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绪论讲稿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_学绪论讲稿

儿科护理_学绪论讲稿

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2.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3.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这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容,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以上研究内容归结而言就是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同时也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

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主要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和免疫等。

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

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应予以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其他临床学科极少涉及的方面:新生儿期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一个特殊时期;死亡率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60%~70%,儿童保健医学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智力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某些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

围生期医学实际上是界于儿科学和产科学问的交叉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由于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同妇产科的工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

儿科学绪论 PPT精品课件

儿科学绪论 PPT精品课件
• 儿童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占多数,而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 多。
较快,不同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见下表: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份)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5
120~140 1∶3
<1岁
30~40
110~130 1∶3~4
2~3岁 4~7岁
25~30 20~25
100~120 80~100
1∶3~4 1∶4
8~14岁 18~20
70~90
1∶4
(2)小儿心界:
右界
沿右胸骨旁线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 骨线之间 接近右胸骨线
右胸骨线
(3)血压:
• 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 袖带,一般说来,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 1/2~2/3。
• 袖带过宽时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偏低,过窄 时则较实际值为高。
•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
• 收缩压(mmHg)=80+(年龄X2); • 舒张压应该为收缩压的2/3 • (mmHg与kPa的换算为:
4.免疫
• 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 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
• 如婴幼儿时期slgA和IsG水平均较低,容 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 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 重要。
5.小儿体格检查的特点:
(1).呼吸与脉搏: • 由于小儿代谢旺盛,故呼吸、脉搏相对
mmHg测定值÷7.5=kPa值)
(4)神经系统
根据病种、病情、年龄等选择必要的检查。
1)一般检查: • 观察小儿的神志、 • 精神状态、 • 面部表情、 • 反应灵敏度、 • 动作、语言能力、 • 有无异常行为等。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绪论
• (一)儿科学定义 •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
卫生保健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 综合性医学科学。
• 是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儿童健康的学科
• • • • • • • • • •
小儿外科学、小儿神经病学、小儿精神病学、 小儿生理学、小儿免疫学、小儿心脏病学、 小儿血液病学、小儿呼吸系病学、小儿结核病学、 小儿肿瘤病学、小儿肝脏病学、小儿遗传病学、 小儿代谢疾病学、小儿内分泌学、小儿营养缺乏性疾病学、 新生儿学、围产期医学(perinatal medicine)、 青春期 医学 (adolescence medlcme)、 小儿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学、小儿结缔组织病学、 小儿预防医学、 小儿传染病学、小儿寄生虫病学、 小儿急救医学等
(二)儿科学范围
(三 )基础医学的特点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是一个处于
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1、生物学特点
• (1)解剖方面 • (2)生理方面 • (3)病理方面 • (4)免疫方面
• (1)解剖方面
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如头长与身长比;骨骼;内脏器官大小、位置;头颈部
5.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
• 3—6岁或7Y、相当于目前的“幼儿园”阶段。 • 这一时期智力发言增快、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好 •
奇、模仿,可进—步用语言表达白己的思维和感 情。 可学习简单文字、图画及歌谣。
• 应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劳动、爱清洁、
爱集体、懂礼貌的优良品质。
6.学龄期(school age) • 6或7岁至青春期开始之前10(女12岁,男13岁),亦称小学 学龄期。智力发育更强,学习能力和理解力人为增进。 注意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培养他们在德、智、体得到 全面发展。此期体格发育和生殖系统发育增快。

儿科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儿科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
(一)儿科学基础: 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心理 (二)儿科学临床: 1、疾病的种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预后: 6、预防:
各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到小儿出生。
特点:依赖母体,器官形成生长快。
(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一章 绪 论
儿科学绪论
课时安排:1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 熟悉: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特点。
儿科学绪论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 难点:新生儿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最具潜力) 发育儿科学: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临床儿科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 治疗理论和技术、康复可能性及方 法
儿科学的特点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非常大 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
小儿的生理和临床特点
解剖特点:身长、体重、头围、牙齿 生理生化特点:脉搏、心率、呼吸、血压 免疫特点:IgG IgM 诊断特点:病种特点、体格检查 治疗特点:快、准 预防特点:四病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定义: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卫 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学科。 对象:胎儿至青春期儿 童 宗旨:保障儿童健 康,提高生命质量
儿科学的任务
1、了解儿童、提高水平
2、发展科技,治愈儿童
3、做好预防、保护儿童
4、儿童病患、助其康复
儿科学的范围
预防儿科学: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为止4周。

医学课件 儿科学绪论

医学课件  儿科学绪论

评价方面:
发育水平 生长速度 匀称程度
29
四、生长相关其他系统发育
骨骼发育
头颅骨发育:
颅骨缝生后约3~4个月闭合 前囟生后最迟2岁闭合 后囟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脊柱发育:反映脊椎骨的生长 长骨发育:骨化中心按顺序和部位有规律的出
现,反映长骨的生长发成熟程度。
30
左手腕X线片骨化中心出现时间与顺序
1岁时
46cm
1岁后超过头围
24
上臂围
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臂一周为上臂围 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
发育水平,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
25
皮下脂肪
测量皮脂厚度反映皮下脂肪 测量部位:腹壁;背部
26
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头与身长比例:头长占身长比例在新生 儿为1/4;成人后为1/8
年龄 骨化中心名称
年龄 骨化中心名称
3 月 头状骨、钩骨 3.5~5岁 大、小多角骨
1岁
下挠骨骺
5~6岁
舟骨
2~2.5岁 三角骨
6~7岁
下尺骨骺
3岁
月骨
9~10岁
豆状骨
31
牙齿发育
4~10月出乳牙,13月后未出为异常,最 晚3岁出齐
一般先下后上,自前向后 6岁左右出第一恒磨牙,12岁第二恒磨牙 食物咀嚼利于牙齿生长
体型匀称:表示体型生长的比例关系 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
比例表示,反映下肢的生长情况 指距与身高:指距略小于身高
27
青春期体格生长规律
生长的第二个高峰 明显性别差异,男孩晚于女孩2年 体重增长与身高平行
28
体格生长评价
资料分析方法:
均值离差法 百分位数法 标准差的离差法 中位数法

儿科学绪论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儿科学绪论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培养良好习惯。
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重点防护意外伤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
惯,预防龋齿,重视眼睛保健。
学龄期 自入小学始 (6~7岁)至青春期前为
学龄期。注重用眼卫生,口腔保健,心
理行为及情绪问题。
青春期
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从11~12岁开
始,到17~18岁结束,男孩的青春期从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儿科学绪论
主讲:XX XX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学(pediatrics)是一门研究从
胎儿至青少年不断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 的各年龄期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 科学。
Hale Waihona Puke 儿科学的范围: 预防儿科学(preventive pediatrics) 发育儿科学(development pediatrics )
13~14岁开始,到18~20岁结束。重点保
健内容包括营养、生殖、生理和心理卫
生。
第四节
医学中的伦理学问题
医学伦理学(medical ethics)就是
探讨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人类行为的
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医学领域中的道德
作用、意义和发展规律,医学道德规范,
医学道德及人际关系等。
医学伦理学主要包括: 自主原则

循证儿科临床实践实施的存在障碍, 但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和策略也在 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第六节 儿科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古代:《素问》、《灵柩》,西晋
葛洪的《肘后救萃方》,钱乙著的《小 儿药证直诀》,刘昉的《幼幼新书》,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张琰著的《种
痘新书》 。
19世纪:各种疫苗、代乳用品及抗生 素的使用,儿科学中亚专科形成。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点:崭新时期 儿科古代四大证现状:痧、痘、惊、疳 多种重证的中医治疗现状:新生儿破伤风、乙脑、麻疹、小儿麻痹症、重证肺炎、病毒性肺炎、痢疾、急慢性肝炎、肾炎、哮喘、秋季腹泻等。
医学教学方面:
整理500多种古医籍
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
成立中医院校,招收各层次学生
01.
02.
03.
重点医家:孙思邈—《千金方》60卷
“少小婴孺方”2卷列于卷首
小儿疾病分门别类:九门
《备急千金要方》列方325首,《千金翼方》载方75首,共列方400首----是我国最早的小儿杂病著作。
宋、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
01
特点:成立期
02
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最早痘疹专著
南宋刘肪《幼幼新书》40卷,宋代最大的儿科巨著。最早记载小儿虎口三关查看指纹的方法
03
重点医家:儿科之圣—宋•钱乙。其学术经验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系门人阎孝忠编辑撰成) 8点贡献: 1)对“变蒸论”的独特理解; 2)诊病6种脉; 3)创立五脏证治法则; 4)重视望诊,“面上症”、“目内症”; 5)对出疹性疾病的描述; 6)指出惊痫、急慢惊风的不同; 7)把“疳”列为脾胃病; 8)善于化裁古方
解剖结构的直观化
诊断技术的现代化
用药途径的直接化
危重急救的速效化
预防保健的规范化
三、西医儿科学的优势
复习思考题
简述西医儿科学的优势
第三小节
第三节 中西医儿科临床结合的切入点
01
02
03
04
05
病证结合,辨病病证
病因结合,审因求治
病机结合,阻截病势
机理互释,凭变立法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绪论

心理
儿童期心理、行为可塑性强, 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
二、临床医学特点
儿科系统划分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血液系统 肾脏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新生儿和儿童保健
二、临床医学特点
疾病种类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疾病种类
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先天性: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性: 血友病 感染性:手足口病 肿瘤: 白血病
心理、行为、精神引导
第四节、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近代儿科学的建立 1926年协和医院从内科分设了儿科 40年代设立儿科,大城市,部分医院 1943年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出版 1947年第一届全国儿科学术交流会 南京 1950年《中华儿科杂志》 上海 创刊 2000年预防保健,营养指导 2005年基因诊断与治疗。
体重
反映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 计算药量、补液量的依据。 出生体重:男3.3±0.4; 女3.2 ±0.4 kg (3kg) 生理性体重下降<3%~9% 生后头半年(1-6月)最快.
体重
<6月婴儿=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月婴儿=6(kg)+月龄×0.25
>2岁 小儿体重=年龄×2 + 8(kg)
诸福棠(1899—1994)
中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协和医学院教授, 全国人大代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 1942年创建北京市私立儿童医院。 1943年主编《实用儿科学》 1950年在上海创刊《中华儿科杂志》
倡导“公慈勤和”的院训、院风
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 儿童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
选择题
胎儿期是指: A.受精后的39周

《儿科学医学绪论》课件

《儿科学医学绪论》课件

04
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家长在儿童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
同促进儿童的健康。
儿科康复的概念与方法
康复目标
帮助儿童恢复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 返社会。
物理疗法
包括水疗、电刺激等,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 和血液循环。
作业疗法
通过手工艺、绘画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动手 能力和认知水平。
心理疗法
详细描述
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和民族的兴旺。因此,儿科学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儿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进步和完善。
详细描述
儿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中叶,才真正形成了独立的儿科学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 科学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现代儿科学在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预防保健方 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保障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素养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 养,包括良好的医德、医风、沟 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 素养。
职业发展
儿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包括学术研 究、临床实践、教育培训等方面 ,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 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PART 03
儿科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儿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之一,针对不同疾病和症状,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处方。
药物治疗过程中,家长需留意药物的 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医学儿科学绪论》课件

《医学儿科学绪论》课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控制哮喘的发作和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案例三:儿童营养缺乏的预防与干预
总结词
儿童营养缺乏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偏食、挑食等原 因引起的,其预防与干预需要从饮食调整、补充营养 素等方面入手。
详细描述
儿童营养缺乏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偏食、挑食等原 因引起的,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 缓等症状。预防和干预儿童营养缺乏需要从饮食调整 、补充营养素等方面入手。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 习惯,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保证孩子获得足够 的营养素。对于已经出现营养缺乏症状的孩子,需要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营养素的治疗。
基础医学为医学儿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 ,有助于深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机制。
预防医学为医学儿科学提供了预防措施和公共卫生策略 ,有助于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02
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与特点
生长
儿童的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发育,其中 身高和体重是最容易测量的指标。
研究儿童营养需求、膳食搭配及营养相关性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医学儿科学职业发展前景
就业市场需求大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 提高,医学儿科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
加,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职业待遇优厚
医生作为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其职业 待遇相对较高,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
的提高,待遇还有提升空间。
职业发展空间大
医学儿科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医生可根 据个人兴趣和专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 职业发展空间较大。
社会责任重大
医学儿科学医生肩负着保障儿童健康的神 圣使命,其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 值。

儿科学绪论基础

儿科学绪论基础

复习题:
儿童与成人有何不同? 儿科如何分期?各期突出特点﹡﹡﹡
疾病的种类
遗传先天性疾病为主
临床表现
来势凶猛、病情发展个体差异大
诊断
儿童对疾病的表达困难、不准确
重点
详细询问病史
详细体格检查

结合实验室检查
出 诊

结合流行病史
结合年龄
治疗
综合治疗: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护理治疗 4心理治疗
预后
及时处理,恢复较快
预防:
以预防为主、儿童时期开始(从娃娃抓起)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1:3 1:3—4 1:3—4 1:4 1:4
图三
血清Na+
血清钠
儿童 130~150mmol/L
成人 135~155mmol/L
出生时 2~3岁 12岁
白细胞数量 (Wbc)
分类
血像特点
红细胞数量(Rbc) 5.01012/L~7.01012/L
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及其主要 特点
熟悉儿科学基础和临床方面的 主要特点
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一、概述 1、定义 2、对象 3、任务与范围 二、儿科学与成人
医学的区别 1、基础医学特点 2、临床医学特点
三、小儿年龄分期※
儿科学特点
1、基础医学特点:
(1)解剖(见图一) (2)机能(见图二、图三) (3)病理 (4)免疫 (5)心理
三、小儿年龄分期※
总结:
小儿各年龄分期
1、胎儿期 2、新生儿期 3、婴儿期 4、幼儿期 5、学龄前期 6、学龄期 7、青春期
复习题:
图1
图 2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分)

儿科学串讲内容

儿科学串讲内容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特点:特别是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四个特点:一、生长发育是连读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两个生长高峰期,系统发育的早晚第三节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二、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3KG±0.39KG,女婴为3.24KG±0.39KG。

三、生理性体重下降(名解)四、公式:1、体重(KG)年龄×2+8 2、身高(CM)年龄×7+75五、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

头围平均33-34CM,一岁时约为46cm,两岁时约为48cm。

出生时胸围32CM。

六、衡量体格生长的统计学表示方法(妇幼):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标准差的离差法、中位数法。

七、体格生长评价: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程度。

第四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一、骨骼1、前卤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2、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其出生后的次序为:头状骨、钩状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

10岁时全出,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妇幼)二、牙齿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

第五节神经心理发育一、运动的发育平衡与大运动(记住口诀)1、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

2、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

3、翻身:7个月时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然后从俯卧位翻至仰卧位。

4、爬:应从3-4个月时开始训练,8-9个月时可用双上肢向前爬。

儿科学绪论Introduction-of-Pediatrics

儿科学绪论Introduction-of-Pediatrics

1、体重 Body Weight
我国男婴出生体重为3.3±0.4Kg;女 婴为3.2±0.4Kg,体重的增长不是等速的, 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3M龄婴儿体重 为出生时的2倍,12M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倍,2Y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2Y至 青春前期体重增长2Kg/Y,进入青春期体 重增长4~5Kg/Y约持续2~3Y。
• ②长骨的发育 Long Bone:长骨生长主要依靠其干 骺端的软骨骨化和骨膜下成骨作用,干骺端骨骼融 合标志着其生长结束。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 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及融合时间, 可判断骨骼发育的年龄。摄左手X线片,了解腕、 掌、指骨的发育。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生后 的出现次序为头状骨、钩骨(3M左右);下桡骨骨 骺(1Y);三角骨(2~2.5Y);月骨(3Y左右); 大小多角骨(3.5~5Y);舟骨(5~6Y);下尺骨骺 (6~7Y);豆状骨(9~10Y);10Y时出全,共10 个,1~9Y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其岁数加1。骨龄 延迟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甲低、肾小管酸中毒;超 前见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4、幼儿期 Toddler’s Age: 1周岁后至满3周岁前的时期。 特点: (1)体格发育稍 减慢。 (2)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 (4)自身免疫力不够健全。 (5)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5、学龄前期 Preschool Age: 3周岁至6~7岁入学前的时期。 特点: (1)体格发育较前减慢。 (2)智力发育更完善、能作较复杂的动作。 (3)能用较复杂的语言表达思维和感情。 (4)具有高度可塑性。 (5)易患免疫性疾病。
特点:
(1)生长发育加快,体重身高增长迅速。 (2)生殖器官迅速发育趋向成熟。 (3)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 (4)常可出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变化,有时 可有甲状腺肿大和高血压 。

儿科学绪论专业知识宣讲

儿科学绪论专业知识宣讲

30
20
10
0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比较
(联合国小朋友基金会2023年度
统计报告)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1岁以下)
200
%0
100
0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埃及
印度
日本 尼日利亚 罗马尼亚 泰国
英国
美国
临床方面
•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旳早期筛查、视觉、听 觉障碍、智力异常旳早期干预矫治,预防 发展为严重伤残;
• 婴幼儿sIgA和IgG水平较低,易患呼吸道 和消化道感染等等。
基础医学方面
• 5.心理: • 小朋友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旳基础阶
段,可塑性非常强。 • 及时发觉小儿旳天赋气质特点,并经过
训练予以调适; • 根据不同年龄小朋友旳心理特点提供合
适旳环境和条件,予以耐心旳引导和正确 旳教养,能够培养小朋友良好旳个性和行 为习惯。
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多; • 中毒型痢疾仅见于小儿。
临床方面
• 2.临床体现:儿科患者临床体现旳特殊性主 要集中在小年龄小朋友。
• 年幼体弱儿对疾病旳反应差,往往体现为 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 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易患急性感 染性疾病,因为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轻 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 来势凶猛。
• 6.预防:加强预防工作是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 率旳主要环节。
• 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使小儿传染病旳发病 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 小朋友保健和科普知识宣传普及使常见病、多发 病旳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儿科学绪论教案

儿科学绪论教案

儿科学绪论教案儿科学绪论这课啊,我跟你们说,那可是相当重要。

我一进教室,就看到那些个小年轻,眼睛里透着好奇,也有迷茫。

就像我小时候看那些大人一样,觉得他们啥都懂,可又觉得他们的世界神秘得很。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那些个娃娃脸,就想啊,这儿科学,就像是一把钥匙,要打开儿童健康的大门呢。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讲。

我说:“咱这儿科学啊,可不是简单的事儿。

”我眼睛扫了一圈,看到一个小胖子,脸圆圆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在那听着。

我接着说:“你们知道儿童和大人有啥不一样不?”这时候有个瘦高个举手了,站起来说:“老师,儿童长得小。

”我就笑了,说:“你这娃,说的也没错,但这儿童啊,可不只是长得小这么简单。

他们从身体结构到生理功能,再到心理状态,那都和大人有着千差万别。

”我开始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孩的轮廓,边画边说:“就拿这骨骼来说吧,儿童的骨头啊,软乎乎的,就像刚长出来的小树苗,还没那么结实呢。

”我看他们都听得挺认真,就更来劲了。

我又说:“你们想啊,儿童生病的时候,那和大人可不一样。

大人能说出自己哪不舒服,可儿童呢,就只会哭,要么就哼哼唧唧的。

这时候就需要咱医生啊,像侦探一样,从那些小细节里找出毛病来。

”我学着侦探的样子,手指放在下巴那,眼睛到处看,逗得下面学生们直笑。

我又想起我以前刚接触儿科学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

我就跟他们说:“我刚学的时候啊,看到那些个小娃娃生病,心里着急得很,可又不知道从哪下手。

但是啊,慢慢就发现,这里面可有大乐趣呢。

”我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到有些学生在本子上记笔记,有些在那沉思。

我走到一个女生面前,看她本子上画了一个小娃娃,旁边还写着一些病症。

我就说:“你这画得挺好啊,这也算是一种学习方法呢。

”她脸一红,说:“老师,我就想这样能记得住。

”这儿科学绪论啊,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又充满爱的学科。

就像照顾那些小花朵一样,得用心,得细心,还得有耐心。

我又跟他们说:“你们以后要是真成了儿科学的医生,那可就是那些小娃娃的守护神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绪论
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儿科毛开新
目的要求
◆了解儿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
◆了解儿科学的发展
儿科学研究的对象
从胎儿期到青春期各期的儿童
儿科学研究的内容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
●小儿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
●小儿各种疾病的预防----免疫接种、先天性疾病筛查
●儿童疾病的康复----康复可能性、具体方法
儿科学的特点
基础医学方面特点临床方面特点
1解剖1疾病的种类
2功能2临床表现
3病理3诊断
4免疫4治疗
5心理5预后
6预防
基础医学方面特点
•解剖----如身体各部比例、肝脏、心脏大小等
•功能----如心率、呼吸、血压、血液正常值等
•病理----如链球菌肺炎:小儿为支气管肺炎
成人为大叶性肺炎
v i t D缺乏:成人为骨软化症,儿童为佝偻病
•免疫----非特异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不成熟
•心理----心理、行为可塑性较强,应重视心理行为方面教育。

临床方面特点
•疾病种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疾病的种类
●小儿先天性,遗传代谢性和感染性疾病多见
●心脏病:小儿----先天性成人----后天性
●白血病:小儿----急淋多成人----急粒多
●新生儿疾病----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围生期损伤多
●婴幼儿----感染性疾病多
●年长儿----免疫性疾病多
●婴幼儿极少鼻旁窦炎
临床表现
●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变化多、死亡率高
●局限能力差:病灶易播散,病情危重,易产生并发症(败血症、多器官功能损害)
●特异性差:缺乏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如体温不升、不吃、不哭、表情淡漠等
诊断
●病情诉说不清楚、病史由家长代诉
●不同年龄化验结果的正常值及其意义不同
●同样的症状和体征,在不同的年龄期的原发病因不同如:惊厥
新生儿:产伤、窒息、颅内出血、先天异常
6月内儿:手足搐搦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6月~3岁: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岁以上儿童:无热惊厥多半是癫痫
治疗
●强调综合性治疗:除病因治疗外,护理、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也十分重要。

如退热的处理。

●小儿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等操作与成人不同。

●小儿用药及输液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预后
●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诊断治疗及时,恢复快、预后好。

●慢性化率低、后遗症少见。

预防
●传染病可以预防----预防接种
●营养缺乏性疾病可预防----喂养指导
●先天性疾病通过筛查----早期干预可以预防
●成年人的慢性疾病在小儿时期预防
➢儿童期的饮食—成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儿童期的生理卫生—成人的心理问题
➢儿童期泌尿系统疾病—成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衰
小儿分期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i n f a n c y)又称乳儿期出生~1周岁前
四、幼儿期(toddler’s age) 1岁~满3年前
五、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 3周岁~6(7)岁入学前
儿科学发展历史和成就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春秋战国时名医,秦国称为“小儿医”,著《内经》《外经》。

儿科学发展历史
•16世纪中叶,我国古代接种人痘预防天花,比欧洲发明的牛痘接种早一百多年。

儿科学发展历史
•自19世纪至20世纪末,西方儿科学在有效地防治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预防多种传染病疫苗的应用,使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逐年减少
–抗生素发展和广泛应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代乳品和配方乳粉研究/母乳喂养推广,使小儿生长发育水平更加提高
儿科学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大多数地区建立了儿童医疗机构,并成立了儿童保健网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疫苗接种
--“四病”防治
--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以及时治疗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
中国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The neonatal and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ld mortality in China
1960年1991年1995年1997年2000年 2003年 2005年 2008年
婴儿 140 50.2 36.4 33.1 32.2 25.5
19.0 14.19
neonatal
5岁以下儿童 209 61 44.5 42.3 40.6 29.9 24(2006年)
Under Five
years old
中国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儿科学发展历史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设立妇孺医院儿科病房及门诊
•1937年成立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
•1938年中华医学杂志有儿科专号
•1947年召开第二届全国儿科大会
•1950年陈翠贞教授任首届中华儿科杂志总编
•1943年诸福棠(1899~1994)教授主编《实用儿科学》
–1957年、1964年、1973年、1985年、1995年、2002年六次再版
儿科学展望
●存在的问题
◆儿童健康水平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十分显著。

农村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是城市的1倍、边远地区是沿海地区的4倍。

◆肺炎、腹泻、营养不良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儿童患恶性疾病的
比例也有所上升。

◆生存环境中不安全因素。

不安全的饮水饮食、环境污染、被动吸烟、意外伤害和艾滋病
等。

儿科学展望
▪变化和发展
◆儿科的疾病谱
◆人类基因组DNA测序工作完成(2005年)
➢为攻克威胁生命健康的疑难重症疾病奠定了基础
➢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将继续揭示人类健康和疾病本质
◆传统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儿科学展望
▪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围生期监护 / 新生儿筛查
◆儿童期保健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基层和农村继续重视儿童常见“四病”的防治
◆重大疾病的研究
◆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
◆加强儿科专业队伍的建设
确定了未来10年,妇女在健康、教育、经济、决策与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7个领域,儿童在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5个领域共109个发展目标及其各自的策略措施。

•儿童健康最受关注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未来10年,儿童在健康领域将达成14个目标,包括:
1.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

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3.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

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
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5. 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6.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7.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8. 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9.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 5%以下。

11. 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控制中
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