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_说明书(65页)

合集下载

冲床上下料机械手毕业设计说明书

冲床上下料机械手毕业设计说明书

绪论1. 机械手概述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各,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1]。

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

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2]。

机械手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所组成。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前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机械制造产业已经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控机床则是机械制造产业中的重要设备之一。

而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作为数控机床的附属设备,它的功能是在机床的输入、输出端之间自动输送加工件,减少了人力,提高了加工效率,为制造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过程。

设计思路首先,在设计机械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机械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机械手结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一般分为机械手臂、机械手控制系统、夹手器、传感器和运动轴等主要部分。

其中,机械手臂是机械手的核心部件,它的结构一般采用铝合金或者碳纤维材料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机械手控制系统则是机械手的智能核心,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自动化控制;夹手器则是机械手的末端执行器,用于夹持加工件;传感器则可以对加工件的位置、形状等进行检测和反馈;而运动轴则是机械手的实际运动部分,能够实现机械手的动作。

2.机械手工作原理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机械手臂的运动轴和夹手器的打开、关闭,来实现机械手夹取、放置加工件的过程。

在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中,我们可以预设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夹手器的运动规律,当接收到工艺指令后,机械手会按照预设的程序自动地执行加工件的夹取和放置操作。

在了解了机械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设计机械手的具体实现方案。

设计方案1.机械手臂结构设计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是机械手整体设计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设计机械手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的选择。

由于机械手臂需要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采用铝合金或者碳纤维等高强度材料,来满足机械手的结构要求。

•结构的设计。

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需要采用工程力学理论,考虑机械手的承重和刚度等因素。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机械手臂的长度、形状和悬挂方式等关键参数,保证机械手的稳定运行和准确夹取加工件的能力。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一班学号指导教师机械工程学院二○一四年五月目录摘要 (I)ABSTRCT ................................................ I II 前言.................................................... I V 1.机械手概况 (1)1.1国内外发展状况 (1)1.2研究意义 (3)1.2.1机械手研究现状 (3)1.2.2机械手研究方向 (3)1.3本课题意义和目的 (5)1.3.1本课题的意义 (5)1.3.2本课题的目的 (6)2.机械手的组成分类及设计分析 (7)2.1机械手的组成 (7)2.2机械手的分类 (8)2.2.1 按使用范围分类: (8)2.2.2按驱动方式分类: (8)2.2.3按运动坐标型式分类: (10)2.3机械手的设计分析 (10)2.3.1机械手工作环境分析 (10)2.3.2机械手直角运动结构分析 (11)2.3.3驱动机构分析 (12)2.3.4控制系统分析 (12)3 总体设计 (14)3.1原始数据 (14)3.2方案初步设计 (14)3.2.1 方案拟定 (14)3.2.2 驱动方式选择 (15)3.2.3 传动方式选择 (17)3.2.4 电动机及联轴器选择 (18)3.3方案评估分析 (22)4 机械手系统设计及计算 (23)4.1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23)4.2直角坐标运动机构设计 (24)4.2.1传动丝杠的设计 (24)4.2.2轴承选择及校核 (33)4.2.3导轨的设计 (34)4.2.4 驱动系统校核 (37)4.3支撑架设计 (41)4.3.1支撑部件的合理安排 (41)4.3.2支撑部件的截面形状 (42)5 运动结构仿真 (44)5.1数控机床机械手运动机构仿真 (44)5.1.1建立一个X方向的导轨支撑架 (45)5.1.2建立整个运动系统的仿真 (49)5.2上下料机械手整体机构仿真 (50)总结 (52)致谢 (53)参考文献 (54)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摘要在现今我国大规模的生产制造产业中,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大多数企业已经普遍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因此,工业机械手也随之诞生,成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重要成员,并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并采用。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摘要:本课题针对于数控车床而设计了结构圆柱坐标型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通过对机械手的传动机构,驱动系统、液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同时对机械手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主要包括机械手的机身机座,机械手手臂,机械手手爪等部分。

并分析了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操作流程,主要采用液压缸、步进电机等元件实现机械手的运动部分。

关键词:数控车床;机械手;传动机构:液压系统;驱动系统1、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方案1.1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圆柱坐标型机器人、球坐标型机器人、关节型坐标机器人四种。

其对应的特点如表1。

表1工业机器人结构类型球坐标型机器人两个回抬运动以及一个直线运动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较低、精度较差搬运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三个回转运动动作灵活、结构疑凌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搬运1.2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部设计1.2.1机械手手部的设计要求本课题机械手手爪开闭范围需够大。

在机械手工作时,其中一个手爪张开夹紧角度的最大变化量为开闭范围。

手爪开闭范围的要求与工件的形状以及尺寸等因素都有关联。

通常情况下,机械手手爪的开闭范围越大越好。

1.2.2手爪结构的采用方案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综上所述,本课题采用的是齿轮齿条式。

通过活塞往返带动齿条完成手爪张开或夹紧的动作。

1.3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腕部设计机械手手腕主要功能是可以使被夹持工件的方位产生变化,此时机械手手腕需做回转运动,即只存在一个回转自由度。

结合本课题,本设计手腕不加自由度以便于机械手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1.4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臂设计考虑到操纵器在工作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两个平行的导向杆添加到该对象的水平框架中,使其与运动活塞杆截面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以保证其结构更加稳定牢靠。

垂直手臂添加四个导杆其截面为正四边形,每个导杆都选用空心结构以保证机械手整体重量。

上下料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上下料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编号:( )字 号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姓名: 学号:班级:二〇一四六月上下料机械手 徐洪枫 03101231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0100班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姓名:徐洪枫学号:031047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设计题目:上下料机械手专题:指导教师:钱继国职称:副教授二O一四六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机电学院专业年级机自10-10学生姓名徐洪枫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2月21日毕业设计日期: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6月15日毕业设计题目:上下料机械手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一、主要设计参数:(自选参数)1.抓重:25kg2.工件直径d mm100。

3.驱动方式:液压驱动。

4.工作自由度:腕回转、腕转动、臂上仰、臂回转二、设计要求1:拟定机械手的总体设计,确定其运动形式,2:作业空间及有关规格参数,进行各零件的设计与计算3:设计与绘制机械手的总体图、装配图及零件图4:机械手运动分析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工作量的大小;⑤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⑥写作的规范程度;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⑧存在问题;⑨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工作量的大小;⑤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⑥写作的规范程度;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⑧存在问题;⑨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摘要本篇主要是液压型-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主要完成的动作有腕回转、腕转动、臂上仰、臂回转。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原则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机械强度:机械手在搬运和装载工件时需要承受一定的重量和力矩,因 此其结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产生形变和损坏。
2、耐久性:机械手需要长时间、高频率地工作,因此其结构件应具有较好 的耐久性,以延长机械手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需考虑机械手的夹持机构和电气控制等因素,以确保机械手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2、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是实现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的重要环节。通过将数控车床 与机械手连接起来,能够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协调和高效。在设计中,我们需要 根据生产节拍和生产工艺要求,合理规划机械手的运动路径和抓取速度,以确保 生产线的顺畅运行。此外,还需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手臂:手臂是机械手的主要承载部件,通常采用轻质高强的材料制造, 以减小运动阻力。同时,手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精度,以确保工件搬运和装载 的稳定性。
2、手腕:手腕是连接手臂和手部的关键部件,它不仅需要传递动力和运动 信息,还需确保手部姿态的精确控制。
3、手部:手部是机械手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分,它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所 搬运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定制化设计。
4、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机械手的动力来源,它可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 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5、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械手的“大脑”,它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机械 手的运动轨迹和姿态,以确保工件的精确搬运和装载。
机性能和降低成本,可采取以下优化 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和意义:
1、进一步优化设计:通过对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设计,提 高其性能表现、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说明书(65页)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说明书(65页)

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

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

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

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设计目的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目前,在国内很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针对具体生产工艺,利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用一台装卸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2.3机械手手腕结构的设计机械手手腕是机械手操作机的最末端,与手爪相连接,它与机械手手臂配合,使手爪在空间运动,完成所需要的作业动作。

2.3.1手腕结构的设计要求1、由于手腕安装在机械手末端,因此要求手腕设计应尽量小巧轻盈,结构紧凑。

2、根据作业需要,设计机械手手腕的自由度。

一般情况下,自由度数目愈多,腕部的灵活性愈高,对对作业的适应能力也愈强。

但自由度的增加,必然使腕部结构更复杂,控制更困难,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手腕的自由度数,应根据实际作业要求来确定。

3、为实现腕部的通用性,要求有标准的连接法兰,以便于和不同的机械手手爪进行连接。

4、为保证工作时力的传递和运动的连贯,腕部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5、要设有可靠的传动间隙调整机构,以减小空回间隙,提高传动精度。

6、手腕各关节轴转动要有限位开关,并设置硬限位,以防止超限造成机械损坏。

2.3.2具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数控机床上下料作业的具体分析,考虑数控机床加工的具体形式及对机械手上下料作业时的具体要求,在满足系统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安全和可靠性,为使机械手的结构尽量简单,降低控制的难度,本设计手腕不增加自由度,实践证明这是完全能满足作业要求的,3个自由度来实现机床的上下料完全足够。

具体的手腕(手臂手爪联结梁)结构见图2-4。

2.4机械手手臂结构的设计2.4.1手臂结构的设计要求机械手的手臂在工作时,要承受一定的载荷,且其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机械手手臂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设计要求:1、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与机械手手臂的长度,手臂关节的转动范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手臂尺寸设计应合理,一般满足其工作空间即可。

2、为了提高机械手的运动速度与控制精度,应在保证机械手手臂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在结构上、材料上设法减轻手臂的重量。

3、应尽可能使机械手手臂各关节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轴应尽可能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使机械手运动学正逆运算简化,有利于机械手的控制。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学科门类:单位代码: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学生姓名所学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XXXXXXXXX系二○**年X X月任务书任务下达日期:20** 年 3 月13 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20** 年 3 月13 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20** 年 6 月20 日一、设计(论文)题目: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二、专题题目:高速切削的数控加工工艺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制方向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检测、控制仪器的制作,能够充分、完整地体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设计能够广泛应用于家庭、车站、码头、医疗机构等需要对人体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场所,满足用户对体温实时测试的要求,并能够对体温进行实时显示和对体温异常现象进行报警。

目前,本设计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主要体现在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期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所研制的“红外数字体温计”以及同时期出现的国内其他生产厂家制作的“数字遥感体温计”。

四、设计(论文)主要内容:(1)机械手的整体结构设计及其总装图、液压系统图和PLC接线图以及具体零件图的绘制(一张零号图,三张一号图,二张二号图,合计三张零号图)(2)具体设计过程及其合理性的文字说明。

五、设计目标:完成对机械手的总体结构设计,主要是设计合理的液压传动系统,以及PLC控制程序,能合理地控制机械手上下料。

六、进度计划:20**年3月13日至3月31日进行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4月1日至4月20日完成对设计题目的资料收集与查询;4月21日至5月31日完成对设计图纸的绘制;6月1日至6月20日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6月21日至6月24日最后的审稿及说明书和图纸的打印。

七、参考文献资料:1 付永领, 王岩, 裴忠才. 基于CAN总线液压喷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床与液压. 2003, (6): 90~922 丁又青, 朱新才. 一种新型型钢翻面机液压系统设计. 机床与液. 2003, (5):128~1293 刘剑雄, 韩建华. 物流自动化搬运机械手机电系统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3, (1): 126~1284 徐轶, 杨征瑞, 朱敏华, 温齐全. PLC在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机床与液压. 2003, (5): 143~1445 胡学林.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篇).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6 胡学林.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篇).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7 孙兵, 赵斌, 施永康. 基于PLC的机械手混合驱动控制. 液压与气动. 2005, (3): 37~398 孙兵, 赵斌, 施永康. 物料搬运机械手的研制. 机电一体化. 2005, (2): 43~459 王田苗, 丑武胜. 机电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0 李建勇. 机电一体化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11 王孙安, 杜海峰, 任华. 机械电子工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12 张启玲, 何玉安. PLC在气动控制称量包装装置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2005, (1): 31~3313赵文. 数字控制技术在龙门刨床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传动. 2005. 35 卷(3): 55~5714 沈兴全, 吴秀玲. 液压传动与控制.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15 王宪军, 赵存友. 液压传动.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2.16 徐灏等. 机械设计手册. 第5卷.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7陈铁鸣, 王连明, 王黎钦. 机械设计(修订版).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18 邓星钟. 机电传动控制(第三版).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19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SIEMENS AG). S7-200系统手册. 2002.20 蔡行健. 深入浅出西门子S7-200 PLC.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22 张利平. 现代液压技术应用220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3 高西林. 锻床上料机械手. 轻工机械. 2001,(2):24 李春波, 王大明, 李哲, 王祖温. PLC控制的气动上下料机械手. 液压气动与密封, 1999. 12. (6): 21~2425 尹自荣, 熊晓红, 骆际焕, 王建坤. 数控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及应用. 锻压机械. 1994, (6): 3~526 张波, 李卫民, 尚锐. 多功能上下料用机械手液压系统. 2002,(8): 31~3227 侯沂, 刘涛. 装卸机械手设计研究. 机械. 2004, 第31卷(6): 53~5428 叶爱芹, 袁金强. PLC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5卷(4): 64~6529 王会香, 孙全颖. 自动涂胶机械手的PLC控制.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2,7卷(5): 16~1830 潘沛霖, 杨宏, 高波, 吴伟光. 四自由度折叠式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4, 26卷(4): 90~9531 刘新一. 多工位自动冲床机械手控制器设计.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 第14卷(3): 19~2032吉爱国, 冯汝鹏, 郭伟, 张锦江. 计算机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 机械与电子. 1996, (6): 8~9指导教师:院(系)主管领导:年月日摘要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对工业机械手各部分机械结构和功能的论述和分析,设计了一种圆柱坐标形式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摘要: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工业机械手各部分机械结构和功能的论述和分析,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圆柱坐标形式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

重点针对机械手的手爪、手腕、手臂、腰座等各部分机械结构以及机械手控制系统(传动系统、驱动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同时对其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

基于PLC对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设计,通过对机械手作业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的分析,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同时编制了机械手的控制程序。

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机械手;PLC;液压伺服定位;电液系统目录第1章前言 (1)1.1选题背景. 11.2设计目的. 11.3发展现状和趋势. 1第2章机械手各部件的设计. 32.1机械手的总体设计. 32.1.1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 32.1.2具体设计方案. 42.2机械手手爪结构的设计. 42.2.1设计要求. 42.2.2驱动方式. 52.2.3典型结构. 52.2.4具体设计方案. 62.3机械手手腕结构的设计. 72.3.1手腕结构的设计要求. 72.3.2具体设计方案. 72.4机械手手臂构的设计. 82.4.1手臂结构的设计要求. 82.4.2具体设计方案. 82.5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 92.5.1腰座结构的设计要求. 92.5.2具体设计方案. 92.6机械手的机械传动机构的设计. 102.6.1传动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0 2.6.2常用的传动机构形式. 102.6.3具体设计方案. 112.7机械手驱动系统的设计. 122.7.1常用驱动系统及其特点. 122.7.2具体设计方案. 122.8机械手手臂的平衡机构设计. 122.8.1平衡机构的形式. 122.8.2具体设计方案. 13第3章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 143.1电机选型有关参数计算. 143.1.1有关参数的计算. 143.1.2电机型号的选择. 163.2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183.2.1 确定液压系统基本方案. 183.2.2 拟定液压执行元件运动控制回路. 193.2.3液压源系统的设计. 193.2.4绘制液压系统图. 203.2.5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213.2.6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26第4章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284.1系统硬件设计. 284.1.1 操作面板布置. 284.1.2 工艺过程与控制要求. 284.1.3 作业流程. 294.1.4 控制器的选型. 304.1.5 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314.1.6 PLC外部接线设计. 314.1.7 I/O地址分配. 324.2系统软件设计. 334.2.1控制主程序流程图. 334.2.2控制程序设计. 34结论. 51致谢 (52)参考文献 (53)第一章前言1.1选题背景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

车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车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1 绪论............................................................................................................................................................1
Abstract..........................................................................................................................................................2
5 PLC 控制系统设计........................................................................................................................ 32
结 论..........................................................................................................................................................34
2 工业机械手的总体设计方案...................................................................................................... 5
2.1 工业机械手传动方案设计............................................................................................................ 5 2.2 工业机械手运动方案设计............................................................................................................ 5

车床上下料机械手

车床上下料机械手

摘要工业机器人一般可理解为:在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中的一种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操作机(固定式的或是移动式的),用于搬运材料、工件、操持工具或检测装置,完成各种作业。

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械手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机械手广泛地应用于锻压、冲压、锻造、焊接、装配、机加、喷漆、热处理等各个行业。

特别是在笨重、高温、有毒、危险、放射性、多粉尘等恶劣的劳动环境中,机械手由于其显著的优点而受到特别重视。

机床上料机械手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它可自动地为机床抓取工件,取代操作人员频繁取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机械手自1999 年投入运行, 工作安全可靠, 效果良好, 可用做数控机床自动上料设备和生产线上的自动抓取设备。

几年来, 逐步开发了相关实验、实训教学项目, 以机械手作为实验(训) 载体, 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基础条件。

关键词:车床上下料机械手气压系统结构设计AbstractIndustrial robot can generally be understood as: 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a kind of automatic control, can repeat programming, multi-function, many of the freedom of CaoZuoJi (fixed or movable), used for material handling, workpiece, conducted tools or detection device, finish all kinds of assignments.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manipulator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isciplin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Manipulator is widely used in forging press, stamping, forging, welding, assembling, and machining, paint, heat treatment, and other industries. Especially in heavy, high temperature, toxic and dangerous, radioactive, many dust etc of bad labor environment,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significant manipulator by special attention.Machine feeding manipulator is typical of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it can automatically grab for machine tools, to replace the operators frequently take material, the reduction of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Manipulator since 1999 are put into operation, safe and reliable work, the effect is good, can be used as nc machine tools automatic feeding equipment and production line acquirement equipment. For several years,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related experi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 in experiments (training) as a manipulator carrier, and gradually formed a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stimulate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ject quality,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reated the basic conditions.KeyWords:Lathe up-down material manipulatorPneumatic systemStructure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概述 . (1)1. 1机械手的发展历史 (1)1. 2机械手的发展意义 (1)1. 3机械手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1. 3.1国外应用 (2)1. 3.2国内应用 (3)第二章工业机械手 (4)2.1 工业机械手的分类 (4)2.2工业机械手的驱动方式 (4)2.2.1气压驱动 (4)2.2.2液压驱动 (5)2.3 工业机械手的设计方法 (6)2.3.1手部的设计 (6)2.3.2腕部的设计 (7)2.3.3臂部的设计要求 (8)2.3.4机械手的行程位置检测装置 (10)第三章车床上下料机械手方案比较 (12)3. 1工业机械手概述 (12)3. 2方案设计和对比 (13)3. 2.1方案1 (13)3. 2.2方案2 (16)3. 2.3方案3 (18)3. 2.4方案对比 (19)第四章手部计算与分析 (20)4.1 手部计算与分析 (20)4.1.1 滑槽杠杆式手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20)4.1.2 手部的计算和分析 (20)4.2 腕部计算与分析 (22)4.2.1 腕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22)4.2.2 腕部回转力矩的计算 (23)4.2.3 腕部摆动油缸设计 (26)4.2.4 选键并校核强度 (28)4.3 臂部计算与分析 (29)4.3.1 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29)4.3.2 手臂的设计计算 (32)4.4 机身计算与分析 (41)4.5本章小结 (41)结论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附录 (46)第一章概述1. 1机械手的发展历史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对材料、能源和信息这三者的认识和用,不断创造各种工具(机器),满足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1. 机械手的选型:机械手的选型要根据机床的工作环境、工件尺寸和重量等因素进行选择。

常见的机械手类型有SCARA机械手、直角坐标机械手和Delta机械手等。

机械手的选型要保证其具备足够的精度、承载能力和速度。

2.机械手的运动轨迹规划:机械手上下料的运动轨迹规划要尽量减少运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采用直线插补或者圆弧插补的方式进行轨迹规划。

同时,还要考虑到机械手的运动平稳性,避免产生过大的加速度和振动。

3.机械手的夹具设计:机械手的夹具设计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以保证夹持力和夹持稳定性。

夹具还需要具备自动卡紧和松开的功能,以便于机械手的操作。

4.机械手的控制系统: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要能够准确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和夹具的开合,实现精确的上下料操作。

控制系统还需要具备灵活的编程能力,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

5.安全措施的设计:机械手上下料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操作人员的安全。

可以设置机械手的安全围栏和光幕等安全装置,防止人机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验证。

首先进行机械手的空载试运行,测试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机械手的负载试运行,测试其夹持力和承载能力。

最后进行机械手与数控机床的协调操作试验,验证机械手是否能够准确地完成上下料操作。

总的来说,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需要考虑机械手的选型、运动轨迹规划、夹具设计、控制系统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验证,可以实现机械手上下料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设计随着工业智能化不断深入,数控机床和机械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中,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功能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无人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将对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的设计需求及基本结构数控机床上下料系统是指为实现机床自动化加工,将工件自动送到机床上进行加工,并将加工好的工件自动送出机床的自动化设备。

目的是减少人工操作和减少生产成本。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基本结构:1. 机械手机械手是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作用是用于搬运工件。

在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中,通常采用六轴机械手,也有些使用四轴和五轴机械手。

2. 工件夹具工件夹具是在机械手上的一种装置,用于夹住工件,以便机械手能够将工件拿起来,移动到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或从数控机床上拿起工件放在其他位置。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机械手的各项动作,使其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控制系统通常采用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者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

4. 传感器传感器作为机械手上下料系统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感知和反馈信息的作用。

在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中,通常使用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压力传感器等。

二. 数控机床机械手上下料系统的设计要素1. 工件夹具的设计工件夹具的设计应该满足夹持力强、夹具重量轻、操作方便等要求。

通常采用机械夹紧、气动夹紧和液压夹紧等方式。

2. 机械手的设计机械手需要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承载工件的重量、动作范围、控制精度和抓紧方式等设计。

对于六轴机械手,需要通过各关节的协调配合,实现工件的各种操作。

3. 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控制系统需要能够精确控制机械手的各项动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上下料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下料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专业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方向学生的重要实践性教育环节,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前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

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来着重提高学生的机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机械结构功能设计能力、机械系统设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应始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专业课程设计》的题目为工业机械手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应该在下述几个方面得到锻炼:1.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机械设计学”、“液压传动”、“机械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和其他已学过的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解决某一个具体设计问题,是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

2.通过比较完整地设计某一机电产品,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机电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培养机械设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及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如设计图表、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主要内容(1)根据以上相关设计参数及要求,完成精锻机上料机械手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设(2)撰写专业课程设计报告一份,不少于10000字。

1.机械手总装图1张(0号图纸)、部件图若干张(0号图纸);2.全部非标零件图(图纸类型是零件类型及复杂程度而定);3.液压原理图和电器控制原理图各一张;4.撰写专业课程设计报告一份,不少于10000字。

五、考核方式专业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采用四级评分制,即优秀、良好、通过和不通过。

成绩的评定主要考虑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质量、答辩情况和平时表现等几个方面,特别要注意学生独立进行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衡量学生的真实质量。

学生姓名:安蕾刘国威刘欣磊彭澎孙赫俊指导教师:杨晓红、花广如、杨化动2011年12月30日一机械手动作过程和主要设计参数介绍1.1 任务概述本次专业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精锻机上料机械手。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设备越来越普及。

数控机床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

在数控机床生产制造过程中,上下料机械手是数控机床最核心的装置之一。

数控机床上下料的机械手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设计目标本文主要研究设计一种高效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

我们希望设计出的机械手具有以下一些目标:•精准度高:机械手在匀速运动时应保证其精度,以避免出现工件质量不良的现象。

•稳定性好:机械手的运动应该保持稳定,避免产生摆动和震动的现象。

•具有大范围的移动:机械手应该能够在数控机床工作区域内进行水平和垂直的移动。

•适应性强:机械手应该能够适应多种工件的上下料,即机械手可以精准地完成多个工件的上下料作业。

设计方案机械手结构设计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主要由机身、伸缩框架、前臂、手腕、手指和钳具等部分组成。

图1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示意图为了实现机械手的稳定性和精度,我们采用了传统的寻心旋运动、伸缩式平行机构和牵引式链条平台。

伸缩式平行机构是机械手的运动基础。

在伸缩式平行机构中,机械手平台的移动距离是由伸缩臂控制的。

同时,为了确保机械手的稳定性,在机械手的移动过程中,伸缩臂应具有平衡能力,以确保其稳定性。

传统寻心旋转运动主要用于控制机械手的平台旋转。

在传统寻心旋转运动的过程中,机械手平台的旋转只围绕其寻心旋转中心进行,并且以恒定的线速度旋转。

牵引式链条平台主要用户控制机械手的前臂运动。

在牵引式链条平台中,机械手前臂通过链条进行移动,而牵引式链条平台由导杆控制。

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牵引式链条平台的运动可以控制机械手的高度。

图2 伸缩式平行机构示意图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我们设计了一套高效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采集系统、运动控制卡以及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其中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机械手的不同工作状态,采集系统可以采集机械手的运动数据,而运动控制卡可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首先,对于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我们需要确定其运动方式。

常见的机械手运动方式有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

对于上下料机械手来说,直线运动是基本的要求,能够将原料和产品准确地送入和取出机床。

而旋转运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通过转盘的方式,可以让机械手同时处理多个机床。

其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工作效率和精度。

机械手的结构通常由若干个运动关节组成,通过这些关节的运动,机械手可以实现复杂的动作。

关节通常采用电动的方式,可以利用电机的转动将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或旋转运动。

关节的设计需要满足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和负载要求,同时要保证关节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另外,对于上下料机械手来说,安全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机械手在运行过程中,要能够识别并避免碰撞和其他危险情况的发生。

为了确保安全,可以在机械手上安装传感器或激光避障装置,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及时做出相应的动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也是设计的重要方面。

机械手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接收指令,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动作,同时要能够进行位置校正和运动规划。

控制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软件部分则包括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算法和人机界面。

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要求。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需要考虑运动方式、结构设计、安全性和控制系统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使机械手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上下料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_说明书(65页)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

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

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

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设计目的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目前,在国内很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针对具体生产工艺,利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用一台装卸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上料、加工、下料)的自动化、无人化。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制造业。

本设计能够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安装、卸载加工工件的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目前,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 A.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B.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C.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成为智能化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D.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器人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柔性仿形喷涂机器人开发,柔性仿形复合机构开发,仿形伺服轴轨迹规划研究,控制系统开发; E.焊接、搬运、装配、切割等作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以及离线示教编程和系统动态仿真。

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1.4 设计原则在设计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指导原则。

这次毕业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以任务书所要求的具体设计要求为根本设计目标,充分考虑机械手工作的环境和工艺流程的具体要求。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结构简练,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元配件,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可靠性。

本着科学经济和满足生产要求的设计原则,同时也考虑本次设计是毕业设计的特点,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如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气动、电气传动及控制、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PLC)、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械系统仿真等知识尽可能多的综合运用到设计中,使得经过本次设计对大学阶段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也考虑个人能力水平和时间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好本次设计。

第2章设计方案的论证 2.1机械手的总体设计 0>. 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

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a2-1.。

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所以,直角坐标机器人有可能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μm级)。

但是,这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运动空间相对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来讲,是比较小的。

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结构尺寸要比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的结构尺寸大得多。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

直角坐标机器人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搬运作业,直角坐标机器人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2.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圆柱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2-1.b。

这种机器人构造比较简单,精度还可以,常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

3. 球坐标机器人结构球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2-1.c。

这种机器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高。

主要应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

4. 关节型机器人结构关节型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三个回转运动实现的,如图2-1.d。

关节型机器人动作灵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相对机器人本体尺寸,其工作空间比较大。

此种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等作业,都广泛采用这种类型的机器人。

关节型机器人结构,有水平关节型和垂直关节型两种。

图2-1 四种机器人坐标形式 . 设计具体采用方案图2-2 具体到本设计,因为设计要求搬运的加工工件的质量达30KG,且长度达500MM,同时考虑到数控机床布局的具体形式及对机械手的具体要求,考虑在满足系统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结构,以减小成本、提高可靠度。

该机械手在工作中需要3种运动,其中手臂的伸缩和立柱升降为两个直线运动,另一个为手臂的回转运动,综合考虑,机械手自由度数目取为3,坐标形式选择圆柱坐标形式,即一个转动自由度两个移动自由度,其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手臂运动范围大,且有较高的定位准确度。

机械手工作布局图如图2-2所示。

2.2 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机械手的总体设计后,就要针对机械手的腰部、手臂、手腕、末端执行器等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设计。

. 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要求工业机器人腰座,就是圆柱坐标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及关节型机器人的回转基座。

它是机器人的第一个回转关节,机器人的运动部分全部安装在腰座上,它承受了机器人的全部重量。

在设计机器人腰座结构时,要注意以下设计原则: 1.腰座要有足够大的安装基面,以保证机器人在工作时整体安装的稳定性。

2.腰座要承受机器人全部的重量和载荷,因此,机器人的基座和腰部轴及轴承的结构要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其承载能力。

3.机器人的腰座是机器人的第一个回转关节,它对机器人末端的运动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腰部轴系及传动链的精度与刚度的保证。

4.腰部的回转运动要有相应的驱动装置,它包括驱动器(电动、液压及气动)及减速器。

驱动装置一般都带有速度与位置传感器,以及制动器。

5.腰部结构要便于安装、调整。

腰部与机器人手臂的联结要有可靠的定位基准面,以保证各关节的相互位置精度。

要设有调整机构,用来调整腰部轴承间隙及减速器的传动间隙。

6.为了减轻机器人运动部分的惯量,提高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一般腰部回转运动部分的壳体是由比重较小的铝合金材料制成,而不运动的基座是用铸铁或铸钢材料制成。

. 设计具体采用方案腰座回转的驱动形式要么是电机通过减速机构来实现,要么是通过摆动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来实现,目前的趋势是用前者。

因为电动方式控制的精度能够很高,而且结构紧凑,不用设计另外的液压系统及其辅助元件。

考虑到腰座是机器人的第一个回转关节,对机械手的最终精度影响大,故采用电机驱动来实现腰部的回转运动。

一般电机都不能直接驱动,考虑到转速以及扭矩的具体要求,采用大传动比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减速和扭矩的放大。

因为齿轮传动存在着齿侧间隙,影响传动精度,故采用一级齿轮传动,采用大的传动比(大于100),同时为了减小机械手的整体结构,齿轮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高精度加工制造,尽量减小因齿轮传动造成的误差。

腰座具体结构如图2-3所示:图2-3 腰座结构图 2.3 机械手手臂的结构设计 . 机械手手臂的设计要求机器人手臂的作用,是在一定的载荷和一定的速度下,实现在机器人所要求的工作空间内的运动。

在进行机器人手臂设计时,要遵循下述原则; 1.应尽可能使机器人手臂各关节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轴应尽可能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使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运算简化,有利于机器人的控制。

2.机器人手臂的结构尺寸应满足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要求。

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与机器人手臂的长度,手臂关节的转动范围有密切的关系。

但机器人手臂末端工作空间并没有考虑机器人手腕的空间姿态要求,如果对机器人手腕的姿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则其手臂末端可实现的空间要小于上述没有考虑手腕姿态的工作空间。

3.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与控制精度,应在保证机器人手臂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在结构上、材料上设法减轻手臂的重量。

力求选用高强度的轻质材料,通常选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机器人手臂。

目前,在国外,也在研究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机器人手臂。

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高,抗振性好,比重小(其比重相当于钢的1/4,相当于铝合金的2/3),但是,其价格昂贵,且在性能稳定性及制造复杂形状工件的工艺上尚存在问题,故还未能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

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用有限元法进行机器人手臂结构的优化设计。

在保证所需强度与刚度的情况下,减轻机器人手臂的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