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训练一课一练6梅花魂人教新课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梅花魂

一、简答题(4分)

1.(4分)理解句子,并按要求写句子。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两句话前后形成_ ,说明。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

A.外祖父认为这幅墨梅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么清白的梅花弄脏了太可惜了。

C.外祖父认为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②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二、填空题(18分)

2.(5分)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

E.牵累、拉扯;

F.拉拢、联络;

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4)小东正和看门的大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3.(4分)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无论……总要……不管……都……不只……而且……虽然……但是……

(1)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2)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他们历经多少磨难,从来是顶天立地。

(4)这手绢上绣的是花,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4.(6分)比一比,再组词。

梳流

哀衰

呜鸣

绸调

捐绢

侨桥

5.(3分)看拼音,写词语。

wéi dú xīhan cíxiáng

gǔqì suǒwèi mín zú

三、现代文阅读(10分)

6.(10分)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愈是(),花开得愈(),愈()。她是最有()。最有()。最有()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

来都是(),不肯()。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从语段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保管—欺辱—

(3)梅花有什么样的秉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________”。

(4)对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外祖父希望“我”做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5分)

7.(5分)课后拓展。

(1)你能写一句赞美梅花的诗句吗?(最好能写出诗句的作者)

(2)古人所说的“岁寒三友”指的是、、。

试卷答案

一、简答题

1.【答案】(1)对比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2)C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解析】(1)前一句写外祖父对”古玩“不甚在意,后一句写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前后形成对比,是为了突出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2)梅花在外祖父眼里是祖国的象征,而祖国是不容玷污的,所以梅花也是玷污不得的。这句话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先把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无”不“加”不“,再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二、填空题

2.【答案】(1)C

(2)D

(3)G

(4)F

(5)A

【解析】根据语境理解字的不同含义。

3.【答案】(1)虽然但是

(2)无论总要

(3)不管都

(4)不只而且

【解析】“无论……总要……”属于条件关系。

“不管……都……”属于条件关系。

“不只……而且……”属于递进关系。

“虽然……但是……”属于转折关系。

4.【答案】梳头流水悲哀衰老呜咽鸣叫绸缎调节捐

款手绢华侨桥梁

【解析】梳:“木”字旁,整理头发的用具。

流:部首是“氵”,液体移动。

哀:部首是“亠”,悲伤,悲痛。

衰:部首是“亠”,事物发展转向微落。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呜:部首是“口”,象声词。鸣:部首是“口”,鸟兽或昆虫叫;发出声音。

绸:部首是“纟”,一种薄而软的丝织品。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调:部首是“讠”,多音字。

捐:部首是“扌”,舍弃,抛弃;献助。

绢:部首是“纟”,一种薄而坚韧的丝织物。

侨:部首是“亻”,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国;寄居在外国的人。

桥:“木”字旁,,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5.【答案】唯独稀罕慈祥骨气所谓民族

【解析】注意“慈”字的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6.【答案】(1)寒冷风欺雪压精神秀气品格灵魂骨气顶天立地低头折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