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比较(李仙)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分析与编写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分析与编写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分析与编写建议摘要:本文比较了十种不同版本教材在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提出编写文学史教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教材;研究本文拟由教学角度切入,探讨新时期以来出版的(偏重新世纪)10种不同版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一、不同版本现代文学史教材的教学使用情况本文所选出的10本教材是: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程光伟等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唐金海等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许祖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上召林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军著《中国现代文学史》。

另外,为拓宽研究视野,笔者将德国汉学家顾彬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香港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等均列入其中。

从写作模式上看,这些教材都不约而同地沿用“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

这一模式源自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历经1935-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赵家璧主编的lO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及建国初期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下册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等教材的编写而基本定型,“确立了文学史的三大板块——文学理论板块、文学运动板块和文学作品板块。

”理论、运动、作品的三大板块在教学中由于模式的固定,易于把握,一直延续至今。

所不同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概念范式上看,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来整合现代文学,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来筛选、评价对象。

期间,大陆学者所写的文学史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及其分期、体裁等没有明显的变化,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禹(以下简称“鲁郭茅巴老曹”)的位次论定也是几十年不变,其核心是以政治立场和阶级意识为标准定论作家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的讨论说明和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的讨论说明和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的讨论说明和效果评价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的讨论说明和效果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的讨论说明和效果评价我系语文教育专业所使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是程光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参与编写的成员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五所高校的学者承担,充分体现了编写者各自的研究专长和他们在某一领域里的学术积淀,其学术水准和叙述特色。

阅读教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变迁和历史意识的调整,促使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资源、社团杂志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对它的“重评”,不光在一般平面上展开,而且也在多种侧面上立体地展开,以至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越来越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这本教材,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单纯是一部“作家作品史”,同时也是文学观念的发展史、社团杂志史、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接受史。

在文学史重新建构的过程中,除了作家、作品和批评等传统的研究范畴,作家与都市、社团、媒体的互文关系,以及对文学与社会事件、转型之间关系的“重审”,也都更积极和有效地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看,某一文学现象的形成过程,并不只是来自“文学内部”因素的激发,同时也与文学的“外部因素”有显而易见的互文作用;某一流派的孕育过程,除其观念、审美维度的刺激,同样受制于文学制度、出版、圈子意识等因素的诱导与推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在叙述风格上,即不是居高临下的叙述姿态,那种带有“教训”意味的为文风格,而是以一种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展开对各种文学现象、创作和作品的细致叙述,以一种力图逼近文学史真实的态度,跟阅读者一起“重回”文学史“现场”,在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学的美的享受。

这本教材虽然注重了学术性和知识性,但教材还应突出地域性和针对性。

现代文学史教材比较

现代文学史教材比较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以下简称《汉语》)是由曹万生先生主编的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一部延伸到近代、打通现、当代的文学史著作。

该书将现、当代文学史统称为“现代汉语文学史”。

笔者在阅读了其上编即在1949年之前的现代文学史后,将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下简称《现史》)做比较,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发现其中的差别。

首先,在研究格局两者有不同。

汉语将1898年至1916年归为现代文学“先导期”,将1917至1927归为“成形期”,1928年至1949归为“成熟期”。

作者根据中国现代文学的综合的演化过程,意图以“期”来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而现史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调整为: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抗战爆发, 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前半期; 从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则是其后半期。

这种文学史研究框架的提出, 是基于如下考虑的:“在20 世纪中国社会痛苦焦虑、忧患不断的历史进程中, 贯穿着一个走向现代化的总主题……正是因为1937 年抗战的突然爆发, 一度中止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对文化结构和心理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研究格局的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两本教材编写的差异。

其次,在章节的编排和内容的取舍上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汉语更加重视的是对作家的单个解读,如茅盾、巴金、沈从文等作家都是独立成章来论述,可以令读者更全面、详尽地了解某个作家生平、作品及文学道路。

而现史则是将作家与某一流派或者某种文学现象归在一章进行论述,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分析某个作家,如将茅盾巴金与现代长篇小说归在一章论述,认为都是擅长写三部曲式的长篇小说的茅盾巴金李劼人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又譬如汉语将“李劼人与《死水微澜》”列为专章,重估、强调了其在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中的地位;现史将李劼人归在“大河小说”现代长篇小说的新尝试这一小节中论述,突出强调其长篇巨著“大河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在汉语相关专章,将《阿Q正传》、《蚀》和《金锁记》等分别设“节”来着重介绍,突出了对文本解读的重视。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习要点绪论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

开放性与整体性。

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

第一编1949—1965年的中国文学第一章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3)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第一次文代会的全称和召开时间。

被排除在大会外的主要作家。

4)文艺思想论争和文艺政策调整批判《红楼梦研究》和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原因。

“双百”方针的主要成果。

5)“反右”运动以后的文艺低潮“反右”运动的开始时间。

对“双百”方针的曲解。

“广州会议”和“大连会议”。

第二章土地之歌6)农村题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农村题材的主要作家作品。

赵树理的《登记》与《小二黑结婚》。

两大流派:启蒙主义和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周立波笔下的人物与沈从文笔下人物的关系。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7)《“锻炼锻炼”》与“山药蛋派”处于两难境地中的赵树理。

赵树理“细节的现实主义”与《“锻炼锻炼”》的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采用“锻炼锻炼”作标题的初衷。

“小腿疼”、“吃不饱”和杨小四的形象。

“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

“山药蛋派”的生活、基础和文学基础。

8)《李双双小传》的局限及其演化趋势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

《李双双小传》与电影《李双双》的对比。

《李双双小传》与《“锻炼锻炼”》对待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

第三章战火中的诗情9)现代战争小说的英雄主义基调描写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不同战争时期和地域特点的小说作品。

10)《保卫延安》与《洼地上的“战役”》战争小说的三种类型:整体视角、个人视角、民间视角。

《保卫延安》对“延安保卫战”各个战役的全景式描写及开创性意义。

《洼地上的“战役”》的主要人物、主要特点和遭到批判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与民间英雄。

11)《红日》的战争观念和战争小说美学吴强的职业军人的眼光和他对“涟水战役”、“莱芜大捷”、“孟良崮歼灭战”三次战役的描写。

现当代文学博士参考书目

现当代文学博士参考书目

现当代文学博士参考书目一、当代文学史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需看3-5遍,理解作者内在的问题意识与解决方法。

2、董健等《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资料性较全,序言较有新意。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重点体会他提出的一些新研究思路,以上三本要注意比较其不同的文学史研究思路4、吴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上中下),此书重在使用了一些原始资料,较有特点。

5、温儒敏《中国现代当代学科概要》,此书必读,其中涉及书目有机会就读。

6、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一般性参考7、金汉《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一般性参考8、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可重点参阅90年代以后部分9、程光炜《文学想像与文学国家,50-70年代文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会,重点参阅50-70年代。

书名记不准了。

10、陈晓明《表意的焦虑》,80年代以来主要作家作品及研究思路11、曹文轩《20世纪80年代文学现象》?《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及其他12、杨健《地下文学》?关于文革文学的研究(很难找到)13、许子东《对50部文革小说的研究》?(可以找到)14、每年的文坛扫描、文情报告之类的资料汇编,浏览我们本专业必读的期刊。

(一般来说阅读近三年以来即可)其中《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文艺争鸣》是必读的。

15、还有一些关于当代的重要名家的作品,有时间都要翻一翻,如钱中文等。

还有关于当代的女性研究、作家流派研究等专门性质的研究也都要了解其概况。

并最好做一个读书笔记,把要点,主要观点,代表作家作品记下来,以备后用。

二、现代文学史1、**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要求同洪《当代文学史》2、**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中下),细读之后必有收获。

3、*黄修已《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有较高参考价值。

4、*朱栋霖等《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同上。

《中外文学比较史》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上为必读部分6、其他版本的现代文学史如陈光炜,唐金海等,以中国现代、当代、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整体研究的著作,可以选择性参阅。

中国现代文学教师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教师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教师参考书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参考书目(现代)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程光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史》(一、二、三)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二、综合参考书(包括文学史资料、文学史论著和作品)朱栋霖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三、四)*胡适《五十年之中国文学》*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刘勇、尚礼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徐瑞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上、下)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许志英、周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上、下)朱寿桐《中国现代社团文学史》杨守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廖超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论争史》*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刘炎生《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王列耀《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温儒敏《文学史的视野》*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温儒敏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曹书文《家庭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温儒敏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谭桂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十五讲》(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中、下)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1-3)北京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料选》(1-5)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钱谷融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三、四)《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王一川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共8册)*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孔范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王嘉良《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形态论》三、作品选读:鲁迅:《鲁迅全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二心集》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叶圣陶短篇小说选》*《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冰心全集》*《冰心选集》*《朱自清散文》*《周作人散文》《闻一多文集》*《死水》《徐志摩全集》*《徐志摩诗集》《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陈西滢:《西滢闲话》《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新月派诗选》《茅盾全集》*《子夜》《蚀》《虹》《腐蚀》*《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老舍文集》*《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巴金全集》*《家》《憩园》《寒夜》《沈从文文集》*《边城》《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选》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叶紫:《丰收》《张天翼小说选》*《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艾芜:《南行记》李劼人:*《死水微澜》钱钟书:*《围城》《钱钟书散文》《张爱玲文集》*《金锁记》*《倾城之恋》《赵树理文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文集》*《荷花淀》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刘云若:《红杏出墙记》秦瘦鹃:《秋海棠》徐訏:《鬼恋》《风萧萧》无名氏:《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周立波:《暴风骤雨》路翎:《财主的儿女们》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全集》康濯:《我的两家房东》鲁彦:《黄金》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回春这曲》《田汉文集》洪深:《五奎桥》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夏衍剧作集》*《包身工》陈白尘:*《升官图》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贺敬之等:*《白毛女》*《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诗歌会作品》《山药蛋派作品选》《殷夫诗选》《艾青文集》*《艾青诗选》《戴望舒诗全编》*《戴望舒诗选》《田间诗选》《冯至诗选》*《穆旦诗选》*《臧克家诗选》*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袁水拍:《马凡陀的山歌》《现代派诗选》《七月派诗选》*《白色花》*《九叶集》《林语堂散文》《京华烟云》《梁实秋散文》何其芳:《画梦录》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丽尼:(鹰之歌)陆蠡:《囚绿记》四、作家传记江苏文艺出版社“名人自传丛书”*《胡适自传》《林语堂自传》《瞿秋白自传》《萧红自传》*《巴金自传》*《郭沫若自传》《郁达夫自传》《朱自清自传》*《冰心自传》*《茅盾自传》*《徐志摩自传》《夏衍自传》*《老舍自传》*《鲁迅自传》《梁实秋自传》*《曹禺自传》*《沈从文自传》《丁玲自传》《丰子恺自传》*《苏雪林自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鲁迅传》《沈从文传》*《丁玲传》*《夏衍传》《萧红传》《赵树理传》《沙汀传》《郑振铎传》《艾青传》*《徐志摩传》《冰心传》《周作人传》*《巴金传》《林语堂传》*《郭沫若传》《孙犁传》《田汉传》《王统照传》*《曹禺传》《朱自清传》*《胡风传》*《张爱玲传》注:标有*号者为重点阅读书目。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绪论:1.当代文学的概念:①1949年以后的大陆文学的史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现阶段对未来文学的新质的指认和预设的内涵。

②80年代产生两分法2、历史分期及其开展状况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新时期1949—1978 1978——1989 90年代末两分法:1949——1976 1976——---- 十七年文学:总的倾向是还保存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表现在文学上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

1949年——1966年:战争文化心理文革十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四人帮的阴谋文学占上风正直文学只能在地下进行。

新时期:80年代文学处于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

恢复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是其最大特征。

90年代,由宏大的历史表达,转向个人的表达立场,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和主体确认。

3、当代文学的性质〔一〕社会形态决定的中国当代文学〔二〕艺术规律调节的中国当代文学〔三〕世界文学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的中国当代文学 4、当代文学开展的两条线索〔一〕正确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适合当代文学开展的社会文学气氛,创作成果丰硕;〔二〕错误思潮,特别是左的错误造成文学运动的曲折,留下重大教训。

5、学习方法:阅读史料、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了解外来文化;密切关注文坛变化,介入当下文学创作;加大作品阅读力度几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陈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十七年小说:《登记》《三里湾》《创业史》《铁木前传》第一编 1949——1976年文学第一节 17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再召开,由郭沫假设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

郭沫假设作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新的人民的文艺》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开展的革命文艺》此次大会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小说定义
小说具有情节丰富、人物多样、语言生动、结构完整等特点,能够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小说特点
小说可根据题材、风格、篇幅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
小说分类
小说概述
起步阶段(1949-1966)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为主,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受政治运动影响,小说发展陷入停滞,作品多以“三突出”、“三结合”等模式化创作手法为主。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小说开始复苏,涌现出一批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探索的作品,如《伤痕》、《人到中年》等。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小说题材和风格日益多样化,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秦腔》等。
20世纪70年代
诗歌开始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出现了“朦胧诗”和“知青诗”,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等。
21世纪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诗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网络诗人和民间诗刊。
20世纪80年代
诗歌开始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展历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980年代
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涌现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出现了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流派。
1990年代至今
市场经济时期的文学,文学更加多元化和商业化,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新兴形式逐渐兴起。
寻根文学
强调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挖掘和传承。
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行反思。
伤痕文学
作者舒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思。
《回答》
作者北岛,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反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本科生适用)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本科生适用)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参考书目红色字体为重点作品附:当代文学作品目录(最低限度阅读书目)一、十七年、文革时期小说1.孙犁《山地回忆》、《铁木前传》2.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3.王愿坚《党费》或其他4.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80年代)5.宗璞《红豆》6.茹志鹃《百合花》7.赵树理《锻炼锻炼》、《三里湾》8.周而复《上海的早晨》9.欧阳山《三家巷》10.梁斌《红旗谱》11.柳青《创业史》12.杨沫《青春之歌》13.罗广斌、杨益言《红岩》14.姚雪垠《李自成》15.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二、十七年、文革时期诗歌、散文、戏剧1.臧克家诗歌2.李季诗歌3.闻捷诗歌,如《苹果树下》4.郭小川诗,如《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5.贺敬之《桂林山水歌》6.流沙河《草木篇》7.食指《相信未来》8.秦牧散文9.杨朔散文10.刘白羽散文11.老舍戏剧《茶馆》12.田汉戏剧《关汉卿》三、新时期以来的小说1、伤痕、反思文学1)刘心武《班主任》等2)卢新华《伤痕》3)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4)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5)谌容《人到中年》6)陆文夫《美食家》7)古华《芙蓉镇》8)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2、文化小说、寻根小说1)汪曾祺《受戒》2)林斤谰、冯骥才小说3、知青小说1)铁凝《哦,香雪》、《玫瑰门》2)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3)史铁生小说和散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命若琴弦》、《我与地坛》4)梁晓声小说5)叶辛《蹉跎岁月》6)孔捷生小说《南方的岸》7)王安忆部分小说《本次列车终点》4、改革文学1)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2)高晓声“陈奂生系列”3)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4)贾平凹小说5)张炜《古船》、《九月寓言》5、寻根文学1)阿城《棋王》2)韩少功《爸爸爸》6、现代派小说1)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2)扎西达娃的小说《系在皮绳扣上的魂》3)刘索拉《你别无选择》7、先锋小说1)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2)余华《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日》3)格非《迷舟》、《褐色鸟群》4)苏童《妻妾成群》5)洪峰《瀚海》8、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1)池莉《烦恼人生》2)方方《风景》、《桃花灿烂》3)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4)陈忠实《白鹿原》5)王安忆《长恨歌》9、解构主义小说1)王朔小说2)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10、莫言的小说11、女性主义小说1)铁凝部分小说2)王安忆部分小说3)陈染、林白、徐坤的小说12、台港小说1)陈映真《将军族》2)白先勇《台北人》3)朱天文《荒人手记》4)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我城》5)刘以鬯《酒徒》6)金庸小说四、新时期以来的诗歌、散文、戏剧1、朦胧诗顾城、舒婷、北岛、江河、杨炼舒婷《致橡树》、《双桅船》、《惠安女子》、北岛《回答》、杨炼《大雁塔》等2、第三代诗歌韩东《有关大雁塔》等3、海子诗歌4、台港诗歌:余光中、洛夫等5、巴金散文《随想录》6、余秋雨散文7、沙叶新戏剧《陈毅市长》8、宗福先戏剧《于无声处》9、高行健戏剧五、小说、戏剧——影视1)林海音《城南旧事》(吴贻弓)2)古华《芙蓉镇》(谢晋)3)张贤亮《牧马人》(《灵与肉》,谢晋)4)彭见明《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5)莫言《红高粱》(张艺谋)6)李碧华《霸王别姬》(陈凯歌)7)田壮壮《蓝风筝》8)余华《活着》(张艺谋)9)张承志《黑骏马》(《爱在草原的天空》,谢飞)。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常用教材:
1. 李泽厚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新文化运动到当代的各个重要文学流派和作家,内容丰富全面。

2. 林林主编的《当代文学与文化》
这本教材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价值观和写作风格,并通过具体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来展示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3. 韩冬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该教材以作品为主线,通过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变化,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4. 董光泽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理论导读》
该教材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对读者深入了解当代文学评论的重要性和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这些教材都是比较权威和经典的教材,适合学习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生使用。

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同版本评较

《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同版本评较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同版本评较徐王胤 渤海大学文学院摘 要: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现代文学是其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同时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性变革下形成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对其历史的研究与书写,也始终随着文学史的不断发展与书写而历久弥新。

本文选出建国后至本世纪初的五部现代文学史进行评较,以此梳理出其文学史观与编排内容的差异。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史;评较作者简介:徐王胤(1994-),男,满族,辽宁省凤城市人。

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40-02一、成书时间以及再版的修订本文所选择的五部现代文学史,从成稿时间、初版时间以及再版、修订增订时间上综合考量,可将其划分出一个大致的时间顺序: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唐弢、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以及杨义《中国现代文学图志》。

为便于比较,在此只举出各版本文学史初版及第一次修订再版的内容。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后简称《史稿》)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史稿》初版时间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王瑶根据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所讲授的“中国新文学史”课程讲稿整理而成,上册于1950年脱稿,下册于1952年写毕。

1982年的修订重版变化亦不大,除了“语句之间,略有增删,但体例框架,一仍其旧”。

[1]总的来说,重版与初版所保持的体系并无大的改动。

由于《史稿》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是同步的,因此这部书所引用的许多史料、观点都是较为客观的。

《史稿》为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学者们奠定了基本的编书体例与框架,影响深远。

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后简称《初稿》)初版于1956年,是高教部委托编辑出版的现代文学史教材,由刘绶松根据其在武汉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史”课程时的讲稿所成。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分析与编写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分析与编写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使用分析与编写建议摘要:本文比较了十种不同版本教材在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提出编写文学史教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教材;研究本文拟由教学角度切入,探讨新时期以来出版的(偏重新世纪)10种不同版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一、不同版本现代文学史教材的教学使用情况本文所选出的10本教材是: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程光伟等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唐金海等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许祖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上召林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军著《中国现代文学史》。

另外,为拓宽研究视野,笔者将德国汉学家顾彬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香港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等均列入其中。

从写作模式上看,这些教材都不约而同地沿用“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

这一模式源自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历经1935-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赵家璧主编的lO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及建国初期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下册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等教材的编写而基本定型,“确立了文学史的三大板块——文学理论板块、文学运动板块和文学作品板块。

”理论、运动、作品的三大板块在教学中由于模式的固定,易于把握,一直延续至今。

所不同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概念范式上看,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来整合现代文学,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来筛选、评价对象。

期间,大陆学者所写的文学史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及其分期、体裁等没有明显的变化,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禹(以下简称“鲁郭茅巴老曹”)的位次论定也是几十年不变,其核心是以政治立场和阶级意识为标准定论作家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笔记 小红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笔记 小红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小红书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概述
2.小红书笔记内容概述
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与小红书笔记的关系
正文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一部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专业教程,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

这部教程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小红书是一款以生活、时尚、美妆为主要内容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心得、笔记等。

最近,有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笔记在小红书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篇笔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主要内容,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接触到这部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与小红书笔记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学术与社交媒体的有机结合。

通过小红书笔记,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

同时,小红书笔记也让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变得更加亲近读者,使得学术知识得以更好地传播。

第1页共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一、导言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中国文学现象、思潮和风貌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思潮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文学创作的特点和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20世纪末以来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

2.特点:(1)多元化:中国当代文学在体裁、题材和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现代西方文学的影响与融合。

(2)探索与批判:中国当代文学关注社会现实、人类命运与自我身份认同等重大议题,并通过作品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

(3)个体化: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更加注重个体的体验、感受和思考,呈现出独特的个人化创作风格。

(4)技巧多样:中国当代文学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创作技巧,比如流行文化元素、意识流、叙事结构等,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作品1.小说领域:(1)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提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等,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生活与人性。

(3)莫言:代表作《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探讨历史、命运与人性。

(4)余华: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对人性的关怀与探索。

2.诗歌领域:(1)北岛:代表作《泥石流》《北岛诗选》等,以坚毅、直接的语言表达对生命诗意的追求。

(2)席慕蓉:代表作《再别康桥》《一颗孤寂的星》等,以温情、细腻的笔触描绘爱与离别。

(3)余秋雨:代表作《九州·望》《山月不知心底事》等,以唯美、感伤的诗行展现诗人的哲思与意境。

3.散文领域:(1)林语堂:代表作《人生的智慧》《阿Q正传》等,以散文手法探索人生智慧与人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要参考书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要参考书

6、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9年8月版 7、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二、三), 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1986年9月、1988年10 月和1991年5月出版 8、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5年7月版 9、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 版社1999年12月版 10、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史》,山东 文艺出版社1997年9月修订版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 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修订本 3、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 作品精选》(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7月第2版 4、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3 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5、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要参考书
1、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二、 三),其中第三卷为唐弢和严家炎共同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1979年6月、1979年11 月、1980年12月出版。这本书还有一个简写 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4年8月版。简编是为了配合外文出版社 翻译成外文的需要,在三卷本的基础上压缩 修订而成的。这样就有了英文本《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外文出版社 1993年版
11、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7月版 12、刘西渭(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 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2月版;《咀华 二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版 13、孙玉石主编:《中008年1月版; 《中国现代史导读(1937—1949)》,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4、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比较文学下的当代文学史论著

比较文学下的当代文学史论著

比较文学下的当代文学史论著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代文学史论也逐渐展现出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代文学史论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重要文献类型,本文将从“比较文学下的当代文学史”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当代文学史论著。

一、现代文学史与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是一种基于历史的文学体系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过去文学的分析和总结,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化的文学史观。

而当代文学史则不同,它更倾向于对当代文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强调对当代文学的现实性和独特性。

二、当代文学史论著的特点当代文学史论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时代性,它们不仅关注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更体现出对当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认知和反应。

此外,当代文学史论著还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它们关注的不仅是西方文学,还包括东方文学和其他地区文学,这种价值观的多元化也为当代文学史论著增添了色彩。

三、当代文学史论著的研究对象当代文学史论著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文学作品本身,也包括文学生态、文学史、文学思潮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文学作品时,当代文学史论著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色;在研究文学生态时,当代文学史论著着眼于文学出版、阅读、评价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在研究文学史和文学思潮时,当代文学史论著则注重探讨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四、当代文学史论著的价值当代文学史论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射了一定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促进了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为研究和了解当代文学提供了优良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方法。

3、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文学的跨界交流和互相借鉴。

4、激发和启迪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创造力,提升文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当代文学史论著的发展趋势当前,随着新媒体和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当代文学史论著也随之呈现了出版方式和出版形态的多样化。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当代文学史论著也更加强调跨文化交流和借鉴,加深对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势必对当代文学史论著的发展和演变产生深刻的影响。

寻找不同的言说方式——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之比较

寻找不同的言说方式——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之比较

寻找不同的言说方式——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之比

黄健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近年来,学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研究、撰写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这些进步,不仅表现在教材的数量上,也表现在编撰思路的推陈出新上。

以具有代表
性的三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当代文学史写真》及《中国当代
文学史新稿》——为例,可以看出编者在文学史观上各具特色的介入方式。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黄健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三部《中国文学史》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 [J], 苏思涵;陶佳妮;黄铭娴;王菊艳
2.寻找不同的言说方式——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之比较 [J], 黄健
3.继承、革新、超越——从三部著作的比较看欧洲文学史教材的编写 [J], 祁瑶
4.三部《现代汉语》教材之语法部分比较 [J], 林荣钦;江丽丽
5.三部训诂学教材的比较 [J], 杜小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思和、洪子诚之《中国当代文学史》
正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有“双百时代”一样,近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主编要属洪子诚和陈思和。

他们俩所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在文学界轩然大波,如不少评论家预言的一样引领新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方向。

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然而,同为中国当代的文学,由于思想、思维各异,不同的主编所书写成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却不尽相同。

对比他们主编出版的教材,可以发现他们所站的立场不同,所以书写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当然,他们的写作也都有所创新,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注重文学作品,强点通过作品阐释文学史,作品是时代的折射,编者抓住了这一特点以文学作品来对文学史概念和信息进行书写,另外,他打破以往文学史一元化的整合视角,以共时性的文学创作为轴心,构筑新的文学创作整体现,显示出特定时代多层面的精神现象。

书中将当代文学史分为1949——1978、1978一1989、9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主导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陈思和站在由民间理念奠定的知识分子立场来编写,他强调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这也是受当时时代特征影响的,当时的社会世俗功利主义泛滥,是使得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便深入挖掘当时知识分子对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创造和批评,目的明确的构造知识分子体系和精神。

他的编写基于知识分子立场对民间文学史的构造具有深刻启迪价值和社会意义。

陈思和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打破了以往的以文学史知识为主型的传统,进行了创新性编写,以往传统编写是以文学运动和创作思潮为主要线索来讲文学作品,而他的编写注重具体作品的把握和理解,文学史知识所占的分量减少了。

在他所编写的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学作品占据重要的分量,文学史的知识几乎是通过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

理解了文学作品再来认识文学知识,语言就可以简练而且这样读者还容易理解。

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则是对当代文学的理性审视。

传统的文学书写模式几乎是以政治为中心的书写,这样文学的独特性被忽视了,洪子诚的书写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书写模式,进行了对文学史写作的自我调整。

他在写作时对影响写作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进行审视完成了二十世纪以来对知识分子现代理性角度的回归。

结构分为上下两编,分别写了文学的特征和从知识分子理性视角进行写作。

他从多个视角对作家作品进行多维审视,多视角、多层面分析开掘,找到了一种更为深入和复杂的政治文化与文学现象间的对应,也通过作品和其他资料呈现。

个人性是他的特征,并且追求的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史学观念。

两位大师所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都显示了他们独特的学术品格和创造性学术思维,有些地方突破了以往编写的传统。

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思想观念和所站立场不同,在对当代文学史的编写上也存在差异。

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诠释影响了后来人们的研究与文学史本身的发展,也体现了文学史在发展道路上特征与时代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