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律法规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卫生法律法规与政策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卫生法律法规与政策社区卫生工作者是社会基层医护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预防控制等重要任务。
在履行这些职责的过程中,社区卫生工作者必须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与政策,以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介绍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熟悉的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并分析其对社会医护服务的影响。
一、卫生法律法规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是社区卫生工作者日常工作中需要关注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报告和控制制度,明确了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的报告程序和处理要求,有效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社区卫生工作者大部分从事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他们工作的场所往往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基本管理要求,包括设施设备、卫生标准、医务人员的资质要求等等。
社区卫生工作者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药品管理法》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开具处方药时必须遵循《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该法规定了药品销售、处方药开具、药品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社区卫生工作者要合法、合规地使用药品,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卫生政策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政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国家、地方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2.健康教育政策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工作者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当关注国家相关的健康教育政策,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预防意识,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提升。
3.慢性病防控政策慢性病已经成为社会医疗卫生的重大挑战。
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国家关于慢性病防控的相关政策,积极参与慢性病的筛查、管理和干预工作,为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慢性病防控服务。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正文开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规范卫生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卫生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的追究。
第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提高保健、抢救、诊疗和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条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二章公共卫生第五条国家支持和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采取预防为主、综合干预、应急处理等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
第六条国家鼓励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环境治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卫生监测和卫生宣传等公共卫生服务。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应当加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和工作协调,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第八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授权和规定,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认真处理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九条国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保障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医疗卫生第十条国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提供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得违反医疗纪律和伦理规范。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落实各项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优质医疗资源。
第四章药品和医疗器械第十四条国家实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制度,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国家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效果。
第十六条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处方和购销等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
第五章卫生监督第十七条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助理机构,担负卫生监督和监察责任。
第十八条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卫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第一章基础卫生法律法规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第三节《食品安全法》第四节《环境保护法》第五节《职业病防治法》第六节《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第七节《药品管理法》第八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九节《卫生监督条例》第二章健康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健康促进条例》第三节《草地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四节《非法行医行为若干规定》第五节《白求恩式卫生纸免费使用管理办法》第三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第一节《卫生机构医疗工作常规》第二节《传染病预防和救治法实施条例》第三节《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第四节《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办法》第五节《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办法》第四章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第一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二节《医药行业营销人员行为规范》第三节《医疗设备监督管理条例》第四节《药品广告审查发布办法》第五节《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管理规定》第五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第一节《食品生产经营工作管理办法》第二节《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条例》第三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定》第四节《食品安全标识管理条例》第五节《罚没财产处理办法》第六章环境卫生法律法规第一节《环境保护工作违法行为处理办法》第二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条例》第三节《卫生监测奖励办法》第四节《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第五节《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规定》附件: 此处列出相关法律法规的附件,包括相关规范、指导文件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卫生法律法规:指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
2. 健康教育:指对公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的教育活动。
3.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指与医疗卫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机构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法规。
4.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指与药品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医药行业营销规范等方面的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第三章)
卫生法律法规(第三章)卫生法律法规(第三章)一、卫生法律法规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是指为维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卫生行为、管理医疗机构、保护公共卫生和预防传染病等方面。
在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二、卫生行为的法律规定卫生行为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行为。
卫生行为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在食品卫生方面,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食品的安全标准和监督管理措施。
在环境卫生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个人卫生方面,我国法律规定了个人应当保持身体清洁、穿戴整齐、不随地吐痰等行为的规范。
三、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律规定医疗机构是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律规定主要涉及医疗机构的设置、经营许可、卫生管理等方面。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进行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律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四、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的法律规定公共卫生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各种卫生服务。
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防控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该法律规定,当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卫生监测等。
同时,公众有义务配合卫生部门的防控措施,不得散布疫情谣言或者拒绝接受检疫。
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的法律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预防疫情的扩散。
《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卫生法律法规》是一门重要的卫生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卫生法律意识,增强卫生法治观念。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模块,包括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案例分析、综合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卫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2. 了解卫生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卫生监督、医疗纠纷处理等;3. 培养学生的卫生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4. 提高学生运用卫生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基础理论:介绍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包括宪法、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 实践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卫生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卫生监督、医疗纠纷处理等;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综合应用: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教学效果;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案例分析三个部分;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解决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支持与保障1. 教材选用:选用权威的卫生法律法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2. 师资力量: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卫生法律法规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保证教学质量;3. 教学设施:提供必要的教室、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4.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卫生管理制度法律法规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学校、家庭等。
第三条卫生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科学管理,规范行为;(四)保障权益,公平公正。
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管理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卫生知识水平,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并符合国家规定。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制度,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卫生。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完好。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立公共卫生监督员,负责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
四、工作场所卫生管理第十三条工作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场所卫生。
第十四条工作场所应当设置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完好。
第十五条工作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
第十六条工作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意识。
五、学校卫生管理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卫生。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设置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完好。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定期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卫生意识。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一、卫生法律法规的意义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针对卫生方面的规定和法律制度。
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和监督等事项,保障医疗机构的卫生质量和服务水平。
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防治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保障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
4. 健康教育法:规定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意识。
5. 烟草控制法:规定控制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保护公众免受烟草危害。
6. 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和要求,维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7.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内容,保障药品的安全和疗效。
8. 健康管理法:规定健康管理的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推动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1. 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加强对卫生事业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行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5.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四、卫生法律法规的新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卫生法律法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其适应性和实用性。
五、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卫生法律法规教案
卫生法律法规教案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概述1.1 卫生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1.2 卫生法律法规的分类与结构1.3 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4 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1.5 卫生法律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二章:公共卫生法规2.1 公共卫生法规的定义与作用2.2 公共卫生法规的主要内容2.3 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2.4 公共卫生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2.5 公共卫生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三章:医疗机构与医疗人员法规3.1 医疗机构法规的定义与作用3.2 医疗机构法规的主要内容3.3 医疗机构法规的制定与实施3.4 医疗机构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3.5 医疗机构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四章:药品管理与药品法规4.1 药品管理与药品法规的定义与作用4.2 药品管理与药品法规的主要内容4.3 药品管理与药品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4 药品管理与药品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4.5 药品管理与药品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五章: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5.1 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的定义与作用5.2 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的主要内容5.3 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4 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5.5 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六章:传染病防治法规6.1 传染病防治法规的定义与作用6.2 传染病防治法规的主要内容6.3 传染病防治法规的制定与实施6.4 传染病防治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6.5 传染病防治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七章:职业病防治法规7.1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定义与作用7.2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主要内容7.3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制定与实施7.4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7.5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八章:环境卫生法规8.1 环境卫生法规的定义与作用8.2 环境卫生法规的主要内容8.3 环境卫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8.4 环境卫生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8.5 环境卫生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九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规9.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规的定义与作用9.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规的主要内容9.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规的制定与实施9.4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9.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十章: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10.1 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的定义与作用10.2 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的主要内容10.3 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0.4 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10.5 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十一章:卫生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11.1 卫生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的定义与作用11.2 卫生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的主要内容11.3 卫生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1.4 卫生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11.5 卫生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十二章:医疗事故处理法规12.1 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的定义与作用12.2 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的主要内容12.3 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2.4 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12.5 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十三章:生物制品与医疗技术法规13.1 生物制品与医疗技术法规的定义与作用13.2 生物制品与医疗技术法规的主要内容13.3 生物制品与医疗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3.4 生物制品与医疗技术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13.5 生物制品与医疗技术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十四章:卫生财务管理法规14.1 卫生财务管理法规的定义与作用14.2 卫生财务管理法规的主要内容14.3 卫生财务管理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4.4 卫生财务管理法规的适用范围与效力14.5 卫生财务管理法规的修订与解释第十五章:卫生法规的实践与应用15.1 卫生法规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15.2 卫生法规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15.3 卫生法规应用的案例分析15.4 卫生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15.5 卫生法规的持续改进与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介绍了卫生法律法规的概述、公共卫生法规、医疗机构与医疗人员法规、药品管理与药品法规、食品安全与食品法规、传染病防治法规、职业病防治法规、环境卫生法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规、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卫生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生物制品与医疗技术法规、卫生财务管理法规以及卫生法规的实践与应用等十五个章节。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简介卫生法律法规是指为保障公民的健康、规范卫生行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1. 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依法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卫生事业、卫生行为、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卫生管理行为、规范卫生队伍行为、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2. 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卫生法律法规在保障公民健康、维护社会卫生秩序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 保障公民健康权益卫生法律法规通过规范医疗行为、药品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
例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制度、药品生产许可制度和食品安全法等,都是为了确保公众在就医、用药和食品消费中的权益不受侵犯。
2.2 维护社会卫生秩序卫生法律法规对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以保障社会卫生秩序的正常运行。
例如,卫生法律法规规定了各种场所的卫生设施要求,监督和管理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3 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法律法规不仅对卫生机构的管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经济支持。
例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卫生法等,都为卫生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3. 主要的卫生法律法规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是中国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该法规定了卫生和健康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并对传染病防治、急救医疗、医疗技术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和管理措施。
该法着重保障公众在食品消费中的权益,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卫生法律法规汇编《卫生法律法规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生命健康,维护社会卫生安全,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统一管理,制定本法。
第二条卫生法律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机构、卫生从业人员以及与卫生事业相关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国家推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群众,综合治理卫生问题。
第四条卫生工作应当贯彻国家的基本卫生政策和规划,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第五条卫生工作应当贯彻卫生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遵守公共卫生纪律,提高预防、控制、诊治能力,维护医疗秩序。
第六条卫生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疾病防控。
第七条卫生工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遏制医患纠纷。
第八条卫生工作应当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卫生知识普及。
第九条依法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惩治卫生违法行为,保障卫生安全。
第十条卫生工作应当加强国际卫生合作和交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分享卫生成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第二章卫生行政管理第一节卫生行政组织第十一条国务院组织卫生行政工作,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国家卫生事业。
第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履行卫生行政职能,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方卫生工作。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卫生事业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和组织实施卫生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二)组织、协调和监督卫生机构和卫生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三)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卫生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四)组织开展卫生监督和监测工作,保障卫生安全;(五)组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应急响应和救治工作;(六)推动卫生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七)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八)开展国际卫生合作和交流,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一)2024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一)引言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卫生行为以及管理卫生事务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并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卫生行为规范1. 身体卫生:- 在公共场所保持个人卫生;- 按时洗手,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勤换洗衣物,保持干净整洁。
2. 环境卫生:- 强调公共场所的清洁;- 垃圾分类,垃圾及时清理;-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防止污水、噪音等卫生问题。
3. 食品安全:-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 加强食品源头把关,确保食品质量;- 定期检查餐饮企业,防止食品污染;- 提倡健康饮食,减少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4. 医疗卫生:- 提倡公众参与医疗卫生活动;- 加强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5. 传染病防控:- 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及时报告;- 对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 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二、卫生管理体制1. 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制定卫生管理政策和法规;- 监督卫生机构的运行和管理;- 指导卫生工作并协调各方合作。
2. 卫生机构:- 提供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 负责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 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管。
3. 卫生工作者:- 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严格按照卫生法规进行操作;- 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及时报告疫情和卫生问题。
4. 公众参与:- 积极参与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 配合政府开展卫生工作;- 发现卫生问题及时上报。
5. 企事业单位:- 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卫生工作;- 配合政府卫生机构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三、卫生法律法规的责任1. 法律责任:- 规定卫生违法行为的处罚;- 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 严惩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 行政责任:- 对违法行为开展调查处罚;- 督促卫生机构改进管理;- 监督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保健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保护公众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与卫生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各级政府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感染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的管理措施和责任,以及感染者和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动物检疫的管理制度。
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药品的研制、注册、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器械的注册、使用、维修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
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和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包括食品中允许含有的物质和最大限量等。
五、环境卫生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放射性物质等的污染防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限值,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
六、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主要涉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法规;-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主要涉及药品的研制、注册、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涉及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列举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传染病进行法制保障的法律;-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医疗器械的法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常用卫生法律法规引言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障公众的健康、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以加深对这些法规的了解。
1.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9年颁布的一部法律,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报告、隔离、检疫、消毒等相关措施,提供了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任何人在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时,都有义务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同时,法律规定了传染病的分类和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中国于2009年颁布的一部法律,目的在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确保公众的饮食健康。
该法律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环节的各项要求,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标签规定、食品检验监测等。
食品安全法还规定了食品安全救助制度,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相关责任方应当予以赔偿。
此外,法律还为举报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员提供了保护和奖励措施。
3. 母婴健康保障法母婴健康保障法是中国于2020年颁布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健康权益。
该法律规定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基本权益和服务保障,包括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劳动保护、产后修养等,以及婴幼儿的喂养、免疫、就医等。
母婴健康保障法还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以保护母婴健康权益。
4.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4年颁布的一项行政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该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分类和审批程序,要求医疗机构遵守医德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还对医疗机构的设施、人员、医疗行为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条例还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汇编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传染病的报告和通报制度、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等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对于公民和社会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公民需要积极参与,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卫生习惯。
而社会单位需要负起责任,落实传染病防治的措施,确保职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该法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国家对卫生事业的保障和管理职责、公民的卫生权利和义务、卫生行政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卫生宣传等内容。
卫生法对于公民和社会单位都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公民在享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积极参与卫生宣传和防病工作。
社会单位则应当按照法规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卫生保障,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该法规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分类、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和管理、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于医疗机构的规范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法规的要求,合理设置和调整科室,合理配置医疗人员,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与公民和社会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监督条例》该法规是为了加强对卫生领域的监督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
法规规定了卫生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卫生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卫生监督的措施和制裁等内容。
卫生监督条例对于公众和社会单位都具有约束和保障作用。
公众可以通过举报和投诉等方式,参与对卫生领域的监督工作,保障自身的健康权益。
而社会单位也需要按照法规的要求,加强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卫生风险,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概述一、法律法规的意义及作用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卫生领域的行为,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卫生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它给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在卫生领域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了社会的卫生秩序。
二、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卫生行政管理法规(1)卫生行政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卫生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职责、权力及其行使等。
(2)传染病防治法:主要规定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预防控制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3)预防职业病法:主要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食品安全法规(1)食品安全法:主要规定了食品生产、销售、进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的组织架构、监督措施和处罚规定等。
3.药品管理法规(1)药品管理法:主要规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药品监督管理法:主要规定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
4.医疗机构管理法规(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置、医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医疗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
5.环境卫生管理法规(1)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行政责任和处罚规定等。
(2)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排放标准和监督监测等。
三、本文涉及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卫生行政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预防职业病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药品监督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卫生行政管理法规:指国家为了规范卫生行政管理行为而制定的法规,包括卫生行政管理条例等。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实际使用中需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一、卫生行政管理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管理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职责、卫生机构的分类管理、卫生监督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注: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措施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注:该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风险评估、食品标签等内容。
二、医疗机构管理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注:该法规定了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内容。
3.《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三、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注:该法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注:该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保障、劳动条件改善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注:该法规定了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事故应急救援等内容。
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注:该条例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责任分工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法行医行为处理办法》注:该办法规定了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的程序和标准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法》注: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的防治、预防措施的实施等内容。
本文档涉及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政管理条例》全文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文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文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文6.《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全文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文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文1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文1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法行医行为处理办法》全文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法》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卫生行政机关:指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概述一、背景介绍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卫生领域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法律与法规文件。
其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保障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卫生进步。
卫生法律法规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等内容,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规范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减排等内容,旨在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主要针对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监管与治理,包括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保护和恢复等内容,旨在保护水资源,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的平衡。
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责任,包括食品的生产经营许可、食品标识与标签、食品卫生监督等内容,旨在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该法主要针对食品药品监管进行了规范,包括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追溯和处罚等内容,旨在保障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的规定,包括食品安全监督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
四、医疗卫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该法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公民的健康权益保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管理等内容,旨在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
常用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管理,教育公民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法律。
第二条本法律所称的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而制定的规章、规定、决定、通知、规范性文件等。
第三条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和遵守卫生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得给他人带来危害。
第四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章健康促进法律法规第五条国家制定卫生健康促进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卫生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第六条卫生健康促进法律法规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鼓励国民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二)促进卫生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三)建立和完善保健机构,为人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四)制定和加强卫生标准,规范医疗卫生行业的行为。
第七条公民应当积极参与卫生健康促进活动,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八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卫生健康促进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推动卫生健康促进活动的长期发展。
第三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第九条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和健康。
第十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制定和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
(二)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三)规定和加强食品安全检验和检测措施。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自查和自我约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第十二条消费者应当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了解相关知识,拒绝购买、食用不合格的食品。
第十三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章环境卫生法律法规第十四条国家制定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的环境卫生健康权益。
第十五条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制订和加强环境卫生标准和监管措施。
卫生法律法规
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法律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200字)卫生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本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二节:法律的基本原则(300字)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依法行政等。
公开原则指的是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公开透明。
公平原则指的是卫生资源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
公正原则指的是卫生监督和执法应当公正无私。
科学原则指的是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基于科学知识。
依法行政原则指的是卫生行政部门在执行卫生法律法规时应当依法进行。
第二章:卫生行政组织和管理第一节:卫生行政组织(300字)卫生行政组织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家卫生行政管理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的卫生政策和计划。
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地方卫生行政管理的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卫生政策和计划。
第二节:卫生行政管理(400字)卫生行政管理包括卫生机构管理、卫生人员管理、卫生设施管理等。
卫生机构管理涉及卫生机构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督等。
卫生人员管理涉及卫生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薪酬管理等。
卫生设施管理涉及卫生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质量监督等。
第三章:卫生监督和执法第一节:卫生监督(500字)卫生监督包括卫生监测、卫生检验、卫生评估等。
卫生监测指的是对环境、食品、药品等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卫生检验指的是对人体、动物体等进行检验,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卫生评估指的是对卫生工作和卫生政策进行评估,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卫生执法(500字)卫生执法包括行政执法、刑事执法等。
行政执法指的是卫生行政部门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监督。
刑事执法指的是公安机关对涉及卫生领域的犯罪行为进行侦查和打击。
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卫生法律法规的档案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1:卫生行政组织注释:指的是卫生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卫生法的适用特点说法错误的是()具有程序性生法适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权威性卫生法的适用是有关机关及授权组织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2、卫生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主立法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的原则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以上都是3、卫生法的时间效力指的是()卫生法对哪些人具有拘束力卫生法律规范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选择适用卫生法律规范的问题卫生法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对卫生法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在卫生法规、规章中没有规定其生效时间,但实践中均以该法公布的时间为其生效的时间4、下列卫生法的适用规则说法错误的是()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新法优于旧法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卫生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卫生法反映无产阶级的意志卫生政策是卫生立法的政策依据卫生法的制定是卫生执法、卫生司法和卫生守法的前提和基础6、卫生法制定的依据,以下哪项不正确()宪法是卫生立法的法律依据保护人体健康是卫生立法的思想依据社会经济条件是卫生立法的社会依据医药卫生科学是卫生立法的自然科学依据7、以下不是卫生法遵守的主体的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中国公民中国领域内活动的国际组织外国公民8、卫生法的制定具有的特点是()权威性职权性程序性、综合性以上都是1、导致三人以上损害结果的事故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2、封存病历资料的复印件,由()保管:患者本人及家属医疗机构医疗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法院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适用范围除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违反诊疗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4、住院病历中的检查化验单应在出具后多长时间内归入病历: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5、医疗事故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陪护费以上均是6、封存现场实物,由( )保管:患者本人及家属医疗机构医疗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法院7、尸检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24小时48小时60小时72小时8、对市级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可在多长时间内向省级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申请:3日10日15日30日9、患者有权复印的病历内容,除外:医嘱单化验单手术同意书病程记录1、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治疗时,下列选项最正确的是()只需要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只需要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只需要取得其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必须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及其利害关系人同意2、对于健康权的定义描述正确的是()是自然人对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支配权是自然人的生命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是强调自然人以其器官以及整体功能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以上均不正确3、以下内容不属于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区别主要表现的是()身体权强调的内容看得见,健康权强调的内容看不见身体权更侧重强调身体组织的完整性身体权更侧重强调身体功能的完整性健康权没有对于身体组织部分的支配性质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院不需要悬挂在明显处所的是()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治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病人的病历资料1、在特殊情况下,医师的哪一项权利对患者的自主权利形成一种限制()调查权紧急治疗权特别干预权自主诊断权2、按照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对于患者病情()医生应全部告知患者特殊的情况下,医生可以隐瞒病情的,不告知患者特殊的情况下,医生可以拒绝告知患者家属以上均不正确3、医生对于高度危险的人体实验的干预措施正确的是()经受试者知情同意后可实施实验不做任何解释,可实施强制实施实验充分解释,力求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必要时停止或终止实验,以保证患者的利益4、治疗权不包括()疾病的调查权疾病的强制治疗权疾病的紧急治疗权疾病的合理推断权1、关于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和药品质量监督检查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2、药品的经营企业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师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多少元的罚款:一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十万元以下3、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结果之日起多少天内申请复验:3天7天14天30天4、需按劣药论处的药品不包括: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5、以下不属于需要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的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抗生素、抗病毒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6、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多少天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5天10天15天20天7、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须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以上皆是8、医疗机构将其配制的制剂在市场销售的,处违法销售制剂货值金额的多少倍的罚款:一倍以下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三倍以上五倍以下五倍以上1、出现以下哪种情形时,不予注册执业医师资格: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以上均是2、关于执业医师法,以下哪项不对:执业医师法共6章48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通过,自1999年5月1日起实行执业医师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二部规范医师执业活动的重要法律,用法律规范调整医患关系中形成的权力、义务关系,保证权力实现和强制义务履行执业医师法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医师执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和保障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对促进医疗管理法制化和医院建设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医师执业规范中常见的医疗风险包括:不按照规范常规进行医疗操作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未经患方同意,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以上均是4、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年,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1年2年3年5年5、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应: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6、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是: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5年者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者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1年者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3年者7、关于执业医师,下列哪项正确:执业医生可在执业范围内独立执业,进行相应的医疗、诊疗行为执业助理医师不能独立执业,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参与医疗行为执业助理医师只有在乡、民族乡或镇的医疗机构中工作时,才可根据相应医疗诊疗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以上均正确8、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以下哪项不对:在亲自诊查、调查的基础上实施医疗措施和签署医学证明文件不得隐匿、伪造或销毁医学文书及相关资料患者要求出具相关医学证明时,应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不论是否属于自己执业范围或执业类别不泄露患者隐私1、实验性医疗行为为病人实施医疗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病人的治疗为了病人的康复为了痢疾的预防取得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取得实验的结果2、不具治疗性医疗行为不包括()整形手术癌症外科手术变性手术非治疗性的堕胎以及安乐死3、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生物属性人的社会属性由细胞组成以上均不对4、医疗行业中的负面事件不包括()红包、回扣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滥用过度的检查手术前需要患者签字5、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医学知识的学习占主导地位学习时间过短缺乏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实践时间短6、病例应该主要是()记叙文文体说明文文体议论文文体不确定7、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不包括()传统医学教育存在严重缺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滞后医患间的不信任以上均不对8、安乐死的案子在中国()有相关的立法没有相关的立法,也无判例和司法解释没有相关的立法,但是有判例和司法解释有相关的立法,有判例和司法解释1、卫生法律责任定义不利法律后果是指:赔偿补偿接受惩罚以上均是2、卫生行政处罚常见的形式除外:罚款记过责令停产停业吊扣营业执照3、法律救济的主体以下不恰当的是:公民人民法人其他组织4、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训诫罚款限制人身自由以上均是5、以下对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描述错误的是:行政处罚由专门的机关实施,行政处分是从属机关实施处罚是内部行为,处分属于外部行为处罚的是违法行为,处分的是失职行为救济是可提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处分只能通过内部申诉解决 6、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自知道的具体的行政行为之日起的:30日45日60日80日7、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赔偿损失消除危险恢复名誉以上均是8、卫生行政复议遵循的原则是:合法与不调解原则公正与公开原则及时与便民原则以上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