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意中人---恋人; 老相好----老情人
5、宽泛模糊法:是将禁忌语旳所指从程度和范围上扩大,或是把详细事物说得 抽象些,有意模糊其意象。
个人问题----婚姻; 大脑病---神经病
1, 而说“去洗手间”(go to the bathroom) 2, 有事(do business) 3,以便(answer nature’s call)
礼貌功能
人体缺陷,人们也常用委婉词语来谈论,以示礼貌。 1,肥胖旳(fat)人 常用plump,stout,out-size 或over-weight 来形容 2,对于一位身体清瘦旳妇女称之为slender或slim, 3,相貌丑陋旳(ugly)人说成homely或plain 4,耳朵聋旳(deaf)人说成hard of listening, 5,盲人(the blind )叫做the visually challenge
3、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指把禁忌事物比作性质完全不同但又有某 些相同特点旳事物。
4、语意扬升法(inflating and magnifying)涉及用某些比较温和、刺激性较 少旳词语替代粗鄙难听旳禁忌语以求避讳和文雅,也涉及用美妙动听旳词语 替代中性词以迎合读者旳自尊和虚荣心理(尤指人们旳职称头衔时)
掩饰功能
一,英语里看不到穷国poor nations,有旳只是 backward nations (滞后国家)
二,underdeveloped nations(欠发达国家) developing nations (发展中国家)
三,emerging nations (新兴国家)
四,在西方,工人罢工go on strike 被说成industrial action(工业行动),没有了一点“罢工”旳痕迹。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英文是世界上两大主要语言之一,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用词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委婉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更是非常有趣。

委婉语是在表达意见和情感时使用的一种客观、委婉的语言方式。

通过委婉语,说话者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缓和尴尬局面,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和关怀。

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将对中英文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

一、语气委婉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通过增加修辞成分的方式来表达。

“可能”、“或许”、“有点”等词语可以让整个表达变得更加微妙。

“我可能会有些担心”、“我或许会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观点的让人感觉到说话者的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表达则更多地借助于虚拟语气和客气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虚拟语气,比如“I would rather not”、“I would prefer not to”、“It might be better if…”等。

这些表达方式能够在冲突时保持形式上的客气,避免直接冲突。

二、语气缓和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缓和语气来表达。

在批评或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缓和的语气来避免冲突,比如“我认为可能有一些问题”、“这个方案或许需要再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不会使对方感到尴尬或受到伤害。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则更多地通过使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来表达。

在表达负面情绪时,可以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比如“maybe”、“perhaps”、“I'm not sure, but…”等。

这样一来,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也给了对方一些回旋的余地,避免了直接冲突。

三、礼貌表达中文中的委婉语还经常表现在礼貌用语上。

在请求或建议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麻烦您…”、“可以麻烦您…”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请求或建议的过程中,让对方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即:用令人高兴或不冒犯人的词语代替可能冒 犯人或令人不快的联想的词语。
→→“好听的话”或“ 讨人喜欢的话”
2、委婉
委婉,也叫婉曲或婉转。汉语《辞海》对委婉所下的 定义是:“修辞上辞格之一。不直言本意而用委屈含蓄的 话来烘托暗示。”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1983) 里讲得更清楚:“婉曲,指的是不能或者不愿直截了当地 说,而闪烁其词,转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 相类的话来代替。”
• 在汉语中, 我们用“ 理发师、美发师” 代替“ 剃头的” , 用“ 机械师” 来代替“ 修理工” ; 而对于“ 失业” 这个敏感的词, 我 们则用“ 下岗、被炒鱿鱼了”来代替。
• 4. 人们在谈及犯罪问题时, 总是力图使用委婉语使所说的 内容变得模糊, 从而掩饰说话人不愿直接表达的内容。
• 在英语中, prison (监狱) 被称为corretional center (改正中 心) , young criminal (少年犯) 被称为juvenile delinquents ( 行为不良少年) ,steal in a shop 叫做shop lifting (高买)等。
尽管人们对于委婉语的价值评说褒贬不一,可它的应用范 围越来越广泛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目前,国内外学 者对委婉语进行了单语种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 的成绩。可是真正将英、汉委婉语放在同一个语言层面上进行 系统的对比研究比较少,留有一些空白,可这又是非常必要。
B."更新法则"是指有的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逐步丧失 其委婉色彩,根据需要,“改头换面”的或崭新的委婉语又会 应运而生。例如:“贫穷落后的国家”(poor and backward countries)一词,或许是为保全面子,先后被婉称为:“不发 达国家”(undeveloped countries)、发达水平较低的国家( under developed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现在又被婉称为第三世界国家(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和南方国家(the southern countries).

中西方委婉语的差别

中西方委婉语的差别

Different Expression on EuphemismOrigin of euphemism•Euphemism comes from Greek .•eu—good•:words of good omen(预兆) or pheme- 意思是speech 言语•Euphemism good speech 意思是优雅动听的说法What is an euphemism?The use of a word which is thought to be less offensive or unpleasant than another word.An indirect word or phrase that people often use to refer to sth. embarrassing or unpleasant, sometimes to make it seem more acceptable than it really is.Interesting Expression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下面四个短语:一位先生从桌子旁站起,彬彬有理地向人们说他得去―see a man about a dog‖一位青年人在大白天在大街上闲逛,原因是他们‖at liberty‖;有个孩子被妈妈关在家里,因为他正―in his birthday suit‖某位官员把下属请去作一‖polygragh interview‖---这里使用的都是委婉语1.See a man about a dog -------go to WC2. at liberty----------out of work3. in his birthday suit-------- wear nothing ,have nothing on4.polygragh interview-------测谎试验Functions of Euphemism• A. To Avoid Taboo• B. To Show Politeness• C. To Conceal TruthClassification of EuphemismsPositive euphemisms(肯定委婉语)and negative euphemisms(否定委婉语)• A.肯定positive肯定这类委婉语用来夸张,扩大,使其显得比她们所代表真实事物更体面,更重要。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

委婉语论文:中西委婉语的对比摘要:委婉语是一种中西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为了达到理想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委婉语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听话者某种程度的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里障碍。

本文旨在通过将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中西文化委婉语使用的差异,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委婉语;差异;对比一、前言委婉语是各民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委婉语的特征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尊敬意味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它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接、刻薄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

由于委婉语是语言运用常规的背离,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是促成语言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现实需要我们对英语和汉语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熟悉其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的使用它。

二、中西委婉语的对比(一)在礼貌方面的共通性在社会交往中,无论中西方都讲究讲话的礼貌功能,选择委婉的表达法是有修养的人的表现,说话人使用委婉语,不仅显得彬彬有礼,还会因为照顾了对方的情面可获取对方的好感。

例如英语里面的“老”在西方文化中是忌讳的,于是一些关于年龄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如用“senior citizen”(高级公民)“,the longer living”(年长者)等来代替。

作为教师,也不能说你的学生笨,要表述成“a slow learner”(他学得慢),或“underachiever(他尚未发挥潜力)”;在英语中,各种残疾人一般被称为“the invalid”(病弱的);“deaf”(耳聋的)被称为“slow of hearing”(听觉迟钝的);“blind”(失明的)被称为“visually retarded”(视力上有障碍的);“color blind”(色盲)被称为“color deficient”(色觉有缺陷的)。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委婉语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只有互相理解差异才能更好地交流合作。

委婉语是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替代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

明确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避讳、避俗、礼貌和掩饰的功能,进而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留意、积累、掌握委婉语的运用,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用婉转含蓄或拐弯抹角的说法代替会使人不越货不够尊敬的言词。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因而委婉语研究在语言研究中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人们要谈及一些忌讳性话题,但又不能直截了当的表达,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

委婉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各国文化系统中,体现了五彩的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

在经济低糜的战争年月下,语言普遍粗野化,委婉语出现频率较少;若在太平盛世,人们自然追求语言文明,委婉语出现频率相对增多。

近代社会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经济状况变化大,进展快,人类也不断变动、进步,出现大量的社会、心理、语言的忌讳,这成为产生委婉语的前奏。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语用功能。

首先体现在英汉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中的避讳功能。

委婉语的产生源于禁忌,它是委婉语的原始功能。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相信预言这种符号与它的真实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同一和效应关系,它不仅能赐福与人,而且具有降祸的神奇魔力。

为避凶求吉,同时达到交际目的,人们创造了委婉语。

中西方仁在谈到诸如疾病、死亡、性等现象时,都是用委婉语以达到禁忌或文雅的目的。

例如,令人最忌讳的“死”(death)常用“pass away”,“to fall asleep”,“God rest his soul”“,fall asleep”“,to be with God”,“to go west with”等来表达,其目的即减少或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从而达到忌讳的交际功能。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中英文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之一,它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语言桥梁之一,在国际交流时流行着委婉的用语表达方式。

在中英文的语言翻译过程中,委婉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们常常可以在语言上看出文化根源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比中英文委婉语句,尝试着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文化差异,从而探究其中的文化解读。

首先,要分析中英文委婉表达的文化差异,就要从两种语言的定义入手,从而有助于加深我们的理解。

在英语中,“委婉”的定义指的是对话中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委婉的用语含义会随文化而变化,但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均采用委婉态度,那么就可以强调他们之间的友好互动。

而中文中,“委婉”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就是“拐弯抹角地夸大或轻描淡写实际情况”;而第二个含义则是“为了表达某程度的尊重而使用的用语”,它更多的是指一种社会行为态度,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根据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英文的委婉表达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主观,更加侧重文字的艺术性,力求“含蓄”。

而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则比较直白,以客观论述为首要,更侧重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此外,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中文中的“委婉”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性上,以“折中从容”的姿态来表达,而英语中,“委婉”侧重于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追求交流的真实性。

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中英文的委婉表达方式都处于一种“含蓄”的状态,表达的用意则不同。

最后,中英文委婉表达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现实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在表达时各执己见皆不缺。

因此,跨文化交流中,两种委婉语用法对于提升交流效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正确理解,应该掌握交际中的文化特点,尊重彼此的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汲取文化习俗,从而确保正确地借鉴。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我们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尝试使用不同的社会文化学习方法,结合个体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构架新的文化含义,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委婉语其实是一种修辞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英汉的语言当中,并且在英汉语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英汉委婉语的用法和使用场景不同,所以通过对比就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本文通过委婉语的概念和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研究。

标签:英汉委婉语;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前言:委婉语产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使用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也就是说委婉语是为了使语言更加流畅,从而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所以中西方国家对于委婉语的使用时不同的。

总的来说,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就能够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委婉语的概念委婉语其实是一种修辞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英汉的语言当中,并且在英汉语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委婉语产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使用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委婉语表达的方式主要有含蓄、委婉、禁忌等特点,委婉语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使语言更加的顺畅和流利,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所以中西方国家对于委婉语的使用时不同的。

委婉语总的来说可以的心理因素主要可以分为:避讳心理、掩饰心理和礼貌心理〔1〕。

二、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因素(一)避讳心理委婉语的形成其实就是在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避讳性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叫做禁忌心理,一般情况下都是对于人心理上恐惧或者避讳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

在最早的时候,委婉语主要都是应用在妖鬼神魔等神秘又可怕的事物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委婉语已经被逐渐应用在死亡、性、重大疾病等生理或者心理缺陷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此类食物通过直接的语言进行表达,会给他人一种不礼貌、粗鄙的印象,并且有一些语言直接通过语言进行表达也会让人比较难以启齿,所以人们在表达这些事物的时候一般都采用委婉语来进行表达,使表达的更加清楚又不会给人一种没礼貌、没素质的印象。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成为交流中的重要一环。

中西方的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下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异同点,探讨其文化背景及社会习惯的影响。

一、中西方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差异1.称呼中西方往往以不同的方式称呼对方,在中文中,直接喊名字或称呼对方为“你”在某些场合下是不礼貌的,而要用尊称来表达礼貌和尊敬,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而在英语中,如果称呼“Mr.”或“Ms.”是一种非常正式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职业或身份的尊重,如“Mr. President”、“Ms. Manager”,而称呼“you”则是最普遍的口语方式。

2.祝福语中西方祝福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常用的祝福语有“祝福您”、“万事如意”、“事业顺利”等,这些祝福语通常是对对方的心愿进行表达。

而在英文中,祝福语则通常更具有项链的形式,例如“祝你浪漫的情人节”、“祝你快乐健康”、“祝您假期愉快”,这些祝福语通常是有具体内容和场合的。

3.感谢语中西方感谢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最常用的感谢语为“谢谢”、“多谢”、“感谢”等。

在英文中,“thank you”是最常用的感谢用语,但是当你描述你所感激的事情时,你可能需要在这些话语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等。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文化内涵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文中的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表达出对其群体角色、年龄、社会地位等的认同和关怀。

例如,对于较年长的人、上级、客户、嘉宾等要用尊称来表示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感激,包括对对方身份、外貌、智慧等方面的赞美,更强调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社会习惯影响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社会习惯影响。

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因此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各自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价值观等因素。

本文将以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为主题,探讨其中的一些特点和例子。

一、言辞间的委婉与直接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最大的差异之一是委婉与直接的程度。

在中文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委婉的措辞,以示尊重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而在英文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例如,当你在中文中询问别人是否可以帮忙时,你可能会说:“麻烦你帮个忙,可以吗?”而在英文中,你可能会说:“Can you help me, please?”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更加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的委婉措辞。

二、语言的简洁与繁复中西方在语言的简洁与繁复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倾向于使用较为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展示文化的深厚和表达细腻的情感。

而英文则更注重语言的简洁与准确。

例如,当你在中文中对别人表示感谢时,你可能会说:“非常感谢你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而在英文中,你可能只需要简单地说:“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更符合英文的语言习惯。

三、态度的表达方式中西方在表达态度时也有一些不同的方式。

中文通常会使用措辞委婉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以避免冲突和伤害他人的感情。

而英文则更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例如,当你在中文中对别人提出批评时,你可能会说:“你的这个想法还有待改进。

”而在英文中,你可能会更直接地说:“Your idea needs improvement.”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更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的委婉措辞。

四、文化背景的影响中西方的表达方式差异也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更注重委婉和尊重。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更注重直接和自由。

例如,在中文中,人们通常会在提出请求时使用委婉语气,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保护他人的面子、维护关系。

然而,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本文将从语言习惯、语境背景和文化认知等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言习惯的差异性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语调等方面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中文中通常使用“请问”、“不好意思”等词语作为委婉语,而英文中则使用“Excuse me”、“Pardon me”等表达方式;中文中使用“可能”、“似乎”等副词或者使用反问句来表达委婉语,而英文中则使用“Perhaps”、“I wonder”等表达方式。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委婉语时也有不同的语法结构。

在英文中,委婉语通常使用虚拟语气、被动语态、倒装句和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

例如,在询问他人时,英文中通常使用倒装句:“Would you mind if I ask you a question?”;而在中文中则用反问句或者使用一些比较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语境背景的差异性委婉语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场合下的语境背景。

在英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加随意,可以用于朋友之间的谈话或者工作场合中。

而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多的是在正式场合或者家庭环境中,尤其是在年长者或上级对下属进行指导时。

三、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委婉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国人自称是温文尔雅的民族,他们非常注重礼节和面子,因此委婉语在英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而在中国文化中,委婉语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关系和平衡社会关系。

在中国的文化中,“面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价值,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在面对冲突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时,中国人通常会使用委婉语来保护对方的面子,避免矛盾升级。

总之,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交礼仪上存在着一些
差异。

委婉语是日常交流中用来表达某些不直接明说或敏感话题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中英
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1. 虚应委婉语
中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虚应的方式来表达某些请求或指示。

“有空的话”、“如果不
嫌麻烦的话”等,这些都是间接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指示的方式。

中文委婉语通常借助语气、措词和句式等方式来表达。

英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采用“请”、“可能”、“希望”等方式来传达请求或指示。

“Would you mind...”、“Could you please...”、“It would be great if...”等,这些都是英文委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英文委婉语强调礼貌和客气,更注重直接表达愿望。

2. 否定委婉语
中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达某些拒绝、不同意或反对的意思。

“不一定”、“不太合适”、“有一点困难”等,这些都是中文中常见的否定委婉语。

中文委婉
语通常含蓄、回避直接拒绝或表达反对。

中文委婉语通常更加含蓄、模棱两可,注重控制情绪和维护面子;英文委婉语则更注
重礼貌和客气,直接表达愿望和拒绝。

了解并掌握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有助于更好地理
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沟通。

中西委婉语比较

中西委婉语比较

话题选择的差异 中国人私下谈话中,即使是初次见面,往 往也喜欢把年龄大小、家庭情况、家庭地 址、身体状况、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当 作交谈的内容,以示对对方的关心。然而, 所有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个人隐私。在 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 护与尊重,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得体 的行为。” 就如英语的一句谚语所说: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09化学2班
委婉语的概念
人们在交际时,为了避免直接提及某些概念或事物,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不快、不满或有损感情、关系 的语言,往往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用一些代用的、 模糊的或暗示性的词语,这就是委婉语。委婉语是 汉、英语言中共有的现象,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 和共同的适用范围;同时也透射出宗教信仰、价 值观念、伦理传统等文化的差异。
(年长公民),golden years(黄金年华)等。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并不是禁忌语,“老” 代表了经验、学识、成熟、可靠,年老是资历和 地位的象征,“华发”,“夕阳红”,“黄昏 恋”,“忘年交”等少量的委婉语,也饱含敬意。 4)折射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依然崇尚知识,羡慕国家公务员的职业,称 “铁饭碗”和“吃皇粮”。 英美文化崇尚金钱物 质,人们对钱的态度大方、坦然,也就不存在因 为要遮掩而委婉。
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 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 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 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Yes, please!” 或“Thank you. A piece of meat pie.”倘若你确实什么也 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 Thank you.”就可以了。而 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 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会不高兴。 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 客人:It’s delicious.(味道好极 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 主人:Thank you. I’m glad you like it. (谢谢,我很高兴你 喜欢吃。)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英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委婉语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体现。

中文和英文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交际习惯,因此在表达委婉意思时会借助不同的词语和句式。

本文将对中英委婉语的对比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文和英文在表达委婉语时所采用的词语和句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文中常用“可能”、“或许”、“也许”等词语来表示不确定性,表达礼貌和谦逊的委婉态度。

而在英文中,则常用“perhaps”、“maybe”、“possibly”等表达方式。

中文中也经常使用“有点儿”、“有些”、“稍微”等词语来软化语气,表示委婉。

而在英文中,常用“a little bit”、“kind of”、“sort of”等词语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中文中常用反问句和倒装句来表示委婉,而英文则更多地使用附加句和条件句来表达这种含蓄的意思。

在中英文化差异中,还存在着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影响着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在中文中,面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常使用“我不太赞成”、“我有一点疑虑”等方式来表示对意见的尊重和保留。

而在英文中,则更倾向于使用“I am not sure about that”、“I have some reservations about that”等表达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立场和意见。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文化中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影响了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中英委婉语在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表达方式和对待问题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文化传统和交际习惯的不同,也影响了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交际中,对于中英委婉语的差异应该保持敏感,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和文化传统,避免因语言差异而引发交流障碍。

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委婉语是指用来委婉地表达某种情感或意见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在中文和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文和英文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分析。

一、中文委婉语的表达特点1. 否定语气: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否定语气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可能行不通”、“不太方便”、“不知道怎么说”等。

通过使用否定词语,可以避免直接表达拒绝或否定的态度,保持面子和友好性。

2. 委婉词语:中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来替代直接表达的词语。

“细节处理得不太好”、“有所不便”、“有点小问题”等。

这些词语可以缓和语气,使表达更加含蓄。

3. 措辞含糊:在中文委婉语中,人们经常会使用一些措辞含糊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可能有所考虑”、“有可能不太顺利”等。

这些表达方式可以使人们不至于在语言上过于直接,保持表达的客观性和尊重性。

1. 使用条件句:英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条件句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I wonder ifit’s feasible”、“It might be inconvenient”、“It could be a bit tricky”等。

通过使用条件句,可以表达一种推测和疑虑的语气,避免直接表达拒绝或否定的态度。

3. 使用插入语:在英文委婉语中,人们还会使用一些插入语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perhaps”、“maybe”、“possibly”等。

这些插入语可以使表达具有一定的推测性和不确定性,避免直接表达否定或拒绝的态度。

三、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1. 表达方式差异: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使用否定语气、委婉词语和措辞含糊来表达委婉的意思;而在英文中,委婉语通常使用条件句、委婉措辞和插入语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中文委婉语更强调避免直接表达否定或拒绝的态度,而英文委婉语更强调推测和疑虑的语气。

2. 文化背景差异:中文委婉语的使用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面子观念有关,人们习惯于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来保持面子和友好性;而英文委婉语的使用往往与西方文化中的礼貌和客气观念有关,人们习惯于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疑虑和不确定性。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引言:委婉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为了避免冲突和伤害对方感情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造成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这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并进行翻译分析。

一、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1.礼貌程度不同中文文化注重彬彬有礼,讲究以礼待人。

因此,中文委婉语常常通过比喻、递进等方式表达。

例如,“您多费心了”是一种委婉回绝的方式,表示不需要对方帮忙。

而英文委婉语则更注重直接表达,例如“I appreciate your help, but I'm fine on my own”(感谢您的帮忙,但我自己可以处理)。

2.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文委婉语常常使用表示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我想请教一下,您是否可以稍微改一下这个方案?”表示希望对方修改方案。

而英文委婉语则更直接,例如“Could you please make some minor changes tothis plan?”(请您对这个计划做一些小的修改)。

3.客套语的使用差异在中文中,客套语是一种常见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感谢他人时我们常说“不敢当”、“过奖了”。

而在英文中,直接表达感谢,例如“I really appreciate it”(我真的很感激)。

二、中英文委婉语的翻译分析1.情境适应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情境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

例如,当中文委婉语含有比喻或遥远的说法时,译者可选择在英文中使用相似的委婉语表达,而不是直译。

例如,“多费心了”可以翻译为“Thank you for your concern”(谢谢您的关心)。

2.保留原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努力保留原文委婉语的意思和情感。

为此,译者可通过转换语序、增加副词或使用语气助词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我想请教一下,您是否可以稍微改一下这个方案?”可以翻译为“Can I ask if you could make some minor changes to this plan?”(请问您是否可以对这个计划做一些小的修改)。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文委婉语是中国人交际时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直接的冲突和伤害。

而英文也有类似的委婉语,但用词和表达方式与中文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比中英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和使用习惯做一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委婉的表达方式。

一、中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1. 使用婉转的词语和句式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一些婉转、含糊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在请求别人帮忙时,可以用“麻烦您一下”、“万分感谢”等词语来委婉表达。

在回答别人的请求时,可以用“看情况吧”、“我尽量吧”等语气含糊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2. 打圆场、避重就轻中文委婉语也常常打圆场、避重就轻,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比如当别人问起一些尴尬或者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以用“这个真不好说”、“我也不太清楚”等话来委婉回避。

对于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也可以用“各有各的看法”、“看个人喜好吧”等话来避重就轻。

1. 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英文委婉语通常使用一些陈述句和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在请求别人帮忙时,可以用“Could you please…”、“Would you mind…”等疑问句来委婉表达。

在回答别人的请求时,可以用“I'm not sure if I can…”、“I'll try my best…”等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1. 语气的不同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直接的冲突和伤害,更注重对他人情感的尊重和体贴。

而英文委婉语则更注重礼貌和客气,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来尊重对方的感受,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2. 词语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一些委婉、含糊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可能吧”、“麻烦您一下”等。

而英文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比如“I'd rather not”、“I'm not sure if I can”等。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而在英文中则更多地使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来表达委婉之意。

此外,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场合、语气和目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英文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1.表达场合在表达场合上,中英文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见于礼貌场合,如商务会议、婚礼、葬礼、生日宴会等。

在英文中,委婉语也常用于礼貌场合,但更多地用于表达不好的消息或请求时,例如道歉、拒绝、讨论敏感话题等。

2.表达语气中英文委婉语在语气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以平和的口吻表达,不会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在英文中,委婉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比如伤心、生气、失望等,以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感受。

3.表达目的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目的上也存在区别。

在中文中,委婉语常用于掩饰客观事实或在避免伤害他人的同时传递特定的信息;在英文中,委婉语则更多地用于缓和紧张气氛、调解冲突或避免争吵。

4.表达方式中英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文委婉语多采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例如“真的不方便”、“人比较多”等;而英文委婉语则常用疑问句或借助动词的方式来表达,例如“Do you think it might be possible...”、“Could you possibly...”等。

总体而言,中英文委婉语在表达方式、语气、适用场合、表达目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方式,以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委婉语,它象征着社会的文明,折射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

本文对中西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委婉语;对比;差异COMPARATIVE STUDY ON EUPHEMISMS OF CHINESE AND ENGLISHAbstract:The euphemism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e.There are a number of euphemis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is a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a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cultural background.This thesis aims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uphemisms. Keywords:euphemisms;comparative;difference1.引言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不同社会的委婉语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同时,委婉语的表现方式和交际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又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并且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反映在委婉语上的文化差异,以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语言社团,不同的社会层次中,都会存在有一些特定的表达方法来达到委婉的效果。

汉语称为“委婉语”,即使用语气和缓的、好听的、含混的、兜圈子的、令人愉快的或不得罪人的说法去替代生硬的、粗俗的、不便直说的、令人不快的说法。

而在《牛津简明英语辞典》中对“euphemism”一词的定义是:“Substitution of mild or vague or round about expressionfor harsh or direct one,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3. 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点3.1. 共同的根源: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

委婉语和禁忌语是互相关联的。

自古人类就对某些神秘事物心存忌讳,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时常以一种“得体、高雅”的名称进入语言交际。

社会礼仪常常需要把话说得婉转些、含蓄些。

一旦遇到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需要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和谐顺利地进行,交际双方才更乐于接受。

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这就是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共同根源。

“忌讳”是产生委婉语的主要原因。

早期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于是产生了一种对自然力的崇拜以至恐惧。

人们迷信鬼神迷信超自然的力量,有关鬼神的神话就成为了禁忌语(taboo)。

当人们不愿说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不得不用隐喻来暗示人家不愿说的东西,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双方都知道但不愿点破的事物。

3.2. 共同的应用范围中英社会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存在,因此它们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国别特色和民族形式。

但是,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

这些就是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

其中,有关生老病死、排泄、生理缺陷等的委婉语都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

3.2.1. 表达死亡:不管哪个民族都把死亡看得非常神秘,也非常忌讳说“死”。

因此英汉语中有着大量有关“死”的委婉语。

英语有:pass away,pass out,close one’s days,fallasleep,join the great majority,pay the debt of nature,be nomore ,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be with God, answerthe final call, depart to God, breathe one’s last, pay one’slast debt 等等。

现代汉语中有“老了、没了、逝世、病故、作古、辞世、去世、不在了、与世长辞、上西天、升天、心脏停止跳动、去见马克思”等。

古代汉语把天子之死叫做“驾崩”,诸侯之死叫“薨”,大夫之死叫“卒”,庶民之死直称为“死”,未成年之死称为“殇”。

3.2.2. 疾病方面:英语有很多关于疾病的委婉说法,如英文把cancer 称为the big C 或long illness, mad 为mentalproblem;用heart condition 代替heart attack,irregularity代替constipation。

汉语中也有着大量有关疾病的委婉语,比如:欠安、不适、小恙、微恙、头疼脑热、不治之症;用“残疾、残障、弱能”代替“残废”, 或用“腿脚步不利索、手脚不灵”指“四肢残疾”。

3.2.3.怀孕生育方面:英语有“in the family way”“, she isexpecting”,“lady-in-waiting”等,汉语中则有“有了”、“有喜了”、“身怀六甲”等。

3.2.4.表达年老方面:英语有senior citizen(年长的公room,do one’s needs,pay a call of nature,powder one’s nose 等委婉文雅之词。

汉语同样有类似的委婉语,汉语有“洗手、方便、如厕,解手,轻松”等等。

妇女月经,英语有period,blue days,汉语有“例假、好朋友、大姨妈来了”。

3.2.5.性方面:性在中西方都是难以启齿的话题,因此需要使用委婉语。

西方人们常用make love,make it,sleep together 等代替fuck 这样露骨的语言。

汉文化中性行为要比西方国家隐秘得多,一般用“云雨”等文雅的词汇代替;旧社会妓院集中的地方为“烟花巷”;称男性作风问题为“寻花问柳”、“拈花惹草”等。

英语中人体隐秘部位有secretparts 或privy parts 和seat,汉语有“私处”、“阴部”和“臀部”等说法。

3.3. 共同的语用效果3.3.1. 能起到掩饰作用:用娓娓动听的字眼去掩盖羞于启齿的令人难看的事实,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唐突现象。

例如,用委婉语来表达人们讳言的生理行为是英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

人们避免直说上厕所,在英语中就有许多关于上厕所的委婉语。

英美人常常会说to wash one’s hand,to power one’s nose,to go somewhere,to answerthe call of nature 等。

汉语里也有许多表上厕所的委婉语,如“洗手,方便,更衣”等3.3.2. 能增加话语的幽默效果: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把残酷的事实寓于幽默中。

如把“be sent into prison”(坐牢)说成“live at government’s expense”,显然增加了调侃色彩。

汉语中如果妻子不同意作某事,丈夫则说“领导不批准”。

3.3.3 能有效协调人际关系,避免粗俗和失礼:为了顾及对方的自尊心,取悦对方,对缺陷不能直陈其事。

委婉表达比直接表达更“好听”,对方更易接受。

英语里,“plain”(相貌平平的),“homely”(家常的)代替“ugly”(丑陋的);用“plump”(丰满的)或“ stout”(壮实的)代替“fat”(肥胖的)。

与之相应,汉语里常用“平平”、“一般”代替“丑陋”;用“富态”、“丰满”、“壮实”等词代替“肥胖”。

3.4. 共同的用语特点委婉语一词“euphemism”源于希腊语,意为“说好听的话(comfortable words)。

在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自古就有。

古汉语的“曲语”就是委婉语,是指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不直陈某人、某事或某物,但却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由此看来,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特征便在于间接含蓄。

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或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4. 英汉委婉语在使用上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在使用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义层面,还体现在句子层面。

这是由于中英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民族性格、社会心理、文化背景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英语以及促进跨文化交际起到重要作用。

4.1. 词义层面的差异4.1.1. 自谦委婉词中国古代一直认为“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强调的是可抬高别人,但绝不可抬高自己。

在这样一种维持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下,汉语中出现了很多表自谦的词,如称呼自己为“鄙人,卑职”,称呼自己的住处为“寒舍”,称呼自己的孩子为“犬子”等等[ 5 ] 。

而在英语中,则没有这类自谦词。

他们崇尚自我个性的张扬,因此,他们也对中国汉语中这类自谦现象也难以理解。

4.1.2. 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不同的颜色词能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红色对于中国人而言,表示喜庆、幸福、吉祥,如红榜,红运,红事等词都表示走好运。

但在使用英语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具有类似的联想意义,而红色则意味着流血、危险或暴力。

因此,他们一般不用红色表示吉祥的意思。

还有黄色,在英语中,yellow 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 胆小鬼而在汉语里,黄色表示“污秽,不纯洁”的意思,如用“扫黄”“, 黄色书刊”等词来委婉地表达打击色情行业的意思。

4.1.3 表示年龄的委婉词除了自谦委婉词、颜色委婉词外,汉语和英语在使用表示年龄的委婉词时也存在差异,西方人普遍怕老,他们尽量避免使用“old”一类的词,而用“no longer very young ,”(不再年轻) “elderly ,the advanced in age”(年龄上优先的) 等表达来代替“老”这个词汇,与之恰恰相反,在中国,“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汉语中,有“老当益壮”“, 老练“等词,而且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尊重,人们常常习惯用“您老“ ,“姓+ 老”来称呼老人以示礼貌。

4.2. 句子层面的差异中英委婉语使用上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词义的差别上,还表现在对句子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色彩的选择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