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PPT)
军的进展情况来安排文章顺序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
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 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士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重点)
2.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重点) 3.理解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精神。(难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了新闻的主要事件。“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 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点明渡江已取得了胜利。
中考变式问 1.(福建莆田中考,T10)请结合语境,分析“国民党反动 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经营”一词的妙处。 “经营”有筹划、组织并管理的意思,在这里是褒义 贬用,意在嘲讽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反衬人民解放军 的锐不可当。
2.(浙江衢州中考,T7)结合语境,将“大军”改为“军
《论持久战》《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等。
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内取得胜利
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
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的胜利,为我军进军华 南、西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22日 夜,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了这两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
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评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
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 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与国民党反动派拒
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共34张PPT)
背景
结语
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
注意: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
⑥新闻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 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 重要的信息。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流露出作者的 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 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 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 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 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交流点拨】
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 悦目。 “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 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 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②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 (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 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 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 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 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3.“国民党的 广大 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 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 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 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 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 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新闻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应是中立、客观的,不带 作者主观倾向和看法的。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两则消息中看 到作者的主观看法和情感没有?
词语集锦
•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 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锐不可当 •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解题——何为消息
报道事情 概貌 而不讲述详细经过和细节,以 简要 的 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内容准确真实(客观性)
《消息二则》优质PPT课件
这样写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 的原因,又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 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从写作上来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合作探究
本则消息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堪称 典范。读课文,体会这则消息的语言, 并说说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从情节发展来看,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事件 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的顺序来安排材 料的。
合作探究
在报道各战线的情况时,作者是 如何安排内容的详略的?为什么会这 么安排呢?
合作探究
详写东路军,略写中、西路军。 因为东路军面对的敌人的抵抗较为顽强,东 路军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直接关系到能 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而中、西路军面对的敌 人已经没有战斗力,所以一笔带过。
这句话指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 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 长江》这则消息。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刊载了另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
这则消息与第一则消息有什么不同呢?让我 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用: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 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精读细研
讨论: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方法指导
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
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 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 导语;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 导语。
从写作上来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合作探究
本则消息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堪称 典范。读课文,体会这则消息的语言, 并说说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从情节发展来看,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事件 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的顺序来安排材 料的。
合作探究
在报道各战线的情况时,作者是 如何安排内容的详略的?为什么会这 么安排呢?
合作探究
详写东路军,略写中、西路军。 因为东路军面对的敌人的抵抗较为顽强,东 路军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直接关系到能 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而中、西路军面对的敌 人已经没有战斗力,所以一笔带过。
这句话指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 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 长江》这则消息。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刊载了另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
这则消息与第一则消息有什么不同呢?让我 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用: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 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精读细研
讨论: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方法指导
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
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 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 导语;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 导语。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3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示例:烈士纪念日,武警官兵以多种形式缅怀先烈
(2)[模拟采访]在“采访渡江作战老英雄”环节,小明同学要模拟采 访一位战斗英雄。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帮助他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示例:①请问您所在的部队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②您能描述 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③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忆起当时渡 江的情景,您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答出两点即可)
11.(考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张南完成任务、目睹我军反击成功后的 欣慰与自豪,也表明张南光荣牺牲。
技法点拨 如何概括新闻内容
【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若干个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叙述的主要内容。(3)请把下面一段文 字改成一句话新闻。 【答题技巧】(1)一段文字。①读文段,明确该段文字共有几句话,每句 话说了些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②筛选重点词语(句子),归纳主 要意思。重点词语可参照“何人、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的模式来 寻找;③根据字数限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2)两段或两段以上文字。①读文段,明确每段说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 么关系(总分、并列、导语与主体的关系等),确定新闻的导语部分;②重 点筛选导语部分,归纳主要意思(抓主要内容、抓共同点);③根据字数限 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答题模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根据字数限制确定保留项目 )。
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歼灭(jiān)
要塞(sài) 泄气(xiè)
签订(qiān) 督战(dū)
词语释义
(2)[模拟采访]在“采访渡江作战老英雄”环节,小明同学要模拟采 访一位战斗英雄。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帮助他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示例:①请问您所在的部队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②您能描述 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③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忆起当时渡 江的情景,您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答出两点即可)
11.(考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张南完成任务、目睹我军反击成功后的 欣慰与自豪,也表明张南光荣牺牲。
技法点拨 如何概括新闻内容
【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若干个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叙述的主要内容。(3)请把下面一段文 字改成一句话新闻。 【答题技巧】(1)一段文字。①读文段,明确该段文字共有几句话,每句 话说了些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②筛选重点词语(句子),归纳主 要意思。重点词语可参照“何人、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的模式来 寻找;③根据字数限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2)两段或两段以上文字。①读文段,明确每段说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 么关系(总分、并列、导语与主体的关系等),确定新闻的导语部分;②重 点筛选导语部分,归纳主要意思(抓主要内容、抓共同点);③根据字数限 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答题模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根据字数限制确定保留项目 )。
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歼灭(jiān)
要塞(sài) 泄气(xiè)
签订(qiān) 督战(dū)
词语释义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体知识
新闻的五个结构
01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
02 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
03 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04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的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
05 体中)
归纳总结
人
军 横 渡 长 江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渡江概况
(第1、2句)
人数多 战线长 攻势猛 战况好
主体:
(剩余部分)
中 路 军 :中 路 军 首 战 告 捷 西 路 军 :西 路 军 所 向 无 敌 东 路 军 :东 路 军 战 绩 辉 煌 ( 重 点 )
整体感知
2.“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 什么作用?
新闻的电头。 作用: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告诉人们消息的 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说说导语有什么作用。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作用:导语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 核心内容,总领全文。
业已:已经。
xiè 泄气 jiān 歼灭
业已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1949年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毛泽东
背景介绍
《消息二则》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重 点)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难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强敌的精神,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导入 走进作者 探寻背景 认识文体 基础梳理 初读思考 理清结构 赏析语言
读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 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 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 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表现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 英雄气概。
赏析语言 体会情感 主题思想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欣赏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赏析语言 体会情感 主题思想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课文导入 走进作者 探寻背景 认识文体 基础梳理 初读思考 理清结构 赏析语言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文导入 走进作者 探寻背景 认识文体 基础梳理 初读思考 理清结构 赏析语言
解析 A项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消息”;B项有误,语义 重复,应删去“大约”;D项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获得的”。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次 递
细节和新闻背景
减
III. 导语中未交待的其他新
闻事实及支撑性材料
IV. 其他解疑释惑 的材料
消息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
按新闻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组织事实材料,由重及轻地展开报道,不同于从开 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故事化叙事。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 迅速地让人们了解。这种写法很有意义: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胜 负
战 况
展 望
“倒金字塔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标 题:简 明 醒 目 揭 示 新 闻 内 容
重
要
I. 导 语:最 有 价 值 的 新 闻 事 实
性
依
II. 对导语的展开:支撑性新闻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其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六、读出情感态度
分类
消息
主要内容 报道新闻整体
时效性
篇幅
强 一般而言较短
突出呈现新闻事件的
新闻 特写 某一场景
一般
灵活
通讯
详细记述新闻事件, 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较弱
较长
评论 ……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 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较强 一般而言比较短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一、知晓写作背景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 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 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 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品析语言
(4)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体现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和对敌军的藐视。
归纳主旨
该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概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国民党军 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 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2.新闻六要素:何 时 何 地 何 人 何 故(起因) 何 事( 经 过 )如 何(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 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的三特点: 真实性:所报道事件必须绝对真实,容不得任何虚构、夸大。 及 时 性 :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简明性:语言简洁精练、简明扼要地报道出事实。
何事 (经过)
中路军 西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
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如 何 ( 结 果 ) :人民解放军将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2.找出并概括这则新闻的结构:
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 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 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 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路军: 首战告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具体描述
西路军: 锐不可当
渡江战况
东路军: 英勇突破
23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24
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 么这样安排?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 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 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抗较为 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后, —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后写东 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毛泽东
1
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横渡 héng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督战 dū 荻港 dí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2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等。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2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 军
30万 35万 35万
安庆-芜湖
九江(不含 )-安庆 芜湖-江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全部渡过
渡过2/3
大部分已 渡过
22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17
经过与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具体描述
西路军: 锐不可当
渡江战况
东路军: 英勇突破
23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24
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 么这样安排?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 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 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抗较为 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后, —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后写东 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毛泽东
1
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横渡 héng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督战 dū 荻港 dí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2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等。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2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 军
30万 35万 35万
安庆-芜湖
九江(不含 )-安庆 芜湖-江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全部渡过
渡过2/3
大部分已 渡过
22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17
经过与结果: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输入标题文本
情境导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第一部分
输入标题文本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写作背景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输的入伟标大题胜文利本,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 由于反动派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2时,在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新华社播发 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的战况。
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
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
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
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 正文
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
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品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要求: 1.理解重点词语,语音准确; 2.思考从标题得到哪些信息; 3.知晓消息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清消息的结构。 4.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语言魅力
浅谈从标题获得哪些信息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 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 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 含义,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 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结语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 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二则》ppt课件
结构梳理
导语:概括内容——顺利渡江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阐述具体内容
时间地点 敌军溃败 我军竞渡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结语:热情赞美——英雄式战斗
结构梳理
导语:渡江概况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展渡江战 役胜况 扬我军将 士神威
字词积累
( dānɡ)锐不可当
( kuì )溃退
当
溃
(dànɡ)安步当车
( huì )溃脓
( sāi )塞子
塞 ( sè )闭塞
( sài )要塞
字词积累
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泄气:引申为泄劲、放弃。 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 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 势力的强大气势。 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 无法抵挡。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学写新闻:请大家把班里最近发生
的新鲜事写成新闻,注意“六要 素”“五部分”“三特点”,注意 客观叙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八 年 级 上 册
目录
CONTENTS
01
导入新课 了解背景
02
了解文体 指导学法
03
梳理字词 理清结构
04
合作探究 体会表达
01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观看视频,了解渡江战役。
1949年初
写作背景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 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导 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
主 体
二十日夜 起,……课 文最后。
整体感知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表现了 解放军攻击的神速和战果的辉煌。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志气,灭敌军威风。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具体交代了东路军的渡江作战情况。
精读细研
作者在文中第一次 提到“汤恩伯”的目的 是什么?
精读细研
用事实证明国民党官 兵不想再打了,事实胜于 雄辩,解放军的胜利、国 民党的溃败已是人心所向 。
精读细研
“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一句中 的“歼灭”和“击溃” 两个词省略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精读细研
不行。“歼灭”是把 敌人消灭掉,“击溃”是 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完 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 个词区别出不同的作战结 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 乎实际,表达也不准确。
精读细研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已” 和“大约”能否去掉?
精读细研
不能去掉,“已”是 “已经”,表明解放军三 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 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精读细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 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 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 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 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 、 概括
2、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 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 料真实,报道及时。
渡过2/3
大部分已 渡过
思考: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 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顺序 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 利,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 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 抗较为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 况— 后,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 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等。
具体描述
西路军: 锐不可当
渡江战况 东路军: 英勇突破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全部渡过
军
21日夜
西路 军
东路 军
35万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安庆 22日22时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 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 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 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
的表达效果。
1、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战线)之长
“横渡长江”——
攻势之利
(战况)
地点和事件结果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中路军: 首战告捷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 溢着自豪之情。
当堂检测: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0号电 由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省体
育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于端午节期间在郑州举 行,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舟大赛”为基础上升级成“中华 轩辕龙舟大赛”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舟运 动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舞 龙舞狮、龙风筝表演、龙舟对歌、龙舟豫剧等环节。从今年——农 历壬辰龙年开始,以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这项赛事。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在郑州举行。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删去“上” (2)把“以”改成“在”,把“为”删去或改成”的“。 (3)把“以”改成“由”或“从”,删去“为基础上”、
息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
的
的进一步扩展)
结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构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 语是__冲__破__敌__阵____和__横__渡__长__江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文体知识
消息的特点
六要素
1.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 以记叙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 气象。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消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执行 zhí 横渡 héng 诸城 zhū 歼灭 jiān 督战 dū 签订 q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荻港 dí 授予 shòu yǔ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毛泽东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 个组成部分;找出这则新
闻的要素。
文体知识
概念: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 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 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以简 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 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 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
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 么?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 扼要的概括出来。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 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渡江的时间、 地点及结果,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 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作 者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
再打了、泄气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 歌颂了我军 英勇善,战嘲笑了敌军 的 溃不成军、毫无,斗给志全国人民和全
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试比较 二则消息的异同
提示:可以从内容及写法上进行比较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 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导__语_____,在文中的作用 是_简__述__渡__江__战__役__胜__利__成__功__,__引__起__下__文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 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1913在湖南省立第 四师范学校读书
1924年在上海
1927年大革命 失败前在武汉
1936年长征途中 1938年春在延安窑洞 撰写《论持久战》
1947年转战陕北
时代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 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 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 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电头”
问题探讨(一)
• 质疑问难 1 、对照前文消息一,完成“消息”
的相关知识的归纳。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同学 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理解。
问题探讨(二)
• 1、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 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 2、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 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 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 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
敌, 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文章开头的黑体字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 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毛泽东
视听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自己视听后的感受。 2、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并概括出来。 素,即时间、地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的长江战线。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