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表现性评价案例课稿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表现性评价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取更加深刻的知识和技能。
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最终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场景。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表现性评价可以有不同的应用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示例:一、反思日记教师鼓励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写一个反思日记,记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这些日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相关技能,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参与和理解学习过程的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思日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二、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言谈和举止等进行评价。
例如,他们可以评估学生是否听讲、提问或与同学和睦相处。
这种评价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德。
三、个人档案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其中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成就和其他相关信息。
这个档案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记录自己学习情况和个人成长的方式。
四、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表现。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和其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表现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同时,它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课程设计和个性化教学。
因此,表现性评价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14篇)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14篇)《品德与社会》篇1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社会》浙教版三上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题是《“问号”之歌》。
该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根据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针对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
了解自己祖辈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而《问号之歌》一课旨在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听讲古今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和谚语、。
然而,生活中,三年级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拖拖拉拉,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现状,我们备课组预设本节课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2、能力目标: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
2、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
难点:激发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是“激趣导入”,首先出示“苹果落地、小鸟飞翔、热水沸腾”三张图片,让学生看一看,问一问,学生可能会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苹果究竟是怎么落地的?”也可能会问“小鸟为什么会在天上飞?热水为什么会沸腾?”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伊始,趣已生,我们截取这几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目的就是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只要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有问题。
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牛顿的故事。
介绍牛顿当时因为受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启发,然后刻苦钻研,最终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从而让学生懂得问号的魅力,认识到爱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今天的一小问,也许成就的就是将来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案例分析,展示其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案例背景在某小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师们决定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社会。
二、实施过程1. 活动策划与准备教师团队根据学校周边的资源和教学内容,确定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环境保护。
他们计划在学校附近的公园进行一次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和体验活动。
2. 活动前的教学准备教师们精心准备了相关教材和课件,设计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教学内容。
他们还邀请了一位环保专家参与活动,为学生们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和技巧。
3. 实地参观与学习在活动当天,学生们穿着整齐,手持工具箱和垃圾袋,前往公园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
在活动中,他们学习了垃圾分类、节水节电、植物保护等环境保护知识,并亲自参与了公园的环境整治工作。
4. 活动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活动总结和反思。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深刻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表示将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成效评估通过对这次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成效评估结果:1. 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体验,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的品德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启示本案例的成功经验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成功的关键。
教师们应该注重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元素,从而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品社教研活动评课稿
品社教研活动评课稿第一篇:品社教研活动评课稿品德与社会《我是谁》评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在这儿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共同研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我是本次活动数学组的主持人。
在这次品社教研组的验收活动中,今天冯老师代表我们教研组上了一节展示课,她是我校的教学骨干,兢兢业业。
对她执教的这节课,我们大家肯定会有不少的启发。
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
一.我们先请执教人冯老师说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讲课后的感悟、反思。
二感谢冯老师为我们上可一堂精彩的课,我觉得她的课扎实,热情,真实,有趣,当然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都会有许多的亮点和遗憾,下面请各位听课老师说说自己的评价感受。
就由骨干教师贾老师先抛砖引玉,先请进行点评一下吧。
今天有幸听了冯老师的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感谢冯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和教学交流的平台。
冯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上很有心得,很有方法。
从今天的这堂课我们看到了品德教学的新思路。
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说教形式。
教学设计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在教师所设计的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回归“教会学生做人”这一本质中去,使教学真正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并没有过早的出现结论,而是肯花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可能如果教师能在板书上再工整规范些就更好了。
各位同仁们大家好!我是东洞小学的教师白杰。
首先要感谢刚才为我们上课的冯老师。
品德课在我们农村学校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大家都很困惑,今天我们欣赏了冯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模板
《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品德问题,如:在公共场所如何遵守秩序?在家里如何孝敬父母?在工作中如何敬业爱岗?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关爱他人等。
家庭美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等。
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
2.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三)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几个品德案例,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排队;在家里顶撞父母,不孝顺;在工作中偷懒,不认真负责。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品德主题的情景剧,如: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工作中敬业爱岗。
2.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2.家长监督学生在家中的品德表现,给予反馈。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讲解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品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社会公德: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图书馆)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遵守规则与不遵守规则的后果,让学生感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思品课评课稿
思品课评课稿篇一:政治课评课稿一堂任务明确自主性强的政治课七星一中张峰兰听了小魏老师上的九年级政治课《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节复习课感受最深的是:一、系统性强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老师以1、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开课,让学生在人-从-众(人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少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味到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课主要复习的内容,接着用大屏幕出示了七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并合作完成复习的内容,教师再加以点拔,自然的把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整节课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内容多而不乱,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二、时代性强,热点把握准确,恰当的选用情境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十八大的新提法引出问题: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节复习课感受最深的是:一、系统性强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老师以1、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开课,让学生在人-从-众(人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少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味到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课主要复习的内容,接着用大屏幕出示了七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并合作完成复习的内容,教师再加以点拔,自然的把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整节课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内容多而不乱,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二、时代性强,热点把握准确,恰当的选用情境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十八大的新提法引出问题》,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
品德与社会优秀评课稿四篇
品德与社会优秀评课稿四篇篇一:品德与社会评课稿品德与社会评课稿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乱扔垃圾》;《远离危险》几节课。
下面我就说一下观看这几节课后的一些小感想。
首先,《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节课,这一节教师准备充分,形式多样。
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认识,又学会了技能。
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得用教师本身,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到位,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目标明。
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征,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得很好,全部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在开展,每个小活动的目标都清楚、明确,且相互衔接得十分流畅,力图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用眼方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在活动过程中,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有关资料结合,扩展了教学内容。
如将教材与反映全国、全省和东营市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数据结合,与班上视力不良学生的人数结合,有利于拉近视力问题和学生的距离,加深教学内容的现实感、紧迫感;注意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要领。
如在和学生谈论了预防近视的话题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儿歌巧妙地把要点加以总结;重视实际地提高学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头议论。
如别开生面地和学生共同动现场面对面地指导,让学生明确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动作要求;注意把课上课下连接起来,而不是认为上完课就是活动的终结。
其次,《不乱扔垃圾》一些想法。
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非浅,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利落、有趣。
首先在导入上张老师利用自己的家乡荣成的美丽风光带给大家一种精神享受,然后又利用被污染后的画面让大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感受垃圾带来的危害;继而让学生思考应怎样处理垃圾/处理垃圾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后在生活廷伸这一环节中,张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送回各自的家,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点拨,让学生轻松学会了新知.在谈论了以上话题后张老师也用一首儿歌把重点加以总结;让学生更容易让住乱扔垃圾的危害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本节课李老师通过新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自己研究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的新型教学理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遇到危险时应怎样远离如果在避免不了时应如何自救,这节课合理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篇二:酉阳县第三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竞赛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选手、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绿树成荫、你追我赶的火红季节,酉阳县第三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竞赛活动,经过三天紧张精彩的角(jue)逐,即将在这里落下帷幕。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通用26篇)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通用26篇)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同学知法、懂法,有区分违法、合法的能力,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培养同学学会依法、用法。
使同学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依法尽自身的义务。
3、使同学了解国际上以和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和社会上能够维护、协助未成人的机构、部门。
教学重点: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年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培养同学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同学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身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1、收集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2、组织同学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3、收集实际生活中具体而真实的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地长大,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维护呢?2、请同学发表自身的观点。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除了离不开家长、家人、老师、警察的维护,我们还离不开法律的。
维护。
二、分析案例1、出示案例:《法律帮他找回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同学了解自身与法律的关系)2、请同学们设想:假如没有法律的维护,小建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激发同学对小建的同情)3、分组交流: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有什么想说的。
4、全班进行交流。
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1、小组讨论:为了维护我们少年儿童,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签署了哪些国际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维护法〉〈儿童权利公约〉)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3、出示《儿童权利公约》,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4、全班交流:通过自学,自身对《儿童权利公约》有了哪些了解。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017.NO02 9摘 要 表现性评价在促进教与学的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如何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教学?我们以在《漫游世界》的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为例,提出了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操作策略,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促进教与学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以及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表现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可以弥补传统评价之不足,开始成为学生学业评价项目中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之一。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为本课程确定了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分类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方面。
[2]品德课程的本质上是德育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应为优先目标,这样的目标很难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方式来评价。
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有一定现实意义。
表现性评价在促进教与学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1]我们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为例,来实践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一、表现性评价的设计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构成了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
[1]设计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必须包含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
开展表现性评价提倡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
[2]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定出教学目标并明确重点教学目标;根据重点目标先来设计表现性任务,再来设计教学活动。
其次,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一) 确定评价目标1.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我们确定了本单元教学目标:①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②能借助教材信息和收集到资料,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③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品德与社会《你是我的好朋友》优秀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你是我的好朋友》优秀评课稿尊敬的评课专家、敬爱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来自某中学的语文老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堂优秀的品德与社会课评课。
一、课题及课型:本堂课的课题是《你是我的好朋友》,属于品德与社会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篇短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友谊”的内涵和价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这个课题,使学生增进友谊、感恩和关爱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教师简单引述友谊的种种美好,激发学生对“友谊”的向往与思考。
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小结,引入新课。
2. 阅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短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并帮助他们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故事情节。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思考拓展: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扩展学生的思维。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维系友谊。
5. 归纳概括: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友谊的定义和价值,并进行概括表述。
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式的表达。
6. 反思点评: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肯定,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和学习。
五、教学手段:1. 彩色PPT:用于展示文本、图片等,提供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提问和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中情节的发展。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评课稿-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评课稿篇一:品德与社会评课稿品德与社会评课稿梁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课前准备充分,形式多样。
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认识,又学会了技能。
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得用教师本身,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到位,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目标明。
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征,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得很好,全部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在开展,每个小活动的目标都清楚、明确,且相互衔接得十分流畅,力图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用眼方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在活动过程中,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有关资料结合,扩展了教学内容。
十分重视实际地提高学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头议论。
如别开生面地和学生共同动现场面对面地指导,让学生明确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动作要求;注意把课上课下连接起来,而不是认为上完课就是活动的终结陈老师执教的《餐桌上引出的话题》以餐桌上的发现为切入点,提出农产品从哪里来的问题,再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联系到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起点乃至过程,一定要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所能感受的问题进行。
提出问题以小见大。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对解决第二个问题有启发性和推进性,用以此类推的方法,实施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先从食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开始,引伸拓展到衣、住、行,最终统一到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上。
(因为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从人们的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的需求,让学生逐步发现农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关系。
品德评课稿
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学会赞赏别人,懂得用赞赏的眼光看别人,别人更美好;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更美丽。
同时学会随时发现别人的优点,为别人的优点或进步感到高兴,并大声说出来。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寻找同学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优点访谈”活动。
效果不错,主要是——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此课的标准强调了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与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体验、来实现。
我把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积极创设情境,夸夸自己的同桌,说说他有什么优点或最近有什么进步,并采访几组学生,让他们谈谈当受到同学的夸奖时,自己有什么感受;在夸奖别人时,又有什么感受等。
都说明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老调重弹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来自于自信,也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2.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去称赞别人。
如当有的学生被别人称赞唱歌棒、画画厉害的时候,老师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来称赞这个同学,这时候学生说出来的称赞话语就是发自内心的,被称赞的学生也会有一种真实的快乐;3.坚持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发掘后进同学的优点或进步,让他们也能享受到被称赞的愉悦。
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小孩子的对“棒”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学习一个方面,他们称赞的目光往往只关注几个学习最棒的学生,那些中下游学生尤其是后进的学生就有可能受到冷落。
我在课前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事先了解班级里这些学生的相关情况,认真准备了他们的资料,引导大家来寻找这几个同学的闪光点,这样不仅使那些后进的学生从别人的称赞中获得了自信,而且也大多数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
2018-小学品德与社会评课万能稿-范文模板(5页)
2018-⼩学品德与社会评课万能稿-范⽂模板(5页)本⽂部分内容来⾃⽹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即删除!== 本⽂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便编辑和修改! ==⼩学品德与社会评课万能稿篇⼀:⼩学品德获奖评课稿⼩学品德获奖评课稿让品德教学流光溢彩——《天⽣我材必有⽤》评课稿《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教材,⼤胆改⾰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局限,放⼿让学⽣参与实践,使学⽣成为课堂的主⼈,提⾼品德与社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如何让这⼀新的理念在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新课标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如何凸现课堂的开放性,实施的活动性,让学⽣个性展现,灵性飞扬呢?今天就柳娟⽼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中的⼀⽂《天⽣我材必有⽤》谈⼏点⾃⼰的感受。
从柳娟⽼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明确本课的教学⽬标是让同学寻找⾝上的优点,发挥⾃⼰的特长,珍视⾃⼰,热爱⾃⼰,培养⾃⼰的⾃信。
⼀、精⼼设计活动,绽放⽣命活⼒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间教与学的沟通和交往的多维活动,教学设计重在设计⼉童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童的主体性,突出⼉童的个性,解放⼉童的创造性,“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加,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品德与社会的实质就是引导学⽣感受。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将活动巧妙引⼊课堂。
1、形式多样,活动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有效、⾼质量的多项活动,作为教师,应有⽬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刺激维持学⽣的有效活动,⽣活贴近⼉童,深受学⽣喜欢。
如⼀开始的“超级猜猜猜”引起学⽣极⼤的好奇⼼;“打开抽屉⾥神密(秘)的信封”更是让同学兴奋不已;“寻宝摘星”让每个同学⾮常专注地、投⼊地、努⼒地寻找⾃⼰⾝上的优点,尤其是在和同学、⽼师⼀起分享⾃⼰闪光点时更是⼼情激动,情绪⾮常热烈。
有⼀位同学激动地(得)还上去和柳⽼师拥抱;从这⼀情景我们就已看到学⽣的情感通过活动得到了激发,赏识了⾃⼰;为⾃⼰有这么多的优点⽽感到⾃豪。
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沈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我》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
本课的课程目标要求是:“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其内容分为“走进残疾人、如果我是他、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通过沈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品质。
达到润物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简要对沈老师的课进行一下回顾一、教学的设计、教材的二次开发、符合学生的特点。
沈老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真实而又亲切。
学生兴趣高涨。
课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载体,学生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教学原则。
2、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本课的活动设计联系生活实际,从真情体验中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开展心灵的对话,体会残疾人的内心世界。
注重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力求体现课堂教学是学生的生命的历程。
沈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做了三次体验:1、蒙上眼睛绕圈走上讲台,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
2、课中让大家告诉台上的同学一句话,但是要不用语言,而用手势表达,让他猜猜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体验聋哑人交流的困难。
3、让学生用一只手穿衣服让学生体验肢残人的的疾苦。
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们小小的心灵产生爱的共鸣。
三、课堂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的活动、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学生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在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这一方面沈老师都做得比较好。
体验之后老师都会问学生“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给予了学生更多人文的关怀。
学生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
四、对学情的关注度不够,评价的力度不够是本节课两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评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评课稿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的品社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前两位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老师一边观看优美图片,一边听着优美的背景音乐,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的向往,平添几分优美的气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各位老师都通过那优美的声音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陶冶,唤醒了学生美的感受。
二、使用课件、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
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品社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
”各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
如运用“说”、“读”、“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还有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边有感情的体会,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
”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我想这些也就是我们追求的“高效”吧!。
案例分析:在品德与社会领域中实施成功的教案
引言:在品德与社会领域中,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德和社会文化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水平,形成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氛围。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在一个品德与社会领域的实验小学,教师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教学设置了精心设计的教案,并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和课外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素养,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们通过设定品德与社会的多元化目标,包括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潜力,探索社会和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通过具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思考、表达、交流、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们深入挖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涵,将其分为多个主题模块,包括家庭与亲情、文化与传统、社会与公德、科技与未来等,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家庭与亲情”模块中,教师们通过寻找家庭故事、亲友关系的表达和传递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支持。
在“文化与传统”模块中,教师们通过课文、音乐、艺术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丰富的文化知识,包括节日活动、传统习俗以及文化遗产的保育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的奥义,同时让他们明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
在“社会与公德”模块中,教师们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公德心态和价值观,培养在社会中自觉地为公共利益尽职尽责的意识。
在“科技与未来”模块中,教师们引领学生了解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世界的影响和挑战,鼓励学生学习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自我创新,勇于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们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辩论赛、小组讨论、文化项目、社区参观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协作完成任务,感受多种文化的魅力。
《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5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
品德与社会观评课报告(共5则范文)
品德与社会观评课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品德与社会观评课报告(共)《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
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要指导生活。
听过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我的爸爸妈妈》,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理念。
这是一节实实在在有意义的课,通过教学,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产生对父母深深的关心、体贴与热爱,浓浓的亲情油然而生。
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促进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发展和主体意识的形成。
整节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实效性强,教师语言亲切,让我深受启发。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游戏引趣营造氛围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以猜一猜的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引导学生。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于是老师让孩子们把家长的工作做成动作,其他孩子猜是什么工作,即增强了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在活动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家长们的工作,同时体验着快乐,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父母工作中一项最深的一件事情,又以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了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做到想说、敢说、愿意说的课堂,从游戏到交流,再到感悟,无一不体验着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品德课的教育实效性。
二、了解生活,寻找链接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应该是常态化的课堂,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体验。
1.选择熟悉的生活场景。
如:在让学生了解医生、教师的职业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父母工作的辛苦,让学生体会到各种职业的重要性。
2.激活已有的生活实践。
品德与社会的形式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和体验,在了解各种职业时,老师让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捕捉到了生活实践,他们天天都可以感受到老师的辛苦。
学生手机的材料丰富了课程内容,体现了生活课程的基础这一特点。
品德与社会表现性评价案例课稿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案例红岛中心小学赵红格品德与社会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案例《普通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为品德与社会课确定了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与其它学科不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门德育课,所以应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优先目标。
这一目标很难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出来,因此,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就以“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为例来探讨一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一、实验案例:对学生掌握《企业与劳动者》中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企业与劳动者》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二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是《公司的经营》,主要介绍公司的不同类型、公司的经营目的与成功运营的条件,第二框是《新时代的劳动者》介绍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正确的人生观。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列举儿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设计与实施: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中对学生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份和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
创业品质是创业者的个性人格特征,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迎接挑战的勇气,敢冒风险的魄力、超越常规的思维和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等品质。
1.评价设计为评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设计了以下二项活动:(1)收集、分析资料的活动收集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概括出就业的总趋势:收集创业成功者和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事例,概括出成功者的主要素质。
目的是评价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评价学生创业意识中对创业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及对创业品质的认识,同时为第二项活动作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案例
红岛中心小学
赵红格
品德与社会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案例《普通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为品德与社会课确定了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与其它学科不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门德育课,所以应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优先目标。
这一目标很难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出来,因此,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就以“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为例来探讨一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一、实验案例:对学生掌握《企业与劳动者》中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
《企业与劳动者》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二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是《公司的经营》,主要介绍公司的不同类型、公司的经营目的与成功运营的条件,第二框是《新时代的劳动者》介绍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正确的人生观。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列举儿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品质的评价设计与实施:
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中对学生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份和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
创业品质是创业者的个性人格特征,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迎接挑战的勇气,敢冒风险的魄力、超越常规的思维和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等品质。
1.评价设计
为评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设计了以下二项活动:
(1)收集、分析资料的活动
收集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概括出就业的总趋势:收集创业成功者和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事例,概括出成功者的主要素质。
目的是评价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评价学生创业意识中对创业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及对创业品质的认识,同时为第二项活动作准备。
(2)模拟招聘会
招聘职位:某公司营销人员
主考官:聘请校外某酒店经理担任(为学生家长)
应聘者:学生
招聘环节:1、自我介绍2、考官提问
以上活动完成后,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并由同学评出“最佳应聘形象” 2.评价实施
同学们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其中对模拟招聘会进行了评价,模拟招聘会上有6名同学以应聘者身份参加,招聘活动分二个环节,一是自我介绍,二是考官提问:1、你所应聘职位的业务是向宾馆、酒店推销商品,你认为你有那些优势从事这项工作?2、现在向你提供三件卫生间用品:烘手机、卷筒纸、毛巾,你如何向我(酒店经理)推销?下面以对李洪同学在这二个环节中的表现的评价为例说明: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同学对李洪的评价是:“他设计的履历表,结构合理,一目了然,说明他思维的条理性较好。
但在与考官谈话时,坐姿较拘谨,说话声音小,不流畅,说明自信心不强。
”说明同学对他作了认真观察,合理的推断使李洪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
(3)主考官评价
“李洪回答自己的优势时,实事求是地表现出自己的态度。
但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考虑问题不全面,没有对三种商品进行比较。
推销这三种产品需要向酒店经理比较长期的成本,让他考虑酒店近期的预算,应聘者应有综合考虑问题能力。
”他希望李洪以后思考问题时要善于发现事物的联系。
同时,指出:“同学们缺乏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社会实践,你们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主考官从更专业、更深层次的角度作了评价,他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同学们深受激励。
最后,评选了“最佳应聘形象”,评选中,采用了表现性评价中的人物推定法,人物推定法是由同学按要求推举出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的一种简单评价法。
方法是:简要地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行为描述,要求他们写出与每项描述及要求最相宜的同学的名字。
评选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推荐优秀的同学时,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并且在欣赏别人的过程也认识了自己;对被评为“最佳应聘形象”的同学来
说,是一种激励,能增强自信心。
二、对该案例的分析评价如下:
1.选择了适合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内容
⑴教学目标
在本案例中,评级内容的选择考虑了教学目标,设计者认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适合运用表现性评价。
”虽然本案例中的教学目标的陈述不符合表现性目标取向的要求,但设计者能正确判断出该表现性评价所对应的目标,是其可贵之处。
⑵知识性质
本案例中,设计者也做到了这一点,他认为“正确的择业观属于程序性知识,适合运用表现性评价。
”并进一步认为,正确的择业观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以运用纸笔测验进行评价的是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
因此,他设计了表现性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品质。
2.创设了有效的任务和情境
⑴真实性
这两个任务是以现实社会中就业形势严峻、人才结构不完善等现象为背景提出来的,而且很多学生身边就发生过诸如“下岗”、“再就业”等现象,是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⑵新颖性
这两个任务基本上是学生以前所没接触过的或者不熟悉的,学生只是通过电视、报纸或网路等接触这方面的信息,在学本课前,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亲身经历或练习过这些任务。
⑶激发性
这两个任务比较复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展现学生的素质。
在执行和完成第一个任务中,不仅需要搜集充足的信息,还要作出准确的概括。
这就需要进行小组的合作,需要深入的思考,从而体现和考查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第二个任务和情境中,让学生在众人面前进行自我介绍,回答考官的提问,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确定了多元的评价主体
在本案例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实施中,有多个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社会人士等,符合表现性评价实施的要求。
三、反思——进行表现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适用性问题
表现性评价弥补了传统评价的很多不足,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我们不应夸大表现性评价的作用和功能,更不能盲目扩大表现性评价的适用范围。
只有考查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隐性素质时才适用表现性评价,而关于事实性的知识则适合用标准化测试。
2、实用性问题
首先,表现性评价需要耗费大量教学资源,不仅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还包括教学时间,特别是课程标准对课时数做了明确的规定,如果经常进行表现性评价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表现性评价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很多教师,带的班级比较多,负担比较重,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研究、设计和实施表现性评价。
再次,由于现在班级人数多,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3、准确性问题
首先,表现性评价与传统标准化测试相比,其主观性非常强,影响了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例如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会先入为主地影响评价的准确度;学生自评往往会由于种种因素(如担心与期末成绩挂钩、自我认知能力差等)而过高或过低。
其次,评价标准、评价工具的制定和选择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之,表现性评价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以评价促发展的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弥补了传统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束手无策的缺陷,尤其适合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因此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它也存在很多缺陷,仍需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互补,在这方面还有待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