练、小流域治理、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热点地区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地理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合作开发,指“外部开发者”和“用户开发者”联合起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是教学情景互动开发,也称课程运行的自开发。即在教学中,由师生与课程的互动关系而不断地补充、突破、创新而开发出来的课程。目前在实践中多采用教学情景互动开发模式,根据这种模式,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是:
1.教师从本校办学理念、需求分析(学生需求、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资源评估(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考虑,进行初次课程设置。
2.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一问卷调查等方法提供反馈和建议,使课程设置更合理。之所以关心学生在课程决策上的参与有两个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兴趣;其学习主动性会得到增强。二是如果学生能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科目,将大大推进学校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3.校本课程试运行,进一步搜集信息。
4.通过反馈信息获取经验和进行再调整。
5.校本课程相对稳定。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专业能力,不能因循守旧,要时时关注学生需求和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主体性意识,勇于表达对课程的希望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