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桥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十八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Rx 的变化量 δRx 。电桥灵敏阈 δRx 反映了电桥平衡判断中可能包含的误差,故
∆n 0.2 S= =
∆Rx δRx
Rx
Rx
又有
δRx
=
0.2∆Rx ∆n
=
0.2R1∆R0 ∆nR2
由(18.3)和(18.6)可得到 Rx 的不确定度
1
( ) σ Rx
⎡ =⎢
⎢⎣
δRx
2
+
⎛ ⎜⎜ ⎝
R0 R2
(1)桥臂电阻的误差。
Rx 的测量误差可用下列不确定度公式估计:
1
σ Rx Rx
=
⎢⎢⎣⎡⎜⎜⎝⎛
σ R1 R1
2
⎞ ⎟⎟ ⎠
+
⎜⎜⎛ ⎝
σ R2 R2
2
⎞ ⎟⎟ ⎠
+
⎜⎜⎛ ⎝
σ R0 R0
2
⎞
⎤
2
⎟⎟ ⎠
⎥ ⎥⎦
(18.3)
式中σ R1 ,σ R2 ,σ R0 分别是 R1, R2 , R0 的不确定度。为消除 R1 / R2 的比值误差,可交换 R1, R2 的位置再测,取两次结果的 Rx1, Rx2 的平均值为 Rx ,有
三、实验原理
(一) 铂电阻温度特性
在 0 ~ 100� C 范围内可以近似为
RT = R0 (1+ A1T )
(19.1)
RT , R0 , A1,T 分别表示温度 T 时的阻值、0 摄氏度时的阻值、正温系数和温度。
图 19-1 非平衡电桥电路原理图
(二)用非平衡电桥测量铂电阻温度系数
如图 19-1 所示,I 为恒流电源; R1, R2 为固定电阻, Rp 为可调电阻,用作平衡电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数据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数据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数据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的示例:
实验目的:
•了解单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直流单电桥的使用方法。
•单电桥测量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学习用作图法和直线拟合法处理数据。
•了解数字电表的原理和线性化设计的方法。
实验原理: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惠斯通电桥是最常用的直流电桥。
其中,R1和R2
是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他们和被测电阻构成四个“臂”,对角B和C上的电流相同(即:I1=I4),根据惠斯通电桥原理,可得被测电阻R3=R1*R2/R4。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单电桥、数字电表、铜丝、热敏电阻等。
2.将铜丝固定在单电桥的“臂”上,连接数字电表。
3.调整单电桥的“臂”的长度和角度,使数字电表的读数达到最大值。
4.记录数字电表的读数,根据实验原理计算铜丝的电阻值。
5.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重复步骤3和4,记录多组数据。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使用直流电桥法测量了铜丝的电阻值,并且掌握了直流电桥法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铜丝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符合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用作图法和直线拟合法处理数据的方法,对数字电表的原理和线性化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十八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实验十八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电桥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习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直流电桥主体:包括电源、电桥、电流计等组成;2.高精度套装电阻箱;3.电导线;4.多用表;5.尺子。
三、实验原理直流电桥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电阻值。
在实验中,通过调整电桥的阻值,使得电流为零,即在两端读取到相同电压,此时被测电阻值等于设置的阻值。
四、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桥接通电源,并将高精度套装电阻箱接入电桥的两个相反支路上;2.调节电阻箱阻值,使得电桥两侧的电流为零;3.记录此时电阻箱上的阻值,即为被测电阻值;4.通过多用表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使用直流电桥对5个不同电阻进行测量,分别记录电桥两侧的电阻值和电阻箱上的设定阻值,并计算误差。
被测电阻(Ω)电桥两侧电阻(Ω)设定阻值(Ω)误差(Ω)R1 2.98 3 0.02R2 4.01 4 0.01R3 10.03 10 0.03R4 20.05 20 0.05R5 50.02 50 0.022.数据处理将每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如下所示:误差=电桥两侧电阻-设定阻值每次测量的误差都小于0.1Ω,符合实验的要求。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且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由于实验所用的仪器与器材都是高精度的,所以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符合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直流电桥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电阻的工具,其精度可以达到0.1%以上,比其他测量方法更为准确和稳定。
因此,掌握直流电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电阻的测量和实验研究非常重要。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实验过程中,注意到电阻的接触是否良好,避免一些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并且在实验结束后,对仪器进行了正确的关闭和清理。
直流电桥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法测电阻(单电桥)》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预习(20 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预习实验,并书写实验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应包括: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仪器,④实验步骤⑤实验数据记录表等五部分。
以各项表述是否清楚、完整,版面是否整洁分三档给分。
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进行实验。
该实验应重新预约,待实验室安排时间后进行实验(实验前还应预习实验)。
二实验操作过程(20 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操作过程分三步,第一步实验准备,包括①连接线路;②检流计调零;③预置C、R三部分;第二步测量并记录数据,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第三步实验仪器整理,并填写相关登记表格。
以各项是否能够按照实验要求独立、正确完成,数据记录是否准确、正确分三档给分。
三实验纪律(10 分)学生进入实验室,按照学生是否按规定进入实验室,是否按照操作要求使用仪器,是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整理整齐,是否有大声喧哗、吵闹现象。
分三档给分。
以上三项成绩不足30 分者,表示实验过程没有完成,应重新预约该实验。
实验完成后,学生课后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四、数据记录及处理(35 分)1 数据记录是否与课堂实验记录一致,书写是否准确,分三档给分。
2 数据记录及处理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按照要求正确书写中间计算结果、最终实验结果和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位数,分三档给分。
二、思考题(10 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根据指导教师的布置完成思考题,抄写题目并回答。
按照问题回答是否准确,有自己的见解,分三档给分。
三、格式及版面整洁(5 分)直流电桥法测电阻(单电桥)》技能测试评分标准学生进入实验室,用15 分钟的时间看书,15 分钟之后将书收起来,开始进行实验测试。
测试期间禁止看书。
测试内容:利用单电桥测量实验室提供的未知中值电阻阻值,并分析测量不确定度。
评分标准如下:一实验操作部分(70 分)第一步:实验准备。
1.连接线路。
正确连接电源、待测电阻。
分四档给分。
直流平衡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记录
直流平衡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目的:1. 了解直流平衡电桥的基本原理和测量电阻的方法3. 验证欧姆定律和串联与并联规律实验器材:电池、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直流平衡电桥实验原理:直流平衡电桥是一种测量电阻的仪器,其原理基于基尔霍夫电路定律。
当桥路四个电阻相等时,桥路两端电压差为零,此时称为平衡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另外一个待测电阻可以由电桥电路中其余电阻值的关系计算出来。
电桥误差主要来源于电桥的非线性和接触电阻,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电桥和精确校准电桥来减小误差。
实验步骤:1. 搭建电桥电路,具体见图1。
2. 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桥两侧电压差为零。
3. 记录电桥电路中各个电阻箱的电阻值,计算出待测电阻值。
4.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平均值。
5.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和串联与并联规律。
6.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在电桥电路中,选取R1=R2=100Ω,R3=600Ω,R4为待测电阻,测得电桥两侧电压差为零时,R4的电阻值为:R4= ( R3 × R2 ) / R1 = 600 × 100 / 100 = 600Ω重复测量多次,得到待测电阻平均值为600Ω。
误差分析:电桥误差主要来自电桥本身非线性和接触电阻等因素。
在实验中,应该通过合理选择电桥和精确校准电桥来减小误差。
并且,在操作电阻箱时需要小心,尽量保证电阻箱内接触良好。
在测量电流和电压时,应该注意测量仪器的精度,以免误差。
本实验采用直流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经过多次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待测电阻值与理论值相符。
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减小电桥误差,并且保证电阻箱内接触良好,测量仪器的精度,以免误差。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直流电桥方法测量给定电阻的阻值,并熟悉电桥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直流电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测量电阻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桥由四个电阻组成,分别是R1、R2、R3和Rx。
其中R1和R2称为标准电阻,R3称为电位器。
电桥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电位器的电阻,使电桥两对端电压为零,即平衡状态。
根据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公式可得:R1 / R2 = Rx / R3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解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通常会取多个平衡点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直流电桥电路。
2.通过调整电位器,使得电桥两端电压为零,记录下此时电位器的阻值。
3.重复步骤2,至少取三组平衡点,记录下每次电位器的阻值。
4.计算每次测量得到的待测电阻Rx的平均值。
5.比较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计算误差并分析原因。
实验数据和结果下表是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测量次数电位器阻值(Ω)待测电阻Rx (Ω)1 100 1002 105 1053 98 98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得到待测电阻 Rx 的平均值为101.00 Ω。
计算误差和分析假设标准值为100 Ω,根据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异计算出相对误差:误差 = | (测量值 - 标准值) / 标准值 | × 100%= | (101.00 - 100) / 100 | × 100%= 1%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测量结果的误差为 1%。
这种误差可能来自于实验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接线不良、电源波动等。
结论通过直流电桥方法测量得到的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为101.00 Ω,相对误差为 1%。
这个结果与预期的标准值接近,说明实验的准确性较高。
但仍需注意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直流电桥电路并调整电位器,成功测量了给定电阻的阻值。
直流电桥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法测电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直流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2.掌握直流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方法;3.探究不同测量条件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桥、标准电阻、待测电阻、电阻箱、导线等。
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桥电路的相应接口;2.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尽量接近零,并固定滑片位置;3.加入标准电阻:在电桥电路上加入一个已知电阻的标准电阻;4.测量电阻:将待测电阻连入电桥电路中,通过调节电桥电路中的标准电阻使电流表示数最接近零;5.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标准电阻值、电阻箱设置值以及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的示数;6.重复实验:根据实验需要,可以多次重复实验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未知电阻值的实验结果:根据电桥电路中的已知电阻值和相应示数,可以通过比值关系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3.讨论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实验中我们使用直流电桥法测量了一个未知电阻的值,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电阻值:1000Ω电阻箱设置值:500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示数:50我们通过计算得到的待测电阻值为:500Ω×1000Ω/50=1000Ω1.电桥电路的接线不稳定,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2.电阻箱的阻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实验中可能存在读数误差和实验操作误差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保持电桥电路的接线稳定,并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情况;3.实验中要仔细读数,减小读数误差的影响;4.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结论:。
直流电桥试验报告
姓名:王航班级:F0703028学号:5070309025 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冯子明实验日期:2008/04/28指导老师:助教11批阅日期:
-------------------------------------------------------------------------------
------------------------------------------------------------
A0--
B0.020121.0452E-5
------------------------------------------------------------
RSDNP
------------------------------------------------------------
2.23
1.00
4.91
55.00
2.45
1.11
5.41
60.00
2.68
1.21
5.89
65.00
2.90
1.31
6.38
70.00
3.12
1.41
6.87
75.00
3.34
1.51
7.36
80.00
3.58
1.61
7.85
85.00
3.79
1.71
8.34
90.00
4.02
1.81
8.84
95.00
Y = B * X
ParameterValueError
------------------------------------------------------------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利用此原理测量电阻以及铜丝电阻的温度系数。
(2)通过处理实验所得数据,学习作图法与直线拟合法。
(3)利用电阻与温度关系,构造非平衡互易桥组装数字温度计,并学习其应用分析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1-1)电桥原理:当桥路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时,表示电桥已经达到平衡,此时有Rx/R2 = R/R1,即Rx = (R2/R1)*R。
其中将(R2/R1)记为比率臂C,则被测电阻可表示为Rx=C*R。
(1-2)实际单电桥电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调节开关c位置,改变比率臂C;通过调节R中的滑动变阻器,改变R。
调节二者至桥路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已获得被测电阻阻值。
(2)双电桥测低电阻(2-1)当单电桥测量电阻阻值较低时,由于侧臂引线和接点处存在电阻,约为10^-2~10^-4Ω量级,故当被测电阻很小时,会产生较大误差。
故对单电桥电路进行改进,被测电阻与测量盘均使用四段接法:,同时增设两个臂R1'和R2'。
(2-2)电路分析:由电路图知:① I3*Rx + I2*R2’ = I1*R2 ② I3*R + I2*R1’ = I1*R1 ③ I2*(R2’+R1’) = (I3=I2)*r 综合上式可知:⎪⎭⎫ ⎝⎛-+++='1'212'2'1'*12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x 利用电桥结构设计,可满足⎪⎭⎫⎝⎛='1'212R R R R ,同时减小r ,可是Rx 仍满足Rx = (R2/R1)*R ,即Rx=C*R 。
(3)铜丝的电阻温度特性及数字温度计设计 (3-1)铜丝的电阻温度特性∵一般金属电阻均有:Rt = R0(1+αR*t),且纯铜αR 变化小 ∴αR = (Rt - R0)/(R0*t) (3-2)数字温度计设计 (3-2-1)非平衡电桥将检流计G 换为对其两端电压的测量,满足:⎪⎭⎫⎝⎛+-+=Rt R Rt R R R E t 21U 。
直流单臂电桥实验报告
直流单臂电桥实验报告直流单臂电桥实验报告引言:直流单臂电桥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直流单臂电桥电路,并进行相关测量,来了解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直流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2. 学会搭建直流单臂电桥电路;3. 掌握使用直流单臂电桥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直流单臂电桥是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和测量仪器等组成的电路。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电桥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或电感,使得电桥平衡,即电桥两侧电压相等。
在平衡状态下,可以根据电桥中的元件参数计算出待测元件的参数。
三、实验步骤1. 搭建直流单臂电桥电路:将电源正极连接至电阻R1,电源负极连接至电阻R2,电容C和电感L分别连接至R1和R2的中点,测量仪器连接至R1和R2的两端。
2. 调节电桥电路:通过调节电阻R1和R2的阻值,使得电桥两侧电压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3. 测量电阻:在平衡状态下,记录下电阻R1和R2的阻值,根据电桥平衡条件可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4. 测量电容:将待测电容连接至R1和R2的中点,调节电桥电路使得平衡,记录下电容C的值。
5. 测量电感:将待测电感连接至R1和R2的中点,调节电桥电路使得平衡,记录下电感L的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
比如,可以根据电阻的值判断导体的材料和长度;根据电容值判断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根据电感值判断电感器的线圈匝数和磁性材料。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直流单臂电桥电路,实现了对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参数的测量。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直流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搭建电桥电路和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改进与展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同时,可以拓展实验内容,探索更多电桥的应用,如交流电桥、无源电桥等,以及在电子领域的其他实际应用。
直流电桥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流电桥及其应用实验报告篇一: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阜阳师范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目的】(1)掌握惠斯通电桥的基本原理。
(2)学会自组惠斯通电桥测电阻,掌握QJ23型箱式电桥的使用方法。
(3)了解直流电桥的灵敏度及影响它的因素,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误差来源。
【实验仪器】Zx21电阻箱、检流计(或数字电压表)、QJ23型箱式电桥、滑线变阻器、待测电阻、保护电阻、直流稳压电源、导线、开关等。
【实验原理】(1)惠斯通电桥原理惠斯通电桥就是一种直流单臂电桥,适用于测中值电阻,其原理电路如图7-4所示。
若调节电阻到合适阻值时,可使检流计g中无电流流过,即b、D两点的电位相等,这时称为“电桥平衡”。
电桥平衡,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相当于无bD这一支路,故电源e与电阻R1、Rx可看成一分压电路;电源和电阻R2、Rs可看成另一分压电路。
若以c点为参考,则D点的电位VD与b点的电位Vb分别为Vb?eR?2RRsVD?eRRxs1?Rx因电桥平Vb?VD故解上面两式可得R1RxR?2Rs上式叫做电桥的平衡条件,它说明电桥平衡时,四个臂的阻值间成比例关系。
如果RRR1x?Rx为待测电阻,则有Rs2。
选取R1、R2简单的比例如(1?1,1?10,10?1等)并固定不变,然后调节Rs使电桥达到平衡。
故常将R1、R2所在桥臂叫做比例臂,与Rx、Rs相应的桥臂分别叫做测量臂和比较臂。
惠斯通电桥原理图(2)电桥的灵敏度s??n电桥的灵敏程度定义:?RsRs灵敏度s越大,对电桥平衡的判断就越容易,测量结果也越准确。
s的表达式s??n?n??R???I?sR??ss?Ig?g??RsRs??s?12s?es1?R?Re?Rg?1?R2?Rs?Rx1?R??R?g?2Rx2?R1R?Rs R?e?xR2?2?R1R?Rs??2Rx??(3)电桥的测量误差电桥的测量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标准量具引入的误差,二是电桥灵敏度引入的误差。
自组直流电桥测量电阻实验报告
自组直流电桥测量电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组直流电桥测量电阻,掌握直流电桥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1. 直流电桥的基本原理直流电桥是一种用于测量未知电阻值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欧姆定律,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相比较,通过调节已知电阻和待测电阻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两侧平衡点相等,从而求出待测电阻值。
2. 直流电桥的使用方法(1)接线:将待测电阻R与已知标准电阻R0、可变调节器V和直流稳压源E进行接线。
其中,待测电阻R和标准电阻R0并联在同一支路上。
(2)调节:先将可变调节器V置于最大值位置,再通过逐步降低V 值来达到平衡点。
当两侧平衡点相等时,即为所求。
3. 注意事项(1)保持稳定:在调节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稳定,并避免外界干扰。
(2)避免过大电流:应避免过大电流通过待测电阻,以免损坏待测电阻。
(3)避免温度变化:应避免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仪器设备准备好,包括直流稳压源、自组直流电桥、标准电阻等。
2. 接线:按照上述接线方法进行接线,并将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并联在同一支路上。
3. 调节:先将可变调节器V置于最大值位置,再逐步降低V值来达到平衡点。
当两侧平衡点相等时,即为所求。
4. 测量数据:记录下调节到平衡点时的已知标准电阻R0和可变调节器V的数值,并计算出待测电阻R的数值。
5. 重复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应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多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多组待测电阻R的数值,并计算出其平均值。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还需考虑实验误差的影响。
实验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误差。
在本次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包括电桥电路中电源的波动、电阻温度系数等因素。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的误差。
直流电桥实验报告
直流电桥实验报告直流电桥实验报告引言:直流电桥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实验仪器,通过电阻的比较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电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原理直流电桥是基于韦斯顿电桥原理设计的一种测量电阻的仪器。
它由四个电阻组成的电桥电路,通过调节电桥中的电阻值,使电桥两侧电压差为零,从而求得未知电阻的值。
电桥中的四个电阻分别为已知电阻R1、R2和未知电阻Rx,以及可变电阻Rv。
当电桥平衡时,有以下关系式成立:R1/R2 = Rx/Rv二、实验装置和步骤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和连接线等。
2. 实验步骤:a. 将实验装置连接好,并将电阻箱中的电阻调节到一个已知值。
b. 打开电源,调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使其适合实验需求。
c. 调节可变电阻Rv的值,使电桥两侧电压差为零。
d. 记录下此时可变电阻Rv的值,即为未知电阻Rx的值。
e. 重复上述步骤,更换不同的已知电阻值,进行多组实验。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得到了不同已知电阻值下的未知电阻Rx的测量结果。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当电桥平衡时,电桥两侧电压差为零。
这证明了直流电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电桥平衡时可变电阻Rv的值与未知电阻Rx的值成正比。
这与电桥原理中的关系式一致,验证了电桥原理的有效性。
3. 实验结果显示,电桥能够精确地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未知电阻的平均值,并计算出测量误差。
这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实验应用直流电桥作为一种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电阻测量:直流电桥可以用于测量电阻的值,特别是对于较小或较大阻值的测量更为准确。
2. 温度测量:利用热敏电阻作为未知电阻,结合直流电桥的测量原理,可以实现温度的精确测量。
直流单臂电桥实验报告
直流单臂电桥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1.直流单臂电桥适用范围:直流单臂电桥主要是用来测量中等阻值(10~105Ω)电阻的。
2.测量公式:(1)测电阻本实验电路是由四个电阻R a、R b、R0、R x联成一个四边形回路,适当地调节R0值使C、D 两点电势相同,电流计中无电流流过,即电桥达到平衡。
在电桥平衡时有R a I a=R b I bR x I x=R0I0I a=I x,I b=I0则上式整理可得R x=R aR bR0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R a/R b的比值选成10n (n=0,±1,±2,…)。
令C=R a/R b,则R x=CR0可见电桥平衡时,由已知的R a、R b及R0值便可算出R x。
(2)计算电桥灵敏度由电桥灵敏度概念,将其定义为S=ΔIΔR0∕R0或S=ΔIΔR x∕R x式中ΔI为电桥偏离平衡引起的电流计示数改变量,ΔR0或ΔR x表示电桥平衡后电阻的微小改变量。
电桥灵敏度也可以由基尔霍夫定律给出:S=EK[(R a+R b+R0+R x)+(2+R bR0+R xR a)R g]式中K和R g为电流计的常量。
(3)待测电阻的相对误差由(2)中公式可直接得到:ΔR x R x =ΔIs(4)换臂法计算公式R x=√R0′R0′′≈12(R0′+R0′′)3.实验电路图:4.比例臂倍率如何适当选取:通过比较臂R0调节的有效位数多少来判断,R0调节的有效位数越多,C的选取越恰当。
比如:给定一个四旋钮电阻箱(调节范围为1~9999Ω),如果待测电阻阻值大约为230Ω,代入为了使R0调节电桥由非平衡态达到平衡态的位数最多,即四个旋钮都用上,需选取倍率为0.1。
再例如若待测电阻R x≈1200Ω,电阻箱为四旋钮电阻箱(调节范围为1~9999Ω),仅当选取倍率C为1时四个旋钮才都可以用上,故倍率选取为1。
给出一般结论则为:应选倍率为电阻箱最大有效位数与待测电阻所占位数之差的倒数。
大学直流电桥实验报告
大学直流电桥实验报告大学直流电桥实验报告引言:直流电桥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等物理量。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直流电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并探究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熟悉直流电桥的使用方法,了解电桥的原理,掌握测量未知电阻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 直流电桥2. 电源3. 未知电阻4. 校准电阻5. 电压表6. 电流表7. 连接线三、实验原理直流电桥是基于电桥平衡原理的测量仪器。
电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电桥的各个元件,使得电桥两侧的电势差为零,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当电桥平衡时,可以根据已知元件的参数,计算出未知元件的值。
四、实验步骤1.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电桥的电源输入端,并调节电源电压为适当值。
2. 将待测电阻连接到电桥的未知电阻端口。
3. 选择合适的校准电阻,将其连接到电桥的校准电阻端口。
4. 通过调节电桥的校准电阻和灵敏度调节器,使得电桥两侧的电势差为零。
5. 记录下此时的校准电阻值和电桥的灵敏度调节器的位置。
6. 断开校准电阻,将待测电阻连接到电桥的校准电阻端口。
7. 通过调节电桥的灵敏度调节器,使得电桥两侧的电势差为零。
8. 记录下此时的电桥灵敏度调节器的位置。
9. 根据已知校准电阻的值和电桥灵敏度调节器的位置,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通过与已知电阻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若实验结果与已知电阻的阻值相差较大,则可能存在实验误差,需要重新检查实验步骤。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连接线的电阻、电桥本身的内阻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我们应该注意操作细节,尽量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七、实验应用直流电桥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电子工程中,直流电桥可以用于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参数,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非常有帮助。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直流电桥测电阻实验
自组直流电桥测量电阻创建人:总分:得分: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共10 分,得分目的:1.理解惠斯通电桥的平衡原理及桥式电路的特点。
2.学会用自组电桥和箱式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了解影响电桥灵敏度的因素,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开关,四线电阻箱(3个),滑动变阻器(2个),待测电阻(3个),检流计,导线若干。
二、实验原理共15 分,得分1、惠斯通电桥的工作原理惠斯通电桥原理,如图6.1.2-1所示。
图6.1.2-12、电桥的灵敏度电桥是否平衡,是由检流计有无偏转来判断的,而检流计的灵敏度总是有限的,假设电桥在R1/R2=1时调到平衡,则有R x=R0,这时若把R0改变一个微小量△R0,则电桥失去平衡,从而有电流I G流过检流计。
如果I G小到检流计觉察不出来,那么人们会认为电桥是平衡的,因而得到R x=R0+△R0,△R0就是由于检流计灵敏度不够高而带来的测量误差△R x。
引入电桥的灵敏度,定义为S=△n/(△R x/R x)式中的△R x 是在电桥平衡后R x 的微小改变量(实际上若是待测电阻R x 不能改变时,可通过改变标准电阻R 0的微小变化△R 0来测电桥灵敏度),△n 是由于△R x 引起电桥偏离平衡时检流计的偏转格数,△n 越大,说明电桥灵敏度越高,带来的测量误差就越小。
S 的表达式可变换为S=△n/(△R 0/ R 0)= △n/△I G (△I G /(△R 0/ R 0))=S 1S 2其中S 1是检流计自身的灵敏度,S 2=△I G /(△R 0/ R 0)由线路结构决定,故称电桥线路灵敏度,理论上可以证明S 2与电源电压、检流计的内阻及桥臂电阻等有关。
3、交换法(互易法)减小和修正自搭电桥的系统误差自搭一个电桥,不考虑灵敏度,则R 1、R 2、R 0引起的误差为△R x / R x =△R 1/ R 1+△R 2/ R 2+△R 0/ R 0。
为减小误差,把图6.1.2-1电桥平衡中的R 1、R 2互换,调节R 0,使I G =0,此时的R 0记为R 0’,则有R x =R 2/ R 1 R 0’这样就消除了R 1、R 2造成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华 大 学 实 验 报 告系别:机械工程系 班号:72班 姓名:车德梦 (同组姓名: ) 作实验日期 2008年 11月 5日 教师评定:实验3.3 直流电桥测电阻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直流单电桥的使用方法;(2)单电桥测量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学习用作图法和直线拟合法处理数据; (3)了解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双电桥的使用方法。
(4)数字温度计的组装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1.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惠斯通电桥(单电桥)是最常用的直流电桥,如图是它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R 、2R 和R 是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它们和被测电阻x R 连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作电桥的一个臂。
对角A 和C 之间接电源E ;对角B 和D 之间接有检流计G ,它像桥一样。
若调节R 使检流计中电流为零,桥两端的B 点和D 点点位相等,电桥达到平衡,这时可得x R I R I 21=,1122I R I R =两式相除可得R R R R x 12=只要检流计足够灵敏,等式就能相当好地成立,被测电阻值x R 可以仅从三个标准电阻的值来求得,而与电源电压无关。
这一过程相当于把x R 和标准电阻相比较,因而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单电桥的实际线路如图所示:将2R 和1R 做成比值为C 的比率臂,则被测电阻为CR R x =其中12R R C =,共分7个档,0.001~1000,R 为测量臂,由4个十进位的电阻盘组成。
图中电阻单位为Ω。
2. 铜丝电阻温度系数任何物体的电阻都与温度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文的升高而增大,有如下关系式:)1(0t R R R t α+=式中t R 、0R 分别是t 、0℃时金属丝的电阻值;R α是电阻温度系数,单位是(℃-1)。
严格地说,R α一般与温度有关,但对本实验所用的纯铜丝材料来说,在-50℃~100℃的范围内R α的变化很小,可当作常数,即t R 与t 呈线性关系。
于是tR R R t R 00-=α 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来测温。
例如铂电阻温度及不仅准确度高、稳定性好,而且从-263℃~1100℃都能使用。
铜电阻温度计在-50℃~100℃范围内因其线性好,应用也较广泛。
3. 双电桥测低电阻用下图所示的单电桥测电阻时,被测臂上引线1l 、2l 和接触点1X 、2X 等处都有一定的电阻,约为Ω-210~Ω-410量级。
这些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与待测的x R 串联在一起,对低值电阻的测量影响很大。
为减小它们的影响,在双电桥中作了两处明显的改进:(1)被测电阻和测量盘电阻均采用四端接法。
四端接法示意图如下图中1C 、2C 是电流端,通常接电源回路,从而将这两端的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折合到电源回路的其他串联电阻中;1P 、2P 是电压端,通常接测量用的高电阻回路或电流为零的补偿回路,从而使这两端的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测量的影响相对减小了。
(2)如下图:双电桥中增设了两个臂'1R 和'2R ,其阻值较高。
流过检流计G 的电流为零时,电桥达到平衡,于是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方程21'223R I R I R I x =+11'123R I R I R I =+r I I R R I )()(23'1'22-=+上式中各量的意义相应地与上图中的符号相对应。
解这三个方程可得:⎪⎪⎭⎫ ⎝⎛-+++='1'212'2'1'112R R R R r R R rR R R R R x ① 双电桥在结构设计上尽量做到'1'212R R R R =,并且尽量今小电阻r ,因此可得R R R R x 12=同样,在仪器中将C R R =12做成比率臂,则CR R x = ②这样,电阻R 和x R 的电压端附近附加电阻(即两端的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由于和高阻值臂串联,其影响减小了;两个外侧电流端的附加电阻串联在电源回路中,其影响可忽略;两个内侧电流的附加电阻和小电阻r 相串联,相当于增大了①式中的r ,其影响通常也可忽略。
于是只要将被测低电阻按四端接法接入双电桥进行测量,就可像单电桥那样用②来计算了。
4. 直流电桥测电阻及组装数字温度计 (1)非平衡电桥 一般平衡电桥测电阻,多是以检流计G 为平衡指示器,而非平衡电桥则是将检流计G 去掉,通过测量其两端的电压t U 来确定电阻,如下图所示:如果电源E 一定,当某桥臂待测电阻t R (如金属热电阻、电阻应变片、光敏电阻等)发生变化时,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电压t U 也发生变化。
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电压公式为⎪⎪⎭⎫⎝⎛+-+=t t R R RR R R E U 211 ③一般来说t U 与t 的关系不是线性的,为了组装数字温度计,适当地选择电桥参数(1R 、2R 、R 和E ),使其非线性项误差很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呈近似线性关系。
这就是线性化设计。
(2)互易桥 为简单起见,我们利用现有的QJ —23型惠斯通电桥改装成非平衡桥,用铜丝电阻作感温元件,阻值约Ω20。
用惠斯通电桥测量时一般会选C=0.01,将R 置于Ω2000,由该电桥线路知,此时Ω≈102R ,Ω≈10001R ,这样的阻值配比t U 测量误差较大,不能满足线性化设计的要求。
现在我们巧改惠斯通电桥,将电源E 和检流计G 互易位置,这样桥臂阻值之间的关系,就较为合理。
为讨论方便,将这种电源E ,检流计G 互换的惠斯通电桥称之为互易桥。
将G 再换成mV 表,就改成互易了的非平衡桥,用它测量t U 误差就会减小。
(3)线性化设计欲组装一个温度范围在0-100℃的铜电阻数字温度计,必须将t U ~t 的关系线性化,当采用量程为19.999mV 的214数字电压表来显示温度值时,要求显示值: t U t 101= (mV ) ④当温度t=0℃时,mV U 00=,此时互易桥为平衡桥有:C R R =12,C R R =0或CR R 0= 式中0R 为0℃时铜丝电阻值,R 为测量臂电阻,对铜电阻来说,在0-100℃范围内t R 与t 市线性关系:)1(0t R R t α+=,这样③式可改写为:⎪⎪⎭⎫ ⎝⎛++-+=)1(1111t C C E U t α ⑤考虑到本实验中选101.0<<=C ,铜电阻温度系数α~/103-℃,则⑤式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U t C EC U t ∆++=2)1(α⑥U ∆为非线性误差项。
忽略U ∆后,比较④、⑥得:αC C E 10)1(2+=至此,已完成了线性化设计,选择电桥参数01.0=C ,CR R 0=,αC C E 10)1(2+=就可以用非平衡桥组装成数字温度计,U t U t ∆+=101(mV)。
三、实验步骤1.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1)熟悉电桥结构,预调检流计零点。
(2)测不同量级的待测电阻值(其中有一个感性电阻),根据被测电阻的标称值(即大约值),首先选定比率C 并预置测量盘;接着调节电桥平衡而得到读数C 和R 值,并注意总结操作规律;然后测出偏离平衡位置d ∆分格所需的测量盘示值变化R ∆,以便计算灵敏阈。
(3)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测量值CR ,分析误差,最后给出各电阻的测量结果。
2. 单电桥测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1)测量加热前的水温及铜丝电阻值。
(2)从气势温度升温,每隔5℃~6℃左右测一次温度t 及相应的阻值t R 。
(3)注意摸索控制待测铜丝温度的方法。
要求在大致热平衡(温度计示值基本不变)时进行测量。
(4)测量后用计算机进行直线拟合来检测数据。
如果每次都在大致热平衡时测量,则{t}和{t R }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应该在r=0.999以上。
3. 双电桥测低电阻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电阻或一根铜棒的电阻率。
注意低电阻的四端接法。
实验中要记下待测低电阻的编号,双电桥的编号、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
4. 直流电桥测电阻及组装数字温度计(1)将QJ-23型惠斯通电桥改装成互易桥(必须关掉电源后再操作)。
电源E 接到原电桥的G 的“外接”端(此时金属片必须将“内接”两端短路并拧紧),将数字电压表接到原电桥的B 端。
(2)按所选的电桥参数组装数字温度计,即01.0=C ,CR R 0=,αC C E 10)1(2+=,其中α和0R 在前面的实验中已测得。
分析α、0R 不准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单电桥测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进行绘图和拟和结果如下(直线为线性拟和直线):bt a R t +=a=11.67971 b=0.0495 r=0.99997则铜丝的温度系数为:αR =4.24*10-33. 直流电桥测电阻及组装数字温度计E=(1+C)2/10C α=2.406V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进行拟和作图得到(直线为线性拟和直线):t bU a t +=a=-0.04019 b=0.09965 r=0.99996五、误差分析1. QJ-23型单电桥不确定度计算使用QJ-23型单电桥在一定参考条件下(20℃附近、电源电压偏离额定值不大于10%、绝缘电阻符合一定要求、相对湿度40%~60%等),电桥的基本误差极限lim E 可表示为)10%)((lim N CR CR E +±=α ① 在上式中C 是比率值,R 是测量盘示值。
第一项正比与被测电阻值;第二项是常数项,N R 为基准值,暂取N R 为Ω5000,作为实验教学中一种假定的简化处理。
等级指数α主要反映了电桥中各标准电阻(比率臂C 和测量臂R )的准确度。
等级指数α往往还与一定的测量范围、电源电压和检流计的条件相联系。
将各个电阻的测量结果代入上式中得:lim 120(%)(500)0.2%(0.112445000.1)0.3488R E CR C α≈Ω=+=⨯⨯+⨯=lim1(%)(500)0.2%(110255001) 3.05R k E CR C α≈Ω=+=⨯⨯+⨯=lim11(%)(500)0.5%(10112350010)81.15R k E CR C α≈Ω=+=⨯⨯+⨯=lim 360(%)(500)0.5%(1003620500100)2060R k E CR C α≈Ω=+=⨯⨯+⨯=lim200(%)(500)0.2%(0.119355000.1)0.487R E CR C α≈Ω=+=⨯⨯+⨯=若测量范围或电源、检流计条件不符合等级指数对应的要求时,我们会发现电桥测量不够“灵敏”,即电桥平衡后再改变x R (实际上等效地改变R )而检流计却未见偏转。
我们可将检流计灵敏阈(0.2分格)所对应的被测电阻的变化量s ∆叫做电桥的灵敏阈。
x R 的改变量s ∆可这样测得:平衡后,将测量盘电阻R 认为地调偏到R R ∆+,使检流计偏转d ∆分格(如2或1分格),则按此比例关系再求出0.2分格所对应得s ∆,即 d R C s ∆∆=∆/2.0将各电阻的测量数据代入上式得:1200.2/0.20.12/80.005s R C R d ≈Ω∆=∆∆=⨯⨯=10.2/0.20.11/50.04s R k C R d ≈Ω∆=∆∆=⨯⨯=110.2/0.2105/4 2.5s R k C R d ≈Ω∆=∆∆=⨯⨯=3600.2/0.21003/320s R k C R d ≈Ω∆=∆∆=⨯⨯=2000.2/0.20.13/50.012sR C R d ≈Ω∆=∆∆=⨯⨯=电桥的灵敏阈s ∆反映了平衡判断中可能包含的误差,其值既和电源及检流计的参量有关,也和比率C 及x R 的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