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小麦害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麦红吸浆虫形态特征
1. 成虫: (1)体微小,长2.5mm,系小蚊。 (2)体翅均为桔红色。 (3)一对前翅,膜质透明,紫色闪光,翅脉少,4-5条。 (4)复眼大,黑色,在上方愈合。 (5)触角细长,念珠状,14节。 (6)雌虫:第九腹节长,称伪产卵管
●在施药方式和时间上,尽量减少杀伤天敌,在黄矮 病流行区重点抓好苗期防治,非流行区应确定重 点防治田块,及时控制麦蚜于猖獗为害之前。
(1)农业防治
a. 清除田边杂草; b. 选用抗虫品种; c. 冬麦区适当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 d. 增施基肥,追施速效肥,麦株健壮可增强
抗蚜能力。
(2)生物防治
发育历期:以麦二叉蚜为例,10 ℃时完成1代 为17 d ,15℃为11 d,20℃为 7 d,25℃为5 d。
麦二叉蚜:在较冷的北方(北纬36 °以北)麦区,以卵 在麦苗枯叶、土缝、杂草上越冬;在南方则以无翅成、 若蚜在麦苗基部、叶鞘、土缝中越冬。 麦长管蚜:迁飞性害虫,在1月份0 ℃等温线以北地区 不能越冬,淮河流域以南以成、若蚜在麦田越冬。 禾谷缢管蚜:在北方营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似棉 蚜);在南方营同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
(3)寄主植物:
小麦,水稻、玉米、高粱、马唐、看麦娘等禾本 科植物。
(4)为害状:
苗期为害:轻者叶色发黄,重者枯萎死亡。 穗期为害:造成灌浆不足,形成秕粒。 传播小麦黄矮病等病毒病。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减产 30%以上。
2 生活史和习性
(1)世代和越冬
20~30代/年。同一地区麦长管蚜发生代数比麦 二叉蚜少,因其发育起点温度(3.5℃)有效积温 (140.3 ℃)比麦二叉蚜(2.8 ℃ 和120.5 ℃)高。
麦长管蚜
体长
2.4-2.8mm
体色 黄绿色-深绿色,腹背 二侧具4-5个褐斑
触角 6节,比体长,第3节感 觉孔6-18个(一列)
前翅中脉
分三叉
麦二叉蚜
1.8-2.3mm
黄绿色-深绿色,背中线 为深绿色 6节,比体短,第3节感觉 孔5-8个(一列)
分两叉
麦蚜:4~5 麦长管蚜有翅雌蚜及无翅 雌蚜 6 麦苗被害状 7~8 麦二叉蚜有翅雌蚜及无翅雌蚜
冬麦秋苗期,自出苗开始10 d查1次;春季冬麦开始拔节及 春苗出土后, 5 d查1次,孕穂后当蚜量急剧上升时,3 d查1 次。 (1)选择有代表性麦田2~3块,固定田块,对角线随机5点取样, 每点50株(当百株蚜量超过500头,株间蚜量差异不大,20株; 蚜量特大,10株)。记载有蚜株数,有翅蚜及无翅蚜量,统 计平均百株蚜量。 (2)天敌调查 调查记载各种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蜘 蛛、蚜茧蜂等的种类、虫态和数量,折算成百株天敌单位。
3种麦蚜在华南地区可终年繁殖,其生活史均属不 全周期型。
(2)主要习性
习性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喜食和 为害部位
幼苗中下部、 穗部上中部、 叶片背面 叶片正反面
苗期在下部叶鞘、 叶背、根茎,抽穗 后在上部和麦穗
阳光反应 怕光
喜光
怕光
湿度反应 喜干旱
耐潮湿
怕湿
主害时期 苗期
孕穗、抽穗期 苗期、穗期
(2)栽培制度
●单纯春麦区,发生轻 ;冬小麦和春小麦混栽区, 发生重;
●早播的为害重(迁入繁殖早); ●麦二叉蚜在瘠田为害重(不喜氮肥);另两种
麦蚜在肥田发生重(通风不良,湿度大)。
(3)天敌
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蜘蛛、蚜霉菌 等,尤以瓢虫和蚜茧蜂(寄生率达20%~50%) 最重要。
4 虫情调查和预测
a. 合理选用农药,保护天敌; b. 人工繁殖释放,助迁天敌。
(3) 药剂防治
a. 种子处理: 在黄矮病流行区,主要是苗期 治蚜。用 40% 甲基异柳磷EC 100 mL或70% 吡虫啉拌种剂60~180 g,兑水10 L, 与100 kg小麦种子拌匀,摊开晾干后播种。 b. 土壤处理:用3%克百威(呋喃丹)GR 20~25g/hm2随种子溜入。
3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条件
麦二叉蚜耐低温(3 ℃开始发育) 、喜干旱; 最适温区15~22 ℃,适宜RH 35%~67%。
麦长管蚜不耐高温和低温,耐湿;最适温区 12 ~20 ℃,最适RH 40~70%。
禾谷缢管蚜不耐低温,怕湿;湿度适宜时,30 ℃左右发育最快。
总之,冬暖、 春旱有利于麦蚜猖獗发生。
防治适期预பைடு நூலகம்:若天敌单位与蚜虫数比例 小于1︰150时,根据下列指标及时用药防 治。
当有蚜株率超过25%,百株蚜量500头左右, 气象预报适期内无中到大雨,应立即发出 防治预报。3 d后调查,若蚜量明显上升, 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应立即防治。
5 防治措施
●以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为重点;
●以改变田间生态条件抑制蚜害猖獗,结合化学防治, 严格控制蚜虫发生的早期基地,治点保面;
e. 田间喷药:非流行区,主要防治穗期麦蚜。 ● 50%抗蚜威WP 或10%吡虫啉WP 150~300g/hm2 ● 48%毒死蜱EC、 40%乐果EC或50%敌敌畏EC
60 mL/hm2 ● 2.5%溴氰菊酯EC 300~600 mL/hm2
兑水900 L/hm2喷雾。提倡适期早治。扬花期防 治增产效果优于灌浆期。
三、小麦吸浆虫
1. 主要种类、分布及危害
(1)种类(双翅目,瘿蚊科)
麦红吸浆虫 Sitodiplosis mosellana和 麦黄吸浆虫 Contarinia tritici
(2)分布
麦红吸浆虫危害地带分布在沿江河两岸的低湿 地带;麦黄吸浆虫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
(3)为害
主要为害小麦,还为害大麦、青稞等。 其中以麦红吸浆虫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 幼虫为害花器和麦粒,造成瘪粒。减产 40%~50%,严重时减产80%~90%。
5 小麦害虫
二、麦蚜 蚜科
1 种类、分布与为害
(1)常见种类有3种:
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2)分布:均为世界性分布,我国南北麦区均有发
生,其中,麦二叉蚜分布偏北(西北、华北冬春麦 区),麦长管蚜在南北均可为害,禾谷缢管蚜在南方 冬麦区常易成灾,是长江流域麦区的优势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