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合集下载

申论:当代青年应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申论:当代青年应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当代青年应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前不久的毕业季,不少大学生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有的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笔从戎,有的笃定为民服务,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挥洒汗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坚定选择,展现出当代青年浓厚的家国情、强国志。

当前,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培养青年的家国情怀。

只有把个人小我融入到国家大我,在时代发展中找准人生目标,在国家需要中校准价值坐标,才能收获更加开阔的人生。

文以载道。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样也是青年成长成才最深厚的土壤、最宝贵的养分。

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这是时代发展之需,也是个人成长之要。

厚植家国情怀,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孙中山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到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不懈奋斗。

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热爱祖国、厚植爱国情怀是成长之基、立足之本。

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厚植家国情怀,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包含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

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这些古人的智慧为当代青年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多挖掘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部分,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使之成为青年群体滋养思想、涵养品格的重要载体。

弘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征文

弘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征文

弘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背景下,弘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爱国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将有力地推动社会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和凝聚,促进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培养一代代中华儿女坚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爱国情感。

一、爱国主题征文活动的重要意义爱国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引导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提高全社会的爱国意识和认同感。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心,而且可以激发每个我国人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爱国主题征文活动也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弘扬爱国精神,培育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一次传承和弘扬。

通过征文活动,可以激发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认同和传承,培育和弘扬孝顺、忠诚、诚信、友善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

三、厚植家国情怀,凝聚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爱国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征文活动可以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增强广大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让每个我国公民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四、爱国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对于教育培养有利爱国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和教育青少年尤为有利。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通过开展爱国主题征文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责任感,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和发展的热情和行动。

弘扬爱国主义,厚植家国情怀之爱校爱家活动纪实

弘扬爱国主义,厚植家国情怀之爱校爱家活动纪实

弘扬爱国主义,厚植家国情怀之爱校爱家活动纪实范文弘扬爱国主义,厚植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项名为“爱校爱家”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和家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该活动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爱校如家”主题班会。

在这次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学校的荣誉和成就,同时也讨论了如何更好地爱护学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校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在校的时光。

除了主题班会,该活动还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校园美化、环保行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学校和家庭的热爱。

他们清理校园垃圾、美化校园环境,为学校和家庭营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氛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学校和家庭的热爱,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他们明白了,只有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热爱学校,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总之,“爱校爱家”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也厚植了家国情怀。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中国人民也一定会更加团结、自信、自豪。

培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

培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

162021.01培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马之军 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安徽 阜阳 236300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基因则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大量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类作品,对发挥课堂主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类作品的教学,应从教材编排意图出发,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革命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统编教材;立德树人;革命传统;红色作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录了大量反映中国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就是要通过课堂主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从小就打牢中国底色,学习革命先烈崇高而又质朴的精神品质,凝聚新时代的奋进力量。

那么,应如何利用好统编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呢?一、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反映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限于中国国内,还包括国外一些记述中国革命历史的相关作品。

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与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自由的艰难历程。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热爱祖国等精神内核,是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

[1]革命传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及革命先烈在民族解放事业中表现出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秀精神品质与革命人格的整体体现。

从时间上看,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集中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记录了中国近代革命历程,真实展现了中国人民爱国救国、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等革命主义精神;从表现形式上看,这些作品既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类文本,也包括报告、演讲稿等应用类文本。

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抗洪抢险精神、航空航天精神……这些奋发向上而又极具时代特征的宝贵精神财富,得益于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演讲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演讲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贡献青春力量演讲亲爱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以及贡献青春力量的主题。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所应该思考和行动的使命。

在这个变革世界中,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指的是对祖国的深沉热爱,是骄傲自豪的情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承载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承。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度。

我们有着无数的英雄先辈,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因此,我们要秉持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如何厚植家国情怀呢?首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

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土地,是我们根的所在。

我们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只有了解并认同自己的家乡,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祖国。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我们可以亲自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我们对社会的贡献。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国家的学习。

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和国家政策,关注国家的大事,为祖国的未来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要勇担时代使命。

时代是一把激励人奋发向前的火炬,我们年轻人应当勇敢地接过这把火炬,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时代发展的需要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敢于追求梦想,不畏困难,克服困难。

我们要学会思考,保持对新知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时代会带给我们很多机遇,但也会带来很多竞争,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承担责任和挑战。

同时,我们要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只有站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前沿,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其作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不仅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高中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在形成,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在思政课中,如何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在高中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思政课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明确,要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

教师可以借助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和时事热点,向学生介绍国家的伟大面貌、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对国家和民族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

要让学生了解国与家的关系,明白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爱国主义教育的模范。

教师自己要有高度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榜样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是身教多于言教的,才能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有深刻的认识。

二、深入思政课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多个角度深入讲解国家和民族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伟大。

要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意识到个人的幸福福祉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多媒体展示等,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和讨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

三、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国情怀除了思政课教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国旗下的宣誓、学唱国歌、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家重要节日的纪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了解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96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2月(下)黄文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1)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摘 要: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以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和文明虽然屡经挫折、屡遭坎坷却从未被外来势力所征服,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到了民族意识中,成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挺立起民族的脊梁、铸就国家尊严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中,习近平同志并多次提及“历史”,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厚植“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体现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治理模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国情怀。

数千年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的进程之中,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特有体现。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

教育文化·25·爱国之情是最朴素的感情,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要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一、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国家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表现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情怀可以理解为感情和胸怀,爱国主义情怀就是在内心对自己祖国的那份感情以及与这份感情相关的所有品质和胸怀。

“厚”是深度和浓度的概念,“植”在这里是指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内心牢牢地树立和扎根,“植”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途径。

厚植既体现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度和效果,使得学生有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体现在“植”的手段,要深入地植,要厚,而不是表面的,肤浅的植。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

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大学是社会、国家乃至时代的标杆,大学生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力量和体现。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高校思政课尤其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厚实,要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

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专门的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这就是显性的。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立德树人使命1. 引言1.1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立德树人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的责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勤劳学习,努力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和价值观,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只有让爱国主义情怀深入人心,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正文2.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文化底蕴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传统戏曲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感情和归属感,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自豪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道德修养。

许多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伦理道德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做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道德的人。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培养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爱国情怀是指对祖国的热爱、忠诚和担当,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家国情怀则是指对家庭和国家的情感和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要培养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教育机构应从娃娃抓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

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几点建议【摘要】现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具备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高校思政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重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在校园中处处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

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中感受民族大义。

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深入,让学生真正内化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加强高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培养出一批爱国之人。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重要性、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爱国主义氛围、实践教育、情感深入、结论、提升、学生爱国情怀。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禀赋和奋斗品格。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逐渐丰富,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偏差。

高校思政课应该在教学中着力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政课中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弘扬国家民族精神,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

通过思政课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念,增强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每个国家公民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繁荣发展的根本力量。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地厚植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文将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荣辱观,提高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还能够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效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将爱国主义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在校园中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主义主题活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荣辱观,培养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2. 文化传媒:加强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化传媒,能够通过影视作品、音乐、文学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

创作更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如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走访革命老区、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等,使人们亲身感受到国家的历史和荣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加强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人们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三、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 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各类资源,如书籍、纪录片、展览等,了解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能够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爱国主义先驱、英雄模范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人们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树立起崇高的道德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心得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心得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心得体会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品质。

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自己价值的关键。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源泉,它能够让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才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坚持下去。

同时,理想信念也是我们对人生有所追求和意义的体现,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动力和快乐。

其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情感和责任。

只有深深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国家,才能够动员自己去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是对祖国的情感表达,更是对于国家社会的认同和责任感。

它能够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做到心系国家民族,心怀感恩和报效国家的思想。

最后,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需要长期的养成和培养。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积累的过程。

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培养自己对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要保持对自己的反思和思考,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而言之,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也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动力和快乐。

让我们一起努力,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厚植家国情怀 丰润精神底色

厚植家国情怀 丰润精神底色

厚植家国情怀丰润精神底色作者:唐修芹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1年第5期本刊评论员唐修芹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国家才有昌盛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称,“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也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这种情感是淳朴的、是真挚的。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正因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才能让国家的抗疫措施有效地落实。

教师要让学生在对时政新闻的关心中,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的宣传阵地里,在主题班会活动中,讲清、讲透、讲懂家国情怀的内涵。

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田里落地生根。

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以爱人为基本内涵,成就仁德是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明确提出“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观点,并将孔子的忠恕之道具体化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由此可见,在传统文化中,“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也是一切德行的根源,体现了一种博大胸怀和崇高的责任担当意识。

正如北宋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些精神对个体理想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二、从伟人事迹中感悟精神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年级就有这样的课文,一幅画上画了56个民族的小朋友,课文内容是“我是中国人”。

这样,从入学的第一天,就把“我是中国人”这颗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这个种子与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融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温暖而自豪的文化认同。

阅读经典书籍,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而是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厚植家国情怀,青春告白祖国总结

厚植家国情怀,青春告白祖国总结

厚植家国情怀,青春告白祖国总结
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厚植家国情怀,青春告白祖国这事。

想想啊,家国情怀就像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港湾。

比如说吧,当你看到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为祖国拼搏争光,那股子劲儿,难道不让你热血沸腾吗?那就是他们家国情怀的体现啊!
咱青春年少的时候,不就该轰轰烈烈地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嘛!就好比说,那些勇敢参军的青年,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祖国的安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这得多了不起啊!
我们呢,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呀。

爱护环境、关心他人,这难道不是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吗?像平时做志愿者服务,为社区做贡献,这多有意义呀!爱国主义教育也不能落下呀,多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不就更能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了吗?就像我们学习那些英雄事迹,难道不会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打动吗?那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呢?
青春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得抓紧时间,用我们的青春向祖国告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而且这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事情,
这是关乎整个国家的呀!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行动汇聚起来,就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我们的热情、我们的汗水去厚植家国情怀,用我们最真挚的青春向祖国呼喊出我们的爱吧!我们的祖国值得我们去付出,去拼搏,不是吗?。

厚植启超家国情怀,不负少年中国之志作文

厚植启超家国情怀,不负少年中国之志作文

充实青年一代爱国感情根基,不辜负我国青年的抱负,是一项崇高而
艰巨的任务。

它要求社会所有成员作出一致努力,将对国家的深切热
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注入我们青年人的心中。

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途径是通过教育。

学校应当纳入宣传爱国主义和
民族自豪感的课程和活动。

这可以通过教授历史、文学和艺术来完成,它们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应鼓励学生参加志愿社区服务并参
加国家活动和庆祝活动。

培育爱国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家庭和社区的影响。

父母和长
者应当树立榜样,表现他们对国家的热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社区
可以组织促进民族团结和自豪的活动和倡议,如清洁运动、慈善运动
和文化节。

媒体在塑造年轻一代的态度和信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应努力描
绘该国的积极和准确的形象,突出其成就和进步。

这将有助于使我们
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乐观和自豪感。

除了这些努力外,政府还有责任在青年中促进爱国主义。

可以通过支
持发展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政策和举措来做到这一点。

政府可以为
促进爱国主义的文化教育活动提供补贴,并为青年人创建表达对国家
的热爱的评台。

在我们青年的心中灌输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是一项集体责任,需要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育,家庭和社区影响,媒体代表,政府支持,我们可以共同努力,确保下一代我国公民自豪,负责,致力于我们伟大国家的繁荣和福祉。

立足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

立足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

立足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摘要: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使命。

以统编版“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从立足核心,梳理线索,捕捉细节,精选材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孙中山;核心素养历史学习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人文素养重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则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托。

何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持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的深情大爱。

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但核心都是爱国主义精神。

现以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家国情怀”为核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研读课标,立足核心,指向家国情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一课,为后续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组织、政党基础。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教学活动建议“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

”通过研读课标,必须从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这一历史身份着手。

概念是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对于学习任何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明晰概念“先行者”和“民主革命”。

“先行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作如此解释:“首先倡导的人”。

“民主革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称为“民族民主革命”。

在明确课程标准里的主要历史概念的基础上,从家国情怀素养着手,把握本课立意方向:“以天下为己任”,孙中山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振聋发聩地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并开展革命活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黄文艳
来源:《新丝路(下旬)》2020年第02期
摘要: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以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和文明虽然屡经挫折、屡遭坎坷却从未被外来势力所征服,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到了民族意识中,成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挺立起民族的脊梁、铸就国家尊严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中,习近平同志并多次提及“历史”,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厚植“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体现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治理模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国情怀。

数千年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财富的家国情怀,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的进程之中,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特有体现。

“家国情怀是传统中国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1]。

家国同构的社会治理模式,使得中华民族很早就深深的懂得了家与国不可分割的一体性,形成了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念。

家缩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与国是彼此相依、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有国才有家的思想观念,几千年来一直延续和深入人心。

儒家经
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立德树人方面,形成了从“个人”到“家”、再到“国”的不可分割“家国一体情怀”。

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的家国情怀认识,把在“家尽孝和为国尽忠”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仅重视对家庭的义务,更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而责任和担当正是家国情怀的精髓之所在,心怀天下,利济苍生,重视整体利益和个体与祖国命运的统一,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共识。

特别是每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国家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强调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舍小家为大家,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生动展现。

古往今来,史书万卷皆“家国”,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联系家与国之间的重要情感纽带,形成了中华民族以“家国一体为重要特征”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弥深久远。

每个时代都有其家国情怀的历史担当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形成了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一座座历史丰碑。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源于这种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舍己为国,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可以说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三、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
新时期,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仍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今天,我们不仅要看到家国情怀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还要看到其具有的时代价值。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家国情怀涵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其中家国情怀意识本身就是命运共同体意识,它表现为个体对生活在其中的国家和人民所展现出来的深情厚爱,表现为对国家民族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而,在社会各界、各阶层中广泛厚植家国情怀意识,有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浓浓“家国两相依的家国”精神,对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必将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综观新中国成立70多年历史进程,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涌现出一大批被传统家国情怀深深滋养熏陶着的一批又一批爱国者们,他们秉承着“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的家国精神,汇聚成爱国奉献的钢铁洪流,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脊梁。

有“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中国航天事业的钱学森、为了研究隐姓埋名几十年遗言是不要让中国落下世界太远的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贡献余生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出巨大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厚植家国情怀,把祖国的前途、個体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更好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倩.董仲舒思想中的传统家国情怀[J].兰州学报,2020(1):36
作者简介:
黄文艳(1968--)女,广西荔浦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