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一、背景随着全球卫生意识的提高,手消毒成为预防传染病和保护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确保手消毒的有效性,需要对手消毒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

为此,制定一份关于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将有助于确保手消毒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公众健康。

二、适用范围该合格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手消毒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消毒液、手消毒喷剂、手消毒凝胶等。

三、合格标准要求1. 成分合规性- 手消毒产品的成分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不得包含有害物质。

- 成分应符合相关抗菌标准,如含有有效的抗菌成分,并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2. 抗菌效力- 手消毒产品的抗菌效力应符合所属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具有较高的杀菌/抑菌能力。

- 通过测试,手消毒产品对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应有明显的杀菌/抑菌效果。

3. 毒性评价- 手消毒产品应进行毒性评价,确保在推荐用量下没有对人体造成毒副作用。

- 必要时,可进行皮肤刺激和致敏性测试,确保产品对人体皮肤的安全性。

4. 标签和说明书- 手消毒产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应清晰明了地标注产品的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

- 标签应包含产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等必要信息,确保产品追溯和溯源能力。

5. 生产环境要求- 对手消毒产品的生产环境应符合卫生标准,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产品生产的卫生安全性。

6. 包装要求- 手消毒产品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或损坏。

7. 微生物检测- 手消毒产品应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产品不受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

- 检测应包括总菌落数、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检测,确保产品达到卫生标准要求。

8. 合格证书- 生产商应向相关监管部门提交手消毒产品的合格证书,证明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

9. 监督检查-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手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持续符合合格标准。

四、结语制定一份关于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可以明确手消毒产品的质量要求,从而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

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标准名称变化1变化2变化3变化4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使用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碘类、醇类、胍卫生手消毒:手的预防性消毒的GB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用期不超过30d过程。

(原: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类、季铵盐类、酚类为原料,以卫生手消毒:取适量的手消毒剂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

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每水或者乙醇为溶剂制成的用于手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27950-2011个部位,作用1.0min(原:2.0min )。

不超60d 。

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不适用于用于皮消毒的消毒剂。

生消毒。

)肤消毒的消毒剂。

外科手消毒:外科洗手后,取适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手量的手消毒剂均匀涂布与双手、3作用前臂和上臂下1/3 的皮肤,与前臂的消毒的过程。

(原:外科min ~5min 。

手术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阴道黏膜消毒:擦拭、灌洗法有效成分与杂质限量:碘伏有效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前后用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成分含量≤500mg/L ,葡萄糖酸氯鼻黏膜消毒:棉拭子擦拭不适用于医用级、食品级或化学纯的质量于黏膜消毒的消毒剂。

不得使用工业级。

,要求外生殖器消毒:擦拭、冲洗法黏膜抗抑菌产品和非医疗使用的己定或醋酸氯己定应用液中有效GB 27954-2011 5000mg/L成分含量≤黏膜消毒的消毒剂。

完整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醇本标准适用于完整皮肤和破损皮开封后使用中的消毒剂感官性破损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季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状、有效成分含量、pH 等符合产类、碘类、胍类、季胺盐类、酚肤消毒的消毒剂,不适用于手消胺盐类、胍类消毒剂以及过氧化品质量要求,菌落总数≤完整皮肤消毒剂。

氢、碘伏、三氯羟基二苯醚、酸类、过氧化物类等。

GB 27951-201150cfu/mL(g) ,霉菌和酵母菌≤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 ,霉菌性氧化电位水等。

卫生手消毒标准

卫生手消毒标准

卫生手消毒标准首先,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是进行手消毒的第一步。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类、碘伏、过氧乙酸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使用场所和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安全性。

其次,正确的手消毒步骤至关重要。

在进行手消毒时,首先需要洗净双手,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然后,取适量消毒剂涂抹于双手,包括手背、手指间、指尖等部位,确保每个部位都被充分覆盖。

在涂抹消毒剂后,需要进行摩擦,使消毒剂充分渗透并杀灭细菌。

整个手消毒过程应持续15-30秒,直至双手干燥为止。

另外,手消毒的频率也是需要注意的。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接触食品、婴幼儿、病人等情况下,需要经常进行手消毒。

双手接触到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后,也需要及时进行手消毒。

保持双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此外,对于特定场所和特定人群,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手消毒标准。

例如在医疗机构、食品加工场所、儿童保育中心等地方,需要制定严格的手消毒标准,确保双手的清洁和消毒。

对于医务人员、食品从业人员等特定人群,也需要进行专门的手消毒培训,提高其手消毒的标准和质量。

最后,监督和检查是保障手消毒标准执行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需要对各类场所和人群的手消毒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手消毒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手消毒的重视程度,推动手消毒标准的全面执行。

总之,卫生手消毒标准是保障个人和公共健康的重要措施。

正确选择消毒剂、严格执行消毒步骤、注意手消毒的频率、制定特定场所和人群的消毒标准,以及加强监督和检查,都是保障手消毒标准执行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大家对卫生手消毒标准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手消毒习惯,共同维护健康的生活环境。

手消毒剂卫生标准2020

手消毒剂卫生标准2020

手消毒剂卫生标准2020
现代医学都有“消毒”一词,什么是消毒?在消毒方面,我们正致力于提高消毒剂的使用安全、有效以及简便性,以确保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20年发布的卫生标准》,手部消毒剂应具备以下标准:
1. 手部消毒剂应具有有效消毒、抑菌效果。

要求手部消毒剂采用安全可靠的原料开发,包括无害的抑菌剂、洗涤剂、抗菌剂、无害的缓冲剂以及表面活性剂。

2. 将洗手消毒剂储存在封闭空间,确保其稳定性,保证使用寿命。

3. 手部消毒剂的规格、使用方法、有效成分等应清楚标明于包装上。

4. 确保消毒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定期检测,确保使用效果,防止消毒剂变质。

5. 消毒成分中不含铅、重金属、氯代烃等有害物质。

6. 使用前需核实消毒窗口期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洗手消毒剂的保存和使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7. 洗手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洗手次数,适当延长时间,以保证清洁内容和消毒效果。

8. 坚持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手消毒思想,使用手部消毒剂保持手部清洁应是生活健康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手部消毒剂应具备上述标准,才可为我们提供安全、有效的保护,确保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坚持洗手、定期消毒的习惯,加强预防意识,为健康服务。

卫生手消毒标准

卫生手消毒标准

卫生手消毒标准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消毒剂或其他杀菌剂对双手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双手上的传播和感染。

卫生手消毒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卫生手消毒的标准和要求,以及正确的卫生手消毒方法。

一、卫生手消毒的标准和要求。

1. 频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离开医疗工作区域前后,以及其他需要的时候都应进行卫生手消毒。

2. 消毒剂选择,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类、碘伏类和洗手液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 消毒时间,手部皮肤消毒应持续20-30秒,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并杀灭病原微生物。

4. 消毒方法,采用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包括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手部表面的每一个部位进行消毒,确保全面彻底。

5. 消毒效果,消毒后双手应干燥,无残留消毒剂,手部皮肤无异物残留。

二、正确的卫生手消毒方法。

1. 双手擦干净,确保无污染物和异物残留。

2. 取适量消毒剂涂抹于手部,包括手背、手指、指间、指甲沟等每一个部位。

3. 摩擦双手,手指交叉揉搓,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每一个部位。

4. 持续摩擦20-30秒,直至消毒剂干燥。

5. 注意避免双手接触任何可能污染手部的物品,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三、结语。

卫生手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严格按照卫生手消毒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正确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杀灭双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卫生手消毒,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共同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肤消毒剂,改为本标准适用于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消毒剂。

目前酒精类等低效手消毒剂不能灭活亲水性病毒,欧盟关于手卫生和消毒规定对被亲水性病毒或孢子污染的手应该选择有效的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或其他氧化物作为手消毒的消毒剂,应选择对手消毒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另外原来GB 27950-2011手消毒剂卫生要求是为了消毒产品的评审,限定消毒剂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可以参加评审,现在应该把符合标准的安全有效的手消毒剂要包括进来。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消毒剂稳定性评价方法》,GB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466-2014 《消毒专业名字术语》、卫生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9]53号);引用新的GB 15982-2012年《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4. 3.术语与定义:3.1手消毒和 3.2手消毒剂是引用WS/T 466-2014 《消毒专业名字术语》;其余的定义是引用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由于手消毒剂的生产发展,市场上已经流行速干手消毒剂与免洗手消毒剂等新型消毒剂,有必要增加这类消毒剂的定义以适用当前技术的发展。

5. 4.原料要求:4.1.原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医用级、食品级和其他相应标准的质量要求;4.2 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要求。

由于消毒剂生产有一部分原料只有工业级,但是没有其他原料,所以原不得使用工业级原料改为符合其他相应标准的质量要求;关于生产用水《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要求规定什么产品应使用什么水,因此将生产用水改为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要求。

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适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用消毒剂。不适用于带消毒因子发生装置的消毒器械及气体类或在特定条件下气化后发挥作用的消毒、灭菌产品。
高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法≥5.0载体法≥3.0;现场实验≥3.0。
中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
金葡菌、铜绿悬液法≥5.0;分枝、脊髓悬液法≥4.0。载体法金葡菌、铜绿、分枝、脊髓≥3.0。
低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
金葡菌、铜绿悬液法≥5.0;白色念珠菌悬液法≥4.0。载体法金葡菌、铜绿、分枝、脊髓≥3.0。
使用方法:
浸泡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前,充分清洗净,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放人消毒剂中浸泡,使其完全淹没,再将消毒容器加盖,作用规定时间。消毒或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
实验室杀菌试验或消毒模拟现场试验,使用气溶胶喷雾法消毒时,消毒剂用量应≤10mL/m3。在20℃~25℃,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作用≤1h,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99.9%。现场自然条件下,使用气溶胶喷雾法消毒时,消毒剂用量应≤10mL/m3。作用≤1h,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应≥90.0%。
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d。
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60d。
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GB 27954-2011
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前后用于黏膜消毒的消毒剂。不适用于黏膜抗抑菌产品和非医疗使用的黏膜消毒的消毒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用级、食品级或化学纯的质量要求,不得使用工业级。
喷雾:将消毒剂用自来水稀释成使用浓度,使用常规喷雾器或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喷洒,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开窗通风。
流动冲洗:对于现场制备现场使用的消毒剂,可将拟消毒物品置于消毒液出液口处,连续冲洗至规

最新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最新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及灭菌合格的试剂和器材。 • A.6.3 应避免样品暴晒;使用时应避免手触摸消毒剂出液口处、拧
开消毒剂出液头和暴露消毒液。
感谢聆听!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消毒剂的原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 用方法、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A.4.2 在生物安全柜或洁净实验室内按 GB15982规定检测细菌 总数,结果取平均值;按消毒产品相应 的标准或《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取平均值,计算有效成分下降 率。
• A.5 评价标准
• A.5.1 手消毒剂启用后在使用有效期内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 ≤10%,且有效成分含量不低于说明书标示量的下限值,细菌总数 ≤100CFU/mL,符合GB15982要求。
原料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中列入消毒防腐类 药品除外]和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禁用物质。
6 检验方法 6.1 有效成分含量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及国家标准等有关方法进行测 定。 6.2 pH 值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方法进行测定。 6.3 有效期 6.3.1 产品有效期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测定。
8 标识 8.1 标志应符合 GB/T191的规定。 8.2 标签和说明书应标注产品有效期和产品启用后使用的有效期, 并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8.3 同时,产品说明书应注明注意事项: • a) 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 b) 避免与拮抗剂同用;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等14项国家强制标准颁布 大浪淘沙 消毒剂产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等14项国家强制标准颁布 大浪淘沙 消毒剂产

《广州化工》第九期□文/丁肖嫦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化工行业一直走在抗疫最前线。

如今,五个月过去,化工消毒产品市场行情上涨势头迄今不减。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消毒用品产量中,手部消毒剂产量约为4.37万吨,75%医用酒精产量约为7万吨。

而在今年2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全国共有消杀用品企业563家,日产能5895吨;手消毒剂生产企业83家,日产能420吨;医用酒精生产企业94家,日产能933吨。

为应对化工产品市场这一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4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GB27950-2020)等1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今 年 11 月 1 日正式实施。

行情正酣的消毒剂产品有了 准入门槛。

抗疫立下汗马功劳全球防疫物资告急之下,消毒剂防疫地位仅次于口罩。

疫情爆发以来,对化工行业来说,直接受益的行业就是防护类化学品和消毒类化学品制造。

来自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共有接近14万家生产和销售消毒产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

仅今年2月,国内有2500余家消毒产品企业注册成立,跨界生产消毒产品的企业众多。

在广州,抗疫集结号吹响之后,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欧替克消毒剂生产有限公司、广州欧亚气雾剂与日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鸿达兴业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S《手消毒剂通用要求》等14项国家强制标准颁布大浪淘沙 消毒剂产品市场渐入佳境《广州化工》第九期02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S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化工企业都积极投身化工抗疫产品供应战,搭建平台、增设生产设备突击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威露士、蓝月亮、威王、奇强、立白等著名广东本土消毒品牌随行就市,领衔着华南地区消毒产品市场发展。

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都是业内有口皆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

消毒剂办理国标检测标准更新!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消毒剂办理国标检测标准更新!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消毒剂办理国标检测标准更新!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最近,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消毒剂的7份标准,并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

更新的标准如下:
GB/T 38502-2020 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
GB/T 38504-2020 喷雾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GB/T 38503-2020 消毒剂良好生产规范
GB/T 38496-2020 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GB/T 38497-2020 内镜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GB/T 38498-2020 消毒剂金属腐蚀性评价方法
GB/T 38499-2020 消毒剂稳定性评价方法
新标准从样本选取、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强光照射试验、检测方法、结果的评价方法等五方面对消毒剂稳定性评价做出了规定。

同时,卫生防护领域近期还公布了《消毒剂良好生产规范》《喷雾消毒效果评价方法》等7项国家标准,分别规范了消毒剂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金属腐蚀性和消毒效果,以及消毒剂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

这些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此外,隔离衣也有一项新的国家标准将在今年10月1日起实施。

近期公布的《纺织品隔离衣用非织造布》国家标准,重点考核了决定隔离衣防护性能的主要原材料——非织造布的抗渗水性、静水压、阻微生物穿透、抗合成血液穿透等防护性能指标。

手消毒剂通用卫生要求

手消毒剂通用卫生要求

手消毒剂通用卫生要求1. 有效性手消毒剂应具有杀灭90%以上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的有效性,并能够通过皮肤或黏膜进行渗透,达到清洁和消毒的目的。

其有效性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2. 安全性手消毒剂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且不应具有腐蚀性、毒性、致敏性等危害。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手消毒剂应不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其安全性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3. 稳定性手消毒剂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在常温条件下长期保存,不易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情况。

在高温、低温、潮湿、光照等条件下,手消毒剂也应保持其有效性。

其稳定性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4. 使用方便性手消毒剂应具有使用方便、快捷、舒适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场合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手消毒剂不应产生刺激性的气味、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不适。

其使用方便性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5. 对环境的适应性手消毒剂应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手消毒剂应符合环保要求,可生物降解,不产生有害物质。

其环境适应性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6. 包装和标识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标识应清晰、易读,能够让使用者快速了解产品的成分、用法、用量等相关信息。

此外,标识上还应包含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情况。

其包装和标识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7. 贮存和运输手消毒剂的贮存和运输应遵循安全、卫生、环保等相关规定,需在干燥、通风、阴凉处贮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泄漏和污染,确保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

其贮存和运输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8. 对人体的适应性手消毒剂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手消毒剂应无毒、无刺激,不对皮肤、眼睛等部位产生不良反应。

如有特殊情况下的使用,手消毒剂应对人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对特定环境下工作人员的长时间使用等。

其对人体适应性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50—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手消毒剂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用方法、标签说明书及使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碘类、醇类、胍类、季铵盐类、酚类为原料,以水或者乙醇为溶剂制成的用于手消毒的消毒剂。

本标准不适用于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应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杀灭或清除手部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

可分为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3.2 手消毒剂 hand antiseptic agent应用于手消毒的化学制剂。

3.3卫生手消毒 hygienic hand antisepsis手的预防性消毒的过程。

3.4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手术前医务人员手与前臂的消毒的过程。

4 技术要求4.1 原料要求4.1.1 原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用级、食品级或化学级的质量要求,不得使用工业级。

4.1.2 配方中不得含有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各种处方药成分和卫生部规定的禁用物质。

4.1.3 生产用水采用去离子水或者蒸馏水。

4.2 产品质量要求4.2.1 感官性状消毒剂均匀不分层,无沉淀和悬浮物,无异味。

4.2.2 理化指标4.2.2.1质量标准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pH值等理化指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有效期≥12个月。

4.2.2.2 有效成分限量胍类消毒剂有效含量≤4.5%,苯扎溴铵或本氯扎铵≤0.5%,2,4,4,-三氯-2,-羟基二苯丙醚≤2.0%。

4.2.2.3 杂质限量铅<40mg/L、汞<1mg/L、砷<10mg/L。

消毒剂最新规范标准

消毒剂最新规范标准

消毒剂最新规范标准一、引言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和传染病的不断变化,消毒剂的使用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一套最新的规范标准至关重要。

二、消毒剂分类1. 表面消毒剂:用于非活体表面的消毒。

2. 手部消毒剂:用于皮肤表面消毒,包括手部。

3. 空气消毒剂:用于空气净化和消毒。

4. 医疗器械消毒剂:专门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

三、有效成分要求1. 消毒剂应含有经科学验证有效的消毒成分,如醇类、过氧化氢、氯化合物等。

2. 有效成分的浓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消毒效果。

四、使用浓度和方法1. 根据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和消毒对象,规定具体的使用浓度。

2. 明确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喷洒、浸泡、擦拭等。

五、安全性标准1. 消毒剂应无毒或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或低刺激。

2. 应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等。

六、环境影响1. 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鼓励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消毒剂成分。

七、标签和包装要求1. 消毒剂的标签应清晰标明产品名称、有效成分、使用浓度、使用方法、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2. 包装应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便于储存和使用。

八、质量控制1. 消毒剂生产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2. 定期进行产品检测,确保消毒剂符合规范标准。

九、监管和执行1. 相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消毒剂市场的监管,确保所有产品都符合最新规范标准。

2. 对不符合标准的消毒剂进行查处,保护消费者权益。

十、结语通过制定和执行最新的消毒剂规范标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消毒剂行业的健康发展。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示例,实际的规范标准应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实践进行制定和更新。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一、引言手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有效的手消毒可以显著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手消毒产品的合格标准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手消毒产品的合格标准进行探讨,包括手消毒产品的成分、杀菌效果、安全性等方面,为手消毒产品的生产和监管提供参考。

二、手消毒产品成分的合格标准1. 酒精含量手消毒产品的主要成分通常为乙醇或异丙醇,酒精含量是评估其杀菌效果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际标准,手消毒产品中的酒精含量应不低于60%才能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

手消毒产品的酒精含量合格标准应设定为60%以上。

2. 辅助成分除酒精外,手消毒产品中通常还包含甘油、双氧水等辅助成分,这些辅助成分的质量和配比也需要符合一定标准。

甘油含量应在5%~10%之间,并且双氧水的使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的安全标准。

三、手消毒产品的杀菌效果合格标准1. 杀菌率手消毒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杀灭手部的细菌和病毒,因此其杀菌率是评估其效果的关键指标。

根据相关要求,手消毒产品的杀菌率应达到99.9%以上,对于特定耐药菌种,其杀菌率需符合相应的抗菌规范。

2. 杀菌速度除了杀菌率外,手消毒产品的杀菌速度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合格的手消毒产品应在几秒钟内迅速杀灭细菌,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消毒手部。

四、手消毒产品的安全性合格标准1. 皮肤刺激性手消毒产品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消毒用品,因此其皮肤刺激性是重要考量指标。

合格的手消毒产品应该通过皮肤刺激性测试,确保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或过敏反应。

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手消毒产品中常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五、手消毒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1. 符合国家标准手消毒产品的生产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生产的手消毒产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2. 质量稳定性手消毒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检测也非常重要,要求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杀菌效果和外观品质。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一、引言手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而手消毒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疾病传播的阻断。

为了确保手消毒的有效性,建立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标准旨在指导手消毒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确保手消毒剂的有效性,并最终达到预防疾病传播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手消毒剂的检测与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含酒精手消毒液、含氯手消毒液、含碘手消毒液以及其他化学手消毒剂。

三、术语和定义1. 手消毒剂:用于杀灭手部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化学品。

2. 最小抑菌浓度(MIC):手消毒剂有效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

3. 最小病毒灭活浓度(MVC):手消毒剂有效杀灭病毒的最低浓度。

4. 最小真菌杀灭浓度(MFC):手消毒剂有效杀灭真菌的最低浓度。

5. 手消毒剂残留量:手消毒后在手部残留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四、检测方法1. 现行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机构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方法进行手消毒剂的有效性检测,包括但不限于《GB 27950-2011 医疗机构手消毒剂》中规定的方法。

2. 自研方法:检测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研发适合的检测方法,但需满足以下条件:a. 方法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经过验证;b. 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清晰明确,易于操作和理解;c. 自研方法的结果需与现行国家标准方法的结果进行比对和验证。

3. 检测过程:检测过程应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检测机构应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测要求1. 抑菌效果:手消毒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应达到最小抑菌浓度。

2. 病毒灭活效果:手消毒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应达到最小病毒灭活浓度。

3. 真菌杀灭效果:手消毒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对真菌的杀灭效果应达到最小真菌杀灭浓度。

4. 残留量:手消毒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手消毒后残留在手部的化学物质浓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临床使用手消毒剂量化标准

临床使用手消毒剂量化标准

临床使用手消毒剂量化标准
临床使用手消毒剂的量化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毒效果:手消毒剂应具备良好的消毒效果,能够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根据《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2. 卫生安全:手消毒剂应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等。

手消毒剂应通过相关卫生安全评价,获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上市销售和使用。

3. 有效成分:手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应达到规定的浓度。

不同类型的手消毒剂(如醇类、氯类等)其有效成分的浓度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4. 使用方法:手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应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使用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卫生安全。

5. 储存条件:手消毒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同时,应避免与食品、饮
料等接触,以免造成污染。

6. 废弃处理:废弃的手消毒剂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7. 培训与指导:医务人员应接受手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手消毒剂的有效使用。

总之,临床使用手消毒剂的量化标准包括消毒效果、卫生安全、有效成分、使用方法、储存条件、废弃处理等方面。

医务人员在使用手消毒剂时,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卫生安全。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

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一、背景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蔓延,手消毒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手消毒剂是一种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化学物质,常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中。

为了确保手消毒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套合格标准来检测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二、目的手消毒检测的合格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三、适用范围该合格标准适用于各类手消毒剂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酒精类、氯己定类、碘伏类等。

四、技术要求1. 浓度:手消毒剂中活性成分的浓度应符合国家或国际相关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其具有杀菌效果。

2. 杀菌效果:手消毒剂应能够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其中包括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真菌等的杀菌效果测试。

3. 持续时间: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应持续一定时间,对不同时间段内的杀菌效果进行测试评估。

4. 不良反应: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过敏性等不良反应需进行评估。

五、检测方法1. 杀菌效果测试:采用标准试验菌进行杀菌效果测试,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培养试验或其他专门的检测方法评估杀菌效果。

2. 持续时间测试: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杀菌效果测试,评估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 皮肤刺激性测试:采用动物或体外细胞等进行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测试,评估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安全性。

六、检测设备1. 微生物实验室:拥有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微生物实验室,包括洁净台、培养箱、显微镜等设备。

2. 仪器设备:包括适用于微生物培养和检测的仪器设备,如生物反应器、PCR仪、葡萄糖酶检测仪等。

七、结果评定1.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持续时间和安全性,判定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2. 符合合格标准的手消毒剂可以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并可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八、质量控制1. 检测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标准菌株的选择、试验条件的控制等。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肤消毒剂,改为本标准适用于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消毒剂。

目前酒精类等低效手消毒剂不能灭活亲水性病毒,欧盟关于手卫生和消毒规定对被亲水性病毒或孢子污染的手应该选择有效的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或其他氧化物作为手消毒的消毒剂,应选择对手消毒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另外原来GB 27950-2011手消毒剂卫生要求是为了消毒产品的评审,限定消毒剂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可以参加评审,现在应该把符合标准的安全有效的手消毒剂要包括进来。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消毒剂稳定性评价方法》,GB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466-2014 《消毒专业名字术语》、卫生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9]53号);引用新的GB 15982-2012年《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4. 3.术语与定义:3.1手消毒和 3.2手消毒剂是引用WS/T 466-2014 《消毒专业名字术语》;其余的定义是引用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由于手消毒剂的生产发展,市场上已经流行速干手消毒剂与免洗手消毒剂等新型消毒剂,有必要增加这类消毒剂的定义以适用当前技术的发展。

5. 4.原料要求:4.1.原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医用级、食品级和其他相应标准的质量要求;4.2 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要求。

由于消毒剂生产有一部分原料只有工业级,但是没有其他原料,所以原不得使用工业级原料改为符合其他相应标准的质量要求;关于生产用水《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要求规定什么产品应使用什么水,因此将生产用水改为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要求。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2020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2020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手消毒剂的通用要求如下:
1.有效成分含量:手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相应产
品的国家标准或质量标准要求。

2.pH 值:手消毒剂的pH 值应在标识值±1 的范围之内。

3.有效期:手消毒剂的有效期应不低于12 个月。

4.杀灭微生物指标:手消毒剂的杀灭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相
应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质量标准要求。

5.消毒剂稳定性:手消毒剂的稳定性应符合相应产品的国
家标准或质量标准要求。

6.安全性: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要求。

7.消毒剂种类和剂型:手消毒剂可采用醇类、碘类、酸类、
酚类、胍类、季铵盐等消毒剂,也可采用复配消毒剂。

剂型可以是液体、凝胶、气溶胶等。

以上是手消毒剂的通用要求,不同产品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请以相应产品的标准为准。

皮肤消毒剂国标

皮肤消毒剂国标

皮肤消毒剂国标
在中国,关于皮肤消毒剂的国家标准主要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

具体的标准可能包括对皮肤消毒剂的成分、性能、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用于医疗、卫生和其他相关领域。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皮肤消毒剂相关的国家标准:
1.GB 15982-2012 《手卫生用消毒剂》(Hand hygiene
antiseptics):该标准规定了手卫生用消毒剂的要求,包括成分、性能、使用方法等方面。

2.GB 27950-2011 《医用皮肤消毒剂》(Medical skin
disinfectants):该标准规定了医用皮肤消毒剂的要求,包括成分、性能、使用方法等方面。

请注意,这些标准的具体版本和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建议在使用时查阅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

您可以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标准发布机构处获取最新的标准文档。

此外,这些标准通常也可以通过一些商业标准检索系统或图书馆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d。
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60d。
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GB 27954-2011
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前后用于黏膜消毒的消毒剂。不适用于黏膜抗抑菌产品和非医疗使用的黏膜消毒的消毒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用级、食品级或化学纯的质量要求,不得使用工业级。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47-2011
适用于以苯酚、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等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适当表面活性剂、乙醇或异丙醇为增溶剂,以乙醇或异丙醇或水作为溶剂、不添加其他具有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不适用于其他单方或复方酚类消毒剂。
应用范围: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卫生洗手、皮肤、黏膜、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其中黏膜消毒仅限于医疗机构诊疗处理前后使用。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适用于卫生洗手、皮肤、黏膜、物品表面和织物等的消毒
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5.0%,擦拭作用15min,浸泡30min。
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不适用于皮肤黏膜
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卫生手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1.0%,1min。皮肤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5min。黏膜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1.0%,5min。物体便面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15min。
适用于以杀灭空气中微生物为目的,并能达到消毒要求的室内空气消毒剂。
不适用于以实现室内物体表面消毒为目的,兼有空气消毒作用的消毒剂。
气溶胶喷雾器可发生雾粒直径范围在50μm以下,其中雾粒直径小于20μm的粒子占90%以上,喷雾流量100ml/min以上的喷雾器。喷雾时,关好门窗,操作者手持喷头朝向空中,从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至右均匀喷雾。作用预定时间后,打开门窗,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剂雾粒。
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卫生手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1min。皮肤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5min。黏膜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0.35%,5min。物体便面消毒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2.0%,15min。
季铵盐类:清洁200mg/L~1000mg/L,1~10min;800mg/L~1⒛0mg/L,5~10min(喷雾)。污染400mg/L~1200mg/L,5~20min;1000mg/L~2000mg/ L,10~30min(喷雾)
乙醇:70%~80%,3 min
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27949-2011
喷雾:将消毒剂用自来水稀释成使用浓度,使用常规喷雾器或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喷洒,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开窗通风。
流动冲洗:对于现场制备现场使用的消毒剂,可将拟消毒物品置于消毒液出液口处,连续冲洗至规
定时间。
含氯类:清洁100mg/L~250mg/L,污染400mg/L~500mg/L,30min。(原:按Ⅰ、Ⅱ、Ⅲ、Ⅳ类环境和化验室各有不同)
阴道黏膜消毒:擦拭、灌洗法
鼻黏膜消毒:棉拭子擦拭
外生殖器消毒:擦拭、冲洗法
有效成分与杂质限量:碘伏有效成分含量≤5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或醋酸氯己定应用液中有效成分含量51-2011
本标准适用于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消毒的消毒剂,不适用于手消毒剂。
开封后使用中的消毒剂感官性状、有效成分含量、pH等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菌落总数≤
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手与前臂的消毒的过程。(原:外科手术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使用方法:
卫生手消毒: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每个部位,作用1.0min(原:2.0min)。
外科手消毒:外科洗手后,取适量的手消毒剂均匀涂布与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的皮肤,作用3 min~5min。
破损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季胺盐类、胍类消毒剂以及过氧化氢、碘伏、三氯羟基二苯醚、酸性氧化电位水等。破损皮肤的消毒剂应无菌。用消毒剂涂擦或冲洗消毒,作用1min~5min达到消毒效果。注射或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用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3次,作用≤1min达到消毒效果。
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48-2011
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53-2011
疫源地消毒剂: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使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
芽孢污染物(如炭疽杆菌芽孢、破伤风杆菌芽孢污染物等):选择含氯类、过氧化物类、含溴类和醛类等消毒剂。
分枝杆菌及亲水病毒污染物(如结核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的污染物等):选择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醛类和含碘类等消毒剂。
未查明病原体的污染物或可引起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同芽孢污染物(如SARS-冠状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鼠疫耶尔森菌和狂犬病病毒等)
细菌繁殖体及亲脂病毒污染物(如
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白喉棒状杆菌、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布鲁杆菌、淋病奈瑟菌、麻风杆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汉坦病毒等病原体的污染物等):选择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醛类、含碘类、双胍类、季铵盐类、醇类等消毒剂
5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应符合GB15982的要求,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使用中破损皮肤消毒剂应符合出厂要求。
完整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醇类、碘类、胍类、季胺盐类、酚类、过氧化物类等。完整皮肤消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用消毒剂擦拭或揉搓消毒2次~3次,作用1min~5min达到消毒效果。
医疗器械的擦拭消毒,按消毒剂说明书规定要求,对待处理的医疗器械进行擦拭消毒处理后,视情况采用酒精棉球擦拭或无菌去离子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关键性、半关键性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结束后,使用前应以无菌水冲洗干净。
佑稀释后使用的灭茵及亩、中水平消毒剂,应采用无茵蒸馏水稀释,以避免钙、镁等其他杂质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低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
金葡菌、铜绿悬液法≥5.0;白色念珠菌悬液法≥4.0。载体法金葡菌、铜绿、分枝、脊髓≥3.0。
使用方法:
浸泡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前,充分清洗净,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放人消毒剂中浸泡,使其完全淹没,再将消毒容器加盖,作用至规定时间。消毒或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
实验室杀菌试验或消毒模拟现场试验,使用气溶胶喷雾法消毒时,消毒剂用量应≤10mL/m3。在20℃~25℃,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作用≤1h,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99.9%。现场自然条件下,使用气溶胶喷雾法消毒时,消毒剂用量应≤10mL/m3。作用≤1h,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应≥90.0%。
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标准名称
变化1
变化2
变化3
变化4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50-2011
本标准适用于以碘类、醇类、胍类、季铵盐类、酚类为原料,以水或者乙醇为溶剂制成的用于手消毒的消毒剂。不适用于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
卫生手消毒:手的预防性消毒的过程。(原: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标签和说明书应注明只能用于无人条件下的空气消毒。
稀释液应现用现配。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GB 27952-2011
普通物体表面: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用具、物品及设施的表面。
本类别的消毒剂仅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擦拭:将消毒剂用自来水稀释成使用浓度,用干净抹布沾湿后,对物品进行擦拭。(原;蒸馏水)
常用的物体表面消毒剂: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常用的空气消毒剂:过氧化物类。
常用的生活饮用水和污水消毒剂: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常用的餐饮具和果蔬消毒剂:含氯类、含溴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常用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尸体消毒剂:含氯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常用的手和皮肤消毒剂:含碘类、双胍类、季铵盐类、醇类消毒剂。
适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用消毒剂。不适用于带消毒因子发生装置的消毒器械及气体类或在特定条件下气化后发挥作用的消毒、灭菌产品。
高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法≥5.0载体法≥3.0;现场实验≥3.0。
中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
金葡菌、铜绿悬液法≥5.0;分枝、脊髓悬液法≥4.0。载体法金葡菌、铜绿、分枝、脊髓≥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