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结题报告

文言文翻译结题报告

篇一:文言翻译课题结题报告文言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文言文翻译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的提出依据。

中国是世界四大之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

而记录之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文言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些记录着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无数典籍,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天书”,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读懂用文言文记载的文化古籍。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就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言文的翻译教学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2、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这是学生经常会问的问题,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也是老师觉得头痛的问题,因为平时我们不用,所以意思很理解。

有时候看到一个句子,学生觉得根本无法下笔。

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教学双方的表现看:教师教的很累、很苦,且无从下手;学生学得没有兴趣,且效果较差。

(2)从教学方法看: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竹筒倒豆子”,只注重结果的传授,而缺少方法的指导和语法的探讨;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是背、译文章,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意,没有思考的余地。

基于这样的现状,为了尽快改变在文言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教学方面的被动局面,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经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领导与语文教研组成员的商议,在2005年秋季,提出了“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一研究课题。

文言文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文言文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文言文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文言文研究的研究工作报告第一篇:引言近年来,文言文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

文言文作为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汉语的流行和普及,文言文逐渐被边缘化,其深度研究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文言文的相关问题,促进文言文的传承与发展。

本研究从文言文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翻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横跨数百年的文言文作品进行梳理和分析,我们试图找出文言文在当代社会中的可能应用领域,以及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

第二篇: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特点几乎贯穿了该语种的方方面面。

首先,文言文较为规范,它得益于古人的严谨态度和精细处理。

文言文注重用字的精确性和平衡性,追求音韵、字义和句法的完美组合。

其次,文言文的表达风格晦涩且充满象征,这是文言文独特的审美体验。

通过用字的选择和句子的构造,文言文能够传达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感。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也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文言文注重词语修辞的运用,经常使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

此外,文言文的句法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借助于「僻字」和「文句」的应用,使句子更具韵味和表达力。

第三篇:文言文的发展历程文言文作为一门语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起初,文言文是贵族阶层和学者的专属语言,在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文言文逐渐走向普罗大众,广泛应用于民间文学和白话文学的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欧美文化的冲击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文言文逐渐被现代汉语取而代之。

然而,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底蕴仍然广受认可,不少学者和文化爱好者致力于文言文的研究和传承。

因此,文言文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影响。

第四篇:文言文的翻译问题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文言文的翻译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法和效果,以提供教学改进的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评价手段。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定数量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案例,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

接着,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最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研究发现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运用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2.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阅读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3. 个性化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改进建议基于研究发现,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阅读材料,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 引入小组讨论或合作阅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阅读技巧。

3. 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资源和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优势,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结论通过本研究的探索,我们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方法和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研究的发现和建议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参考。

然而,由于研究的数据限制以及研究者的专业限制,本研究的结论仅供参考,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END---。

海南省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教会学生学会翻译文言文》

海南省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教会学生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会学生学会翻译文言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高三备课组程青云一、课题研究的构思本学期我的小课题研究主要想针对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翻译题。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做这一块时往往得分比较低.所以这一大块的分数如何拿到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高考考试的说明:文言文选取的是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代诗文考察包括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定编目见附录一)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整个古诗文阅读的要求中,文句翻译看起来只是一个“理解”的第四个小要点,但实际上,它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的全部要点.学生如果多阅读文言文,好处很多。

读美文,尤其以骈赋为主,可以提高文学水平,读诸子百家,可以提高人的思想水平,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水平,可以培养人的风度,提高学问和修养,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做传记类现代文阅读题能够起到诸多方面的效用.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在考试中得分。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学生情况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

因此我对高三(34)(35)两个班文言文掌握程度首先进行了调查。

主要通过与学生交流、题目测试来进行,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阅读兴趣缺失,现代的高中生普遍不喜欢文言文.古诗文和生活实际相差太大.基础知识较差。

和学生自身已经形成的语言系统不吻合。

做题技巧不足。

学生普遍具有畏难情绪.文言文由于作品篇幅一般都较长,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老师不可能有时间很深入地讲解其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很多学生只是糊涂看完,再糊涂做题。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研究性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研究性研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研究的应用还不够普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研究性研究融入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研究兴趣。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从不同的实验组中选择一组学生进行研究性研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而将另一组学生进行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阅读成绩和研究反馈,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研究性研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研究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引入研究性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研究性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在进行研究性研究过程中展示出了较强的自主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成果和建议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建议: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性研究模式。

2. 探索了研究性研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3. 为教师提供了一套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以促进研究性研究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展望与推广本研究仅限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领域的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张三, "研究性研究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 《教育研究》,2019.- 李四,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研究的可行性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2020.。

《“大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大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大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
题研究》结题报告
“大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前言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国内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性研究,旨在通过探究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研究策略,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研究方法:
- 实地调查法:对不同学校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不同学校对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同。

- 教学实验法: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难度的文言文文章
进行教学实验,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经过实地调研和教学实验,本课题得出以下结论:
- 大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是文言文阶段的特点以及
文言文中的语法和修辞技巧的应用。

-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策略教学、语文知识传
授以及课堂互动等,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的真正理解
水平。

- 对于学生而言,研究文言文阅读的最佳方法是通过阅读大量
文言文文章,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从而真正地领会文言语言的
美和优秀的文学文化。

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为大学文言文阅读教育的改善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同时也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言文翻译课题结题报告

文言文翻译课题结题报告

文言文翻译课题结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而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文言文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写作和翻译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然而,文言文的翻译常常让人望而生畏,因为它具有语言精细、意义深远、背景文化等多种难度。

文言文的翻译难度不止是语言的难度,更是文化的难度。

因此,研究文言文的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选题意义对于如何翻译文言文,一直都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

翻译文言文涉及到文言文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其难度之大可谓不亚于其他学术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选题通过研究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究文言文的翻译规则和特征,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推动文言文翻译学科的发展:研究文言文翻译问题,有助于推动文言文翻译学科的发展,提高文言文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推广文言文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文言文的翻译有助于推广文言文和中华传统文化,帮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提高翻译水平:在研究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翻译者的翻译水平也是有益的。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来说,研究者首先进行了文献调研,了解了文言文翻译的历史和现状,梳理了文言文翻译的现有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又通过对文言文著作的逐字逐句分析,提出了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方法。

并对文言文的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成果通过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研究者得出了以下成果: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完整反映原文语言特色;保障意思的传达和表达;顾及译文的用途和读者的需求。

2.文言文翻译技巧:摆脱固有印象,去除文言文词汇的死记硬背;掌握文言文的语义界限;发挥语言组织能力,运用流畅的现代汉语表现文言意思。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
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介绍
本结题报告主要探讨了“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目标
我们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生研究文言文阅读的研究性研究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小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态度和研究方法的数据。

同时,我们也观察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况。

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采用研究性研究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研究性研究时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了他们的研究动机和研究效果。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多地扮演了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结论:采用研究性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们建议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加强研究性研究的应用,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展望
尽管本次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性研究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中的效果,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 语言教育研究, 2019(2): 100-120.
- 王五, 赵六. 研究性研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8(3): 50-65.。

《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罗田万密斋中学《初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法》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改以来,尤其在县教研室指导开展前两轮“一校一题”课题研究的影响下,课堂教学现状较课改以前有较大改观,但仍不容乐观,表现为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流于空泛低,学生的探究失之肤浅,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最大限度的能力发展素质提升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的迫切需要;又因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信息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心态颇多浮躁,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精粹少有人能静心诵读予以体会吸收,故提升学生古文素养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引领学生诵读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吸取前两轮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新课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促进我校学生素质发展的优化,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并籍此带动全校教师进行教科研的积极性,带动学校的特色建设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2012年3月份,我们开始酝酿本课题。

2012年4月底上报审批。

2012年5月收到县教研室立项通知。

2012年6月23日,课题组举办了开题会。

2013年5月15日上午,县教研室专家对我校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

2014年5月22日下午,县教研室专家再次对我校课题研究进行检查与指导。

2014年11月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具体地说,我们的课题研究经历了五个阶段: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3—4月)确定研究方向、明晰目标与预期成果、制订实施方案。

组建课题组研究机构、制订相关制度和评价标准。

于此同时,我们利用网络与教育教学期刊,搜集了有关文言文教学方面的文章,供课题组教师借鉴、研读、反思。

2、课题研究的专家指导期(2012、5—2012、6)邀请县教研室专家闻学之主任来校指导项目研究工作,敲定方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1、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学习”明显地忽视了,理念的错位导致了学生语文自读、自学能力的低下,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高中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言文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难度相当大,尤其从初中到高中,跨越性很大,学生普遍反映难以适应,教师也普遍感到难以入手,文言文阅读教学难以进行。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瞄准“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展开教学研究,试图打破僵局,有所突破。

3、语文学科性质也呼唤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交往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研究依据1、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象动词,即一种“探究的活动”。

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

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2、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征。

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性学习”。

“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学习者通过阅读研究的实践,从阅读对象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究,总结归纳适合于自身特点的阅读方法。

3、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增加了“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的要求,主张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并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课题学习、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策略,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增强发展性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文言文翻译指导》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组

《文言文翻译指导》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组

《文言文翻译指导》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语文组陈莫雄一、课题研究的必要1、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的翻译训练2、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初中主要是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想的基础上读读背背,而高中则在初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要掌握文章里的字词句及篇章的基本知识,所以文言翻译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

3、海南的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是雷打不动的题型,而且分值达10分,所以,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高考中提高成绩。

4、到目前为止,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还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是想设法解除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畏惧心理,帮助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1、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调查:通过课时提问、课堂训练、课后作业及考试等,了解到本班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较差,有些学生对文言文的熟悉程度及掌握程度甚至不及对英语的熟悉及掌握程度。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本班的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翻译存在恐惧心理,在考试时看到这类试题便未战先怯,所以往往连正常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结果考越差越恐惧,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外学生们对课本上的文言篇目感兴趣的不多,有些篇目甚至是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先承认文言文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由于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所以今人在阅读古人的文章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其次,由于文言文词汇量不足,所以单音节词多。

且一词多义、通假等现象很多,给今人的阅读带来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年龄不大,阅历尚浅的中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较差是正常的。

接着指出,文言文相对英语,还是比较容易学习的,因为它终究是汉语,而且词汇量不多,常用实词只有两百多个、虚词更是少至二十多个,相对于浩瀚的英语单词,比较容易记住的,学生们既然能够学好英语,那就肯定能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结题报告

文言文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负责人陶玉荣冯莉负责人所在单位房山初级中学填表日期2013.10.12连云港市教育学会制发《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初中阶段一共有近50篇文言文,这些课文是每一学期期中、期末调研测试或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考查的重点。

文言知识点很多、很杂,而农村初中学生的文言积累又不足,阅读古代文言文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很多农村初中的学生在学习古代文言文的时候感受不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所以使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因而很难激发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逐字逐句讲解,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在每次考试的调查中都有近一半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20%左右的学生居然得分非常低,特别是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又是丢分最严重的部分。

难怪当今中学生发出这样的慨叹:“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及相关课外文言文的有效性教学探究,其核心概念是”教学有效性”,它体现的应该是教学的效益问题。

换言之,本人探究的是如何以获得更大限度地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的途径或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地域、知识面、个人素质等原因,广大农村初中校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文言文教学既费时又费力,且效果不佳,显然已成为农村初中师生的”拦路虎”。

文言文翻译教研活动总结

文言文翻译教研活动总结

【活动背景】为进一步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文言文翻译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深入解读文言文,提升翻译能力”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教学研讨等形式,探讨文言文翻译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活动过程】一、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各备课组针对所负责的文言文篇目进行了深入的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分析了文本的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结构特点等,并就如何进行有效的翻译教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展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

展示课上,老师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小组讨论、合作翻译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提高翻译能力。

展示课结束后,全体教师对展示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优点,指出了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教学研讨课堂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会上,老师们针对文言文翻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兴趣;2. 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素养;3. 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文言文翻译教研活动,取得了以下成果:1. 教师们对文言文翻译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2.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翻译能力得到了提高;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活动反思】1.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 注重文言文背景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 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本次文言文翻译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言文结题报告

文言文结题报告

文言文结题报告一、引言本文言文结题报告旨在总结文言文翻译的相关经验和成果。

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分析和讨论,提供文言文翻译的指导原则和技巧,以期能够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本报告将从文言文的特点、翻译原则、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二、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用词古雅:文言文的词汇大多来自古代汉语,用词古雅,含义丰富。

2.语法复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包括句式、语序等方面。

3.注重修辞:文言文注重修辞和表达方式,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三、文言文翻译原则为了有效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准确传达原意:在翻译文言文时,首要的原则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要确保译文与原文在意思上完全一致。

2.保留文言文的特色:文言文的翻译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特色,不应简单地用现代汉语代替,要保留文言文的古雅和丰富的修辞。

3.避免直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不能简单地进行直译。

要结合上下文和句意,灵活运用合适的译文。

4.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文言文常常使用辞章句与修辞手法,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

5.适应现代读者:文言文翻译不仅要考虑原文的特点和意义,还要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译文。

四、文言文翻译技巧为了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翻译,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积累词汇: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需要积累并熟悉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2.理解文言文的语法: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需要仔细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结构。

3.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在进行文言文的翻译时,要注重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义,从上下文中找到恰当的译文。

4.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文言文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化用等不同的翻译策略,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

【最新2018】文言文翻译结题报告-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最新2018】文言文翻译结题报告-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言文翻译结题报告篇一:文言翻译课题结题报告文言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文言文翻译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的提出依据。

中国是世界四大之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

而记录之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文言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些记录着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无数典籍,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天书”,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读懂用文言文记载的文化古籍。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就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言文的翻译教学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2、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这是学生经常会问的问题,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也是老师觉得头痛的问题,因为平时我们不用,所以意思很理解。

有时候看到一个句子,学生觉得根本无法下笔。

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教学双方的表现看:教师教的很累、很苦,且无从下手;学生学得没有兴趣,且效果较差。

(2)从教学方法看: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竹筒倒豆子”,只注重结果的传授,而缺少方法的指导和语法的探讨;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是背、译文章,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意,没有思考的余地。

基于这样的现状,为了尽快改变在文言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教学方面的被动局面,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经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领导与语文教研组成员的商议,在201X年秋季,提出了“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一研究课题。

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研究报告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本篇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

通过对实施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整理,本研究发现高中语文翻译课题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分析了翻译的定义和分类,探讨了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的教学目标和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语文翻译课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语言应用范围,培养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然而,高中语文翻译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译文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升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高中语文翻译课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境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高中语文翻译课题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中语文翻译课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目前对于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仍有待深入探讨。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以期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二、对翻译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探讨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目的和形式的不同,翻译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笔译。

笔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书面文字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书面文字的过程。

高中语文翻译课题主要包括词语翻译、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三个方面。

这些方面的翻译任务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需要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表达出相应的译文。

三、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的教学目标和难点高中语文翻译课题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语言应用范围、培养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文,掌握翻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准确的翻译。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小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小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小课题结题报告一、探究了课题提出的背景1、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也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讲究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

文言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少,慢,费,差”现象中之一。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缺少主要表现在:(1)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忽略了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2)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缺少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缺乏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文言文能力得不到培养。

(3)超负荷练习且练习缺乏针对性,趣闻性,又不能及时反馈矫正,练习的效率低下。

3、基于本校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分析,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从本校初一至初三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我校文言文教与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通过本研究小组的分析,研究,确立本课题的研究。

4、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应该说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标准是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实际的,但这个标准只是最低标准,所必须达到的底线而已,并不是说,学生达到这一级标准就为减轻学生的文言文的负担,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难度是一降再降,古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如常用虚词的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中考全部回避,我们教师以中考为指挥棒,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竟然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涉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只是死背一些句子解释的学习,没有形成任何的系统,更不要说形成文言文的语感了。

二、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文言文翻译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的提出依据。

中国是世界四大之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

而记录之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文言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些记录着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无数典籍,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天书”,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读懂用文言文记载的文化古籍。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就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言文的翻译教学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2、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这是学生经常会问的问题,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也是老师觉得头痛的问题,因为平时我们不用,所以意思很理解。

有时候看到一个句子,学生觉得根本无法下笔。

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教学双方的表现看:教师教的很累、很苦,且无从下手;学生学得没有兴趣,且效果较差。

(2)从教学方法看: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竹筒倒豆子”,只注重结果的传授,而缺少方法的指导和语法的探讨;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是背、译文章,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意,没有思考的余地。

基于这样的现状,为了尽快改变在文言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教学方面的被动局面,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经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领导与语文教研组成员的商议,在2005年秋季,提出了“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一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的目标。

这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要尽快改变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现状,改进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正确理解文意,合理处理文言文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关系,掌握部分句式及虚词的用法及意义,能够翻译较为浅显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二、课题组情况简介
1、课题组基本情况简介。

课题于2005年10月经初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商定。

于2007年3月基本完成,在两年多的时间中,共有黄开忠、陈玉海、徐飞鹏、夏慧、邢国山、陶秀丽、周兰香、王仕焱、桂秀菊等11名同志参与课题的研究,由陈玉海同志担任组长。

2、人员分工。

黄开忠: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及协调工作。

陈玉海:负责课题的实施与监控;材料的采集、分析、研究工作小结及年终结题。

徐飞鹏、夏慧、邢国山、周兰香、陶秀丽、王仕焱、桂秀菊: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

主要包括课堂活动的设计、操作、反思和小结,课题实施的记录,学习效果的检测,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反馈,个案材料的搜集与记录,形成经验的实践与推广。

三、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1、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

为了利于课题的实施和管理,便于及时了解研究的动向,课题组将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5年10月—2005年11月)课题的起始阶段。

主要任务是了解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明确研究任务与分工,明确工作方向。

第二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2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对策并进行具体操作。

第三阶段:(2006年3月—2006年5月)课题的深化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形成一定的经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

第四阶段:(2006年5月—2007年3月)课题的补充\总结与经验推广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小结,形成结论并推广,对课题进行结题。

2、课题的实施。

(1)总体情况。

在一年多的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级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开展各项专题研讨会10多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00余份,开展各类听评课10余节次,收集案例近百份,形成各类文字材料数十份,为课题的研究总结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材料。

(2)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在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①利用调查问卷、听课,了解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现状。

结果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教师教得累、教得苦,有畏难情绪且多丰是照本宣科;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三是学生学得累、兴趣低;四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融洽贯通,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

针对这些现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畏难情绪;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熟悉了文言的用词习惯和用词方式及语言环境,文言文的翻译水平较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

②利用研讨会分析对策:针对教学中的现状,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研讨、分析后认为: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照本宣科,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注重对词语用法的总结。

注意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合作机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疏通文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把这些对策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对文言文的翻译比以前顺畅多了。

③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注重了语法的总结,特殊句式的记忆、直译与意译的关系上侧重于直译,落实“句名落实,直意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题研究的基本成果积极落实和实践,学生已经能够能够按照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自主去翻译一些文言文,能够较为流畅的理解文意。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
通过研究后,参与研究的同志经过多次探讨后一致认为:
1、在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自由空间,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质疑、探讨、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清楚地疏通文意。

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要落实“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直译为主”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只要有一定实在意义的词,都必须字字落实。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在翻译时应把每一个词的意义都要翻译出来: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前面。

特别是要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去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
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如《童趣》“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2、使学生基本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如:“人五”、“窗八”这种表达方式不合现代语习惯,译时应变换语序:“五个人”,“八扇窗”。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认真研究其规律,探索适合学生的途径、方法,才能使文言文教学不再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而这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某一成绩,对于整个研究过程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我们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